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启蒙运动哲学
第一章 启蒙运动的进展
第一节 十八世纪
如前所述,近代精神是反抗中世纪社会及其制度和思想的精
神,也是在思想和行动的领域里人类理性的自我伸张。这种活动
由文艺复兴开始,延续到十六和十七世纪;宗教改革、三十年战争
以及英国和法国(福隆德运动)的政治、社会革命是这种变化的征
兆。伟大的大陆思想体系和英国的经验主义以及它们的流派,助长
了其所由产生的火焰;独立探索的精神缓慢而确实地改变了生活
的面貌。但是,新的观点必须在人类比较广泛的领域里加以通俗化
和传播;十八世纪执行了这一任务,被称为启蒙运动的世纪:这个
世纪是我们所描述的整个文化运动的顶峰。那是一个拥有原理和
世界观的时代,对人类精神解决它的问题的能力,充满信心;它力图
理解并阐明人类生活一一诸如国家、宗教,道德、语言——和整个宇
宙。那是一个拥有哲学信条的时代,那是一个有勇气写作象沃尔夫
的《关于上帝、世界和人的灵魂以及万物的合理的思想》那样的书
的时代。那是一个自由和独立思考的时代,特别是在法国,人们勇
敢地发表自已的意见,无所畏惧地根据所思考的原则推导出结论。
十八世纪的哲学不仅反映那个时代的奋斗情况,而且影响人
们的行动。它走出学者的书斋,象在苏格拉底的时代一样,同市场中 383
的群众结合在一起。它不再用它特有的语言、经院哲学家的语言,
而用群众的语言,用一般人所能理解的词汇。在法国,由于社会、422
第三编 近代哲学
政治和教会的压迫,启蒙运动表现得极为激烈;影响也最大:新思
想的传播导致革命。尊重人类理性和人权几乎是一切近代哲学思
想的特征,这在十八世纪普遍流行;人性、善意、天赋人权、自由、平
等和博爱脍炙人口。甚至温情主义的政府认为增进人类的幸福和
福利,是它们的职责。对中世纪思想制度的反抗最后导致伟大的社
会和政治革命,这标志十八世纪的终结:新社会取旧制度而代之。
近代精神的要求,诸如任良心所之、信教自由、机会平等、经济自
由、代议政体以及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部分地达到了目的。
参 考 书
希本,《启蒙思想哲学》;累维·布鲁耳,《法国近代哲学史》;麦克唐纳耳
德,《法国关于伏尔泰和卢梭的研究》;约翰·摩莱论伏尔泰、狄德罗、卢梭和
孔多寨的著作;史蒂芬,《十八世纪英国思想》;法尔伯,《革命的先锋(从培尔
到孔多塞)>;达米隆,《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史资料》,三卷,赫特纳,十八世纪
文学史》;里奇,《天赋人权);政治史。
第二节 伏尔泰
在法国以及确实在全欧洲,促进新精神的觉醒和新思想的传
播的主要人物,有伏尔泰(1694-1778年)和孟德斯鸠(1685—
1755年)。他们都访问过英国,羡幕英国的制度。伏尔泰是启蒙运
动的卓越多才的宣传家。他从英国带回洛克的思想、牛顿的自然哲
学和英国的自然神论,在《英国通信>(1728年)中宣传和运用了洛
384 克的思想,这部书由检查官下令而被焚毁。他是自然神论者,从未
放弃信仰上帝:“全部自然都向人们高呼上帝存在。”在他的早期著
作中他还承认意志自由和灵魂不死,后来,他怀疑死后的生活,倾向
于决定论:“我能做我希望做的事情的时候,我是自由的;但是,我
必然希望我所希望的。”但是,他总是无情地抨击迷信和教会的统第五靠 后蒙运动哲学
423
治;他认为天启的宗教是无知和欺骗的产物,是精明的增侣利用
人类的愚昧和偏见以统治人的创制品。他的宗教建立在不变的道
德原则上,他认为这种原则在哲学家的学说中本质上是保持不变
的。他反对一切压迫,为文化、政治和宗教自由而奋斗,为出版自
由、选举自由和议会自由而奋斗;他为在工商业中兴起而繁荣的第
三等级或资产阶级要求政治权利。尽管他有自由主义思想,他却
不拥护民主,对下层社会的自治能力缺乏信心:他说,“必然会有
无知的暴徒,一旦他们开始争议,则一切归于失败。”这个理性的时
