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聘元-《西方哲学的故事》-故事·思想·问题 张志扬-在线阅读

故事·思想·问题

张志扬

文聘元博士是我们外国哲学学科组暨社会伦理思想研究所

最年轻的成员。1998 年从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博士学位毕

业调到海南大学时,有两点给我很深的印象:一是博士论文做

《维也纳学派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同时又写了一本《直面人性

——弗洛伊德传》;一是博闻强记,有说不完的故事与数字。我心

中暗想,这两样东西他是怎么都喜欢的,或许他感兴趣的是“黑

箱”,但要说得像白天一样的明白?

虽然我们学科组的人不多,但专业或兴趣的分布还比较合

理,自从有了文聘元的“分析哲学”之后。所以我常叮嘱他提出分

析哲学的课题来。当得知文聘元在写《西方哲学的故事》时,我也

并不奇怪。除了每人的专业定位,自己决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写

自己想写的东西,历来是我们研究所或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的自

由传统。

待读了《西方哲学的故事》后,很有感于他自由研究、自由写

作的个性优势。果然,聘元不仅读了很多书,而且读得非常仔细,

尤其能把所读的东西说得清晰明白。

1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到今天,经历了许多阶段,而且转折剧

烈,出现了众多能开拓不同取向、不同风格的哲学大家、哲学流

派及其代表著作。这些无疑是西方智慧的精髓所在,也融入了人

类的文化遗产之中。

如何吸取它,对于青年学子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每一个哲学家都有他的“哲学故事”。之所以叫做“哲学故

事”,一般总包含着他的“哲学问题”是因何提出的、如何变成“哲

学思想”的,“哲学著作”不过是它们交互触发、转变、成型的生成

体现。我说“交互”是想把前人的“哲学思想”对我如何变成“哲学

问题”的“现实故事”也包括进来。所以这是一条一波九折的思想

河流,绝非一马平川的道路。

大概为着选定的读者之故,作者以尽可能通俗明白的话语

讲述西方的“哲学故事”,至于“哲学思想”,或者在“故事”中体现

出来,或者“故事”作为“问题”的引出,再描述成型的“思想”,而

且主要以“故事”与“思想”关联为书旨。看得出来,作者尽力了。

做得好坏如何,应该是读者评价的权力。

作者写作的目的不是哲学教材,但又不完全是哲学趣味读

物,因为作者在西方哲学经典的解读上花的工夫并不少,或不如

把它叫做“哲学思想索引”,使那些有兴趣深入追究的读者愿意

再去找原著来读。

下面,我愿意提供一个有兴趣的读者如何深入追究的例证。

比如,我读了古希腊哲学部分的苏格拉底的“申辩”与“死”、

柏拉图的“理想国”等,如果我不满足作者描述的“故事”与“思

想”,而是从中引发出了我更感兴趣的“问题”,我就会找原著再

读,并且对“故事”中解决“问题”的“思想”如今又激起了“新的问

题”而兴奋不已,仿佛是“火”的传递。

2什么“问题”呢?

苏格拉底是讲“知识即美德”的道德家,雅典是宽容言论自

由的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原则的民主政体的典范,为何雅典要判

苏格拉底的死刑?正是这个奇怪的问题使“苏格拉底之死”成为

西方思想史上的“心病”。据我所知,对它的解释决不少于六种。

(一)苏格拉底代表“真理”,而“真理”抵挡不住“真实”,毒药

是“真实”,所以苏格拉底式的“真理被毒药毒死了”。这一问题由

亚里士多德提出,由舍斯托夫演绎得极为出色:当人类的苦难比

海底的沙子还重时,什么是思维正确的真理?什么是知识正确的

德行?另有人如托瓦尔则惊叹:“苏格拉底的死亡中最可怕的是

雅典继续走它的路,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我们今天不是

常说:“地球照样转!”

(二)尽管苏格拉底反对雅典民主法制的内容,但仍然遵守

雅典民主法制的形式,甘愿服从判决饮鸩酒而死。因为守法是公

民最起码的道德。法的内容是可以修改或改变的,但法的形式改

变等于取消法本身。而城邦无法无以立城邦,公民无法无以立公

民。苏格拉底的行为既表明他是法的批判者同时又是法的维护

者,从而显示了公民最高的德行。伯内特、泰勒特别强调了这种

看法。

(三)苏格拉底之死是人类会死、能死、赴死的典范。他为自

己承诺的神义、真理、原则而死,也为自己承诺的公民职责与义

务而死,即为思想言论自由,包括承担这种自由所招致的一切横

逆并在此横逆中挺身为一自由人。黑格尔这样说。尼采也如是

说:“苏格拉底在我们看来是第一个不仅知道生,而且知道依照

那种知识的本能去死的人。”罗素最后还是忍不住揶揄了一句:

“如果他不是相信灵魂不朽,不是相信死后与神同享福祉,我会

3对他的死表示更多的尊敬。”

