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通普夫-《西方哲学史》-第七版译者序-在线阅读

第七版译者序

撒穆尔·伊诺克·斯通普夫(Samuel Enoch Stumpf)的这本《西方哲学史》,作为西方哲学

史的大学本科教材,目前在英语世界非常流行,已印行到第七版。中译本根据第七版,并参

照当代哲学的发展,比前面几版有所增补。按照这种写法,可以预料,只要作者健在,隔几

年就会有一部新的哲学史问世。史家的思想紧紧地与时代的进展平行,这正是哲学史家所

努力追求的一种境界。对照国内学者所写的一些哲学史,我们总会发现一个相当普遍的现

象,就是史家总是把自己的眼界局限在某个历史阶段,尤其是某个政治阶段。如写中国哲

学史通常是到1949年为止,西方哲学史则限于马克思主义之前,似乎从此以后一切都不

在话下了,至少也要划出一个“现(当)代哲学”的范围来作特殊处理。这种断裂的历史眼光

(或不如说非历史眼光)是如何形成的,这里不想讨论,但从人类哲学思想的不断发展来

看,其实是没有什么道理的。最近一些年来国内学术界摆脱旧的一套思想框架的限制,不

再用一些人为的构架对哲学思想的活生生的历史作生硬的裁割,写出了不少很有价值的

西方哲学断代史。但也许由于长期以来在这方面“分工”的效应尚未消除,由某个学者独立

撰写的从古代一直贯通至今的完整的、具有当下性的西方哲学史却一直未能出现,这是令

人遗憾的。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但要把这种眼光真正的付诸实现,却是如此

地艰难。它要求作者对人类思想的整个发展历程的来龙去脉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和当代的

体验,既不能事无巨细地纠缠于个别问题,也不能大而化之地跳过一些必须交代的阶段。

我们面前的这本哲学史在这方面是做得相当不错的,它以长短适当的篇幅,将西方两千多

年的哲学思想作了一个清晰的展示,很适合作为大学生的西方哲学史课程的入门教材。

本书的另一个明显的优点是表述上异常清楚明白。作者善于抓住每个哲学家的总体

特点进行描述,而略去了那些可能导致读者钻入牛角尖里去的复杂论证。在材料的安排

上,作者非常注意哲学家思想内部的逻辑关联和从一个主题向另一个主题的逐渐推移,并

力图做到揭示一个哲学家的思想与下一个哲学家的思想之间的联系和进展。这种做法隐

约有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的遗风,在现代哲学史家们的作品里已经很难看到了。就我所

见到的现代西方学者所写的西方哲学史著作来看,要么是就事论事地摆材料和观点,很严

谨,但也很枯燥(如梯利);要么是随心所欲地评点古人,意趣横生,作者的情绪好恶和观点

005跃然纸上,但却不能当作信史来看待(如罗素)。这正像王国维所概括的,“可信者不可爱,

可爱者不可信”;也如黑格尔所总结的,仅仅属于“原始的历史”和“反省的历史”。本书作者

则兼采两种写法之长,试图通过对哲学史资料的编排把其对哲学史、对人类哲学思维发展

的见解表达出来,这就有点要揭示哲学史发展本身的“内在规律”的意思了。哲学家并不是

一些仅仅怀有自己个人的突发奇想的天才人物,而是当他投身于时代哲学思潮的洪流之

中的时候,他以自己的哲学天才对人类整个思维的行程在某一阶段的进展作出了自己的

贡献。他总是受到某种影响,然后回应、反驳、诘难、背叛、修正或推进某种观点,最终自成

一家。如果能把这种思想的路数简明扼要地描述出来,的确是能够吸引青年人那热衷于思

辨的头脑的。黑格尔说过,哲学史就是哲学;恩格斯则认为,要学习哲学,迄今为止除了学

习哲学史外别无他法。但如果青年人手中的哲学史课本在写法上根本就没有哲学味,他们

如何顺利地学习哲学呢?那无疑是在诱导他们把哲学史看作一大堆知识的堆积,而哲学思

考则除了人云亦云以外,就是天马行空。本书作者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个值得推荐的范例,

我们只要看看他对古希腊最初几个哲学家思想发展的描述,就会发现这种描述是那么自

然、亲切,就像我们所认识的几个身边朋友在共同把一个问题的讨论推向深入,同时又极

其简明。

不过,也正如黑格尔的例子所表明的那样,这种方法虽然比前两种方法层次要高,但

也有它值得警惕的陷阱。黑格尔试图用自己的观点来贯穿整个西方哲学史,他自信这就是

人类哲学思维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因而在遇到与他的逻辑不一致的地方,他就粗暴地扭

