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I章 希腊文明的发展历程与后世影响
希腊文明是整个西方文明的源头,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在近
两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希腊文明经历了从出现到成长、从发育到壮
大、从繁荣到衰落的历程。本章将简要阐述希腊文明的发展历程,其
中会涉及希腊文明与东方文明及西方其他文明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包
括希腊文明对后世西方产生的诸多影响。第I节 东方与西方——旧大陆的两个文明轴心
西方人言必称希腊,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西方的很多文化
形态都奠基于希腊。英国著名诗人雪莱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都是
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和艺术之根都在希腊。”这从侧面
说明,希腊的文化形态对后世西方的影响直到今天依旧极为深刻。
现在被人们熟知的西方的艺术、宗教、文学、哲学乃至科学,都
可以从希腊找到根源。希腊不仅在很多方面启发了后世,更重要的
是,它在某些领域达到的巅峰令后人无法企及。毫不夸张地说,古代
希腊创造了一段充满魅力,永远说不尽、道不完的文明。
那么,西方的这些文化形态是如何在希腊这片土壤上滋生的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从较为清晰的历史脉络和线索中寻得。
众所周知,人类文明主要发生在旧大陆。1492年,意大利著名航
海家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也就是美洲大陆,虽然有着属于自己的、
自生自灭的古老文明,但是这些文明基本上都是在一个封闭的状况下
发展起来的,对人类的历史进程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比如自生自
灭的玛雅文明以及被西班牙人摧毁的印加文明等。
从这个角度而言,人类文明最早的奠基者主要在旧大陆,也就是
今天的亚欧大陆,以及撒哈拉沙漠以北区域,那里是一个自然连接的
板块。
按照人们对文明史的理解,旧大陆文明在民间通常被称作四大文
明古国,即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古巴比伦和古埃及。但从学术角度
来看,学者们一般认为应该有五个重要的文明中心,除了刚才说的四
大文明古国,还有一个就是以克里特为代表的爱琴文明,它既是希腊
文明的前身,也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从地域的角度来看,这五个文明中心都依傍大河或海洋,从东到
西依次是黄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流
域文明及爱琴海文明。
一、东方的文明轴心
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这五个文明中心从古代开始便形成了两个
对照非常强烈的文明轴心,其中一个是东方的文明轴心——中国。
中国西部崇山峻岭众多,自古以来,这些地方的地理环境就比较
险恶。汉朝的时候设立了河西四郡,即武威、张掖、酒泉和敦煌,当
时还有通往西域的两大门户——玉门关和阳关。唐代诗人王之涣在
《凉州词二首》里写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
维在《渭城曲》中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言
下之意,便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是人迹稀少的高山大川。
阳关往西是昆仑山,然后是天山,再往西就是著名的葱岭(现在
的帕米尔高原)。帕米尔高原再往西,就到了今天的中亚地区,包括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
坦五个国家。
西边是高山大川,西南有难以逾越的喜马拉雅山,这导致中国的
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和西域之间的交往便非常少。直至汉朝张骞出使西
域,中原王朝通往西域的道路才逐渐开辟,著名的“丝绸之路”的雏
形正是此时出现的。到了唐宋时期,丝绸之路逐渐大盛。
由于与西方之间的联系很少,中国文明的发源和兴盛都是在一个
相对封闭的环境之中,无论是面对外族的入侵,还是与周边和平地交
往,中华民族始终以自己的文化特色为根本来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
以夏变“夷”。二、西方的文明轴心
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存在极为鲜明的反差。旧大陆的五个文明中
心,西方就占了三个。它们从东向西,首先是两河流域文明,即西亚
文明。西亚文明经历了多种文明形态,许多盛极一时的国度便发源于
此。最早是苏美尔、阿卡德,后来是古巴比伦、亚述,再之后是新巴
比伦,最后波斯人统一了这一区域。其次就是尼罗河流域文明,即埃
及文明,它同样经历了众多王朝、王国不断更迭的过程。然后便是此
前提到的以克里特岛为发源地的爱琴文明,也叫爱琴海文明。
打开一份世界地图,你会发现上述三大文明都处于东地中海区
