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利-《西方哲学史》-增订本补遗-三、实用主义、实证主义和分析哲学-在线阅读

三、实用主义、实证主义

和分析哲学

第一节 科学的约定主义和虚构主义

624

(一)反实在论的倾向

科学对近代哲学的发展指引哲学趋赴两个极其不同的方向。

一方面,实在论者十分刻板地对待科学概念和理论,肯定知觉的和

物理的客体的实在世界的存在,使实在论的认识论和自然主义的

形而上学相结合,这在象亚历山大和怀特海那样的实在论者那里

论述鲜明,是经过深入思索的。另一方面,实证主义的和现象主义

的哲学家,诸如马赫、彭加勒和魏欣格尔坚持主张科学概念和理论

是约定、建造和虚构,这在制订科学体系方面虽然不可缺少,却没

有理由证明它们具有任何客观性的资格。约定主义者和虚构主义

者怀疑科学概念和理论确实的客观性,无可避免地对形而上学及

其肯定认识终极实在的性质,采取怀疑的态度。

近代对科学作现象主义的、约定主义的和虚构主义的解释,拒

绝承认科学和形面上学肯定认识真理的表而的价值。它们认为科

学和哲学的概念和理论不是描述实在,而是对现象事实的速记的

总结或阐明和解释观察到的经验材科有用的方法。科学和哲学虽

然不能达到关于心智以外的实在的认识,却为人类心灵整理和解

释观察和经验的事实,提供唯一可以得到的概念体系。

近代和当代哲学反对实在论的倾向代表许多不同的学说,所 625

有这些学说都一致拒斥科学和哲学的实在论的自诩,但是,在他们716

增订本补遗

各自论述科学的和哲学的概念和理论的逻辑的和认识论的地位方

面,却有明显的差别。这种观点从认为一切理论都是错误、虚构

的,甚至容忍相互不一致的理论构造的魏欣格尔的虚构主义,延伸

到约定主义、实用主义和操作主义的比较温和的立场,这种立场在

选取敌对的概念系统时,应用象简单、方便和有效这样的标准。

627

(二)魏欣格尔的虚构主义

汉斯·魏欣格尔(1852—1933年)在他的《“虚构”哲学》(Philo

sophie des Als Ob,1911年)中提出一种实证主义的和虚构主义

的认识论,这种认识论和美国的实用主义有许多相似之处。魏欣格

尔的主要见解以及他采取“虚构”的表述来阐明他的立场,是由他

研究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而想到的,他对这部书作了卓越的评

注。由数学和自然科学、经济政治理论和法学以及由伦理学、美

学和哲学所获得的概念和理论,是人类心灵设计的方便的虚构,这

是“虚构”哲学的中心论点。魏欣格尔的虚构主义是属于极端的一

种:他断定心灵的虚构的构造“违反”实在,就最大胆的和最成功的

虚构的情况而论,甚至是“自相矛盾的”。但是,虚构并非与经验完

全脱节——-不是在真空中(in vactuo)的创造。他坚持主张感觉是

“一切逻辑活动的起点,同时也是它们必然趋向的终点。”①这自然

并不是意味着,虚构靠感觉经验来证实——它们虚构的特性排除

了一切证实,而只是说感觉经验为心灵实行它的创造活动提供了

机遇、激发因素和线索,为使用和应用心灵虚构的构造提供场所。

就魏欣格尔确定经验在创始和应用思想方面的不可缺少的作用而

628

下面关于马赫和阿芬那留斯的论述,原版巳有,修订版反而删减一些字句,兹

不资。

① 引文均见《虚构哲学》C,K.奥格登英译本,1924年、三、实用主义、实证も义和分析哲学

717

言,他的立场可以称述为经验主义;但是,他赋予经验的职能和历

史上英国经验主义所论断者有很明显的差异。照魏欣格尔来看,感

觉的材料由思想彻底改造了;“由心魂本身重新塑造、重新铸造、压

缩……清除杂质和其他合金混合在一起。……”

魏欣格尔的虚构主义强调心灵或“心魂”在构成概念和理论方

面的自由、创造和创制的活动;心魂不是实体,面是有机体的所谓

作用和反作用的总和。心灵的许多创造性活动原来是无意识地进

行的,只是以后才被意识到;其他的创造性活动是经过深思熟虑和

有意识地进行的。但是,无论是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设计的,最后

造成的虚构在结构方面都是属于思想方面的。由于他坚持在虚构

的制造上心灵的创造性,魏欣格尔的理论是唯心主义的;的确,他的

立场被描述为“实证主义的唯心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实证主义”。

魏欣格尔倡导他的虚构理论的意境是有生物的意义和目的性

的。和管姆斯的实用主义与杜威的工具主义一样,魏欣格尔的虚构

主义解释逻辑思维为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履行帮助有机体适合和

适应它的物理和社会环境的生物职能。魏欣格尔一再呼吁注意思

维的目的性和实际价值;用使人联想到詹姆斯和杜威的语言,他

说,“我们极其注重实际的确证、逻辑结构有效性的实验检验,这种

逻辑结构是思维有机职能的产物。”尽管在强调思维生物性的有效

性和实际价值方面,他和美面实用主义的倡导者是一效的,魏欣格

尔主张他的思维构造和实在“有矛盾”,甚至自相矛盾,这和实用主

义始终有分效。典型的实用主义者认为他的概念系统是“真理”——

这种真理由其实际的后果来验证。魏欣格尔虚构的构造,虽然它们

和实在相矛盾,却有预断的职能:凭借它们的帮助我们能够“计算

出现的事件”;它们本身虽然是虚构的,却导致关于感觉未来显现

的“正确的”预断。魏欣格尔在另一个重要方面缓和了他的虚构主718

增订本补遗

义:他承认思维除去创造虚构以外,还设计“导向实在”的假说。一

种假说是观念上的构造,这种构造“肯定或希望和未来的某种知

觉相符合。它要对它的实在性加以检验,要求证实,就是说,它要

被证明为真实、实在的,而且是实在的表现。”魏欣格尔认为区分

虚构和假说、虚构的和有疑难的判断,对逻辑和哲学来说极其重

要,他把过去哲学中许多悖理处归咎于这两种观念上的构造的混

淆。

829

魏欣格尔的(虚构哲学>从数学、物理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

学、法学、伦理学、美学和形而上学中取得有关他的虚构理论的丰

富的例证。特别在数学中,成功地应用了虚构的方法,而且为数学家

们本人自觉地承认的。魏欣格尔指出数学中的一切基本概念—

空间、点、线、面——是理想的、想象的和“矛盾的”,因此,是虚构

的。照魏欣格尔来看,芝诺有关自相矛盾的论点,是因当真对待象瞬

间和点这样的时-空而起;“虚构变成假说,乃产生最明显的矛盾。”

