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第九章 上帝里面的创世原则之秘密-在线阅读

第九章 上帝里面的创世原则之秘密

第二人格,作为启示自己、表明自己、表白自己的上帝(Deus

se dicit),乃是上帝里面的创世原则。

世界并不就是上帝,世界是上帝之他物,是上帝之对立物,如

果这样说法太强了,词句上再考究一下,则至少是跟上帝区别开来

的东西。但是,跟上帝区别开来的东西,不能直接来自上帝,而是

仅仅来自上帝里面某种跟上帝的区别。另一个人格①是这样一位

上帝,他在自己里面跟自己区别开来,他使自己跟自己对立起来,

因而自己成为自己的对象,自己意识到自己。上帝之跟自己的自

我区别,是那跟他区别开来的东西之根据;从而,自我意识是世界

之源泉。上帝只是由于想到自己才想到世界;想到自己就是产生

自己,想到世界就是创造世界。产生先于创造。世界——并不就

是上帝的另一本质——之生产性的理念,是以另一个跟上帝同等

的本质之生产性的理念为媒介的。

然而,这个产生世界的过程,不外就是某个心理-逻辑过程之

故作玄虚的说法,不外就是意识与自我意识的统一之对象化。上

帝思想自己,也就是上帝意识到自己;上帝就是被设定为对象、本

① 指第二人格。——译者第九章 上帝里面的创世原则之秘密

质的自我意识;但是,他在了解自己、思想自己的同时,也思想另一

个不同于他自己所是的东西;因为,了解自己,就意味着将自己跟

别的东西区别开来,不管这东西只是可能的、仅仅被表象的还是实

在的。这样,世界——至少,世界之可能性、理念——同时又是跟

意识一起被设定,或者,说得更确切一点,是以意识为媒介的。那

被自己所思想的圣子,也即那成为对象的、作为第一摹像的另一个

上帝,就是创世之原则。那成为基础的真理,乃是人之本质:他的

自我意识跟他对与他合而为一的他物以及对不与他合而为一的他

物的意识的统一。本质等同的第二他物,必然是第一者跟第三者

之间的中项。至于一般意义上的他物、本质上不同的他物,那我之

所以能够思想它,只是依靠我思想一个在本质中跟我等同的他物。

对世界的意识,就是对我的局限性的意识——如果我根本就

不了解世界,那我也就根本不会了解到什么制限;但是,对我的局

107

限性的意识,乃是跟我的自我性(Selbstheit)对无限性的向望相矛

盾的。故而,我不能直接从绝对的自我性(上帝就是绝对的自我)

