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上帝里面的创世原则之秘密
第二人格,作为启示自己、表明自己、表白自己的上帝(Deus
se dicit),乃是上帝里面的创世原则。
世界并不就是上帝,世界是上帝之他物,是上帝之对立物,如
果这样说法太强了,词句上再考究一下,则至少是跟上帝区别开来
的东西。但是,跟上帝区别开来的东西,不能直接来自上帝,而是
仅仅来自上帝里面某种跟上帝的区别。另一个人格①是这样一位
上帝,他在自己里面跟自己区别开来,他使自己跟自己对立起来,
因而自己成为自己的对象,自己意识到自己。上帝之跟自己的自
我区别,是那跟他区别开来的东西之根据;从而,自我意识是世界
之源泉。上帝只是由于想到自己才想到世界;想到自己就是产生
自己,想到世界就是创造世界。产生先于创造。世界——并不就
是上帝的另一本质——之生产性的理念,是以另一个跟上帝同等
的本质之生产性的理念为媒介的。
然而,这个产生世界的过程,不外就是某个心理-逻辑过程之
故作玄虚的说法,不外就是意识与自我意识的统一之对象化。上
帝思想自己,也就是上帝意识到自己;上帝就是被设定为对象、本
① 指第二人格。——译者第九章 上帝里面的创世原则之秘密
质的自我意识;但是,他在了解自己、思想自己的同时,也思想另一
个不同于他自己所是的东西;因为,了解自己,就意味着将自己跟
别的东西区别开来,不管这东西只是可能的、仅仅被表象的还是实
在的。这样,世界——至少,世界之可能性、理念——同时又是跟
意识一起被设定,或者,说得更确切一点,是以意识为媒介的。那
被自己所思想的圣子,也即那成为对象的、作为第一摹像的另一个
上帝,就是创世之原则。那成为基础的真理,乃是人之本质:他的
自我意识跟他对与他合而为一的他物以及对不与他合而为一的他
物的意识的统一。本质等同的第二他物,必然是第一者跟第三者
之间的中项。至于一般意义上的他物、本质上不同的他物,那我之
所以能够思想它,只是依靠我思想一个在本质中跟我等同的他物。
对世界的意识,就是对我的局限性的意识——如果我根本就
不了解世界,那我也就根本不会了解到什么制限;但是,对我的局
107
限性的意识,乃是跟我的自我性(Selbstheit)对无限性的向望相矛
盾的。故而,我不能直接从绝对的自我性(上帝就是绝对的自我)
过渡到其反面;为了导入、准备、缓和这个矛盾,我就必须借助于对
这样一个存在者的意识,这个存在者固然也是另外的,并且在这个
意义上使我直观到我自己的局限性,但他却很巧妙地同时又肯定
我的本质,使我的本质对我对象化起来了。对世界的意识,是一种
使人谦逊的意识——创造乃是“谦逊之行为”——,但是,最先使自
我之傲慢瓦解的,却就是“你”,这另一个“我”。“我”在注目直观一
个并不向我反射出我自己的影像的本质之前,先把“我”的目光刺
入一个“你”的眼中。另一个人——这乃是我跟世界之间的纽带。
我之所以是依赖于世界的,我之所以感到自己是依赖于世界的,就吕
第一部分 宗教之真正的即人本学的本质
是因为我先就感到自己是依赖于别人的。如果我不需要别人,那
我也就不需要世界了。我仅仅借助于别人,才使自己跟世界和解、
和睦。对我来说,没有了别人,世界就不仅显得死沉和空虚,而且
也显得无意义和无理智。人只有在别人身上才了解自己和意识到
自己;但是,只有了解了自己,才能了解世界。一个单单为自己生
存着的人,他必定既不了解自己,又没有分辨力,必定要迷失在自
然之汪洋大海中;他必定既不把自己理解成为人,又不把自然理解
成为自然。人之第一对象,就是人。至于对大自然的理解——这
使我们意识到作为世界的世界——,那乃是以后的产物;因为,这
种理解乃是通过把人从自己分离的行动才产生的。希腊先有七
贤,然后才有自然哲学家。而七贤是只直接研究人生的。
