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利-《西方哲学史》-第三编 近代哲学-第一篇 英国经验主义-在线阅读

第一篇 英国经验主义

参 考 书

笑于英国哲学的专门著作

索尔弱,《英国哲学的开端》,见《剑桥英国文学史》,第四卷以下;福尔西

思,《英国哲学》J.赛思,《英国哲学家》;费舍,《培根及其后继者>,奥克森佛

尔德译;T,H,格林,《休谟导论》,见格林和格罗斯编休谟著作,第-一卷和格林

255 落作第一卷:麦科希,《苏格兰哲学>;普林格耳-派蒂逊,《论苏格兰哲学》

雷木萨,《英国哲学史》溺赫勒,《英国自然神论史》;L.史蒂芬,《十八世纪英

国思想史》,两卷,《英国功利主义者>和《自由思想与坦率官论文集》:里昂,

<十八世纪英国唯心主义》阿耳比,《英国功利主义史>;惠威尔,《英国道德

哲学史>;麦肯塔什,《伦理哲学的进展》等等;塞耳比-比格,《英国伦理学家

著作选》格雷姆,《从猛布斯到梅思的英国政洽哲学》;擦尔特,《培根以来英

国哲学对十八世纪德国哲学的影响》。参看J,M.逻伯逊,《人文主义先驱>、

《自由思想简史》和《国家的演化》。

第一章 弗兰西斯·培根

第一节 改造科学

弗·培根在许多方面是新思潮的典型代表。他反对古代权威,

反对亚里士多德和希腊哲学,不亚于他反对空洞无益的经院哲学。

他指出,思想的眼光永远不能脱离事物本身,应该如实地看待它们

的影像。过去一事无成,它的方法、基础和结果都是错误的;我们

必须重新开始,使我们的头脑摆脱流传下来、因袭的偏见和意见。

不要人云亦云和玩弄文字,要研究事物本身—总之,我们要独立第一篇 英时经验主义

287

思考。要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归纳法为方法,发明的技术为目的。

两千五百年以来所以很少进步,就是因为没有遵循正确的求知方

法。有些人运用证明法,但是,他们从原则出发,这些原则仓促构

成,或者因信以为真而被取用,却不确实。另外一些人相信感官,

但是,感官孤立起来时是不完善的。还有些人对一切知识都失望,

这种态度也是独断的,不能令人满意。我们必须重新做工作,在坚

实的基础上建造或重建科学、技术和人类一切知识。这就是伟大

的复兴。

这些都是近代的思想,也是培很极大的自信和乐观精神。过

去的失败激发他产生了这种希望和信念,即具有辉煌成就的时代

即将到来,伟大的事物即将出现,摈弃毫无结果的科学以后,大地 25t

和社会的面貌就会改变(参看他的<新大西岛》)。培根一贯强调实

际的目的,“把得到的真理应用到人类的福利上,是始终要记在心

里的目标。”

