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 哲学上的⾃由主义
在政治和哲学中⾃由主义的兴起,为研究⼀个⾮常重要的很⼀般
性的问题供给了材料,这问题是:政治社会情势向来对有创见的卓越
思想家们的思想有什么影响,反过来问,这些⼈对以后的政治社会发
展的影响又是怎样?
有两种正相反的错误都很常见,我们必得警惕。⼀⽅⾯讲,对书
本⽐对实际事务熟悉的先⽣们,总爱把哲学家的影响估计得过⾼。他
们⼀见某个政党标榜⾃⼰受了某某⼈的教训的感召,就以为它的⾏动
可以归之于某某⼈,然⽽往往是哲学家因为倡议了政党横竖总会要⼲
的事,才得到政党的欢呼喝采。直到最近,写书的⼈差不多全都过分
地渲染同⾏前辈的作⽤。但是反过来说,由于抗逆⽼的错误,又产⽣
了⼀种新的错误,这种新错误就是把理论家看成⼏乎是环境的被动产
物,对事态发展可说根本没什么影响。按照这个见解,思想好⽐是深
⽔流表⾯上的泡沫,⽽那⽔流是由物质的、技术的原因来决定的;河
⾥的⽔流并⾮对旁观者显⽰出⽔流⽅向的⽔泡所造成的,社会变⾰同
样也不是由思想引起的。在我看来,我相信真理在这两极端当中。在
思想与实际⽣活之间也像在⼀切旁的地⽅,有交互的相互作⽤;要问
哪个是因哪个是果,跟先有鸡、先有蛋的问题同样⽆谓。我不打算抽
象讨论这个问题来浪费时间,但是我要从历史上来考察这个⼀般性问
题的⼀个重要事例,即⼗七世纪末到现在,⾃由主义及其⽀派的发
展。
初期的⾃由主义是英国和荷兰的产物,带有⼀些明确的特征。它
维护宗教宽容;它本⾝属于新教,但不是热狂的新教派⽽是⼴教派①
的新教;它认为宗教战争是蠢事。它崇尚贸易和实业,所以⽐较⽀持
⽅兴未艾的中产阶级⽽不⽀持君主和贵族;它万分尊重财产权,特别
若财产是所有者个⼈凭劳⼒积蓄下来的,尤其如此。世袭主义虽然没
有摈弃,可是在范围上⽐以前多加了限制;特别,否定王权神授说⽽
赞同这样的意见:⼀切社会⾄少在起初都有权选择⾃⼰的政体。⽆疑问,初期⾃由主义的趋向是⼀种⽤财产权调剂了的民主主义。当时存
在着⼀种信念(最初未完全明⽩表⽰),认为所有⼈⽣来平等,⼈们
以后的不平等是环境的产物。因此便⼗分强调先天特质的相反⼀⾯即
后天教育的重要。又存在着反政府的某种偏见,因为⼏乎到处的政府
全在国王或贵族掌握中,这些⼈对商⼈的需要或者不⼤了解,或者难
得重视;但是由于希望不久就会得到必要的了解与重视,所以制⽌住
了这种偏见。
①英国教会内部对教会政治、礼拜形式及信条等主张宽容和⾃由
的⼀派。——译者
初期的⾃由主义充满乐观精神,⽣⽓勃勃,又理性冷静,因为它
代表着⼀种增涨中的势⼒,这种势⼒看起来多半不经很⼤困难就会取
胜,⽽且⼀胜利就要给⼈类带来⾮同⼩可的恩惠。初期⾃由主义反对
哲学⾥和政治⾥⼀切中世纪的东西,因为中世纪的学说曾⽤来认可教
会和国王的权⼒,为迫害找根据,阻碍科学的发展;但是它同样反对
按当时讲算是近代的加尔⽂派和再洗礼派的热狂主义。它想使政治上
及神学上的⽃争有⼀个了结,好为了像东印度公司和英格兰银⾏、万
有引⼒说与⾎液循环的发现等这类激奋⼈⼼的企业和科学事业解放出
精⼒。在整个西⽅世界,顽固不化逐渐让位给开明精神,对西班⽛威
势的恐惧渐趋终了,所有的阶级⼀天⽐⼀天兴旺,⼀些最⾼的希望似
乎由⽆⽐清明的见识作了保证。⼀百年间,没发⽣任何事情在这些希
望上⾯投下暗影。后来,这些希望本⾝终于惹起了法国⼤⾰命,⼤⾰
命直接产⽣拿破仑,由拿破仑又演到神圣同盟。经过这种种事件,⾃
由主义必须定⼀定喘息,缓⼀⼜⽓,然后⼗九世纪的复苏的乐观精神
才可能出现。
我们在开始详细讲论之前,最好把⼗七世纪到⼗九世纪⾃由主义
