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第二十一章 上帝的实存中的矛盾-在线阅读

第二十一章 上帝的实存中的矛盾

宗教是人对他自己的本质的关系——这里面就包含了宗教的

真理性以及道德上的拯救力。但是,这里所说的他的本质,却并不

被当作他自己所固有的本质来看待,而是被当作一个另外的、跟他

区别开来的、甚至正跟他相对立的存在者;这里面,就包含了宗教

之不真、宗教之限制、宗教之与理性及德性相矛盾,就包含了宗教

狂热之祸根,就包含了残酷的人祭之至高无上的、形而上学的原

则,简言之,也即包含了宗教史悲剧中一切残虐、一切令人战栗的

场面之原始根据。

然而,在宗教的原始概念中,人不由自主地、天真地、率直地会

将属人的本质当作一个另外的、自为地生存着的存在者,从而,既

直接把上帝跟人区别开来,却又使上帝跟人等同起来。但是,当宗

教在理智方面逐渐增长,当宗教内部逐渐激发起对宗教本身的反

思,逐渐滋长起对属神的本质与属人的本质的统一的意识时,一句

话,当宗教成为神学时,则人们原来虽然是不由自主地、无恶意地

把上帝跟人分开来,这时,这种分离却成了故意的、有阴谋的区分

了,这种区分的目的,无非就在于将这个已经进入意识之中的统一

重新驱逐出意识。

所以,宗教离其起源越是近,宗教越是真实无假,那它就越不

357258

第二部分 宗教之不真的(或神学的)本质

隐瞒自己的这个本质。这就意味着,在宗教之起源处,上帝与人之

间甚至并没有什么质的或本质的区别。并且,虔诚者绝不会因了

这种同一性而不安;因为,他的理智还是跟他的宗教相协调的。例

如,在古犹太教中,耶和华只不过是一位就其生存而言跟属人的个

体区别开来的存在者;但是,在质的方面,就其内在本质而言,那他

就完全跟人一样,他有着像人一样的情感,他具有同样的一些属人

的、甚至属形体的属性。只有在后期犹太教中,人们才最为严格地

将耶和华跟人分别开来,并且以譬喻为其避难所,以便赋予上帝的

人情味以不同于原来意义的意义。在基督教中,情形也然如此。

在基督教之最古的文献中,基督之神性还没有像以后那样鲜明。

尤其是在保罗那里,基督甚至还是一位在天与地之间、上帝与人

(或者,一般地,从属于至高者的存在者)之间摇摆不定的存在者,

是天使之首,是第一被造者(但毕竟还是被造者)。基督为了我的

缘故而被生下来,但是,这以后,天使、人也不是被造出来的,而是

被生下来的;因为,上帝也是他们的父。只有教会,才明明白白地

将他跟上帝等同起来,使他成为上帝的独生子,规定了他跟人和天

使的区别,给予他以永恒的、非被造的存在者之独占权。

对宗教的反思——这就是神学了——在使属神的存在者成为

另一存在者,成为外于人间的存在者时,就概念而言,首要的方式

便在于正式证明上帝的实存。

人们宣称,对上帝的实存的各种证明,都是跟宗教之本质相矛

盾的。确是这样;但是,仅就证明之形式而言才是这样。宗教直接

将人之内在本质叙述成为客观的、另一种的本质。证明,则只不过

要证明宗教有权利这样来做。最完善的存在者,便意味着人们不第二十一章 上帝的实存中的矛盾

能设想再有更高的存在者了;而上帝,正就是人设想到的和能够设

想到的至高者。本体论式的证明——这是最使人感兴趣的证明,

因为它是由内而外的——之这个前提,道出了宗教之最内在、最秘

密的本质。什么东西人认为是至高者,不再能够加以抽象,并且成

为他的理智、心情、意念之本质重要的界限,那这个东西对他来说

就是他的上帝,也就是不能再设想较其更高的至高者了。但是,这

个至高存在者,如果并不实存着,那也许就并不是至高的了;这样,

我们也许就能够设想一个更高的存在者,后者因了自己的实存而

胜过前者。但是,最完善的存在者这概念本身,先就已经不允许我

作这样的假想。不存在,就是缺陷;存在,就是完善、幸福、福乐。

对于一个存在者,如果人把一切都给了他,为了他而忍痛牺牲一切

可贵的东西,那么,人绝不会不肯把实存之福给予他。要说与宗教

虔诚相矛盾,那就仅仅在于实存抽象地被思想,从而,产生了这样

259

一种假象,即似乎上帝仅仅是一个被思想的、在表象里面生存着的

存在者。不过,这个假象立刻又被扬弃掉了;因为,对上帝的实存

的证明,正是证明上帝是一个跟被思想的存在区别开来的存在,是