魏欣格尔援引某些几何的证明作为数学虚构的另一例证,证明中

的油线被认为是由无数的直线部分所组成;在这一事例方面,数学

家是充分认清一个曲线不是无数的直线。微分学的基本概念、导

数,是用极限的方法下定义的,是严格的虚构概念——因此,全部

微积分具有虚构的基础。在物理中象物质和力这样的基本概念是

一种虚构。魏欣格尔承认贝克莱对物质不存在的论证在本质上是

有说服力的。贝克莱揭示了物质概念中固有的矛盾,但是,不幸他

未能恰当地承认虚构物质的科学的效用。象物质本身一样,原子

作为物质的客体的组成部分是纯粹虚构—→这种虚构依然是物理

科学所需要的。

魏欣格尔把孔狄亚克设想的只有嗅觉器官的雕像,看作心理

学中虚构法的显著例证。孔狄亚克运用这种公然的虚构,能够从三、实用主义、实证主义和分析哲学

719

人的全部感觉生活的某种复杂情况中抽象出注意力、记忆、判断、

想象、抽象、反省等等,从而有助于在心理上了解意识。因此,仅有

嗅觉的人的虚构促成对人的总体的了解。社会科学的历史提供了

关于类似的虚构的成功而有促进作用的应用的无数的突出例证。

魏欣格尔提到:亚当·斯密和边沁虚构的假设,即人的经济和贸易 630

行为是单纯由利己主义所推动的;和惩罚相关联的自由和责任的

虚构的概念,这种概念是刑法整个体系的基础;在某些方面把国家

看作一个人的立法概念;现代经济的货币和信贷系统,这种系统

是建立在纸币的“虚构价值”之上的。魏欣格尔伦理学的中心概念,

即道德理想,是一种实践的虚构;他说,“理想是设想的构造,自相

矛盾,又和实在相矛盾,但是,它有不可抵御的力量。”道德理想是

历史上最崇高的人有创造性的想象的产物,为人类所坚持,人类据

以指引他们的行动。魏欣格尔把他的伦理学观点追溯到康德的《伦

理学的形而上学》,在那里康德提出这样的道德概念,关于“人的尊

严”、“目的领域”作为“单纯观念”,即指导行动的“启发式的虚构”。

虽然魏欣格尔没有提供充分发挥了的虚构的美学,他把一切诗、文

学的明喻、隐喻、人格化和寓言解释为美学的虚构。科学的虚构是

适应的工具,美学的虚构是为激发“某种精神指奋,要不然就是重

要的情感面起作用”;魏欣格尔坚持主张在两个领域里的虚构的终

极标准是实践价值。思辨的形而上学也是类比的和形而上学虚构

的详尽阐述。魏欣格尔相当详细地说明形面上学的范畴,即实体

与属性、整体与部分、原因与结果、目的等等,可以看作设想的构

造—“是统御大量的感觉的辅助力。”只有认为它们是对独立的

实在如实和理论的据述,才会导致错误。哲学体系及其所运用的

范畴“只在实践上,面不是在理论上—-就是说,为调整有序、传导

和行动,才有价值;在理论上它们没有价值,而在实践上却重要。”720

增订本补进

虚构主义本身,即区分虚构和假说以及描述虚构在认识中的作用

的理论,是一种假说,面不是虚构。

(三)彭加勒的约定主义

法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享利·彭加勒(1854—1912年)提出关

于科学的实证主义的和约定主义的解释,极其近似马赫的实证主

义的理论。彭加勒认为科学的基本假设是方便的定义或公约,不

能靠先验的方法、也不能靠来自经验的归纳的概括来证实;我们选

择可能的公约虽然由实验的事实所提示和指引,在最后的分析上,

却为简单方便的考虑所制约。彭加勒严格地区分了两种类型的科

631

学假说:(1)第一种类型的假说本质上是不能证实的;它们是心灵

自由的能动性的产物,是科学家强加给科学系统的。这种假说是

从广义方面设想的任何科学理论不可缺少的,即使它不能由经验

证实或否定。(2)第二种类型的假说是普遍的归纳概括,正因为

它们可以为实验的程序所证实或证伪,才有价值。一种科学理论

包括两种类型的假说。彭加勒比较注意本质上不能证实的第一种

类型,因为他相信它们一直大都被科学方法论的学者忽略了;而可

以证实的第二种类型已经由经验的逻辑学家和方法论家从培根到

J.S.穆勒,作了广泛的论述。彭加勒全面面清楚地论述了不能证

实的假说的性质及其在科学知识体系中的作用。他坚持主张这种

类型的假说,虽然不能由经验证实,却为经验所提示,它的价值在

于对经验的科学解释卓有成效。在经验中出现的事实可以融会到

“无限的”不同的假设的构造中任何一种;每一种这样的构造都是

心灵自由的能动性的产物,根据考虑到方便而在这些构造中有所

选择的。因此,不能证实的假说确实是约定的,然面,不是任意的:

“经验让我们自由选择,但是,它靠帮助我们来指引我们认识最容三、实用主义、实证主义和分析哲学

721

易的途径。”①彭加勒的约定主义远远没有魏欣格尔的虚构主义那

样彻底。魏欣格尔虚构的构造白相矛盾,又和事实“矛盾”,彭加勒

的约定的假说中的每一种都是内部前后一致,又不是和事实不--

致,因为事实既不能否定、又不能证实它们。

在被观察的事实可以融化在无限的不同的假说中,什么标准

支配我们选取其中一种?对这个约定主义的关键问题,彭加勒毫不

含糊地回答——简单性。“在一切可能的概括中,我们必须选择,而

且只能选择最简单的。因此,我们被引导而行动,在其他事物等同

的条件下,好象一条简单的定律比一条复杂的定律有更大的或然

性。”我们选择最简单的定律,不是因为自然喜爱简单,从而最简单 632

者在客观上真实,只是有利于思维经济。反常的喜爱复杂超过简

单的解释性的假说,会使科学事业遭到失败。“在相对少数实验的

基础上,制订一般、简单和精确的定律,……因此,我们只遵从人类

精神不能解脱的必然性。”

彭加勒把他的约定主义应用于他特别擅长的两门科学:数学

和物理学,在他解释数学基础方面,他同样拒斥唯理主义和经验主

义。历史上各种先验主义的形式都不能令人满意:几何学公理不

是象笛卡尔声称的那样、为先验的直觉;数学也不是以菜布尼兹试

图的方式,从矛盾原则分析推导出来;康德试图证实数学为建立在

关于时空的纯粹直觉上的综合的先验真理的体系,是不成功的。彭

加勒认为穆勒对数学作经验的论述依然不可取:几何公理不是关

于知觉的空间特性的归纳概括。经验确实在几何学的产生上起到

不可缺少的作用;但是,推断几何学甚至在部分上是实验的科学,

则是一种错误。“如果它是实验的,它就只能是近似和暂时性的。”

① 此处引文和以下的引文见守题名为《科学基础》的彭加勒的三部著作的哈尔斯

台德的英文翻择本。三、实用主义、实证主义和分析哲学

723

程的作用,类比、直觉和想象的自由活动的重要性以及最后伴随终

于成功的审美的满足和儿乎神秘的兴奋。

照彭加勒来看,物理学,特别是力学,是第二种科学,在那里约

定的假说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他对廊利略和牛顿的经典力学中

的基本概念和作基础的假设进行了批判的详尽的研究,断定它们

在很大程度上是约定的。关于力、惯性、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的基

本假设,是约定的,意思是说,既不能证实,又不能证伪。彭加勒的

约定主义在物理学中象在数学中一样,为唯理主义和经验主义之

间的传统的争论,提出第三种重要的可能性。约定主义对数学的

基本公理和自然科学的很本假设的认识论的特性作出了似乎合理

的论述,避免了先验真理论独断的自负和后验真理论的盖然性。约

定主义力图把唯理主义的精确性和严密性同经验主义实验上的丰

富性结合起来。

参 若 书

彭加勒的著作:《科学和假说》,1902年,英文翻译版,1914年;《科学的价

值>,1905年,英文翻译版,1907 年j《科学和方法》,1909年,英文翻译版,

1914年。由G.B。哈尔斯台德英译的以上著作总括成一卷,即《科学的基

础》,1946年。

第二节 实用主义

(一)实用主义和经验主义

威廉·詹姆斯描述实用主义为“一些旧思想方法的新名称。”