培很没有凭借他的实验来推进自然科学事业,他对数学又确

实没有足够的知识,不能理解新时代伟大天文学家们的著作。几

乎不能说他的方法论对实验科学有什么影响;科学远远超过了他

的方法论。他祖国的威廉·吉尔伯特(1540—1603年),1600年出

版《论磁体》一书的著名作者,在培很关于这一课题的著作问世以

前,已经在研究工作中运用了归纳法。但是,培根有意识地表述了

新科学的精神,他自称为他那时代的鼓吹者,他确实应该享有这个

头衔。他理解和强调在自然科学中有系统和有步骤地进行观察和

实验的重要性,他提出并认为自然科学中另一最重要的一面,即数

学,是本质的东西。只是因为他不知道如何在他的理论中运用数

学,所以他没有用。

弗兰西斯·培很(1561—1626年)曾致力于法律和政治事业,288

第三缩 近代哲学

但是,他自已说,他的主要兴趣在于业余的研究工作。伊丽莎白女

王和詹姆斯一世国王授与他重要的官职和很高的荣誉。他被封为

维鲁拉姆男爵和圣阿耳班斯子爵,又是大法官。1621年他任法官

时,被指控接受诉讼当事人的贿赂,他自已也承认犯法,却宣称这

并未影响他的判决。他被定罪,宜判入狱,课以重罚,解除官职,但

是,他得到国王的赦免,退职而隐居。

培根的英国先驱中有埃佛拉尔德·迪格比(1592年以前)。迪

格比是剑桥的逻辑教授,在英国激发起研究哲学的兴趣;他把他那

新柏拉图主义的学说同希伯来神秘教义结合起来,遭到威廉·滕

普耳爵七(1553--1626年)的反对。滕普尔拥护彼得·拉穆斯的

逻辑,反对亚单士多德

培根的著名《论文集>于1597年出版,增补的版本于1625年

出版。论文集的拉丁文译本题名为《忠诚的训诫》。他的其他著作

有:《学术的进展)(1605年、增订拉丁文本题名为《学术的价值和进

257展》,1623年):《思维和力量>(1612年)和《新工具》(1620年)。这

新“工其”或认识的工具,攻击旧的亚里士多德逻辑,目的在于改造

逻辑。它是用格言警句写的,没有完成。

培根全集的拉丁文和英文版,由斯佩丁·艾利斯和黑思编辑,

于1870年出版了第二版,共七卷;罗伯逊,重印哲学著作,一卷

1905年;S,李编,英文著作,1905年;分门别类著作的许多版本。

参考 书

斯佩丁,<培根的书信及其生平》,<培根的半平及其时代》,彻尔奇,《培

根);E,A.阿博特,《培根》;福勒,《培根>;尼裘耳,培根>: S.李,《十六世纪

的英国伟人》;赫斯勒,《培根》,沃尔夫,(培根及其渊源》第一篇 英国经验主义

289

第二节 归纳法

培根认为过去科学和哲学之所以毫无结果,是由于缺乏正确

的方法。双手得不到帮助,知性独自思考,力量微薄。我们必须想

出求知的一种新途径、头脑所用的新机械或机关,那就是新逻辑、

新工具。对于科学的发现来说,旧逻辑无所作为;它使来自粗浅的

概念的错误确定下来,根深蒂固,而无助于追求真理。

在仔细地描述这种方法以前,培根坚持必须清除头脑中的一

切错误的意见、偏见或幻象,这共有四种。(一)种族的幻象(idola

tribus)是人类头脑的本性所固有的,其中有终极因(目的论)的概

念和把人的愿望加给自然的习惯。(二)洞穴(specus)的幻象是个

别的人所特有的,这是由于他有特殊的性格、教育和交往,由于他

所读的书籍和所崇拜的权威,如此等等。(三)市场(fori)的幻象

是最繁杂的一种,因语词和名称的联想而起。语词常被用来作不

存在事物的名称,或者作现实事物的名称,但是混乱、定义含糊,由

事物仓促抽绎而成。(四)剧场(theatri)的幻象出自错误的理论

或哲学,出自被歪曲了的论证规律。

人的头脑必须解除和扫清这些幻象,必须单纯担当认识的工

作而不受干扰。必须牢记,目的在于发现原则本身—一不是要用

文字战胜对方,而是要用工作战胜自然。不认识自然,不能达到这

个目的;为了产生效果,应该认识原因。现在的三段论法没有用

处。现在的科学无非是把已经发现的事物作特殊的处理而已。三

段论法由命题所组成,命题由语词所组成,而语词代表概念。因

此,如果概念混乱,粗率地由事物抽绎面成—一事实正是这样——

整个的上层建筑就不牢固。三段论法中的概念、原则和公理都建

立在经验上——正加一切原则或公理也确实是这样——不过是建

258290

第三编 近代暫学

立在模糊和错误的经验上,那是对经验的轻率概括。我们希望有

真正的归纳法。必须连续逐渐地构成命题,有秩序和有步骤地进

行,最后达到最一般和精确规定的公理。这就是说,我们必须把实

验同理性能力结合起来。

归纳法不是单纯的枚举,单纯的枚举是儿戏。人类认识的目

的在于发现某种特性或性质的形式,或其真正的差异,或它所由产

生的根源。培根所谓形式不是唯实论者所指的形式,不是抽象的

形式或理念。他指出,我们所关注的对象是物质,而不是形式;自

然中除去按照固定规律活动的个体物体以外,别无他物。在哲学

中研究、发现和解释这个定律,既是认识的基础,也是活动的基础。

培根称这定律为形式,形式已经成为通用的词;他提到特勒肖,特

勒肖说热和冷是自然中能动的形式。热的形式就是热的定律,它决

定和制约任何地方的热,是热的根据。认识了形式,理解了极不相

同的实体中的自然齐一性;就认识了自然中恒常、永久和普遍的东

西,就为人类力量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这种力量是入类思想很难理

解和预料的。培根称热的形式或实体性的自身是运动,是物体微

小粒子的运动。形而上学研究永恒和不变的形式(原因),物理学

研究动力因、物质、潜在的过程和潜在的结构。运用关于形式的知

25g 识或关于自然的基本规律,导致极为重要的发明。培根称之为魔

术,那就是应用形而上学(培根显然想的是炼金术)。运用关于物

质和动力因的知识,是力学或应用物理学。

因此,科学要发现的最重要的原因或规律是形式,而靠的则是

归纳法。(1)一种特性或性质(例如热)的形式是这样,有了形式,

性质就丝毫不爽地跟随而来。因此,性质存在时,形式总是存在;

