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知识和行为问题
第一章 智者时期
第一节 思想的进步
在神统论和宇宙创生论的时期以后,哲学有很大的进步。在
哲学的影响下,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素朴的
宇宙论中充满神祇和凭空想出来的神秘的东西,把它同原子论者
41的机械论相比,就很清楚地看出变化的程度。自由研究的精神不
局限子哲学家各个派别,而是不可避免地渗透于其他思想领域,在
那里,新观念也逐渐代替了旧观念。在希腊戏剧诗中可以看到这
种变化,如埃斯库罗斯(公元前525—456年)、索福克利斯(公元前
496-405年)和欧里庇得斯(公元前480—406年)的人生观和宗
教观,通过评价和思考而向纵深发展了。在历史学家和地理学家的
著作中也可以看到这种变化:原来很容易被人接受的由来已久的
无稽之谈和迷信遭到怀疑,希罗多德(生于公元前480年)为对历
史进行批判的研究开辟了道路,修昔底德(生于公元前471年)是
这种研究最好的典型代表。在医学界,旧的荒唐思想和医疗方法为
这行业领袖人物所摒弃,人们感到需要有关自然和人的知识;哲学
家的物理理论被运用到治疗技术上,许多哲学家本人就是医生。希
波克拉第斯(生于公元前460年)的名字特别突出,是希腊医学沿
着科学研究方向取得进步的一个里程碑。医生的探索在表明观察
和实验的重要性方面,对研究哲学的人有很大价值①。
① 参看冈珀茨:《希腊思想家》,第一卷;称恩:《医学和哲学的关系》第二篇 知识和行为阿题
4Y
这是在希腊哲学史上建立伟大思想体系哲时停顿的时期。有
些思想家仅仅继承和发挥现有学派的学说,其他一些思想家采取
折衷主义态度,把早期和后期大师的思想体系结合在一起。有些思
想家把注意力转向医学界各派所从事的自然科学的探索,另外一
些思想家对研究形成道德、法律和政治的基础的人文学科感兴趣。
正如网珀茨所指出的那样,探素的热情高涨,而且涉及各种问题,
包括国家的起源和目的,行为、宗教、艺术和教育的原理。大量的专
门手册被写作出来了。每一种人类活动,从烹饪到艺术创造,从散 42
步到进行战争,都形成法规,如果可能,则归结为原理。哲学在各
方面起到了酵母的作用。作为希腊哲学创始时特征的独立思考和
批判的精神,冲入各个研究领域,为另一更加伟大的思辨思想时代
准备了条件。但是,在达到高峰以前,人类思想不得不走上许多错
误道路,在许多死胡同里迷失方向。我们即将论述公元前五世纪
后半期的哲学盛衰,一般说来,这一世纪对希腊历史和文明是有重
大意义的。
第二节 希腊的启蒙时期
我们已经看到,在希腊人的政治、道德、宗教和哲学的发展中,
有一种逐渐增长的向往自由和个人主义的倾向。他们早期的诗歌
已经显示出对待生活和人类制度的批判态度,这在荷马的著作中
表现微弱,而在赫西俄德和公元前六、七世纪诗人的著作中则比较
鲜明。他们思索当时的风俗习惯,社会和政治制度,宗教思熄和仪
式以及神祗的起源、性质和行为。他们创制了一个比较纯粹的神
的观念,他们的神统论和宇宙创生论促成哲学的产生。在公元前
六世纪的哲学中,独立思考的倾向儿乎达到极为坚强的程度。这
世纪和公元前五世纪前半期特别注重研究自然科学和自然哲42
第一编 希脂哲学
学,探索的精神转向外面的实物世界。人们为了解宇宙秩序的意
义而作出努力,提供出一个又一个的体系以解决宇宙之谜。主要
的兴趣归于研究宇宙及其规律,至于人在自然中的地位则由形而
上学得出的结论来确定。
公元前五世纪,希腊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经验,非
常有利于那标志其哲学家特性的启豪精神的发展。波斯战争(公
元前500—449年)的结果使雅典成为海上霸主、世界强权以及希
43 腊商业、文化和艺术的中心。诗人、艺术家、教师和哲学家进入雅
典,协助工作,使富有的公民赏心悦目并得到教导。宏伟的建筑物
和雕象装饰着这个城市,剧院回荡着怡然自得的入民的掌声。当我
们回想起,公元前五世纪后半叶,曾住在这个城市的优秀人物,如
伯里克利、阿那克萨哥拉、修昔底德、菲狄阿斯、索福克利斯、欧里
