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逻各斯与属神的肖像之秘密
然而,对于宗教来说,三位一体之实质意义总是集中于第二人
格之本质中。信基督教者对三位一体感到高度兴趣,其实主要就
在于对圣子感兴趣。① 关于只差一个字母的Homousios 和 Ho
moiusios的激烈的争论,②并不是无理取闹。在这里,问题牵涉到
上帝的同格性、第二人格的属神的尊严,问题牵涉到基督教本身的
荣誉;因为,基督教之本质性的、特征性的对象,正就是第二人格;
但是,凡是是一个宗教之本质对象的,那就同时也必定是这个宗教
之真正的、本质的上帝。一般说来,只有那所谓的中介者才是一个
宗教之真正的、实在的上帝,因为只有这中介者才是宗教之直接对
象。不去依靠上帝而去依靠圣者的人,必定假设圣者足以左右上
①“基督徒的名称来自基督。因此,凡是不承认基督是自己的主和上帝的人,就
根本不成其为基督徒。”(富根秀斯:《寄多那忒》,第1卷)由于同一个理由,使拉丁教会
如此地固守教条,以致它不像希腊教会那样认为圣灵仅仅从父那里出来,而是认为圣灵
同时也从子那里出来。关于这一方面,见伐尔赫的《希腊教会与拉丁教会关于圣灵出发
点的争论》,耶拿1751年版。——著者
② 有两种对立的见解。一种认为圣子在本质上是跟圣父相同的,(óμoovaco5,
Homousie),另一种则认为圣子仅仅在本质上类似于圣父而已(δμooJoo5,Homoi
usie)。参阅《神学与教会大辞典》,第二版,第5卷,夫赖堡(布赖斯高的)(Freiburg i.
Breisgau)1933年版,“Homoiusie”一条内。关于这一争论的历史,可以参阅哈尔纳克
的《教条史教科书》,图宾根1932年版,第1卷,第284—285页。——据德文本编者
9798
第一部分 宗教之真正的即人本学的本质
帝,凡是他所祈求的——也即他所愿望的和希望的——,上帝必乐
于使其如愿以偿,也就是说,上帝完全被掌握在圣者手中。祈求是
一个人在谦卑与顺服的假象下面对另一存在者实行支配与表现优
越的手段。实际上,我首先在我自己的精神中依靠的那个存在者,
对我来说,就是第一存在者。我之所以依靠圣者,并不是因为圣者
是依赖于上帝的,而是因为上帝是依赖于圣者的,上帝被圣者的祈
求所规定和支配,换句话说,被其意志或心所规定和支配。旧教神
学家们对 Latria,Dulia和Hyperdulia①的区分,乃是愚蠢而无根
据的诡辩。简言之,在中介者背后的上帝,只不过是一个抽象的、
多余的表象,只不过是一般的神性之表象或理念而已;中介者之居
中忙碌,并不是为了使自己跟这个理念相调和,而是为了去除掉、
否定掉这个理念,因为对宗教来说,这个理念并不是对象。②居于
中介者上面的上帝,不外就是居于心上面的冷静的理智——好似
居于奥林匹亚诸神上面的命运一样。
只有影像,才支配和赐福于作为属心情的和感性的存在者的
人。属影像的、属心情的、感性的理性,就是幻想。上帝里面的第
① 根据托马斯·阿奎那(《神学泛论》第3部,第25问,第5项),Latria(礼拜、敬
拜)仅适合于上帝,Dulia(尊崇)仅适合于圣者,而Hyperdulia(高度尊崇)则适合于作为
神圣的童贞女的马利亚。——《神学与教会大辞典》,同前,第6卷,“Maria”一条内。参
阅哈尔纳克的《教条史教科书》,第3卷,第658页。——据德文本编者
② 在化身中,特别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上帝为了成为人而放弃、否定其尊严、
威力和无限性;这就意味着,人否定了那个本身还不就是人的上帝,而仅仅肯定了那个
肯定人的上帝。圣伯尔拿说道:Exinanivit majestate et potentia,non bonitate et
misericordia(“他放弃了自己的威严,但是,并没有放弃仁慈心和怜悯心。”)可见,不可
