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论
人类的哲学思想源远流长。西方哲学是人类哲学思想的瑰宝之一,它同中
国哲学、印度哲学、阿拉伯哲学以及世界上其他哲学一样,在人类哲学史上留
下了绚丽多彩的篇章。在学习西方哲学史这门课程之前,我们需要了解西方哲
学史的研究对象、发展阶段、发展线索以及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和方法等
问题。
一、西方哲学史的研究对象
西方哲学史,顾名思义,就是关于西方哲学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人类
对哲学史的研究有着悠久的传统,早在古希腊,就已有人开始撰写哲学家传记
和编写各学派资料。从17世纪开始,有人开始以“哲学史”为题目撰写著作,
叙述各种哲学思想的缘起与演变。19世纪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的发表,标
志着西方哲学史成为一门比较完整的学科。黑格尔将哲学史看作人类精神的发
展史,并且将全部哲学史纳入一个以其自身哲学作为终点的体系。黑格尔之
后,哲学史家均按照特定的哲学观点和方法来阐述西方哲学史。
列宁指出,哲学的历史“简单地说,就是整个认识的历史”①。这里的意
思,并不是指哲学史包括了所有人类认识史,而是指哲学史的发展线索体现了
人类认识演化历史的一般规律。哲学史就是人类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一般规
律的认识史,也是人类认识范畴的生成和演变史。在西方哲学史上,哲学最初
是以人类知识的总汇面貌出现的。亚里士多德就把哲学分为第一哲学(研究本
体问题的形而上学)、自然哲学以及伦理学、政治学等实践哲学。随着哲学的
发展,西方哲学发展出本体论、认识论(包括知识论和方法论)、价值论(道
德哲学、政治哲学和美学)等主要内容。
从历史跨度来说,西方哲学史应包括从古希腊哲学思想的产生直到当今西
方哲学思想发展的全部内容。在我国的课程体系中,一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产
生前西方哲学的历史称为“西方哲学史”,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的西方哲
学称为“现代西方哲学”。根据这一习惯划分,本教材介绍的西方哲学史是从
①《列宁专题文集 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6页。2
导 论
古希腊哲学直到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史,现代西方哲学则由其他课程讲述。
二、西方哲学史的发展阶段
西方哲学经历了25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公元前6世纪到
公元5世纪的古希腊罗马哲学,2世纪孕育、5世纪形成到15世纪的中世纪哲学,
15世纪到18世纪的近代西欧各国哲学,以及18世纪到19世纪的德国古典哲学。
古希腊罗马哲学在奴隶制的社会条件下产生和发展。古希腊哲学反映了希
腊城邦奴隶主及自由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古希腊哲学家以其丰富的想象、深
邃的思考和论辩的方式,开辟了自然哲学和形而上学(本体论)的传统。古希
腊哲学中充满形式逻辑推理与辩证思维、追求确定性与怀疑主义、崇尚本性与
强调约定、张扬个性和城邦政治等矛盾和争论,为哲学提供了发展动力,奠定
了厚实基础,塑造了西方哲学最初的理论形态。后来西方哲学的许多思想和理
论,都可以在古希腊哲学那里找到它们的萌芽形式。在罗马大一统帝国的政治
和文化背景中,哲学家应用和丰富了古希腊哲学,使哲学和人们的生活及内心
世界紧密地联系起来。古罗马哲学注重实用和个人生活,注重各派哲学调和折
中,且具有伦理化的倾向。
随着蛮族入侵和罗马帝国的崩溃,欧洲进入封建社会。新的蛮族封建主们开
始未能理解和接受古希腊罗马文化。在新的社会变动下,此前从亚洲传入的基督
教兴起,古希腊罗马哲学传统衰落,古希腊哲学和希伯来精神的融合促使教父哲
学的兴起,古希腊罗马哲学为充满宗教精神的中世纪哲学所取代。中世纪哲学主
要是指在基督教意识形态中诞生、发展、分化并最后衰落的哲学,分为早期教会
的教父哲学和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两个发展阶段。在基督教哲学内部始终存在着信
仰与理性、神学与哲学、正统与异端的矛盾。这些矛盾与封建社会中贵族与农奴
的阶级斗争、教权与王权的冲突、僧侣阶层与世俗文化的排斥交织在一起,形成
神学思辨的争论,展开了关于共相性质和上帝存在证明等问题的论战。亚里士多
德主义从阿拉伯世界辗转传回西方之后,经院哲学内容越发丰富,争论范围更加
扩大。到中世纪晚期,神学形式已经不能容纳哲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哲学遂朝着
独立学科和自主理性的方向发展,但这个发展进程异常曲折和复杂。
近代哲学始于文艺复兴时期。当时,先在意大利,后在西欧其他国家,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新兴资产阶级逐渐登上历史舞台。最初,他们穿着
古人的外衣,演绎新时代的剧目。文艺复兴运动旨在恢复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导 论
3
哲学的发展提供了人文主义和经验科学等诸多思想内容。哲学先是战战兢兢地
提出理性的独立价值,力求摆脱神学的束缚,而后随着人的自主精神和理性精
神日益高扬,哲学对宗教神学持越来越强烈的怀疑和批判态度,进而为各门具
体人文学科的自由发展开辟了道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的深刻变化以及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对西方哲学
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哲学深受自然科学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的重
点转向认识论领域。围绕知识起源、基础、范围和方法等问题,近代哲学分成
唯理论与经验论两个派别。唯理论和经验论都相信人类认识的能动作用,都认
为在追求知识时,经院哲学是应当加以排除的障碍,人类理性是衡量一切的最
高标准。但在知识来源、基础和范围等问题上两派存在着严重分歧。随着资产
