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 章
三种政体的原则
第一节 政体性质和政体原则的区别
面我们探讨了与各种政体的性质相关的法律,接下来我们
探讨与政体的原则相关的法律。
上
性质决定政体,原则推动政体,这就是政体的性质和原
则的区别①。前者是政体的特殊结构,后者是推动政体的人的情感。
法律固然需要与每种政体的性质相关,它与每种政体的原则亦应
如此。所以,应该探究一下原则究竟是什么,这就是本章将要论述的内
容。
第二节 各种政体的原则
前已述及,共和政体的性质是全体人民或若干家族执掌最高权力;
① 这个区别极为重要,由此将引出许多后果,它是无数法律的关键。第三章 三种政体的原则
君主政体的性质是君主执掌最高权力,但依据确定的法律行使权力;专
制政体的性质是单独一人随心所欲,朝令夕改地治理国家。三种原则
自然而然地衍生出各自的政体,因而无需我多费力气,便已充分彰显。
我以共和政体作为开篇,首先谈谈民主政体。
第三节 民主政体的原则
君主政体或专制政体无需很多道义便可维持或支撑。君主政体中
的法律,专制政体中君主高扬的手臂,就能够解决和控制一切。平民政
体则还需要另一种动力,那就是美德。
我的这些说法已由全部历史印证,而且非常符合事物的性质。因
为很明显,在君主政体中,下令执行法律的那个人,自认为高踞法律之
上,因而不像平民政体那样需要美德。在平民政体中,下令执法的那个
人,意识到自己不但也受法律约束,而且还要对此承担后果。
同样明显的是,君主若因听信谗言或一时疏忽而造成法律中止执
行的后果,弥补过失比较容易,他只需要更换枢密院或者将一时的疏忽
纠正过来即可。但是,在平民政体下,法律停止执行只可能起因于共和
政体的腐败,所以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国家已经不成其为国家了。
上世纪英国人上演了一出壮丽的活剧,他们竭尽全力想要建立民
主政体,却徒劳无功。参与国事的那些人毫无品德,那位最有魄力的
人①的成功激起了他们的野心,一方的宗派思想并未全部铲除,只是代
之以另一方的宗派思想,于是乎,政府不断更迭,惊诧不已的人民寻求
民主,却无处可寻,最终不得不止步于曾被废止的那个政体之中。
① 此处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家克伦威尔(Cromwell)。——译者
31工
3
论法的精神
当苏拉要把自由还给罗马时,罗马已经无法接受了,美德在罗马已
经所剩无几,而且还在一天天减少。在恺撒、提比略、卡里古拉、克劳
狄、尼禄、图密善①之后,罗马人不但没有觉醒,反而日益沦为奴隶。所
有的打击都冲着暴君而去,暴君制度却没有受到任何打击。
生活在平民政体中的希腊政治家们很明白,支持这一政体的唯一
力量是美德。而今天的希腊人与我们谈论的,则只是制造业、商业、财
政、财富和奢华。
美德不复存在时,野心便侵入能够接受它的那些人的心中,贪婪则
渗入所有人的心中。欲望改变了目标,过去喜欢的现在不再喜欢了,过
去因为守法而获得了自由,如今则以自由来抗击法律。每个公民都好
像是从主人家里逃出来的奴隶。过去的准则如今被视为戒律,过去的
规矩如今被称作束缚,过去的审慎如今被视为胆怯。节俭被看作贪婪,
而占有欲却不再被视为贪婪。个人的私产过去汇聚成公共金库,如今
的公共金库却变成了某些人的私产。共和政体成为巧取豪夺的对象,
它的力量从此仅仅只是若干公民的权势和大众的许可。
雅典无论是在显赫地称霸于四邻或是在屈辱地遭受奴役的时候,都拥
有同样的兵力。在它保卫希腊抗击波斯时,在它与斯巴达争夺帝国时,在
它进攻西西里时,都只有两万公民②。当德米特里乌斯③如同在市场上检
点奴隶的数量一样核查雅典的人口时④,雅典有两万公民。当腓力⑤决心
① 恺撒……图密善,罗马的六位皇帝。——译者
② 参阅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及柏拉图的《辩诉篇》。
③ 德米特里乌斯(Demétrius de Phalere,约前 350—前 283),雅典国务活动
