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利-《西方哲学史》-第三编 近代哲学-近代哲学的精神-在线阅读

近代哲学的精神

250

第一节 近代的特征

新时代的历史可以说是思考精神觉醒,批评活跃,反抗权威和

传统,反对专制主义和集权主义,要求思想、感情和行动自由。自

文艺复兴和宗教革命的过渡时期开始发挥作用的那种引起变化的

因素,在随后几个世纪内继续活跃,直到现在没有停止。政治冲突

以有利于国家的方式而解决,国家逐渐代替教会作为文化机构;国

家掌权,取教会统治而代之。在国家内部出现了逐渐增长的、趋于

立宪政治和民主政体的倾向,这种倾向现在依然存在:各个国家

都要求平等权利和社会正义。独立的精神原来很合时宜地极力反

对过教会的权威,现在又攻击国家的家长式的控制;政治上不加干

预的学说变成为个人主义者的理想。在经济领域里也表现出同样

的精神:奴隶制、农奴制和古老的行会制度逐渐消失,个人摆脱羁

绊,要求独立自主地寻求经济出路(放任主义)。

在文化领域也有同样的情况,反对控制,要求自由。理性成了

科学和哲学中的权威。如前所述,这种思想开始流行,即认为真理

不是权威传给后世或教皇的敕令颁布的,而是由不偏不倚的自由

研究获得的。注意力从探索超自然的事物转到研究自然事物,从

天上转到人间;神学把她的王冠让给科学和哲学。人们用自然的251

原因来解释物质和精神世界,解释社会、人类制度和宗教本身。中

世纪以后那个时期的高级精神生活的特征是,坚定地相信人类理

性的能力,对自然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强烈地渴求文明和进步。但

是,要注意的是,重视和渴求知识,不是为其自身,而是为实用,为282

第三编 近代哲学

其实际价值:知识就是力量。从弗兰西斯·培根起,几乎一切近代

伟大的思想家都对科学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感兴趣,杯着热诚的

乐观主义展望未来的时代在机械工艺、技术、医药以及政治和社会

改革上令人惊奇的成就。

个人在宗教和道德方面同样摈弃了教会的桎梏。在文化问题

上尊重理性,和在信仰和行为问题上注重信念和良心,并驾齐驱。

他拒绝承认他和上帝之间的中介。路德固然和文艺复兴的领袖人

物有所不同,宗教改革终究有助于促进宗教、道德和文化领域里的

独立精神,并在人类思想摆脱外在权威的束缚方面贡献了它的一

分力量。

近代哲学一开始就体现近代的精神,我们曾尽力描述了这种

精神的特征。它独立地寻求真理,在这方面同古希腊的思想相仿。

它追求知识时以人类理性为最高权威,在这个意义上它是唯理主

义的。它试图解释精神和物质现象时并不预设超自然的东西,因

而是自然玄义的。因此它是科学的,同新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有

联系。

必须记取,虽然近代哲学兴起面反对陈腐的经院哲学,它却没

有、也不可能完全和过去决裂。在后来很长的时期里,它的血统中

252 仍然保留有经院哲学的痕迹。早期近代思想家不断批评经院哲学

的方法,经院哲学中许多旧概念却不折不扣地为他们所继承,并对