域,它们共同构成了西方文明的轴心。西亚文明自两河流域向西扩
展,延伸到了地中海东岸的巴勒斯坦、以色列、约旦和叙利亚一带,
这一地区过去叫作腓尼基。埃及文明处于东地中海的南部,而克里特
岛本身就是东地中海的一个海岛。
由于地理环境的缘故,这三大文明之间很早便有了相对密切的文
化联系。古西亚文明、古埃及文明与古希腊文明之间的影响和联系,
以及它们在某些文化性状方面的同源性和相似性,都要远远大于它们
与古中国文明之间的相关性。
西方文明是不同文明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结
果,因此自然形成了与中国文明完全不同的文化关系模式。这种文化
关系模式不是“以夏变夷”,而是不断吸取异质的文化因素,继而氤
氲化生,衍生出新的文化形态。
如果借用生物学的一对基本矛盾——遗传和变异——来解释东西
方文明,那么东方文明,尤其是中国文明“以夏变夷”的文化模式,
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遗传的特点:一脉相承,一以贯之,始终以不变应
万变;而西方文明之间多有渗透和融合,表现出更强的变异的特点。换言之,西方文明的变更性较强,这一点在西方文明的整体发展
历程中表现得极为明显。从最初的希腊文明到后起的罗马文明,再到
基督教文明,最后到西方近现代文明,无不体现着西方文明的剧烈变
更。这种不断的变化也让西方文明付出了颇为惨重的历史代价。比
如,西方文明曾多次处于濒临灭亡的状态,出现了所谓的“黑暗时
代”。但在经历“黑暗时代”的阵痛和洗礼之后,新兴的文明往往又
会生发,如凤凰涅槃,融合更新。
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本节之所以简单地
介绍了一下东方文明,不是敝帚自珍,也不是妄自菲薄,而是为了引
出后文即将详细阐述的西方文明。不同文明之间若没有比较,也就难
以深入理解和领悟,特此说明。第II节 古希腊文明的发展历程
作为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文明经历了近两千年的发展历程。
从文明之光的兴起,到鼎盛的城邦时代,古希腊文明经历了漫长的历
史演变。辉煌的希腊城邦,实为古希腊文明登峰造极的产物。在此之
前,希腊文明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序曲时代——爱琴文明。
爱琴文明在历史上持续的时间,远比希腊城邦时代漫长。如果不
算希腊化时代,希腊城邦时代前后持续时间不过400年左右(公元前8
世纪—公元前4世纪),而爱琴文明却经历了长达千年的岁月洗礼。
在希腊城邦文明之后,还有一个较为短促的终曲——希腊化时
代,这一时代直到近公元前1世纪才被罗马帝国终结。
由上可知,整个古希腊文明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阶
段:第一个阶段是爱琴文明,在经历了长达300多年的过渡时期以后,
出现了第二个阶段——希腊城邦文明,而在希腊城邦文明走向衰落之
时,第三个阶段——希腊化时代便接踵而至。三大阶段各有特点,以
下分而论之。
一、希腊文明的起点——爱琴文明
如果说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摇篮,那么爱琴文明就是“摇篮
的摇篮”,它是西方文明的历史源头。
顾名思义,爱琴文明指的是爱琴海周边的文明。爱琴海位于东地
中海的北部,是个自成一体的海域。“爱琴海”(Aegean Sea)一
词,据说源于希腊神话传说中的一位雅典国王埃勾斯(Aegeus)。他
盼儿不归,最后伤心投海身亡,爱琴海由此得名。爱琴海地区是古希腊文明的起源之地,今天,西方的考古学已经
充分证明,早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在青铜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以克
里特岛为代表的爱琴海地区就已出现最初的文明形态。
(一)爱琴文明的四个地区
爱琴文明主要包括四个地区,其中最主要的是克里特岛,它代表
着爱琴文明发展的最高水平,因此我们通常也把爱琴文明叫作克里特
文明。当然,爱琴文明并不仅仅是克里特文明,它还包括另外三个部
分。
1.希腊本土
从爱琴海地区的文化传播和民族迁徙地图上可以看到,希腊地区
是直接探入东地中海的一个半岛,在后来的希腊城邦时代成为整个爱
琴海乃至地中海地区的中心。但在爱琴文明时期,它的文明发展程度
还比较低,并且深受克里特文明的影响。
2.爱奥尼亚地区
爱奥尼亚地区即小亚细亚的西部,说得更为精确一些,就是小亚
细亚的爱琴海沿岸地区,这个地方现在属于土耳其。在爱奥尼亚的北边、小亚细亚的西北角上,有一个著名的古老王国,名为特洛伊,
《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讲述的就是关于特洛伊战争的故事。
爱琴海地区的文化传播和民族迁徙地图
审图号:GS(2020)4745号
由于深受西亚文明和克里特文明的影响,早在《荷马史诗》描述
的时代(公元前12世纪初)之前,爱奥尼亚地区就已经具有了较高的
文明程度。
3.基克拉迪群岛基克拉迪群岛是由爱琴海中间众多小岛共同组成的一个群岛。受
到南边的克里特、东北边的特洛伊以及西边的希腊大陆等多种文化的
共同影响,地处爱琴海中央的基克拉迪群岛也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文明
风格。这些岛屿较为分散,星罗棋布,也是爱琴海的一大特色。
据统计,爱琴海上一共有2000多个大小岛屿,其中适合人类居住
的就有几百个。有学者曾经计算过,从爱琴海的任何一个地方出发,
在航行过程中,距离一个岛屿最远也不会超过40海里。这意味着在爱