形式含有性质,恒常为性质所固有。(2)形式又是这样,如果把形

式移去,性质一定消失。因此,性质不在时,形式总是不在;形式的第一篇 英国经验主义

291

不在含有性质的不在,形式不蕴藏于任何其他东西里面。(3)最

后,真正的形式是这样的形式,它从较多的性质所固有的某种存在

之源,推演出某种性质,面这较多的性质所固有者,在事物的自然

秩序中是比形式本身更清楚地为人所认识的。这一切都给我们提

供了进行方法的线索。(1)给出一种性质,我们必须首先研究一

切已知的事例,这些事例尽管在质料上非常不同,在这同一性质方

面却彼此一致(这是所谓肯定的事例)。这是本质表或存在表(穆

勒称之为契合法)。(2)其次,我们应该检查缺乏这种性质的事例

(这是所谓否定的事例)。应该给肯定的事例增补上否定的事例,只

在那些非常类似具有和会有这种性质的事例的事物中,探究某种

性质的缺乏。这个,培根称之为差异表或接近中的缺乏表。穆勒

称之为差异法。(3)再次,我们要考察这种情况,其中有我们所研

究的对象,而大小的程度却不相等;这要靠比较它在同一对象中的

增减或在不同对象中的程度。这是程度表或比较表。穆勒称之为

共变法。培根还提出十一种其他有助于头脑发现形式的方法,每

一种都有名称,如排拒法、第一次收获和优异事例等等,但是他只

详细论述了三种。

第三节 哲学的梗概

培根认为人类必须重新开始科学工作。在当时的情况下,他

本人自然没有建立一种完整的宇宙论;他的任务是划定场地,指

出达到新成就的途径。为此,他计划写作他的巨著<伟大的复兴>,

这部书有六部分,他只完成了其中两部分,即<百科全书》或《学术

的进展》和《新工具》。他根据心智的各种能力(记忆、想象和理性)

把知识范围或“文化领域”分成历史、诗和哲学,又把它们细分为许

多专业部门。

260292

第三编 近代哲学

哲学是理性的工作,研究由感官印象而来的抽象的概念;它的

任务是根据自然规律和事实,组合和区分这种概念。它包括:首要

哲学、天启神学、自然神学、形而上学、物理学、力学、魔术、数学、心

理学和伦理学。首要哲学研究几种科学所共有的公理,研究我们

现在称之为思维规律和范畴的东西。形而上学有两种职能:即发

现物体永恒和不变的形式,探讨目标、目的和终极因。物理学不讨

论终极因,德谟克利特从来没在终极因上浪费时间,而柏拉图和亚

里士多德却对终极因反复论述,因此培根宣称,德谟克利特比柏拉

图和亚里士多德更深入地探索了自然。终极因的学说没有实际的

价值,它不过是一个没用的东西或献身于上帝的处女。数学是形

而上学的一个部门,是关于量的科学,而量是物质本质的、最抽象

和可以分离的一种形式。数学和逻辑都应该为物理学服务,但相

反,它们却支配了物理学。数学对形而上学、力学和魔术都极重

要。

第四节 人的哲学

人的哲学包括人类哲学和市民或政治哲学。前者以单个的人

为对象,后者以结合于社会中的人为对象。人类哲学研究肉体和

灵魂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它的课题之中有人类的痛苦、优异或

卓越处、人相学和关于日常作梦的解释、身体状况对于精神的影响

(神经错乱、疯狂)、精神对身体的影响、每一种心智官能在身体

26:及其器官中恰当的位置和处所,还有“医药、美容术、运动和骄奢

淫逸。”

