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自然哲学
第一章 早期希腊思想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节 希腊哲学史
古代民族中很少有远远超出神话阶段的,除去希腊人以外,或
许没有一个古代民族可以说创制了真正的哲学。因此,我们的论
述就从希腊人开始。希腊人不仅奠定了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
的基础,而且几乎提出和提供了两千年来欧洲文明所探究的所有
的问题和答案。他们的哲学是人类思想从简单的神话式开始演进
到复杂广博的体系的一个最好的例证,这种例子是每个民族都提
供了的。那种激发希腊思想家的独立精神和他们对真理的爱好是
极为崇高,罕与伦比的。因此,对较深的思辨思想感兴趣的学者来
说,研究希腊哲学,应该是一种引人入胜的可贵的锻炼。
所谓希腊哲学史,指的是起源于希腊世界并在其中发展的文
化的演进。不过,它不仅包括希腊人自已的体系,还包括那些表现
希腊思想的基本特征、显然产生于希腊文明而盛行于雅典、罗马、
亚所山大或小亚细亚的体系。
第二节 自然和社会条件
我们要研究其哲学的民族居住在多山的希腊半岛上。这一领
域的自然特点适宜造就坚强而活跃的民族,它的许多港口,有利于
航海利贸易,为移民子域外各岛屿和大陆提供了出口岸。希腊殖
民地从本土到小亚细亚沿岸,最后到埃及、西西里、意大利南部和
-4
第一编 希腊哲学
直布罗陀海峡两岸,构成一条连绵不断的索链。这些殖民地同风
俗、传统和制度各异的民族经常接触,从中很容易得到好处,而又
没有同宗主国失去联系。基于这些条件而取得的惊人的经济进
展、贸易、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兴起,财富的积累和分工的加
细,对整个希腊世界的社会、政治、文化和宗教的生活,发生了深
远的影响,为更加丰富的新文明开辟了道路。这种自然和社会条
件有助于激发智慧和意志,开阔人们对生活和世界的眼界,活跃批
评和思索的精神,导致独特人格的发展,促成人类思想和行动各个
方面不同的进展。既然一个民族本来就有锐敏的智慧,渴求知识
的强烈的愿望、精细的审美感、重实际的精力和锐气,这种条件
就为它提供了磨炼其能力和才智的物质基础,从而使它在政治、宗
教、道德、文学和哲学领域里突飞猛进。
第三节 政治
本土和殖民地的希腊城邦的政治兴衰,表现出某些共同的特
征:我们发现任何地方都是从部落首长制、经过贵族政治到民主政
治的演化。荷马史诗所描写的社会是等级社会,而且是部落首长
制的政体形式。少数人获得财富和文化以后乃产生贵族政治的政
体形式,后来则是寡头政治的兴起。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一个公
民阶级(平民)出现了,它开始同特权阶级争夺领导权。通过那些
勇敢而有雄心的人从君主手中搜取权力的努力,公元前第六、七世
纪在全希腊世界建立起“僭主政治”。最后,人民掌握了政权,僭主
政治让位于民主政治。
第四节 文学
9 我们可以认为这种情况是希腊人意识觉醒的结果。新运动是第一篇 自然哲学
5
启蒙文化的朕兆和原因:它是对传统事物日益增长的思考和批判
的外在的表现,发源于反抗旧制度和要求改革。公元前六世纪以前
希腊文学的历史揭示了思考和批判精神的发展,这种精神同它在
政治生活上的表现相仿。以儿童时代的天真纯朴为特征的荷马式
的欢快性和客观性逐渐消失;诗入越来越不乐观,越来越好批评和
主观。在荷马的著作中我们已经发现,他对人类的行为、芸芸众生
的愚昧、入生的悲惨和短暂以及不正义的邪恶,间或从道德方面有
所思考。在赫西俄德的著作中批判和悲观的色彩更加浓厚了。他
的(工作与日子>一书是一本道德手册,这本书抨击了当代的缺陷,
揭出了道德准则和生活中实用的守则,赞扬素朴的道德,悲痛往昔
美好时代的衰微。公元前第七世纪的诗入(阿耳喀乌斯、西蒙尼迪
斯、阿客罗科斯)以感伤和嘲讽的语调,谴责僧主政治的出现,惋惜
入类的软弱,但劝告他们刚毅地忍受自已的命运,让神祇来安排其
后果。这种教海入的和悲观的精神在公元前六世纪的诗中尤其明
显。人们的政治命运成了讨论的课题,对事物新秩序的谴责,往往
极为严厉。这时期有寓言作家伊索和所谓箴言诗入(梭伦、福库利
德斯、特俄格尼斯),他们明智的准则,含有伦理观点,可以看作萌
芽时期的道德哲学。事实是这样,个入正在开始分析和品评入生,
他不仅过生活而且对生活有所思考;他不再满足于表达其民族通
常的概念和理想,而是被激励着去提出他本入伦理的、政治的和宗
教的思想和希望。从那些更广泛和更复杂的经验中产生的这种探
索和不满的精神,终于导致入们以伦理和政治理论的形式对人类
行为作哲学的研究。
前五节 宗教
宗教的发展沿循相仿的途径。最初希腊宗教采取自然崇拜的 106
第一编 希脂哲学
形式,后来发展为多神教,创造了神仙社会,在这里住有诗人所想
象的一群过着历史生活的神仙。在宗教领域里,思考和批判的精
神也发挥作用,使宗教带有伦理和理性的色彩。里考荷马所描写
的神仙的性格和行为,精炼道德意识,其结果就形成了关于奥林匹
斯的比较纯净的概念。随着文明的发展,神仙自己也变成有道义
的,宙斯被认为是神圣社会中有德性的首脑、天上人间正义的保
护者。
另一方面,这种超自然的需要,在有关神仙的理论中,在论述
神仙的起源、他们彼此之间以及他们和世俗的关系中,也有所表
现。人们开始思索传统的神话,追问这些神仙是怎样产生的;他们
用传统的神话作思索的基础,试图粗浅地解释万物。赫西俄德的
《神谱》,就是神仙的这种原始系谱或神谱最古老的范例。属于这类
文献的有公元前540年锡罗斯岛的弗瑞库德斯的《神谱》和奥甫斯
的创世说,这种著作大概是建立在更加古老的神谱(约公元前六世
纪)之上的,但是其当前形式的年代不会早于公元前一世纪。根据
赫西俄德的《神谱>,最初产生凯奥斯(洪荒混沌),其次是盖亚(大
地),再次是厄洛斯(爱)。由凯奥斯产生厄勒布(黑暗)和尼克斯
(夜晚),又由后两者的结合产生埃德(光明)和赫麦拉(白昼)。大
地生海,和天(乌拉诺斯)结合而生河。乌拉诺斯(天)的种子生阿
芙罗蒂(爱),那就是,天降雨使生命萌芽于自然中。这里,试图
解释万物之起源,不是采取我们所了解的科学的和逻辑思考的方
式,而是求助于诗人的想象和通俗的神话。诗人追问他周围的事
物和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并根据简单的日常经验作出解释,认为那
是生殖或人类意志所造成的:黑暗和夜晚相结合面生白昼;天和地
相结合而生河。第一篇 自然哲学
7
第六节 哲学
神谱虽然不是哲学,却为哲学做了准备。在神话的观念中已 11
经出现哲学思想的胚种,即做某种解释的愿望,纵然这种要求植根
于意志,很容易为想象的图景所满足。神谱学和创世说比神话前
进了一步,它们试图用理论来说明神秘的世界,解释被设想为掌管
自然现象和入类生活事件的主莘者的起源。但是,这些理论在很
大程度上仍然只能满足含有诗意的想象,而不能满足进行推理的
理智的要求;它们求助于超自然的力量和动因,而不求助于自然的
原因。只有以理性代替幻想,用智慧代替想象,摈弃超自然的动因
作为解释的原则,而以经验的事实作为探究和解说的基础,这时才
产生哲学。哲学要努力在一定程度上不偏不倚地、没有成见地说
明事物,不受通俗神话的影响,不为直接的实际需要所牵制。公元
前六世纪在启蒙时代出现的哲学,就是以上所述的那种探究精神
的自然成果,这种精神反映于希腊精神生活的各个方而。
参 考 书
冈珀茨;《希瞪思想家》,第一卷;策勒尔,《希睛哲学史纲》和希腊哲
学),第一卷;《大英百科全书》中希腊、希腊的艺术,文学、宗教等条目。