琴海中航行十分方便、安全,航海者不必过于担心险恶的气候和洋
流,稍有风吹草动,便可就近找到岛屿停泊船只。同时,许多岛上很
早就有人类居住生活,可以满足航海者的补给之需。
(二)爱琴文明发展的三个阶段
1.优雅的克里特文明
爱琴文明作为希腊文明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本身又可以细化为三
个子阶段,第一个子阶段是克里特文明。
克里特文明深受埃及和西亚的影响,带有浓郁的南国特色,其风
格美轮美奂、优雅端庄。
2.豪迈的迈锡尼文明迈锡尼文明是爱琴文明的第二个子阶段,发源于克里特岛西北方
向的希腊本土伯罗奔尼撒地区,由北方的入侵者和东方的迁徙者建
立。在文化基因上,迈锡尼文明与受南方文化影响的克里特文明有很
大差异,其具有典型的北方风格——尚武豪迈。
3.粗犷的“黑暗时代”
爱琴文明的第三个子阶段,也是最后一个子阶段是“黑暗时
代”。北方的多利亚人入侵,摧毁了迈锡尼文明。但多利亚人并没有
建立新的文明,这便导致希腊半岛从此陷入了长达三百多年的“黑暗
时代”,在此期间,文明之火摇曳晦暗。尽管如此,“黑暗时代”也
预示着一个新时代——希腊城邦文明时代的到来。
二、希腊文明的巅峰时代——城邦文明
在历经三百多年的“黑暗时代”之后,希腊文明进入城邦文明时
代,这一阶段虽然仅持续四百年左右,却是希腊文明最辉煌的时期。
(一)城邦文明发展的两个阶段
城邦文明又被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历时两百年左右。第一个
阶段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通常被称为古风时代或古风时
期,这是希腊城邦文明萌芽肇始的早期阶段。公元前6世纪后半叶到公元前4世纪的近两百年间是第二个阶段,
被称为古典时期。这一时期希腊城邦具备了较为发达的文明水平。现
在人们了解的关于希腊的重要人物、事件和其他文化现象,大多出现
在这一时期。
古典时期著名的人物有前期的政治家克里斯提尼和后来的政治家
伯里克利,思想家则包括苏格拉底、柏拉图及亚里士多德,还有著名
的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及欧里庇得斯等。一些著名的建
筑风格也都在这一时期进入全盛阶段,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系列名垂青
史的著名建筑,比如帕特农神庙、波塞冬神庙以及德尔菲神庙等。此
外,古典时期也诞生了很多著名的艺术品,比如著名雕塑家米隆的
《掷铁饼者》以及波留克列特斯的《束发的运动员》等。
(二)小国寡民的城邦制
城邦文明时代开创了一种在后世西方多次出现的国家形态——城
邦制。在此之前,无论是克里特文明还是迈锡尼文明,所涵盖的地理
区域都较为有限,国家力量都比较弱小,而希腊城邦时代则有所不
同。
在爱琴海地区乃至广阔的地中海地区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很多小
国寡民的城邦,它们被称作polis,该词在《荷马史诗》中指堡垒或卫
城。每一个城邦都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国家,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个主
权国家。虽然这些城邦之间大多“鸡犬之声相闻”,但在政治上却始
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在后世西方世界,很多国家仍以小国寡民的
形态出现,如马耳他、卢森堡、列支敦士登等,这便是希腊城邦时代
的政治形态的现代翻版。
(三)古代东西方政治形态的相似性其实在那个时代,小国寡民的形态不仅存在于西方。当时的中国
正处于商周时期,政治形态与之相似,并且这种政治形态一直延续到
春秋时期。
众所周知,夏商周时期的天子制度,和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形成
的君主制度是完全不同的。秦汉以后确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这种制度在后世的中原王朝逐渐成为主流,一直延续至清朝。
换言之,秦汉以后,中国走的始终是大一统的道路,但在秦汉之
前的夏商周时期却并非如此。当时虽有天子,但实际上天子直接管辖
的区域极为有限。四周邻邦虽然向天子称臣纳贡,但它们在政治制度
上是独立的国家,这一点跟希腊城邦时代极为相似。
虽然东西方的政治形态在初始时较为相似,但二者后来的走向却
不尽相同。中国自秦汉以后,走的基本是大一统的路线,偶尔有南北
朝、五代十国这种短暂的分裂时期,但更多的时候还是统一的格局。
而希腊城邦制度在后世却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统一和分裂的国家形
态交替出现——虽然也曾有过大一统的情况,比如亚历山大大帝时期
和罗马帝国时期,但大多时候还是处于分裂状态。
在亚历山大大帝和罗马帝国时期之后,西方历史上也曾出现一些
具有雄才大略的统治者和野心家,他们试图凭武力统一整个欧洲,重
现当年罗马帝国的雄风。比如,中世纪的查理曼、近代的拿破仑等,
但无一例外,他们最终都走向了失败。
常言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在西方的历史
长河中,分的时间要比合的时间久远、漫长得多。直至今日,欧洲仍
然包括几十个彼此独立的国家,虽然它们也在试图通过一种和平的方
式走向统一,比如欧共体和欧盟的探索,但这条道路注定充满坎坷。
(四)“主权在民”的民主政治希腊城邦时代建立了一种被称作“主权在民”(简称民主)的政
治制度。无论是在君主制、寡头政治,还是在民主政治或者贵族政治
