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公元五世纪和六世纪
公元五世纪是蛮族⼊侵和西罗马帝国的衰亡期。公元430年奥古斯
丁逝世以后,哲学已荡然⽆存;这是⼀个破坏性⾏动的世纪,虽系如
此,它却⼤致决定了欧洲此后发展的⽅向。在本世纪中英吉利⼈⼊侵
不列颠,使它变为英格兰;与此同时法兰克⼈的⼊侵使⾼卢变为法兰
西,凡达尔⼈⼊侵西班⽛,把他们的名字加给安达卢西亚。圣帕垂克
于本世纪中叶劝化爱尔兰⼈改信了基督教。在整个西欧世界中,粗野
的⽇⽿曼⼈诸王国继承了罗马帝国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帝国中的驿
站交通停顿了,⼤路坍坏了,⼤型商业因战争⽽⽆法进⾏,⽣活,在
政治⽅⾯和经济⽅⾯,重新局限于各个地区。中央集权性的威信仅存
于教会之中,但其中却有着很多困难。
公元五世纪⼊侵罗马帝国的⽇⽿曼部族中以哥特⼈为最重要。匈
奴从东⽅攻打他们,因此,他们遂被逐到西⽅。最初他们曾试着征服
东罗马帝国,但却为东罗马战败;⾃此乃转向于意⼤利。从戴克⾥先
的时候起,他们便已成为罗马的雇佣兵;这使他们学会了⼀般蛮族⽆
从知道的许多战术。公元410年哥特王阿拉⾥克劫掠了罗马,但却于同
年死去。东哥特族国王奥都⽡克于公元476年灭了西罗马帝国,并统治
罗马到公元493年,为另⼀东哥特族⼈狄奥都利克所谋杀。狄奥都利克
曾为意⼤利王⾄公元526年,关于此⼈我随即还要有更多地论及。他在
历史和传奇故事中都很重要;在尼伯龙根歌中他以伯恩⼈狄特利希的
名义出现(按“伯恩”即是维罗纳)。
当时凡达尔⼈定居在⾮洲,西哥特⼈定居在法兰西南部。⽽弗兰
克⼈则定居于法兰西北部。
在⽇⽿曼族⼊侵中期又有阿替拉率领的匈奴⼈⼊侵。匈奴原系蒙
古族,但他们却经常与哥特⼈结盟。尽管如此,公元451年在他们⼊侵
⾼卢的重⼤关头,他们同哥特⼈发⽣了争端;于是哥特⼈联合罗马⼈
于同年击败匈奴于莎龙。阿替拉随即转攻意⼤利,并想向罗马进军,
但教皇列奥却借着阿拉利克劫掠罗马后⽽死去⼀事劝阻了他。不过他的克制于他并⽆补益,因他于翌年也死去了。他死后匈奴的势⼒亦随
之衰颓下去。
在此纷纭扰攘的期间,教会颇苦于⼀场有关道成⾁⾝的纠纷。争
辩中的主⾓是两位主教,赛瑞利和奈斯脱流斯,事情或多或少出于偶
然,⼆者中,前者被列圣徒,后者却被判为异端。圣赛瑞利⼤约⾃公
元412年⾄444年死去时为⽌,⾝为亚历⼭⼤⾥亚的⼤主教;奈斯脱流
斯曾为君⼠坦丁堡的⼤主教。争论之点在于基督的神性和⼈性的关系
问题上。基督有两“位”①吗,——⼀⼈,⼀神?这便是奈斯脱流斯所
持的观点。设⾮这样,是否只有⼀个本性呢,抑或在⼀⼈之中兼有两
种本性,即⼀⼈性和⼀神性呢?这些问题在五世纪中曾经导致了令⼈
难以置信的激情和狂热。“在恐惧混合,和害怕分离基督的神性和⼈性
的两派之间,酿成了⼀种秘密的、⽆从调解的敌意。”
①位,原书中作person.——译者
圣赛瑞利,神⼈⼀体论拥护者,是⼀个狂热分⼦。他曾利⽤⾝为
⼤主教的职位,⼏次煽起对犹太⼈的集团屠杀,加害于居住在亚历⼭
⼤⾥亚城中⼤⽚犹太侨民区中的居民。他的名声主要是借着施加私刑