过渡到其反面;为了导入、准备、缓和这个矛盾,我就必须借助于对

这样一个存在者的意识,这个存在者固然也是另外的,并且在这个

意义上使我直观到我自己的局限性,但他却很巧妙地同时又肯定

我的本质,使我的本质对我对象化起来了。对世界的意识,是一种

使人谦逊的意识——创造乃是“谦逊之行为”——,但是,最先使自

我之傲慢瓦解的,却就是“你”,这另一个“我”。“我”在注目直观一

个并不向我反射出我自己的影像的本质之前,先把“我”的目光刺

入一个“你”的眼中。另一个人——这乃是我跟世界之间的纽带。

我之所以是依赖于世界的,我之所以感到自己是依赖于世界的,就吕

第一部分 宗教之真正的即人本学的本质

是因为我先就感到自己是依赖于别人的。如果我不需要别人,那

我也就不需要世界了。我仅仅借助于别人,才使自己跟世界和解、

和睦。对我来说,没有了别人,世界就不仅显得死沉和空虚,而且

也显得无意义和无理智。人只有在别人身上才了解自己和意识到

自己;但是,只有了解了自己,才能了解世界。一个单单为自己生

存着的人,他必定既不了解自己,又没有分辨力,必定要迷失在自

然之汪洋大海中;他必定既不把自己理解成为人,又不把自然理解

成为自然。人之第一对象,就是人。至于对大自然的理解——这

使我们意识到作为世界的世界——,那乃是以后的产物;因为,这

种理解乃是通过把人从自己分离的行动才产生的。希腊先有七

贤,然后才有自然哲学家。而七贤是只直接研究人生的。

可见,对“我”来说,对世界的意识是以对“你”的意识为媒介

的。这样,人就是人的上帝。在他看来,他之所以能够存在着,应

归功于自然,而他之所以能够是人,却应当归功于人。没有了别的

人,正如他在形体上一无所能一样,在精神上也是一无所能的。四

只手比两只手更有能力;四只眼睛也比两只眼睛看得更多。这种

联合的力量,不仅在量的方面,而且,在质的方面,也不同于各自的

力量。人的力量,各自来看是有限的,结合在一起却就成了无限的

力量。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但理性、科学却就是无限的了,因为,

它是人类共同的活动,并且,这不仅是因为有无数多的人参与着科

学之建设工作,而且也内在地因为某一个特定时代的科学天才只

是将以前各天才之思想力集中于自身——即使又是以特定的、个

别的方法—,从而其力量绝不是独自的力量。机智、敏慧、幻想、

感情(跟感觉区别开来的)、理性等一切所谓的心灵力量,乃是人类第九章 上帝里面的创世原则之秘密

之力量,而并不是单个人的力量,乃是文化之产物,人类社会之产

物。首先,只有在人与人之间发生冲撞和摩擦的场合下,机智和敏

慧才燃烧了起来;因此,城市里的人比农村里的人更机灵,大城市

里的人比小城市里的人更机灵。其次,只有在人与人和睦相处的

场合下,才产生感情和幻想;因此,爱——这是一种交际往来,如果

得不到反应,必带来最大的痛苦——是诗之源泉。最后,只有在人

与人说话的场合下,只有在谈话——一种共同的行为——之中,才

产生了理性。问和答,是最初的思维活动。在原始时,要思维,就

必得有两个人。只有到了文化有了更高的发展时,人才将自己双

重化,从而,他就能够于自身之中并且为了自己而来扮演他者的角

色。因此,在一切古老的和感性的民族那里,思维和说话是一回

事;他们只有在说话时才思维,他们的思维,仅仅是交谈罢了。即

使在今天,那些平庸的人,也即那些没有受过抽象教育的人,如果

不出声朗读,不说出他们所读的,那他们也还是不能理解写成字的

内容。就这一方面而言,霍布斯由耳朵中导引出人的理智来,乃是

多么正确啊!