第七节 希膳哲学概观
希腊哲学从探究客观世界的本质开始。它最初主要是对外在
的自然感兴趣(自然哲学),只是逐渐地转向内部,转向人类本身而
带有人文主义性质。第一个大间题是:什么是自然,而而什么是人
类?第二个问题:什么是入类,因而什么是自然?从自然到人类这一
兴趣的转移导致人类精神问题的研究,即研究人类思想和人类行8
第一编 希腾哲学
为,研究逻辑、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和诗论。后来。注意力更特
12 别集中于伦理问题:什么是至善?什么是人生的目的和目标?伦理
学成了主要课题,研究逻辑和形而上学是为了帮助解决道德问题。
最后,上帝和人同上帝的关系问题、即神学问题,占有显著地位,希
腊哲学象它开始一样,乃归结于宗教。
(一)在我们称为智者学派以前的时期,大约从公元前585 年
到公元前第五世纪中叶,提出了第一个大问题。最早的希腊哲学
是自然主义的:注意自然;它大半是物活论的:认为自然能够活动
面有生命;它是本体论的:探索事物的本质;它主要是一元论的:试
图用单一的原则来解释自然现象;它是独断的:天真地设想人的思
想能够解决宇宙问题。这时期的哲学舞台是在殖民地,盛行于爱
奥尼亚、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
(二)第五世纪的智者学派时期是转折时期。这时期对人类思
想能够解决世界问题逐渐发生怀疑,同时对传统的思想和制度相
应地缺乏信仰。这个思潮是怀疑的、激进的、革命的,对形而上学的
思辨漠不关心或怀有敌意。然面,注意研究人的问题,却有必要比
较彻底地研究知识问题和行为问题,从而导入苏格拉底时期。雅典
是这个新启蒙思想和从中产生的一些伟大哲学派别的发样地。
(三)苏格拉底时期是重建时期,从公元前430年到公元前
320年。苏 格拉底维护知识,对抗怀疑论的袭击;他表明如何用逻
辑的方法可以获得真理。他还努力规定善的意义,从而为伦理学
铺平了道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这位大师所奠定的基础上,
建立起唯理的认识论(逻辑)、行为论(伦理学)和国家论(政治学)。
他们又建成广博的思想体系(形而上学),用思想或理性或精神
3来解释宇宙。因此,我们可以说:这种哲学是批判的,因为它探
索了知识原理;是唯理主义的,因为它肯定理性有追求真理的能第一篇 自然哲学
y
力;是人本主义的,因为它研究人;是唯灵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因为
它以思想作为解释实在的主要因素。就它认为物质是占第二位的
因素而言,它是二元论的。
(四)最后的时期,从公元前320年到公元529年查士丁尼皇
帝封闭所有的哲学家的学院为止,被称为后亚量士多德时期。活
动的场所在雅典、亚历山大和罗马。有两方面值得注意,即伦理和
神学。(1)斯多葛学派芝诺和快乐主义者伊璧鸠鲁所研究的首要
问题是行为问题:什么是有理性的人类努力争取的目的、即至善?
伊璧鸠鲁学派认为是幸福,斯多葛学派认为是有德性的生活。两
派都对逻辑和形而上学感兴趣。前者认为这种知识能够破除迷信
和愚昧,有助于增进幸福;后者认为这种知识能够教诲人认清,他
生存于有理性的宇宙中,应当履行自己的职责。伊璧鸠鲁学派是
机械论者;据斯多葛学派来看,宇宙则是神圣理性的表现。(2)神
学运动发源于亚历山大里亚,是希腊哲学同东方宗教接触的结果。
它发展的最高形式是新柏拉图主义,它力图把世界说成是从超绝
的上帝流出的,而上帝则是万物的根源和归宿。
参 考 书
一般哲学史;——参看前所列举一般哲学史和专著以及下列各书:马歇
尔:《希腊哲学史》;文德尔班:《古代哲学史>,库什曼译:策勒尔:《希腊哲学
史纲》,艾莱恩和艾博特合译;本恩:(希腊哲学),两卷;J·伯内特:《希腊析 学
史》j亚当森:《希腊哲学的发展>;施维格勒:《希腊哲学史》。
比较高深者:——策勒尔:《希勒哲学》(标准著作),艾菜恩等人译,九
卷;冈珀茨;《希腊思想家》,四卷,马格纳斯译;M.冯特:《希腊哲学史》,两卷
德林:《希腊哲学史>,两卷;西贝克:《希腊哲学研究),第二版。
专著:一—H,0.泰勒;(古代理想>;马哈菲:《希腊文明史》和《希腊人对
人类的责献>;康福德:《从宗教到哲学》(把希腊哲学看作是从希腊宗教演化
出来的);罗伯特·文斯勒;《世界外衣与天幕》(把希腊哲学看作小亚细亚和 1410
第一编 希腊哲学
印度的伊朗神迹传统的延续);坎贝尔:《希腊文学中的宗教>;凯尔德:《希 腊
哲学家神学思想的演化》,两卷;罗德:《灵魂》;基尔伯特:《希腊宗教哲学》;
克里舍:(希腊思想家的神学学说>;海因泽:《逻各斯学说>,等等;阿耳:《逻
各斯思想史》,等等。
逻辑:比耳:《希腊关于基本认识的理论》;伦理学:德尼:《古代道德 理论
和观念史》;海因泽:《希腊哲学中的幸福论)。教育:戴维逊:<亚里士多德
和古代教育理想》。科学:荀·阿尔曼·布莱特施耐德尔和韩克尔所 著数
学史。
关于原始材料的叙述参看文德尔班:《古代哲学家》,第8—11页;策 勒
尔:《大纲》,第7-14页。
资料汇编:——由穆拉克所编(三卷)以及由锐特和普锐普所编,论述哲
学家的片断和章节汇编;迪耳斯:《苏格拉底以前哲学片断》(希腊文和德文
本),第二版,《希腊哲学汇编》和《哲学诗片断》。要经常参看亚里士多德《形
面上学》眷一。
英文翻译片断等等:费尔班克斯:《希腊早期哲学家>;贝克韦尔:《古代
哲学资料》;杰克逊:《从泰勒斯到亚里士多德哲学史文编》。
第二章 前智者学派哲学的发展
在这一课题方面我们将研究爱奥尼亚“物理学家”或自然哲学
家、毕达哥拉斯学派、赫拉克利特、埃利亚学派、恩培多克勒、原子
论学派和阿那克萨哥拉。爱奥尼亚物理学家真正表现出思辨的冲
动,他们企图用自然的原因来说明现象,面不求助子神话中的事
物。他们追问:什么是组成世界的基本材料?并依据感官知觉做出
答案:那是水,或者是气,或者是一堆假设的、未经分化的东西。借
助单一的原理、即一元论,他们力图解说不同物体的性质及其变
迁,这就是原始质料的转化。观察表明,各种实体都可以变成其他
15 实体,例如,水变成蒸气。所以原来的元素一定已经同样转变成当
前经验世界中不同的实体。所有早期的希腊哲学家都隐涵地肯定第一篇 自然哲学
11
实在是有生命的:原来的实体内部拂有运动和变化的起因(物活
论)。他们用这一观点来解释变化的事实本身。毕达哥拉斯学派
不大注意感官知觉的实体,而注意宇宙万物间的关系、秩序、一致
或和谐。因为这可以用数来表示,他们便把数看作实体,认为数是
方物的基本原因。赫拉克利特象爱奥尼亚派一样,把一个生气蓬
勃的实体(火)看作基质,但是他有意识地突出变化的事实或生成
把它看作重要的事情。他认为,世界不断变化,一切事物都处于流
动状态,事物没有真正的永久性。他还比他的前入更清楚地提出
了这种观念,就是世界上有一理性掌管其中发生的事件。埃利亚
学派也注意变化的概念,不过他们摈弃它,视之为绝对不可设想
的。一种元素,比如火,竟会变成其他任何一种事物,这是不可思
议的。一种事物不能变成它本身以外的其他事物。凡现在是什么
样的东西,一定保持是什么样的东西;实在的重要特征是恒常性,
面不是变化。恩培多克勒思考这样提出的问题,同意埃利亚学派
的观点,认为绝对的变化是不可能的;就变化的真实意义来说,没
有什么东西能够变成任何别的东西。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产生于
无,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变成无;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变成另外一种绝
