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天主教哲学,就我使⽤这⼀名词时所含的意义⽽⾔,是指由奥古
斯丁到⽂艺复兴时期为⽌⽀配着欧洲思想的哲学。在这⼗个世纪期间
的前后,曾经有过属于这同⼀总的学派的哲学家。在奥古斯丁以前,
有过早期的教⽗,其中突出的是欧利根;⽂艺复兴以后则有许多哲学
家,包括现在墨守某种中世纪体系、特别是托马斯·阿奎那体系的所有
正统天主教的哲学教师。然⽽只有在奥古斯丁⾄⽂艺复兴期间的最伟
⼤的哲学家,才与建⽴并完成天主教思想的综合体系有关。在奥古斯
丁以前的基督教世纪⾥,斯多葛学派和新柏拉图主义者在哲学的才能
⽅⾯使教⽗们相形见拙;⽂艺复兴以后,甚⾄在正统天主教教徒当
中,也没有⼀个卓越的哲学家来继承经院学派或奥古斯丁的传统。
我们在本书中将要涉及的这⼀时期,不仅在哲学⽅⾯,即在其他
⽅⾯也和其前后的各个时代有所不同。其中最显著的⼀项,就是教会
的权⼒。在中世纪期间,即⼤约⾃公元400年起到公元1400年为⽌,教
会使哲学信念与社会的、政治的事务较前后时期结成更为密切的联
系。教会是⼀个建⽴在⼀种教义上的社会组织,这种教义⼀部分是哲
学的,另⼀部分则与圣史①有关。教会借着教义获得了权⼒和财富。
世俗的统治者虽然往往和教会发⽣冲突,但他们却失败了,因为⼤多
数⼈,其中包括世俗统治者本⾝的绝⼤部分都深信天主教的真理。当
时教会必须和罗马与⽇⽿曼的传统作⽃争。罗马的传统在意⼤利是根
深柢固的,特别在法律家当中;⽇⽿曼的传统则在蛮族⼊侵后兴起的
封建贵族中最为得势。然⽽经过了数世纪之久,这些传统却没有⼀个
显⽰出⾜够的⼒量来向教会进⾏⼀次成功的反抗;其主要原因在于这
些传统并没有在任何适当的哲学中体现出来。
①原⽂为sacredhistory,指圣经中所记述的历史。——译者
象我们当前所阐述的思想史,当论及中世纪的时候,是⽆法避免
⽚⾯性的。除了极少数的例外,这⼀时期⾥对当代精神⽣活有所贡献
的⼈都是些僧侣。中世纪的世俗中⼈建⽴⼀种强有⼒的政治经济制度的过程相当缓慢,然⽽他们的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却是盲⽬的。在中世
纪后期,产⽣了⼀种与教会⽂学迥乎不同的重要世俗⽂学;这种⽂学
在⼀部通史中⽐在哲学思想史中需要加以更多的考察。在但丁以前,
我们还未发现⼀个充分具有当代宗教哲学知识的世俗⼈从事写作。⼀
直到⼗四世纪为⽌,教⼠们名副其实地垄断了哲学,所以哲学是从教
会的⽴场写出来的。因此,我们若不先就教会制度的成长,尤其是教
皇制的成长,作⼀⽐较⼴泛的叙述,那末我们就势将⽆法理解中世纪
思想。
中世世界与古代世界对⽐之下,是具有不同形式的⼆元对⽴的特
征的。有僧侣与世俗⼈的⼆元对⽴,拉丁与条顿的⼆元对⽴,天国与
地上王国的⼆元对⽴,灵魂与⾁体的⼆元对⽴等等。所有这⼀切都可
以在教皇与皇帝的⼆元对⽴中表现出来。拉丁与条顿的⼆元对⽴是蛮
族⼊侵的结果,其他的⼆元对⽴则有较为悠久的来源。中世纪僧俗的
关系可以以撒母⽿与扫罗的关系为范例;在阿利乌斯教派或半阿利乌
斯教派帝王统治的时期⾥产⽣了僧侣⾄上的要求。天国与地上王国之
间的⼆元对⽴见于新约全书,但在圣奥古斯丁的著作《上帝之城》⼀
书中系统化了。在柏拉图的著作中可以找到灵魂与⾁体的⼆元对⽴,
这⼀理论曾被新柏拉图主义者所强调;它不但在圣保罗的说教中占重
要的地位,⽽且还⽀配了公元四世纪和五世纪的基督教禁欲主义。
天主教哲学被⿊暗时代划分为两个时期,在这个时代⾥西欧的精
神活动⼏乎绝迹。⾃从君⼠坦丁改宗到鲍依修斯逝世为⽌,⽆论作为
⼀个事实,或作为不久以前的⼀项回忆,罗马帝国依然⽀配着基督教
哲学家的思想。蛮族在这⼀时期⾥,仅仅被认为是⼀种讨厌的东西,