阶级力量的壮大,哲学家顺应社会发展变革和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公开倡导
启蒙精神,提倡变革旧的社会思想和制度。在18世纪的法国,自然神论成为批
判旧的社会秩序和教会把持的正统神学的有力武器;卢梭学说成为法国大革命
的舆论先导;百科全书派一方面强化了经验论中的唯物主义,另一方面深化了
笛卡儿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倾向。在这一时期,以近代科学为基础的机械唯物主
义和无神论的结合,把启蒙运动推向高潮。
法国启蒙运动激发了德国文化的觉醒。当时的德国经济上落后于英国和法
国,政治上处于封建分割状态。德国古典哲学以思辨的形式回应着法国大革命
带来的社会变革,表达了德国资产阶级的启蒙精神和追求统一的民族精神。德
国哲学家把本体论、认识论、道德哲学和社会历史观融为一体,深化了哲学的
思维深度,推进了辩证法的发展。为克服怀疑论和独断论、经验论和唯理论的
片面性,康德提出了先验哲学,此后,经过费希特和谢林再到黑格尔绝对唯心
论体系的发展,德国古典哲学理性越来越纯粹,精神越来越膨胀,辩证法越来
越凸显。黑格尔运用辩证法建立了西方哲学史上最庞大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费尔巴哈则针锋相对地提出唯物主义和人本学,达到旧唯物主义前所未有的高
度和深度。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改造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
唯物主义,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上的革命性变革。
三、西方哲学史的发展线索
从人类认识发展史的角度来看,西方哲学的发展复杂而曲折,总的趋势是
螺旋式上升。西方哲学史上重要的哲学理论和观点构成人类认识发展进程不可4
导 论
或缺的环节和阶段。
历史上西方哲学的观点和派别多种多样,涉及的问题和概念纷纭复杂。许
多哲学家都通过对哲学问题的讨论来探讨哲学史的发展线索。马克思、恩格斯
第一次从根本上揭示了哲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划清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
限。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
存在的关系问题。”①这个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思维与存在或精神
与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一般来说,哲学
史上主张物质第一性的哲学家是唯物主义者,而主张意识或精神第一性的哲学
家是唯心主义者;主张思维能够认识存在的是可知论者,主张思维不能够认识
存在的,则是不可知论者。
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西方哲学史上的各家各派哲学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争
论,这些争论在特定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传统中,既与一定的阶级利益相联系,
又有认识论上的根源,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差异、矛盾和对立,同时也为西方哲
学的发展脉络勾勒出基本线索。
1.纵观西方哲学史,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上,存在着唯物主
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历史表明,哲学家们并非一开始就讨论哲学基本
问题,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并不是哲学家的自觉,唯物主
义和唯心主义的相互渗透反而是常见的哲学形态。最早的古希腊自然哲学家往
往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者,但在他们的体系里包含着未来分裂的种子,因为在他
们看来,有形物也有神灵,他们还以素朴的形式表现了辩证法。到德谟克利特
和柏拉图那里,两大派别的分歧已经越来越明显。亚里士多德主义和斯多亚
派,中世纪的唯名论与实在论,都同时具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因素,但对
哲学基本问题的争论总是或隐或显地存在。
近代以来,唯物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的差异越来越明显,矛盾越来越
突出,以至发展到相互对立的地步。如果说近代早期的经验论和唯理论中唯心
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对立尚不明显,那么通过贝克莱对物质概念和唯物主义的攻
击,以及法国唯物主义者对神学和唯心主义的批判,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开始
成为哲学争论的焦点,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上已经没有中间立
场。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者旗帜鲜明地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但又表现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 2009年版,第277 页。导 论
5
出机械论的倾向。德国唯心主义突出了旧唯物主义所忽视的主观能动性,但又
自觉地排斥唯物主义。费尔巴哈反驳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
主义的权威。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的所有哲学家,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上的矛盾和对立只限于本体论、自然观和认识论的争论,而在社会历史观上归