人的灵魂有神圣或理性的部分和非理性的部分。有关前者的

一切问题必须交给宗教。有感觉的或产生出来的灵魂是物质的,

因热而稀薄,变成看不见的;它主要居于完善动物的头脑中,沿着第一篇 英国经验主义

293

神经而奔跑,靠动脉中富有元气的血液得以恢复和振作精神。灵

魂的官能有知性、理性、想象、记忆、嗜欲、意志以及逻辑和伦理学

所关注的一切东西。这些官能的根源必须从物质上去研究。关于随

意的活动和感觉的问题是很有意思的。象(物质的)灵魂那样精微

的气息怎能使粗糙而坚实的身体运动呢?知觉和感觉的差别是什

么呢?培根发现许多物体有很明显的知觉能力,有选取自己喜爱和

避免自己厌恶之物的愿望(磁石吸铁,水滴交流)。一个物体感到

另一物体的冲力,察觉妨碍它的物体的撤离;整个自然界都分布有

知觉。他追河,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引起知觉而没有理会(意识)?可

以看到,这位新思想家要摆脱中世纪有生命的自然这个概念,是

多么困难。

逻辑讨论知性和理性,伦理学讨论意志、嗜欲和感情。前者作

出决定,后者产生行动。逻辑的艺术在于探究或发明,考察或判断,

保管或记忆,论辩或陈述。关于归纳法的研究属于判断的技术。伦

理学描述善的性质,制定符合于善的法规,人为自私和社会的冲

动(晚近的作家这样称谓)所推动。个人或自己的利益、自卫和自

我守备,同社会的利益完全不同,虽然二者有时是一致的。社会

的利益叫作责任。政治科学的任务在于发现正义和公共利益的泉

源。

第五节 形而上学和神学

广义的哲学是知识金字塔的顶点,建立在培根所提出的各种

课题的正确、纯粹和严格的研究上。培根的目的不是要提供一个包 262

罗万象的体系,而是“要打下更坚实的基础,更广地扩大人类力量

和卓越的界限”。他认为试图建立字宙论的时机还没有到来,他似

乎根本怀疑有把握这种知识的可能性。294

第三编 近代哲学

培根把神学区分为自然神学和神感或天启神学。自然神学是

有关上帝的知识或基本知识,这可以借助自然之光和人的沉思而

得到。正确地划定的这种知识的界限是这样,它足以驳斥无神论

使人确信其错误,提供关于自然规律的讯息,但不足以建立宗教。

培根说,“有较少或肤浅的哲学知识使人的思想倾向于无神论,这

是人所设想的真理和得自经验的结论;但是,继续深入地研究,又

使人的精神皈依宗教。”不过,这种研究不能给人关于上帝的完善

的知识,也不能使人的理性接受天国的神秘。由感官面来的知识,

象由感官而来的一切科学一样,在这里是没有用处的。“感官犹如

太阳,展示了大地的面貌,却遮掩了天国的情况。”因此,人类必须

求助于神圣或神感的神学,“抛弃人类理性的小舟,登上教会的大

船,只有这只大船才有正确地指出航程的神圣的指针。哲学的星光

不再对人类有什么帮助。我们必须服从神圣的规律,尽管我们的意

志暗中抱怨而反对;同样,我们必须相信上帝的命令,虽然我们的

理性对此感到震惊。神圣的神秘越荒谬而不可信,我们能相信它,

越表明我们柴敬上帝。现在我们看清,说到底信仰比认识更有价

值。在认识上人的心智受感觉影响,感觉因物质事物而起;而在信

仰上,精神受精神影响,精神是更有价值的动因。因此,神圣的神

学应得自上帝的命令和神谕,而不应得自理性的指示。”这不仅适

用于上帝的巨大的神秘性,而且适用于正确解释道德规律,大部分

263道德规律极为崇高,不是自然之光所能掌握的u因此培根反对经院

哲学家从哲学家的原理中推导出基督教真理的企图;他认为科学

和信仰的结合是不正当的。但是,宗教的原理和信条被设定以后,

我们能够据以作出推论。既然承认前提,就必须承认结论。“在下

棋和其他相仿的比赛中,基本的比赛规则和条律只是明确的基本

公设,这必须全部遵守:至于玩得好不好,那要靠技术和理性。”第一篇 英国经验主义

295

培根区分开神学和哲学,这是中世纪末期情况的延续;他把教

义归属于一单独的领域,这就为哲学扫清了阵地。他对待神学实

际是采取一种淡漠的态度。他特别注意占星术、梦寐和占下等等,

这会使我们惊异;但是,在他那时代,相信这些东西的人很多,那时

对这些东西作科学研究并不是不相称的。

第六节 培根是经验主义者

我们可以把培根划归经验主义学派,尽管他的经验主义不彻

底和前后不一致。他认为除去天启以外,一切知识都产生于感觉;

