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年版后记
要出一本适合于大学本科生阅读和学习的西方哲学史教材,这是我们多年
以来的心愿,也是我们的两位业师陈修斋先生和杨祖陶先生的嘱托。但由于种
种原因,这本书直到现在才由我们两人合作写出来,也算是完成了夙愿。现在由
高等教育出版社接受并惠允出版,我们对付出了大量心血的责任编辑致以衷心
的感谢!
中国的西方哲学史教材,曾在一个长时期内受到苏联和国内“左”的思想干
扰,成了为现实政治服务的阶级斗争史。许多毕生治西方哲学卓有成就的老先
生们,迫于情势不得不在自己的著作和教材中放进大量不相干的政治批判内容,
严重割裂了思想史的逻辑进程,败坏了哲学的趣味,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改革
开放以来,思想学术界逐渐获得了解放,出版了大批具有学术品位和学术水准的
教材,西方哲学的研究和教学开始走上正轨。但人们在思想上的松绑还有个过
程。20世纪 80年代所出版的一些教材中,还遗留有某些“左”的痕迹,受制于所
谓的“穿靴戴帽”(即先讲一通时代的政治背景,最后作一番政治批判)的公式,
但毕竟已经开始阐述西方哲学思想本身的问题,其中尤以陈、杨二位先生所主编
的《欧洲哲学史稿》(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 年初版,1987年再版),在客观描述哲
学家们的思维结构及哲学思想的逻辑发展方面做得最为突出,得到了国内西方
哲学史的专家、爱好者和学习者们普遍的好评,重印达九次以上,并被教育部定
为全国大专院校通用教材,也是我们武汉大学哲学系多年来开设西方哲学史课
唯一的指定教材。
但陈、杨二位先生始终认为,他们所作的工作只是一个“史稿”,而寄希望于
后来者在他们已达到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特别是将西方哲学思想的演进过程
更纯粹地展示出来。然而,在后来出版的一些教材中,虽然在编写的方式上有了
很大的改进,进一步走向学理化和客观化了,“左”的偏向也基本得到了克服,但
对西方哲学思想的内在规律性的把握仍未能超出《欧洲哲学史稿》的水平,有的
还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认为写哲学史就是原原本本地把资料摆出来,不需要展
示什么规律性。近年来的一种倾向是过分追求大而全的多卷本介绍,而忽视了
大学本科生的实际要求。当然,我们绝不是否认这种工作作为学术积累和研究
的基础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它反映了国内学术研究视野的全面拓展;但另一方
面,值得忧虑的是,国内大学本科生近十年来一直缺乏一本适合于当前发展了的
形势而又篇幅适中的西方哲学史教材,许多大学还在沿用80年代的老教材。有306
2005年版后记
条件的则干脆改用英文原版教材,这种做法给学生带来的好处当然不可否认,但
这种好处与其说是哲学思维方面的,不如说更多的是外语能力方面的。正是由
于深感在大学课堂上面对学生的窘迫,我们在多年教授西方哲学史的基础上编
写了这部新的教材。其中绪论和第四至六章由邓晓芒执笔,第一至三章由赵林
执笔,全书由邓晓芒统稿。
作为大学本科教材,我们认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形式上不能贪大求
全,篇幅以能够在两个学期的课程内讲完为宜;二是内容上必须具有思想性和哲
学味,不一定要深入到每个细节,但要能够训练人的思维,启迪人的智慧,开拓人
的视野。本书就是本着这样的要求来撰写的,我们力求将陈、杨二位前辈的教学
理念贯彻到我们的教材中。我们的尝试是否成功,还有待于读者和同行们的批
评和检验。
邓晓芒 赵林
2004年12月,于珞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