让渡的、不可否定的,乃是属神的仁慈心和怜悯心,也就是说,乃是属人的心之自我肯
定。——著者第八章 逻各斯与属神的肖像之秘密
二存在者——实际上乃是宗教之第一存在者——,乃是幻想之客
观本质。第二人格之规定,主要就是一些影像。这些影像的由来,
绝不是因为人仅仅只能影像式地设想对象——这完全是误
解——,而是因为事物本身就是影像,从而,只能够影像式地来设
想它们,不然就没法设想它们。所以,圣子也可以就被称为是上帝
的肖像;他的本质,就在于他是影像——上帝之幻想,不可见的上
帝之可见的荣耀。圣子满足了对影像直观的需要,他是影像活
动——作为一种绝对的、属神的活动——之对象化了的本质。人
给自己形成关于上帝的影像,换句话说,他把抽象的理性本质、思
维力之本质变成感官对象或幻想本质。①但是,他又把这个影像
放到上帝自己里面去,因为,如果他明知这个影像不是客观真理,
如果在他看来这个影像仅只是主观的、跟上帝区别开来的、由人形
成的影像,那这个影像当然也就不会适合于他的需要了。事实上,
它也确实不是凭空捏造的影像;因为,它表现了幻想之必然性,由
于这个必然性,就使幻想必然被肯定为属神的威力。圣子是幻想
之反光,是心之宠影;但是,正因为他跟作为抽象之被人格化了的
本质的上帝相反,仅只是幻想之对象,因而他就只是幻想之对象化
了的本质。②
① 不言自明,上帝的肖像还具有另外一个意义,这就是:人格型的、可见的人就是
上帝。但是,在这里,我们只讨论作为影像的影像。——著者
② 密朗赫顿在他的《论灵魂》一书中说道:“永恒的父由仔细观察自己而产生出自
己的影像。因为,我们自己也体验到影像是通过思维而被产生出来的。由于上帝也使
用我们的言语,故而他也想以此表明,子是通过思维而被产生出来的。”他又说道:“上帝
希望我们的思想是对象之影像,因为他希望我们里面有他自己的肖像。由此可见,上帝
仔细观察自己,由思维而产生出圣子来,子是永恒的父之影像。”那么,在圣子里面,我们
除了把想象力、幻想加以对象化以外,还把什么东西加以对象化呢?——著者
99第一部分 宗教之真正的即人本学的本质
由此可见,既然教条思辨完全忽视圣子——作为上帝的影
像——之内在的发生史,妄自证明圣子是形而上学的存在(Ens),
是一种存在于思想中的本质性,那么,它当然是极其胡闹了。因
为,圣子正是偏离、背弃了神性之形而上学的理念,而宗教之所以
要把这种背弃放到上帝里面去,也正是为了替背弃辩护,为了不感
到它是背弃。圣子是影像膜拜之至高无上的和最终的原则;因为,
他就是上帝之影像;但是,影像必然要代替实物。尊崇影像之中的
圣者,就是尊崇作为圣者的影像。当影像成了宗教之本质重要的
表现,成了宗教之工具时,影像也就成了宗教之本质。
尼西亚宗教会议①在援引各种论据来证明宗教应当把影像当
作权威来应用时,也援引到格列高里(尼萨的)。格列高里曾说过:
“我每次观望那象征着以撒的燔祭的那个影像②时,必感动落泪,
100
因为这个影像如此生动地向我显示了这个神圣的事迹。”但是,描
摹下来的对象,其作用不同于作为对象的对象,仅只是影像之作用
而已。神圣的对象,仅只是影像借以隐藏自己的充满着秘密的威
力的灵光圈(Heiligenschein)而已。宗教对象只是艺术或幻想之
借口,为的是能够通行无阻地实施其对人的支配。对宗教意识来
说,影像之神圣性当然而且必然地仅仅跟对象之神圣性连在一起;
但是,宗教意识并不是真理之尺度。虽然教会也已经分辨影像跟
影像之对象,也已经否认影像是值得尊崇的,但是,它同时却又不
① 公元787年召开,为第二届宗教会议。——译者
② 上帝为了试验亚伯拉罕,要他把独生子以撒做燔祭。亚伯拉罕毫不迟疑地准
备这样做。正要杀的时候,有使者从天上降下,阻止他。亚伯拉罕就把一只公羊取来杀
了,以代替他的儿子做燔祭。详见《创世记》,第22章。——译者第八章 逻各斯与属神的肖像之秘密