体制下,公民都拥有非常大的权利,不仅拥有选举权,有时还拥有审
判权。这对后来的西方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西方的政治体制
遵循的正是希腊城邦时代开创的民主政治。
亚里士多德在经典著作《政治学》中提到,公民就是在城邦里具
有充分的议政权和审判权并承担相应社会义务的人。亚里士多德认为
城邦就是一定公民人数的集合体,可见城邦和公民这两个概念是休戚
与共、彼此相依的。此外,在希腊语中,政治、政府、宪法、政治家
这些概念都是从城邦这个概念中衍生出来的,例如政治(politics)
这个词,就是指处理城邦事务的技能。城邦、公民和政治,这些概念
共同奠定了后世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
(五)以奥林匹斯宗教为根基的希腊文化
除了政治制度受到城邦时代的影响,后世西方的很多文化形态,
包括文学、雕塑、建筑、绘画、科学、哲学等,都可以说奠基于希腊
城邦时代。奥林匹斯宗教在城邦时代极其盛行,后世西方的诸多文化
形态便产生于对奥林匹斯宗教的崇拜。
为了讴歌神,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赞美神明的史诗产生了;为了赞
美神、充分展现神的魅力,抒情诗出现了;为了直接模仿神的健美形
态,古代的希腊人组织了一种集体活动,来展现自己像神一样矫健的
身体和高超的技能,这便是竞技,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体育,现代奥
运会的前身——奥林匹亚竞技会正由此而来;百姓在崇拜酒神的过程
中自发地创造了一种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这就是早期的戏剧,其中
包括悲剧和喜剧。在所有文化形态里,哲学是最后出现的,它的出现伴随着对奥林
匹斯宗教的批判。这是一种更高深的、形而上的、直接用思想把握最
高存在的文化形态。此外,科学也与哲学相伴而生,也跟奥林匹斯宗
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是双向的,既有肯定,又有否定。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整体进程中,希腊城邦时代的璀璨文化昙花一
现,但希腊城邦时代是西方文明发展历程中最辉煌的四百年,长久以
来一直被后人津津乐道。
(六)东方帝国主义与希腊城邦文明的博弈
希腊的政治形态和文化形态建立在小国寡民的城邦基础之上,到
了希腊城邦文明的后期,随着东方波斯帝国以及后来希腊北部马其顿
亚历山大帝国的崛起,城邦制遭遇危机,分离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博弈
开始上演,这种政治层面的博弈,自然也在文化层面产生了影响。
最终,这场博弈伴随着帝国主义的胜利落下帷幕。帝国主义高奏
胜利的凯歌,而分离主义则落花流水、风雨飘零。
三、盛极而衰的希腊文明——希腊化时代
希腊文明的第三个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便是希腊化时代。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在巴比伦去世。他去世不久,帝国的西半
部被他的三员大将瓜分,东半部则被东方人光复。就这样,亚历山大
帝国土崩瓦解,而这也标志着希腊化时代的开启。
在希腊化时代,希腊文明的版图已不再局限于希腊这个弹丸之
地,甚至不再局限于爱琴海的一隅之地,而是不断向东方拓展,不断
促使东西方文明交流和融合。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东方,指的是小亚细亚、西亚及埃及,并不包括中国和印度。这也从侧面说明,在当
时希腊人的认知中,东方是指地中海东岸的那些地方。
尽管希腊文明在希腊化时代就已经远远地扩张到了东方的土地
上。但这是否意味着希腊化时代的希腊文明更加博大精深呢?实际
上,透过表面会发现,在希腊化时代这三百多年中,希腊文明经历了
一次反向的文化交融。
不可否认,希腊文化的很多因子的确对东方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
响,但在这背后,还存在着一个相反的过程,那就是东方文化也在潜
移默化、悄无声息地对希腊文化进行渗透。
这种双向的文明交流过程实现了东西方文明的深度融合。表面上
看,在希腊化时代,希腊文明确实一路高歌猛进、发展迅速,实际上
却被东方文明悄然侵蚀。最后,来自东方的基督教渗透到了整个西
方,让希腊、罗马都匍匐在了耶稣的十字架之下。
从爱琴文明到城邦文明,再到希腊化时代,这三个阶段便是希腊
文明发展的全部历程。当罗马帝国的第一位元首屋大维打败安东尼,
把最后一个希腊人的王国——古埃及托勒密王国纳入罗马版图之后,
辉煌了两千年之久的古希腊文明最终落下帷幕,罗马文明开始大行其
道。第III节 古希腊文明对后世西方的影响
前文提及,后世西方的诗歌、建筑、雕塑、戏剧、哲学、科学以
及体育运动等文化形态的产生,都与奥林匹斯宗教密切相关。有的来
源于对它的崇拜,有的则来源于对它的批判。可以说,希腊文化,尤
其是希腊城邦时代的文化,为后世西方的一系列文化形态奠定了基
础。
一、希腊文明与罗马文明
希腊与罗马虽然毗邻而居,于亚得里亚海隔海相望,但这两个民
族的民族特性却完全不同。
(一)浪漫的希腊文明
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导致希腊人对开疆拓土、追名逐利并不感兴
趣。希腊城邦大多依海而建,守着很小的区域,就让当时的希腊人心
满意足。对于物质生活的繁荣,他们没有太多追求,他们更愿意仰望