⽽不被看作基督教世界中的⼀个独⽴部分。这时仍然存在着⼀个⽂明
社会,其中富有者⼈⼈都能读书写字,因此⼀个哲学家除了必须投合
僧侣的⼼意,还必须投合俗⼈的⼼意。在这个时期与⿊暗时代之间,
即在公元六世纪末叶,出现了⼤格雷⾼⾥,他虽然把⾃⼰当作拜占庭
皇帝的⾂下,但在对待蛮族国王的态度上却⾮常倨傲。在他以后,在
整个西⽅基督教世界中,僧俗间的分离越发显著了。世俗贵族创造了
封建制度,这种制度稍微稳定了当代的荒乱局⾯;僧侣们宣扬基督教的谦卑,但只有下层阶级的⼈将其付诸实践;异教的骄傲体现在决
⽃、通过战⽃进⾏裁判、⽐武以及个⼈报仇等⽅⾯,所有这⼀切虽为
教会所憎恶,但却⽆法防⽌。⾃⼗⼀世纪起,教会才千⾟万苦地从封
建贵族制中获得解放。⽽这⼀解放也正是欧洲摆脱⿊暗时代的原因之
⼀。
天主教哲学最初的伟⼤阶段由圣奥古斯丁占统治地位,但在异教
徒当中则由柏拉图占统治地位。第⼆阶段以圣托马斯·阿奎那为⾼峰,
对他和他的继承者来说亚⾥⼠多德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柏拉图。然
⽽,《上帝之城》中的⼆元论却完整地延续下来。罗马教会代表天
城,⽽哲学家们在政治上则是维护教会的利益的。哲学所关⼼的是保
卫信仰,并借助理性来和伊斯兰教徒这样⼀些不相信基督教启⽰的确
实性的⼈展开争辩。哲学家们借助理性去反击批评,不仅是以神学家
的⾝分,⽽且是以旨在吸引任何教义信奉者的思想体系的发明家的⾝
分。归根结柢,诉诸理性也许是⼀种错误,然⽽在⼗三世纪时,这却
似乎是卓有成效的。
⼗三世纪这个似乎具有完备规模的综合思想体系被许多不同的原
因破坏了。其中最重要的⼀项恐怕是富商阶级的成长,最初是在意⼤
利,⽽后在其他地⽅。当时的封建贵族⼤多是⽆知的、愚蠢的和野蛮
的;⼀般⼈民则倾向于罗马教会,以为教会在智慧上、道德上、以及
在与⽆政府状态作⽃争的能⼒上是超过了贵族的。然⽽新兴的商⼈阶
级却和僧侣们⼀样聪慧,⼀样通晓世俗事务,他们更能与贵族们分庭
抗礼,作为公民⾃由的⽃⼠更受到城市下层阶级的欢迎。民主风⽓跃
居显著的地位,在协助教皇击败了皇帝之后,便着⼿把经济⽣活从教
会的束缚下解脱出来。
中世纪时期结束的另⼀原因是法兰西、英格兰、西班⽛等强⼤的
民族君主国家的兴起。当国王们平定了国内的⽆政府状态,并联合富
商抗击了贵族之后,他们⾃⼗五世纪中叶起,已经有了⾜够的⼒量为
了民族的利益,与教皇相抗衡。
当时教皇已经失去了其⼀向享有的,并在⼗⼀世纪、⼗⼆世纪和
⼗三世纪中⼤体上应得的道德威望。⾸先由于当教皇们住在阿维农的时候,他们屈从于法兰西,其次由于⼤分裂,他们曾⽆意识地使西欧
世界相信,⼀种不加限制的教皇专制不但不可能,⽽且也不值得向
往。在⼗五世纪⾥,教皇被卷⼊了意⼤利权⼒政治的混乱⽆耻的⾓逐
场中,他们作为基督教世界统治者教皇的地位实际上已经沦落为意⼤
利诸侯的地位了。
⽂艺复兴和宗教改⾰⽡解了中世纪的综合思想体系。在这以后,
还没有过这样清晰、这样显然完整的东西。这种综合思想体系的成长
和衰落便是本书第⼆卷的主题。
整个中世纪,富有思想的⼈的⼼情对于有关现世的事物总是深感
不幸的,其所以能够忍受这些事,只是由于他们期待着⼀个较好的来
世。这种不幸正是整个西欧所发⽣的事情的反映。公元三世纪是⼀个
多难的时期,那时⼈民的⽣活⽔平⼤⼤地降低了。在公元四世纪暂时
的平静以后,公元五世纪带来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和在其原来畛域内
的诸蛮族的兴起。过去罗马⽂化所仰赖的有⽂化的城市富⼈,⼤部分
沦为贫困的流亡者;其余的⼈则开始依赖其农村的地产过活。新的打
击⼀直延续到⼤约公元⼀千年时为⽌。其间未曾有任何充分恢复⽣息
的瞬间。拜占庭⼈和伦巴底⼈间多次的战争把意⼤利残存⽂明的⼤部