庇得斯、阿理斯托芬,希波克拉第斯和苏格拉底,我们能够充分理
解伯里克利在一著名的悼词中所说的豪言壮语,称雅典为希腊
学府。
事物的新秩序引起重大的经济变化和民主制度的建立,这进
一步推动了独立思考和行动;随之而来的是这样一种欲望,即争取
权力和那些能使人赢得权力的东西,如财富、声望、文化、实力和成
功。宗教、道德、政治、哲学、科学和艺术的传统观点受到批判。旧
的基石经过检验,其中多数波推翻。否定的精神在国土上广泛传
布。学习新的研究课题的要求越来建强烈,公共生活为擅长说教
宜传的人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在修词、演说和辩论术方而的素养乃
成为实际需要。
以上所描述的时代是启蒙时代(Aufklrtng)。新生的精神状
态自然会鼓舞个人主义的滋长。个人开始摆脱团体的权威,进行自
我奋斗,想其所想,自求解脱,而不依赖旧的传统。这种批判的思维第二篇 知识和行为同题
43
习惯本来很好,可是在某些地方过分夸张,流为诡辩和吹毛求疵;在
另一些地方堕落成思想和行动上的主观主义:我正想是真的,就是
真的;我正相信是正确的,就是正确的。一个人的意见和另一个人
的意见一样好,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另一个人的行为方式没有差
别。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难怪没有一个人的意见会得到很高的评
价,怀疑主义会在理论范围内盛行起来,自利信条竟在实践上为人
赞颂。常常被引证的修昔底德的一段话,或许有些夸张,却多少4
可以说明这种新运动堕落的情况。“随意颠倒文字的普通意义。把
胆大妄为的亡命徒看作是最可爱的朋友,把谨慎温和的人说成懦
夫,把遵从理性的人认为是毫无用处的庸人。人们得到信任同他
的暴戾粗鲁成正比,没有人比得逞的阴谋家更卓具声望,除非或许
另有聪明人,能干同样的勾当而略胜一筹。但是,凡是真诚地试图
消除这种背信弃义行为的根源的人,都被认为是对他朋党的叛逆。
至于誓言,没有人认为除去必要时以外,需要遵守片刻。事实上,
如果你想出办法借助敌人信赖你的话,抓住他,消除他,那是一种
额外的快乐”①。阿理斯托芬的喜剧也揭露了新文明的黑暗面。据
他揭示,本恩指出,“古代的风纪终于变得非常松弛。富有的人懒惰
而奢侈,穷人犯法作乱,年轻人越来越对长上傲慢无礼,宗教遭到
嘲弄,各个阶级都精神抖擞,抱有想法弄钱、把它花在声色享受上
的共同欲念。”②
这是当时所产生的追求自由思想、个人主义文化和财富的图
景的一面。另一面还有保守的人,即往昔美好时代的代表,他们反
对新思想、新教育、新德性或者无宁是新罪恶,因为他们认为追求
①《伯罗奔厄数战争史》,第三卷,第 82页。
②《希腊哲学家》,第一卷,第74 页。44
第一编 希腊断学
知识“导致非宗教、非道德,使年轻人同他们的祖先很不相象,总是
同滥交朋友、过着放荡生活的情况相联系。”①
第三节 智者
智者是新运动的代表。智者这个词原来指聪明而有才能的人
而言,但是,在这个时期它指的是职业教师。他们周游各地,收费
教授思维和辩论术,为青年人从事政治生活作好准备②。他们以炽
45烈的热情从事这项工作。据说普罗塔哥拉对一个青年说,“如果你
跟我学习,就在这一天,你回去时会比你来时变得更好。”苏格拉底
问他将怎能做到这一点,他回答说,“如果他来到我这里学习,他将
学会他想要学的东西。这就是谨慎小心地对待公私事务。他将学会
很好地处理家务,能使其言论行动符合国家事务的最大利益。”③
为了使自己适合一种事业,一个青年人必须精通辩论、文法、修词
和演说。智者开始抱有实用的目的来研究这类课题,从而开辟了
新的研究领域。他们还注意道德和政治问题,促进对伦理学和国家
学说作比较有系统和深入的研究。随着这时代道德热诚衰退,冒险
求成的欲望加强,某些后期智者急于使其门徒有所成就,往往趋于
极端。教学的目的变成了用正当方式或卑鄙手段在辩论中压服敌
手,混淆是非,使他为各式各样的逻辑谬误所困扰,在嘻笑的人群
中显得滑稽荒唐。
那时代在很大程度上为哲学所培育的批判精神开始反过来影