只有个别的东西存在。精神或理性能对感官所提供的材料加工,知

识是理性的,又是实验的;而理性本身却不出真理。与此同时,他

论述心智的各种能力时,好象那是先天的资质。灵魂是物质的。可

是此外还有理性的灵魂,关于这个灵魂我们一无所知;它属于宗教

范围。目的论被排除在物理学以外,变成为形而上学毫无效益的

部分中的一部分。

第二章 托马斯·霍布斯

第一节 目的和方法

托马斯·霍布斯是近代运动的最勇敢和最始终一致的代表之

一。同所有的革新者一样,他同过去决裂:他认为希腊哲学是“幻

想”;排除根深蒂固的意见是要进行处理的任务。同培根一样,他

重视科学或哲学的实际效用:知识的目标是力量。他完全否定神

学的科学性:没有关于上帝的科学,没有关于天使的学说。他还排

斥关于灵魂的唯灵主义的概念,而这种概念是他的同时代人笛卡

204296

第三编 近代哲学

尔的基本思想,是培根作为附录引进他的生理心理学中的。他采纳

了哥白尼、伽利略和哈维的新自然科学,他把这些人看作是科学的

创始者;他大胆地在他的睢物主义哲学中推演出机械论的结果。霍

布斯本人研究过数学,肯定儿何学的方法是睢一可以给我们以确

实而普遍的知识的方法;因此,自然和政治历史不是科学:这种知

识只是经验,而没有经由逻辑推理的过程。他的睢理主义的知识

理想,同伽利略和笛卡尔的观点是一致的,而在知识起源的理论方

面,他同培根一样,是一个经验主义者。但是,他感到很难调和他

的唯理主义和经验主义;他的体系中有这两个因素,因而有许多矛

盾和不确定的地方。他认为他的国家论是他对于思想的主要贡献。

他骄数地指出,公民哲学不早于他的《论公民》。

托马斯·霍布斯(1588—1679 年)在牛津研究经院哲学和亚

里士多德哲学,作为英国青年贵族的私人教师和伴侣周游大陆,在

巴黎结识了笛卡尔、伽桑第和梅桑。他于1640年11月长期国会

开幕以后逃往法面,1651年回国,同克伦威尔讲和。

霍布斯的著作有《论公民的哲学基础》(1642年)、《论物体》

(1655年)、《论人》(1658年)、《利维坦》(或教会和公民国家的内

容、形式和权力)(1651年)、《自然和政治法原理》(写于1640年,包

括《论人性>和《国家),佟尼斯编,1888年;还有另外两篇论述《自

由和必然》的论文(1646年和1654年)。

莫尔沃斯编,五卷拉丁文版和十一卷英文版霍布斯著作,1839

—1845年。佟尼斯编,《法学原理、巨兽、书信>,1888年、1889年;

佟尼斯,《霍布斯著作摘要》,1904年及以后数年。伍德布里季等

所编霍布斯选集。G.C.罗伯逊等所写论霍布斯的专著。第一篇 英国经验主义

297

第二节 认识论

霍布斯认为哲学是从结果到原因以及从原因到结果的知识;