运动的⼤体型式作个考察。这型式起初很简单,后来逐渐变得复杂⽽
又复杂。全运动的显著特⾊按某个⼴的意义来讲是个⼈主义;但是“个
⼈主义”这个词若不进⼀步确定其含义,是⼀个含混的字眼。亚⾥⼠多
德以前的希腊哲学家连他在内,在我⽤“个⼈主义者”⼀词要指的意义
上都不是个⼈主义者。他们把⼈根本作为社会的⼀员看待;例如,柏拉图的《国家篇》不图说明什么是良好的个⼈,⽽求清楚描述⼀个良
好的社会。从亚历⼭⼤时代以降,随着希腊丧失政治⾃由,个⼈主义
发展起来了,⽝儒派和斯多葛派是其代表。照斯多葛派哲学讲,⼀个
⼈在不管什么样的社会状况下都可以过善的⽣活。这也是基督教的见
解,特别在它得到国家的控制权以前。但是在中世纪,虽然说神秘论
者使基督教伦理中原有的个⼈主义风⽓保持活跃,不过包括多数哲学
家在内,⼤部分⼈的见解处在教理、法律和风俗的坚强统⼀体⽀配之
下,因⽽⼈们的理论信念和实践道德受到⼀个社会组织即天主教会的
控制:何者真、何者善,不该凭个⼈的独⾃思考断定,得由宗教会议
的集体智慧来断定。
这个体制中的第⼀个重⼤裂⼜是基督新教打开的,它主张教务总
会也可能犯错误。这样,决定真理不再是社会性事业,成了个⼈的
事。由于不同的个⼈得出不同的结论,结果便是争⽃,⽽神学⾥的定
案不再从主教会议中去找,改在战场上谋求。因为双⽅哪⼀⽅也不能
把对⽅根绝,所以事情终于明显,必须找出⽅法调和思想上、伦理上
的个⼈主义和有秩序的社会⽣活。这是初期⾃由主义⼒图解决的⼀个
主要问题。
在这同时,个⼈主义渗⼊了哲学⾥⾯。笛卡尔的基本确实项“我思
故我在”使认识的基础因⼈⽽异,因为对每个⼈来讲,出发点是他⾃⼰
的存在,不是其他个⼈的存在,也不是社会的存在。他强调清晰、判
然的观念可靠,这也异曲同⼯,因为通过内省我们才以为发现⾃⼰的
观念是否清晰、判然。笛卡尔以来的哲学,⼤部分或多或少都有这种
思想上的个⼈主义⼀⾯。
不过这个总的⽴场也有各种式样,在实际上有很不同的结果。典
型的科学发现者的思考⽅式带有的个⼈主义,分量或许算最少了。他
如果得出⼀个新的理论,那完全因为这理论在他看来是正确的;他不
向权威低头,因为假使如此,他会继续承认前⼈的理论。同时,他依
据的是⼀般公认的真理标准;他希望不仗⾃⼰的威望⽽凭在旁⼈个⼈
觉得可信的道理,让旁⼈信服。在科学中,个⼈与社会之间的任何冲
突按本质讲都是暂时的冲突,因为笼统地说,科学家们全承认同样的知识标准,所以讨论和研究到末了通常能达成意见⼀致。不过这是近
代的事态发展;在伽利略时代,亚⾥⼠多德与教会的威信依然被认为
和感觉提供的证据⾄少⼀样有⼒。这说明科学⽅法中的个⼈主义成分
尽管不显著,仍旧是固有的。
初期⾃由主义在有关知识的问题上是个⼈主义的,在经济上也是
个⼈主义的,但是在情感或伦理⽅⾯却不带⾃我主张的⽓味。这⼀种
⾃由主义⽀配了⼗⼋世纪的英国,⽀配了美国宪法的创制者和法国百
科全书派。在法国⼤⾰命期间,它的代表者是⽐较稳健的各党派,包
括吉伦特党;但是随这些党派的覆灭,它在法国政治中绝迹了⼀代之
久。在英国,拿破仑战争后,它随边沁派及曼彻斯特学派的兴起再度
得势。⾃由主义在美国⼀向成功最⼤,在美国因为没有封建制度和国
家教会的阻碍,从1776年到现在,或者⾄少到1933年①,这⼀种⾃由
主义⼀直占优势。
①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后推⾏“新政”,当时采取的种种紧急措
施作者认为可视为违反⾃由主义精神。——译者
有⼀个新的运动逐渐发展成了⾃由主义的对⽴⾯,它由卢梭开