可见,对“我”来说,对世界的意识是以对“你”的意识为媒介
的。这样,人就是人的上帝。在他看来,他之所以能够存在着,应
归功于自然,而他之所以能够是人,却应当归功于人。没有了别的
人,正如他在形体上一无所能一样,在精神上也是一无所能的。四
只手比两只手更有能力;四只眼睛也比两只眼睛看得更多。这种
联合的力量,不仅在量的方面,而且,在质的方面,也不同于各自的
力量。人的力量,各自来看是有限的,结合在一起却就成了无限的
力量。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但理性、科学却就是无限的了,因为,
它是人类共同的活动,并且,这不仅是因为有无数多的人参与着科
学之建设工作,而且也内在地因为某一个特定时代的科学天才只
是将以前各天才之思想力集中于自身——即使又是以特定的、个
别的方法—,从而其力量绝不是独自的力量。机智、敏慧、幻想、
感情(跟感觉区别开来的)、理性等一切所谓的心灵力量,乃是人类第九章 上帝里面的创世原则之秘密
之力量,而并不是单个人的力量,乃是文化之产物,人类社会之产
物。首先,只有在人与人之间发生冲撞和摩擦的场合下,机智和敏
慧才燃烧了起来;因此,城市里的人比农村里的人更机灵,大城市
里的人比小城市里的人更机灵。其次,只有在人与人和睦相处的
场合下,才产生感情和幻想;因此,爱——这是一种交际往来,如果
得不到反应,必带来最大的痛苦——是诗之源泉。最后,只有在人
与人说话的场合下,只有在谈话——一种共同的行为——之中,才
产生了理性。问和答,是最初的思维活动。在原始时,要思维,就
必得有两个人。只有到了文化有了更高的发展时,人才将自己双
重化,从而,他就能够于自身之中并且为了自己而来扮演他者的角
色。因此,在一切古老的和感性的民族那里,思维和说话是一回
事;他们只有在说话时才思维,他们的思维,仅仅是交谈罢了。即
使在今天,那些平庸的人,也即那些没有受过抽象教育的人,如果
不出声朗读,不说出他们所读的,那他们也还是不能理解写成字的
内容。就这一方面而言,霍布斯由耳朵中导引出人的理智来,乃是
多么正确啊!
还原到抽象的逻辑范畴来看,上帝里面产生世界的原则,不过
表现了这样一个纯属同语反复的命题:各各不同的东西只能来自
差别性原则,而不能来自单一的本质。尽管基督教哲学家和神学
家们喋喋不休地为上帝由虚无中创造出万物来这一点辩护,但他
们还是不能绕过“无中不能生有”这个古老的根本命题,因为这个
命题道出了思维的规律。他们虽然并没有把实在的物质设定为各
种物质性物体之根据,然而,他们还是把属神的理智作为一切物体
之总和、作为精神的物质,使之成为实在的物质之根据。但是,子
109110
第一部分 宗教之真正的即人本学的本质
正就是父之智慧、科学、理智。在这一方面,异教式的物质永恒跟
基督教式的创世之间的区别,仅仅在于异教徒将实在的、客观的永
恒性归给世界,而基督徒却将并非客观的永恒性归给世界。事物
在实存以前便已存在着了,但是,并不是作为感觉之对象,而是作
为精神之对象。基督徒们的原则就是绝对主观性①之原则,他们
把一切事物都设想成为仅仅凭借于这个原则的。所以,他们认为,
那通过他们的主观思维而被设定的、被表象的、主观的物质,是第
一物质,远比实在的、感性的物质来得优越。但是,不管这一套,这
种区别毕竟仅仅是在实存之方式方面的区别。世界是在上帝里面
永恒的。或者,难道世界像转一个念头那样突然地产生于上帝之
中吗?当然,人也能够这样来想象,但是,这样一来,他就只是神化
了他自己的荒唐。反之,如果我是头脑清晰的,那我就只能由世界
之本质、理念中导出世界来,也就是说,只能由其实存之一种方式
中导出另一种方式来——换句话说,我只能由世界本身导出世界
来。世界有其根据于自身之中,就像世界中一切有资格要求真正