对不同的东西。他却同赫拉克利特一样,仍然主张事物是会变化
的。不过,这种变化是相对的,面不是绝对的。他肯定有恒常的元
素或分子,元素或分子结合起来构成物体,这就是生成;物体的各
部分分裂开来,则是衰颜。任何东西都不能绝对真正地生成、变易
或消失;世界上只有恒常不变的元素能够并且确实在改变彼此之
间的关系。原子论者在原则上接受了这种新观点,但是在几个方
面和恩培多克勒有所不同。恩培多克勒设想土、气、火、水四种元
素,还有某些人格化的活动力量——爱与恨。原于论者则假定有
无数微小不可分割、称为原子的物质分子,这同土、气、火、水相比 北
112
第一编 希腊者学
是更基本的东西。他们认为运动是原子本身所固有的。阿那克萨哥
拉也赞成恩培多克勒和原子论者所提供的解释原理,唯有这一差
别:阿那克萨哥拉假定有无数基本的性质,并采用了这些元素以外
的心灵的观念,以解释其运动的起源。最后,智者对所有这些理论
都抱否定态度,断定解决宇宙问题的尝试是徒劳无益的,其理由
是,在这领域里不可能取得确实的知识。
参 考 书
专著:伯内特:《早期希腊哲学》,第二版;海德耳:《苏格拉底以前各哲学
家白然观的研究>;泰希米勒;《探讨》;比克:《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戈培
尔:《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舒耳茨:《毕达哥拉斯和赫拉克利特》。费尔 班
克斯、伯内特和贝克韦尔书中有翻译片断。宇伯威格一海因泽(哲学史》第
一篇中有书目。
第三章 实体问题
第一节 泰勒断
泰勒斯约在公元前 624年生于希腊一个殖民地米利都,死于
公元前554年和548年之间。他以一个政治家、数学家、天文学家
和希腊第一个哲学家而著称。据说他曾预言发生在公元前585年
5月28日的日蚀。所有列举“希腊七贤”的作家都提到他的名宇。
泰勒斯或许从来没写过什么书,无论如何我们没有他的著作。有
人说他写了一本《航海占星学》,其实那是假的。因此,我们关于他
的学说的知识仅限于第二手材料。
泰勒斯的重要性在于他直截了当地提出哲学问题,在回答问
题时不牵扯神话中的事物。他大概观察到生命所需的许多因素第一篇 自然哲学
13
(食物、热度和种子)都含有水分,因而推断说水是原始的要素。万
物生于水,至于如何生于水,他没告诉我们,很可能因为他认为一
种实体转化成另外一种实体是经验的事实,根本不是需要他解答
的问题。同所有的早期希腊哲学家一样,他明显地把自然看作是
有生命、能活动、行动和变化的;至少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的是
如此。据希波里塔斯说,泰勒斯肯定万物不仅生于水,而且复归于
水。他或许设想水为一种粘质物,这种粘质物能够圆满地说明固
体、液体和生物的起源。
第二节 阿那克西曼德
阿那克西曼德在公元前 611年生于米利都,死于公元前547
或546年。据说他是泰勒斯的学生。比较稳要的推测是,他是泰 17
勒斯的同乡,因而他熟悉泰勒斯的观点。相传他对天文学、地理学
和宇宙生成论感兴趣;他绘制了地形图和天体图,把日晷引进希
腊。他的论文<自然论>只有断简残章留下来,这是希腊第一部哲学
著作,用希腊文写的第一部散文著作。
阿那克西曼德的论点大致如下:万物的本质或要素不是象泰
勒斯所设想的水,因为水本身还必须加以解释,而是无限、即一种
永恒不灭的实体。万物由它构成,又复归于它。所谓无限(toamel一
Pov),他似乎指的是一种无穷无尽充满于空间的活泼的质料,但
是他未明确规定其性质,因为他认为一切属性都是从它产生的。它
是无限的,据他天真地推断,如果不是这样,它在创生万物时就会
消耗殆尽。
这个未经分化的大块物质由于其永恒的运动,分离出不同的
实体,最初是热,其次是冷,热象一圈火焰包围着冷。火焰的热使
冷变成湿气,又变成空气,空气扩张并冲破火圆而成轮形的环。这14
第一编 希船哲学
些环有开口,好象长笛的小孔。从小孔中喷射出火,这就是天体
包围在天体周围的空气迫使大体围绕地球而旋转。太阳是天体中
最高的物体,其次是月亮,再次是恒星和行星。地球是位于中心的
圆简形体,由原始的湿气干燥而成,剩余的湿气则是海。
从太阳蒸发的潮湿的元素中产生第一批生物。随着时间的推
移,某些生物从水中爬上比较干燥的陆地,适应新的环境。象所有
其他动物一样,人最初是鱼。一切事物都要复归于其所由产生的
原始质料,以便重新产生,如此交替,以至于无穷。这是早期思想
B共有的世界轮回说。从事物由于变成现有的状态而掠夺无限这个
意义来说,事物的创造是不公允的。
阿那克西曼德的思想比泰勒斯的思想前进了一步。第一,他
试图把泰勒斯认为是原质的因素解释成为演化出来的东西。第二
他试图描绘变化过程的一些阶段。而且他似乎有了某种物质不灭
的观念。他不愿意规定那无限的质料的性质,这表明同他前人思
索其体的、感官所知觉的实体相比,他倾向于更抽象的思维形式
他那独创的生物学说是进化论的先驱,他的天体论在天文学史上
占有重要地位。
第三节 阿那克西米尼
阿那克西米尼(公元前588--524年),也是米利都人,据说是
河那克西曼德的学生。他用伊奥尼亚方言写了一部散文,只有其
中少数片断留传下来。象他老师所主张的那样,他认为事物的原始
基质或作为基础的实体,是太一和无限,但是它不是不明确的:它
是空气、蒸气或雾。正如空气或气息是赋予我们以生命的元素,它
同样是宇宙的基质。正如我们的灵魂是一种气,我们赖以生存一
样,气息(πveuμa)或空气围绕着整个世界。这种气是活泼的,无第一期 目然哲学
15
限地扩散于空间。
通过稀释和凝聚(πúxvwais)的过程万物产生于气。稀释
时,气变成火。凝聚时,气依次变成风、云、水、土和石头。一
切其他的东西都是由这些东西组成。运动产生变化,而运动是永
恒的。
米利都学派的后辈有希波(公元前五世纪)、伊德乌斯和阿波
龙尼亚的第欧根尼(公元前440—425年)。
第四章 数的问题
第一节 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
以上我们所探讨的思想家都对事物的本质问题感兴趣:他们
询问什么是组成世界的质料?他们认为那是具体确定的实体,如水
或气,或从这些元素分化出来的某种东西。现在我们要研究一派 1g
哲学家,他们特别注意形式或关系问题。作为数学家,他们对可计
量的数量关系感兴趣,开始思素世界的齐一性和规律性问题,试图
以数为实体,把它看作是万物的基质,从而说明这个事实。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创始人是毕达哥拉斯。关于这个人流传着
许多奇闻轶事,特别是出自他死后几个世纪的作家。据说他曾做
广泛的旅行,他的思想从他足迹所到的国家而来,但是,这些记载
都不可靠。在公元前580和570年之间,他生于萨摩斯,约在公元
前529年迁居于意大利南部的希腊殖民地。据说他反对波利克拉
提斯的僭主专政,忠于贵族党,所以离开了家乡。他定居于克罗托
那,建立了一个据称抱有伦理、宗教和政治目的的社团。他的理想
是要在其门徒中间发扬政治品德,教海他们要为国家的利益而活16
第一编 希腊哲学
动,使自己服从整体。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他强调道德训练的必要
性:个人应该懂得约束自己,抑制情欲,使灵魂旷达;应该尊重权
威,尊重长者、教师和国家的权威。这个毕达哥拉斯社团似乎是一
个实际的公民训练学校,在这里试验毕达哥拉斯的理想。它的成
员培育友爱的美德,训练自我检查的习惯以提高其品性。他们形
成一个公社,象一个大家庭那样同吃同住,穿同样的衣服,专心从
