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 序
MARCUS AUREL
MEDITiATiON
*4Ct
梁实秋
自古以来,有操守有修养的哲学家历代都不乏其人,位居至尊、叱咤风
云的皇帝也是史不绝书的,但是以一世英主而身兼苦修哲学家者则除了玛克
斯·奥勒留外恐怕没有第二人。这位1800年前的旷代奇人于无意中给我们
留下了这一部《沉思录》,我们借此可以想见其为人,窥察其内心,从而对
于为人处世律己待人之道有所领悟,这部书不能不说是人间至宝之一。与这
部书同一类型差可比拟的应推15世纪德国僧侣学者托马斯·坎佩斯 Thomas
Kempis所著之《效法基督》,但是以文笔之亲切动人和对人影响之深巨而论,
后者与前者仍不能同日而语。我们中国的民族性,以笃行实践的孔门哲学为
其根基,益以佛学的图通深邃和理学的玄妙超绝,可以说是把宗教与伦理融
于一炉。这样的民族性应该使我们容易接受这一部斯多亚派哲学最后一部杰
作的启示。译者对于此书夙有偏好,常常觉得这一位古罗马的哲人,虽然和
我们隔有18个世纪之久,但开卷辄觉其音容宛在栩栩如生,Renan于1881年
所说∶"我们人人心中为玛克斯·奥瑞利斯之死而悲戚,好像他是昨天才死
一般(Tous,tant que nous sommes,nous portonsau coeur le deuil de Marc Anrele
comme s'lif etait mort.)。"确是大家共有的感想。民国四十七年(公元 1958
年)受林挺生先生嘱,移此书,耗时逾年始克竣事,平生翻译以此书最为吃
力,亦以此书为受益最多。今将付梓,爰将作者生平及有关资料略为叙述,
以为读者之参考。[ 沉思录
一、玛克斯的生平
玛克斯·奥勒留·安东耐诺斯(Marcous Aurellus Antoninus)于西历公元
121 年4月(26日,或6日,或21日)生于罗马。他的本来的姓名是Marcus
Aurelius Verus,出自贵族家庭据说是罗马第二任国王Numa Pompilius(715~672
B.C.)之后裔。他的父亲Annius Verus是罗马的显宦,祖父(亦名Annius Verus)
曾三度任执政官。玛克斯不幸父母早故,由祖父抚养长大。幼时颖悟过人,
深得当时皇帝Hadrian(76~138)之赏识,曾不呼之为Verus而昵称之为Verissimus
(most truthful)。6岁时获骑士衔,8岁时为古罗马战神祭司。姑母Annia Galeria
Faustina嫁给皇帝 Hadrian的义子Titus Antoninus Pius,这一位姑父后即于138
年继位为帝。姑父 Antoninus 无子,便以玛克斯为义子,使改姓名为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这是他改名换姓之由来。
玛克斯15岁时与姑父另一义子Commodus之姊Fabia订婚,至是解除婚约,
与姑父母之女Faustina订婚。玛克斯所受的教育不是学校教育,而是分别由私
聘教师指导授业。他主要的训练是斯多亚派哲学,所以他自幼即学习着过一
种简单朴素的生活,习惯于吃苦耐劳,锻练筋骨。他体质夙弱,但勇气过人,
狩猎时擒杀野猪无惧色。对于骄奢逸荡之事则避之唯恐若浼。当时罗马最时
髦之娱乐为赛车竞技,每逢竞技,朝野哄动,趋之若狂,甚至观众激动,各
依好恶演成门户(Factione),因仇恨而厮杀打斗,对于此种放肆过分之行迳玛
克斯不以为然,他轻易不现身于竞技场内,有时为环境所迫不能免俗,他往
往故意藉端于竞技不加正视,因此而备受讥评。
140年,19岁,擢升为执政官;145年,24岁,结婚;两年后,生一女。
护民官之职位,及其他国家荣誉,相继而来。162年,40岁,Antonious Pins
卒,玛克斯即帝位。他的第一件措施就是邀他姑父另一义子L.Ceionius
Commodus(后改名为Lucius Aurelius Verus)与他共理国事,虽然这一举措是很
受元老院反对的。玛克斯的用意是训练他为将来继承大位的准备。
玛克斯即位后就遭遇到战端四起的威胁。首先是162年战云起自东方。
Parthia的Vologesses倡乱,击溃了一整个罗马军团,侵入了叙利亚。Lucius Verus
奉命率军征讨,乱虽平而Verus 酗酒荒淫大失风度。在北方的边境亦复不靖,
Marcomanni或Marchmen,以及Quadi,Sarmatians,Catti,Jazyges诸族皆叛。在罗
马本境,由于Verus所部自东方带来疾病及洪水泛滥,疫病饥懂蔓延不休,民译 序
穷财尽,局势日非。玛克斯被迫出售私人所藏珠宝,筹款赈灾。此种困窘情