这是他的著作《实用主义>一书的副标题,或许是詹姆斯过度谦虚

地承认实用主义受益于较早的经验主义的思潮,特别是从洛克到

636724

增订本补遗

穆勒的古典的英国经验主义,以及象马赫、彭加勒、奥斯瓦尔德和

杜恒这样思想家的大陆的实证主义。但是,实用主义不是较早的经

验主义和实证主义哲学单纯的折衷的总和;它是导源于自然科学

并应用于哲学上的一种探究方法和关于意义与真理的理论。从十

七世纪和十八世纪唯心主义大规模的标准来看,实用主义不是,也

不自认为是一种思辨的哲学体系。在重新考察哲学的传统问题方

面所取得的任何统一性,都得自它的经验的——实用的方法及其

诉诸证实和意义的实用的原则,这由C.S.皮尔士以卓越的理论精

确性予以阐明,被詹姆斯、杜威和C.I.刘易斯发挥和应用了。

(二)查理·桑道尔斯·应尔士

美国的实用主义的开端可以追溯到C. S.皮尔士(1839-

1914年),他在一篇题名为《怎样弄清我们的观念》划时代的论文

中,阐明了实用主义原则,这篇文章发表在1878年一月份《通俗科

学月刊》上。皮尔士的实用主义原则,正如文章的标题所表明的,

是一种箴言,目的是促进概念和命题意义的清晰性。象实用的箴言

所规定的,一个思想上的概念或观念的意义是这个概念可以设想

的实际后果:“要确定一个思想上的概念,应该考虑从那个概念的

真实性可以设想必然产生的什么实际结果;这些结果的总和构成

那概念的全部意义。”①(5.9)关于实用的箴言的另外一种论述一一

最经常被援引的一种-—是取自《通俗科学月刊》的论文,如下:

“考虑一下,我们设想我们的概念的对象具有什么效果,而这种效

果是能够想象得到地会产生什么样的实际影响。因此,我们关于这

些效果的概念,就是我们关于这个对象的概念的全部。”(5.2)我

们要防止在皮尔士关于实用箴言初始的论述中,注入他有时过分

① 关于皮尔士引文的解释,见原版第638页书目。三、实用主义、实证主义和分析哲学

725

热情的门徒所发挥、嗣后被认为属于他的学说。正如皮尔士所承

认的,“实用主义不是世界观,而是一种反省的方法,以使观念清635

楚为目的”;(5.13 注)它甚至不是真理论,而仅仅是确定概念意

义的一种技术。皮尔士自己的例证清楚地表明象他所设想的实用

原则的有限的意图。他应用硬度和重量两个例证:“……让我们提

问,我们称一个东西是硬的,是什么意思。显然它不会被许多其

他物质的东西抓破。这个性质的全部概念,象每一个其他性质的

概念一样,在于它可以设想的效果……其次让我寻求一个清楚的

重量的概念……说一个物体是重的,意思只是说,没有对立的力

量,它会跌落。”(5.40)观念的意义是由其可以设想或预料的效果

构成的;因此,决定一个概念的意义是一种思想、理智活动;不需要

实际执行设想的行动。皮尔士警告我们,如果实用主义“实在使作

为成为生活的最高目标,那就是它的死亡。因为要说我们生活只

是为了行动,即不顾及它所贯彻的思想的行动,这就是说没有合理

的目的这样的东西。”(5.429)

皮尔士的方法论的洞察虽然重要,但是,因为他处于实用主义

思潮创始者的地位,有时为人过分强调,而忽略他的体系的其他方

而。皮尔士是个广博而有创造性的哲学和科学天才,他的崇拜者

认为可以同莱布尼兹相比。象莱布尼兹的情状一样,阐述他的体

系非常困难,因为他的哲学著作是支离零散的,他未能写出任何唯

一的代表作。不过,我们能在他著作中辨认出他的体系的纲要。

1)符号学和认识论

皮尔士论述认识的核心是“符号学”成符号论。一个符号是用

以指谓离它自己而独立的客体的任何东西。例如,“三角形”这个

词是代表和指谓几何图形的一个符号。皮尔士描述应用符号的情

境,区分(1)符号本身(说成写“三角形”这几个字),(2)符号的客体726

增订本补遗

(作为指定的客体的三角形),(3)符号的“诠释”,是另一种符号,有

解释或翻译原有符号的作用(“三角形”的诠释是“三个边的一平面

图形”)。照皮尔士来看,应用符号是心灵、即诠释者的特权,使

用和诠释符号的心灵或许应该列为符号情境中的第四种可以分辨

633 的因素。皮尔士的符号论是他的全部认识论的基础;在知觉的认

识中知觉是被知觉的客体的符号。他的知觉论主要是 实在论的。

“没有什么东西防止我们如实地认知外界的东西,我们在无数的情

况下这样认知它们,这最可能……”(5.311)就他的符号论的情境

面论,皮尔士主张符合真理论:只要被认为是符号的命题和命题所

指谓的客体相符,这个命题就是真的,探求真理是向理想的真理渐

次推进—一这种理想是永远不能完全实现的。皮尔士否定可以达

到绝对确实、直觉的真理———他的易谬主义学说——是他的认识

论的特征。易谬主义原则实际意味着没有一种综合命题能够最终

面完全证实。“有三种事情我们永远不能希望达到,即绝对的确实

性、绝对的精确性和绝对的普遍性。”(1.141)但是,不要把易谬主

义和不可知论或怀疑论混淆起来。一切事物都是可知的,意思是

说,只要我们的钻研进行到足够的深度,任何意义清楚的问题都是

可以回答的。即使不可能认知每一事物,每一事物却是可知的。随

着知识往前推进,我们越来越以不断增加的确实性来认知,虽然我

们永远不能以绝对的确实性认知任何事物,也不企望认知每一事

物。没有一个数字足够巨大“来表述尚未认知的数量和已知数量

之间的关系。”(5,409)

(2)现象学和本体论

形面上学包括认识论(关于认知的科学)和本体论《关于实有

或实在的科学),对皮尔士来说,是一种观察的科学:“形面上学、甚

至坏的形面上学,建立在观察上,无论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728

增订本补遗

是一般的、相互渗透,可能是连续的。皮尔士以实在论的观点解释

现象的性质,避免了休谟理论的心灵主义和心理主义。第二个范

畴、即关于第二位的范畴,包括现象经验粗野的事实性。

性质,作为性质,是一般、有点模糊和潜在的,而事实则是个

别、确定和现实的。皮尔士谈到事实的“粗野性”,意指事实抵制我

们的意志。通过感觉而直接为人理解的物质,是粗野的事实性的这

方面的典型。第二位是这样的粗野的事实性的因素,它是在我们

感觉的执拗性以及事物和事件的偶然性和符合中,使我们遭遇到

的。(参看1.419、1.431)。第三个范畴、即关于第三位的范畴,标

志事物的规律,同事物属性和事实性有区别。关于现象的规律不

只关涉一切现实的事物,而且关涉一切可能的事物,因而是一般

的。“集合的事实不能构成规律;因为规律超越完成了的事实,决定

638 可能的、而其全部永远不能出现的事实,如何为人表明其特性。”