事艺术和工艺,又研究音乐、医学,特别是数学。通常它的成员都
要经过一段学徒时期,格言是先倾听后理解。这个社团最初可能
是当时出现在希腊、大规模流行的宗教复兴的一种形式,其目的在
于纯净生活,使全民参加札拜,特别是参加表现为所谓神秘宗教仪
式的礼拜。这种神秘宗教的教义,指出灵魂末来的命运取决于人
们在尘世生活中的行为,而且为掌管他们的行为制定了一些规章。
据说毕达哥拉斯社团扩大了开展于下层阶级中的宗教运动的用
途,使它适应比较有教养的贵族阶级的需要。
毕达哥拉斯社团的政治倾向同许多城市的居民发生矛盾,这
20些城市都有其门徒;最后招致严重的迫害。由于这些骚乱,据说毕
达哥拉斯被迫逃到梅塔彭顿去避难,公元前 500年死于此地。他
的许多追随者被逐出意大利,在希腊落脚,其中有塔仑丁的阿尔
库塔斯(很可能是苏格拉底的同代人)和逃到梯比斯的吕西斯。这
种灾难结束了毕达哥拉斯社团,使它不再成为一个有组织的团体,
但是,毕达哥拉斯的弟子继续宣传和发扬这个大师的学说,有几百
年之久。
参 考 书
波尔菲里:《华达哥拉斯传》;扬布利可:《毕达哥拉斯传>。参看冈珀茨
前引书;第1卷;策勒尔书,第1卷。第一篇 自然哲学
17
毕达哥拉斯本人没有留下什么著作,我们只能说他有上面所
述的伦理、政治和宗教观点。他多半是数论的创始人,数论是毕达
哥拉斯学派的中心思想,我们即将论述。留传至今的体系是由菲
洛劳斯于公元前第五世纪后半叶建成的,为这个学派的其他成员
阿尔库塔斯和吕西斯所承袭,直到公元前第四世纪。
第二节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论
毕达哥拉斯学派注意世界上形式和关系的事实,他们发现量
度、秩序、比例和始终一致的循环,可以用数来表示。他们论断,没
有数就不会有这样的关系和一致性,就没有秩序和规律。因此,数
一定是万物的基础,数一定是真正的实在,事物的实体和根基,一
切其他东西都是数的表现。他们以数为基质,正如今天许多人以
自然规律为基质,把这些规律说成是任何出现的东西的原因一样。
他们发现在弦的长度和音调之间就有数的关系感到高兴,因而把
仅仅是这种关系的符号或表现的数当作这种关系的原因,把数看
作是位于现象背后的基本要素和基础。
如果数是事物的本质,那末,凡是数所具有的特性,事物也有。
因此,毕达哥拉斯学派精心研究在数中可以发现的无穷的特征,把
这些特征赋予整个宇宙。数有奇偶。奇数不能用二整除,面偶数
则能这样除,因此前者有限,后者无限。奇数与偶数、有穷与无穷、
有限与无限构成实在的本质。自然界也是对立而的结合,即奇与 21
偶、有限与无限的结合。他们提供一个有十对这样对立面的表格:
有限与无限,奇数与偶数,一与多,右与左,男与女,静止与运动,直
与曲,光明与黑暗,善与恶,正方与长方。从一到十每个数都有其
特征。
物质世界也有数的性质,以单元为基础。点是一元,线是二18
第一编 希腾智学
元,面是三元,立体是四元。土是立方体,火是四面体,气是八面
体,水是二十面体,如此等等。这就是说,物体的线与面被认为是
有独立存在的实体,因为没有线与面就不会有物体,面没有物体,
却可以设想有线与面。这些空阅的形式是物体的原因,因为这些
形式可以用数来表示,数就是终极的原因。对于非物质的事物可
以做同样的推论:爱情、友谊、正义、德性、健康等等是建立在数之
上的。爱情和友谊用数字“八”来表示,因为爱情和友谊是和谐,面
八个音度是和谐。
第三节 天文学
毕达哥拉斯学派也注意研究天文学,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天文
学家。他们认为宇宙是球形,当中是中心火。行星由其所附着的
透明活动的球体所推动,围绕中心火而运转。恒星紧系于天的最
高圆顶,这圆顶三万六千年围绕中心火旋转一周。下面是同心的
球体土星、木星、火星、水星,金星、太阳、月亮和地球。因为十是完
满的数字,一定有十个天体。毕达哥拉斯学派于是在地球和中心
火之间安置一个反地球(a counter-earth)*,这反地球遮蔽地球,
使它不受中心火射线的辐射。地球和反地球每天都围绕中心火运
转,面地球却永远以同一面对着反地球和中心火,这样我们住在地
球的另一面,就看不见中心火。太阳每年绕行中心火一周,它反射
22 中心火的光。诸天体的运动表征八音度,因此是和谐的;每个天体
都能发出它自己的音调,乃有天体的和谐。
艾体:反面地球(法·伏古勒尔著,李晓舫译:《天文学愤史>,上海料学投术的
版杜,1960年版,第7页);对地(北京大学背学系外用智学史教研室编泽:古希腊罗马
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34页)。第一篇 自然哲学
19
这种天文学思想尽管荒诞不经,却为大约公元前 280年萨摩
斯的阿里斯塔尔库斯所建立的古代太阳中心说铺平了道路。最后,
人们摈弃了反地球和中心火,希克塔斯和埃克凡图斯宜称地球围
绕轴心旋转。赫拉克利德斯认为有理由排除行星按同心环形围绕
地球运转的观点,他把行星的运动同太阳的运动联系起来。由于
太阳形体较大,阿里斯塔尔库斯得出结论,断定太阳不是围绕地
球运转,而是地球围绕太阳运转。(参看冈珀兹,前引书,第-
卷。
第五章 变化的问题
第一节 永恒和变化
爱奥尼亚物理学家关注事物实体的性质,毕达哥拉斯学派关
注量的关系、秩序、和谐和数。其次引人注意的问题是变化或变易
的问题。早期哲学家朴素而客观地论述变化、转化、起源和衰败的
过程,丝毫不以为那是问题。他们没有专心思考变化这个观念,在
他们的解说中只是应用这一观念,未加深究。他们指出,万物如何
由他们所设想的原始的统一体中生成,而又复归于它,例如气变成
云,云变成水,水变成土;这些实体如何转化还原到原始的基质。一
切实体转化理论中都含有这样一种思想,就是没有任何东西能够
绝对地生成或消灭:一个同样的基质时而为水,时而为云,时而为
土。有的思想家重视变化、生长、发生和衰灭的现象,把它提高到
他的体系的中心地位,那是很自然的。赫拉克利特就是这样做的。
他对世界上变化的事实有很深的印象,断言变化构成宇宙的真正
生命,没有什么东西真正不变,永恒是虚幻;事物貌似稳定,实际上 2320
第一编 希腊哲学
处于无穷的变化过程中,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中。埃利亚学派持
有相反的观点,根本否定变化或变易的可能性。在他们看来,现实
竟然会发生变化,一个东西竟然真正会变成别的东西,这是不可思
议的。因此,他们认为变化是虚妄的,只不过是感觉现象,而存在
则是经久不变和永恒的。
第二节 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公元前535—475年)生于以弗所,出身于贵族家
庭。他一生都保持有十足的贵族气,极端轻蔑民主政治。他为人
严肃,爱批评,情绪悲观,评价人时能独立思考,武断、骄傲,好吹毛
求疵。他轻视赫西俄德、毕达哥拉斯、色诺芬尼以至荷马;他矜夸
他的自修。他说:“博学并不能训练头脑,如果能的话,它早就使赫
西俄德、毕达哥拉斯和色诺芬尼聪明了。”他的文笔晦涩,可能故意
如此,后来人们就称他为晦涩哲人。但他是一个出色的作家,富有
机智和有创造性的言论,致力于发表神谕性的言词,面不试图加
以证明。他的著作只有片断留传下来,据认为有《自然论》这样通
常的标题,分为三部分,即物理、伦理和政治。往往说是出于他的
笔下的《信札》,是一部伪作。
参 考 书
帕特里克:《赫拉克利特的自然论>;拜沃特:《赫拉克利特残篇>;迪耳
斯:《赫拉克利特>(希腊文和德文),第二版;舍费尔:《赫拉克利特的哲学》
伯奈斯、拉萨尔、E.普夫菜德雷尔、斯本格勒和博德雷罗所写的专题论文。
一、对立面的统一
