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第十三章 笛卡儿的唯理论-在线阅读

第十三章 笛卡儿的唯理论

勒内·笛卡儿(Rene Descartes,1596—1650年),出生在法国贵族家庭,

信奉天主教,从小在耶稣会办的学校受教育,后在大学学习医学和法学,同

时对数学和科学保持着长期的兴趣。毕业后曾一度参加荷兰雇佣军,退役

后到各地旅行。1628年后移居荷兰,潜心研究和写作,他的主要著作都是

在荷兰完成的。晚年应瑞典女王之邀到宫廷讲学,次年在瑞典逝世。笛卡

儿不但是哲学家,还是著名的数学家和科学家,他是解析几何的创始人。他

的主要哲学著作有:《指导心智的规则》(1628 年)、《方法谈》(1637 年)、

《第一哲学沉思集》(1641年)、《哲学原理》(1644 年)。

第一节 方法论的反思

笛卡儿生活在新旧知识交替的时代,他首先从方法论的角度,摧毁旧的

经院哲学体系的基础,同时证明新兴的自然科学的合法合理性。他的《方

法谈》和培根的《新工具》一样,为理性时代制定了新的“游戏规则”。

普遍数学

笛卡儿坚持统一的科学观,所有科学门类都统一于哲学。他把哲学比

作一棵大树,树根是形而上学,树干是物理学(自然哲学),树枝是医学、力

学、伦理学等应用学科。他说:

我们不是从树根树干,而是从枝梢采集果实的,因此,哲学的主

要功用乃是在于其各部分的分别功用,而这种功用,是我们最后才能

211第十三章 笛卡儿的唯理论学到的。①

那么,哲学如何能够统一各门科学呢?笛卡儿的回答是,科学的统一性

不在研究对象,而在于方法,哲学首先要研究科学方法。他认为数学方法是

普遍适用的一般方法,但数学家却没有对数学的方法进行反思,对它反思是

哲学家的任务。他说,古代的几何和当代的代数有狭隘和晦涩混乱的局限,

“应当寻求另一种包含这两门科学的好处而没有它们的缺点的方法”②。笛

卡儿称科学的方法为“普遍数学”(mathesis universalis)。

普遍数学把数学最一般的特征运用到其他学科。数学的一般特征有

二:“度量”和“顺序”。这两个特征在运用于更大范围时,需要从哲学上加

以界定,使它们获得更普遍的意义。数学的“度量”只是量与量之间的比

较。在数学以外的领域,我们可以把度量转化为不可量化的对象之间同与

异的比较。比如,哲学研究的对象不是同质的,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尺度,

但我们可以通过概念的比较,把握不同的对象之间在性质和程度上的相似

和差异。

科学研究的顺序有两种:一是从简单到复杂的综合,一是从复杂到简单

的分析。在数学中,研究对象是同质的,这两种方法是可逆的。但在形而上

学关于因果关系的研究中,终极原因是无限的上帝,被造的事物是有限的,

原因和结果是不同质的,处于不同系列,因此,形而上学不能诉诸无限的第

一原因,从中推导出所有结果,而需要找到一个确定无疑的简单的出发点,

由此建构出关于原因和结果的知识。就是说,形而上学的方法首先是分析,

寻找确定的第一原则,然后再运用综合,从第一原则推导出确定的结论。

方法论规则

按照先分析后综合的顺序,笛卡儿建立起四条方法论的规则:

第一,决不接受我没有确定为真的东西;

第二,把每一个考察的难题分析为细小部分,直到可以适当地、圆

满解决的程度为止;

第三,按照顺序,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地上

① The Meditations, and Selections from the Principles of Rene Descartes, trans. by J. Veitch,

Open Court, La Salle, 1948,pp.119-120.