(1.420)性质、事实和规律的形而上学范畴穷尽了现象的本质的范

畴;不需要其他范畴来解释现象世界。

需要把皮尔士划入有创见的思想家的行列——象苏格拉底、

圣·奥古斯丁和莱布尼兹——他们聪颖的头脑向许多方面发展,为

后来更加系统的哲学提供了创始的观念。在他的哲学里的创始的

观念中,我们已经注意到他的实用主义、实验主义、现象学、实在论

和易谬主义;在他丰富的思维中的这些和其他倾向已经产生了影

响,有把握地预断在二十世纪后半叶,皮尔士将继续影响的,不只

是实用主义者、工具主义者、操作主义者和实证主义者,还有实在

论者和唯心主义者。

整 考 书

《查理·秉道尔斯·皮尔士论文集》,C·哈尔特寿恩、P·维斯编,1931三、实用主义、实证主义和分杭督学

729

—1935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共六卷如下:1、《哲学原理》;I、<逻辑基

础>;I、《精确的逻辑>;W、《最简单的数学》Y、实用主义和实效主义Y、

《科学的形而上学)。以上论述中所有的引文都指的是《论文集》中第几卷和

第几段;比如5.9指的是第五卷,第9段,1939年出版的J·布迟勒的《查理·

皮尔士的经验主义》包括对皮尔士的迎辑和认识论学说的解释,阐明皮尔士

经验主义和近代逻辑实证主义的关系。1946年出版的J-费布尔曼的《皮尔

士哲学导论>阐述皮尔士的全部体系,包括皮尔士思想发展的论述,皮尔士和

康德、邓*司各脱、达尔文和笛卡尔的关系,还考虑到皮尔士对僭姆斯、罗伊

斯、杜威和近代实证主义与实在论的影响。

(三)詹姆斯的实用主义

威廉·詹姆斯(1842--1910年)于1898年9月,在加利福尼

亚大学的哲学会上发表的演讲中,用这些话重新陈述了皮尔士的

实用主义公式:

要使我们有关一个客体的思想完全清楚,我们只需考虑

这个客体会牵涉到属于可以设想的实际的一种的什么效果

——从它那里我们期待什么感觉,我们必须准备什么反应。那

末,我们认为我们关于这些效果的概念,就是我们关于这个客

体概念的全部,只要那个概念毕竟有积极的意义。①

这样阐明的实用的箴言,对管姆斯来说,象它一直被皮尔士认

定的那样,是弄清我们的观念的方法-——是我们的概念和命题有

意义的试金石一一詹姆斯提出关于意义的实用主义的检验,“是解 639

决形而上学争端的方法,否则这种争端便不会休止。”②他认为如

果不同的形而上学争端,比如唯物主义和唯灵主义,没有构成实际

——

①《论文集》,第 411 页。

②《实眉主义),第45页。730

增订本补遗

的差异,那末,“不同的观点实际上意指同样的东西,一切争论都是

无聊的。僭姆斯所展开的实用主义不只包括意义论,还同样包括真

理论,简姆斯这样扩大了实用主义的范围和职能,远远超越了皮尔

士比较谦虚和有限制的阐述。实用主义作为真理论,断育“任何观

念卓有成效地把我们从我们经验的一部分带到另一部分,圆满地

连结事物,稳妥地发生作用,节约劳动,正是在这些事情上是真的,

在这样的程度上是真的,在工具的意义上是真的。”①“其……只

是思维方式的方便手段,正如正直是人的行为的方便手段一样。”

