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政治奴役法何以与气候性质有关
第一节 政治奴役
就
气候性质决定奴役的程度而言,政治奴役不亚于民事奴役
和家庭奴役。我将在下面予以说明。
第二节 各民族在勇气方面的差异
我在前面已经指出,炎热削减人的力量和勇气,而生活在寒冷气候
下的人有一种体力和精神力量,使他们能够从事长时间的、艰苦的、宏伟
和勇敢的活动。这种现象不仅可以通过各个民族的比较发现,即使在同
一国家不同地区的对比中也可见到。中国的北方人比南方人勇敢①,朝
① 杜赫德,《中华帝国全志》,第一卷,第 12 页。第十七章 政治奴役法何以与气候性质有关
鲜的南方人也不如北方人勇敢①。
炎热地区的人民几乎总是因怯懦而沦为奴隶,寒冷地区的人民则
因勇敢而享有自由。对此丝毫不必感到惊诧,这种效应来自自然原因。
这种现象也在美洲得到证实,两个专制帝国墨西哥和秘鲁都位于
赤道附近,几乎所有自由的小国则过去和现在都靠近南极。
第三节 亚洲的气候
旅行家的记述②告诉我们:
“亚洲北部广阔的大陆,从北纬 40度左右到北极,从俄国边界到东
边的大海,其间都是严寒地区。这片广袤的土地为一条从西到东的山
脉所分隔,山脉的北边是西伯利亚,南边是大鞑靼。西伯里亚的气候极
其寒冷,除了少数几个地方,都无法耕种,俄国人虽然在额尔齐斯河沿
岸都有居民点,但居民都不从事耕作,仅靠一些小松树和灌木维持生
计。土著民分成若干贫穷的部落,与加拿大的土著相似。那里之所以
严寒,一方面由于地势高,另一方面由于山脉自南向北逐渐平缓,北风
肆虐,几乎遇不到任何障碍。这股北风使诺瓦亚赞姆亚成为无人区,使
西伯里亚成为不毛之地。欧洲则与之相反,挪威和拉普兰山脉是极佳
的屏障,为北方诸国阻挡北风,因此之故,地处北纬59度左右的斯德哥
尔摩出产水果、谷物和各类植物;地处北纬61度的奥布③附近,乃至北
纬63 到64度附近地区,不但都有金矿,而且土地也很肥沃。”
记述中还说:
① 中国书籍对此多有讲述。见杜赫德,《中华帝国全志》,第四卷,第448页。
② 见《北方游记》第八卷,《鞑靼史》,《中华帝国全志》,第四卷。
③ 奥布(Abo),瑞典人对芬兰南部城市图尔库的称谓。—--译者
321322
论法的精神
“位于西伯里亚南面的大鞑靼①也很寒冷,土地无法耕种,只有一
些可供放牧的草场,没有树木,只有荆棘,如同冰岛那样。与中国和莫
卧儿相邻的一些地方虽然能够生长一种黍子,但小麦和水稻都不能成
熟。在北纬43度、44 度和 45度的中国所属鞑靼地区,本应与法国南
部一样热,但一年中的无冰期只有七八个月,所以与冰岛一样寒冷。除
了靠近东边大海处有四五个城市,以及中国人基于政治原因在靠近中
国的地方修建的几个城市,其余地方几乎找不到任何城市。在大鞑靼
的其余地区,只有寥寥几个城市分布在布加利、突厥斯坦和花剌子
模②,这些地方的严寒一是土质所致,土壤富含亚硝、甲硝,含沙量很
大,二是地势高。南怀仁神甫③发现,在长城北面八十法里的卡瓦姆呼
兰河④源头的某个地方,地面高出北京海岸三千几何步⑤。由于这个高
度⑥的缘故,尽管亚洲的几乎所有大江大河均发源于此,人们却因这个
地区严重缺水而只能居住在河流和湖泊沿岸。”
我从上述事实中作出如下推断:亚洲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温和地区,
与严寒地区紧挨着的就是炎热地区,诸如土耳其、波斯、莫卧儿、中国、
朝鲜和日本。
欧洲则截然相反,温和地区非常广阔,尽管欧洲各地的气候差异很
大,比如,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气候与挪威和瑞典的气候就迥然有异。可
① 指蒙古和被称为满洲的中国东北部。——译者