端,又从浪漫主义运动和国家主义获得⼒量。在这个运动中,个⼈主
义从知识的领域扩张到了炽情的领域,个⼈主义⾥的⽆政府主义的各
个⽅⾯明显化了。卡莱尔和尼采所发扬的英雄崇拜是这流哲学的典
型。有各⾊各样的成分聚结其中。有对初期⼯业制社会的厌恶,对它
所产⽣的丑象的憎恨和对它的残酷暴⾏的强烈反感。有对中世纪的乡
愁式的怀恋,由于憎恶近代,把中世纪理想化了。又有⼀种成分,就
是企图把维护教会与贵族的⽇渐衰落的特权,和保卫⼯资收⼊者反抗
⼯⼚主的压榨这两样事结合起来。还有这种成分:在国家主义的名义
下,在保卫“⾃由”的战争之光荣显赫这个旗号下,激烈维护反叛权。
拜伦是这个运动的诗⼈;费希特、卡莱尔、尼采是它的哲学家。
但是,由于我们不能⼈⼈过英雄领袖的⽣涯,我们不能⼈⼈让我
们的个⼈意志伸张,所以这种哲学也像其它各种的⽆政府主义⼀样,
⼀经采⽤,不可避免地要造成那最成功的“英雄”的独裁统治。⽽等他
的暴政⼀确⽴起来,他对旁⼈就要压制他赖以取得权⼒的那种⾃我主张伦理观。因此,这种⼈⽣论全部是⾃我反驳的,就是说采纳它付诸
实践,结果要实现迥然不同的局⾯:个⼈受到苛酷镇压的独夫专制国
家。
还有另外⼀派哲学⼤体上讲是⾃由主义的⼀个旁⽀,那就是马克
思的哲学。我在后⽂⾥要讨论马克思,⽬前只须把他记住就是了。
关于⾃由主义哲学的最早的详彻论述,见于洛克的著作;洛克在
近代哲学家当中固然决不算顶深刻的⼈,却是影响最⼤的⼈。在英
国,洛克的见解与⼤多数智⼒发达的常⼈的见解⼗分谐调,因此除开
在理论哲学中,很难追寻它的影响;反之在法国,洛克的见解在实践
⽅⾯引起了反抗现存政体,在理论⽅⾯造成了与风靡的笛卡尔主义的
对⽴,因此它明显地对形成事态过程起了不⼩的作⽤。这是下述普遍
原理的⼀个实例:政治、经济先进的国家⾥发展起来的哲学,在它的
出⽣地⽆⾮是流⾏意见的⼀个澄清和系统化,到别的地⽅可能成为⾰
命热⾎的源泉,最后会成为现实⾰命的源泉。调节先进国政策的⼀些
原则传扬到⽐较落后的国家,主要是通过理论家。在先进的国家,实
践启发理论;在落后的国家,理论⿎起实践。移植来的思想所以很少
像在旧⼟⼀样成功,这点差别也是其中⼀个理由。
未讲论洛克的哲学以前,我们先来回顾在⼗七世纪的英国对形成
他的见解有影响的⼀些景况。
内战时期国王与国会的争⽃,使英国⼈从此永远爱好折衷和稳
健,害怕把任何理论推到它的逻辑结论,这种根性⽀配英国⼈⼀直到
现代。长期国会⼒争的⽅针⼤计,最初得到绝⼤多数⼈的拥护。国会
⽅⾯希图废⽌国王核准贸易独占的权限,并且让他承认国会的课税专
权。国会希求在英国国教会内部,给受到⼤主教劳德迫害的⼀些意见
和宗教仪式以⾃由;主张国会应当按⼀定期间开会,不可只在国王感
到它的协助缺少不得的偶⽽时机才召开。国会反对肆意逮捕,反对法
官⼀味迎奉国王的意愿。但是有不少的⼈虽然愿意为这些⽬标进⾏⿎
动,却不肯对国王兴兵动武,这在他们看来是叛逆和渎神的⾏为。等
到实际上战争⼀爆发,势⼒的分划就⽐较接近相等了。从内战爆发到克伦威尔⽴为护国主为⽌的政治发展,所经历的过
程现在已经尽⼈皆知,但在当时却是史⽆前例的。国会⼀党包括长⽼
会派和独⽴教会派两派;长⽼会派希求保留国家教会,但是把主教取
消;独⽴教会派在主教问题上和长⽼会派意见⼀致,但是主张各圣会
应当不受任何中央教会统治机关的⼲涉,有⾃由选择各⾃的神学。长
⽼会派⼈⼠⼤体说⽐独⽴教会派⼈⼠属于较上层的社会阶级,他们的
政治见解⽐较温和。他们希望⼀旦国王因为遭受挫败有了和解⼼,便
与国王谅解和好。不过由于两点情况,他们的政策根本⾏不通:第
⼀,国王在⼤主教问题上发挥出⼀种殉教者的顽强精神;第⼆,事实