实用主义是按照命题能否达到我们的目的、满足我们生物性

和情感上的需要,来决定其真伪的方法;一个真命题是这样的命题,

照此行事,导致成功,一个假命题则是造成失败和挫折的命题。在真

理的定义方面,詹姆斯引进同满意、方便、实践性和工具性的关联,

他激进地改变了皮尔士比较从思想上对实用主义阐述的面貌。

640

(1)多元的宇宙

实用主义是确定包括哲学在内的一切领域的真理的方法:在

考察裔姆斯用以解决一元论和多元论之间的争论这样的实际的哲

学问题的方法上,我们能够最清楚地了解这种实用的方法的性质。

简姆斯认为在实用的意义上多元论比一元论可取。

(2)哲学心理学

$43

詹姆斯的伟大著作《心理学原理》,不仅是在狭义的科学意义

上是关于心理学的论著,面且是对有关心灵的性质和职能的较广

的哲学问题的重要贡献。他的心理学确实是一种哲学心理学或有

①《实用主义>,第58页。

以下一段,见原版第 567 页。此处译文从略。

+ 此段其余部分以及第640 页一第643 页各段,见原版第566 页一第 670页,此

处诵文从略。三、实用主义、实证主义和分析哲学

731

关心灵的哲学,它在分析心智生活事实的过程中,提出并至少试图

解决有关心灵、意识、自我和自由意志的主要问题。詹姆斯坚定地

确信,内省、即由心灵对它的内容和操作作反思或回顾的考察,尽

管不是唯一的心理研究方法,却是心理学中不可缺少的技术。这是

心灵关于它自己的过程和活动的探索。詹姆斯相信自我观察虽然

有困难,却是可能的,而且会产生在科学上正确的结果;詹姆斯本

人就是一个无与伦比地精微准确的内省主义者。但是,詹姆斯无意

用内省的方法取代心理学中生理和实验的方法。他在医学方而的

训练给他留下这样的印象,意识的职能依赖身体、特别是大脑的

条件。“没有心智的变更会出现而不伴有或跟随身体变化的。”①这

是他的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因此,内省是对身体反应的实验室的

测量的补充,而不是代替物。这说明了显然异常的现象,詹姆斯在

心理学上室扬内省方法,却为约翰·B。瓦村的行为主义学派铺平

了道路,这个学派诋毁内省为虚幻和不科学,只依赖限于在行为上

应用的观察技术。

詹姆斯内省的发现确实值得注意;他区分了意识现象,这种现 644

象不是完全为以前的心理学家所忽略,就是由他们作出模糊的勾

画。他的许多内省的洞察不只是在心理学上重要,而且具有深远

的哲学意义。詹姆斯“意识流”概念是他的一种最独特的灼见,同

传统上关于心灵的性质的心理学和哲学的论述、即感觉主义和唯

灵主义,相对立。感觉主义或联想主义把心灵看作分立观念的单

纯集聚,这种观念以各种方式结合和再结合。根据大卫·休谟的公

式,心灵只是一“束”印象或观念。僭姆斯否定这种解释,因为它未

能公正地对待心灵有意识的生活的统一性。唯灵主义是与此相对

立的理论,在有意识的过程背后置定一个实质性的灵魂。按照詹

①(心理学原理》,第1卷。第5页。645

732

增订本补遗

姆斯的意见,这种理论是蒙昧主义的牺牲品:这样的原则没有经验

或内省的证明。区别于这两种观点,他提出意识流学说,这种学说

把心灵看作是在意识过程本身中并为它所具有的统一体。

在他的著名的论文“意识存在吗?”中,詹姆斯对标题所提出的

问题,以强调“不”字来回答——就是说,如果人意指意识为某种实

体或心灵一材料。但是,如果人意指意识为职能上的统一体,毫

无疑问,它是存在的。怀特海评价这篇论文,指出詹姆斯对意识的

新的职能的看法构成心理学和哲学革命,可以和笛卡尔的“我思

(cogito)相比,这种革命开创了哲学中的新时代。①

詹姆斯对意志心理学贡献的革命性,不亚于他的新意识概念。

意志曾经在传统上被认为是隐避于灵魂深处的一种神秘的能力,

它的决定是任意而不可思议的。詹姆斯不相信官能心理学的蒙昧

主义;他通过描述思虑的过程并把这种过程和有意识的生活其他

方面相联系,来说明意志。意志不是和意识的其余方面无联系的孤

立现象;它无宁是意识的一般特性的特定情况,即一切观念归结为

行动的倾向,除非由敌对的冲突的观念阻止这样作。詹姆斯把观

念产生运动的固有的倾向称为“意念发动行动”;每一个意志行动

都是意念发动行动的事例。

意志的本质在于心灵能够把它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观念上,

面排除一切其他观念。这样作了以后,明显的行动自动地随之面

起。因此,意志自由是心灵控制其注意力的能力。詹姆斯相信人

的意志是自由的,其中的理由我们无需讨论。但是,无论我们承认

这种最后的结论与否,我们必须肯定他对出于意志的行动的分析

在心理学上有启发性,为思考自由意志问题勾勒了脉络。詹姆斯

① 参覆体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第205 页以下。三、实用主义、实证主义和分析哲学

733

有关意志的心理学的论述,还由于它给我们提供了他后来的实用

主义的线索,而有重要意义。无可争辩的是,姆斯是靠他的心理

学理论中的本质的唯意志主义的指引而趋向实用主义的。在《心

理学原理>第二卷中论推理的著名的一章,代替严格地在逻辑上解

释推理的枯燥的形式主义和唯理智主义,从明智的角度对推理的

过程作心理的描述。推理是解决问题的形式,其目的是人适应其

环境。在他的推理的心理学中潜存着詹姆斯自己的实用的知识观

和杜戚的工具主义的探索论。

参考 书*

詹姆斯的著作:《论文和评论集》,1920年;(与C.G.朗格合作)《论激情》

1922年;《哲学选集》,1929 年。

《威廉·詹姆斯的哲学>,H.M.凯伦编(近代丛书),选自詹姆斯的著作:近

代丛书中有<各种宗教经验》,《心理学原理》现在有一卷本。参看《威廉·詹姆

斯的书信集>,亨利·詹姆斯编,1920年;R.B.培里的卓越著作《威廉·詹姆斯

的思想和品格》,1935年;R.B.培里,《威廉·詹姆斯著作的注释书目>,1920

年。

A.曼那尔,《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的分析和批判,1911年;J.

罗伊斯,《威廉·詹姆斯》,1912年;H.V.那克斯,《威廉·詹姆斯的哲学》,1914

年;J.S.毕克斯勒,《威廉·詹姆斯哲学中的宗教>,1926年;R,B.培里,《威廉

詹姆斯的精神》,1938 年,J.M.穆尔,《宗教经验理论》,1938年」A.A,柔白

克,《威廉·姆斯,他的旁注,人格和資献》,1942年。

(四)杜威的工具主义和实验主义

约翰·杜威(1859—1952年)把他的实用主义观点称为“工具

主义”或“实验主义”,用这些话来描述它的基本目的和方法:“工

具主义通过主要思考思维在实验上决定未来的结果如何起作用方646

*僭姆斯,心理学原理)等著作从略。三、实用主义、实证主义和分析哲学

735

观念性质的定义……”①这样,操作主义就补充和加强了杜威早期

实用理论中的工具主义和实验主义。杜威承认操作理论的功绩,认 647?