②《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北京大学西方哲学史教研室编译,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364页。

西方哲学简史 212升到对复杂对象的认识;

第四,把一切情况尽量完全地列举出来。①

上述规则的第一条说明分析的必要性,指出分析的目的是找到无可怀

疑的、确定的“阿基米德点”;第二条说明分析是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分析

的结果要尽可能地细致,细致到可以加以满意地解决的程度为止;第三条指

综合的过程,从分析的结果出发,由简单的、确定的真理一步一步推导到复

杂的道理;第四条指分析和综合的过程不能半途而废,分析要彻底,综合也

要全面,才能达到完全的真理。这四条规则都没有经验感觉的地位,分析和

综合都是理性的方法。

第二节 第一哲学的沉思

笛卡儿的《第一哲学沉思集》是上述方法的应用。该书包括六个沉思,

前三个沉思用分析方法,建立第一原则“我思”(cogito)和第一原因“上帝”,

后三个沉思用综合方法,从简单推导复杂,得到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

普遍怀疑

哲学家的一些奇特思想多与他们某些奇异经历和体验有关,笛卡儿也

是如此。1619年11月10日晚,笛卡儿连续做了三个梦。在第一个梦中,

很多幽灵出现在他面前,使他心惊肉跳;在第二个梦中,他觉得眼前光亮闪

烁,他能清楚地看到周围的东西;在第三个梦中,他看到一部字典和一本诗

集,并能够判断,字典象征各门科学的综合,诗集象征着哲学和智慧的统一。

这三场梦境如此清晰,几乎与现实不分。笛卡儿从这些梦得到的启示是,他

必须完全在理性基础之上重建知识体系。

笛卡儿认为,现有的一切知识都是不可靠的,因为它们建立在不可靠的

基础之上。为了重建知识,必须找到一个坚实可靠的基础。建构哲学体系

好像盖房子一样,只有基础打牢了,才能在这个地基上一砖一瓦地建筑知识

的大厦。为了要打牢地基,首先要清理地基,即,取消所有的不可靠知识的

基础地位。“不可靠”不一定等于“不真”,而只是说,这些知识未经充分的

①《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北京大学西方哲学史教研室编译,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364 页。

213|第十三章 笛卡儿的唯理论考察,不能成为知识的基础。“因为基础一毁整个建筑物的其他部分必然

跟着垮台,所以我将首先打击我的旧意见所依据的那些原则。”①笛卡儿的

打击策略是怀疑的方法,凡是不能通过怀疑的推敲的原则,都要被排除在知

识的基础之外。

笛卡儿的怀疑是普遍的。被怀疑的对象与梦境事物有关,人们一般认

为不可怀疑的确定性,都在怀疑之列,包括:周围世界、我的身体和数学的观

念。首先,周围世界是感知到的现象;笛卡儿说,既然我们有过被感觉欺骗

的经历,感觉之不可靠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周围世界是可疑的,我们关于周

围世界的知识不能成为知识的基础。

其次,我们对自己身体活动的感觉好像是确定无疑的;但是,我们在梦

中对自身亦有感觉,我们不知道如何区别梦中的感觉和清醒的感觉。如果

有人企图用有无外物对应来区别梦幻与真实的感觉,那是徒劳的,因为感觉

和梦幻、想象一样,都可以在外物并不存在时发生。早在二千年前,《庄子》

中就有过“庄周梦蝶”这样富有哲理的比喻,可惜笛卡儿不知道,否则他一

定会引以为同道的。

最后,数学观念是简单的,因而是清楚、明白的,好像是不会有错的,

“因为不管我醒着也好,睡着也好,二加三总是等于五,正方形总不会有四

条以上的边;这样明白、这样明显的真理,看来是决不会有任何虚假和不确

实的嫌疑的”②。但是,这也只是未经推敲的印象而已,笛卡儿的怀疑是彻

底的,即使像数学观念这样明白、清楚的对象,也是可以怀疑的。笛卡儿指

出,数学是我们思想的对象,但思想的对象是可以怀疑的;因为可能有一个

“邪恶的精灵”,他恶作剧般地把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对象置于我们的心灵之

中,使之成为我们思想的对象,但这些对象不是思想的产物,而来自一个错

误的根源。笛卡儿使用了“邪恶的精灵”的想象,好像不太严肃。但笛卡儿

确有受幽灵蛊惑的梦境经历,他相当严肃地说:“我的怀疑并不是由于漫不

经心或轻率,而是有很强的、考虑成熟的理由的。”③从理论上分析,“邪恶的

精灵”的假设涉及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严肃的形而上学的问题。自毕达哥

拉斯以来,哲学家一直在追问数学基础的问题:数的观念是从哪里来的?它

①《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366页。

② 同上书,367 页。

③ 同上书,368 页。

西方哲学简史214们有无外部原因?有无客观的实在与之相对应?因为对这些问题尚无确定

的答案,我们无法肯定数学的观念是清楚明白、确定无疑的。就是说,未经

哲学的论证,自身基础不稳的数学不能成为知识的第一原则。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笛卡儿的普遍怀疑属于分析的范畴。他的分析从