证明国王难以击败,还是仗着克伦威尔的“新型军”才做成这件事,⽽
新型军是由独⽴教会派⼈组成的。结果,国王的军事抵抗被粉碎时,
仍旧不能使他同意缔结条约,可是长⽼会派在国会军⾥丧失了兵⼒优
势。保卫民主以致把⼤权送进了少数⼈的掌握,⽽这少数⼈运⽤起他
们的权⼒来,可完全不理会什么民主和议会政治。查理⼀世先前企图
逮捕五议员①的时候,曾引起全国⼤哗,他的失败使他落得尴尬出
丑。但是克伦威尔没有这种困难。通过“普来德⼤清洗”,他⾰掉⼤约
百⼗个长⽼会派议员,⼀时获得唯命是听的多数。最后,等他决定索
性把国会取消,那时“狗也没叫⼀声”——战争已经让⼈觉得好像只有
武⼒要紧,产⽣了对宪政形式的藐视。此后在克伦威尔的⽣前期间,
英国的政治是军事独裁,为国民中⽇益增加的多数⼈所憎恨,但是在
唯独他的党⽻才有武装的时期,不可能摆脱开。
①1642年1⽉3⽇,查理⼀世亲⾃率卫队到国会,企图逮捕⽪姆
(Pym)等五名议员,但是他们已经躲避开了。——译者
查理⼆世⾃从在橡树⾥隐避①和在荷兰流亡后,王政复辟时下定
决⼼再也不踏上旅途了。这迫使他接受了某种缓和。他不要求有权征
收未经国会认可的赋税。他同意了“⼈⾝保护条例”,这法令剥夺掉国
君任意逮捕的权限。偶⽽他也能凭仗路易⼗四的财政援助,鄙薄国会
的课税权,不过⼤体上讲他总是个⽴宪君主。查理⼀世的敌派原来所
希求的对王权的种种限制,在王政复辟时⼤部分得到承认,为查理⼆
世所遵守,因为事实已经证明,作国王的会在⾂民⼿⾥吃苦头。①1651年查理⼆世所率领的军队在武斯特(Worcester)被克伦威
尔击溃,他在逃跑的路上经过巴斯寇布(Boscobel)时,曾隐藏在橡
树⾥。——译者
詹姆⼠⼆世和他的哥哥②不同,完全缺乏阴险巧诈的⼿腕。尽管
他打算⽆视国会,给予⾮国教会派宽容,以便和他们取得和解,但由
于他的顽迷的旧教信仰,倒让⾃⼰成了国教会派和⾮国教会派的共同
敌⼈。外交政策也起了作⽤。斯图亚特王室的国王为避免在战时必要
有的征税(这会使王室依赖国会),先对西班⽛、后对法国奉⾏媚外
政策。法兰西⽇益增强的国⼒,惹起英国⼈对⼤陆上这个主导国家的
牢固不变的仇视,⽽“南特敕令”的撤回③,又使新教徒的感情激烈地
反对路易⼗四。最后,在英国⼏乎⼈⼈想除掉詹姆⼠。但是⼏乎⼈⼈
也同样决⼼避免再回到内战和克伦威尔专政的年⽉。既然没有合宪法
的⽅法除掉詹姆⼠,必须来⼀次⾰命,但是这⾰命必须很快地结束,
不让破坏势⼒有⼀点机会得逞。国会的权利必须⼀举⽽永久确保下
来。詹姆⼠王必须退位,但是君主政体必须保全;不过这种君主制应
该不是王权神授说的君主制;⽽是⼀种依赖⽴法裁可、因⽽依赖国会
的君主制。由于贵族阶级和⼤企业联合⼀致,所有这些瞬息间都做到
了,没有必要发⼀枪⼀炮。各样⾮妥协态度经过⼈们的尝试⽽失败以
后,折衷与稳健得到了成功。
②指查理⼆世。——译者
③1685年路易⼗四撤回亨利四世在1598年所发布的许可信仰⾃由
的“南特敕令”,旧教掌握了实权。——译者
新王①是荷兰⼈,带来了他本国著称的商业上和神学上的英明睿
智。英格兰银⾏创⽴起来了;国债成了牢固的投资,不再会有君主⼀
时性起拒绝兑付的危险。“信教⾃由令”虽然让旧教徒和⾮国教会派仍
旧要受种种资格限制,却结束了实际的迫害。外交政策变得坚定地反
法兰西,除开⼀些短暂的中断期之外,⼀直维持到拿破仑覆败时为
⽌。
①即詹姆⼠的⼥婿荷兰执政者威廉(William,1650—1702),称
威廉三世(Wil-liamⅢ,1688—1702)。——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