如上所述,赫拉克利特学说中的基本思想是:宇宙处于永不止第一篇 自然哲学
21
息的变化状态中。“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因为新而又新的
水不断地往前流动。”为了发挥不断活动的思想,他选择了他所知
道的某种最容易动的、永不静止的东西,作为他的原始的基质,这
就是永生的火,有时他称之为蒸气或气息。他认为火是有机体根本
的基质和灵魂的本质。有些注释家认为火-基质仅仅是对不断的活
动或过程所作的其体的物理的表述,不是实体,而是实体的否定
纯粹的活动。然而,赫拉克利特很可能没有这样存细地思考过,他
只满足于求得一个不断变化、连续进行性质转化的基质,而火符合 24
这种要求。
火变成水,又变成土,而土又还原为水和火,“因为上升的路和
下降的路是一条路”。“万物变成火,火变成万物;正如货物换成黄
金,黄金换成货物一样。”事物好象是永恒的,因为我们看不见事物
中不断的运动,事物在一方面有所失,在另一方面又有所得。太阳
日日新,升起时照耀,下沉时熄灭。
原始的统一是不断地活动和变化的,永不停止。它的创造是
毁灭,毁灭是创造。那就是说,一种东西变成另外一种东西,例
如火变成水,火就消失于新的存在形式中。每一种东西都这样变
成它的对立面,因此每一种东西都是对立性质的统一。没有什么
东西的性质不变,没有什么东西其有永恒的性质。从这一意义来
看,每一种东西既存在,又不存在。凡是论述它的对立而具有什么
样的属性,同时对它本身可以作那样的论述。有这种对立,才可
能有世界。比如,音乐中的和谐就产生于高低音调的结合,即对立
而的统一。
换言之,世界为斗争所支配。“战争是万有之父和万有之王。”
如果没有斗争和对立,世界就会消亡—-停滞不前而毁灭。“甚至
一剂药不予搅动,也会分解成它的组成成分。”对立和矛质统一起22
第一编 箱量哲学
来乃产生和谐。的确,没有矛盾、对立、运动或变化,就不会有这样
的秩序。归根到底,它们都将在这普遍的基质中被调和起来。世界
要回到火的原始状态,火也就是理性j这种过程又会重新开始。在
这个意义上,善与恶是同一的东西。“生与死,醒与睡,少与老,是
同样东西。后者变化,就成为前者,前者变回来,则成为后者。”对
上帝来说,一切事物都是美好、善良和合理的,因为上帝是按当然
之理来安排事物的,他使万物完善,以求整体的和谐。而人类却认
为有些事物不合理,而另外一些事物是合理的。
二、理性的规律
因此,宇宙进程不是偶然的或随意的,而是依据“定则”,或者
25 象我们现在所说的,由规律所支配。“事物的这一秩序不是任何神
或人所创造的,它过去一直是、现在是、将来也永久是永生之火,按
服定则而燃烧,又按照定则而熄灭。”赫拉克利特有时把这说成是
命运之神或正义之神的作为,借以表示必然性的观念。在一切变
化和矛盾中唯一常住或保持不变的,是位于一切运动、变化和对立
背后的规律,是一切事物中的理性,即逻各斯(the logos)。因此,
原始的基质是唯理的基质,它有生命,有理性。赫拉克利特说:“只
有了解那引导万物、使之流转于万物之间的智慧,才是聪明的。”我
们没有绝对的把握说他是否认为这是有意识的智慧,不过,设想他
抱有这样的见解,是合乎情理的。
三、心理学和伦理学
根据这种宇宙理论,赫拉克利特建立了他的心理学和伦理学。
人类灵魂是普遍之火的一部分,并由它所滋养。我们呼吸火,遍过
感官接受火。最于燥和最温暖的灵魂是最好的灵魂,很象宇宙之第一篇 自然析学
23
火那样的灵魂。感性知识不如理性,眼耳的见证不可靠。那就是
说,没有思考的知觉不能给我们揭示隐秘的真理,这种真理只能由
理性发现。
灵魂是人身上的起支配作用的因素,接近于神圣理性。人类
必须服从普遍的理性,服从流行于万物中的法则。“言谈明智的人
必须牢牢坚守万物中普遍的因素,象一个城市坚守法规一-样,而且
应当格外坚定。因为一切人类法规都由神圣的法则所滋养。”过唯
理的生活,服从理性的命令,才合乎伦理,而理性则是我们一切人
和全世界所同样具有的。然而,“虽然理性是共同的,大多数人在
生活中却表现出好象他们有独特的知性那样。”道德意味着守法、
律已和控制情欲;这就是根据唯理的原则来约束自已。“入民应该
为维护法律而战,正如为维护安全而战一样。”“品性是一个人的守 26
护神。”“扑灭放纵之情,应有甚于消灭火灾。”“很难对抗情欲,凡是
它想得到的,它都要以牺牲灵魂来换取。”“一个人如果最优秀,我
看他抵得上一万人。”
赫拉克利特鄙视群众,认为他们“尾随流浪诗人,以群氓为师,
不知道多数是坏的,几乎没有几个是好的”,“象牲畜一样吃饱喝
足。”人生充其量不过是悲惨的游戏:“人的一生有如一个儿童玩跳
棋;王国是--个儿童的王国。”“人象夜间的灯光,点燃起来而又吹
灭了。”他对流行的宗教也只有轻蔑:“他们用血来涤除罪行,有如
一个人已经跨入泥淖之中,要用泥浆来洗掉泥浆一样。如果有人
看见他这样干,会认为他在发疯。他们向这些偶像祈祷,好象同屋
子说话一样,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神灵和英雄。”①
① 鑫看费尔斑克斯译:《希增早期暂学家》
124
第一编 祥腊哲学
第三节 埃利亚学派
赫拉克利特注意变化和运动的现象,而埃利亚学派则坚决认
为变化和运动不可思议,事物的基质必然永恒、不动、永不变化。这
个学派因其真正的创始人巴门尼德的家乡在意大利南部埃利亚城
而得名。我们把这种哲学分成三个阶段。(一)色诺芬尼可以说是
始祖,他以神学的形式来表述其基本思想。(二)巴门尼德把它发
展成本体论,完成了这个体系。(三)芝诺和梅利苏斯是这种理论
的捍卫者,是这学派中的论辩家。芝诺企图揭示其对立面的荒谬,
从而证明埃利亚学派的论点,而梅利苏斯则为论证这种理论提供
积极的论据。
参 考 书
弗罗伊登塔尔:(论色诺芬尼的神学》; 迪耳斯:<巴门尼德》。参看宇伯
威格一海因泽书§§18—21列 举的书目。
一、抻学
色诺芬尼(公元前570—480年)从小亚细亚的科洛封迁居到
意大利南部,作为一个吟游诗人到处流浪,背诵他的伦理宗教诗。
7他的著作只留下少数断简残篇。他是一个思辨的神学家,而不是一
个哲学家。同毕这哥拉斯一样,他受了公元前六世纪流行宗教运动
的影响。他抨击盛行的多神论及其神人同形同性论,宣称神有统
一性和不变性。“但是,世人认为神祇同他们一样是被生出来的,有
类似他们那样的知觉、声音和形状。”“的确,如果牛或狮子有手,并
且象人一样能够用手作画和创造艺术品,马就会把神的形象画得
象马,牛就会把神的形象画得象牛。每一种动物都会按照自己的形第一篇 自然哲学
25
象来塑造神,使之带有同样的身体。”“所以埃塞俄比亚人把神衹弄
成黑皮肤、扁鼻子,色雷斯人把神祇弄成红头发、蓝眼睛。”①神是
独一无二的,无论在形体或精神方面都和世人有所不同,他不费力
气,以其头脑的思想来统治万物。他居处于一地,根本不移动,却
全身、即其各个部分都有所见、所闻和所思。神是独一无二的,无
始无终;他是永恒的。就他无所不包面言,他是无限的;但是,他不
是一个无形的无限,面是一球形体、一完善的形式,这样,他又是有
限的。因为运动同存在的统一性不相符,他作为整体是不动的,但
是,在他的各个部分中则有运动或变化。
色诺芬尼是一个泛神论者,认为神是万物存在于其中的宇宙
的永恒的基质,是太一和-一切(8v nal πav)。换句话说,神即宇
宙。象早期希腊人通常对自然的看法(物活论)一样,神不是一纯
粹精神,面是整个的有生命的自然。如果色诺芬尼竞然信仰多神教
的神祇,他会把他们看作是宇宙的各个部分,看作是自然现象。
色诺芬尼也提供了自然科学理论。以留在石头中间的甲壳和
海产物的印迹为佐证,他推论人类和现今存在、生长的万物,都发
源于土和水。以前大地曾和海混杂在一起,后来大地摆脱了潮湿。
大地还要沉入海中,变成泥淖,人类将从头重新开始。他认为太阳