② 布加利(Boucharies),今乌兹别克境内的布哈拉;突厥斯坦(Turkestan)和
花刺子模(Charisme)分别是里海东侧的南部和北部。——译者
③ 南怀仁神甫(Le P. Ferdinand Verbiest,1623—1688),在华比利时传教
士。——译者
④ 卡瓦姆呼兰河(Kawamhuram),可能指今蒙古国境内的克鲁伦河。——译
者
⑤ 据称,一几何步相当于50至60英寸。——译者
⑥ 鞑靼就像是平顶的山。第十七章 政治奴役法何以与气候性质有关
是,由于气候由南而北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变冷,大体上与各国所处的纬
度成正比,因而毗邻各国的气候基本相同,彼此没有多大差别,正如我
刚才所说,温和地区相当广阔。
由此引出的结果是,亚洲各国的形势是强弱对峙,好战、勇敢和活跃的
民族与纤弱、怠惰和胆怯的民族面面相觑,于是乎,一方必将成为征服者,
另一方必将成为被征服者。与此恰恰相反,欧洲各国的形势是强强相对,
毗连的国家几乎同样骁勇。之所以亚洲弱而欧洲强,欧洲自由而亚洲奴
役,重大原因即在于此,我不知道是否已经有人注意到这一点。依然由于
这个原因,亚洲的自由从未增多,而欧洲的自由则随情况不同而有所增减。
俄罗斯的一个君主使贵族沦于奴役,贵族始终显露出难以容忍的
态势,在南方的气候下绝对见不到这种表现。我们不是看到俄罗斯很
快就建立起贵族政体吗?另一个北方王国的法律已经被废除,但是我
们可以对气候寄予希望,被废除的法律不会永无恢复之日①。
1
323
第四节 上述各种因素的后果
上面的论述与历史事件互为印证。亚洲被征服过十三次,其中十
次被北方民族征服,三次被南方民族征服。在远古时期,亚洲被斯基台
人征服三次,被米堤亚人和波斯人各征服一次,希腊人、阿拉伯人、莫卧
儿人、土耳其人、鞑靼人、波斯人和阿富汗人也先后征服过亚洲。我在
这里说的只是亚洲北部,完全不涉及这个大洲的南部所遭受的入侵,那
里还曾不断地经受巨大变革之苦。
与此相反,我们欧洲人自希腊人和腓尼基人建立殖民地以来,总共
① 此处指丹麦及其1660年革命后建立的绝对王权政体。——译者324
论法的精神
只经历过四次重大变故。第一次是罗马人的征服;第二次是蛮族的大
规模入侵,他们击败了罗马人;第三次是查理曼大帝的胜利,最后一次
则是诺曼人的入侵。如果对此进行一番深入的研究,我们就能在这些
变故中发现一股遍布欧洲各地的力量。众所周知,罗马人征服欧洲时
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而入侵亚洲却易如反掌。我们还知道,北方民族为
推翻罗马帝国而遭遇的困难,查理曼在征战和工程中,诺曼人在他们的
各种谋划中所遭受的困难。摧毁者不断遭受摧毁。
第五节 亚欧北方民族都从事征战
而后果却不同
欧洲北方民族以自由民的身份从事征战,亚洲北方人则以奴隶身
份从事征战,而且仅仅是为了一个主人而征战。
究其原因,是因为鞑靼人虽是亚洲的天然征服者,自己却也是奴
隶。鞑靼人在亚洲南部不断地攻城略地,并建立起若干帝国。可是,留
在乡土上的鞑靼人却生活在一个主子的统治之下。此人已然在南方实
行专制主义,进而还想把专制主义推行到北方,对被征服的臣民已然行
使专横权力,进而还想对征服者也行使专横权力。在被称作中国鞑靼
的那片广阔的土地上,这种情形如今显露得特别清楚,皇帝对鞑靼地区
的统治与他对中国本土的统治同样专制暴虐,不但如此,他还借助征战
继续扩展这种统治。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①曾遣送中国人到鞑靼去殖民,这些中国人后
来成了鞑靼人,而且变成了中国人的死敌。然而,这并不妨碍这些中国
① 例如汉文帝。第十七章 政治奴役法何以与气候性质有关
人把中国的治国精神带到鞑靼。
