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工程版-《西方哲学史》-第一篇 古希腊罗马哲学-导言-在线阅读

导 言

古希腊的地域包括地中海沿岸的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区、后人命名的希腊

半岛、爱琴海上的诸岛屿和它南部的克里特岛,还有意大利半岛的南部地区。

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希腊进入奴隶社会,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二

百多个奴隶制的城邦。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立了发达的奴隶制,社会的主要矛盾

是奴隶反抗奴隶主残酷压迫的阶级斗争。在城邦的自由民中间,还存在着穷人

与富人、有公民权的公民与无公民权的居民,以及贵族派与民主派的社会矛盾

和政治斗争。

奴隶制是极其残酷的人身奴役制度,但它的出现符合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状况,带来巨大的历史进步。恩格斯说:“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工业之

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使古代世界的繁荣,使希腊文化成为可

能。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就没有希腊的艺术和科学;没有奴隶制,

就没有罗马帝国。”① 以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为例,在40万人口中,只有4万

公民,却有20万奴隶,另有十多万没有公民权的移民和穷人。依靠奴隶阶级和

平民阶层的劳动,贵族和富裕的自由民不必为生计操劳,才有可能从事文化和

理论的创造活动。因此,亚里士多德说:“只有在全部生活必需都已具备的时

候,在那些人们有了闲暇的地方,那些既不提供快乐、也不以满足需要的科学

才首先被发现。”②古希腊罗马哲学家们提出的各种思想,反映了奴隶制社会统

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不同哲学理论和派别的争论间接、曲折地反映了奴隶主阶

级内部彼此敌对的阶层和派别的利益和诉求。

从人类认识史的观点看,人类最初的文化形态是宗教和神话。在古代文明

中,中国、印度和希腊的宗教及神话演变为最初的哲学理论。这三个民族的哲

学诞生于大致相同的历史时期。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把人类精神的这一突破

时期称为“轴心时代”,时间约在公元前 800年至公元前 200年之间。古希腊

哲学家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了来自古埃及、古巴比伦等东方各民族的思想文化

影响,比较全面地总结了生产劳动、航海贸易和城邦政治的经验,批判地吸收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8 页。

②[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981b 20—25。14

导 言

了神话世界观的演化观念,发展出推崇理性思辨和逻辑思维的世界观和价值

观。哲学的繁荣培养了古希腊人静观、思辨、论辩和追根求源的民族精神,促

进了科学、历史学和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繁荣,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公元前1世纪后期,希腊诸城邦被罗马人征服。此后罗马文化和希腊文化相互

融合,产生出用拉丁文写作的罗马哲学。

古希腊罗马哲学经历了三个阶段: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的起源阶

段,公元前4世纪的繁荣阶段,以及公元前3世纪前后的希腊化和罗马阶段。

529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关闭雅典的学园,标志着古希腊罗马哲

学的终结。

早期古希腊哲学形成了唯物论与唯心论及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既相互对立又

彼此促进的思想形态,经过长期发展,随着科学和文化各方面知识的丰富,唯

物论与唯心论及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朝着成熟的、发达的形态发展。早期的朴素

唯物论发展为原子论的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与此同步,原始唯心论也发展为

范畴众多、论证缜密的形而上学体系。① 而朴素辩证法通过智者的悖论、苏格

拉底的对话法、柏拉图的辩证法、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以及怀疑论的辩驳,

演化出异彩纷呈的思维和表达形式。古希腊罗马哲学的认识环节、范畴和发展

线索体现了人类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规律,为西方哲学发展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

本篇在古代奴隶制的社会背景中,参照古代宗教及神话、科学技术、文学

和历史学等思想素材,阐述古希腊罗马哲学长达一千多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①“形而上学”在西方哲学中有两种意思:一是关于超验世界的本体论,与经验科学相对照;

二是孤立、静止和片面地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与辩证法相对立。本教材将在不同的语境

中,用“形而上学”或表示超越的本体论,或表示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第四节 政治哲学:欲望、权力、秩序

    帕斯卡尔的思想在 20 世纪被人们重新发现,学术界从他那里得 到许多新的启示,其中也包括容易被人忽视的政治哲学领域。我们 注意到,帕斯卡尔从“心的哲学”角度进入政治领域,他关心人的欲望 与权力之间的关系,并把政治秩序最后裁判者的赌注压在上帝身上。 这也是人的私欲(按照帕斯卡尔上面的理解,也就是原罪,原始的欲 望、兽性等)与政治道德(一种社会乌托邦式的表述)之…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8日
    429
  •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第二十七章-在线阅读

    第二十七章 独节 罗马继承法的起源与沿革 这 个问题涉及极其遥远的古代,为探究其底奥,请允许我对 早期罗马法律进行探索,从中发现迄今尚未有人发现的 东西。 众所周知,罗慕洛斯把他那个小国的土地分给该国的公民①。我 认为,罗马继承法由此发轫。 土地分配法规定,一家的财产不得转移到另一家。法律据此规定 的继承人只有两类②,一类是本家继承人,即子女和曾经生活在父亲…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25日
    155
  • 洛克-《人类理解论》-第一卷-第二章 人心中没有天赋的原则-在线阅读

    第二章 人心中没有天赋的原则 1 由我们获得知识的方式看来,足以证明知识不是天赋 的——据一些人们的确定意见说:理解中有一些天赋的原则,原始 的意念(kovaieYevoa)同记号,仿佛就如印在人心上似的。这些 意念是心灵初存在时就禀赋了,带在世界上来的。不过要使无偏第二章 人心中没有天赋的原则 见的读者来相信这个假设之为虚妄,我只向他指示出下述的情形 好了…

    书籍分录 3天前
    15
  • 洛克-《人类理解论》-第二卷-第四章 凝性(Solidity)-在线阅读

    第四章 凝性(Solidity) 1 我们是通过触觉得到这个观念的——我们的凝性观念是 18第二卷 工9 由触觉得来的。甲物如果不离开原位,则乙物在进入它的地位时, 便发生了阻力(resistance)。因此,我们就有了凝性的观念。由感 觉得来的一切观念,最恒常的就是凝性观念。不论我们是运动、是 静止,不论我们姿势如何,我们总常觉得有东西在下边支着我们, 阻…

    书籍分录 3天前
    20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