他们如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发生影响。神学的偏见也没有完全

消失:培根、笛卡尔、洛克、柏克莱和莱布尼兹都接受了基督教的基

本学说。诚然,我们往往不能判断他们反对经院哲学的坦早性,但

是,即使他们在这方面弄虚作假,这也足以证明他们所受神学的

影响。近代哲学的精神

283

-——

参 考 书

一般近代哲学史

除去原版第4页以下和第 228 页所列著作外,参看:罗伊斯,<近代哲学

精神>;法耳肯伯格,《近代哲学史>,阿姆斯特朗译;许夫定,《近代哲学简史》,

桑德尔斯译,《近代哲学史》,两卷,迈尔译;卡耳金斯,《哲学中一再发生的向

题》;亚当森,《近代哲学的发展>;费舍,《近代哲学史》,十卷其中的一些部分

由高尔底、马海费和胡夫译;文德尔班,(近代哲学史》,两卷;策勒尔,《莱布

尼兹以后的德国哲学史》;伦宁格,《认识的析学>;梅尔茨,《十九世纪欧洲恳

想史》,三卷。

专著

克朗恩伯格,《唯心宅义史》,三卷;拉斯威茨,《原子论史>,两卷,马比勒,

《原子论史》;包曼,《时空和数学论》,两卷;沙勒尔,《自然哲学史》;克尼格,

《因果问题的演进》,三卷;福斯特,<生理学史》;卡西笛尔,《近代哲学和科学

中的认识论问题>,五卷;格里姆,<认识问题史》;沃尔伦德尔,《道德、法和政

治哲学史》;约德耳,<伦理学史》,两卷;登宁,《从路德到孟德斯鸠的政治学

说》;特勒耳奇,《基督教教会的社会学说>;普夫菜德雷尔,《宗教哲学》,斯图

尔特和门梓斯译,四卷;平哲尔,《基督教的宗教哲学史》,哈斯蒂译,两卷;累

基,《欧洲唯理主义精神的兴起及其影响的历史》;博克尔、德普、狄安和柯柔

梓尔所著文化史,并参看《剑桥近代史》、<大英百科全书》和其他百科全书。

兰德所编哲学家著作选。

第二节 经验主义和唯理主义

.近代哲学按照它们以理性(ratio)或经验为知识的泉源或准

则而被划分为唯理主义或经验主义。为了避免误会起见,必须强

调以下数点:(1)所谓唯理主义可以指这种态度,它肯定知识的标

准是理性而不是启示或权威。从这个意义来看,一切近代哲学体

系都是唯理主义的;确实由于这一特征,我们才把它们划归近代哲

学。诚然有这种世界观,它们不在理智中,而在感情、信仰或直觉

中寻求真理的泉源;不过这种信仰哲学或感情哲学也努力创制理

253284

第三编 近代哲学

论,证明它们把握真理的方法和信仰的对象是合乎理性的。(2)所

谓唯理主义可以指这种观点,它认为真正的知识由全称和必然的

判断所组成,思维的目的是制定真理的体系,其中答种命题在逻辑

上相互有联系。这是关于知识的数学式概念,儿乎所有的新思想家

都视之为理想。无论他们是否相信这种理想是能实现的,他们只承

认合乎数学模型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3)还有关于知识的起

源问题,近代哲学对此有不同的答案:(a)真正的知识不能来自感

官知觉或经验,而必然在思想或理性中有其基础。真理是理性天

然所有或理性所固有的,那就是天赋、或与生俱来、或先验的真理。

确实的真理起源于思想本身。这种观点虽然有些人愿意定名为直

觉主义或先验论,也被称为唯理主义。(b)没有与生俱来的真理:

一切知识都发源于感官知觉或经验,因此,所谓必然的命题根本不

是必然或绝对确实的,只能给人以或然的知识。这种观点被称为

经验主义或感觉主义。

经验主义者会承认第一种和第二种意义的唯理主义,认为只

有绝对确实的知识是真知识,同时否认有获得真实的知识的可能

性,除非在数学中或许有这种可能。如果经验主义指经验世界是

哲学的对象,哲学必须解释经验世界,那末,一切近代哲学都是

经验主义的。如果经验主义指没有经验就不能认识,纯粹思想或

绝对脱离感官知觉的思想是不可能的,那末,近代哲学又大部分是

经验主义的。

记住以上所述,我们就能按照哲学家对知识起源问题所作的

答案,区别他们为唯理主义者(先验主义者)或经验主义者(感觉主

254 义者)。哲学家总是把这种答案,同关于知识确实性或可靠性问题

的答案联系起来。近代早期的两派都肯定感性知识不绝对确实。唯

理主义者宣称,只有唯理或先验的真理、清晰明确被理解了的真近代哲学的精神

285

理,才确实。一般说来,经验主义者否认有先验的真理,指出清晰

明确被理解了的真理不是必然确实的真理。因此,我们划分笛卡

尔、斯宾诺莎、马勒伯朗士、莱布尼兹和沃尔夫为唯理主义者,培

根、霍布斯、洛克、贝克莱和休谟为经验主义者。在一般的认识论

方面,唯理主义者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经院学派哲学家的后

裔,经验主义者是唯名论传统的继承者。但是,必须注意,这些思

想家论述他们的学说时,往往前后不一致。我们是根据他们对知

识起源问题的总的态度,来作这种大体上的划分的。

除了这些哲学运动外,同时还有在中世纪为人所熟知的通常

与此相伴随的其他哲学流派,即怀疑主义和神秘主义(信仰哲学),

二者都是从经验主义或唯理主义的土壤中发展起来的。大卫·休

谟的怀疑主义的结论可以说是洛克某些经验主义前提的归宿,比

埃尔·培尔的怀疑主义的结论是笛卡尔唯理主义理想的运用。我

们知道,神秘主义可以流行在两个领域里;中世纪许多唯名论者是

神秘主义者,而近代许多神秘主义者则以唯理主义为基础。在这

些思潮以外,天主教学者还延续了陈腐的经院哲学。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二部分 第二编 第二卷 第三章 第六节-在线阅读

    第六节 自然神学证明的不可能性 A621 B649 既然不论是一般物的概念还是关于任何一个一般存有的经验都不能达到 我们所要求的东西,那么还剩余下来的一个办法就是尝试一下,看看某种一定 的经验、因而对当前这个世界的诸物的经验,它的性状和秩序,是否适合于充 当一个能够可靠地帮助我们去确信一个最高存在者的存有的证明根据。一个 这样的证明我们将称之为自然神学的证明…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30日
    226
  •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在沙漠的女儿们中间-在线阅读

    在沙漠的女儿们中间 1 “不要走开!”自称为查拉图斯特拉的影子的漂泊者说道,“请留在我们这里,否则,以前的那…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8日
    270
  •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二部分 第一编 第一卷 第一章-在线阅读

    第一章 发现一切纯粹知性概念的线索 如果我们动用一种认识能力,那么各种概念就会按照各种不同的诱因而 浮现出来,这些概念使这种能力被人知悉,并能在人们对它们进行了更长时间第一节 知性在逻辑上的一般运用 49 的、或更具洞察力①的考察之后,而被搜集在一篇或多或少是详尽的文章中。 这种研究将在什么时候完成,这是永远也不能按照这样一种仿佛是机械的处 理方式而得到有把…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30日
    271
  • 第一节 主观精神

    第一部分“主观精神”包括当时的人类学、现象学和心理学三部 分,讨论人作为个体从自然界脱离出来,从具有灵魂到产生意识,进 而形成感性与理性认识能力,最终进行实践活动,从而产生自由意识 的发展过程,涉及到人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主观精神”在全书中 占的篇幅最大,有 95节,“客观精神”有69节,而“绝对精神”只有 24 节,可见黑格尔当时对主观精神还是十分重视的…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6日
    237
  •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前言-在线阅读

    前言 “西方哲学史”是哲学系的一门主干基础课。北京大学开设这门课已有八十余年的历史。在1918 年的一份课程表上,我们看到,当时的“哲学门”为二年级学生开设“西洋哲学史大纲”这门课,由胡适先生讲授;而且是续开课,由此可以推断,这门课最迟在1917 年就已经开始了。除胡适先生之外,张颐、贺麟、陈康、郑昕、任华等著名教授都讲授过这门课。1952 年院系调整,全国…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29日
    12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