复杂的现象(关于周围世界的观念)开始,经过比较简单的现象(关于我们

自身的观念),达到简单的数学观念。根据分析要考虑一切可能性的规则,

笛卡儿还要考察最后剩下的一个可能性:思想能否怀疑自身?笛卡儿的回

答是否定的,从而找到了一个不可怀疑的第一原则。

“我思故我在”

笛卡儿说,思想可以怀疑外在对象,也可以怀疑思想之内的对象,但却

不能怀疑自身。思想自身是思想的活动,当思想在怀疑时,思想可以怀疑思

想的一切对象和内容,但却不能怀疑“我在怀疑”,否则的话,怀疑就无法进

行。并且,怀疑活动一定要有一个怀疑的主体,“我”就是怀疑活动的主体;

这样,由于想到我在怀疑,可以确定地知道作为怀疑主体的“我”是存在的。

笛卡儿由这一分析得出了一个普遍的结论:“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 / I think, therefore I am)。这个命题有两个部分:“我思”和“我在”。

“我思”指思想活动。笛卡儿说:“什么是在思想的东西呢?就是在怀疑、理

解、理会、肯定、否定、愿意、不愿意、想象和感觉的东西。”①必须注意的是,

“我思”包括一切意识活动,不管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或是情感的,都属

于“我思”。更重要的是,“我思”是没有内容的纯粹活动,如果它是有具体

内容和对象的思想,那么它也就是可以怀疑的了。或者更确切地说,“我

思”是以意识活动为对象的自我意识,即后来哲学家所说的反思的意识。

笛卡儿虽然还没有用“自我意识”、“反思”这些词,但他已表达出这样的道

理:一切思想活动的核心是对这些活动的自我反思。他说:“当我看的时

候,或者当我想到我在看的时候(这两种情况我是不加分别的),这个思想

的我就决不可能不是同一个东西。”②就是说,思想的活动同时是反思的活

动,当我在看、在想的时候,我必须同时意识到我进行这样的活动,由此,笛

卡儿没有区分思想活动与对于这一活动的意识。当我在看或在想的时候,

①《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370页。

② 同上书,372 页。

215 第十三章 笛卡儿的唯理论我可以不看、不想任何对象,但对于“我在看”或“我在想”的活动,却不可能

没有意识。

笛卡儿又说,思想的主体和反思的主体是同一个主体,主体就是实体。

“我思”和“我在”之“我”是同一个实体。“我思故我在”中的“故”表示的不

是两个实体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是本质和实体之间的必然联系。从逻辑上

说,“故”也不表示从已知到未知的推理。“我思”是该实体的本质,“我在”