一个外于人、外于思维的存在,是一个现实的存在,是一个自为的

存在。

证明跟宗教之间的区别,仅仅在于证明是以一个正式的推理

式来阐明和展开宗教之秘密的省略推理法(Enthymema),从而,把

宗教直接联结起来的东西区分开来;因为,宗教认为是至高者、上

帝的,宗教也就不会把它当作是思想,而是直接把它当作是真理与

实在。但是,每一种宗教在反驳别的宗教时,本身就承认也在作秘

密的、未展开的推理。基督徒说道:“你们异教徒不能够设想还有260

第二部分 宗教之不真的(或神学的)本质

比你们的神灵更高的东西了,因为你们罪深恶极。你们的神灵基

于一个推理,而这个推理的前提,却就是你们的感性欲望、你们的

情欲。你们以为,最卓越的生活便是尽情纵欲的生活;并且,因为

你们认为这种生活是最卓越的、最真的生活,因而你们就使它成为

你们的上帝。你们的上帝,乃是你们的感性欲望;你们的天堂,仅

仅意味着可以使你们那些在公民生活——一般地,现实生活——

中受到限制的情欲得以为所欲为。”但是,在关系到自己时,宗教当

然就绝不会意识到什么推理了;因为,它所能够达到的最高思想,

就是它的界限,并且,对它来说,具有必然性之力量,从而,对它来

说,并不是思想,并不是表象,而是直接的现实。

对上帝的实存的证明,其目的在于使内在的东西得以显明出

来,使其从人里面分离出来。①通过实存,上帝就成了一个自在之

物:上帝不仅是一个为了我们的存在者,不仅是一个处于我们的信

仰、我们的心情、我们的本质之中的存在者,并且,他又是一个自为

的存在者,又是一个外于我们的存在者。简言之,他不仅是信仰、

感情、思想,而且也是一个与信仰、感觉、思维等行为区别开来的、

实在的存在。但是,这样的存在不外就是感性存在。

并且,感性之概念,已经包含在“外于我们的存在”这个典型的

说法之中了。诚然,诡辩的神学并不在本来意义上来理解这“外于

我们”,从而,代之以“不依赖于我们和区别于我们的存在”这种不

① 但是,与此同时,目的又在于确证人的本质。各种不同的证明,不外就是属人

的本质之自我肯定之各种不同的、极其重要的形式而已。例如,物理神学式的证明,乃

是有目的地活动着的理智之自我肯定。——著者第二十一章 上帝的实存中的矛盾

明确的说法。只要这种外于我们的存在是非本来意义的,那么,上

帝的实存就也是非本来意义的了。然而,这里所说的实存却正是

指最最本来意义上的实存,并且,只有“外于我们的存在”才明确地

而不是不可捉摸地表明了上面所说的“区别于我们的存在”。

要称得上是现实的、感性的存在,就得不依赖于我的“自己规

定自己”,不依赖于我的活动——而我倒不由自主地为其所规

定——,并且,即使我并不存在,并不想到、感到它,它也仍旧存在。

这样说来,似乎上帝的存在也应当是感性地被规定了的存在。然

而,上帝却并不被看到、听到,并没有被感觉到。如果我不为他而

存在,那他也就不为我而存在;如果我并不信仰和想到上帝,那么,

对我来说,也就不存在有上帝。可见,只有当他被思想到、被信仰

时,他才存在着;在这里,并不一定要加上“为我”两个字。这样,他

的存在既是现实的存在而同时又不是现实的存在;无以名之,人们

就称其为精神存在。但是,精神存在,正就只是依赖于思想、信仰

的存在。也就是说,他的存在是感性存在与依赖于思想的存在之

间的中介物,是一个充满着矛盾的中介物。或者说,他的存在是一

个感性存在,但却缺乏感性之一切规定;也就是说,是一个非感性

的感性存在,是一个跟感性之概念相矛盾的存在,或者,一般地,仅

仅是一个不确定的实存,这个实存虽然以感性实存为基础,但是,

为了不让这个基础显露出来,就被剥夺了现实的感性实存所必具

的一切宾词。但是,一个这样的实存,完全是自相矛盾的。实存,

就必须要有完全的、确定的实在性。

这个矛盾之必然后果,便是无神论。上帝的实存,本质上乃是

经验的或感性的实存,但却没有后者之特征;他的实存虽然自在地

861268

第二部分 宗教之不真的(或神学的)本质

本是一个经验事实,但实际上却不是经验之对象。他要求人在现

实之中来探寻他;他使人产生出感性的表象与要求。因而,既然这

些都没有得到满足,倒不如说他觉得经验是与这些表象相矛盾的,

那他就完全有权利来否认这种实存。

众所周知,康德在他批判对上帝的实存的证明的著作中主