曲历史事实。斯通普夫当然没有黑格尔那样的自信,但仍然显出他在处理历史资料上的某

种先入之见。例如他对在近代哲学中发生了巨大影响力并一直波及当代的德国观念论,除

了给康德以一定的地位外,整个采取了一种相当忽视的态度,费希特和谢林的哲学干脆就

被砍掉了。在现代哲学中,他对现象学和语言分析哲学的介绍也有简单化的倾向,而诠释

学则只字不提,就当从未出现过。至于对边沁、密尔和孔德的功利主义,则似乎花费了太多

的篇幅,且大都偏重其社会政治和伦理方面,没有多少哲学味。当然,我们不能要求一个哲

学史家面面俱到,况且一个像本书作者这样的学者总会带上自己的哲学观点,而哲学观点

总是可以讨论的。所以,尽管在我看来本书有如上这些不足之处,但我仍然很欣赏作者的

写法,它有助于青年大学生体会到什么是哲学思维,并由此对哲学产生真正的兴趣。至于

书中所缺的那些部分,青年读者们也很容易从别的地方去补足。重要的是,作者对所涉及

的那些哲学家的思想作了客观、清晰而生动的介绍,除了对马克思的一处误解外(译者已

在注释中作了澄清),基本上是准确的。

参加本书翻译的有丁三东(第1、2、3、4、12、13章)、张传有(第5、6、7、8、9章)、邓晓芒

(第10、11、14章)、张离海(第15章)、郝长墀(第16章及参考书目)、张建华(第17章)和

006何卫平(第18、19章及关键词汇表),全书由邓晓芒校订和统稿。由于水平有限和时间仓

促,作为最后的统稿人,书中所出现的翻译错误全部由我负责。

最后,感谢中华书局译著部的江绪林编辑,他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巨大的辛劳。

邓晓芒

2003年12月于珞珈山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埃斯库罗斯悲剧-《报仇神》-(十二)欢送曲-在线阅读

    (十二)欢送曲 欢迎的人群 (第一曲首节) 请前往你们的居处,光辉的神灵, 黑夜的非年幼的女儿们,欢乐地行进。 公民们,请你们祝福,请你们让路。 (第一曲次节) 向地下悠久古老的洞穴行进, 我们会永远向你们致敬祭奠。 公民们,请你们祝福,请你们让路。 (第二曲首节) 慈惠的神灵,热爱土地的神灵, 受人尊敬的女神们,请到这里来, 高举吧,熊熊的火光把道路照亮。…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23日
    318
  • 第一节为知识奠基与为自由辩护

    康德在哲学上试图完成一个伟大的使命:不仅为一切知识奠定 基础,而且为一切人类个体的绝对权利、绝对尊严与绝对责任奠定基 础,从而为一切可能的人文科学,首先是伦理学和法学-政治学奠定基 础。他的著名的“三大批判”以及其他主要著作都是围绕着这一使命而展开的。 我们人类拥有诸如数学、物理学等提供出来的各种知识,这些知 识是否具有普遍必然性呢?如果没有,那么它们就不能…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6日
    273
  •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走开-在线阅读

    走开 就这样,不慌不忙地穿过许多民众中间,穿过各种各样的城市,查拉图斯特拉绕道向他的山上和山洞走回去。在途中,瞧啊,他在不知不觉之间来到那座大城市的城门边:可是,在这里,却碰到一个满嘴涎沫的痴子,张开双手,快步奔跑过来,挡住他的去路。这就是人称“查拉图斯特拉的猴子3…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7日
    1.0K
  • 第三节交往与关联超越

    历史性作为人与自身的关系,是对生存的澄明。但生存的内涵 不局限于人与自身的关系,它还体现在人与他人的关系中。人与他 人的关系是对人与自身关系的拓展,它是在人与他人的共在中澄明 超越性生存的。雅斯贝斯将这种关系称为交往(Kommunikation)。 交往之所以成为生存澄明的必要内容,是因为人仅作为实在,只是封 闭性的,因为实在仅具有对象性意识,仅在经验意识上…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3日
    266
  •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在线阅读-05

    三 易洛魁人的氏族 我们现在来谈一谈摩尔根的另一发现,这一发现至少与他根据亲属制度恢复原始家庭形式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摩尔根证明:美洲印第安人部落内部用动物名称命名的血族团体,实质上是与希腊人的genea[氏族]、罗马人的gentes[氏族]相同的;美洲的形式是原始的形式,而希腊-罗马的形式是晚出的、派生的形式;原始时代希腊人和罗马人的氏族、胞族和部落的全部…

    书籍分录 2024年4月30日
    682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