为它第一次构成了“经验的观念论,摆脱了感觉主义和先验的唯

理主义同样强加的负担”②,相信从历史上考虑,操作主义已经成

功地调和了唯理主义和经验主义,这是康德曾经非常大胆地尝试

过,却未成功。杜威热情地称述操作主义和科学探索有关的理论

为“思想史上三、四个杰出的功绩之一。”③

杜威原先在四十多年以前早期论逻辑理论的论文之中所陈述

的逻辑研究,在给人以深刻印象的著作<逻辑:探索的理论》中取得

了成果。在这部著作中他避免用实用主义这个词,因为有许多误

解和这称号相连结,但是,他在<前言>中解说,“要妥善的解释‘实

用”、即视结果的职能为命题有效性的必要检验,假如这种结果在

操作上创始,而且就这样来解决要求操作的特殊问题,以下的论题

就是彻底实用的。”在这里我们又看到杜威把概念和命题意义的操

作论嫁接到他的基本的工具主义上,构成健康的逻辑有机体。根

据这种操作的情况,逻辑的基本形式、规律和原理被解释为假定或

规定。杜威否定唯理主义者的这种论断,即逻辑规律是先验原则,

坚持主张“它们是探索的而且为了探索的假定,是由条件形成的,

是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的,如果它们产生可靠的论断作为始果,这

会满足进一步的探索。”④作为假定或规定的逻辑规律,不比“事

前约定订立某种商业协定”⑤的契约规则,更加随意。对逻辑原

理作假定的解释,这就把逻辑形式置于具体的经验的情境的领域,

与此同时,又说明了唯理的理论所强调的制约的职能。

①②③ 《确定性的追求》,第II4页。

4⑤《确定性的迫求》,第16页,第17 页。736

增订本补趱

……...*

这并不是说工具主义赞同形而上学的怀疑主义,在杜威后期

8

的著作中,特别是在<经验与自然>(1925年)和《确定性的追求

(1929 年)中,我们发现他承认某种形而上学和本体论思辨的有效

性,甚至愿意从事认识论的猜测,尽管在许多方而有所保留。“自然

主义的方法要始终一致地遵循,会摧毁以前怀想的事物……但是,

它的主要目的不是破坏性的;经验的自然主义无宁是一种扬谷

机。”①通过恪守经验的自然主义的方法,杜威认为经验与自然不

649

是象发源于笛卡尔的近代哲学传统所坚持的那样不相容,而明智

地应用和合宜地理解了的经验,无宁提供了发现自然的实在的一

种手段。二元论的孤立经验和自然使身心问题成为“一个不可解

决的奥秘”;在笛卡尔派的阐述中身心确实是一个伪-问题。一旦

承认经验中自然、个体的自我和外部世界本质的连续性,身心问

题就解决了。人的有机体现在被看作和自然有动态的联系,在思

想和行动上心灵和自然的联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心灵与自然的

连续性并不排除心理探索和物理探索的分离;可是,它一方面帮助

我们统一心理学的成果,另一方面统一物理学和生物学的成果。*

550 工具主义的探索论使绝大多数的认识论的重点问 题没有意

义,这些问题把当代的认识论者划分为实在论者和唯心主义者的

政对行列。杜威以极其相同的方式,否定笛卡尔派的二元论,坚持经

验与自然的连续性,这消除了一整套形而上学问题→—特别是涉

及身心关系问题-——,而拒绝严格分离认知的主体和所知的客体,

则避开了认识论中唯心主义者和实在论者、亲接主义者和表象主

这一段见原版第 571—572 页,只文字有改动,效从略。

* 以下三段见原版第 572—573 页,文字安排有改动,效从略。

①《经验与自然),第拉页。三、实用主义、实证主义和分析哲学

737

义者之间的争端。早在1917年杜威在他给由美国实用主义者发布

的合作文集《创造的智慧>所写的文章中,就认为划分认识论的争

论,是由他们起初分离认识中的主体与客体而引起的伪-问题。

按杜威的意见看来,“近代哲学中的主要派别,不同种类的唯心主

义、各式各样的实在论、所谓常识的二元论、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

现象论都是围绕主体与客体一般的关系而产生的。”而且,他问道,

“哲学家从试图决定对问题的各种回答的可以比较的优越性,转向

考虑问题的要求,不是时候了吗?”①关于主观性或感觉材料客观 651

性、知觉的直接的或表象的特性,这样的认识论问题,导源于错误

的假定,即意识是自然以外的某种东西,象超然的旁观者观看自

然一样。杜威还猛烈地抨击感觉主义和各种形式的新实在论共有

的关于感觉材料的原子性学说。为某种目的分析感觉材料或许合

理,而由原于式的材料、不是由对事物的通常的知觉出发,由此乃

孳生人为的和不可解决的问题。工其主义并非完全排除重要的认

识论的探索,如果这种探索的出发点是“日常经验的客体,即我们

生活其间的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从我们的实际事物、我们的享受和

痛苦的观点来看,这些具体的事物构成我们居住的世界。”②杜威

从日常的经验的客体出发,描述我们借以进入诸如原子与电子这

样的科学客体的推论:肯定这种科学的客体存在并有性质,只是

对在特殊条件下要出现的知觉作出预测。杜威对关于物理客体的

陈述采取操作的解释,从而避开了有关知觉的客体和物理或科学

客体之间的关系的错综复杂的认识论问题。

①《创造的智意>,第34页。

②《确定性的追求》,第195页。

下一段见原版第 573页,文字赔有改动,兹从略。738

增订本补遮

552

参 考 书

杜威的著作:《心理学>,1887年,《菜布尼兹的<新论>》,1902年:(与了。

H.塔夫特合)《伦理学》,1908年;t达尔文对哲学的影响》,1910年;《思维术》,

1910年;《德国哲学与政治》,1915年;《实验逻辑论文集》,1916年;《民主与

敦育>; 1916年;(与其他实用主义者合)《创造的智慧》,1917年;《哲学的

改造》,1920年;《人性与行为》,1922年;《经验与自然》,1925年;《群众及其

问题>,1927年;《确定性的追求>,1929年;《哲学与文明》,1931年;《艺术是

经验》,1934年;《退辑:探索的理论》,1938年。

<近代世界中的智慧:约翰·杜威的哲学》,拉特纳尔编并附有导言,1928

年(选自杜威的著作);M.H,托玛斯,《约翰·杜威的书目>,1882—1939年;

A,W.尔,《实用主义及其评论者>,1910年,D.T.郝瓦尔德,《约翰·杜威的

逻辑理论》,1918年;W.T.费尔德曼,《约翰·杜威的哲学》,1934年;S.胡 克,

《约翰·杜威>,1939年;《约翰·杜威的(逻辑:探索的理论)评论文集》,《哲学杂

志>,第xxrvi,第21期(1939年10月12);P.A.施尔普编,《约翰·杜威的哲学》

(在世哲学家丛书),1939年;S.S.怀特,(F.C.S施勒和约翰·杜威的哲学比

较》,1940年;M.G.怀特,《杜威工具主义的起源>,1943年jH,S.萨耶尔,《实

用主义的逻辑:考案约翰·杜威的逻辑》,1952年;J。L.柴尔兹,《美国的实用

主义与教育》,1956年。

(五)概念的实用主义和关联主义

克拉伦斯·艾尔文·刘易斯(1883—1964年:从1930年起任 哈

佛大学教授一直到1953年退休)制订了有关意义、知识和证实的

实用理论的观点,这大大加强了实用哲学的理论基础。他称他的

立场为概念的实用主义,这种立场利用近代符号逻辑的技术,非常

清楚地表明它是实用的认识论的明确的阐述。刘易斯 在1929 年

出版的早期著作《心灵与世界秩序>中,阐述概念的实用主义的主

要论点如下:“在我们的认识经验中有两种因素,即象呈现或给予

心灵的感觉材料那样的直接材料,以及代表思维活动的形式、构造三、实用主义、实证主义和分析哲学

739

或解释。”①知识中实用的因素存在于它的形式或先验的方面,面

不存在于经验或事实的方面;这种因素在于根据范畴和概念来解

释经验,而范畴和概念是按照人类需要由心灵本身决定的。这种

概念和原则虽然不是由经验派生而来,却能决定经验,因而是先验

的。刘易斯理论中实用的先验表明它受有康德理论的影响,但是

没有康德理论那样刻板和绝对。康德坚持一个专一的必然的范畴

体系的有效性,刘易斯的先验却容许有可以选择的根念体系来描

述经验。“解释的概念和原则要随着历史的变化面有所不同,从这

种概念和原则来看,可以有‘新真理’”②刘易斯的实用理论在他 653

的比较新近的《关于知识和评价的分析》中得到进一步的发挥,这

部书从意义论进到认识论,从那里又跨入价值论。这部书的主要

论点是:(1)没有综合的先验的陈述;先验的陈述毫无例外地是由

分析其意义而可以获得的;(2)属于表述”类型的经验的陈述,阐

述直接呈现的经验内容,而非表述的经验的陈述,则按实用的方式

被解释为对行动结果的预断;(3)价值判断在确证的形态方面,和

其他种类的经验的陈述根本不同。他的实用主义非常清楚地来自

他关于“非终端”的经验判断的论述:这样一种判断的意义是一套

预新,涉及没有终结的一系列后果。这种意义的概念使皮尔士的

实用原理进一步精确了。

参 考 书

刘易斯的著作:<符号逻辑概论》,1918年;《心灵与世界秩序>,1929年;