和星辰是火红的云团,它们每天熄灭,又重新燃起。
色诺芬尼提出的宇宙观,为巴门尼德所发展和完成了。巴门 28
尼德是这学派的形面上学家,约在公元前515年生于埃利亚一富
裕家庭。他熟悉赫拉克利特的学说,可能曾经属于毕达哥拉斯学
派。他的教诲诗《自然论》保存下来某些残篇,共分为两部分,即论
真理和论意见。
①《作者注,下同)值内特诈文,见《早期希腊哲学》26
第一编 希腊种学
二、本体论
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都变化,火变成水,水变成土,士变成火;
事物存在而又不存在。这怎么可能?巴门尼德问道,一个东西怎么
会既存在,又不存在。一个人怎能思议这样的矛盾?一个东西怎能
改变它的性质?一种性质怎能变成另外一种性质?如果说能,那就
是说某种东西存在和某种东西不存在;无能生有,有能变无。或
者,换一种论证的方式:如果存在有变化,它一定产生于非存在或
产生于存在。如果产生于非存在,它产生于无,这是不可能的;如
果产生于存在,那末它是产生于自身,这就等于说,它同它自身是
同一的,过去一直是同一的。
因此很明显,存在只能产生于存在,没有一种东西能够变成别
的东西。凡是存在的东西,一向总是存在,将永远存在,或保持原
状。因此,只能有一个永恒的、非衍生的和不变的存在。既然它总
是一样,除存在以外其中没有别的东西,它必然是连绵不断的。而
且,它必然是不动的,因为存在不能生成或消逝,没有容它在其中
活动的非存在、即空间。存在和思维是一回事,因为凡是不可思议
的,就不存在;凡是不存在的或非存在,就不可思议。那就是说,思
维和存在是同一的;凡是可思议的,就存在。从实在中赋有精神的
意义来看,存在和思维也是一回事。
存在或实在是性质相同、连绵不断和不确定的质料
我们
这位哲学家的审美想象把它描绘成一球形,一—赋有理性、永恒
和不变。任何变化都不可思议,因此,感宫世界是虚幻。如果认
29 为我们感官所知觉的东西是真的,那就是把存在和非存在等同起
来了。巴门尼德坚信理性:凡是同思维有矛盾的,就不可能
真实。第一篇 自然哲学
27
除去真理论以外,巴门尼德还提出了一种建立在感宫知觉之
上的理论;根据这种理论,有存在和非存在,从而有运动和变化。
宇宙是温暖和光明的元素同寒冷和黑暗的元素两种基质混合的结
果。有机物产生于粘上。人的思想有赖于他身体中那些元素的混
合。温暖的元素知觉宇宙间的温暖和光明,其他的元素知觉其对
立面。
记门尼德在他的“真实”学说中向我们表明,逻辑思维迫使我
们把世界看成是统一体,不变和不动。感官知觉却揭示出世界是
多元和变化的,这就是现象和意见所肯定的世界。怎么可能存在这
样一个世界,或者怎么可能知觉这样一个世界,他没有告诉我们。
三、论辩术
芝诺(约公元前490—430年)是埃利亚的政治家,巴门尼德的
学生。他试图指出其对立面的荒谬来证明埃利亚学派的学说。他
认为我们如果假定有杂多和运动,就会陷于矛盾。杂多和运动的
概念自相矛盾,因此不可能接受。如果真有许多东西,这些东西就
一定既是无限小,又是无限大。其所以是无限小,因为我们可以把
它们分成无限小以至不能度量的部分。其所以是无限大,因为我
们可以给每一部分加上无限多的部分。说杂多既是无限小而又无
限大,是背理的,因此,我们必须排斥。由于类似的理由,运动和空
间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说一切存在物都在空间中,我们就必须
假定这个空间也在空间中,依此类推,以至于无穷。据此,让我们
假定一物体经过空间面运动。为了穿过某一空间,必须首先穿过那
一空间的一半;为了穿过这一半,它必须首先穿过这一半的一半;
依此类推,以至于无穷(ad infinitum)。总之,实际这物体不能
有所移动,运动是不可能的。
*28
第一编 希腊哲学
萨摩斯的梅利苏斯是一个卓越的海军将官,他试图对埃利亚
学派的学说做积极的论证。存在不能创生,因为这意味着在存在
之前就有非存在,而存在不能产生于非存在。存在是一,因为如果
存在多于一,存在就不是无限的。没有空虚的空间或非存在,因而
运动是不可能的。如果既没有杂多,又没有运动,那就不会有分离
和聚合,不会有变化。因此,感官在陈示运动和变化方而,欺骗了
我们。
第六章 变化的解说
第一节 破谜
古代自然哲学家都隐隐约约地肯定事物没有生灭,绝对的创
生或毁灭是不可能的。然而,他们没有有意识地对待这种思想,只
承袭这种思想而未予品评。在他们的脑子里,那是隐涵的,并不明
确。埃利亚学派的思想家充分意识到这个原理,不仅在他们的推
理中默认它为前提,而且经过深思熟虑断言那是思维的绝对的原
则,并严格地加以运用。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生灭,没有什么东西能
够变成别的东西。没有一种性质能够变成别的性质,否则那就意
味着一种性质消逝,而另一种性质生成。实在是永恒不变的,变化
乃是感官的虚构。
但是,事物似乎是常住的,又似乎是变化的。事物怎么可能
既常住而又变化呢?这思想上的疙瘩怎么解除?哲学不能就此放手
不管,永恒和变化之谜必须解决,看世界的静态和动态观点必须有
所融合;赫拉克利特和巴门尼德的继承人就着手做这件事。
埃利亚学派说不可能有绝对的变化,这是正确的。一个东西第一篇 自然智学
29
不可能由无中生成,变成无,起绝对的变化。但是,我们有权利在
相对的意义上说生成、衰亡、生长和变化。有那么一些东西或实在 31
的分子,它们是永恒、原始、不灭和非派生的,而且它们不能变成别
的东西。正如埃利亚学派所主张的,它们始终如一,保持原状。然
而,这些东西或实在的分子能够聚合和分离,即形成那种能够重
新分解成其元素的物体。实在的原始的分子不能创造或毁灭或变
化其性质,但是能够改变彼此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变
化。换句话说,绝对的变化不可能,而相对的变化是可能的。生成
是元素的聚合,衰亡是元素的分离:变化是元素之间的关系的
变化。
恩培多克勒、原子论者和阿那克萨哥拉,对赫拉克利特和巴门
尼德所提出的问题给予同样的总的回答。他们都承认绝对的变化
不可能,只有相对的变化。但是,他们对下列问题的答案有分歧:
(一)什么是组成世界的实在的分子的性质?(二)什么东西使分子
聚合或分离?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哥拉说这些元素有确定的性
质,原子论者认为它们没有属性。恩培多克勒肯定有四种定性的
元素,土气、火和水,阿那克萨哥拉断言有无数这样的元素。恩培
多克勒认为爱与恨这两个虚构的东西使元素结合和分裂,阿那克
萨哥拉认为在元素以外的一种精神创始运动,原子论者则认为运
动是元素本身所固有的。
第二节 恩培多克勒
恩培多克勒在公元前495年生子西西里的阿格里根顿的一个
富有而关心公益的家庭 。他长期是他本乡城市的民主派领袖,据
说他拒绝接受王位。大概在公元前435年流亡时期死于伯罗奔尼
撤。相传他跳入埃特拿火山口而自杀,这是无稽之谈。恩培多克32
30
第一编 希腊哲学
勒不仅是个政治家和演说家,也是宣教师、医生、诗人和哲学家。关
于他所做出的奇迹流传着许多故事,很可能他也相信自己的魔术
力量。有两首诗的片断保存下来,一首是关于宇宙创成论的,湖作
《论自然》,另一首是关于宗教的,标题为《论净化》(1908年由伦纳
德用韵文泽出)。
恩培多克勒认为,严格说来,既没有生成,又没有衰亡,只有混
合和分离。“任何东西都不能产生于不以任何方式而存在的东西,
存在的东西竟然会消灭是不可能的,也没听说过。只要一个人把
一个东西故在一处而不动它,它就会老在那里。”①有四种元素或
“万物之根”,即土、气、火和水,每一种都有其特殊的性质。它们是