家。——译者
④ 公民两万一千人,异邦人一万人,奴隶四万人。参阅阿泰奈(Athénee),《哲
人宴享》,第六章。
⑤ 腓力(Philippe,约前386—前 336),马其顿国王。——译者第三章 三种政体的原则
制服希腊而兵临城下时①,雅典此时失去的依然仅仅是时间。在德摩
斯梯尼的著作中可以读到,让雅典人清醒有多么困难;雅典人惧怕腓
力,并非因为他是自由的敌人,而是因为他是逸乐的敌人②。这座经历
了多次失败而从残垣断壁中再生的城市,最终惨败于喀罗尼亚③一役,
而且从此一蹶不振。腓力把所有战俘遣返,但这有何用,遣返的都不是
铁血汉子。战胜雅典的军事力量有多容易,战胜雅典人的品德就有多
困难。
迦太基怎能支持得住呢?当上了行省总督的汉尼拔④试图制止官
吏们掠夺共和国之时,这些官吏不是把他状告到罗马人面前了吗?这
些可怜虫想当公民,却无处立足,而且竟然还想从他们的毁灭者手中获
取财产!不久之后,罗马索要他们的三百名主要公民做人质,还让他们
交出武器和船只,接着便向他们宣战。从迦太基被解除武装后所作的
绝望抵抗中不难看出⑤,当迦太基人的兵力尚存时,倘若能辅以美德,
何至于落到这步田地。
第四节 贵族政体的原则
平民政体需要美德,贵族政体也需要美德。只不过,贵族政体并非
绝对需要美德。
① 雅典此时有公民两万人,参阅德摩斯梯尼,《驳阿里斯托吉东》,第一章第
五十一节。
② 他们曾制定法律,规定凡是主张将演剧经费挪作军费的,一律处以死刑。
③ 喀罗尼亚(Chéronee)贝奥蒂的一座城市,公元前 338年,雅典军队在此惨
遭败绩。——译者
④ 汉尼拔(Hannibal,前247—前183),迦太基统帅。——译者
⑤ 战争延续了三年。
、34
3
论法的精神
平民之于贵族,犹如臣民之于君主,他们受制于法律,因而对美德
的需求逊于民主政体下的平民。但是如何约束贵族呢?想要通过执法
约束同僚的那些人很快就会感到,这样做其实是约束他们自己。所以,
依据基本政制的性质,贵族集团需要美德。
贵族政体本身就具有民主政体所不具备的某种力量。贵族在那里
形成为一个集团,以其特权和特殊利益抑制平民。在这方面,只要有法
律便可得到执行。
但是,贵族集团抑制他人有多容易,抑制自己就有多困难①。似乎
要把所有的人都置于法律的权威之下,可是又像是要把所有的人都从
法律的权威下解脱出来,这就是这个基本政制的性质。
这样一个集团只有通过两种途径可以自我抑制。其一,借助高尚
的品德,使贵族与平民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平等地位,这样就能组成一个
巨大的共和政体;其二,借助高尚程度略低的品德,以某种程度的节制
使贵族内部相互平等,这样他们就能保存自己。
由此可见,节制是此类政体的灵魂。我在这里说的是以品德为根
基的节制。而不是源自怯懦或怠惰的节制。
第五节 美德绝非君主政体的原则
在君主政体中,人们以政治处置重大事务时尽可能不借助美德,犹
如在一台优良的机器中,巧妙地尽量减少动作,少用发条和齿轮。
国家的存续并不依赖对祖国的爱、对荣耀的追求、对自我的舍弃、
① 在那里,公罪可能受到惩治,因为与大众有关,私罪则不会受到惩治,因为
公众事务不惩治私罪。第三章 三种政体的原则
对本身最宝贵利益的牺牲,以及我们仅仅有所耳闻的古人的一切美德。
在君主政体中,法律取代了一切美德,人们完全不需要美德,国家
免除了对人们具有美德的要求。一件悄无声息去做的事,在那里是不
会引发什么后果的。
就性质而言,一切罪行都是公罪。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将真正的公
罪与私罪区分开来,之所以称作私罪,是因为私罪对个人的侵犯甚于对
整个社会的侵犯。
在共和政体中,私罪具有较多的公罪性质,也就是说,私罪对基本政
制的侵害甚于对个人的侵害。在君主政体中,公罪具有较多的私罪性
质,也就是说,公罪对个人福祉的侵害甚于对国家基本政制本身的侵害。
我请求大家不要对我的这番话感到不舒服,我有全部历史作后盾。
