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言
古希腊的地域包括地中海沿岸的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区、后人命名的希腊
半岛、爱琴海上的诸岛屿和它南部的克里特岛,还有意大利半岛的南部地区。
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希腊进入奴隶社会,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二
百多个奴隶制的城邦。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立了发达的奴隶制,社会的主要矛盾
是奴隶反抗奴隶主残酷压迫的阶级斗争。在城邦的自由民中间,还存在着穷人
与富人、有公民权的公民与无公民权的居民,以及贵族派与民主派的社会矛盾
和政治斗争。
奴隶制是极其残酷的人身奴役制度,但它的出现符合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状况,带来巨大的历史进步。恩格斯说:“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工业之
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使古代世界的繁荣,使希腊文化成为可
能。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就没有希腊的艺术和科学;没有奴隶制,
就没有罗马帝国。”① 以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为例,在40万人口中,只有4万
公民,却有20万奴隶,另有十多万没有公民权的移民和穷人。依靠奴隶阶级和
平民阶层的劳动,贵族和富裕的自由民不必为生计操劳,才有可能从事文化和
理论的创造活动。因此,亚里士多德说:“只有在全部生活必需都已具备的时
候,在那些人们有了闲暇的地方,那些既不提供快乐、也不以满足需要的科学
才首先被发现。”②古希腊罗马哲学家们提出的各种思想,反映了奴隶制社会统
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不同哲学理论和派别的争论间接、曲折地反映了奴隶主阶
级内部彼此敌对的阶层和派别的利益和诉求。
从人类认识史的观点看,人类最初的文化形态是宗教和神话。在古代文明
中,中国、印度和希腊的宗教及神话演变为最初的哲学理论。这三个民族的哲
学诞生于大致相同的历史时期。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把人类精神的这一突破
时期称为“轴心时代”,时间约在公元前 800年至公元前 200年之间。古希腊
哲学家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了来自古埃及、古巴比伦等东方各民族的思想文化
影响,比较全面地总结了生产劳动、航海贸易和城邦政治的经验,批判地吸收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8 页。
②[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981b 20—25。14
导 言
了神话世界观的演化观念,发展出推崇理性思辨和逻辑思维的世界观和价值
观。哲学的繁荣培养了古希腊人静观、思辨、论辩和追根求源的民族精神,促
进了科学、历史学和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繁荣,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公元前1世纪后期,希腊诸城邦被罗马人征服。此后罗马文化和希腊文化相互
融合,产生出用拉丁文写作的罗马哲学。
古希腊罗马哲学经历了三个阶段: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的起源阶
段,公元前4世纪的繁荣阶段,以及公元前3世纪前后的希腊化和罗马阶段。
529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关闭雅典的学园,标志着古希腊罗马哲
学的终结。
早期古希腊哲学形成了唯物论与唯心论及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既相互对立又
彼此促进的思想形态,经过长期发展,随着科学和文化各方面知识的丰富,唯
物论与唯心论及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朝着成熟的、发达的形态发展。早期的朴素
唯物论发展为原子论的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与此同步,原始唯心论也发展为
范畴众多、论证缜密的形而上学体系。① 而朴素辩证法通过智者的悖论、苏格
拉底的对话法、柏拉图的辩证法、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以及怀疑论的辩驳,
演化出异彩纷呈的思维和表达形式。古希腊罗马哲学的认识环节、范畴和发展
线索体现了人类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规律,为西方哲学发展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
本篇在古代奴隶制的社会背景中,参照古代宗教及神话、科学技术、文学
和历史学等思想素材,阐述古希腊罗马哲学长达一千多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①“形而上学”在西方哲学中有两种意思:一是关于超验世界的本体论,与经验科学相对照;
二是孤立、静止和片面地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与辩证法相对立。本教材将在不同的语境
中,用“形而上学”或表示超越的本体论,或表示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