分毁灭了。阿拉伯⼈征服了东罗马帝国⼤部分领⼟,他们定居于⾮洲
和西班⽛,威胁过法兰西,甚⾄有⼀次竟劫掠了罗马。丹麦⼈和诺曼
⼈蹂躏了法兰西、英格兰、西西⾥和意⼤利南部。在这些世纪⾥,⽣
活是不安定的和充满了苦难的。现实⽣活已经够坏了,⽽阴郁的迷信
却越发使它变本加厉。⼈们想:⼤多数⼈就连基督教徒也要坠⼊地
狱。⼈们时时感到⾃⼰被恶魔所包围,并且容易遭受魔法师和⼥巫的
暗算。除了在处于幸运时刻的那些还保留着象⼉童那样⽆思⽆虑的⼈
们以外,谁也感不到⼈⽣的乐趣。这种普遍的不幸增强了⼈们对宗教
的感情。地上善⼈的⼀⽣只是奔向天国的旅程;除了最后引⼈进⼊永
福(eternalbliss)的坚贞的德⾏以外,尘世间就不可能有什么有价值
的东西。希腊⼈,在他们的伟⼤的时代⾥,曾经在⽇常⽣活上发现了
喜乐与美。恩培多克勒欢呼他的同市市民说:“朋友们,你们居住在这
俯瞰阿克拉加斯黄⾊岩⽯、⾼⾼地依傍城堡的⼤城⾥,忙于美好的⼯作;你们的城市是异邦⼈的光荣的庇护所;你们不善于做卑鄙的事
情,我向你们致敬!”以后⼀直到⽂艺复兴为⽌,⼈们在现世⾥从未有
过这样单纯的幸福,⽽是把希望寄托在看不见的来世上。对于阿克拉
加斯的景慕被⾦城耶路撒冷代替了。当地上幸福终于再临的时候,渴
望来世的殷切才逐渐地减弱了。尽管⼈们还使⽤着同样的语⾔但却缺
乏那种深切的感情了。
为了明了天主教哲学的起源和意义,我以为有必要⽤较叙述古代
或近代哲学更多的篇幅来叙述⼀般历史。天主教哲学本质上是⼀个社
会组织的哲学,亦即天主教教会的哲学;近代哲学,尽管远离了正统
教义,但它很⼤⼀部分却关系到由基督教道德律观点和由天主教政教
关系原理得来的⼀些问题,特别是在有关伦理学和政治理论⽅⾯。在
希腊罗马异教主义中,从来没有象基督徒那样,从⼀开始即须对上帝
和凯撒,或⽤政治的名词来说,对于国家和教会应尽的双重忠诚。
这种双重忠诚所引起的⼤部分问题,在哲学家们提出必要的学说
之前早已在实践中获得了解决。在这⼀过程中有两个很明显的阶段: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前,⼀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以圣安布洛斯
达于顶点的⼀系列主教们的实践经验,为圣奥古斯丁的政治哲学提供
了基础。以后便开始了蛮族的⼊侵,随着就是长期的混乱和⽇益增长
的愚昧。在从鲍依修斯到圣安瑟勒姆这五个多世纪的期间⾥,只有⼀
位卓越的哲学家约翰·司各脱,由于他是⼀个爱尔兰⼈,曾⼤致避过了
那些塑造西欧其余地区的种种过程。这时期虽然没有哲学家,但却不
是⼀个没有思想发展的时期。混沌引起了⼀些迫切的实际问题,这些
问题是借着在经院哲学⾥占主要地位的⼀些制度和思想⽅式来处理
的,这些制度和思想⽅式就在今天,在很⼤程度上,也还是很重要
的。它们并⾮借着理论家,⽽是借着在紧迫⽃争中的⼀些实践家提出
来的。在⼗⼀世纪⾥,作为经院哲学前奏的罗马教会的道德⾰新是对
于把教会逐渐并⼊封建制度⾥去的⼀种反抗。为了理解经院学派,我
们必须先理解希勒得布兰得,为了理解希勒得布兰得,我们必须理解
他所抨击的⼀些罪恶。同时我们不能漠视神圣罗马帝国的创⽴以及它
给予欧洲思想的影响。由于这些原因,读者在以下章节⾥将要触及较多的教会史和政治
史,也许这些历史与哲学思想发展的关系不是那么直接明显。由于我
们所涉及的这⼀段时期是模糊的,对通晓古代和现代史的⼈们是陌⽣
的,所以就更有必要叙述⼀番有关这⼀时期的历史。很少专业哲学家
能象圣安布洛斯、查理曼,希勒得布兰得那样,对哲学思想给予偌⼤
的影响。因此在适当处理当前课题的同时,叙述⼀番有关这些⼈物以
及其时代的重要事实乃是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