是该实体的存在。笛卡儿认为,人们只能通过属性来认识实体,每一个实体

都有一个特殊的属性,这就是它的本质。从自我的思想活动,我们可以得到

自我必然存在的结论。就是说,“自我”是一个这样的实体,“这个实体的全

部本质或本性只是思想”①。

真理的标准

“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儿全部哲学的出发点。这个命题的意义在于确

定了自我是一个思想实体,但它并没有告诉我们思想的具体内容。笛卡儿

下一步的工作是从这个我们迄今为止唯一可以确定的命题出发,推导出其

他的确定的知识。我们需要了解,从自我实体出发的推导不是仅仅在思想

范围里的演绎,它需要从自我的思想领域过渡到思想以外的实在领域。思

想与实在是两个不同性质的系列,需要运用笛卡儿提倡的“普遍数学”的

“度量”克服不同性质的系列之间的隔阂。如前所述,数学的“度量”在形而

上学中是一种比较。为了进行比较,我们需要一个共同的标准,一个“公

度”,这样才能衡量不同性质的对象。

为了确定这个标准,笛卡儿诉诸他已确立的第一原则。他认为,“自

我”观念本身就是一个标准,即,一切像“自我”那样自明的观念都是真观

念。笛卡儿说:“因此我觉得可以建立一条一般的规则,就是:我们极清楚、

极明白地想到的东西都是真的。”②这一规则的建立是笛卡儿的方法的转折

点,使得他能够从分析过渡到综合,使得他能够用这个标准衡量那些复杂的

对象。按照这个标准,那些在分析的步骤中被怀疑的观念重新被确定为真

观念。比如,在普遍怀疑的步骤中,数学观念的简单、明白不足以为真,因为

它们缺乏根据,我们不知道它们何以为真。在综合的步骤中,通过“自我”

①《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369 页。

② 同上书,373 页。

西方哲学简史 216观念的比较,清楚明白的数学观念的真实性最终被确立。

笛卡儿把所有的观念分为三类:天赋的、外来的、虚构的。这是按照观

念的不同来源而做出的区分。虚构的观念是思想自己制造出来的,天赋的

和外来的观念都是由思想以外的原因所造成的。因此,上述三种观念可合

并为两种:思想自己制造出来的和由外部原因造成的。笛卡儿接着证明,思

想自己制造出来的观念是不真实的,而在外部原因所造成的观念中,有一些

是真实的,有一些是不真实的。前者指上帝造成的观念,后者指可感事物造

成的观念。我们下面分别陈述他的理由,解释:(1)为什么上帝造成的观念

是真实的,(2)为什么可感事物造成的观念是不真实的,(3)为什么思想自

已造成的观念是不真实的。

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笛卡儿生活在基督教传统之中,他理所当然地肯定每一个人都有一个

明白、清楚的“上帝”观念。“上帝”是一个真观念,这对笛卡儿而言是不成

问题的。他的问题是:“上帝”观念是从哪里来的呢?是我们的思想自己制

造出来的呢,还是由一个外部原因造成的呢?