我知道,拥有美德的君主为数不少,但是,我想说的是,在君主政体中,
平民很难具有美德①。
不妨读一读各个时代的史学家们的宫廷记述,不妨想一想各国人
士关于佞臣们卑劣性格的谈话,这些绝不是推论和揣测,而是惨痛的经
历。
无所事事却又野心勃勃,目空一切却又猥琐卑劣,期盼致富却又不
愿劳动,憎恶真理,吹牛拍马,背信弃义,卑鄙无耻,罔顾一切承诺,蔑视
公民义务,担心君主有德,希望国君孱弱,尤为甚者的是永远对美德的
嘲笑。我认为,所有这一切构成了各个地方和各个时代绝大多数廷臣
的性格。在一个国家里,倘若大人物全是坏蛋和骗子,他们的下属却都
是甘心情愿受骗的好人,这种事情实在是难而又难。
① 我在这里说的是政治美德,就其指向公共利益这层意思而言,它是伦理美
德。我极少言及个人的伦理美德,根本不谈与“神启真理”有关的美德。在本书第
五章第二节中将有进一步的阐述。
A
35论法的精神
假如平民当中有一个可怜的老实人①,他该怎么办呢?枢机主教
黎塞留在他的《政治遗嘱》中委婉地劝告君主,不要使用这种人②。美
德不是君主政体的动力,这是至理名言!诚然,美德并未被排除在君主
政体之外,但它却不是这类政体的动力。
第六节 在君主政体中以什么取代美德
我要加快速度大步往前走了。否则就会让人以为我在讥讽君主政
体。不,要说君主政体缺少动力,它倒是另有一个,那就是荣宠,这是每
个人和每个阶层的固有的想法。荣宠取代了我所说的政治美德,并且
处处代表着美德。它能激发最高贵的行动,若辅以法律的力量,它就能
像美德那样实现政体的目标。
因此,在治理良好的君主国里,几乎每个人都是好公民,但是,好人
36
却极为罕见,因为,要做好人③,首先得想做好人④,而且是为了国家而
不是为了自己才爱国。
第七节 君主政体的原则
我们已经说过,君主政体意味着地位优越、门庭显赫,乃至高贵的
出身。荣宠的性质是索求优遇和赏赐,所以它能在君主政体中占有一
① 请以前面脚注中的意义理解这句话。
② 他说:“不要使用出身低微的人,他们太寒酸,太难相处。”
③ 好人一词在这里仅具有政治意义。
④ 参阅本章第五节注1。第三章 三种政体的原则
席之地。
野心在共和政体中是有害的,在君主政体下却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并赋予它以生命。野心在君主政体中有一大优越性,那就是它不具有
危险性,因为它会不断地受到抑制。
你也许会说,这就如同宇宙体系一样,既有不停地让各种物体远离
中心的离心力,又有将各种物体拉回中心的重力。荣宠使政治集团的
各部分动起来,通过自己的作用把它们连接起来。这样一来,各部分自
以为在追求各自的特殊利益,实际上却都向着公共利益会聚。
就哲理而言,引导国家各个部分的是一种虚假的荣宠,可是,这种
虚假的荣宠却有益于公众,恰如真实的荣宠有益于能得到它的那些人
一样。
逼迫人们去做各种费力而又艰难的事,除了让这些事闻达于大众
之外,不给予任何报偿,这岂不是让人勉为其难。
37
第八节 荣宠绝非专制政体国家的原则
专制政体国家的原则绝对不是荣宠,那里人人都一样,谁也不可能
自诩强于他人。在那里,人人都是奴隶,谁也不可能在任何方面优于他
人。
此外,荣宠有它自己的法则和规律,而且刚而不屈,仅因自己而定,
从不取决于他人的脸色。所以,唯有在基本政制固定和法律可靠的国
家里,荣宠才有自己的地位。
专制君主怎么能够容忍荣宠呢?荣宠以蔑视生命为炫耀,而专制
君主之所以拥有强权,恰恰因为它能置人于死地。荣宠怎么能够容忍
暴君呢?它既有一定之规,又有持续的欲念,而专制君主没有任何规3
论法的精神
矩,他一时性起就可以毁灭别人的一切欲念。
专制政体国家不但不知荣宠为何物,甚至往往找不到恰当的词来
表述这一概念①。荣宠存在于君主政体中,在那里,荣宠给予所有政治
集团和法律以及美德以生命。
第九节 专制政体的原则
共和政体需要美德,君主政体需要荣宠,专制政体则需要畏惧。在
专制政体中,美德根本不需要,荣宠则是危险的。
专制政体下君主的无限权力全部转交给受他委托的那些人。自认
为不同凡响的人有可能在那里造反,因此,必须以畏惧窒息一切勇气,
扑灭野心于萌芽状态。