于⼀位杰出的贵妇⼈希帕莎⽽获得。在⼀个愚顽的时代⾥,她热⼼依
附于新柏拉图哲学并以她的才智从事于数学研究。她被⼈“从⼆轮马车
上拖将下来,剥光了⾐服,拉进教堂,遭到读经者彼得和⼀群野蛮、
残忍的狂信分⼦的⽆情杀害。他们⽤尖锐的蚝壳把她的⾁⼀⽚⽚地从
⾻骼上剥掉,然后把她尚在颤动的四肢投进熊熊的烈⽕。公正的审讯
和惩罚终因适时的赠贿⽽消弭于⽆形。”①从此以后,亚历⼭⼤⾥亚便
不再受到哲学家们的骚扰了。
①吉朋:《罗马帝国衰亡史》,第47章。
圣赛瑞利听到君⼠坦丁堡在⼤主教奈斯脱流斯的教导下步⼊歧途
⽽感到痛⼼。奈斯脱流斯主张在基督⾥⾯有两位,⼀位是⼈,⼀位是
神。据此,奈斯脱流斯反对把童贞⼥称为“神的母亲”的这种新说法;
他说童贞⼥,只不过是基督的⼈位的母亲,⽽基督的神位,即上帝,
是没有母亲的。在这个问题上教会分为两派:⼤体上讲,苏伊⼠以东
的主教们赞同奈斯脱流斯,以西的主教们赞同赛瑞利。公元431年在以弗所召开了⼀次会议来解决这个问题。西⽅的主教们⾸先到会随即紧
闭⼤门,拒绝迟到者于门外,并于圣赛瑞利主持下⽕速通过拥护圣赛
瑞利的决议。“这次主教骚动,在历时达⼗三世纪之后,竟呈现了所谓
第三次万国基督教会议的可敬的⾯貌。①”
①吉朋:《罗马帝国衰亡史》,第47章。
作为这次会议的结果,奈斯脱流斯被判为异端。他不但没有撤回
他的主张,反⽽成为奈斯脱流斯教派的创始⼈。该教派在叙利亚和整
个东⽅有很多信徒。⾃此数世纪之后,奈斯脱流斯教派颇盛⾏于中
国,并似曾有⼀机会变为钦定宗教。⼗六世纪时西班⽛和葡萄⽛的传
教⼠们在印度发现了奈斯脱流斯教派。君⼠坦丁堡的天主教政府对奈
斯脱流斯教派的迫害,引起了政治上的不满,从⽽促进了回教徒对叙
利亚的征服。
奈斯脱流斯能⾔善辩,诱惑了很多⼈,但据⼈们确⾔,他的辩⾆
终为⾍⾘所吞噬。
以弗所⼈虽已学会以童贞⼥马利亚代替阿尔蒂⽶斯⼥神②,但他
们对阿尔蒂⽶斯仍然持有和在圣保罗时代同样强烈感情。据说圣母曾
埋葬于此地。公元449年圣赛瑞利死后,以弗所宗教会议试图取得进⼀
步的胜利,因⽽遂陷⼊与奈斯脱流斯⽅向相反的另⼀异端;亦即被⼈
称为⼀性论异端。他们主张基督只有⼀个本性。假如圣赛瑞利当时在
世,恐怕他也必定⽀持这种见解,⽽将变成异端。皇帝⽀持以弗所宗
教会议,但教皇却拒绝承认它。最后,教皇列奥——就是劝阻阿替拉
不去攻打罗马的那个教皇——于公元451年,亦即于莎龙战争的那⼀
年,在卡勒西顿召开了万国基督教会议。会议诅咒了基督的⼀性论者
后,确定了基督道成⾁⾝的正统教义。以弗所会议确定基督只有⼀
位,但凯西顿会议却确定基督存在于双重本性之中,⼀为⼈性,⼀为
神性。在取得这项决议时,教皇的影响是⾸要的。
②阿尔蒂⽶斯⼥神:希腊神话中之猎神,相当罗马神话中之狄阿
娜。——译者
基督⼀性论者的信徒们,有如奈斯脱流斯教派⼀样并不屈服。在
埃及⼏乎全体⼀致地采纳了这⼀异端。该异端的传布遍及尼罗河上游,和远达于阿⽐西尼亚。阿⽐西尼亚的异端后来竟成为墨索⾥尼⽤
来征服阿⽐西尼亚的借⼜之⼀。埃及的异端有如与其对⽴的叙利亚异
端,实促进了阿拉伯⼈的征服。
公元六世纪期间的⽂化史中,有四位显要⼈物:鲍依修斯、查⼠
丁尼、边奈狄克特和⼤格雷⾼⾥。在本章余下的篇幅中,以及在下⼀
章中我将要重点地论述他们。