还原到抽象的逻辑范畴来看,上帝里面产生世界的原则,不过

表现了这样一个纯属同语反复的命题:各各不同的东西只能来自

差别性原则,而不能来自单一的本质。尽管基督教哲学家和神学

家们喋喋不休地为上帝由虚无中创造出万物来这一点辩护,但他

们还是不能绕过“无中不能生有”这个古老的根本命题,因为这个

命题道出了思维的规律。他们虽然并没有把实在的物质设定为各

种物质性物体之根据,然而,他们还是把属神的理智作为一切物体

之总和、作为精神的物质,使之成为实在的物质之根据。但是,子

109110

第一部分 宗教之真正的即人本学的本质

正就是父之智慧、科学、理智。在这一方面,异教式的物质永恒跟

基督教式的创世之间的区别,仅仅在于异教徒将实在的、客观的永

恒性归给世界,而基督徒却将并非客观的永恒性归给世界。事物

在实存以前便已存在着了,但是,并不是作为感觉之对象,而是作

为精神之对象。基督徒们的原则就是绝对主观性①之原则,他们

把一切事物都设想成为仅仅凭借于这个原则的。所以,他们认为,

那通过他们的主观思维而被设定的、被表象的、主观的物质,是第

一物质,远比实在的、感性的物质来得优越。但是,不管这一套,这

种区别毕竟仅仅是在实存之方式方面的区别。世界是在上帝里面

永恒的。或者,难道世界像转一个念头那样突然地产生于上帝之

中吗?当然,人也能够这样来想象,但是,这样一来,他就只是神化

了他自己的荒唐。反之,如果我是头脑清晰的,那我就只能由世界

之本质、理念中导出世界来,也就是说,只能由其实存之一种方式

中导出另一种方式来——换句话说,我只能由世界本身导出世界

来。世界有其根据于自身之中,就像世界中一切有资格要求真正

本质性这个名称的东西一样。种的差异(differentia specifica),就

是使特定事物得以成为该事物的那个固有的本质性,总是一种在

通常意义上不可解释的、不可导引的东西,是通过自身而存在着

的,是在自身之中具有自己的根据的。

① 在第2版中,我就已经试图像对待许多别的外来语一样也特别要把我所厌恶

的“主观性”一词(Subjektivitt)从本书中去掉。用来代替这个词的相应的德文词,时而

有“自有性”、“自我性”、“唯我性”,时而有“灵魂”、“安乐”,时而有“属人性”,时而有“精

神”、“非感性”。但是,要精确地表明一种跟对象性的东西正相对立的意义,在德文词汇

中(至少,在常用的德文词汇中)却很难找到可以用来代替“主观性”或“主观的”一词的

恰当的词。另外有一些词,情形也然如此。——著者第九章 上帝里面的创世原则之秘密

所以,世界跟作为创世者的上帝之间的区别,只是一种形式上

的区别,并不是本质上的区别。因为属神的理智,一切事物之总

和,就是属神的本质本身,因而上帝在思想自己、了解自己的同时,

也思想和了解世界、万物。所以,上帝之本质不外就是世界之抽象

的、被思想的本质;而世界之本质也不外就是上帝之实在的、具体

的、感性地被直观到的本质。所以,创造云者也只不过是形式上的

一套而已,因为,在创造以前是思想、理智之对象,只是通过创造才

被设定为感觉之对象;尽管我们完全不能明白怎样会由一个思想

物中产生出一个实在的物质性物体来,然而,前者和后者就内容而

言还是一样的。①

如果我们把世界归结为多样性和差别性这种抽象的思维形

式,跟属神的本质之单纯性和单一性正相对立,那末,多样性和差

别性的情形,也然如此。实在的差别性,只能被导自一个在自身之 111

中就有差别的本质。但是,我只把差别性放到原始的本质里面去,

因为对我来说差别性原始地就是真理性和本质性。如果差别性本

身一无所是,那么,在原则中也不可能设想什么差别性。当我由原

始本质中导出差别性来时,我就把它设定为本质性、真理;反过来

也是这样。合乎理性的说法是:差别性跟单一性一样地包含在理

性之中。

但是,正因为差别性是一种有本质的理性规定,因而,如果不

是已经假定了差别性,那我就不能导出差别性;我只能通过它本身

① 因此,如果人们相信,假设了一个创造者就能够对自己解释世界之实存,那就

是纯粹的自我欺骗了。-—著者第一部分 宗教之真正的即人本学的本质

来解释它,因为它是原始的、通过自身而使人了解的、通过自身而

证实自己的事物。世界、跟上帝区别开来的东西,凭借什么而产生

呢?是借上帝里面上帝自己跟自己的区别。上帝思想自己,他自

己就是自己的对象,他将自己跟自己区别开来。因此,这个区

别——世界——仅仅产生自另外一种的区别,外在的区别仅仅产

生自内在的区别,存在着的区别仅仅产生自积极活动着的区

别——辨别。因此,我仅仅通过其本身来论证区别,换句话说,它

是一个原始的概念,是我的思维之极限,是法则、必然性、真理性。

我所能够设想的最终区别,便是一个本质跟自己的区别和在自己

里面的区别。一个本质跟另一个本质的区别,是自明的,是已经通

过其实存而被设定的,是一个明显的真理:是两个。但是,对思维

来说,只有当我把区别纳入同一个本质之中,只有当我将区别跟同

一律结合起来时,我才是论证了区别。这里面包含有区别之最终

112

真理。上帝里面产生世界的那个原则,还原到其最终根据来看,不

外就是那按照其最简单的因素而被对象化的思维活动。如果我从

上帝里面去掉区别,那他就不给予我以进行思维的素材;他不再是

思维客体了;因为,区别是本质重要的思维原则。所以,如果我把

区别放到上帝里面去,那么,我不是正是将这个思维原则之真理性

和必然性加以论证和对象化吗?[X,XI]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结束语

    在现代西方分析哲学史上,1879年是一个值得记住的年份,因 为正是在这一年,弗雷格出版了他的《概念文字》,提出了哲学的根 本任务在于形成概念方法的改进这个重要思想,由此被看做是现代 分析哲学的开端。在随后几年中,弗雷格发表和出版的重要文章和 著作,如今被看做是全面奠定了现代分析哲学的基础:1884年出版 《算术基础》;1891年发表《函数和概念》;1892年…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4日
    249
  • [美]威尔·杜兰特-《哲学的故事》-第十章 现代欧洲哲学家:柏格森、克罗齐和伯特兰·罗素-在线阅读

    第十章现代欧洲哲学家:柏格森、克罗齐和伯特兰·罗素 一、亨利·柏格森 1. 反抗唯物主义 现代哲学史可以说是一部物理学与心理学的斗争史。思想可以从思想对象开始,最终,以前后一致为基础,将思想本身这一神秘的实在纳入物质现象和机械法则中;思想也可以从思想本身开始,通过必要的逻辑手段,将一切事物看作心灵的形式和创造物。在现代科学发展进程中,数学和力学被放在优先位置…

    书籍分录 2025年1月20日
    121
  • 第一节 经院哲学的开端

    经院哲学或经院主义(scolastic philosophy 或 scolasticism)一词,来自拉丁文scolasticus,其古希腊语的形式是σxoλaorkós,另一个和它对应的拉丁文词是scholarie。从词源学的角度看,这个古希腊词的词根σxoλn(otium)是“闲暇”的意思,所以古希腊词σxoλaotkós 就有了两层含义,一是“休闲”,…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7日
    250
  •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在线阅读-11

    九 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 我们已经根据希腊人、罗马人和德意志人这三大实例,探讨了氏族制度的解体。最后,我们来研究一下那些在野蛮时代高级阶段已经破坏了氏族社会组织,而随着文明时代的到来又把它完全消灭的一般经济条件。在这里,马克思的《资本论》对我们来说是和摩尔根的著作同样必要的。 氏族在蒙昧时代中级阶段发生,在高级阶段继续发展起来,就我们现有的资料来判断,到了野蛮…

    书籍分录 2024年4月30日
    397
  • 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第二卷 论观念-第三十章 论实在的和幻想的观念-在线阅读

    第三十章 论实在的和幻想的①观念 §1.斐 相关于事物的观念可分为实在的或幻想的①,完全 的或不完全的②,真的或假的。所谓实在的观念我理解为在自然 中有基础的,并且是符合于一个实在的存在物,符合于事物的存在 或符合于原型(Archétypes)的观念;否则它们就是幻想的或怪诞 的(phantastiques ou chimériques)。 德〔在这解释中有…

    书籍分录 1天前
    3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