星空,让思想自由翱翔,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
这些文化形态有一个共同特点——超功利性。换言之,这些文化
形态没有实际的功用,不能推进生产力的发展,只能愉悦人的思想和
精神。无论诗歌、建筑、雕塑还是哲学,乃至那个时代的科学,都能
引起希腊人浓厚的兴趣。罗马帝国全盛地图
审图号:GS(2020)4745号
所以,希腊是一个浪漫的民族,一个仰望星空的民族。
(二)功利的罗马文明
最初,罗马是一个农业民族,发源于亚平宁半岛的台伯河畔。与
希腊人正好相反,罗马人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开疆拓土,热衷于追功
逐利。希腊城邦是点状散布的,缀点成线,形成一个文化统一体;而
罗马是依靠逐片吞并别人的土地发展起来的,所以罗马是片状扩张
的,最终建立了一个超级大帝国。罗马的这种民族特性直接影响了其政治形态和文化形态。罗马人
创造的都是有用的、可以安邦治国的事物。比如,他们发展了经济,
完善了法律,确立了高效的行政管理制度,包括怎样管理一个国家、
一个地区、一个家族。另外,他们还建造了恢宏的罗马大道、斗兽场
以及大浴场,以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
所以,罗马是一个功利的民族,一个俯抱大地的民族。
(三)罗马与希腊的双向征服
罗马人征服了希腊,显示了罗马人超强的文化动能,与此同时,
希腊文化则体现了更高的文化势能。当罗马人在统治希腊的过程中逐
渐发现希腊文化的优越性时,就不禁开始模仿。于是,希腊的文学、
艺术、宗教、哲学等被罗马人借鉴,甚至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最初也
是从希腊语衍生而来的。罗马人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将自己的文化变得
更加丰富多彩。
但是,罗马人天生更侧重于发展功利的、实用的事物,他们并不
具备创造高雅文化的天赋,所以在学习希腊文化时总有一点东施效
颦、不伦不类的味道。
这就是希腊和罗马在文化上的差异,也正是因为这种文化上的差
异,罗马与希腊之间存在一个双向征服的过程——罗马在政治和军事
上征服了希腊,希腊却在文化上征服了罗马。
二、希腊文明与基督教的关系
希腊与罗马之间的双向征服导致二者的文化既有相似之处,也有
差异之处。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导致基督教在西方传播时,在希腊和罗马这两片土地上开出了两枝完全不同的花朵。在希腊的土地上产生
了具有希腊文化特点的希腊正教,即东正教;而在罗马的土地上产生
了具有拉丁文化特点的罗马公教,即天主教。
由于希腊文明与罗马文明分属两块不同的区域,所以它们之间的
联系是非常明显的。相比之下,希腊文明和基督教的关系则比较隐
秘,这种隐性关系分析起来要更加困难。
(一)基督教的“两希”传统
基督教起源于地中海东岸的以色列。在学术界,关于基督教的文
化渊源的问题,素来有所谓的“两希”传统之说。
第一个“希”指的是希伯来。希伯来人是犹太人的祖先,基督教
是从犹太教之中脱胎而来的,具有鲜明的希伯来文化的特点。具体来
说,犹太教为基督教提供了历史背景(圣教历史)和宗教氛围(罪孽
意识与救世福音)。
第二个“希”指的是希腊。希腊文化和基督教之间存在一种隐性
关系,它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关系,即希腊的唯心主义哲学为基督
教提供了形而上学的思想基础,从而使基督教在摆脱犹太教以后,发
展出一套博大精深的神学理论,把得救的希望从现实世界搬到了天国
彼岸。
佛教和佛学是有差别的。老百姓信佛教,到庙里去求神拜佛、进
香许愿,这只是一种很简单的宗教崇拜。如果佛教只有这些东西,是
不可能发扬光大的。更重要的是,佛教有一套博大精深的佛学体系,
这是由大量佛教经典构成的理论体系。同样,基督教的理论体系叫作
神学,如果没有这套神学理论,基督教充其量只能算作一种简单的低
级宗教。基督教之所以能够发展出一系列博大精深的神学理论,比如三位一体理论、基督耶稣的神性和人性的关系理论、原罪和救赎的理
论以及关于教会的理论,等等,都深深得益于希腊哲学。
(二)希腊哲学对奥林匹斯宗教的批判
上面提到,哲学是希腊产生的诸多文化形态中最后出现的一个,
黑格尔用“密涅瓦的猫头鹰只有在黄昏时候才起飞”来形容哲学。密
涅瓦即雅典娜,她的吉祥物是猫头鹰。在希腊,猫头鹰是智慧的象
征,而猫头鹰只有在黄昏时才会起飞。不过这个说法也喻示:当哲学
这种文化形态出现时,一个文明已经开始走向衰落。
哲学从一出现就带有批判性,希腊哲学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对
奥林匹斯宗教以及在奥林匹斯宗教基础上产生的主流文化形态进行批
判。所以,希腊哲学对奥林匹斯宗教来说是一个叛逆的存在,而这种
叛逆、这种批判对后来的基督教恰恰起到奠基作用。
在基督教出现之前,希腊哲学就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批判希腊宗教
了。所以,希腊哲学就像希腊奥林匹斯多神教阵营里的一匹特洛伊木
马,在对希腊宗教进行着颠覆。尽管它没有成功,但是基督教继承了
它的传统,把它发扬光大,并颠覆了希腊罗马的多神教,取而代之成
为西方的主流宗教。
因此,希腊宗教、希腊哲学和后来的基督教之间存在着一种非常
复杂的辩证关系。从这种意义上来看,公元前399年以亵渎神灵罪被希
腊人处以死刑的苏格拉底和公元33年被罗马人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
之间,存在着某种文化上的相似性——他们都对现实世界进行了批判