哥特⼈对意⼤利的征服并不意味着罗马⽂明的终⽌。在意⼤利⼈
兼哥特⼈的王、狄奥都利克统治下,意⼤利的民政完全是罗马样式
的;意⼤利享有和平、和宗教⾃由(直到该王临终以前);他是个英
明强⼲的君主。他任命执政官,保留了罗马法和继续推⾏元⽼院制
度:当他去罗马的时候,他⾸先访问的地⽅便是元⽼院。
他虽是个阿利乌斯教派却与教会保持友好直到晚年。公元523年皇
帝查⼠丁公布查禁阿利乌斯教派,这事曾使狄奥都利克极为烦恼。他
的恐惧是不⽆理由的,因为意⼤利是天主教国,由于神学上同情⼼的
引导⾃然会倾向于皇帝的⼀⽅。他相信,不管正确与否,其间必有⼀
项为他⾃⼰政府⼈员所参与的阴谋。这促使他监禁并处决了他的⼤
⾂,元⽼院议员鲍依修斯。鲍依修斯的著作,《哲学的慰藉》即是他
在狱中时写成的。
鲍依修斯是个奇特的⼈物,在整个中世纪中受到了⼈们的传诵和
赞赏。他经常被⼈推崇为虔诚的基督徒。⼈们敬待他,⼏乎把他当作
⼀位教⽗。然⽽他那本在公元524年候刑期间写成的《哲学的慰藉》却
是⼀部纯粹柏拉图主义的书;这书虽不能证明他不是⼀位基督徒,但
却表明异教哲学⽐基督教神学更为深远地影响了他。他的⼀些神学著
作,特别是那本归于他名下,有关三位⼀体的书却为许多权威学者鉴
定为伪著;但是也可能正是由于这些著作,中世纪的⼈们才把他看作
正统教派,并从他那⾥吸取了⼤量柏拉图主义。否则,⼈们是将以怀
疑的眼光来看待柏拉图主义的。
这本书是以诗和散⽂交替写成:鲍依修斯⾃称时,⽤散⽂,⽽哲
学,则以诗句作答。书中很有些类似但丁的地⽅,但丁在其著作《新
⽣》(VitaNuova)中⽆可置疑曾受过他的影响。这部被吉朋正确地称为“宝典”的书,⼀开始就声称苏格拉底,柏
拉图和亚⾥⼠多德是真正的哲学家;⽽那些被俗众错认为是哲学之友
的斯多葛派、伊壁鸠鲁派和其他⼀些⼈则是些冒充者。鲍依修斯声称
他遵从毕达哥拉斯的命令去“追随上帝”(⽽⾮基督的命令)。幸福和
蒙福⼀样是善;⽽快乐则不是。友谊是⼀件极其“神圣的事情。”书中
有很多伦理观念与斯多葛派的学说相吻合,并在事实上⼤部分取材于
塞涅卡。书中尚有⼀段⽤韵⽂写的《蒂迈欧篇》篇⾸的概要。随后便
是⼤量纯粹柏拉图式的形⽽上学。他告诉我们说,不完善,是⼀种缺
⽋,它意味着⼀种完善的原形的存在。关于恶他采⽤了缺乏学说,他
继⽽转⼊了⼀种泛神论,这本该使基督徒⼤为惊骇,但事实上却因某
种原因并未导致这种情况的发⽣。他说蒙福和上帝⼆者都是⾸善,因
⽽是同等的。“⼈因获得神性⽽享幸福。”“凡获得神性的⼈就变成神。
因⽽每⼀个幸福的⼈都是⼀位神,然⽽上帝本来只有⼀位,但由于⼈
们的参与却可能有许多位。”“为世⼈所营求之物的总和,根源与原因
应该被正确地理解为善”。“上帝的本质只在于善⽽不在于其他。”上帝
能作恶吗?不能!所以恶是不存在的,因为上帝能做⼀切事。善⼈总
是强盛的,⽽恶⼈总是软弱的;因为⼆者都向往着善,⽽只有善⼈才
能得到善。恶⼈若逃避惩罚则⽐接受惩罚更为不幸。⒇“智者的⼼中不
存仇恨。”
⒇美国版(纽约,1945)在此有:(注意,地狱的惩罚就不能这
么说)——中译本编者
以该书风格⽽论,其类似柏拉图的地⽅多于其类似普罗提诺的地
⽅。书中没有丝毫当代那种迷信与病态的迹象,没有罪孽的萦绕以及
过分强求那不可及的事物的倾向。书中呈现⼀⽚纯哲学的宁静——它