由自主地至少间接地承认了真实情况,申述影像之神圣性。①
但是,影像尊崇之最终、最高的根据,乃是对上帝里面的上帝
影像的尊崇。“上帝之反光”是幻想之令人眩惑的光辉,这种光辉,
只有在可见的影像中才显示出来。无论内里或外表,上帝影像之
影像总是各个影像之影像。圣者之影像,只是同一影像之复印而
已。所以,上帝影像之思辨的演绎,不外就是影像尊崇之无意识的
演绎和论证;因为,原则之认可,必定又是其推论之认可;原像之认
可,就是摹像之认可。如果上帝有一个关于自己的影像,那为什么
我就不应当有一个关于上帝的影像呢?既然上帝爱他的肖像如同
爱他自己一样,那为什么我就不应当也像爱上帝本身一样地爱上
帝的影像呢?如果上帝的影像就是上帝本身,那么,圣者的影像为
什么不就是圣者本身呢?既然我们可以认为上帝自己给自己造成
的关于自己的影像并不是影像,并不是表象,而是本质,是人格,那
我们为什么不能认为圣者之影像就是圣者本身之活体呢?既然前
者并不是迷信,后者又怎么会是迷信呢?上帝之影像流泪又流血;
那么,为什么圣者之影像就不应当流泪和流血呢?之所以有这样
的区别,难道就是由于圣者之影像是手之产物吗?嗳,其实并不是
手,而是那赋予这手以灵魂的精神,是幻想,才创造了这个影像;并
且,如果上帝自己给自己造成关于自己的影像,那么,这个影像也
只是想象力之产物。换句话说,之所以有这样的区别,难道就是由
于上帝的影像是上帝自己产生出来的,而圣者的影像是由另一存
①“我们规定,必须把受人敬畏的荣誉归给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圣像,就像归给
圣福音书一样。”(《君士坦丁堡第八届宗教会议》,第10条,第3教规)——著者
101第一部分 宗教之真正的即人本学的本质
在者所造成的吗?嗳,圣者的影像也是由圣者自己产生出来的;因
为,圣者向艺术家显现;艺术家只是按照圣者向他显示的那样来描
绘圣者。
第二人格之另一个与影像之本质密切相关的规定,便在于他
是上帝的言语(道)。①
言语是一个抽象的影像,是虚设的事物,或者,就任何一个事
物最终必定又是思维力之对象而言,乃是被想象的思想。因此,人
们在知悉某个事物的言语、名称时,就想象自己也知悉了事物本
身。言语是想象力范围内的事物;睡入梦乡者也会说话,胡思乱想
的病人也会说话。激起幻想的东西使人多言,鼓舞幻想的东西使
人善辩。能说会道,是含有诗意的才能;动物并不说话,因为它毫
无诗意。思想仅仅影像式地表现自己;思想之表现力,就是想象
力;但是,表现出自己的那个想象力,却正就是言语。说话的人,蛊
102
惑和魅惑说话的对象;但是,言语之威力,正就是想象力之威力。
因此,在古代各民族——他们是想象力的孩子——看来,言语是一
种充满着秘密的、魔术般的东西。即使是基督徒们——不单是一
① 关于《新约全书》中逻各斯·一词的意义,曾经有很多的论述。在这里,我们取
定为上帝的言语(道),作为在基督教中神圣化了的意义。关于斐罗所理解的逻各斯,可
参阅弗勒累。费隆也用pnμa 9eou(上帝的言语)来代替逻各斯。也可参阅台多立安的
《反对柏拉克赛安》,第5章。他指出,逻各斯既可以译作 Sermo(言语),也可以译作
Ratio(理性)。并且,逻各斯之正确意义乃是言语,因为《旧约》中的创造是依赖于达意
的命令的,并且,迄今为止人们都把逻各斯看作是这种创造性的言语。当然,逻各斯也
包含有Virtus,Spiritus(力量、理智)等意义,因为,没有意义、没有理智、也即没有力量
的言语,又是什么呢?——著者
* 见希腊文《圣经》的《约翰福音》,第1章第1、2节。——译者第八章 逻各斯与属神的肖像之秘密
般的基督徒,而且也包括博学的基督徒,也包括教父——,也认为
基督这个名称就包含有充满着秘密的拯救力。①在今天,一般的
民众还是相信,人们能够仅仅通过言语来魅惑人。这种对被想象
的言语力量的信仰,从何而来呢?其实,这只是因为言语本身就只