非衍生、不变和不灭的,充塞于宇宙闻。这些元素结合起来构成物
体,分裂开来则使物体毁灭。一物体影响另一物体,被解释成一物
体的流出物进入和它们相适合的另一物体的细孔中。
但是,什么东西使这些元素结合和分裂?恩培多克勒设想有两
种虚构的东西,即爱和斗争或恨②。这两种力量,我们称之为吸引
和排斥,经常在一起发生作用,使物体形成和毁灭。不过最初所有
这些元素都混杂在一起,构成一个球体、一个神圣的神,爱在他身
上占有最高的统治地位。逐渐斗争占上风,诸元素分散,独自存
在,没有任何种类的物体。以后爱进入混沌之中,产生旋转运动,
使同类的分子互相结合。结果是空气或以太首先分离出去,形成
天穹。尔后火分离出去形成下而的星空。水因旋转运动从大地里
被压挤出来,形成海洋;水由天火蒸发产生更下面的大气层。这种
① 见伯内特译文。
② 这些元素,因为是富有生气的,似乎也有推动自已的前力。国类事物有趋向尚
类事物的佩向。第一篇 自然哲学
31
结合的过程将继续下去,直到所有这些元素势必通过爱的作用,重
新组合成一个神圣的球形体,然后又开始分解的过程,如此循环
不已。
有机的生命发源于土。最初是植物,其次是动物的各个部分,
臂、眼和头。这些部分偶然结合:造成各种无定形的团块和怪物
-—有两面的动物,牛仔而有人面,人的子孙面有牛头。它们又分 3
离开来,经过多次试验,乃产生出适于生存的形式,这种形式为后
代所延续。
人由四种元素所组成,所以有能力认识它们。同类认识同类。
凭借土我们看见土,凭借水看见水,凭借空气看见荣耀的空气,如
此等等。感官知觉是物体施作用于感官的结果。例如视觉,就是
借助外来的分子的吸引作用,火和水的分子从所见的对象投射到
眼睛那里,遇到由眼孔中逸出的同类的分子。这些物体在近眼睛表
面的地方相接触,就产生影象。不过只有同眼孔相适应的分子影
响眼睛。听觉是由于空气冲进耳朵里,产生声音。味觉和嗅觉是
由于分子冲进鼻子里和嘴里。智慧位于心脏中。
恩培多克勒采取早期希腊自然哲学家物活论的态度,认为一
切事物都有精神生活:“一切事物都有思想能力。”他的宗教著作宣
扬人的堕落和灵魂的轮回,从这种学说可以看出他同那影响所有
希腊人的大奥尔弗斯派有联系。
第三节 阿那克萨哥拉
阿那克萨哥拉(公元前500—428年)生于小亚细亚的克拉佐美
尼,迁居于雅典,成为大政治家帕里克勒斯的朋友。帕里克勒斯企
图使他的本城成为希腊的文化政治中心。由于帕里克勒斯的敌人
控告阿那克萨哥拉不信神,他离开住了三十年之久的雅典(公元前
132
第一编 希腊哲学
464—434 年),定居于拉姆萨卡斯,后来就死在那里了。阿那克萨
哥拉是一个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他的著作《自然
论的重要片断保存下来了,这本书是用简明的散文写的。
参 考 书
布赖埃尔:《阿那克萨哥拉的哲学》;海因泽:《论阿那克萨哥拉的 vois
《奴斯)>。
阿那克萨哥拉同恩培多克勒一样,所研究的问题是要说明变
化或变易的现象。他承袭埃利亚学派的思想,认为绝对的变化是
不可能的,没有一种性质能够变成另一种性质,实在的主要本质永
34 恒不变。“没有任何事物生成或消逝。”但是,他并不否认变化的事
实:有相对的变化,就元素的混合和分离来看,事物能够生成和消
逝。不过,这类元素一定不止四种,我们的世界这样丰富、充满各
种性质,不能用如此少数儿个元素加以说明。并且土、气、火和水
根本不是元素,而是其他实体的混合物。因此,阿那克萨哥拉认为
无数具有特质的实体是终极因素,这些实体“有各种形式、颜色和
滋味”,如肉、发、血、骨、银、金等等的分子。这些无限小但不是不
可分的微粒无因自成,不发生变化,否则“肉怎么会来自不是肉的
东西?”它们的数量和质量是恒常的、不能增加或减少。他采取这
一观点是由于他考虑到这种情况,身体是由在明暗、冷热、刚柔等
等方面不同的皮、骨、血、肉等组成的,身体为食物所滋养,因此食
物必然含有构成身体实体的成分;而食物又从土、水、气和太阳中
吸取其要素,土、水、气和太阳一定会提供组成食物的成分。因此,
恩培多克勒所谓简单的元素实际上是万物中最复杂的,是各种无
限小的物质分子真正的贮藏所。它们一定包含有机体中的一切物
质,否则我们怎能解释身体里的皮、骨和血呢?第一篇 自然哲学
33
宇宙形成以前,最初有无穷小的物质分子,阿那克萨哥拉称之
为胚种或种子(spermata),亚里士多德称之为同质的要素或同质
的成分(homoiomere)(我们不妨称之为分子)。它们混杂在一起
而成为乱作一团的质料,充塞于全宇宙,面没有空虚的空间把它们
彼此隔开。这原始的质料是无数无穷小的种子的混合体。现在这
个世界是组成此质料的那些分子的混合和分离的结果。但是,我
们要追究,这些散处于混沌中的种子是怎么同它脱离,结合起来面
构成一个宇宙或有秩序的世界的呢?用机械的方法或运动,通过位
置的变化。又是什么东西使它们运动的?它们不是象物活论者所 35
主张的那样赋有生命,又不为爱与恨所推动。阿那克萨哥拉从我
们所观察到的天体运行得到启发,找到答案。一种迅速有力的旋
转运动产生于质料中的某一点,使胚芽分开。这种运动越来越往
远处伸展,把同质的种子集合在一起,并且将不断伸展,直到原
始混沌的混合物完全解体为止。最初的旋转运动使浓厚和稀薄分
离,温暖和寒冷分离,光明和黑暗分离,干燥和潮湿分离。“浓厚、
潮湿、寒冷和黑暗集聚到目前大地所在处,稀薄、干燥、温暖和光明
离去到太空的远方。”这样分离的过程继续不断面导致天体的构
成,天体是借旋转力量从大地上投掷出来的固体。这种分离的过
程还构成天地间的各种物体。太阳热逐渐使潮湿的大地干燥起
来,充满于空气中、为落雨埋藏于泥土里的种子乃长成有机体,阿
那克萨哥拉赋予它们以灵魂,来说明它们的运动。
我们看到,象现在这样一个复杂的整个的宇宙形成过程,必
然由原始的旋转运动面来,是一长系列运动的结果。那是怎么造
成的?为了说明初始的运动,阿那克萨哥拉求助于一个有智慧的本
原、一个心灵或奴斯(vos)、一个使世界有秩序的精神。他认为这
种精神是一个绝对简单面同质的实体,不同其他元素或种子相混34
第一 希腊哲学
杂,面同它们绝对分离和有区分。它有支配物质的能力。它是能
做自发活动的东西,是宇宙间一切运动和生命的自由的泉源。它
无所不知,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如此;它安排万物,是万物之
本;它统治一切大大小小的有生命的东西。
至于阿那克萨哥拉所谓的心灵,是指纯粹精神,还是指极其精
致的物质,或某种既不是完全物质的又不是完全非物质的东西,这
在注释家中间存在着分歧。虽然他在这一点上有时表述得很笨
拙,称心灵为万物中最稀薄者,实际上它却是一独特的元质,就是
36说它不同任何别的东西相混杂。我们可以把他的观点看作是模糊
的二元论,即尚未鲜明确定的二元论。心灵创始宇宙历程,又似乎
存在于宇宙间,在有机体中,甚至在矿物中;存在于运动需要用它
来解释、此外别无办法解释的地方。它存在于周围的物质中,存
在于已经分离出去和正在分离出去的东西里。用近代的术语来
说,它既是超然的,又是内在的;一神论和泛神论在那体系虽没有
严格地区分开来。亚里士多德批评得很正确:“阿那克萨哥拉拿心
灵当作构造宇宙的一种手段。当他无法解释一个东西必然存在的
原因时,他就把它拖进来,但在其他情况下,他又不用心灵而用其
他的原因来说明出现的事物。”①事实上阿那克萨哥拉力图用机械
原理来说明事物,而求助于心灵,把心灵看作是运动的有理智的原
因,即仅仅把它当作一种最后依靠的手段。
第四节 原子论者
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哥拉为字宙的自然科学观点开辟了道
路,这种称为原子论的观点在今天的科学中还是最有影响的理论。