本质性这个名称的东西一样。种的差异(differentia specifica),就
是使特定事物得以成为该事物的那个固有的本质性,总是一种在
通常意义上不可解释的、不可导引的东西,是通过自身而存在着
的,是在自身之中具有自己的根据的。
① 在第2版中,我就已经试图像对待许多别的外来语一样也特别要把我所厌恶
的“主观性”一词(Subjektivitt)从本书中去掉。用来代替这个词的相应的德文词,时而
有“自有性”、“自我性”、“唯我性”,时而有“灵魂”、“安乐”,时而有“属人性”,时而有“精
神”、“非感性”。但是,要精确地表明一种跟对象性的东西正相对立的意义,在德文词汇
中(至少,在常用的德文词汇中)却很难找到可以用来代替“主观性”或“主观的”一词的
恰当的词。另外有一些词,情形也然如此。——著者第九章 上帝里面的创世原则之秘密
所以,世界跟作为创世者的上帝之间的区别,只是一种形式上
的区别,并不是本质上的区别。因为属神的理智,一切事物之总
和,就是属神的本质本身,因而上帝在思想自己、了解自己的同时,
也思想和了解世界、万物。所以,上帝之本质不外就是世界之抽象
的、被思想的本质;而世界之本质也不外就是上帝之实在的、具体
的、感性地被直观到的本质。所以,创造云者也只不过是形式上的
一套而已,因为,在创造以前是思想、理智之对象,只是通过创造才
被设定为感觉之对象;尽管我们完全不能明白怎样会由一个思想
物中产生出一个实在的物质性物体来,然而,前者和后者就内容而
言还是一样的。①
如果我们把世界归结为多样性和差别性这种抽象的思维形
式,跟属神的本质之单纯性和单一性正相对立,那末,多样性和差
别性的情形,也然如此。实在的差别性,只能被导自一个在自身之 111
中就有差别的本质。但是,我只把差别性放到原始的本质里面去,
因为对我来说差别性原始地就是真理性和本质性。如果差别性本
身一无所是,那么,在原则中也不可能设想什么差别性。当我由原
始本质中导出差别性来时,我就把它设定为本质性、真理;反过来
也是这样。合乎理性的说法是:差别性跟单一性一样地包含在理
性之中。
但是,正因为差别性是一种有本质的理性规定,因而,如果不
是已经假定了差别性,那我就不能导出差别性;我只能通过它本身
① 因此,如果人们相信,假设了一个创造者就能够对自己解释世界之实存,那就
是纯粹的自我欺骗了。-—著者第一部分 宗教之真正的即人本学的本质
来解释它,因为它是原始的、通过自身而使人了解的、通过自身而
证实自己的事物。世界、跟上帝区别开来的东西,凭借什么而产生
呢?是借上帝里面上帝自己跟自己的区别。上帝思想自己,他自
己就是自己的对象,他将自己跟自己区别开来。因此,这个区
别——世界——仅仅产生自另外一种的区别,外在的区别仅仅产
生自内在的区别,存在着的区别仅仅产生自积极活动着的区
别——辨别。因此,我仅仅通过其本身来论证区别,换句话说,它
是一个原始的概念,是我的思维之极限,是法则、必然性、真理性。
我所能够设想的最终区别,便是一个本质跟自己的区别和在自己
里面的区别。一个本质跟另一个本质的区别,是自明的,是已经通
过其实存而被设定的,是一个明显的真理:是两个。但是,对思维
来说,只有当我把区别纳入同一个本质之中,只有当我将区别跟同
一律结合起来时,我才是论证了区别。这里面包含有区别之最终
112
真理。上帝里面产生世界的那个原则,还原到其最终根据来看,不
外就是那按照其最简单的因素而被对象化的思维活动。如果我从
上帝里面去掉区别,那他就不给予我以进行思维的素材;他不再是
思维客体了;因为,区别是本质重要的思维原则。所以,如果我把
区别放到上帝里面去,那么,我不是正是将这个思维原则之真理性
和必然性加以论证和对象化吗?[X,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