一个宽和的政体,只要它愿意,就可以松一松它的弹簧,而不至于
发生危险。它赖以维持自己的是法律和力量。可是,在专制政体中,君
主只要一放下高扬的手臂,只要他不能迅即制服身居要职的权贵②,一
切便都完了。因为,作为政体动力的畏惧既已不复存在,人民便不再有
人保护了。
土耳其的一些法官认为,苏丹的承诺或誓言如果约束了他的权
威③,他就丝毫没有守信或践约的义务。这些法官之所以持这种观点,
显然出于本书上节阐明的意思。
平民应受法律审判,权贵应受君主心血来潮的制裁,最下层的臣
① 参阅佩里(Perry),《大俄罗斯现状》,第 447 页。
② 在军事贵族政体下,此类事件经常发生。
③ 里戈(Rigaut),《奥斯曼帝国》,第一章,第二节。第三章 三种政体的原则
民不应被砍头,帕夏①则应随时有丢掉脑袋之虞。谈及这些可怖的
政体时,人人都不寒而栗。新近被米利维伊斯②废黜的波斯国王的
政府之所以在被征服之前就已经垮台,就因为国王不曾流过足够的
血③。
史书告诉我们,图密善骇人的恐怖行径令帕夏心惊肉跳,平民于是
在他在位期间稍稍获得了一点休养生息的机遇④,恰如洪流摧毁了河
岸的一侧,而另一侧则幸免于灾,极目远眺,还能望见若干草场。
第十节 服从在宽和政体与
专制政体中的区别
在专制政体国家中,政体的性质要求绝对服从,君主的旨意一旦下
达,就应立竿见影地发生效应,犹如掷球游戏中一个球击中另一个球那
样。
根本没有调和、修正、妥协、交情、对等、商榷、谏议,根本就没有任
何东西可以作为相等或更佳的谏议提出,人只是服从于那个发号施令
的生物脚下的另一个生物罢了。
人们既不能对未来的命运表示担心,也不能将晦气归咎于命运无
常。人在那里如同牲畜一样,他们所拥有的仅仅是本能、服从和惩罚。
人的自然感情,孝敬父亲,钟爱妻子儿女,荣誉的法则,健康状况等
① 帕夏(Bacha),奥斯曼帝国的某些显贵或行省总督。——译者
② 米利维伊斯(Mirivéis),坎大哈总督,1713年起兵反抗波斯,创建阿富汗国
家。——译者
③ 参见迪塞尔索神甫(Pere Du Cerceau)记述此次革命的著作。
④ 图密善的政府是军事性质的,是专制政体之一种。
工
品如
论法的精神
等,谈论这一切全然徒劳无益,遵命行事就足够了。
波斯国王对某人判刑之后,谁也不能再向国王提及此人,更不能为
他求情,即使当时国王处在酒醉或神志不清状态,王命也必须执行①。
否则,他就是前后不一,而法律是不能前后不一的。这种想法在那里由
来已久,亚哈随鲁②曾下令灭绝犹太人,由于不能收回成命,所以只得
准许犹太人进行自卫。
不过,有一件东西有时候可以用来对抗君主的旨意③,那就是宗
教。人们可以丢弃乃至杀死自己的父亲,如果国王下达这样的命令;但
是,如果国王要求并命令某人喝酒,此人是不会喝的。宗教法规是超级
戒律,既管臣民,也管君主。不过,就自然权利而言,情况就不同了,君
主并不被视为普通人。
在实行君主政体的宽和国家中,权力受政体动力即荣宠的限制,荣
宠如同国王一样主宰百姓,也主宰国王。人们绝对不会向国王援引宗
教法规,朝臣知道自己若是这样做就很可笑。人们向国王不断援引的
是荣宠的法规。结果是服从发生了某些必然的修正;荣宠天然地受制
于怪诞,服从也就亦步亦趋,紧随不舍。
服从的方式在这两种政体下虽然不同,但权力却是一样的。君王
朝向哪一边,天平就倾向哪一边,他永远得到服从。在君主政体下,君
主比较明智,大臣们的机敏和练达远远胜过专制政体下的大臣,这便是
这两种政体的全部区别。
① 参阅沙尔丹,《波斯游记》,第四卷,第十八章。
② 亚哈随鲁,《圣经》中的国王,其王国疆域广及印度至埃塞俄比亚。参阅
《圣经·旧约·以斯帖记》。——译者
③ 参阅沙尔丹,《波斯游记》,第六卷第二十一至第二十三章。第三章 三种政体的原则
第十一节 对以上所述的思考
三种政体的原则如上所述。但这并不意味着共和政体中人人都有
美德,而是说他们应该具有美德。这也并不证明,在君主政体中人人都
有荣宠,在专制政体中人人都心存畏惧,而是说他们应该如此,否则,这
个政体就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