响哲学本身,一时引起对形而上学思辨的轻视。思维自行估量,发
1) 本恩;前引书,第93 页。
② 智者这个名称逐渐变成一个带有谴责意义的词,一部分因为他们收费,一部分
闼为報些后期的智者极为偏激地诽谤保守派。
③ 拍拉图:《普罗塔开拉》。第二篇 知识和行为同题
45
现自己有缺陷;哲学自掘坟墓。大家议论说,对实在的本质问题所
做的答案,没有两个哲学家的意见一致。有的人说它是水,别的
人说它是气,说它是火,说它是士;还有的人说它是所有这些东
西。有人说变化不可能,另外有人说,唯有变化,别无他物。如果没
有变化,就不能有知识:我们不能说什么东西有什么性质,一怎能
变成多?如果一切都在变化,也不能有知识;没有什么东西一成不
变,我们怎么能说什么东西有什么性质?如果象某些人所主张的,
只有事物影响我们的感官时,我们才认识事物,我们还是不能得
到知识,因为我们不能把握事物的本性。所有这些论点归结为我
们不能解决宇宙之谜。智者开始懂得这样的真理,人的思想是认
识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在他们以前的思想家认为人类的理性能够
获得真理。尽管他们有批判的锐敏的眼光,他们却忘记了批判智
慧本身。现在智者着眼于能认识的主体,并得出结论,肯定知识有
赖于具体的认知者。在一个人看来是真的,对他来说就是真的;没
有客观真理,只有主观意见。所以普罗塔哥拉这样教诲人,“人是
万物的尺度”,那就是说,在知识方面,人以自己为准则。这种理论
己为准则的观点。如果知识不可能,关于是非的知识就不可能,就
没有公认的是非;良知无非是由主观来确定的。这样的结论不是
早期智者如普罗塔哥拉(约生于公元前490年)和高尔吉亚等人所
作的,面是由某些比较年轻的激进派如波拉斯、特拉西马库斯、卡
利克勒斯和欧提德穆斯得出的,他们是柏拉图《对话》中的发言人。
在他们看来,道德不过是协约,代表那些有权力把自己的要求强加
于其同代人的意志。道德法规违反“自然”。有些人认为,法是由弱
者、大多数人制订的,用来约束强者、“最优异者”,阻挠最适宜的人
取得应有的东西:因此法侵犯了自然正义的原则。自然权利是强46
第一编 希腊哲学
者的权利。另外一些人认为法是一种阶级立法,是由少数,强者和
有特权的人制订的,用来保护他们自己的利益。那就是说,别人守
法,对超人一等的人有利,使他们犯法而能够得到更多的好处。
在柏拉图对话《高尔吉亚》中,卡利克勒斯说:“法的制订者是
47 占人口大多数的弱者。他们制订法规,进行表扬和谴责,着眼于自
已和为自已的利益威胁那些较强的和能够胜过他们的人,使其不
能超越他们。他们说不诚实是可耻和非正义的,所谓非正义一词
是指一个人想得到比他邻人较多的东西而言。他们自知处于劣势,
我猜想他们十分喜欢平等。因此,要比大多数人多有所得的奋发的
干劲照例被认为可耻和不正当的,被称为是非正义的。而自然本身
却揭示应该让优秀者比卑劣者、强有力者比弱者多有所得;她还多
方证明在人和动物中间,确实在各城市和各民族中间,正义在于
优秀者统治卑劣者,比卑劣者拥有较多的东西。如波斯王薛西斯
入侵希腊,或者他的父亲侵犯西塞亚国人,是根据什么正义的原
则?(不要说还有其他无数的例证。)没有。他们遵循自然行事,出
乎天理,依据自然法规;大概不是依据人为的法规,人为的法规是
由人创造出来而强加于人的。从青年时起抽出最优秀最强壮的人,
象驯养小狮于一样来驯养他们,用这种言词来诱导他们,告诉他们
必须满足于平等,乎等是光荣和正义的。如果有人有足够的力量,
他就会挣脱、冲破和逃出这一切,践踏所有那些信条、魔法和符咒
以及违反自然的法规:奴隶会起来造反,变成我们的主宰,自然正
义之光将照射于四方。”
特拉西马库斯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有类似的一段话:“正
直的人同不正宜的人相比永远是失败者。第一,在私人合同上,不
正直的人同正直的人合伙,散伙时,不正直的人总是比正直的人
占有较多的东西。第二,在对待国家方面,缴所得税时,正直的人第二篇 知识和行为河题
47
和不正直的人收入相同,但缴税要多;有所受益时,正直的人一无
