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伟-《西方哲学史》-第三编 近代哲学-引言-在线阅读

引 言

近代哲学是继古代哲学和中古哲学之后,西方哲学又一个新的

历史阶段。按照西方学术界一般的划分方法,近代哲学(modern

philosophy)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此

后是“当代哲学”(contemporary philosophy),故应称之为“现代

哲学”。我们则习惯上将其下限划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以别于

20 世纪现当代哲学,所以称做“近代哲学”。

近代哲学是在资本主义这一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伟大变革中

形成的,它不仅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也是时代精神的塑造者。

从15世纪开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因素在封建制度内部产生

了,它是新的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这个时期正是教权逐渐衰落,王

权地位逐渐稳固,一系列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时期。就近代哲学产

生的历史背景而言,我们可以用三个“发现”来说明其时代的基本

特征。

首先是“世界的发现”,史称“地理大发现”。15世纪末16世

纪初新航路的发现和新大陆的发现,一方面促进了欧洲工商业、贸

易的迅速发展,使生产力的水平迅速提高,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的

生产方式;另一方面亦使人们终于摆脱了中世纪那种狭隘的地域观

念,一下子将人们的眼界扩展到了世界性的范围。于是,在欧洲人

249的面前,出现了一个充满了新奇事物,充满了魅力的广阔天地。

其次是“人的发现”。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精神和宗教改革的内在性原则将

人们的思想目光从天国拉回了人间,从神转向了人,所以被称为“人的发现”。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近代哲学的思想准备,也是西方哲学从中古哲学走向近代

哲学的过渡阶段。文艺复兴一方面通过搜集整理古代文献,使近代哲学与古代哲

学接上了关系,从而有可能汲取古代哲学宝贵的精神养分,将哲学向深入发展,

另一方面亦以其人文主义精神为近代哲学奠定了思想基础。而宗教改革则在基督

教内部发动了一场革命,消解了它的外在权威,走向了人的内在性,从而为近代

哲学的主体性原则和自由原则奠定了基础。无论是文艺复兴使神世俗化,还是宗

教改革使世俗神化,它们都可以看做是“人的发现”。

最后是“科学的发现”。这个时期正是自然科学迅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它的

发展和进步不仅树立了理性的权威,而且为哲学提供了思想的材料和内容,为哲

学解释和说明自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们从此不再用神学的态度而是用科学的

目光看待自然,不再用神学的语言而是用科学的语言解释自然了。

近代哲学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

近代哲学是希腊哲学与基督教哲学相互交融的产物,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哲

学形态。一般说来,希腊哲学关注于现实生活,其基本精神是人文主义、现实主

义、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基督教哲学所关注的则是理性与信仰的调和,它在

尘世之上开辟了一个超验的精神世界,并且把哲学的思辨统统贡献给了这个超凡

脱尘的领域。近代哲学一方面继承了希腊哲学的精神,注重知识,发展科学,以

自然为认识的对象,确立了理性的权威;另一方面亦继承了基督教哲学的内在精

神,同样关注那个超验的精神世界。因而除了特殊情况(如18世纪法国哲学),

近代哲学家们都可以看做是“伟大的两栖动物”①。于是,当近代哲学登上哲学

的历史舞台时,摆在它面前的任务就是如何弥合这两个分裂的世界。

近代哲学也是一种不同于希腊哲学和基督教哲学的崭新的哲学形态。

首先,希腊哲学以朴素直观为其基本特征,而近代哲学则是“反思的”,它

以主体性原则为其基本特征。作为最初的哲学思考,希腊哲学经历了艰苦卓绝的

思维劳作,才从感性的具体内容中抽象出普遍的概念来,而近代哲学一开始就活

动于抽象的观念之中。这既是近代哲学的长处,也是它的局限:思维的抽象性表

明近代哲学更加深入了,但另一方面也使它固执于主观性之内,最终难以解决思

维与存在之间的矛盾。其次,希腊哲学虽然崇尚知识,确立了西方哲学的科学思

① 参见[美]詹姆士·斯鲁威尔:《西方无神论简史》,76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250维方式,然而它毕竟是朴素直观的,既缺少自然科学的支持,也缺少认识论的深