根到底都持唯心论立场。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人类认识深化、丰富和发展的过
程。唯物主义从古代朴素自发的唯物主义,到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发展到费尔巴
哈人本论的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从柏拉图的理念论与中世纪的神学唯心主义,通
过经验论中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唯理论中的客观唯心主义,发展到先验唯心主义和
绝对唯心主义。双方在彼此矛盾和争论中相互促进,对哲学问题的深化和哲学范
畴的丰富都起到促进作用,反映了人类在认识世界问题上的逐渐深化。
2.在西方哲学史上存在着对世界可知与不可知的争论。对于思维能否认识
现实世界或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历史上绝大多数哲学家持肯定态
度。但也有一些哲学家由于不承认物质与思维的同一性,或没有充分认识思维
对存在的反作用,因而陷入不可知论。
在古希腊,围绕世界本原问题,各种观点争论不休,在一定范围内造成独
断论和怀疑论的对立。有些哲学家,或认为人只能认识感觉到的现象,不能认
识事物的本质,或对感觉对象的存在持存疑态度。皮浪主义是不可知论的典型
代表。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可知论成为哲学关注的重要问题。近代唯物主义
在物质的基础上肯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而唯心主义在精神的基础上肯定思
维与存在的同一和转化。在认识论中,存在着唯理论和经验论的争论。唯理论
者认为,主体的认识规律就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因此往往陷入独断论。由于将
人的认识囿于主观经验,经验论往往导致不可知论。休谟是近代不可知论的典
型代表。康德虽然试图超越独断论和怀疑论的对立,但对现象和本体作出截然
不同的区分,最终也陷入不可知论。
3.在人类认识世界的对象、动力、途径和过程等问题上,西方哲学史中存
在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①思维方式的矛盾和对立。古代辩证法带有自发和素朴
① 与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研究超越经验之上的所谓本体论的形而上学不同,这里的“形而上学”
指的是与辩证法相对的哲学世界观或方法论。它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一
切事物都是孤立的,永远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空间的转移,这种增
减或转移的原因不在于事物内部而在于事物外部。6
导 论
的特征,作为逻辑论辩的中世纪辩证方法实质上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方法。随着
人的认识活动的深入,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思维方法在近代得到充分发展。18世
纪的法国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基本上是形而上学的。随着社会的变革和自然科
学从搜集材料阶段上升到整理材料阶段,形而上学的观念被打破。德国思辨哲
学复活和发展了古代的辩证法,但把辩证法建立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之上,特别
是黑格尔使用辩证法建立了本体论、认识论和历史观相统一的绝对唯心主义体
系。费尔巴哈在批判黑格尔哲学的同时却又陷入了形而上学。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新哲学的过程中,全面深刻地考察了西方哲学发展
的全部历史。为了克服近代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辩证思维方式脱节的问题,他
们深入地研究英法唯物主义,批判地吸收唯物主义传统的积极成果,将黑格尔
头足倒置的辩证法颠倒过来,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四、学习西方哲学史的意义和方法
西方哲学史是我国高等院校哲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学习本课程,对于
系统掌握西方哲学史的基本知识、提高哲学理论素养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
义。学习西方哲学史,必须充分认识学习的意义,掌握正确的方法。
(一)学习西方哲学史的意义
第一,学习西方哲学史,能够更好地把握人类认识发展的规律。西方哲学
史是人类认识成果的结晶,体现了人类认识逐步深入和全面发展的过程。虽然
西方哲学史上哲学家们的思想体系大多已经过时,但他们爱智慧、求真理的探
索成果都最终指向唯物论和辩证法,对人类认识和哲学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通过回顾西方哲学长期、曲折和复杂的发展过程,能够展现人类认识发展的各
个主要阶段和环节。通过把握围绕哲学问题而展开的争论、对话和交融,不懈
地探索真理,努力地认识真理;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认识和改造主观
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学习西方哲学史,能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和革
命性变革意义。德国古典哲学是对西方哲学发展的一次重要总结,是马克思主
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西方哲学的积极成
果,从根本上实现了哲学的伟大变革。学习西方哲学史,可以加深对马克思主
义哲学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发展性的理解和掌握,加深对马克思主
义哲学变革性意义的认识,更深刻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广泛汲取人类文导 论