《关于知识和评价的分析》(保罗·喀拉斯演讲录,第七集),1946年;《权力的根

①《心灵与世界秩序》,第38页。

②《心灵与世界秩序>,第 267 页。740

增订本补道

据和性质》,1955年。

F.S,C.诺斯柔普提出一种认识论,这种认识论类似刘易斯的

理论,强调在知识构成中公设体系的作用。诺斯柔普(1893— )划

分“直观的概念”和“公设的概念”之间的基本区别,前者的全部意

义是直接把握的(例如,关于“蓝”的感觉概念和关于“需要”的内省

概念),后者的意义全部或部分是由它在其中出现的演绎体系的

公设来指明的(例如,电子的概念)。①这两种类型的概念属于两种

不同的论域,把它们结合成象“电子是蓝的”这样个单一的命题

中,则只能产生混乱和胡言。直观的概念同“人类知识”的“感性成

分”有联系,面公设的概念则同其“理论成分”有关联。虽然这两种

成分十分不同,可是把感性成分融合到理论成分中,却是一切科学

和哲学知识的一项主要任务。这种融合,是通过在一方面是事物直

观或感性成分和另一方面是它的公设或理论成分之间、诺斯柔普

354 称之为“认识的”(epistemic)相互关系而获得的。尽管在构成假

说上他依赖公设的技术,诺斯柔普的理论,不象刘易斯那样,强调

在选取不同的公设体系中所涉及的实用因素,相反,他提出一种类

似怀特海的实在论的自然主义的认识论和形面上学。“借助假说的

方法和它的间接的证实的形态,我们能够了解我们自己和自然中

实体的结构和秩序,这种结构和秩序有一种特性,有别于、不同于

在直接感觉的感性的连绵中直接感觉的性质的关系和秩序。”②

参 者 书

《科学与第一原理》,1931年;《东西方的汇合;关于理解世界的探索》,

1947年;《关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逻辑》:1547 年。

① 参君<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逻辑),第128页。

②《东西方的汇合>,第451页以下。三、实用主义、实证主义和分析哲学

741

(六)关联主义

关联主义是实用主义的后裔,它象它的母体实用主义一样,提

出一种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强调知识的约定主义和公设的特征、知

识中后果的作用以及知识与行动的融合。哲学体系是解释一切经

验领域——包括常识、科学和价值 经验——的不同假说,这种观

点是斯蒂芬·派普尔在他的《世界·假说》书中提出来的。他认为

有四种相对合宜的世界-假说:(1) 形式主义(关于本质或共相的

理论);(2)机械论(由机械论和唯物论的哲学作代表);(3)关联

主义(涵蕴于实用主义中关于“有关联的”实在的理论;(4)有机主

义(把实在解释为一种有机的有结构的整体)。每一种世界-假说

都有它的“根本-比喻”或基本类比、它的方法论和认识论的设想

以及它的形而上学的分枝。这四种竞相争胜的世界-假说在相对

的合宜性方而是相等的,因为一切事实都可以吸收到这四种理论

中的每一种的关联中,没有事实的证据反对其中任何一种。派普

尔驳斥约定主义的这种观点,即敌对的哲学假说不过是任意的约

定、或公设,但是,他有关借以解释一切事实的不同的哲学的理论。

似乎暴露了公设或约定主义的偏见。而且,尽管他强调并一再坚

持四种世界假说在相对的合宜性方面是相等的,派普尔却显示出

他对关联主义的强烈的偏爱。关联主义以及和它相联系的有关知

识的实用的和约定主义的理论,是四种世界-假说中同派普尔 自

己的观点,即有四种不同的哲学理论,最相和谐的一种。742

增订本补遗

655

第三节 近代实证主义倾向

(一)押击形而上学

近代哲学中最有影响的思潮之一是逻辑实证主义,它发源于

二十年代早期的“维也那学派”,在历史上和休谟的怀疑的经验主

义、马赫和彭加勒的科学的约定主义有紧密的联系。维也那学派

最初的成员大部分是在哲学以外的领域中的专家:莫里茨·石里克

(1882-1936 年)是这个学派在其发端时期的中心人物,曾经 是物

理学家,最初的一组包括物理学、数学、历史和社会学专家。

逻辑实证主义在其短暂的发展过程中,发生许多根本的变化。

在这思潮的不同的代表中有根大的差异,但是,实证主义立场的主

要的纲要是明显地突出的。实证主义的主要核心是应用证实性作

为意义的标准:一个经验的陈述如果、而且只有如果通过诉诸经验

可以证实,它才含有意义或富有意义。证实原则“最强烈”的形式

要求,如果一个陈述要有意义,它应该容许由直接同经验对质而证

实或证伪。例如,“在我的视觉领域内有一块红颜色”就是在这种

“强烈”的意义上有意义。维也那学派的石里克和其他成员坚持狭

义上的有意义;但是,这证明太受限制,实证主义者现在一般接受

比较宽泛的标准,这个标准既包括直接的证实性,也包括间接的证

实性,既包括在实践上的证实性,也包括在原则上的证实性。按照

这种修订了的检验来看,象这样一般的陈述,“没有支持的物体会

跌落,”关于难以亲临莫境的过去的历史陈述,以及象“月亮的那一

面有山,”这样在实践上不可证实的陈述,都有意义。

逻辑实证主义研究了知识的经验或后验的方而,以及知识的三、实用主义、实证主义和分析哲学

743

形式或先验的方面。在形式方面,它借助语言分析的技术和近代

数理逻辑的成就,来支撑它的论点,即知识中的先验性是分析的或

同义反复。实证主义否定康德所肯定的综合的先验的知识的有效

性,和莱布尼兹一样,坚持先验性总是分析的。合法的先验的陈述

的唯一类型是表述同义反复者:全部形式逻辑和纯数学是由这样

的同义反复组成的。在逻辑实证主义者看来,一切在认识上有意

义的陈述,不是在经验上有关事实的可证实的陈述,就是依赖语言 65C

的结构或其他符号系统的同义反复的陈述。实证主义的分析知识

最惹入注目的哲学后果,是排除几乎全部形而上学为无意义—

简直是胡说。传统哲学著作充满这样的陈述,它们既不是有关事实

的经验的陈述,也不是分析的同义反复,实证主义者随手从古典哲

学家那里几乎任意选取陈述,来证明形而上学大都是胡说的论点。

如果根据实证主义的标准,一切或大都分形而上学的论述被

贬入胡说而被人遗弃的领域,哲学的职能是什么呢?在实证主义的

框架以内,哲学有几种合法的任务。一个哲学家可以作出有关宇

宙论的思辨的概括,这种根括由物理、天文和生物科学中的事实证

据撑导面来。对于物理宇宙过去的历史和生命起源的猜测,可以

是有意义的有关事实的假说,至少在原则上可以证实。实证主义

者符别怀疑宇宙论理论的有效性,但是,并来否定这种理论为形而

上学的胡说。哲学还有完全合法的任务,即分析哲学被念,其结果

为澄清哲学的意义。例如,实证主义者可以承认阐明诸如可能性。

存在、盖然性、因果关系这样的哲学范畴有某种哲学意义。但是,

他认为这撑对被念和“范腾”研究的结果是纯粹分析的和同义反复

的一一它们不能象康德设想的那样为综合的先验的知识提供根据

和基础。即使不能希望关于语言类型的哲学分析产生综合的真理,

这种分析可以有意义和富有成效。744

增订本补遗

鲁道尔夫·卡尔纳普(1891—1970年;《世界的逻辑结 构》,

1928年;《哲学与逻辑语法》,1935年;<语言的逻辑语法》,1937

年)现在是发源于维也那的实证主义运动的领导人物。他于1926

年加入维也那学派,1936 年到芝加哥大学,现在在洛杉矶加利 福

尼亚大学。主要是卡尔纳普把新实证主义移植到美国的,在那里

它继续对美国哲学思想产生深刻的影响。实证主义令人惊异而成

功地适应美国的情境,一部分由于它固有的生命力和灵活性,还由

于它投合象实用主义和操作主义这样的美国哲学倾向。卡尔纳普

357 对实证主义的立场予以最有力而精确的阐述,是他主要把早期受

到限制的逻辑实证主义转化成当前比较灵活、在哲学上容忍的逻

辑经验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在它的反形而上学方面认定,科学知

识由逻辑和数学的形式科学中的分析真理、以及经验科学中的事

实真理所组成,穷尽了一切可能的知识;因此,传统的形而上学既

非形式科学,又不是事实科学,是不可能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的

问题都是伪-问题,传统哲学所提出的解决办法是无意义的胡言。

卡尔纳普的逻辑经验主义采取它现在的语言学的形式,仍然保持

早期实证主义的反形而上学的要求,但是,在赋予哲学以探究语

言的结构和职能的重要任务方面有所不同。澄清语言及其意义的

任务在三个学科内进行:(1)句法学,关注语言符号形式上的相

互关系,使句子构成的结构上的规则以及掌管它们相互之间的逻

辑推导的规则系统化;(2)语义学,关注通过参照语言以外的事实,

对名词和语句的意义的分析,研究同名词和语句经验上的意义和

真理性有关的问题;(3)语用学,研究语言在它的心理和社会情境

中的职能。

实证主义在英国繁荣起来,在那里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1889--1951年)著有《逻辑一哲学论)(1921年)和《哲学研究》(195J三、实用主义、实证主义和分析哲学