因此,它的方法一部分是综合的,一部分是分析的。那就是说,我265

们可以从感官知觉或经验进到原则(分析),或者从始初的、最一般

的命题、或不言自明的原则,到结论(综合)。要有真实的科学或真

正的证明,推理必须从真正的原则开始;单纯的经验不是科学。霍

布斯是一个唯名论者,他也给推理下定义为一种计算:理性无非

是计算,即加减为人所承认的普通名称,以记录和表示人们的

思想。

因此,问题是要寻求第一原理,即推理的出发点、一切结果所

根据的原因。霍布斯在运动中寻求。我们能知道其原因和结果的

每一物体,都是哲学要加以研究的课题。有自然物体和人为物体,

或者国家、即由人所创制的物体。从而乃有包括物理学和心理学

的自然哲学以及由伦理学和专门政治学所组成的政治哲学。元始

或第一哲学是关于一切科学的基本原则或定义的科学;它是其他

分支的序论,研究时、空、物体、原因、结果、同一和差异、关系、数

量,如此等等。靠分析个别事物,我们终于把握了它们最一般的特

性;我们立即认识到它们的原因,因为这些原因是不言自明的,一

切只有一个普遍的原因,即运动。不充分了解最初的东西,就不能

证明最后的东西。因此,哲学是关于自然物体和政治物体的运动和

活动的科学。可以用运动或用力学解释一切事物:人类本性、精神

世界、国家以及自然界的现象。

这些原则从哪里来,人类知识是怎么产生的呢?感觉是一切思

想的泉源。知觉留存或保持在记忆中,是“衰退了的感觉”。记忆

了许多事物则是经验。在头脑中影像或思想彼此相续,乃有一系298

第三编 近代哲学

列思想,这种思想为欲望和计划所制约。语言的目的是把思想活

动转化为一连串的语句,这种语句帮助我们记录思想和向别人传

266布思想。运用语言才有科学,首先名称要有正确的定义。科学用

一般的词,而事物本身却不是一般的,没有叫作一般的人(唯名

论)。因此,无论关于事实的知识或关于结果的知识,都不是绝对

的,而是有条件的。

培根强调经验或归纳的作用,而霍布斯则表明需要论证或演

绎法。但是,既然他认为我们所据以推理的原则来自感觉,他对用

任何方法以把握绝对知识的可能性,失去了坚定的信心。后来洛

克宜称根本没有关于物体的科学,加深了这种怀疑。

知识起源于感觉印象。感觉是什么,怎么引起的?我们通过不

同的感觉器官而有不同的感觉:颜色、声音、滋味、气味和触觉。这

些感觉是由于某种外在的对象施作用于感觉器官而造成的。在器

官里产生了运动,经过神经被送进大脑,又由那里进入心脏。接着

就有了反应,这是努力向外的一种活动,使外在的事物显现出来。

因此,感觉无非是头施、或心智组织或头部的某种内在基质的运

动。感觉或影像或颜色不过是因对象在大脑里引起运动、振奋或变

化而造成的现象,幻象。感觉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只是在我们内

部的运动。既然只有运动才能引起运动,外界除了运动以外,别无

他物。一切感觉都是幻觉,但原因却是实在的物体。感觉的原因和

感觉或现象之间没有相同之处。外界现实是运动着的现实,而我

们感觉到的却是颜色或声音。我们通过感觉而得到的关于世界的

图景,不是实在的世界。

果真如此,我们怎能认识世界的本性呢?霍布斯没有回答,这

个问题没有打扰过他;同他那时代的科学家一样,他独断地设想世

界是在运动中的物质世界。我们以后会看到,笛卡尔试图根据意识第一篇 英国经验生义

299

的自我确实性,演绎地证明一个有广表、运动着的实在的存在,但 287

是,这位英国的经验主义者没有因怀疑物自体面感到困惑。

第三节 形而上学

一个有物体存在于空间的真实世界存在着;除去想象的空间

或事物所引起的空间概念以外,有实在的空间。一物体的实在的

大小使人在头脑中产生空间的观念或幻象,从这个意义来说,想象

的空间是头脑的偶性。物体没有广袤和形状的偶性是不可想象的

一切其他偶性,诸如静止、运动、颜色、坚硬等等不断消逝而为其他

偶性所接替,而物体,正因为如此,却永远不会消逝。运动被定义

为不断放弃一空间,取得另一空间。运动除去运动以外,没有其他

原因。当一运动产生另一运动时,这并不是说一种偶性从一个物

体中移出,进入另一物体,而是说一种偶性消逝,另一种偶性诞生。

我们说一物体活动或施作用于另一物体,对它有所作为,那就是在

它那里产生或破坏某种偶性。这是因果关系。一切变化和运动的

动力因是运动。动力不是和一切活动不同的某种偶性,因为它以

后会引起另外一种活动,才叫作动力。哲学家不能回答运动开端

的问题,只有“那些在法律上受权下令来崇拜上帝的人”才能回

答。在创世的时候,上帝给一切事物以他认为好的自然而特殊的

运动。

除去物体以外,没有象经院哲学家所主张的无形体的实体或

精灵。实体或物体是同样的东西,谈论无形体的实体,就等于谈论

无形体的物体,这是用词矛盾或用语荒谬。即使有精灵或灵魂,我

们也不能认识,因为一切知识都以感觉为基础,精灵是不可设想能

施作用于感官的。《圣经》没有宣告有无形体或非物质的灵魂。事

实上,它宁可最赞成这种人,他们认为天使和精灵是有形体的。霍268

300

第三缩 近花行学

布斯有这种倾向,认为上帝本身是一物体或一有形体的存在物。我

们知道上帝存在,并能用因果关系加以证明,但是,他是什么,我们

不知道。

第四节 心理学

霍布斯提供了各种精神概念。精神是头脑中的运动,或者它

是头部中的一个内在的基质,一个精微的物体。影像或观念是头

脑和心中的运动,是物质实体的运动。这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但

是,他又指出心理作用是运动的现象或幻象,是精神的偶性,却“与

运动不同”,这样,他就修订了他的唯物主义:在这里意识状态不再

是运动,而是运动的效果。这种观点近代学者称之为随附现象论

意识是随后产生的现象。

除去认识的机能或能力以外,还有促使运动的能力,即精神使

肉体产生肢体运动的能力。运动由大脑到心脏,在那里有助于生

命攸关的运动时,则为愉悦或快乐;起阻碍作用时,乃为痛苦。快

乐和痛苦引起嗜欲或欲望和厌恶:欲望是极力向外有所追求,厌恶

是力图避免某种东西。某些欲望和厌恶是与生俱来的(如食欲);