张,①上帝的实存并不可以由理性来加以证明。因此,黑格尔对康

德的非难,其实是康德所不应当受到的。我们倒不如说康德是完

全对的;他说道:“我不能由一个概念中导出实存来。”如果说他应

当受到非难,那至多也只在于他想以此来说明某种特殊的东西,似

乎想以此来责难理性。这一点,是不言自明的。理性不能够使自

己的对象成为感官的对象。我不能够在思维之中将我所思维到的

东西同时又放到我以外,使其成为感性的事物。对上帝的实存的

证明,逾越了理性之界限,正是这样;但是,其实这却无异于看、听、

嗅逾越了理性之界限。只有傻瓜才会责备理性不能够满足人们只

能对感官提出的要求。事实上,只有感官,才能够对我证明实

存——经验的、实在的生存。并且,在关于上帝的实存问题上,实

存并不意味着内在的实在性、真理性,而是意味着形式的、外在的

实存,意味着这样的实存,这种实存,是每一个在人以外并且不依

赖于人的意念、精神而生存着的感性存在者所固有的。

所以,就上帝之实存为一个经验的、外在的真理而言,则以此

① 可参阅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莱比锡1944年版,第561-575页;黑格尔的

《大逻辑》,莱比锡1951年版,第1部,第71页起,第2部,第103页。——据德文本

编者第二十一章 上帝的实存中的矛盾

为基础的宗教就成了一种跟内心意念毫无关系的事了。并且,正

像在宗教礼拜中仪式、典例、圣礼必然自为地、没有精神、意念地成

为事情本身一样,那种仅仅相信上帝的实存而不管内在性质、精神

内容的信仰,最终也成了宗教之主干。只要你相信上帝,只要你一

般地相信有上帝存在着,那你就已经得救了。不管你把这个上帝

设想成为一个善的存在者还是一个怪物,不管你把他设想成为尼

禄还是卡里古拉,哪怕你把他当作是你的情感、你的复仇心与名誉

心之影像,也都是没有关系的;主要的是你不是个无神论者。宗教

史已经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倘若上帝的实存并没有在人们的心

情中独立地被确立成为宗教真理,那人们也许就绝不会如此可耻、

荒谬和恐怖地来对上帝作种种假想,致使宗教和神学的历史蒙受

耻辱了。在历史上,上帝的实存乃是一件普通的、外在的、但同时

却又是神圣的事情。然而,奇妙的是,在这块土地上,却仅仅只萌

发出最普通的、最粗野的、最不神圣的表象和意念。

无神论,无论在过去和现在,都被认为是对一切道德原则、道

德根据和道德纽带的否定:如果没有上帝存在,那就根本没有善恶

之分,根本没有美德与恶行之分了。可见,分别乃依赖于上帝的实

存,美德之真并不在其自身之中,而是在自身之外的。这样,虽然

人们把美德之实存跟上帝的实存联系在一起,但却并不是出于

道德心,并不是由于确信美德之内在的价值和重要性。相反,相

信上帝是美德之必要条件,就意味着相信美德就其本身而言是

虚无的。

值得注意,上帝的经验实存之概念,只有在近代,当经验主义

和唯物主义盛极一时时,才得到了完善的发展。诚然,在宗教之原

2682

第二部分 宗教之不真的(或神学的)本质

始的、质朴的意义上,上帝也已经是一个经验实存了,甚至还具体

地生存于某个——当然是超尘世的——地方。然而,在这里,这种

实存还没有如此直率而平淡的意义;想象力又把外在的上帝跟人

的心情等同起来。一般说来,对于某种并不具体存在的,并不为感

官所验实的,但就本质而言却是感性的实存来说,最恰当的存身之

处便是想象力。①只有幻想,才解决了既是感性的又是非感性的

实存之自相矛盾;只有幻想,才抵御了无神论。在想象力之中,上

帝的实存具有一系列的感性作用,使这实存显得是一种威力;想象

力又使感性实存之现象与感性实存之本质联结起来。哪里上帝的

实存是一个活的真理,是想象力大显神通的对象,那里,人们也必

定信仰上帝的显现。②反之,哪里宗教想象力之火熄灭了,哪里那

些必然跟自在地感性的实存相联结的感性作用或感性现象消失掉

了,那里,实存就成了一个死的、自相矛盾的实存,无可挽救地承受

无神论的否定。

①“基督升入天国……这就是说,他并不单单居坐于天国,而且也在尘世。并且,

他之所以要升入天国,也正是为了要使他自己在尘世,成全一切事物和能够无处不在;