形,在玛克斯在位之日,一直继续存在。内忧外患,交相煎迫。Verus卒于169
年。玛克斯率军亲征,北部诸族均被制服,其统军有方固足称道,而知人善
任亦是他迭奏肤功的一大原由。其间战果辉煌,最能彪炳史册的是174年与
Quadi族作战时几濒于危赖雷雨大作使敌人惊散转败为胜之一役,史称其军队
为"Thunderiug Legion",云。玛克斯率军深入日耳曼时,东方又起变化,东部
诸省总督Avidius Cassius自恃战功,阴萌异志,175年误信玛克斯病死之讯,
遂自立为帝。玛克斯甚为痛心,不欲引起内战,表示深愿让位以谢,和平解
决。玛克斯尚在人间之消息传到东方,局势突变,叛军将领纷纷倒戈,不出
三月Cassius竟被部下刺死。玛克斯亲至东方,叛军献Cassius之头,玛克斯怒,
不予接受,并拒见其使者。玛克斯说∶"我很遗憾,竟不得饶恕他的机会。"
并赦免其遗族不究。宽宏大量,有如是者。行军途中,妻死。176年,凯旋
还都。未几又赴日耳曼作战,虽然所向皆克,体力已不能支,180年3月17
日逝于多瑙河边之 Pannonia 省,享年59岁。
作为一个军人,玛克斯是干练的,武功赫赫,可为佐证。作为一个政治
家,玛克斯是实际的,他虽然醉心于哲学,并不怀有任何改造世界的雄图,
他承袭先人余烈,尽力守成,防止腐化。他也作过蠢事,例如提携Verus共理
国事便是一个行不通的办法。他在统治期间权力稍嫌过于集中,其长处是为
政力求持平,他用法律保护弱者,改善奴隶生活,蔼然仁者之所用心。在他
任内,普建慈善机关,救护灾苦民众深得人民爱戴。论者尝以压迫基督教徒
一事短之。迫害耶教之事,确曾数见不鲜,而且显然不是未得玛克斯之默许,
如 Justin之在罗马,Polycarp之在Smyrna以及各省之若干笃信耶教者,皆壮烈
殉教。近人尝喜多方为之开脱,不是说玛克斯误信谗言,便是说玛克斯中心
思想实与耶教异曲同工,其实这都是不必要的。在他那时代,他的地位,他
压迫异教是正常的态度,不是罪恶,思之似不必更下转语。
二、玛克斯的哲学思想
玛克斯的《沉思录》是古罗马斯多亚派哲学最后一部重要典籍。于此我
们有对斯多亚派哲学(Stoicism)的纲要及玛克斯的思想略加关阐述之必要。沉思录
斯多亚派哲学的始祖是希腊的季诺(Zeno),他的生卒年月不明,大概是
公元前350年至250年之际。他生于塞普洛斯岛,这岛位于东西交通线上,也
可说是一个东西文化的接触点。东方的热情,西方的理智,无形中汇集于他
一身。他受业于犬儒学派的Crates of Thebes,又复潜心于其他学派的研究。
旋于雅典市场的书廊(Stoa)上设帐教学,故称为斯多亚派哲学之鼻祖。此
派哲学之集大成者为Chrysippus(280~207B.C.)
斯多亚派哲学特别适合于罗马人的性格。罗马人是特别注重实践的,而
且性格坚强,崇尚理性。Seneca、Epictetus与玛克斯是此派哲学最杰出的三个
人。玛克斯受EPiCtus的影响甚大,从这部《沉思录》可以看出来。斯多亚派
哲学可以分为三个部门∶物理学、论理学、伦理学。这一派物理学的内容,
简言之,即是唯物主义加上泛神论。与柏拉图之以理性概念为唯一的真实存
在的看法正相反,斯多亚派哲学家认为只有物质的事物才是真实的存在,但
是在物质的宇宙之中遍存着一股精神力量,此力量以不同的形式而出现,如
火,如气,如精神,如灵魂,如理性,如主宰一切的原理皆是。宇宙是神,
人民所崇奉的神祇只是神的显示,神话传说全是寓言。人的灵魂也是从神那
里放射出来的,而且早晚还要回到那里去。主宰一切的神圣原则即是使一切
事物为了全体的利益而合作。人的至善的理想即是有意识地为了共同利益而
与天神合作,讲到这一派的理则学,又含有两部门,一是辩证法,一是修辞
学,二者都是一切思考的工具。玛克斯对于这二者都不感兴趣,犹之对于物
理学部门中之气象学不感兴趣一般,他感兴趣的是伦理学方面。据斯多亚派
哲学,人生最高理想即是按照宇宙自然之道去生活。所谓"自然",不是任性
放肆之意,而是上面所说的"宇宙自然"。人生中除了美德便无所谓善,除了
罪恶之外便无所谓恶。所谓美德,主要有四∶一是智慧,所以辨识善恶,二
是公道,以便应付悉合分际,三是勇敢,藉以终止苦痛,四是节制,不为物
欲所役。外界之事物,如健康与疾病,财富与贫穷,快乐与苦痛,全是些无
关轻重之事,全是些供人发挥美德的场合。凡事有属于吾人能力控制范围之
内者,有属于吾人不能加以控制者,例如爱憎之类即属于前者,富贵尊荣即
属于后者,总之在可能范围之内须要克制自己。人是宇宙的一部分,所以对
宇宙整体负有义务,应随时不忘自己的本分,致力于整体的利益。有时自杀
也是正当的,如果生存下去无法尽到做人的责任。译 序
玛克斯并不曾努力建立哲学体系,所以在《沉思录》里我们也不必寻求