笛卡儿说,“上帝”的观念具有无限的完满性,“自我”的观念只有有限

的完满性,从“自我”的有限性不可能产生关于“上帝”的无限性。笛卡儿的

理由是,原因的现实性不可能小于结果的现实性。这种因果观在中世纪已

经出现,但把它运用于“上帝”观念与这一观念的原因之间的比较,却是笛

卡儿的发明。根据这样的因果观,“无限完满性”的观念只能是“无限完满

性”的现实所产生的结果。因此,必定有一个无限完满的上帝存在,他把关

于自身的观念赋予人类,产生出关于“上帝”的天赋观念。

笛卡儿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是安瑟尔谟的本体论证明的一个新版本,

他们都从“上帝”观念的绝对完满性推出上帝的真实存在。不同的是,安瑟

尔谟认为“绝对完满性”与“真实存在”之间有逻辑必然关系,因此可以从前

者推出后者;笛卡儿则认为此两者是结果与原因的关系,由结果追溯原因是

从简单到复杂的思想综合,而不是逻辑推理。

从“我思故我在”到“上帝存在”完成了两个不同性质对象的系列之间的

“跳跃”。“我思”是单纯的思想原则,“上帝”是实在的原因。从思想的第一

原则到论证上帝存在的过程建立了从思想到实在的过渡。从上帝这个真实

世界的首要原因出发,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的确定性也就有了保证。

217 第十三章 笛卡儿的唯理论“广延”的观念

笛卡儿所说的“天赋观念”有三个标志;来自上帝、明白清楚、与实在相

符合。我们已经看到,“上帝”的观念具有这三个标志。除此以外,我们关

于广延的观念也是天赋的,因为它也有这三个标志。所谓广延,不是指具体

事物的形状大小;即使世界上没有三角形的事物,我们也会有三角形的观

念;另外,我们关于事物形状的感觉可能是模糊的,但我们关于某一个形状,

如三角形、四边形等,却是明白、清楚的。那么,这些明白、清楚的观念是从

哪里来的呢?是我们的心灵制造出来的吗?不是,因为不管我们是否认识

到,三角形的特征,如三内角之和等于180度,两条边之和大于一边等,都在

观念之中。这些明白、清楚的观念来自对于外物的感觉吗?也不是,因为三

角形的特征不因感觉变化而变化,我们感觉到的只是大大小小的三角形的

事物,但它们的共同性质却是不可感的。造成广延的观念的原因既然不是

我们的心灵或外部事物,那么它只能是上帝。就是说,广延的观念是上帝在

我们的心灵中造成的。这就保证了我们关于广延的观念能够与外部事物相

符合。笛卡儿说,上帝既然是无限完满的,他绝不可能欺骗我们。因此,上

帝在我们的思想中产生的观念必定是真实的,这就是我们关于广延的天赋

观念必定与外部事物的形状相符合的原因所在。

笛卡儿说,我们关于外物的数目、形状、运动的观念是确定的。

这些东西的真理性表现得非常明显,与我的本性非常相合,因而我

开始发现它们时,并不觉得自己领会了什么新的东西,倒像是记起了我

以前已经知道的东西;就是说,我觉察到了子些东西,这些东西已经在

我心中。①

“已经在我心中”的东西即是我们关于广延的观念,我们关于外物的感觉印

象只有和这一天赋观念相符合,才是可靠的。此时的笛卡儿不再怀疑我们

关于外物的知识的可靠性,被普遍怀疑所否定的外部世界的确定性,在新的

基础上又重新建立起来。

不管在思想的哪一个步骤中,笛卡儿都不承认“眼见为实”,相反,他极

力说明感觉的不可靠。以对蜡块的感觉为例,笛卡儿说,蜡块的颜色、形状、

①《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380 页。

西方哲学简史 218大小、气味、硬度等可感性质似乎是清楚不过的,但是,当我们按照当下的感

觉对它的性质做出如此这般的判断时,“有人把它挪到火旁边,它的味道消

失了,香气蒸发了,颜色改变了,形状失掉了,体积变大了,它变成了液体,变

热了,很难拿手来捏了,就是在上面敲敲也不会发出任何声音来了”。这些

可感性质依照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它们都不是蜡块的本质属性。“把

所有不属于蜡的东西都一齐除掉……剩下的只不过是有广延、有弹性、可以

变动的东西。”①这些与广延有关的东西在任何条件下都属于蜡块,是蜡块

的本质。并且,这个本质是通过思想才能把握的,我们对它的认识来自“广

延”这一天赋观念。

蜡块的例子还说明,一切外物的本质不是它们的可感性质,而是与我们

的天赋观念相符合的广延。我们还记得,笛卡儿在说明心灵实体与属性关

系时提出的原则:不同的实体有不同的属性,实体的存在要通过它的本质属

性来证明。根据这个原则,我们可以知道,广延属于一个与心灵实体不同的

实体,这个以广延为它的本质属性的实体就是物质。世界上一切有形的事

物都是物质实体。笛卡儿已证明,存在着两个实体:一是心灵,一是物质。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呢?这是笛卡儿下一步必须解决的问题。

心物二元论

笛卡儿关于实体的定义是:“一个不依赖其他任何东西而自身存在的

东西。”②他说,严格地说,只有上帝才是不依赖于任何东西的存在,上帝是

唯一的实体。但是,他又说,“实体”是多义词,它可以在相近的意义上运用

于不同的对象。在与“实体”的定义相近的意义上,心灵和物质也是实体,

因为除了上帝之外,它们不需要其他任何东西而存在。按照笛卡儿的原则,

我们只能通过属性认识实体;“思想”和“广延”是我们最为熟悉的无处不在

的属性,因此,从认识论的意义上说,只有心灵和物质才是实体。“上帝”实

体只是为心灵和物质作担保的存在论的设定。

根据实体的定义,心灵与实体不依靠对方而存在。从它们的本质属性

来看,思想和广延没有任何共同之处,思想没有广延,广延不能思想。这样,

①《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371 页。

② The Meditations and Selections from the Principles of Rene Descartes, trans. by J. Veitch,

Open Court, La Salle, 1948,p.156.