① 见费尔莊克斯的译文。第一篇 自然哲学
35
不过,他们学说的一些重要方面需要加以修正,原子论者做了这种
工作。原子论者同意他们前人的观点,承认有实在的原始和不变
的分子,但是否认这种分子其有恩培多克勒或阿那克萨哥拉所赋
予它们的性质,而且摈弃由神祇或心灵从外面使它们运动的观点。
土、气、火和水不是“万物之根”,也没有无数性质各异的“种子”。这
些东西不是真正的元素,它们本身是由更简单的单元组成的。这
些单元是看不见、透不进、占有空间而不可分的实体(原子),只在
形状、重量和大小方面有差别;它们都有其本身固有的运动。
原子学派的创始人是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关于留基伯我们
几乎一无所知。有人甚至怀疑是否确有其人,面另一些人同亚里
士多德一样,认为他是原子论的真正鼻祖①。后一观点多半正确。
据说他来自米利都,在埃利亚跟芝诺学习,在阿布德拉建立原子学g
派,这个学派因其弟子德谟克利特面闻名。他的著作很少,相传已
经并入到他弟子的著作中。
德谟克利特约在公元前460年生子色雷斯沿岸的阿布德拉商
业城,死于公元前 370年。他周游各地,写了许多关子物理学、形
面上学、伦理学和历史的书籍,而且是一个出色的数学家。
他的著作残篇保存下来的比较少,面且我们还不能总是有把
握地断定哪些是他的,哪些是留基伯的。不过根据现有的材料,我
们却可对原子论有所认识,尽管作者为谁,只能存疑。
参 考 书
布里格尔:<原子的旋转运动》;洛尔青格:《德谟克利特伦理学残篇》;那
托尔下:《德谟克利特的伦理学》,德里奥夫;《德谟克利特研究>。
①看伯内特;《早期希腊哲学》。36
第一编 希腾哲学
原子论者同意埃利亚学派的观点,认为绝对的变化是不可能
的,实在在本质上是永恒的、不可毁灭的和不变的。与此同时,也
不能否认变化正在进行,万物不断运动。他们肯定,没有空洞的空
间或空虚、没有巴门尼德称之为非存在的东西,运动和变化则是不
可想象的。因此,原子论者坚持说,非存在或空洞的空间是有的
空间并不是在有形体的意义上是实在的,但是它存在着。存在着
的东西如物体并不比不存在的东西如空间更实在。没有形体的东
西可以是实在的。存在或充实和非存在或空虚都存在。那就是
说,实在并不是象埃利亚学派所主张的那样,连绵不断、不可分和
不动的东西,而是许许多多的东西,即彼此为空洞的空间间隔开来
的无穷多的东西。
每一个这样的东西是一个不可分(átoμov)、不可穿透和 单
纯的原子。原子不象近代人所设想的那样为一数学点或一个力的
中心;它有广袤。它不是在数学上不可分,而是在物理上不可分
的,即在中间没有空洞的空间。一切原子都在性质上相同。它们
既不是土、气、火或水,也不是特殊的胚种。它们只是极小而结实
的物质单元,在形状、大小、以及重量、排列和位置上彼此有所不
同。它们是非衍生、不可毁灭和不变的。它们现在如此,过去一
贯如此,将来会永远如此。换句话说,原子是巴门尼德一个不可
分的存在,分裂成不能再分的小块,它们彼此为空洞的空间隔离
开来。
万物是由作为实在的建筑石料的原子和空洞的空间构成的,
正如喜剧和悲剧是由同样的字母拼成的文字组成的一祥。一切物
体都是原子和空间的结合物。结合则生成,分离即毁灭。因为组
成物体的原子在结合和分离方而有所不同,物体彼此各异。只有
通过直接接触、压迫和冲击,或通过由一物体喷射出来而碰撞其他
38第一篇 自然哲学
37
物体的放射物,它们才能互相影响;超距作用是不可能的。使原子
结合和分离的是它们本身所固有的运动。“没有什么东西会无因
而生,万物的发生都有其缘故,而且是必然的。”运动同原子本身一
样,不是创造出来的。原子从开天辟地以来就处于运动状态,从未
静止。由于原子有许多不同的形状,有的有钩、有的有眼或槽、或
凸出或凹陷,它们相互交织和挂联在一起。
下面说明宇宙的演化。原子沉重而下坠,其中较大者下坠得
更快,从而迫使较轻者上升。这种作用造成回旋运动,回旋运动越
来越往远处扩展,于是具有同样大小和重量的原子集合在一起,其
中较重者聚于中心,构成空气、其次是水、再次是固体的土;其中较
轻者散向周围,构成星体和以太。这样就产生了许多世界,各有
其中心,并形成球形体。有的没有日、月,有的有较大或较多的
行星。
地球是这样造成的物体之一。从湿土或粘泥中产生生命。炽
热的原子遍布于整个有机体,从而物体有热。这种原于在人类灵
魂中特别丰富。灵魂是由最细致、最圆、最灵敏和炽热的原子所组
成。这种原子散布子整个身体,促成身体运动。每两个原子之间
夹杂一个灵魂原子。身体的某些器官掌管特殊的精神作用。脑是
思想器官,心是忿怒的器官,肝是欲望的器官。无论是有生物或无
生物都能抵制周围的压力,就是因为它们有这样的灵魂。我们呼
吸灵魂原子,只要这种过程继续不断,生命就存在。死亡时,灵魂 39
原子分散;盛灵魂的器败破碎,灵魏则溢出。这是建立在唯物主义
基础之上的生理心理学粗浅的开端。
感宾知觉被解释为类似被知觉的物体的流射物* 或影象或偶
流射物和流出物意义相同。38
第一编 希腊督学
像(fl8cAa)的作用,在灵魂中引起的变化。这种影象从物体飞出,
把它们的形状加给介于中间的空气,那就是说,它们改变物体附近
分子的排列,尔后,又改变较远分子的排列,如此推进,一直到接触
来自感官的流射物。同类知觉同类,那就是说,只有来自一物体的
影象同由感官流射的影象相似,才能有所知觉。这种知觉论在原
则上同近代科学的波动说和以太说相仿。
德谟克利特借助于来自各处物体的这种影象来解释梦、先知
的幻象和对神祇的信仰。神祇存在,但是,他们尽管寿长,同人
一样要死。有宇宙灵魂,它由比人的灵魂更精致的原于所组
成。
我们认为各种物体所具有的可感觉的性质(颜色,声音、味道
和气味等等),不在它们本身之中,只是原子相结合对我们感官所
起的影响。原子本身除去以上所述的不可入性、形状和大小以外,
没有别的性质。因此,感官知觉不能给我们关于事物的真知识,它
只告诉我们事物如何影响我们。(在这里我们看到近代哲学对第
一种属性和第二种属性所作的区分。)我们不能看见原子的本来面
目,却能对它们进行思维。感官知觉是含糊的知识,超越感官知
觉和现象而达于原子的思想是唯一真正的知识。德谟克利特确实
同所有的早期希腊哲学家一样,是一个唯理主义者。但是,思想不
是脱离感官知觉而独立的。当感官经验不能使我们更前进一步,
40“当研究必须进入更细微的领域”、即感官知识不能达到的范围时,
“具有较精致的思维器官的真正的认识之路”才开始。而且,我们必
须记住,对德谟克利特来说,灵魂(ψuxn)和理性(vois)是同一的
东西。
在据认为是德谟克利特的伦理学的残篇中,可以看出精练的
快乐主义伦理学的梗概。人生的真正目的是幸福。他所谓的幸福第一篇 自然哲学
39
是由灵魂平静、和诸和无畏面来的内心的满足或愉快的状态。这不
依靠物质财物、财富或身体快感(因为这是短暂的,会产生痛苦,还
需要连绵不断),而是依靠快乐适度和生活诸调。欲念越少,越不
容易失望。达到此目的的最好途径是,通过沉思默想美好的行为
来锻炼思维能力。
凡是能够实现至善、即最大幸福的德性,都有价值,而其中主
要的则是正义和仁爱。妒忌、猜疑和悲痛,造成矛盾又伤人。我们
要做正当的事,不是怕惩罚,而是出于责任感。做好人,不仅不应
做坏事,而且甚至要不想做坏事。“区分一个人究竟是真诚还是虚
伪,不仅根据他的行为,而且还要根据他的欲念。“心地正直的人
总是愿意做正义的合法的事,日夜欢愉,身体强壮而无忧虑。”我们
应该为国家服务,因为“一个治理得很好的国家是我们最大的保
障”。“当国家处于健康的状态,一切繁荣;一旦国家腐败,一切都
趋于灭亡。”①
① 转引自贝克韦尔《古代哲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