和否定,都在呼唤某种彼岸性的东西。虽然二人生活的时代相隔了四
百多年,但他们的殉道从文化意义上来说却是一脉相承的。三、希腊文明对西方近现代文明的影响
随着基督教在西方逐渐成为主流宗教,无论在罗马还是在希腊的
土地上,原有的传统宗教和文化都逐渐被取代。不止如此,基督教在
羽翼丰满之后,便开始疯狂地对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进行报复。一
个破坏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浪潮随之而来,并愈演愈烈。
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之后,毁掉了希腊和罗马许多供奉奥
林匹斯诸神的神庙。不仅如此,与希腊诸神有关的其他文化艺术形
态,比如雕塑、悲剧等,也都被基督教打入地下。公元393年,已经持
续1100多年的奥林匹亚竞技会也被叫停。
公元5世纪时,北方民族入侵西欧,罗马帝国的古典文化被毁于一
旦。此后的一千多年里,欧洲始终处于分崩离析、闭塞落后的状态。
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早已被人们抛到九霄云外。
当然,古希腊辉煌灿烂的文明并没有就此销声匿迹。在经历中世
纪漫长的黑暗时代后,古希腊文明的星星之火重新燃起,其对西方的
影响也随着一场文艺复兴运动逐渐拉开了帷幕。
(一)弘扬希腊文明的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到16世纪发生在西欧的一场思想文化解放运
动,这场运动对希腊文明的复兴起到了重要作用。
虽然希腊文明在西欧地区已被遗忘了一千多年,但是在东方,尤
其是在阿拉伯地区,它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14世纪时,文艺复兴运动以意大利为中心开始兴起。客观来说,
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生与东西方交往的日益频繁有着密切关系。随着东西方交往日渐频繁和深入,阿拉伯人继承和发扬的希腊文
明反向流入西欧。这时西欧人才猛然发现,原来自己的祖先曾经有过
这样辉煌的文明,于是复兴古希腊文明的浪潮便随之而来。
文艺复兴的过程中,古希腊文明中那些感性的文化,比如诗歌、
雕塑、建筑等都得以复兴,众多人文主义杰作相继涌现。
1.追求人性美的雕塑风格
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雕塑家米开朗琪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
最著名的雕塑作品《大卫》如今被珍藏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
从形态上看,《大卫》深受希腊雕塑的影响,它与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
著名雕塑家波留克列特斯的雕塑作品《束发的运动员》非常相似。在
《束发的运动员》这一作品中,准备接受橄榄花冠的运动员肌肉发
达,身材匀称,力学和美学完美地融合,而《大卫》雕像在力与美的
结合方面与其如出一辙。
文艺复兴时期的那些艺术大师,无论是波提切利、提香,还是达
·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他们的绘画和雕塑作品都深受希腊艺
术风格的影响,尤其受希腊雕塑人体造型的影响。因此,通过文艺复
兴时期那些伟大的人文主义巨匠的作品,我们得以重见古希腊辉煌的
艺术风格。
2.恢宏雄伟的建筑风格在基督教盛行的时代,古希腊罗马建筑中欢快明朗、彰显人间幸
福的艺术风格被具有强烈的天国情调、充满阴郁诡异特点的哥特式建
筑逐渐取代。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古希腊罗马的建筑风格又重新出现了。比
如,著名的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佛罗伦萨的圣母百花大教堂,等
等,这些建筑都体现了复兴古典建筑的风格。米开朗琪罗的《大卫》雕像巴黎先贤祠
古希腊的建筑中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柱型:最早出现的一种叫多立
克式,相对简单;后来出现的叫爱奥尼亚式,柱顶有两个涡轮,像绵
羊角一样;最后出现的一种是科林斯式,柱顶上有毛茛叶的花纹造
型。
近代西方很多恢宏的建筑都体现了古希腊式的建筑风格。比如巴
黎著名的先贤祠和玛德莲教堂,都是典型的科林斯式建筑,其特点就
是有一些科林斯式立柱,柱顶有一个三角楣的屋顶。除法国外,欧洲
许多神圣庄严的建筑也采用古希腊式的建筑风格。
(二)现代奥运会的诞生前面提到的雕塑和建筑是从有形的、感性的文化方面阐述了希腊
文明的复兴,那么,一些无形的,但同样重要的文化形式,后世又是
如何复兴的呢?这就要提到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诞生了。
雅典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场
1896年,法国人顾拜旦在雅典倡议创办了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
动会,这正是对古代奥林匹亚竞技会的沿袭。从诞生之日到全球化时
代的今天,奥林匹克运动会始终是影响力最大的国际性活动。
(三)代表文明的希腊戏剧
在西方,悲剧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学形式。从古希腊时期开始,