其余的则来自经验。

凡使人喜爱的,他称之为善;使人憎恶的,他称之为恶。人的

禀性不同,关于善恶的一般区分也不一样。没有绝对的善,善总是

相对的;即使是上帝之善,也只对人类是善。一切娱乐或快乐都是

嗜欲,除非继续或前进,就不能得到满足。幸福或延续的快乐不在

于已经取得了,乃在于正处在取得的过程中。

想象是一切随意运动最初的开端。嗜欲和厌恶持续地交替叫

作考虑;考虑当中最后的嗜欲和最后的厌恶称为意志:要做的意

志,不做或取消的意志。一切其他要做和要放弃的嗜欲是意向和第一篇 英国经验主

301

倾向,而不是意志。人的意志和其他动物的意志并无不同。因此,

人的嗜欲和厌恶的原因也是人的意志的原因。人的意志决定于感

觉、记忆、知性、理性和意见。意志和考虑过程中的每-一种倾向和

任何事件一样都必然产生并决定于一种充足的原因。意志不是自

由的,而是被引起的;说一个人自由,意思是说他已经作了最后的 269

考虑。一个人欲行则行,欲止则止,他是一个自由的人;自由是没

有外在的阻障。一个人有行动的自由,却没有要想望、就想望的自

由,他不能有要想望的想望。说我要想望就能想望,这是背理的。

第五节 政治学

我们既然了解了人的本性,就可以掌握国家和法的意义。我们

可以综合地研究公民和道德哲学,那就是从原则出发,例如,从关

于人的动机(精神活动)的认识开始,从中推导出建立国家、权利和

义务的必要性。然而我们也可以用归纳法或通过观察自身的动机,

分析地达到这种原则。一个人运用一切手段和采取任何必要的措

施,以保卫他的身体,这是正当和合理的。人生来就有权利享有一

切事物,对他想讨好的人做他愿意做的事,占有、使用和享受一切

他能掌握的东西。自然已经把一切东西给所有的人,因此,权利和

利益(jus和 utile)是一回事。处于自然状态,每一个人都努力追

求这种权利,每一个人都可以侵犯别人的权利和抵制别人侵犯他

自已,这就造成了一切人反对一切人(bellum omnium contra

omnes)的连绵不断的战争。在这种战争状态中,没有什么是不正

义的,谈不到正确和错误、正义和非正义。没有共同的权力,就没

有法律;没有法律,就无所谓非正义。武力和欺诈是战争中的基本

德性;正义和非正义是同社会中的人有联系的品德,而不是同处于

孤立状态中的人有联系的品德。亚里士多德曾经指出,人是社会302

第三编 近代哲学

的动物,社会本能使人组成社会。霍布斯否定这种观点。他认为

人是凶恶的动物,人对人象狼一样(homo homini lupus);争夺财

富、名誉、统率或其他权力,会引起竞争、仇恨和战争,因为竞争者

要满足他的欲望的办法,就是杀害、制服、排挤或拒斥别人。在这

种敌对和战争状态下,无论什么时候,谁都不能希望有足够的力量

来保全自己。结果他争取权力的欲望遭受挫折,造成不能达到他所

追求的目的的局面。这样,非正义和伤害似乎是荒谬的行动:有意

270不做一开始他就一直有意做着的事。虽然非正义是不合理和没理

性的,霍布斯却并没有乐观到足以相信人受理性支配;他认为由于

害怕后果,人才履行自己的诺言。

于是理性训诚应该有和乎状态,每一个人都要寻求和乎。理

性的第一道告诫,或自然规律,是要人自我保全。第二道告诫是要

人放弃天赋人权;满足于这样一点自由,即如果为了和乎和自卫他

认为有必要时,他可用以抵制别人,这相等于他容许别人抵制他自

己的自由。他放弃他的权利以后,他的责任是不要使他那自愿的

行动归于无效。面一个人转让权利,是为了得到互惠地转让给他

自己的某种权利或某种好处。因此,某种权利,例如自卫权,说是

转让了,那是无法理解的。他转让权利,目的是为了使他的生活安

全。权利的相互转让就是契约。因此,第三条自然规律是人要执

行所缔结的契约。这就是正义的源泉和开端。凡是没有契约的地

方,就没有权利转让,就无所谓不正义的行动。但是,只要任何一

方会不执行契约,契约则是一纸空文,就不可能有非正义。因此,

必须有某种强制的力量,迫使人同样执行契约,靠惩罚的恐惧迫使

他们执行,这样,正义和非正义才有意义。在建立国家以前,没有

这种权力;因此没有国家,就无所谓非正义。此外还有其他规律.