所得,而不正直的人收获很多。看看他们做政府机关工作,情况如
何。正直的人,因为他正直,不顾自己的事情,或者还遭受其他损
失,从公务工作中毫无所得。而且还因为他拒绝非法地为他的朋
友和相识服务,被他们憎恨。但是,这在不正直的人那里,完全相
反。同前面一样,我所说的不正直的情况是大量的,不正直的人非
常显面易见地占了便宜。如果我论及极端不正直的情形,在那种情
形下罪犯最快活,受难者或不做不正直的事的人最悲惨,我的意思
就会看得非常清楚了。那就是说,暴君用欺骗和武力掠夺别入的8
财产,不是零敲碎打,而是一锅端。无论是神圣或世俗的,公家或
私人的,都一扫而空。如果他被发觉只于其中任何一件坏事,他就
会遭到惩罚,蒙受很大耻辱。只干个别坏事的人被称为盗窃庙堂的
大盗,劫人的强盗、夜贼、骗子和惯偷。但是,如果一个人除去掠夺
公民的金钱以外,还奴役他们,那末他就不会受那种谴责,反面被
公民认为有福和值得颂扬;凡是听说这种登峰造极的非正义的人
也持有同样的看法。人类谴贵非正义的行为,是耽心他们可能成
为受害者,面不是因为他们不想插手。苏格拉底,象我已经证明的,
不正直这到足够的程度,则不正直比正直有力量、自由和占优势。
面且象我最初所说的,正直是强者的利益,不正直是一个人自已的
利益。”①
第四节 智者活动的意义
由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怀有敌意的批判和某些比较年轻的
智者的虚无主义论点,智者学派的运动在思想史上很长时期为人
① 参看周伊特译的拍拉图《对话》。48
第一输 希原督学
所误解。自从黑格尔和格罗特试图比较公允地评价这些思想家以
后,大家才公平地对待他们。他们的学说中有优点和缺点。思考
和批判是哲学、宗教、道德、政治以及人类一切活动领域内比较健
全的思想所不可缺少的。推崇理性本身固然值得赞许,但智者学派
有错误,即根本未能建设性地运用理性工其。西塞罗说,智者把哲
学从上天下降到入间,使注意力从外界自然转向人本身,而且认为
专门研究人类就是研究个人。他们却没有认识到入的普遍因素,见
树不见林,只见个人而不见人类。他们夸大人类判断中的分歧,忽
略其意见一政处。他们过分强调感官的虚幻。他们强调人类认识
和行为中的偶然、主观和纯属个人的因素,而没有正确地对待客
观因素,即为一切人所接受的原则。
但是,他们批评认识,于是必须对认识问题作深入的研究。以
前的思辨家曾经朴素地和武断地肯定人类思想能够把握真理,而
49 智者否定有取得确实和普遍的知识的可能性,迫使哲学检查思维
过程本身,为认识论开辟了道路。他们利用过各种逻辑谬误和诡
辩,这使研究正确的思维规律成为必要,从而加速了逻辑的诞生。
关于道德的认识和实践也是如此。注重个人良知是正 确的:
道德从仅仅盲目地,愚素地遵从习俗,提高到经过思考的个人选择
阶段。但是,这变成为以单纯的主观意见和私利为准,那就错了。
独立思考根容易衰退为思想和道德上的无政府状态,个人主义很
容易流于纯粹的自私。不过,在这一领域,智者学派仍然有所贡
献。对退常的是非和公私方而的正当性的观念所做的强烈批判,使
人必须深入研究伦理学和政治学,这种研究不久即结出丰硕之果。
全部智者学派运动的重大价值在于:激发了人们的思想,要求
哲学、宗教、习俗、道德以及建立在它们之上的制度来辨明自 己的
合理性。智者否认认识的可能性,那就使人有必要说明能够认识第二篇 知识和行为何题
49
的道理。他们迫使哲学寻求认识的标准。他们抨击传统道德,迫使
道德反对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来保卫自己,找出是非的合理的原
则。他们抨击传统的宗教信仰,迫使思想家认为有必要提出更圆满
和更纯粹的神的观念。他们批评国家和国家的法,必然促成有关国
家的哲学理论的发展。必须把这种理论建立在比较坚实的基础上,
必须追溯到根本的原理。什么是知识?什么是真理?什么是正确7
什么是善?什么是真正的神的概念?什么是国家和人类制度的意义
和目的?这些问题最后促进希腊思想家从新的角度重新考虑那曾
一时被人弄模糊面又不能再忽视的老问题:什么是宇宙和人在自
然中的地位?