219| 第十三章 笛卡儿的唯理论笛卡儿得出了二元论的结论:心灵和物质是独立存在的两个实体,它们之间

没有相互作用。笛卡儿的二元论对于当时的自然科学没有妨碍;相反,这一

理论把“灵魂”、“心灵”、“上帝的意志”等前科学的假设从自然物中驱逐出

去,还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但是,二元论却难以解释人的行为。人和自

然物不同,人不但是有形体,而且有意识和自我意识。人是两个实体的组

合:身体是物质,自我意识是心灵,这就是“身心二元论”。按照二元论的原

则,身体和心灵不能相互作用,这一理论与人的心理与生理活动的协调一致

的事实明显不符。

为了解释人的身体的有意识的活动,笛卡儿假设,身体和心灵有一个交

接点,它是位于脑部的“松果腺”。松果腺汇集了身体的精气(动物灵魂),

在大脑产生心灵活动;另一方面,心灵活动通过驱动松果腺,牵动精气的活

动,使身体随着心灵的活动而活动。这种解释实际上是医学中的神经交感

学说。但是,“松果腺”的概念给予心灵以位置,违反了心灵没有广延的二

元论原则。笛卡儿的二元论留下关于身心关系问题的绵延不绝的哲学

争论。

错误的根源

我们在上面看到,笛卡儿认为天赋观念是真理的来源,外物刺激造成的

感觉是不可靠的,但是,感觉本身并不是错误,只是由于我们对于感觉的判

断才造成错误。归根结底,错误的观念是我们的心灵制造出来的。笛卡儿

把“我思故我在”作为哲学的第一原则,把心灵实体作为最先确定的认知对

象,把天赋观念作为知识的基础,这些认识论的观点被称为唯理论。很多人

认为唯理论是唯心论,这是一种误解。唯心论是一种把心灵实体或人的主

观意识作为实在和真理的来源的观点。笛卡儿既没有把心灵实体作为外部

实在的源泉,又不认为真理是心灵制造出来的,他的唯理论与唯心论的基本

立场没有必然联系。相反,他认为真理的来源是心灵以外的原因造成的观

念(即天赋观念);那些没有外部原因的、仅靠心灵造成的观念是错误的原

因,这是一种与唯心论有别的实在论的立场。

为什么说心灵是错误的根源呢?笛卡儿对于错误的根源有一个形而上

学的解释。他说,人的心灵是介于上帝和虚无之间的存在,心灵分辨真假的

能力不是无限的,它是介于无限的能力和无限的缺陷之间有限的认识能力。

这意味着,心灵有时会犯错误,这是不可避免的。笛卡儿对错误的根源还有

西方哲学简史220一个心理学的解释。他说,心灵的活动“我思”不是纯粹的理智活动,它同

时包含有自由意志。“意志比理智广阔得多。”①意志不但有不受限制的自

由,而且它还能限制判断,判断是意志在肯定和否定之间的选择。当意志不

顾理智提出的清楚明白的观念而做出判断,或者对不清楚明白的对象匆忙

做出判断时,便产生了错误。错误来自非理性的意志,是由心灵自身的缺陷

所造成的。

心灵还包括欲望,还可能造成伦理上的恶。恶与错误一样,也是由心灵

的非理性因素造成的;当欲望追求那些从理智看来不正当的对象时,恶也就

产生了。笛卡儿看出了心灵中理性和非理性因素的对立,但他是理性主义

者,要求用理性克服非理性,使非理性服从理性。

笛卡儿主义

笛卡儿建立了近代哲学的第一个体系,他被称为“近代哲学之父”是当

之无愧的。他以“普遍数学”为方法论,按照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论规则,把

“自我”作为第一原则,建立了“明白清楚”的真理的内在标准,一步一步地

推导出关于心灵、上帝和物质的确定知识。他的哲学体系像数学的公理体

系一样,有简洁、严格与和谐之美。他的天赋观念论、理智至上的立场,以及

身心二元论都表现了唯理论的基本特征,对后来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笛卡儿不如培根那样幸运,他的哲学比培根哲学遭到更多、更加激烈的