这都可用下一公式来概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绾一篇 英国经验主义

303

自然规律是不变和永恒的;非正义、忘恩负义、骄傲、自负、邪

恶、偏祖等等,永远不能成为合法的。因为战争绝不会保全生命,和

平绝不会伤害生命。关于这些规律的科学,是真正唯-一的道德哲

学。道德哲学不过是关于人类交往中和社会中的善恶的科学。这些

规律是理性的训诫,所以叫作自然规律;它们涉及人对人的态度,27

所以叫作道德规律;就其制定者面言,它们也是神圣的规律。

建立国家和维持和平唯一的途径,是把人们所有的权力和力

量交给一个人或由一些人组成的会议;通过大多数人投票把全体

人的意志化为一个意志。这不仅仅是意见一致或协和,面是全体

人的真正的统一,即通过人与人之间所订的约定而统→于一个人

格。群众这样联合在一个人格里就叫作国家,那就是伟大的“利

维坦”,人间的上帝。体现这个人格的人是元首,他有至高无上的

权力。

臣民不得改变政体,至高无上的权力不能撒销;谁也不能抗议

由群众所确定的共同元首的制度。元首有全权来制定法规(立法

权)、有司法权、宣战和媾和权、选任顾问和政府阁员权、赏罚权;他

还有权决定适合教育其臣民的学说。这些权力不可分享、不能分

裂。元首可以把其他权力授与别人,例如,铸造货币之权。由这绝

对统治权可能产生的恶果,同内战的悲惨和可怕的灾难、没有首脑

的人群的散漫状况,是不能相比的。

统治权可以掌握在一个人或由一些人组成的会议手里,那就

是君主政治、贵族政治和民主政治。君主政体是最好的形式:在君

主身上公私利益得到最密切的结合,君主的行动同一个团体的人

相比,更能前后一致。不管归谁掌握,统治权必须是绝对的。但

是,有些事情臣民可以拒绝做:每一个臣民在其权利不能用契约

来转让的一切事情上,是有自由的;他没有义务伤害或杀死自己。304

第三编 近代哲学

坦白罪恶、杀死任何别人,如此等等。霍布斯没有把信教自由包括

在这种权利内:臣民信仰宗教由国家来规定,这对臣民要加以强

制。现在上帝靠他的副神或人间的代理人、靠统治者君主或有同

君主一样统治权者,来发号施令。重视个人良心会引起纠纷,如果

272 要维持和平,需要有公共法庭,来决定如何行动。霍布斯的国家理

论可以看作是反对人民的要求,为英国斯图亚特君主专政王朝作

哲学的辩解。君主不会伤害我,因为他是我的代表。我已经把权

威交给他。他可能做出邪恶的事,但是,这不是恰当意义上的非正

义或伤害。臣民服从的义务同君主用以保护人民的权力同始终。君

主的责任是组成一个好的人民的政府;如果他的行动会伤害一般

的人民,这种行动就破坏了自然规律或神圣的规律(salus pop

uli suprema lex)。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之类的,也不打算靠这个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
(0)

相关推荐

  • 梅林-《马克思传》-第十一章-在线阅读

    第十一章 国际的创始 (一)成立   1864年9月28日,拉萨尔死后几个星期,在伦敦圣马丁大厅的一次大会上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  它不是一个人的创造物,不是“头大身小”的空头组织,不是亡命的密谋者的帮伙,它既不是虚无缥缈的幽灵,也不是一个怪物,像资本家的御用文人所一再昧着良心臆造的那样。它无宁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过渡形式,而按照历史的本质来说,这个形式正如…

    书籍分录 2024年6月12日
    165
  •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二、先验方法论 第二章 第一节-在线阅读

    第一节 我们理性的纯粹运用之最后目的 理性由其本性中某种偏好驱使着超出经验的运用之外,在其纯粹的运用 中并借助于单纯的理念冒险冲破一切知识的极限,而只有结束自己的循环,在 一个独立存在的系统整体中,才会安息。那么,这种努力只不过是建立在它的 思辨的兴趣之上呢,还是唯一的只建立在它的实践的兴趣之上? 我想暂且撇开纯粹理性在其思辨的意图中所得手的方面,只去追问这…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30日
    224
  • 荷马史诗-《奥德赛》-前言-在线阅读

    《奥德赛》相传是荷马继《伊利亚特》之后创作的又一部史诗。 《伊利亚特》以特洛亚主要将领、普里阿摩斯王之子赫克托尔被杀和为其举行葬礼结束,但战争本身并没有完结。战争在赫克托尔死后继续进行。此后的传说曾经成为一系列史诗的题材,例如:叙述埃塞俄比亚英雄门农增援特洛亚死于阿喀琉斯手下和阿喀琉斯本人被帕里斯射死的《埃塞俄比亚英雄》,叙述阿喀琉斯的葬礼和在葬礼上埃阿斯·…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24日
    222
  • 第三节纯粹实践理性基本法则

    无论在理论哲学之中,还是在实践哲学之中,法则都具有中枢的 ①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韩水法译,第14页,商务印书馆,1999。 ② 同上书,第48页。 位置。纯粹理性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必然要通过法则实现出 来,而这里一个最为特殊的特征就是,无论在自然领域还是在自由领 域,纯粹理性都通过作为理性存在者的人在颁布法则,人既为自然立 法,也为人自己的实践活动…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6日
    20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