是如此宁静,假如该书写成于顺境,或可被视为孤芳⾃赏。但是该书
却是著者被判死刑后在狱中写成的。这和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的最
后时刻是同样令⼈赞叹不已的。
除⾮在⽜顿以后,我们再也找不到⼀种与此类似的世界观。现在
我要把书中的⼀⾸诗全⽂引⽤于下,这⾸诗在哲学含义⽅⾯和波普的
《⼈论》(EssayonMan)很相似。你如果以最纯洁的⼼
观看上帝的律令,
你的两眼必须注视着太空,
它那固定的⾏程维系着众星在和平中运⾏。
太阳的光焰
并不阻碍他姊妹⼀⾏,
连那北天的熊星也不想
叫⼤洋的浪花遮掩她的光明。
她虽然看到
众星在那⾥躺卧,
然⽽却独⾃转个不停
远远地隔开海洋,⾼⾼地悬在太空。
黄昏时节的反照
以其既定的⾏程预⽰出
暗夜的来到,
但那晓星则先⽩昼⽽隐掉。
这相互的爱情
创造出永恒的途径,
从众星的穹苍之上
除去⼀切倾轧的根源,除去⼀切战争的根源。
这甜密的和谐
⽤均等的纽带束缚住
所有元素的本性
使那些潮湿的事物屈从于⼲燥的事物。
刺⾻的严寒
燃起了友谊的烈焰
那升腾的⽕直升到⾄⾼之处,
留下这⼤块的⼟地没⼊那深处的故渊。
万紫千红的物华
在阳春发出馥郁的⾹花,在炎夏产出成熟的五⾕
在凉秋带来硕果累累的枝桠。
上天降下阵阵的暖⾬
再为严冬把湿度添加。
举凡⽣活在地上的众⽣
都受到这些规律的滋养和育化。
当他们⼀旦死去,
这些规律又把它们带到各⾃的际涯。
彼时造物者⾼⾼坐在天上,
俨然把统驭着全球的缰绳在拿。
他作为它们的王
以显赫的权⼒君临着万物。
它们由他得⽣,蕃衍,和跃动
他作为它们的法律和法官对他们加以统辖。
凡以最快的速度
疾驰于其⾏程的
经常为他的⼤能引向后部,
有时更突然迫使它们的进程就此停住。
若⾮他的⼤能
限制它们的暴躁,
把那狂奔不息者纳⼊这圆形的轨道,
那⾄今装饰⼀切的
凛然的律令
怕早已破灭毁销,⽽
万物也将远离其太初以来的⾯貌。
这强有⼒的爱
普及于⼀切,
⼀切返本还原
寻求⾄善的众⽣。
若⾮爱情将世间的事物
带回⾸先给予其本质的根源
世间将没有什么得以持续久远。
鲍依修斯,始终是狄奥都利克的朋友。鲍依修斯的⽗亲作过执政
官,他⾃⼰作过执政官,他的两个⼉⼦也曾作过执政官,他的岳⽗西
马库斯(可能是关于胜利⼥神塑像问题和圣安布洛斯发⽣过争执的那
个西马库斯的孙⼦)在哥特王的宫廷⾥曾是⼀名显要⼈物。狄奥都利
克任⽤鲍依修斯改⾰币制,并任命他⽤⽇晷滴漏等器具使那些略输⽂
采的蛮族诸王不胜惊讶。他之未陷于迷信,在罗马贵族世家中也许不
象在其他地⽅似地那样独特;但加之他那渊博的学识和对公益事业的
热忱却使他成为当代⼀个绝⽆仅有的⼈物。在鲍依修斯⽣前两世纪,
和死后⼗世纪之间我想不出有哪⼀个欧洲学者象他那样不囿于迷信和
狂热。他的优点尚不仅在于消极⽅⾯;他⾼瞻远瞩,处世公正,和精
神崇⾼,即使在任何时代,也得算为⼀个不平凡的⼈物;因⽽就他所
处的时代⽽论,更是令⼈⼗分惊异。
鲍依修斯中世纪的声望,部分由来于他被⼈认为是阿利乌斯教派
迫害下的殉教者。——这种看法始于他逝世后的⼆三百年间,他在帕
维亚虽曾被视为圣徒但实际上并未受过教会的正式册封。赛瑞利虽是
圣徒,鲍依修斯却不是。