参 考 书
格罗特:《希腊史》,第七卷;黑格尔:《哲学史》,第二卷;策勒尔:《希腊替
学》,第二卷;西季威克:《智者》,见1872 和1873年第四、五卷《哲学杂志
冈珀茨:前引书,第一卷;本恩;前引书,第一卷;《大英百科全书)中“智者”、“苏
格拉底”、“柏拉图”等条目;山茨:《智者》。
第二章 苏格拉底
第一节 苏格拉底的生平
公元前五世纪末叶开始形成的情况已如上述。需要有人整顿
这个时代思想和道德的混乱状态,分辨真伪,分辨本质和偶性,把
人们引上正确的道路,帮助他们看清事物中间正确的关系。这就
需要一个能够在极端保守派和极端自由派之间掌握裁决权的调解
者。苏格拉底相当于这样的人,他是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是一系列哲学家有智能的鼻祖,他的观念和理想统治西方文明达
5050
第一编 希腊者学
两千年之久,而且继续影响今天的思想。
苏格拉底于公元前 469年生在雅典,父母是穷人。父亲是雕
刻家,母亲是助产士。他怎么受的教育,我们不得而知。但他对知
识的热爱,在这有文化的城市里显然为他的知识增长创造了机会。
他继承父业,不久感到“神谕要他借询问别人来考查自已”。他有一
种习惯,在大街上、市场里和运动场里同各种处于不同情况的男人
和女人谈话,讨论各式各样的问题,如战争、政治、婚婚、发谊、爱
情、家政、艺术、商业、诗歌、宗教和科学,特别是道德问题。他熟悉
人类的一切事务,人生的各个方面都是他研究的课题。他只对物
理世界不感兴趣,因为他宣称从树木和石头那里学不到什么。他
精明敏锐,能很快发现辩论中的谬误,善于把谈话引到问题的核
心。他虽然性情温和文雅,谈笑风生,却喜欢揭露那时代的江湖骗
子,用他的智慧戳穿他们空虚的老底。
苏格拉底的行为体现他所教导的德性。他极为克已、豪爽、高
尚、勤俭,有很大的耐性,没什么欲望。在七十年的一生中,在战争
和执行政治任务时,他在行动和精神上都表明他很有勇气。他受
审时的风度给人以深刻印象,表现出态度庄严、坚定,坚持自己的
观点。他认为正确的就做,既不害怕,也不讲情面。对一切人仁爱,
没有对任何人怀有恶意。他死得象他活着时一样壮丽。因被诬告
为不信神和腐蚀青年,他被国人判处死刑,于公元前399年饮鸩而
死。他以自己遵从法律并坚持别人也遵守法律,证明他尊重权威
51 和忠于国家。定罪以后,他的朋友安排一个逃跑的计划,他拒绝由
这种做法得到好处。他提出理由,说他整个的一生都享受了法律
的利益,不能在晚年不忠于法律。
苏格拉底貌不出众。身材矮胖粗壮,烂眼,扁鼻子,大嘴,厚
唇。不修边幅,笨抽粗陋,他的体形象一个奇形怪状的萨蒂尔第二篇 知识和行为问题
51
(Satyr森林之神)。因此,在柏拉图的《会饮篇》中阿耳基比阿德斯
把他比作西勒努 Silenus(一个老而丑的森林之神)的半身像。但
是,他说起话来,他个人的魔力和他那富有才华的淡吐的效果非常
大,人们会忘记所有那些特征。
参 考 书
色诺芬:《回忆录》,达金斯译;柏拉图的(对话》,特别是《普罗塔哥拉 篇>、
《申辩篇》、《克里托篇》、《斐多篇>、《会饮篇>,(泰阿泰德篇》,周伊特译,亚
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一卷,第六章,第十三卷,第四章),博恩丛书,W。
S.罗斯译;亚里士多德:《伦理学>,韦尔登译。A,E.泰罗:《苏格拉底释义>,批
判对苏格拉底的传统解释。并参看约尔;《色诺芬记载的真实的苏格拉底>智
者名下的著作。舍格讷:《苏格拉底生平》;拉布里奥拉:《苏格拉底的学说>;富
耶:《苏格拉底的哲学>,二卷;祖堪特:(苏格拉底>;E.普夫莱德雷尔:《苏格拉
底,柏拉图及其学派>;珀耳曼:《苏格拉底和他的人民》;德林:《作为社会改革
体系的苏格拉底学说》;维耳道尔:《苏格拉底关于意志的学说>。参看宇伯威
格一海因泽书中§33 所载多种书目。
第二节 真理问题
苏格拉底最关心的是反驳智者学派的论点,这种论点挖了知
识的墙脚,会破坏道德和国家的基础。如果怀疑主义成为这时代
的定论,就没有什么希望逃脱人生观中流行的虚无主义结论,所以
他把哲学思考看作是现实的当务之急。他清楚地看出,流行的伦
理的和政治的谬论产生于对真理意义的全盘误解,全部情况的关
键在于知识问题。怀有这种信念,对人类理性有解决那时代实际
困难的能力抱有乐观的信心,他肩负起他的任务。他心目中的目