西方就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一个人会不会欣赏悲剧,决定了他是文
明人还是野蛮人。古希腊城邦中的公民,正是在剧场中成长起来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以能否欣赏戏剧作为衡量文明和野蛮差异的传统
一直延续到现代西方社会。在今天,戏剧已经成为人们接受文化熏陶
的一种重要形式。人们到西方旅游,往往喜欢走进剧院看一场歌剧或
芭蕾舞表演。
莎士比亚悲剧喜剧全集
提到西方的戏剧,有一个人自然不得不提,他就是文艺复兴时期
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威廉·莎士比亚。无论是他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还是他的其他戏剧
作品,都对西方近现代的戏剧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及欧里庇得斯都是古希腊人。莎士比亚的悲剧,无论语言、意境还
是情节、铺垫,都深受古希腊悲剧的影响。比如,莎士比亚的语言以
优美华丽著称,同时也使用了许多民间俚语,而这正是希腊悲剧的特
点。三位古希腊悲剧作家之中,被称为“悲剧之父”的埃斯库罗斯对
莎士比亚的影响最大。在《麦克白》里,莎士比亚塑造了三个女巫的
形象,这三个人物正是受了埃斯库罗斯的戏剧《奥瑞斯忒亚》中三个
复仇女神的启发;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与索福克勒斯的《奥狄浦
斯王》之间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莎士比亚的悲剧更多的是强
调善良与邪恶之间的冲突,而希腊悲剧则更强调命运和悲剧主人公的
自由之间的冲突,这是文化意境的差别。
(四)西方哲学的源泉与典范——希腊哲学
众所周知,希腊出现过一些非常伟大的哲学家,比如,苏格拉
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还有更早的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以
及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等等,这些哲学家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
要影响。用20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怀德海的话来说:“整个西方哲学
史,不过是柏拉图主义的注脚。”
1.只能用思想触摸的形而上学研究哲学的人,应该都能领会怀德海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从专业
角度来看,博大精深的黑格尔哲学,便是把柏拉图哲学以一种系统
化、学院化的方式重述。所以,希腊哲学对后世西方哲学的影响,可
以说怎样强调也不为过。
形而上学是希腊哲学的主要意境,而后世西方哲学最重要的传统
就是形而上学。“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上学就是追问背后的道,
这个道就是智慧,它是超越形体的存在,看不见也摸不着,只能用理
性思维去体悟。
2.源于苏格拉底的辩证法
苏格拉底与别人之间的对话方法叫“dialogue”,辩证法正是由
此衍生而来的。这种辩证法是一种最原初的辩证法,它充满生命力,
后来在西方得到发展,随后又传承到黑格尔、马克思等人那里,逐渐
发展为近代意义上的辩证法。
3.伦理学与形式逻辑的奠基与发展
伦理学是西方哲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伦理学的集大成者正
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尼各马可伦理学》
对伦理学做了精辟的概括和总结,同时也开启了后世西方伦理学的思
想源流。
逻辑学同样也是西方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亚里士多德也是形
式逻辑的重要奠基者。直到今天,大学里教授的形式逻辑仍然以亚里士多德当年《工具篇》里的逻辑思想为依据。
(五)充满奇思妙想的希腊科学
希腊科学很少为生产力服务,其更倾向于展现人类的精神文明,
因此,它充满了奇思妙想。但这些奇思妙想对后世西方的科学发展有
着重大的启发。
1.启发现代物理学的原子论
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曾提出原子论的思想。他认为世间万物
都是由一种最小的微粒——原子构成的,而且原子是不可分的。这一
理论对17、18世纪新兴的西方实验科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近代实验科学通过实验对事物进行分解,最后发现了一种非常小
的微粒,正是德谟克利特所说的原子。之后,随着实验科学技术的进
一步发展,到了19世纪末,物理学发生革命,原子又被分裂为原子核
与电子。此时,原子已经成为物理学里的一个基本概念,这个概念对
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及物理学都产生了很重要的启发和影响。
2.几经沉浮的天文学
虽然古希腊天文学中有一些谬误,例如亚里士多德及希腊化时代
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说”,但他们关于宇宙天体及星体关系的一些描述,还是对近代天文学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比如,哥白