7
明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实现与时俱进的。
第三,学习西方哲学史,能够更好地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
本原理和方法,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
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在西方哲学
历史发展过程中,哲学家们对思维与存在、可知与不可知、形而上学与辩证法
等问题的争论与认识,对于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发展及基
本内容具有重要意义。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辩证唯
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
义哲学中国化,为党和人民事业的顺利发展提供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
导。今天,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需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
源”①,特别是把握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资源、中国传统哲学的资源以及国外哲
学的资源,推进哲学理论和方法的创新。
第四,学习西方哲学史,能够更好地锻炼和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恩格斯说
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而发展
和锻炼理论思维,“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办法”。②学习
哲学史的过程,就是启迪创造性思维和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学习西方哲学
史,不能靠死记硬背或重复历史知识,而应通过思考哲学家们提出的问题来开
启智慧之门。西方哲学家们提出的问题,往往比他们的答案更有意义,他们解
决问题的过程,往往比他们的结论更有价值。思考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问题以
及由于这些问题而引发的思想争鸣,可以帮助我们锻炼和提高思维能力,增强
创新能力。
(二)学习西方哲学史的方法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它的方法论问题,西方哲学史也不例外。西方哲学的发
展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我们应当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为指导,善于从丰
富、复杂的西方哲学史料中,提炼有理论价值和历史影响的哲学观点,把握西
方哲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总体特征,加深对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理解和体会。
第一,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唯物史观是学习哲学史的根本方法。唯
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
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3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 2009年版,第437、436页。8
导 论
包括哲学在内的上层建筑,一定时期的哲学形态反映那个时代的经济、政治和
文化生活。学习西方哲学史,首先就要了解西方哲学家所处时代条件和历史背
景,以及社会的基本矛盾,探讨哲学思想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经济政治根源。
必须正确理解经济基础对哲学思想产生发展的决定作用,深刻认识经济基
础对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和哲学思想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认识经济基础通过多
层次和多方面的中间环节,影响哲学的形态和发展。同时充分认识哲学思想的
产生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以及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学习哲学往往
要以前人的思想材料为基础。恩格斯说,任何新的哲学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
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①。这里的思想
材料,主要包括历史文化和思想传统,哲学家所处时代的科学、宗教、政治、
历史学和文学等方面的背景知识,以及哲学家所属的哲学派别与其他哲学派别
的关系。其中,自然科学对哲学的影响尤为突出,“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
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同时使“唯心主义体
系也越来越加进了唯物主义的内容”。②
唯物史观认为,哲学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反映了当时占统治地
位的阶级的利益诉求。学习西方哲学史,必须正确认识西方哲学家及其理论所
代表的阶级属性,更加深刻地理解社会存在决定哲学思想的具体途径和方式。
需要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学习西方哲学史,要防止片面性,不能简单地把唯物主
义和辩证法等同于先进阶级的哲学,而把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等同于反动、落