标不是建立一个哲学体系,而是激发人们爱真理和德性,帮助他们
做正确的思维,以便他们过正当的生活。他的目的是实际的而不
是玄想的。他对取得知识的正确方法,比对这种方法的理论或方法52
第一编 希瞭哲学
52论更感兴趣。他根本没有提出一种理论,而是实践一种方法,在生
活中体现它,而且以身作则教诲别人来遵循它。
苏格拉底认为要把握真理,不能轻信出现于头脑中的偶然的
意见。我们头脑里充满混乱、模糊和空洞的思想。我们有许多从来未
加考查的未经消化的意见、许多以信仰为基础而接受的偏见,并不
了解其意义。我们做出许多没有根据的武断。事实上我们根本没有
知识,没有信念。我们的知识仓库是建立在沙丘之上的,略受袭击,
全部大厦就会坍倒破碎。我们必须清理自己的观念,了解用词的
真正意义,正确地为所用的概念下定义,确切地知道我们说的是什
么。而且,我们要有理由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要证明我们的论断,要
思维而不是猜测,要对我们的理论加以检验,用事实予以证明,参
量
照事实进行修改和纠正。
智者说,没有真理,我们不能认识;人们有分歧,意见相互对
立,无分好坏。苏格拉底说,这是错误的。诚然,思想有差异,但是,
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寻找出,是否在对立的意见中有一致的地方,有
大家所依据的共同基础,有大家所同意的原则。苏格拉底方法的
目标就是要抽绎出这种普遍判断,而这种方法是苏格拉底在讨论
中所用的,是反复遍问的巧妙形式。讨论主题时,他装作同其他参
加者一样,知识不多,他还往往象是知道得更少,这是苏格拉底式
的讥讽。但是,不久他们感到苏格拉底掌握局而;他便他们自相矛
盾,在讨论的过程中灵巧地引导他们的思想纳入他的思想渠道。他
的听众之一抱怨说,“你惯于提出你最了解其意义的大部分问题。”
在人们眼前,参加争论者混乱错误的概念塑造成形,越来越清晰明
确,最后突现,犹如美丽的雕象。苏格拉底没有白学雕刻术。第二篇 知识和行为问题
53
第三节 苏格拉底的方法
讨论一个问题时,苏格拉底一般从与他在一起的那一伙人的53
普通而仓促形成的意见开始。他从日常生活中提出例证来考验这
种意见,有可能和必要时,则表明这种意见的论据不充分,需要修
改和纠正。他提示各种各样的事例,帮助参加对话的人构成正确
的意见,直到真理遂步展现出来,才算满足。一个为人所熟知的例
子,可以说明这一点。苏格拉底巧妙地追问一个名叫欧提德穆斯
的青年,使他承认怀有雄心大志,想当大攻治家。苏格拉底向他指
出,如果是这样,很自然地他必然希望做一个正直的人。这青年认
为他已经是那样的人了。如色诺芬所述,我们继续讲这个故事。
“苏格拉底:但是,必然有某些行为真正出于正直,正如出于其
他职能和技巧一样。
欧提德穆斯:毫无疑问。
苏格拉底:那末,你自然能够告诉我那些行为是什么?出于正
直的是什么?
欧提德穆斯:我当然能够,而且我还能告诉你出于非正直的是
什么。
苏格拉底:很好,让我们在相反的两行中写出什么行为出于正
直,什么行为出于非正直。
欧提德穆斯:我同意。
苏格拉底;好吧,虚伪怎么样?虚伪放在那一行?
欧提德穆斯:当然放在不正直那一行。
苏格拉底:欺骗呢?
欧提德穆斯:放在同一行。
苏格拉底:偷盗呢?54
54
第一编 希腊哲学
欧提德穆斯:也放在那里。
苏格拉底:还有奴役吧?
欧提德穆斯:是的。
苏格拉底:没有一样这类事情可以放在正直的一行里吗?
欧提德穆斯:唔,要是那样搞,可没听说过。
苏格拉底:好啦。但是,如果一个将军必须惩处那极大地损害
其国家的敌人,他战胜了这个敌人,面且奴役他,这
不对吗?
欧提德穆斯:当然不能说不对。
苏格拉底:如果他运走敌人的财物,或者在战略上欺骗他,这
种行为怎么样?
欧提德穆斯:噢,自然这完全正确。但是,我想你刚才要谈的
是欺骗或错待朋友。
苏格拉底:那末,在某些情况下,同样的行为就得分写在两行
里,是不是?
欧提德穆斯:我想是这样。
苏格拉底:好,现在就让我们来专门讨论对待朋友的问题吧。
假定一位将军所统率的军队已丧失勇气,又分崩离
析。如果他告诉他们生力军即将到来,欺骗他们相
信他,使他们鼓起勇气,取得胜利。这种欺骗朋友的
行为怎么样?
欧提德穆斯:唔,我想我们也得把这个写在正直的一边。
苏格拉底:假定一个孩子需要吃药可又不肯吃。他的父亲欺
骗他,使他相信药是好吃的,哄他吃了,救了他的
命。这种欺骗怎么样?