尼提出的“日心说”就是在希腊天文学家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再后来,天文学家们基于“日心说”这一观点慢慢发展出现代天文学
的基本模型。
3.地理学: “地球是圆的”取代“天圆地方”
在地理学方面,希腊人最早提出了“地球是圆的”这一说法。但
在中世纪时,受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天圆地方”的说法开始广泛流
传。直到15世纪,欧洲兴起地理大发现活动,这次活动在很大程度上
受到复兴的古希腊地理学观念的影响,“地球是圆的”这一学说被重
新提及。
葡萄牙人往东,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洋,来到印度和中国;西班
牙人往西,穿过大西洋之后,发现了中美洲和南美洲,后来又穿过太
平洋到达了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英国人与荷兰人一心想往北走,阴
差阳错无意间发现了北美洲,并将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无论是葡
萄牙人扬帆东来,还是西班牙人扬帆西去,他们很重要的理论依据就
是“地球是圆的”这一学说。
4.几何学:欧几里得几何学代表标准的科学模式
古希腊的几何学同样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得的
《几何原本》为后世西方的几何学,乃至整个西方近代科学奠定了重
要基础。17世纪时,创建了解析几何的西方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笛
卡儿提出一个观点,他认为,如果这个时代所有的科学都能达到几何
学的水平,那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科学。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受笛卡儿
的影响,完成了著作《伦理学》。在书中阐述哲学观点的时候,斯宾
诺莎依照的就是欧几里得几何学的模式,连形式都一模一样:首先从
公理出发,然后是定义、规则、绎理,最后演绎出各种各样的定律。
众所周知,近代科学特别强调普遍必然性,真理一定要放之四海
而皆准,这一特性与几何学强调的严格有序、形式精确等特性一脉相
承。换句话说,几何学为西方现代科学的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5.力学:阿基米德的浮力定律与杠杆原理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说出这句话的,正是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德。阿基米德与高斯、
牛顿并列为世界三大数学家。他在数学上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但与他
在物理学方面取得的成就相比,仍稍显逊色。
阿基米德是静态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他提出了浮力定
律、杠杆原理,在机械应用方面成就斐然,他的发现对后世西方力学
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他被后人誉为“力学之
父”。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德6.医学:希波克拉底誓言
除了物理学、天文学、数学领域,古希腊的医学领域也出了一位
伟大的人物,他就是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直到今天,从医
人员入学第一课就是学习希波克拉底誓言,而且他们被要求正式宣
誓。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希波克拉底提出了“体液学说”,在对人体液体进行研究的基础
上,他提出人体是由血液、黏液、黄胆及黑胆这四种体液组成的。这
四种体液在人体内的比例不同,由此使人具备了不同的气质:性格开
朗、动作灵敏的多血质;性格急躁、动作果断的胆汁质;性格沉静、
动作迟缓的黏液质;性格孤僻、动作迟钝的抑郁质。不同的人,其生
理特点以哪一种液体为主,就会相应具备哪一种气质。先天气质的表
现,会随着后天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发生调整,性格也会随之发生变
化。这一理论为后世的医学心理疗法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基础。
在当时,尸体解剖被宗教与习俗所禁止,但希波克拉底勇敢地冲
破禁令,秘密进行了人体解剖,获得了许多关于人体结构的知识,为
现代人体解剖学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在雕塑、建筑、体育竞技、戏剧、哲学以及科学等方
面,希腊文明都对后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雪莱的那句名言“我们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和艺术
之根都在希腊”被印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