入研究。近代哲学就不同了,它是在自然科学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形成的,所以它

的科学精神有其坚实的基础。另外,它们的自然观也是不同的:希腊人哲学视野

中的自然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机的整体存在,而近代哲学中的自然则是一个机械

的、非生命的自然,人们将它分解成部分而分别加以研究。在希腊人的心目中,

自然是神圣的,他们只要求认识自然而从来没有想到要改造自然,而近代哲学则

在认识自然的任务之上又增加了改造自然的任务,结果人从自然的一部分变成了

自然的主人,从而对后世产生了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影响。

与基督教哲学相比,近代哲学以理性主义为其基本特征,这种理性主义当然

与经院哲学的理性主义是不同的。经院哲学尤其是唯实论的思想的确可以称为理

性主义,然而那是一种以神学为最高权威、以神学教义为研究对象、抽象空洞烦

琐思辨的理性主义。而近代哲学的理性主义则试图取代神学的权威,以自然、社

会和人类自身为研究对象,因而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知识基础。我们可以说,近

代哲学要做的工作就是在经院哲学的废墟上重新确立理性的权威,重建哲学的基

础。当然,近代哲学并没有彻底抛弃基督教哲学的传统,这一方面表现在它不可

避免地具有神学上的不彻底性,虽然哲学家心目中的上帝往往不是宗教式的人格

神,而是至高无上的理性存在;另一方面近代哲学也在不同程度上受惠于基督教

的某些观念,例如基督教视自然为可供人类任意支配的低级存在的自然观,就构

成了近代科学和哲学的机械自然观的基本前提。

因此,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近代哲学的主要问题就表现为思维与存在的

关系问题。由于近代哲学从笛卡尔开始通过主体与客体的分离而树立起主体性原

则,注重对认识论问题的研究,这就使近代哲学在思想的深入、知识的丰富和体

系的建构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同时亦使它始终难以摆脱主体与客体之间的

矛盾。在认识论主体客体二元框架的限制下,近代哲学的问题最初表现为理性与

经验的矛盾,出现了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继而展开为主体与客体、知识与对

象、理想与现实、自由与必然等和思维与存在有关的一系列问题。

近代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非常密切。在某种意义上说,近代哲学在继承希

腊哲学的同时也继承了它的传统——许多哲学家也是科学家。近代自然科学的迅

速发展不仅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资本主义革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

基础,而且为近代哲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知识前提,同时亦向哲学提出

了概括总结科学的成果,为之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支持的任务。因而哲学与科学

之间的关系是:自然科学的发展进一步确立了理性的权威,而且向哲学提出了认

识论的问题,而哲学在吸取科学知识的内容,对其成果进行概括和总结的同时,

251亦在世界观、自然观和方法论上对之形成了深刻的影响,所以它们是相互影响相

互促进的。总而言之,自然科学的发展给近代哲学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实际上,

近代哲学早期的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就与自然科学有深刻的关联。以哥白尼革命

为例。当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假说的时候,理性与经验之间的矛盾被激化了:从经

验上看,我们都是按照太阳东升西落围着地球转的观念生活劳作的,然而理论却

证明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不仅如此,近代哲学像希腊哲学那样追求知识、崇尚

科学,并且接过了使哲学成为科学的理想,梦想使之成为现实。使哲学成为科

学,可以看做是西方古典哲学的最高理想,这个理想直到黑格尔才得以实现,不

过实现的结果却表明它归根结底只能是在思想中编织而成的美好梦想。

近代哲学是在人类社会一系列伟大变革的背景下产生的,它集中反映并且缔

造了新时代的精神。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近代哲学的基本精神,一言以蔽之,

就是启蒙主义(enlightenment)。通常我们只是将18世纪法国哲学称为启蒙运

动或启蒙主义,实际上启蒙主义不仅是法国哲学而且是整个近代哲学的基本精

神。启蒙主义以理性为最高权威,以自由为至上的理想,反对宗教迷信、封建专

制和愚昧落后,推重理性,提倡科学,推进知识,传播知识,教化大众,形成了

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广泛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在某种

意义上说,它的影响无论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至今仍然在发挥着作用。

启蒙主义集中体现了近代哲学的基本精神,也集中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

实际上两者是一回事,因为正是哲学体现和塑造了时代的精神。我们一般将弗兰

西斯·培根与笛卡尔看做是近代哲学的创始人:他们一位开创了经验论,一位开

创了唯理论。然而严格说来,培根的思想仍然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过渡性质,而笛

卡尔所确立的主体性原则和理性主义精神则奠定了近代哲学的基本精神。我们之

所以尊笛卡尔为近代哲学当之无愧的始祖,乃是因为他的方法论原则、“我思故

我在”思想和对自然科学的贡献不仅重建了理性主义精神,而且象征着主体性的

觉醒,因而为近代哲学的启蒙主义奠定了基础。

启蒙主义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但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近代哲

学所理解的理性主要是一种科学理性,理性主义与科学主义是一致的。因此,当

哲学家们在自然科学伟大成就的鼓舞下,试图将科学的精神、理论和方法推广到

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全部领域的时候,便形成了一种机械论的世界观。在这

种世界观之中,人类和社会与自然一样统统服从于自然法则,人的本性就是他的

自然属性,而这种决定论不仅否定了自由,也否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所以严格

地说,希腊哲学至多奠定了科学思维方式的基础,近代哲学才是这种思维方式的

缔造者。近代哲学的科学思维方式一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另一方面也暴露了

252其自身的局限性,而其正反两方面的作用都对西方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难以估量的