这些,是他在地上所不能做到的,因为,在那里,一切肉眼都不能够见到他。因此他就坐

到天上的宝座上去,在那里,每个人都能够看到他,并且,他得以跟每个人交通。”(路德,

第13卷,第643页)这意思就是说,基督或上帝乃是想象力之客体、实存;在想象力之

中,他随便在哪里都不受限制,他与每一个人同在,成为每一个人的对象。上帝生存于

天上,但却正因此而是无处不在的;因为,这个天,就是幻想、想象力。——著者

②“你不可埋怨说你并不像亚伯拉罕或以撒那样常蒙上帝的降临。你也有上帝

的显现……你有神圣的洗礼,你有圣餐礼。在圣餐礼中,饼和酒是形状、外观和形式,在

其中和其下,上帝对你的耳朵、眼睛和内心说话和作用……他在洗礼中向你显现,是他

自己在向你施洗和说话……一切东西都充满了属神的显现和谈话,他就是这样与你同

在的。”(路德,第2卷,第466页。关于这个论题,也可参阅第14卷,第407页。)—

著者第二十一章 上帝的实存中的矛盾

对上帝的实存的信仰,就是对一种特殊的、跟人与自然之实存

区别开来的实存的信仰。特殊的实存,只能够以特殊的方式来给

自己作证。所以,只有当人们信仰一些特殊的作用,信仰直接的上

帝显现,信仰奇迹时,这种信仰才成为又真又活的信仰。只有当对

上帝的信仰跟对世界的信仰同一化,从而,对上帝的信仰不再是特

殊的信仰时,当世界之普遍本质占有了整个的人时,对上帝之特殊

作用以及显现的信仰,才会自然而然地消失。对上帝的信仰已告

破产,已搁浅于对世界的信仰,搁浅于对属自然的、被认为是唯一

实在的作用的信仰。正像对奇迹的信仰在这里仅仅是对历史上

的、已经过去了的奇迹的信仰而已一样,在这里,上帝的实存也仅

仅是一个历史上的、自在地无神论的观念。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之类的,也不打算靠这个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
(0)

相关推荐

  • 第七节 知识的性质、确定性和范围

    洛克的上述各种学说,主要是关于观念的起源、各类观念的性质 和相关的语言问题,基本属于《人类理智论》前三卷的内容。洛克认 为观念是知识的材料,对观念本身的研究是为最终说明知识作准备 的,于是在《人类理智论》的第4卷中,他全面阐述了关于知识的性质、 确定性和范围等观点。就洛克的这一安排而言,第4卷的内容似乎更 重要,不过从哲学史的角度看并非如此。这里的原因之一是…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5日
    239
  • 索福克勒斯悲剧-《俄狄浦斯王》-(九)第四场-在线阅读

    (九)第四场 (奥狄浦斯的仆人引老牧人上) 奥狄浦斯 长老们啊,如果要我猜一猜的话, 我想,我看见的这个人就是我们找了多时的 那个牧人,虽然我没见过他。 他的年纪和这客人一般老了。 此外,我还认出了给他带路的是我的仆人。 (向歌队长) 你也许比我有把握,能认出这牧人。 如果你从前见过他,认识。 -------- 歌队长 是的,我认识他,你可以相信。 他是拉伊…

    书籍分录 2024年4月29日
    420
  •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四卷-在线阅读

    第四卷 【1】存在着一种考察作为存在的存在,以及就自身而言依存于它们的东西的科学。它不同于任何一种各部类的科学,因为没有任何别的科学普遍地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而是从存在中切取某一部分,研究这一部分的偶性,例如数学科学。既然我们寻求的是本原和最高的原因,很明显它们必然就自身而言地为某种本性所有。故假若寻求存在物之元素的人寻求的就是这些本原,那么这些元素必然并不…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30日
    89
  • 马工程版-《西方哲学史》-第六章 经院哲学-在线阅读

    第六章 经 院哲 学 “经院哲学”一词来自拉丁文 Scholasticus,意思是学校里传授的学问。经 院哲学是中世纪特有的哲学形态,是与宗教神学相结合的唯心主义哲学,是天 主教会用来训练神职人员,在其所设的经院中教授的理论。它有两个基本特 征:一是在教会或修道院办的学校里传承,二是以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辩证 法”作为方法论和思想形式。亚里士多德的辩证法主要指…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5日
    137
  • 第二节反思判断力的提出

    在康德哲学这样一种“建筑式”的体系中,任何带本质意义的新 发现都将引起整个体系的剧烈震动,而导致全面的反省、调整和再考 察。当然,在康德看来,这种调整决不是动摇了他的基本思想的大 厦,而是加固了它,使本来不相干的两部分结合成了一个坚实的整 体。《判断力批判》的“序言”和“导论”,就是对他整个哲学体系的这样 一种调整,康德在此提出:“在我们认识能力的秩序中,在…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6日
    198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