代不是要把“仆从、补鞋匠和女佣”包括在它所祝福的范围以内。
伏尔泰的思想主要表现洛克哲学的精神,虽然我们不可忽视
培尔《辞典》的影响,这部书几乎影响了十八世纪所有的法国文化
界的领袖。英国的思想对法国的自由化和革命化起很大作用。
除去已经列出的著作以外,参看卡莱尔等论伏尔泰的专著。
在法国帮助发展和宣传英国经验哲学的有,孔狄亚克、爱尔维
修、孔多塞、卡巴尼斯、沃尔涅、崩内。代斯屠一德。特腊基、拉
美特利、霍尔巴赫,特别是以狄德罗和达兰贝尔为首的百科全书
派。
第三节 英国的启兼运动
英国的启蒙运动不象法国那样在比较短的时期以 内达到顶
峰;它的影响也不象法国那样蔚为奇观。社会条件不同,在英国曾385
经有较大的进展;新观念和新理想逐渐渗透于人民的生活中。几
乎所有遵循洛克原则的哲学家都可以称为启蒙者。自然神论者、
道德学家、休谟、哈尔特莱、普里斯特利、伊腊斯穆斯·达尔文、
《政治正义>(1793)的作者成廉·葛德文、(人权》(1791-92)和《理
性时代》(1794)的作者托马斯·培恩,都鼓舞了独立思考的进展。424
第三编 近代替学
第四节 德国的启蒙运动
在德国,一直到十八世纪中叶,莱布尼兹-沃尔夫的形而上学
仍然是占统治地位的体系;当时,英国的思想,通过洛克和休谟以
及英国道德学家如沙甫慈伯利、哈奇森和弗格森著作的翻译,已经
开始发生影响。其结果是唯理主义和经验主义相结合,这就是折衷
主义或常识哲学;这种哲学认为宇宙和人类历史是一种唯理的、有
目的的秩序,由于这种秩序是理性的表现,它完全能够为理性所理
解。这种哲学的任务在于清理(Aufklarung)奥秘和扫除迷信,用
理性的光来辨明万物。它提供了一种自然或理论神学,从事于证
明和弄清一切宗教所共有的基本学说,如上帝存在、意志自由和灵
魂不死。我们已经提到这一运动中在形而上学方而的领袖人物。
在历史研究方而同样运用了唯理主义的方法:语言、法律、国家、道
德和宗教起源于人类理性;举例来说,人为交流思想而创制语言,
为保障福利而组织国家。既然一切事物都是理性的产物,那末,让
这些事物越来越合理,清除在历史过程上混入其中并使之败坏的
反理性和偶然的因素,就是理想。这种唯物主义的思想方式,在德
国促成政治理论的变化,还使平等和天赋人权的学说甚至在统治
者的宫廷里(腓特烈大帝和约瑟夫皇帝)流行起来:社会的分化既
违反自然,也违反理性。
启蒙运动甚至把清晰和功利的标准贯彻到美学的领域;诗歌、
雕刻、建筑和绘画都以唯理主义为准则:有人说格勒特的神话是
“用诗写成的道德哲学”,他的宗教赞美歌是“押韵成诗的理论神
学”。哥特舍德写了一本论《诗的艺术的书,书中表明应该如何
作诗,以便使诗作为手段,为启发人类和使人类道德化而服务。
386
一个世纪以前,这同样的思潮在英国洛克的哲学中,已经有所第五篇 启蒙运动哲学
425
透露。那些使十八世纪最后二十五年成为德国文化生活中最光辉
灿烂的时代,在文学和哲学中伟大的领袖人物,反对这种思潮。康
德抨击启蒙运动的理论神学,赫德尔抨击它对历史作唯理主义
的解释,文克耳曼和莱辛以及哥德和席勒抨击它的唯理主义的
美学。
第五节 唯物主义和进化论
我们已经看到,笛卡尔哲学如何导致马勒伯朗士的客观唯心
主义,英国的经验主义如何在贝克莱那里变成为唯心主义。在十八
世纪,就是这些伟大的思潮也转向了唯物主义的思想。笛卡尔提
供了有机界的机械的解释,认为动物是一部完整的机器。这就提
示了一种思想,人也是一部机器,心灵不是独立的实体,而是肉体
的机能。洛克的后继者(孔狄亚克、哈尔特莱和其他人)试图把一
切心理活动归结为感觉,这很容易推移到这种观点,即心理的基
本状态无非是大脑的作用。莱布尼兹把物质看作是力,认为物质
类似精神活动;其他人反其道而行之,把精神活动解释成物理的
力。充满古老的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宇宙中的精神基质,被近
代科学排除于自然界之外,由哲学使之归属于它们自己单独的世
界中,这时候,有些思想家完全放弃了精神基质,用进行运动的物
质来解释一切现象,那有什么奇怪呢?