在征战中获得胜利的鞑靼人,往往有一部分又被赶回本土,于是,
在被征服地区的奴役制氛围下形成的奴役精神,就被他们带回到沙漠。
中国历史上此类事例为数甚多,我们欧洲也不乏同样事例①。
这就是鞑靼或哲特②民族的秉性始终与亚洲诸帝国人民相似的原
因。亚洲诸帝国的人民生活在棍棒的统治之下,而鞑靼人则生活在长
鞭的统治之下。欧洲的精神历来与这种习俗针锋相对,自古以来,欧洲
人把亚洲人所说的惩罚称之为侮辱③。
鞑靼人摧毁了希腊帝国,在被征服国家中推行奴役。哥特人④征
服了罗马帝国,到处建立君主政体,确立自由。
著名的路德贝克⑤在他的《大西洋》一书中高度赞扬斯堪的纳维
亚,但我不知道他是否谈到了使居住在那里的各个民族优于世界上所
有民族的那个特性。这些民族是欧洲自由的发源地,也就是说,是今天
人类所享受的几乎一切自由的发源地。
哥特人乔南德斯⑥把欧洲北部称为人类的工厂⑦。我觉得把它称
为工具制造厂更为准确,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砸碎南方锻造的铁链的
工具。骁勇民族形成于北方,他们走出国门去摧毁暴君和奴役,并让人
① 斯基泰人三度征服亚洲,三度被赶走。见查士丁,《腓力史摘要》,第二卷。
② 哲特人(Gétiques),古代居住在今罗马尼亚境内的斯基台人后裔。-——译
者
③ 这与我将在本书第二十八章第二十节中说到的日耳曼各族对棍棒的想法
并不矛盾。无论用什么东西打人,他们始终把专横地打人的权力或行为视为侮
辱。
④ 这里指的是所有的日耳曼人。——译者
⑤ 路德贝克(Rudbeck,1630—1702),瑞典博物学家。
⑥ 乔南德斯(Jornandès),意大利拉韦纳的主教,《哥特人史》的作者。———译
者
⑦ 拉丁文为 Humani generic officinam。
325326
论法的精神
类懂得,大自然既然规定人人平等,除非为了获得幸福,否则就没有理
由依赖他人。
第六节 亚洲遭受奴役和欧洲享有
自由的另一个物质原因
亚洲始终存在着一些庞大的帝国,可是,这种帝国却从来不可能存
在于欧洲。这是因为,据我们所知,亚洲有许多广阔的平原,大海把它
们切割成几大块。亚洲的位置偏南,河源比较容易枯竭,高山少有积雪
覆盖,不甚宽阔的河流①难以构成巨大屏障。
所以,在亚洲必须永远行使专制权力。因为,倘若不实行严酷的奴
役制,就会形成自然条件难以承受的割据局面。
自然条件把欧洲分割成许多面积不大的国家,实行法治不但不损
害国家的存续,而且十分有利,以至于倘若不实行法治,国家就会渐趋
衰微,落后于所有其他国家。
自由精神形成的原因即在于此。有了自由精神,任何一个地方都
很难被置于外来势力的控制和统治之下,除非出于法律规定和商业利
益的原因。
与此相反,奴役精神主宰着亚洲,亚洲从来不曾摆脱奴役精神。在
这块土地的全部历史上,找不出任何一个能表明自由精神的标记,除了
敢于奴役的气概而外,再也不可能看到别的精神。
① 河川在汇集之前或之后就流失或蒸发。第十七章 政治奴役法何以与气候性质有关
第七节 非洲和美洲
关于亚洲和欧洲,我能说的就是以上这些。非洲的气候与亚洲南
方相似,也处于同样的奴役之下。欧洲人和非洲人摧毁美洲①后,新近
有了来自这两个洲的移民,所以如今还很难显现出它的特质。不过,就
我们所了解的美洲古代历史而言,美洲与我们欧洲的原则相当吻合。
第八节 帝国的首都
从以上论述得出的结论之一是,选好首都对于一个大国的君主来
说特别重要。将首都选定在南方,可能因此而失去北方;将首都选定在
北方,就能永远保住南方。我在这里说的是特殊情况,机械多有摩擦,
而这些摩擦往往会改变理论的效应,政治也是如此。
327
① 西班牙人把美洲的蛮人小民族人民叫做勇敢的印第安人,制服这些小民
族比制服墨西哥和秘鲁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