欧提德穆斯:那也得归入正直的一边。常二篇 知识和行为同题
55
苏格拉底:假定有人发现一个朋友处于极端疯狂的状态,怕他
自杀,偷走他的剑。你怎样看待这种愉盗?
欧提德穆斯:那也得算作正直。
苏格拉底:但是,我想你是说过不能欺骗朋友的吧?
欧提德穆斯:噢,请让我全部收回。
苏格拉底:很好。但是,还有一点,我想问你。你认为一个有意
破坏正直的人比一个无意破坏正直的人更不正直吗?
欧提德穆斯:嗳呀,苏格拉底,我对我的回答已经失去了信
心。因为整个事请已经变得同我原来想象的恰好相
反。”①
这样,凭借归纳的过程,苏格拉底引伸出定义来。靠举例来构
成临时的定义,这再经其他例证的检验,加以扩大或缩小,以便使
它符合要求,直到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为止。培根所谓反面事例,
即同所提出的临时的定义相矛盾的情况,在这过程中能够发挥很
大的作用。其目的总是要找出所要下定义的主题的本质的特征,取
得清晰明确的观念或概念。苏格拉底还有时检查所提出的论旨,
立即追溯到根本的原理,根据正确的定义予以评判。这是演绎的
方法。例如你说这个人同那个人相比,是一个较好的公民。除非
你说明理由,否则你的论断不过是主观的意见,毫无价值。你应该
知道什么是一个好的公民,你应该为你用的词下定义。
“如果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点上同他有矛盾,面这个人说话不
明确,或者也许毫无根据地论断某人比苏格拉底所说的另一个人
在政治上聪明、或精明、或有勇气,或在这些方面受人尊敬,这时,
他就以类似下面的方式,使全部论辩回到基本命题:
① 色诺芬,《回忆录》,第四卷,第二章(吴永泉译《回忆苏搭拉底》第145—147页,
而务印书馆,1984)。55
56
第一编 希腊哲学
你说你推荐的人同我推荐的人相比,是一个较好的公民吗?
我是这样说的。
为什么我们不首先考虑一下一个好公民的职贵是什么?
让我们这样做吧。
那末,他不是在管理国家财政上比较优秀,会使国家富足吗?
没有疑问。
他不是在战争中会战胜敌人吗?
当然。
他不是在外交工作中会化敌为友吗?
毫无疑问。
他不是会号召人民防止分裂,鼓舞他们团结一致吗?
我想如此。
当一番讨论这样被拉回到基本原理时,真理对那些持相反意
见的人看来就变得很明显了。”
“当他讨论正在争论的任何主题时,他就提出其真理为一般人
所公认的命题,认为这样就为他的推理建立了可靠的基础。因此,
每当他说话时,在我所熟悉的人们中间,他最容易说服听众,使他
们同意他的论点。他常说荷马所以称颂尤利西斯为优秀的演说
家,是因为他能根据人类所公认的论点来进行他的推理。”①
因此,知识毕竟是可能的。如果我们采用正当的方法,为所用
的词正确地下定义,追溯到基本的原理,我们是能够获得真理的。
知识涉及一般和典型,而不涉及个别和偶然。智者未能了解这一
点,苏格拉底纠正了他们。不过他同他们一样相信,思考物理和形
而上学问题毫无用处。“的确,同其他人相反,他拒绝讨论这样玄
妙的问题,诸如宇宙的性质,学者所谓‘宇宙秩序”是怎样出现的,
① 色诺芬:前引书,第四卷,第六章,第于二节以下(吴译第182 页)。第二篇 知识和行为同随
57
是什么力量使天体现象产生的。他争论说,在这些问题上伤脑筋
是演滑稽戏。”他的兴趣在实用方面,他看不出做这种思考会产生
什么结果。他说,“研究入类学问的人,希望真能通过他的研究有
所收获,为他自己和别人谋福利。当探索上天运转的人发现是什
么力量使各种现象出现时,能够希望随心所欲地呼风唤雨和创造
丰产的季节吗?他们能够操纵这些和诸如此类的东西以适应他们
的需要吗?”“他自己讨论各种人文问题,从来不感到厌倦。什么是
虔诚?什么是不虔诚?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高贵?什么是卑
賤?什么是正直和不正直?什么是清醒和瘋狂?什么是勇敢和怯懦?