反对。笛卡儿在发表《第一哲学沉思》时,在书后附有六组驳难,其中四组

来自神学家,其余分别来自霍布斯和伽桑狄。经院哲学的传统在欧洲大陆

比在英国更加牢固,神学家们敏感地对笛卡儿的新哲学做出了激烈的批判,

天主教会还把笛卡儿的著作列为禁书。霍布斯站在机械论立场上,伽桑狄

(Pierre Gassendi1592—1655年)站在古代原子论立场上,也批判了笛卡儿

的唯理论,尤其是天赋观念论。在激烈的争论中,笛卡儿在荷兰和法国赢得

了一批追随者,在那里形成了笛卡儿主义,并在被经院哲学统治的大学里争

得了一小块地盘。

法国笛卡儿主义代表是马勒伯朗士(Nicolas Malebranche,1638—1715

年)。马勒伯朗士突出了理性和感性、理智与意志和欲望的对立,他把上帝

作为哲学的第一原则和直接原因,以此来解决身心关系问题。他说,身心的

①《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374页。

221| 第十三章 笛卡儿的唯理论协调一致是一种“机缘”。在身体活动的每一时机,心灵也发生对应活动,

反之亦然。但两者并无因果关系,也不互相影响。正如始终保持同步运行

的两个钟一样,身心之间的一致性只是一种机缘。这种同步的机缘对于人

的理智而言是偶因,但偶因不是无缘无故的,它包含在上帝的心灵之中。身、

心机缘的真正原因是上帝的安排,上帝好比是两个钟的设计师、启动者一

样,事先把两种不能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实体的活动安排成同步发生,协调

一致。

西方哲学简史 222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之类的,也不打算靠这个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
(0)

相关推荐

  • 亚里士多德-《天象学》-第二卷-在线阅读

    第二卷 【1】现在,我们要说明海和它的本性是什么,由于什么原因,这么多的水是咸的,以及它最初的生成问题。 那些关心神学问题的古人认为海有源泉,以便他们使地和海都有本原和根基。他们似乎认为,这种观点更生动辉煌,更能使人觉得地球是宇宙的一个重要部分;整个宇宙的其余一切都是围绕着这个地点而构成的,也是为着它,仿佛它最尊贵,是本原。 那些有着更多智慧的人也觉得它有生…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29日
    79
  • 第四节 马勒伯朗士的意志论

     理解西方哲学史的重要方法是分析,即把整体分成部分,这也是 马勒伯朗士著述的方法。当我们沿着他的思路追溯时,可发现我们 所忽略了的内容:马勒伯朗士实际上区分了精神和心灵 这只能 在头脑中把它们分开,是为了述说精神不同途径的方便,尽管实际上 是不可分的。他认为,当笛卡尔说观念的清楚明白时,指的是“精神”, 而不是心灵,因为“我们对自己的心灵并没有清楚…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5日
    204
  •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卷七-在线阅读

    要本身正直,不要被迫正直 1.什么是邪恶?那乃是你常看到的事物。 梁实秋∶人生中除了美德 便是无所谓善,除了罪恶 对于任何发生的事情,都要存着这样的感想∶ 之外无所谓恶。所谓美 "这是常见的事物。"向上看、向下看,到处你都 德,主要有四∶ 一是智能, 会发现同样的事物;古代的、中古的、近代的、 所以辨善恶;二是公道, 以便应付人事悉合际;三 历史都充满了这种…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23日
    80
  • 第八节社会·政府·宗教

    洛克同霍布斯一样重视对社会政治问题的研究,两人的学说在 西方政治思想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它们所反映的社会 现实不同,其目的也不一样。一般说来,霍布斯的学说表达了英国内 战中资产阶级新贵族要求用强权和专制消除动乱、维护和平、建立稳 定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要求;洛克的学说则为1688年“光荣革命”中确 立的君主立宪制度作了预言和论证。洛克的主要政治理论著作…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5日
    216
  • [古希腊]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第三卷-第八章-在线阅读

    苏格拉底答复阿里斯提普斯关于辨析善和美的问题时所运用 的方式是,向他说明,任何事物的本身都无所谓善恶,而只是在和其 他事物联系起来时才有善恶可言,第1—3节,任何事物在其本身也 无所谓美丑,事物之美必须从其用处方面加以考虑,第4—7节。他 的有关房屋的言论也有同样的意义,第8—10节。 ① 别的人(Oi Etepou),指上文所说那些“最有智慧”、“最有能力…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4日
    171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