影响。现当代西方哲学之所以对启蒙主义的科学思维方式采取了激烈的批判态

度,原因就在于此。

总之,由于主体性原则的确立,反思的精神得以高扬,哲学思考向深入发

展;由于自然科学的各门学科迅速发展成熟,为哲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对象和内

容,也为之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由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思想准备,使哲学

在新的基础上恢复了希腊人对自然的认识和对真理的探求,而且增加了改造自然

的任务,并且将宗教情怀引向了内在的精神领域;如此种种,使近代哲学无论在

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比以往的哲学更丰富、更完善、更富于体系性,亦对后来

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更加深远的影响。

按照哲学形态的不同特征,我们将近代哲学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加以

讨论。

1.16—18世纪时早期近代哲学中的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近代哲学之初,

认识论问题成为哲学家们关注的主要问题,他们围绕知识的种种问题展开争论,

分成了经验论与唯理论两大派别。由于思想的片面性使他们各持一端,争执不

下,最终因为难以解决问题而陷入了困境。

2.18世纪的法国哲学。这一时期的哲学思想之所以自成一体,乃在于它别

具一格地形成了机械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战斗的无神论,尤其在社会政治学说方面

有很大的贡献,旗帜鲜明地掀起了反宗教、反专制的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奠

定了理论基础,进行了思想的准备。

3.德国古典哲学。经验论与唯理论在认识论问题上陷入了困境,法国哲学

在实践方面所产生的不同影响,使德国哲学家将哲学思考引向了更深入的层面。

他们既要解决现实向哲学提出的问题,同时亦要解决哲学自身所面临的问题,无

形中开始了对近代哲学乃至西方整个古典哲学的概括和总结,形成了有史以来最

庞大、最丰富、最系统的哲学体系,以至于后人称19世纪为“思想体系的时

代”。以康德为创始人,以黑格尔为集大成者的德国古典哲学,最终在黑格尔哲

学中实现了西方古典哲学使哲学成为科学乃至科学之科学的最高理想,同时亦使

之走向了终结。

4.黑格尔后的哲学。黑格尔之后,哲学家们开始重新思考哲学的性质、对

象和方法等一系列基本的问题,并且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探索和尝

试,从而为20世纪西方哲学各个流派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和思想的准备。

253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第二节 叔本华谈表象与意志

    叔本华关于意志和表象的划分是直接由康德的自在之物和现象而来,他进一步说“自在之物即意志”,将对本体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 步。康德的自由意志与感性经验无关,它以理性的道德法则为依据, 保证了道德法则至高无上的绝对性。它是人类理性在实践领域最为直接的表现,在实践中自己为自己立法,自己为自己创造价值,并在 实践中为自身获得了客观对象—“至善”。它不是关于知识的问 题…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2日
    413
  • 第三节奥利金的基督教哲学

    一、一位典型的基督教哲学家:著述与影响 奥利金(Origen)大约生活于212—253年间,大致相当于中国的三国时期。以王弼、何晏、郭象为代表的玄学,以及以曹氏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是其间的重要文化成就。 奥利金无疑是一位典型的基督教哲学家,他试图在希腊化思想范畴下对基督教进行系统解释。在他之前的菲洛、亚历山大的克莱 门特已经这样做过。在说奥利金是对后来基…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7日
    599
  •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二部分 第二编 第二卷 第二章 第九节-在线阅读

    第九节 在一切宇宙论理念上对理性的调节性原则的经验性运用 由于,如我已经多次指出过的,不论是纯粹知性概念还是纯粹理性概念, 都没有任何先验的运用,由于感性世界中诸条件序列的绝对总体性只是立足 于理性的某种先验的运用之上,理性要求的是它所预设为自在之物本身的那 种东西的无条件的完备性;但又由于感性世界并不包含这类完备性,所以,就 A516 永远不再有可能去谈论…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30日
    260
  • 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六个沉思的内容提要-在线阅读

    六个沉思的内容提要 在第一个沉思里,我提出了只要我们在科学里除了直到现在已有的那些根据以外,还找不出别的根据,那么我们就有理由普遍怀疑一切,特别是物质性的东西。尽管普遍怀疑的好处在开始时还不显著,不过,由于它可以让我们排除各种各样的成见,给我们准备好一条非常容易遵循的道路,让我们的精神逐渐习惯脱离感官,并且最后让我们对后来发现是真的东西决不可能再有什么怀疑,…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30日
    342
  • [英]莎拉·贝克韦尔-《存在主义咖啡馆》-第十三章 一旦品尝了现象学-在线阅读

    第十三章 一旦品尝了现象学 在本章中,有人离去。 “向前,总是向前!”是存在主义者的呼喊,但海德格尔早已指出,没有人会永远向前。在《存在与时间》中,他把此在描述为在“向死而在”中寻找真实性,也就是说,在对死亡和界限的肯定中寻找真实性。他还着意证明存在本身不会出现在一个永恒、无变化的层面上,而是经由时间和历史显现出来。因此,无论在宇宙层面还是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书籍分录 2025年1月20日
    80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