是想象力范围内的东西,但却正由此而表现出对人的麻醉作用,将
人禁锢于幻想之统治下面。言语占有着革命力,言语统治着人类。
话是神圣的,而理性与真理之实事实物,却遭到诅咒。
所以,幻想之本质之肯定或对象化,同时又是跟语言、言语之
本质之肯定或对象化联系在一起的。人不仅具有去思维、思索、幻
想的意向和必然性;而且,他也具有去说话、去表达和传达自己的
思想的意向。这个意向是属神的,言语之威力是属神的。言语,是
影像型的、公开的、发射的、辉耀的、照明的思想。言语是世界之
光。②言语引入一切真理,解明一切秘密,使不可见的东西直观
化,使过去的和遥远的东西显示于眼前,使无限的东西有限化,使
暂时的东西永恒化。人亡故了,言语却仍旧存在;言语是生命和真
理。言语威力无边:使盲人复明,使跛者行走,使病人痊愈,使死人
复活,——言语行奇迹,并且,行唯一合乎理性的奇迹。言语是人
类的福音、安慰者。为了确信言语之属神的本质性,你应当孤独地
但又是熟悉言语地思想你自己,这样,你第一次听到了一个人的言
语:那么,对你来说,这言语会不表现为天使,表现为上帝的声音,
①“耶稣这个名字对各种邪灵来说威力无比,以至于即使是恶人嘴里说出这个名
字,有时也是有效的。”(欧利琴:《反对凯尔苏斯》,第1、3卷)——著者
② 见《约翰福音》,第1章第4-9节。——译者
103第一部分 宗教之真正的即人本学的本质
表现为属天的音乐吗?事实上,言语并不比音调更贫乏、更没有灵
魂,虽然音调似乎比言语要多得多,并且,正因为有这种假象、幻象
围绕着音调,就使它似乎比言语深刻和丰富得多。
言语具有救赎的、和解的、赐福的、解放的力量。我们确信,我
们所供认的罪,由于言语之属神的威力而得以赦免。垂死者在供
认了长期以来一直不肯坦白出来的罪以后,就安心地死去了。罪
之赦免,包含于罪之承认里面。我们把悲痛告之于友人,就等于减
轻了一半悲痛。我们谈出了什么,那我们在这一方面的激动也就
减弱了;我们心中明明白白的了;愤怒、恼恨、忧愁之对象在这样一
种光线中向我们显现,这种光线,使我们认识到情感之卑贱。我们
只应当谈论我们感到暧昧不明的东西,——经常当我们正开口问
朋友的时候,暧昧不明之处也就消失了。言语使人自由。不会表
达自己的人,是一个奴隶。因此,过度的激动、过度的喜悦、过度的
104
痛苦,都使人说不出话来。说话是自由之行为;言语,本身就是自
由。因此,完全有权利说,言语修养是修养之根本;言语有了修养,
人类也必有修养。中世纪之野蛮,是随着言语修养而逐渐消失的。
正像我们只能把我们所想到的属理性的东西,把我们所爱的
良善的东西,把我们所感到的美的东西,臆测、表象、思想成为属神
的本质一样,我们也只能把言语之威力认作是至高无上的、作用着
的精神威力和力量表现。①上帝是一切实在性之总和,也就是说,
①“上帝向我们启示出他是一个说话者,他具有永恒的、非被造的言语,借以创造
了世界和万物;他之创造世界,是轻而易举的,即仅仅用说话来创造世界。由此可见,上
帝创造万物,并不比我们命名万物更困难些。”(路德,第1卷,第302页)——著者第八章 逻各斯与属神的肖像之秘密
是本质性和完全性。举凡人感觉是和认为是实在性的东西,人无
不把它放到上帝里面去或把它设定为上帝。所以,宗教必定将言
语之威力意识成为一种属神的威力。上帝的言语,是言语之属神
性,这个属神性,在宗教内部,成为人的对象;是属人的言语之真正
本质。上帝的言语应当跟属人的言语区别开来,它不是短暂的气
息,而是被传达出来的本质。但是,人的言语——至少,如果是真
正的言语——不也包含有人之本质,不也包含有他的被传达出来
的“自己”吗?可见,宗教把属人的言语之假象误认为其本质;从
而,它必定把它的真正的本质当作某个特殊的、跟属人的言语区别
开来的本质而提出来。[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