十八世纪,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英国和法国发展了;十八世
纪末期,在法国的文化界,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已经变成为流行的学
说。约翰·托兰德(1670—1721年)在他的晚年著作《泛神论者的神
像》(1720年)中指出,思维是脑髓的机能,是“脑髓的某种运动”;
脑髓是思维的器官,正如舌头是味觉的器官一样。大卫→哈特莱
(1704—1757年)认为,一切心理活动都依赖脑髓遵循机械规律的
387426
第三编 近代疗学
颤动,生理上的联合伴随心理上的联合。但是,他没有把意识状态
归结为运动。他没有确定是否应该把这种关系看作是因果关系。
氧的发现者约瑟夫·普里斯特利(1733--1804年)却把心里活动和
运动等同起来,从而大胆地肯定了唯物主义对精神和肉体问题的
解决。不过,他却不否认上帝存在或灵魂不死;他步霍布期的后
尘,宣称人和神的灵魂的物质性的思想,同基督教没有什么不一
致的。
法国人拉·美特利(1709—1751年)著有《心灵自然史》(1745
年)、《人是机器》(1748年)和<人是植物》(1748年),受笛卡尔和洛
克的影响,根据笛卡尔对动物的机械解释,建立了他的唯物论:如
果动物是机器,为什么人不是机器呢?这种唯物主义被德国男爵霍
尔巴赫(1789年以前)在他的《自然体系>(这部书用笔名米拉波于
1770年在伦敦第一次出版)中发展成为广博的形而上学体系。一
切事物都用物质和运动予以解释,都被看作是必然规律的产物。没
有灵魂,思维是脑髓的机能,唯有物质不灭。人的意志是被严格决
定的,无论是在自然中或自然以外都没有计划,没有目的,没有
上帝。
其他往往不始终一致、不明朗的唯物主义的提倡者,有《百科
全书》主编、晚年时期的德尼·狄德罗(1713—1784年);卡巴尼斯
(1757—-1808年),他认为思维是脑髓的机能,象胃有消化的机能和
肝脏分泌胆汁一样;还有代斯屠·德·特腊基(1754—1836年)。法国
388 生物学家毕丰著有《自然史>(1749年以后),罗比耐著有《自然论》
(1763年以后);他们果取形式有所变化的唯物主义,即物活论。毕
丰认为赋有生命的分子是存在的,罗比耐受菜布尼兹的影响,肯定
物质的各个粒子具有感觉。这时期许多思想家的著作中都表现有
进化论的思想,例如,拉·美特利的《人是植物》、《伊璧鸠鲁的体箅五箱 启蒙运动哲学
427
系》(1748年)和狄德罗的《自然论》(1763年以后)以及崩内的《哲
学的复兴》(1769年)。这些人可以算作是拉马克和达尔文的
先驱。
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尽管在细节方面彼此不同,他们却一
致认为,自然现象,无论是物理现象或精神现象都为规律所制约,
人类的精神生活和道德生活都是自然的必然产物。根据这种观
点,爱尔维修(1771年以前)解释人类道德,经济学家杜尔阁和孔多
塞(1743—1794年)开拓了历史哲学,孟德斯鸠(1689—1755年)在
《法意》(1748年)中研究人类法律和制度。
考 书
希本,《启蒙思想哲学>,第五章;维伯尔,前引书,第399—417页j许夫定,
<近代哲学史》,第一卷,第五篇;朗格,《唯物论史>;库赞,《洛克的哲学》;宇伯
威格-海因泽,前引书,§18;达米隆,《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史资料》。
第六节 科学
启蒙运动的时代没有局限于宣传以前几个世纪已经形成的一
般的观念,它热衷于研究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它没有理由为它
在这些领域里所产生的人物而感到惭愧:在数学方面有欧拉、拉格
朗日和拉普拉斯;在天文学方而有赫舍尔和拉普拉斯,后者著有
《天体力学论》;在物理学方面有伽伐尼和伏打;在化学方面有拉瓦
锡、普里斯特利、戴维、阿羽伊和伯泽利乌斯;在生物学方面有林
耐、哈勒、比夏、和卡·弗·沃尔夫;亚历山大·冯·洪保耳特在许
多科学方而都是杰出的。在政治学和法学方而有孟德斯鸠;魁奈、
杜尔阁和亚当·斯密是新政治经济学的创立者。在美学方而有鲍
姆加登,不要说以前已经论述的心理学家和道德学家了。428
第三编 近代哲学
第七节 卢梭
启蒙运动推崇知识、科学、艺术、文明和进步,夸耀人类的成
389 就。但是,让·雅克·卢梭(1712—1778年)把科学、艺术看作是奢
侈怠惰的产物,是道德败坏的根源,粗暴地动摇了启蒙运动的骄傲
和自信,主张回到自然的纯朴天真状态中去。信著有《论科学和艺
术》(1750年)和《论人间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53年)。他认为