(四)不少人将苏格拉底的死同基督耶稣的死比较,认为他

们有一个共同点,是“因死称义”。我们的孔夫子是知道“杀身成

仁”的,可惜天道没有给予他如此悲壮的命运。不同点如让·布

伦所说:“耶稣真正地被死亡所占有,他‘经历’了死亡,苏格拉底

则是思考死亡。”但需要解释的是,耶稣是在万能上帝的背景上,

他要在死的苦弱与无辜中显示“信”、“望”、“爱”,所以他无须思

考死亡,只需经历死亡。苏格拉底则不同,他整个是人的背景,他

只能用人的智慧和理智超越死亡的恐惧,从而提醒人们注意,他

的命运就是赋予存在以可理解的意义,并最终赋予它一个辩护。

(五)美国老报人斯东的看法特别值得一提,他既爱雅典多

数人民主制,也爱苏格拉底的自由言论与自由承担的德行,为什

么偏偏一个所爱要判另一个所爱的死刑呢?为此苦恼而耗费了

他最后十年的时间,写了《苏格拉底的审判》。结论,雅典仍然是

多数人民主制,它毕竟长时间地容忍了苏格拉底反民主的言论,

而苏格拉底向来以精神贵族的姿态鄙视雅典的多数人民主,把

它们叫做像狗、驴一样的“畜类民主”,而且在法庭上,决不给雅

典民主表示宽恕自己言论的机会,使他们赢得道义上的胜利,宁

可用激怒他们判处自己死刑的方法,既显示自己的贵族自由精

神,又给雅典民主留下永不磨灭的罪行。

(六)最令人震惊的要算尼采的“评价重估”。古希腊语言学

家尼采对“古希腊国家”早有一番特殊的研究。他发现前苏格拉

底哲学是对一切都在消逝的现象“为何不是无而仍有存在”的惊

异,到柏拉图已转变为哲学家与民众关系的思考,提出“哲学是

药物”、“哲人是国家医生”的思想。这一点启发了尼采,他才认为

哲学与人民的关系是第一性的,哲学首先而且本质上是政治的。

4“这个世界没有真理,只有解释”,但只能由少数哲学家来解释,

像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洞喻”。苏格拉底的悲剧是一方面主张

“知识即德行”只属于少数贵族,一方面又向民众演示传授民主

与智慧,结果是导致民众信仰秩序大乱,反使自己落得人民公审

而判处死刑的下场。所以,在尼采的眼里,苏格拉底之死,成为坚

持等级制、反对民主制、智慧不能下移的“反证”。尼采的看法,尤

其成为当今政治保守主义者的思想资源,如列奥·施特劳斯、斯

坦尼·罗森等。

请看,仅以上述六点,大概可以说明,同样一个“苏格拉底之

死”的故事,后人读起来,问题的取向立意是何等的丰富。的确,

“这个世界没有真理,只有解释”。问题是看你,有无切中时弊的

解释能力。

读书,不仅仅是读“故事”,也不仅仅是了解前人的“问题”与

“思想”,更重要的,你是否能引出或发现“属于你的”问题与思

想。

这本《西方哲学的故事》或许不能如此深地激发你的问题意

识,但愿它能引起你思考的兴趣,倘能如此,此书之幸,作者之幸

矣。

2000年7月24日海甸岛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英]莎拉·贝克韦尔-《存在主义咖啡馆》-第四章-在线阅读

    第四章 常人,呼唤 在本章中,萨特做了噩梦,海德格尔试着思考,卡尔·雅斯贝尔斯很惊愕,而胡塞尔呼唤英雄主义。 1929年时的德国,刚刚从战争和1923年的恶性通货膨胀危机中走出来,便又陷入了经济灾难,所以,海德格尔那场极富魅力的演说,进一步提升了他在德国的号召力。许多德国人感到,那个在战争末期以类似政变的方式接管政权的社会主义政府背叛了他们。他们窃窃地议论着…

    书籍分录 2025年1月20日
    80
  • 第三节审美判断力批判

    《判断力批判》分为“审美判断力批判”和“目的论判断力批判”两 部分,每一部分又分为两个更小的部分,而后还可以再加细分,如此 类推。康德这种不断分析的方法明显地受了莱布尼茨“连续律”的影 响,康德试图用这种方式把事物分解到一定程度,以至于从一方过渡 到另一方不需要很大的跳跃。这种形而上学的分析最终并不能使对 象成为连续的,就像古代的芝诺最终未能使飞箭运动起来一…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6日
    256
  • [古希腊]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九卷 第九章-在线阅读

    第九章 阿波洛尼亚的第欧根尼 阿波洛尼亚的第欧根尼(Diogenes of Apollonia)是阿波罗塞米(Apollothemis)的儿子,他是一位自然哲学家,非常出名。安提司泰尼认为他是阿那克西美尼的学生;但他生活在阿那克萨戈拉的时代。如法莱勒的德米特里乌在其《苏格拉底的辩护》中所述,② 他在雅典极不受人欢迎,以致差点丢掉性命。 第欧根尼的学说如下:③…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2日
    232
  • 《圣经》-现代中文译本-约翰三书-在线阅读

    我是长老;我写信给亲爱的该犹——我诚心所爱的朋友: 亲爱的朋友,我祝你事事顺利,身体健康,正如你灵性健全一样。 有些信徒到这里来,告诉我,你对真理忠诚,一向以真理为生活的中心,使我非常高兴。 没有别的事比听到我的孩子们都生活在真理中更能使我快乐的了。 称赞该犹 亲爱的朋友,你那么真诚地为你信徒们做事,甚至对陌生的信徒们也一样。 他们曾向这里的教会提起你的爱心…

    书籍分录 2025年2月26日
    67
  • 赵林-《天国之门:西方文化精神》-第一章 希腊罗马多神教与古典文化-第二节 希腊宗教的文化精神-在线阅读

    第二节希腊宗教的文化精神 一、自然崇拜与感觉主义 尽管在希腊本土以及希腊在地中海地区的各个殖民地流行着各种不同 的民间信仰,但是对奥林匹斯诸神的崇拜仍然构成了希腊宗教的主要内容。 与奥尔弗斯神秘祭等民间信仰不同,奥林匹斯宗教的基本特点是直观的自 然崇拜和明朗的感觉主义。在荷马史诗和赫西俄德《神谱》——它们构成 了希腊神话的“元典”——中的诸神大多象征着某种自…

    书籍分录 2025年3月4日
    63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