745

年),曾经是主要人物。主要由于实证主义接近导源于休谟的英美

经验主义,这可以说明它在英国和在美国一样,受到赞赏的欢迎。

在英国G.E.穆尔和B.罗素的分析和经验哲学提供了有利于欢迎

实证主义的哲学气氛,正和在美国本土的实用主义为欢迎实证主

义铺平了道路,情况极其相仿。在《逻辑一哲学论》中,实证主义

消极的和反形而上学的主题得到极其突出的阐述:“关于哲学问题

所写的大部分命题和问题不是错误,而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我

们根本不能回答这类问题,而只能说它们没有意义。”①虽然哲学

被认为是关于实在的真命题的科学,是不可能的,因为涵括一切真

命题整体的自然科学穷尽了这类真理,哲学却承担澄清语言所表

达的意义的无价的职能:“一切哲学都是‘批判语言’。”“哲学的目

的是在逻辑上澄清思想……一宗哲学工作完全由阐明所组成。哲65g

学的结果不是一些哲学命题,而是弄清我们的命题。”②

(二)实证主义和伦理学

实证主义的分析已经扩大到伦理学和价值-理论领域。实证

主义者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把伦理的和其他的评价吸取到他的理论

中:一方面,他可以认为伦理学为关于被看作事实的评价的经验的

陈述;或者他可以看待伦理的陈述是非认识性的。石里克在他的

《伦理学问题》中采取了第一种方式:“价值、善不过是抽象,而评

价、认可则是现实的心理现象……我们必须放在伦理学中心位置

的问题,是心理-逻辑问题。”③J.A.艾尔文对伦理学采取了同

样的有关事实的心理学的研究方式:“我们的分析提示伦理学的合

①《逻辑一哲学论>,4,003。

②《这辑一哲学论>,4,112。

③《伦理学问题》,D,瑞茵英译本,第 21页以下。746

增订本补遗

宜的方法,是研究作为事实的无可否认的道德意识……因此,伦

理学必然要成为有关道德意识的科学。”①按照这种实 证主义观

点,伦理学的内容是有关评价的事实和心理方面的陈述,以及这种

陈述在道德和社会行为中的道德功效。

还有和实证主义立场一致的另外一种研究伦理学的方式,它

把伦理的和其他的评价陈述看作是非认识性的。例如,艾耶尔断

言,一类伦理的陈述—一规劝有道德德性-—“根本不是命题,面

是呼喊或命令,目的是要激励读者采取某种行动。”②“偷窃,是错

误的”这个陈述,不过表示非难盗窃;“你应该说实话”这个句子,等

于“说实话”的命令。在这些情况下的伦理字眼是纯粹“表现感情

的。”C.L。斯蒂文森的《伦理学与语言》中有关伦理学表现感情的

观点是十分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斯蒂文森对伦理的陈述的语言

分析,证实实证主义理论的多面性,在澄清认识性的陈述和非认

识性的陈述方面的实证主义分析,是富有成果的。

参 考 书

M·石里克,《哲学的未来》,载《哲学方面的和乎出版物汇编》,1932年

R·卡尔纳普,《哲学与逻辑语法》,1935年,《可检验性与意义》,载《科学的哲

学》, 1935—1936年;M,石里克,《伦理学问题》,1930年,D.瑞茵的英译本

1939年,《意义与证实》,载<哲学评论》,1936年;A.J.艾耶尔,《经验知识的

基础>,1940年;H,费格尔,《逻辑经验主义》,载D、D.茹恩斯编,《二十世纪

哲学>,1943年;C.L.斯蒂文森,《伦理学与语言》,1944年:H.费格尔和W.

塞拉斯,<哲学分析资料》,1949年;G.柏格曼,《逻辑实证主义》和《语义学>,

载V.弗谟编《哲学体系史》,1950年;J.姚根跳,(逻辑经验主义的发展》,1951

年,R.冯·米西斯,《实证主义:人类知性研究>,1951年。

①《在伦理学中趋向彻底的经验主义》。载H,M,凯伦和S,胡克编《今天和明天的

类国哲学》,英文版,第243 页。

②《语言、真理和迎辑》,第103 页。[General Information]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法]阿尔贝·加缪-《鼠疫》-第三部-在线阅读

    第三部 就这样,鼠疫的囚犯们整个礼拜都在竭尽全力进行搏斗。看得出来,他们当中有些人,比如朗贝尔,竟想像自己是在以自由人的身份行动,以为他们还有选择的余地。然而,事实上——此刻可以说出来了——在八月中旬,瘟疫已经覆盖了一切。这一来,再也不存在个人的命运了,只有鼠疫这个集体的经历和休戚与共的感情。其中最强烈的是离情和放逐感,以及这些感情所包含的恐惧和愤慨。这说明…

    书籍分录 2025年2月7日
    74
  • 《圣经》-现代中文译本-撒母耳记下-在线阅读

    大卫听到扫罗的死讯1:1 扫罗死后,大卫打败亚玛力人回来,在洗革拉住了两天。1:2 第三天,有一个年轻人从扫罗军中来,为着表示悲伤,他撕裂了衣服,撒灰在自己头上。他来到大卫跟前,恭敬地俯伏在地上。1:3 大卫问他:“你从哪里来?”他说:“我是从以色列军中逃出来的。”1:4 大卫问:“告诉我,那边的情况怎样?”那年轻人说:“我们的军队从战场上败逃,许多人阵亡。…

    书籍分录 2025年2月25日
    57
  • 埃斯库罗斯悲剧-《报仇神》-(八)第二合唱歌-在线阅读

    (八)第二合唱歌 歌队 (第一曲首节) 现在新规将会把 一切旧律推翻, 如果这位弑母者 在这场争讼中胜诉。 这样会使所有的人 互相随意地杀戮。 (雅典娜退逸) 使双亲遭受苦难, 被自己的儿女砍杀, 遗风留传后世。 (第一曲次节) 我们是疯狂的女妖, 监督人们的行为 不让人心生怨怒, 要容忍一切恶行。 人们将互相期待帮助, 哭泣亲人的不幸, 沉重的灾难频仍, …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23日
    312
  •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二部分 第一编 第二卷 第二章 第二节-在线阅读

    第二节 一切综合判断的至上原理 对综合判断的可能性作出解释,这是与普遍逻辑完全没有关系的课题,普 通逻辑甚至可以连这个课题的名字都不知道。但这在先验逻辑中却是一切任 务中最重要的任务,甚至是唯一的任务,如果所讨论的是先天综合判断的可能 性,以及它的有效性的条件和范围的话。因为在完成这一任务之后,先验逻辑 就可以对自己的目的,即规定纯粹知性的范围和界限,来作一…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30日
    193
  • 赵林-《告别洪荒:人类文明的演进》-第二章 “文化杂交”初论-在线阅读

    一、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的冲突融合及其历史效应 在旧石器时期,人类的主要生活手段就是对植物果实的采集和对动物 的狩猎。在每一个原始人类群落中,采集和狩猎这两种活动都曾共同存在过, 只不过由于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差异而各有侧重罢了。当人类历史进入 新石器时期以后,在那些雨水充足、河水泛滥和土地肥沃的平原地区,听 天由命的被动性的采集活动逐渐发展为依循自然气候节律…

    书籍分录 2025年3月4日
    50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