鲍依修斯处决后的第⼆年,狄奥都利克也死去了。翌年查⼠丁尼
登基。他统治到公元565年。在他漫长的统治期中他尽量做了许多坏事
和⼀些好事。当然他主要是以他的法典著称。但我并不想冒昧涉及这
个题⽬,因为这是⼀个属于法律家的问题。他是⼀个极其虔诚的⼈。
为了显⽰他的虔诚于即位后的第⼆年把当时仍在异教统治下的雅典的
哲学学校都封闭了。被逐的哲学家们纷纷逃往波斯,并在那⾥受到波
斯王的礼遇。但波斯⼈多妻和乱伦的习俗——如吉朋所说,竟使他们
受到超乎哲学家所应有的震骇。于是他们便重返家园,并从此消声匿
迹以致于湮没⽽⽆闻。在查⼠丁尼建⽴了这次丰功伟绩之后的第三年
(532年),他开始了另⼀件更值得称赞的⼤事,——圣索菲亚教堂的
建筑。我还未曾见过圣索菲亚教堂,但我却见过拉温那地⽅同世代的美丽的镶嵌,其中包括查⼠丁尼和帝后狄奥都拉的肖像,他们⼆⼈事
奉上帝时都很虔诚,不过皇后却是皇帝由马戏团中选来的⼀个⽔性杨
花的⼥⼦。但更坏的却在于她倾⼼于基督⼀性论。
丑事说到这⾥已经够多了。关于皇帝本⼈,我可以⾼兴地指出,
即使在“三禁令”问题上,也还是个⽆可⾮议的正统教派。这是⼀场令
⼈厌烦的争论。卡勒西顿会议曾宣布三个有奈斯脱流斯教派嫌疑的教
⽗为正统教派;狄奥都拉和其他许多⼈接受了会议中其余的⼀切决议
后,唯独不接受这⼀决议。由于西⽅教会毫⽆保留地拥护会议的⼀切
决议。所以激起皇后对教皇施加迫害。查⼠丁尼异常宠爱她,她于公
元548年逝世。此后,他就象维多利亚⼥皇追念已故⼥王驸马般地追念
她。从此他终于陷⼊了基督⾝体不朽论的异端。和查⼠丁尼同时代的
⼀位历史家——埃⽡格流斯写道:“他即于死后获得了恶⾏的报应,于
是便⾛到地狱审判官的⾯前去寻求他应得的公义。”
查⼠丁尼急于尽量收复西罗马帝国的疆域。公元535年他侵⼊意⼤
利,并于最初对哥特⼈取得了迅速的胜利。天主教居民欢迎他;⽽他
也是代表罗马来抗击蛮族的。其间哥特⼈卷⼟重来,因⽽使战争持续
了⼗⼋年之久。这时罗马和意⼤利⼤部分地区遭劫的程度远远超过了
蛮族⼊侵的时期。
罗马沦陷过五次,三次沦陷于拜占庭,两次沦陷于哥特⼈并沦落
为⼀个⼩城镇。⼀度为查⼠丁尼或多或少收复的⾮洲也有过同样的遭
遇。起初他的军队曾受到欢迎;以后⼈们便察觉到拜占庭⾏政的腐
败,和苛捐杂税的危害。最后许多⼈竟宁愿哥特⼈或凡达尔⼈卷⼟重
来。然⽽罗马教会却因查⼠丁尼信奉正统教义,⼀直到他的晚年都在
坚决地⽀持他。他未曾企图再次征服⾼卢,⼀⽅⾯由于距离遥远,⼀
⽅⾯也由于弗兰克⼈属于正统教派。
公元568年,查⼠丁尼死后三年,意⼤利遭到了⼀个凶悍的⽇⽿曼
新兴部族伦巴底⼈的侵犯。他们与拜占庭间的战争时断时续地进⾏了
⼆百年之久,⼏乎到了查理曼⼤帝时才终⽌。拜占庭⼀城⼀池地失去
了意⼤利;在南部,他们必须抗拒撒拉森⼈。罗马在名义上仍属于拜
占庭,⽽教皇们也以恭顺的态度对待东罗马帝国的诸帝。然⽽在伦巴底⼈⼊侵后,皇帝们在意⼤利⼤部分领⼟上便很少,或甚⽽根本没有
什么权威了。意⼤利⽂明的毁灭适值这个时期,⼀些逃避伦巴底⼈的
难民建⽴了威尼斯,这并不象传说所认定的那样:说该城是逃避阿替
拉的难民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