一套完整的哲学。他不是在作哲学的探讨,他是在反省,他是在表现一种道
德的热诚。他的这部著作不是准备藏诸名山传之后人的,甚至根本没有预备
供人阅览。不过这部书的第一卷,却很像有意后加上去的。
斯多亚派哲学最近于宗教。罗马的宗教是简陋的、世俗的,人民有所祈
求则陈设牺牲匍匐祷祝,神喜则降福,神怒者祸殃。真正的宗教信仰与热情,
应求之于哲学。玛克斯于书中对于生死大事反复叮咛,与佛家所谓"死生事
大,命在须臾"之说若合符节。不过玛克斯不信轮回不信往生,不但与佛说
殊,抑且与基督教回异其趣。
三、关于沉思录的版本
这部作品当初如何流传下来的,已不可考。从引证看,可以确知其作者
为罗马皇帝玛克斯·奥勒留。稿本可能是他的女婿Pompeianus 或他的好友
Victorinus所保藏起来的。在历史上可考的最先述及此书的记录见于350年哲
学家Themistius的讲演录。此后550年间此书默默无闻,直到900年左右一位
署名Suidas编的字典从《沉思录》取用了约30条引录,这才证实原稿尚在人
间。同时一位小亚细亚 Callpadocia地方的主教Arethas提到此书,并且以其抄
本送给他的大主教。此后250年又趋沉寂,后君士坦丁的一位父法学者Tzetzes
曾加引录。再过150年(1300年)教会史家Nicephorus CIlistus提到玛克斯"曾
给他的儿子留下一部书,充满了世故智慧"。(参看本书卷三第14节)同时君
士坦丁一僧人编历代作家选集,内含44段引录沉思录的文字。现在的主要抄
本,一是官廷本(Codex Palatianus),于1558年由Xylandor 刊印,钞本已轶;
一是教廷本(Codex Vaticanus1950),这都是完整的,后者仅缺42 行。此外尚
有数种残缺钞本,没有多大用处。
译本甚多,曾译成拉丁文、英文、法文、意大利文、德文、西班牙文、
挪威文、俄文、捷克文、波兰文、波斯文等。在英国一处,17世纪时刊行了
26种版本,18世纪时58种,19世纪时82种,20世纪截至1908年已有30种。
(参看1908年J.W.Leg8.A Bibliography of Marcus Aurelius.)英文译本主要
的如下∶沉思录
(一)Meric Casaubon译本,刊于1634年。Everyman's Library即后用此译
本。这是最初的译本,文笔繁复,近于意译。1900年W.H.Q.Rouse重编本,
附加玛克斯与Fronto信函若干通。
(二)Jeremy Collier 译本,刊于1701年。近 Camelot Series采用此译本。
文笔嫌过于俗鄙,一般批评均贬多于褒,惟Matthew Arnold为文介绍玛克斯时
对此译本颇加誉扬,以为其文笔活泼有力。
(三)James Moor and Thomas Hutcheson合译本,刊于1742年。近于直译,
信而不雅。1902年,G.W. Chrystal 刊有修订本,颇佳。
(四)Richard Graves译本,刊于1792年,无特长。
(五)George Long译本,刊于1862年,常被誉为"标准译本",流通最
广,在40年间独步一时。文笔近于拙朴,是译者故意模仿玛克斯原文作风
所致。
(六)Hastinss Crossley译本,刊于1882年,仅刊第四卷,余稿未刊行。
(七)G.H.Rendal 译本,刊于1898年。许多批评家认为是最佳译本,
信雅兼备。
(八)John Jackson译本,刊于1906年,牛津大学出版。译笔极佳,惜有
大胆窜改处。
(九)C.R.Haines译本,刊于1916年,有希腊原文对照,收入Loeb Classical
Library。
以上九种译本,译者手边仅有四种,即一、五、八、九共四种。经参阅
后,决定选用Haines的对照本为根据,因为这一译本是比较最忠于原文,最
能保持原文的面貌。可能Lons和 Jackson译笔较为流畅,但是翻译古典作品还
是应以忠实为第一义。Haines自己说;"我情愿犯错,如果算是错,错在过于
忠实方面。因为此书之面貌大部分是由于其文笔所造成。"玛克斯的文笔确实
是相当朴拙。书中前后重复之处甚多,句法有时奇简,意义有时不甚清晰。
此中文译本亦曾妄想努力保持原作风格,但由英文转译,与"含饭哺人"犹
有一间,能存几许原作风味,殊不可知,译成重校,不禁汗颜。幸原书价值
具在,过去曾感动无数读者,如 Frederick the Great,Maximilian of Bavaria,
Cap.John Smith,General Gordon均曾受其影响甚巨。此中文译本如能引起读
者兴趣,成为人格修养之借镜,则是我所企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