书籍分录
-
第一节克罗齐的精神哲学
一精神教皇 1866年2月25日,克罗齐(Benedetto Croce)出身在阿奎那(Aquila)的贝斯卡塞罗里(Pescasseroli)的名门望族。自小家庭为他树立 了和睦、井井有条和勤劳不懈的榜样。尤其在母亲的熏陶下,他自幼 勤奋好学,表现出酷爱文学和历史的倾向。中学时代的克罗齐阅读 了大量的德·桑克蒂斯(De Sanctis,1817—1883…
-
第六篇 意大利哲学
20世纪,意大利哲学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发展,终于摆脱了维柯之后的闭塞、贫困状况,同西方主要哲学思潮展开对话、交流,涌现出像克罗齐、葛兰西这样具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 20 世纪意大利哲学发展大致分为两个时期:从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以克罗齐、金蒂莱为代表的新黑格尔主义哲学处于绝对优势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世纪末,是哲学思潮多元化时期。随着法西斯政权的垮台…
-
第五节自我 实 现 论
通过对高峰体验的描述,马斯洛只是表明了入性向善的可能。 为了进一步解决人的理想本质如何与现实统一的问题,他还提出了 自我实现的理论。马斯洛指出,自我实现的人并不仅仅因为他们在 某一方面具有特殊的天资或成就,而主要是因为他们达到了哲学意 义上人的真正本体存在,这是一种创造性人格的实现。如果要下一 个定义的话,那么,自我实现便是不断实现潜能、智能和天资,完成天 …
-
第四节高峰体验说
马斯洛认为,人性达到最高的完美境界时,就能体现出人生的本 体意义。这种时刻,人处在最高的存在状态——本体存在状态。人 ①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许金声编译,第115页,华夏出版社,1987。 在本体存在状态中可以获得区别于一般认知过程的不同寻常的认知 体验——存在性认知,这是一种触及到认识终极目的的神秘体验。 它不必借助一般的认识手段和工具,而是通过主体内…
-
第三节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以似本能为契合点,把人的精神活动纳入了研究本能需 要的实证科学轨道,使人性这个抽象的形而上学对象成为也可以用 科学手段直接把握的东西。具体来说,他把人性描述为一个由低级 到高级的需要层次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的需要被分为两大类:一 类是由缺失性动机引起的生存的基本需要,一类是由成长性动机引 起的发展的高级需要。前一类需要产生于有机体与外界不断发生的 物…
-
第二节以“似本能”为突破口
关于人的本性问题,自古以来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在东 方文化中,“人之初,性本善”的说法鲜明地昭示着性善论的主导地 位,因此一切恶都只能是社会教化的责任。而西方文化却普遍相信, 人的本性“是一种恶的动物性,我们大多数的原始冲动是邪恶的,贪 婪的,自私的,敌意的”②。这种人性观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前 者倾向于把人性看做形而上的东西,而后者则把人性视为形而…
-
第一节新科学观与新人性观
马斯洛的哲学思考,是从对传统科学观与人性观的批判反思开 始的。他指出,旧科学观是在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当自 然科学理论处于原子论、分类说、静态论、线性因果论和简单机械论 的水平时,在科学观上必然以强调各门科学自身的独立运转,以及研 究手段、研究对象的“纯客观化”为特征,好像目的、价值、入格等主体因素会玷污科学的神圣。因此,主体与客体的分裂、科学与人性…
-
附录马斯洛的科学人本主义
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 1970)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的布鲁克林,父母都是早年移居美国的犹太 侨民。1934年获威斯康星大学哲学博士,1937年执教于布鲁克林学 院,1951—1969年任布兰迪大学心理系主任,1967—1970年担任美国 心理学学会主席。马斯洛对以往各派心理学说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 提炼,以…
-
第五节发生学的方法论意义
任何一种哲学学说,其留给后人最有价值的东西,都会包括它在 方法论上的启示。在皮亚杰看来,“所有科学,包括高度发展了的科 学,都是以处于不断发展之中为其特征的。……因此,很清楚,认识 论的分析必然迟早会获得一种历史的或历史批判的高度和广度”①。 也就是说,对认识论的研究不应该只停留在历史发展的一个横断面 上,只对认识的完成形态和已经取得的认识成果做静态研究,而…
-
第四节认识发展的阶段性及其制约因素
皮亚杰根据对儿童思维产生过程的大量观察,把认识的发展划 分为四个具有质的差异的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幼儿期);前运算阶段 (童年期);具体运算阶段(少年期);形式运算阶段(青年前期)。(1)感 知运动阶段。主要指语言以前的时期,儿童通过感觉动作图式和外 界取得平衡,并开始对感知觉和动作进行协调。但这个阶段只有动 作活动,还没有表象、思维和语言。感知运动阶段又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