什么是国家?什么是政治家?什么是治人者?什么是占支配地位的
人物?他还探讨了其他类似的问题,按他说来,只有掌握这种知识
的人是高贵的,而缺乏这种知识理应被认定为奴隶。”①
第四节 伦理学
苏格拉底对知识和明确推理的思考怀有很强烈的信心,以至 5t
认为知识可以治愈百病。他把他的方法运用到一切人类问题上,特
别是道德领域,试图给行为找出合理的基础。如前所述,激进的思
想家把那时代的伦理观念和实践仅仅看作是协议;归根到底,强权
就是公理。保守分子则认为那是不言自明的;行为的准则不是可
以推究的东西,必须服从。苏格拉底力求了解道德的意义,发现是
非的唯理的原则,即可用以衡量的标准。他心目中最重要的问题
是:我将怎样安排生活?什么是生活的合理途径?一个有理性的动
物,一个人,应该怎样行动?智者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就是说凡是
① 色諾芬,前引书,第一卷,第一章,第于一节以下(吳译第5頁)并参看第四卷,
第七章。58
第一编 希腊哲学
使我、这个具体的我感到愉快的,对我来说,就是正确的;没有普遍
的善。这是不对的。事情并不这样简单。当一切有理性的动物想
透这问题时,必然有为他们所承认和接受的某种原则或标准或善。
什么是善本身,什么是这种善、即至善,有了这种善,其余的一切
都善?
苏格拉底回答说,知识是至善。正确的思维是正确的行动所
不可缺少的。一个人要掌舵,必须有关于船的构造和功能的知识;
要治国,必须有关于国家的性质和冒的的知识。与此相同,除非
一个人知道什么是德性,知道克已、勇敢、正直和虔诚以及其对
立面的意义,他不能有德性。但是,知道什么是德性,他就会有德
性。“没有人有意作恶或无意为善。”“没有人有意追求邪恶的东西
或者他认为是邪恶的东西。趋恶避善不是人的本性。当被迫在两
种邪恶之间有所抉择时,没有人在可以取其小者的情况下,选择那
比较大的。”有人反驳说,“我们看到比较好的,而且赞同,却追求邪
恶的东西。”苏格拉底会否定这种意见,即我们真正知道什么是好
的,而不选取。在他看来,认识是非不仅是理论上的意见,而且是
坚定的实践上的信念;不仅属于理智问题,面且属于意志问题。此
B? 外,美德对人有利。一切诚实和有用的行动的趋向会使生活无痛
苦面快乐。因此,诚实的工作是有用和好的。美德和真正的幸福
是一致的。如果一个人不节制、勇敢、明智和正直,就不会幸福。苏
苏格拉底在《申辩篇》中说:“我只奉劝你们老年人和青年人,不要
顾虑你们个人和财产,首先和重要的是关注取得精神上最大的进
步。我告诉你们,钱不能给人以德性,面钱和其他公与私的好东
西,却能来自德性。”他于受审时最后说:“我仍然希望他们〔告发我
和宣判我有罪的人〕照顾我一下。如果我的儿子们长大成人以后,
只追求财富或任何其他东西而不顾及德性,如果他们实际上微不第二篇 知识和行为问题
59
足道,却装模作样,我要求你们,噢,我的朋友,来处罚他们,我要你
们责难他们,正如我责难你们一样。如果他们不关注他们应该关注
的东西,并且虚妄地以为自己有点了不起,你们就训斥他们,就象
我训斥你们一样。如果你们这样做,这对我和我的儿子来说,你们
是做了正直的事。”
第五节 苏格拉底的弟子
如前所述,苏格拉底没有建立形而上学体系,也没有提供认识
论和关于行为的理论。这有待子他的弟子在他所奠定的基础上来
建立。有的以他的方法所提示的逻辑问题作为研究课题,有的重视
伦理问题,试图创立伦理理论。欧几里德(公元前450—374年)所
建立的麦加拉学派,把苏格拉底德性即知识的论点,同埃利亚学派
存在为一统一体的学说结合起来,规定善是万物永恒的本质,任何
其他东西,诸如物质、运动或不断变化的感觉世界都不真正存在。
因此,只存在一个德性,外在的财物不会有价值。欧几里德的继承
人仿效芝诸、埃利亚学派和智者,夸大苏格拉底学说中辩证法的一 58
而,喜爱作各种隐晦和微末细节的争论。
这学派的成员有欧布利德斯、阿莱克西努斯、狄饿多鲁斯和斯
提耳波。伊里斯的斐多建立了伊里学派,即后期伊雷特里学派,这
个学派同麦加拉学派的观点是一致的。
有两个伦理学派兴起,各以苏格拉底的某些学说为基础,这就
是由阿里斯提普斯(约生子公元前435年)在塞仁奈所建立的快乐
学派和由安提斯泰奈斯(公元前 366年以前)在雅典的塞诺萨尔格
体育场所建立的犬儒学派。快乐学派以快乐为至善的理论,由伊
壁鸠鲁学派所继承和完成;而犬儒学派反对快乐论,提出为德性而
有德性作为座右铭,由斯多葛学派发展了这种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