后阶级的哲学。事实上,西方哲学史上,唯心主义之所以能够流行有其深刻的
认识论根源。学习西方哲学史,必须坚持具体的、历史的观点,客观看待西方
哲学产生的历史环境和时代条件,实事求是地评价其历史作用和理论贡献。
第二,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认识西方哲学的本
质并了解它的发展规律。哲学史作为人类认识发展史的组成部分,是一个辩证
发展的过程,总的发展趋势表现为认识水平的提高和认识领域的拓展。西方哲
学史上,从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经过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发展到费尔巴哈的人
本学唯物主义,从古代原始的唯心主义经过近代认识论中的唯心主义,发展到
德国唯心主义,都反映了人类认识发展的这一规律。任何一种哲学思想或学说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82 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 281、280页。导 论
9
的历史地位不取决于其在当时的流行程度,也不会因为得到统治阶级的青睐和
提倡便可以长久流传。事实上,那些依靠统治阶级政治权力和经济、文化势力
在社会上大行其道的哲学,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而一些在当时遭查禁、被
压制的哲学理论,如古代原子论、中世纪的唯名论异端,以及布鲁诺、伽利略
等人的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显示出不可抹杀的历史价值。
学习西方哲学史,既不能对一种观点盲目加以崇拜,也不能对一种观点简
单地加以否定。既要了解哲学家的思想和他们看待世界的眼光,也要深刻体会
他们的思想对人类认识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更要用辩证的分析方法①,善
于分辨这些思想观点的理论缺陷和时代局限。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地认识和把
握西方哲学的理论价值。
第三,坚持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马克思指出,“哲学史应该找出每
个体系的规定的动因和贯穿整个体系的真正的精华”,而“不是要罗列心理上
的琐屑小事和卖弄聪明”。②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西方哲学有大量评说和分
析,对于我们理解和梳理西方哲学发展的逻辑线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说过:“在哲学史上存在着各种关节点,它们使哲学在自身中上升
到具体,把抽象的原则结合成统一的整体,从而打断了直线运动。”③ 西方哲学
史上的范畴、观点和方法就是这样一些关节点,它们采取了思辨的、个体的抽
象形式,蕴涵着辩证认识的实质内容。学习西方哲学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全
面分析各种关节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和相互影响,深入了解它们的传承和演变,
不断加深对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理解。
第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马克思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
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④学习西方哲学史的一
个重要目的,就是深入了解西方思想文化的发展过程和历史渊源。西方哲学经
历了2500多年的发展历程,其间充斥的矛盾和对立,深刻表现了先进与落后、
启蒙与蒙昧、新生与腐朽的斗争和交替,真实反映了西方思想文化的发展脉
① 辩证的分析的方法,主要是矛盾分析的方法。矛盾分析的方法首先把考察对象看作一个对立
统一体,矛盾的对立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在诸多矛盾之中有主要矛盾
和次要矛盾的区别,分析事物的性质要抓住主要矛盾。我们在分析哲学思想的发展时,也要
坚持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 17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 135 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 220 页。10
导 论
络。学习西方哲学史,就要善于通过比较分析、批判地吸取和借鉴,深入把握
西方哲学这一西方文化的思想精华,正确地认识和看待当代西方思想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
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① 中华民族历来注意
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改革开放的中国比任何时候都
更加积极地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学习西方
哲学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按照立足中
延 伸阅 读
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坚持古为
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有价值的思想与新的时代精神结合
起来,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特别是中国哲学中的优秀思想结合起
来,推动新时代中国哲学和思想文化更好地发展。
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5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