人的本性天真和善良,具有保卫自己和发展自已能力的冲动,而又
为同情信人所推动,受到宗教感情、感恩和崇敬心情的激励。道德
和宗教不是推理思维的事,而是自然的感情问题。人的价信不在
于他有智慧,乃在于他有道德的本性,这种本性本质上是感情:唯
善良的愿望具有绝对的价值。卢梭强调情操作为精神生活因素的
重要性,否定理性的发展能够信人完善。人本来平等,社会有了
私有制,才信人不平等,从而现在有主人和奴隶,有有文化和没有
文化的,有富有者和穷人。文明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化和不平等,腐
蚀了我们的自然倾向,一方面导致卑躬屈节、作威作福、奴颜婢膝、
忌妒和憎恨,另一方而引起轻侮、傲慢和残酷,信生活矫揉造作和
呆板。这种观点类似某些近代社会理论,这种理论从社会条件中
找道德和罪恶的梭源,从社会的改造中谋求人类的完善。
卢梭以人民直接参政(创制权和复决权)代替代议政体。他的
政治理论是瑞士共和国的理论,正如伏尔泰所遵循的洛克的政治
理论是英国立宪君主制的理论一样。在卢校那里,人民不仅包括
第三等级或兴旺的资产阶级,还包括第四等级或劳动人民和农民
阶级(他出身于这后一阶级);正如伏尔泰为中等阶级要求思想和
信仰自由一样,信为第四等级要求平等权利和解除社会的束缚。卢
390 梭梭为重视洛克的民主理想。他认为如果人生来自由平等,又有第五篇 启蒙运动析学
429
同样的关赋杖利和能力,那末就没有理内受一个特权阶级的统治,
或被它剥夺他们祖传下来的东西,无论这个特权阶级是贵族或工
业资产阶级。1789和1793年的《人杖宣言》①体现了卢梭的理想,
这种理想对今天许多国家的立法都有影响。
返回自然可以使人摆脱这种腐败和矫揉造作的情况,这只有
靠创造自然的社会条件和自然的教育方法才能实现。(《社会契约
论》,1762年;《爱弥尔),1762年。)自然的社会是建立在契约上的,
在这种社会中,个人为公民权的自由而放弃个人的自由;公民杖的
自由为公共意志或人民的道德意志所制约。自由就是服从自已规
定的法律。主杖归于人民;公共意志,即谋求公共福利的人民的意
志,是最高的法律。政府执行人民的命令,人民能够限制或撤销他
们授与政府的杖力。
卢梭的教育理论主张自然教育,主张自由发展儿童的自然而
未变坏的冲动。教育应该从产生求知的欲望开始。因此,教育大
部分是消极的,即要消除不利的条件,这种工作需要特别注意。在
区分好坏的冲动方面,必须研究儿童的个性,对本性予以帮助。所
以,最好把儿童同社会环境隔离,让儿童在私人教师的引导下,遵
循自然的进程而发展。卢梭的理论对近代教育有很大的影响,巴
斯窦、裴斯泰洛齐和福禄培尔曾把这种理论付诸实际的实验。
卢梭的这种思想同洛克的原则不矛盾。如果心灵本来是空白
的白板,那末,人本来是平等的,象爱尔维修所指出的那样,差别
产生于一切外在的原因。教育和社会环境是使人类完善的最重要 391
① 1789年的(人权宜言>第一条写道:*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
平等的。只有在社会福利上才显出社会差别来。“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
全园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鑫预法律的制定。鑫背显市素斯的《自由主义
第61页。(译文参阅<十八世纪末资产阶级革命>。-—译者)430
第三编 近代哲
的手段。
卢校同伏尔泰-一-样,反对唯物主义和无神论,赞同自然宗教的
教义,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一个自然神论者。他认为宗教植根于
感情中,宗教是情感问题,不涉及理智,虽然宗教真理可以由理性
来证明。灵魂是非物质的、自由和不死的;由于现世间邪恶的猖
抵,来世是必要的。
卢校对德国的康德、赫德尔、歌德和席勒有很大的影响。下面
的一段话,足以证明康德的思想所受卢校思想的影响:“我自已爱
好研究,其有极强烈的求知欲,急切地要获得知识,每前进一步都
感到满足。有一个时期,我相信这都会促进人类的繁荣,我蔑视
无知的贱民。卢梭纠正了我。骄傲的优越感消失了,我逐渐尊重
人类。如果我不相信这种思考能够使我承认其他一切职业有价值,
即重新确定人类的权利,我想我自已还不如一个普通劳动者那样
有用。”
考 书
除去原版第383页论启蒙运动的著作以外,参看约翰·摩菜等论卢校的
专著;由许多法国学者撰写而载于<杜会科学总论丛书>中的一卷;罗代,《卢
梭的杜会契约论及其政治思想》莫尔内,<在法国从卢梭到茎培尔论自然感
情>;哈格曼,《卢梭的杜会哲学》,费斯特尔,《卢梭和德国历史哲学》。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