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序
本书系梁实秋于1958年翻译的《沉思录》中文译本——也是华语世界最早的《沉思录》经典版本。此译本《沉思录》插图导读本因种种历史原因,现首次在中国大陆地区出版,太多的意义包含其中;玛克斯·奥勒留和梁实秋,同样是具有传奇性的人物,也有太多的故事引人追思。归根结底,玛克斯·奥勒留何尝是只属于西方文化,梁实秋又何尝只属于中国文化呢? 他们精神上的交会,展现了一个完整版本的《沉思录》,我们将之呈现于读者面前,真是幸事!
关于这个译本
说到出版梁实秋先生的译文,缘起于一次偶然听到一位香港友人提起∶"你们为什么不读读梁实秋版的《沉思录》呢?"我表情大窘。有这个译本吗?难道我竟无知至此?后来一问周围,竟然个个茫然,原来这个经典版本,竟被历史"集体遗忘"了。
1958年,著述等身的大师梁实秋受林挺生嘱托,开始翻译罗马哲人皇帝玛克斯·奥勒留的《沉思录》,次年得以出版。当时还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风波由于梁实秋将《沉思录》作者名译作玛克斯,竟被国民党官方认为是19世纪的马克思而历经波折,李敖的作品里就曾经提到过梁这段尴尬的经历,梁实秋女儿梁文蔷的《梁实秋与程季淑∶我的父亲母亲》一书中也提到过这场风波。大陆读者因历史原因,竟是一直无福得观。
回到译本本身,梁实秋的译本比较其他《沉思录》译本,更加简洁古朴、措辞优美、考据严谨;力图保持原作风格——梁自称所选择的译本最忠于原作,而他在翻译方面也力求将奥勒留原稿那种质拙朴实的风格体现出来——这本书本就是皇帝不完整的草稿,时有矛盾难圆的词句,但为了完美地体现原貌,梁先生坚持不用修饰笔法改动原意。
梁实秋是翻译大家,是世界上完整翻译《莎士比亚全集》(40个剧本)的第一人,他的莎士比亚作品译本,和朱生豪译本各有千秋,均被誉为经典译本。如果说朱生豪在文化气质上更贴近莎翁,所以他的《莎士比亚全集》译文语言生动胜于梁,那么就《沉思录》而言,却是精神内核上最贴近梁实秋的作品——"耗时逾年始克竣事,平生翻译此书最为吃力,亦以此书为受益最多。"梁如是说。
"本书如此深邃的内蕴,诚世所罕见,至感作者屈忍内敛的心性,才能流溢出如此收摄整肃心灵的嘉言··"台湾的吴重德先生如此推崇梁实秋译本的《沉思录》,而这样一个经典译本,却几乎被历史遗忘了,何等不幸,直到21世纪的今天,我们才得以重见其真貌——当我们拿到台湾版《沉思录》的时候,心情一度难以平复。
后来,为这部书收集书稿资料、联系版权事宜的时候,我们多次走访了梁实秋的长女梁文茜,老人已经80岁了,但还是婴铄健谈,关于梁老先生一度如何为《沉思录》和奥勒留所感动,出版前后经历了如何的风波,她娓娓道来,夕阳余晖下,微黄的阳光映在她的身上,那一刻依稀觉得,面前是一扇门,一扇最后的通向过去的门,门后面藏着我们即将遗忘却永远不该遗忘的林林总总……
抬头三尺有神明啊,编辑此书时,仿佛觉得梁老先生正在不远处遥望吾等,始终不敢松懈。
关于《沉思录》
《沉思录》是当下国人很关注的一部作品,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人在读,阅编者序读反应差别却很大,有的人觉得直指本心,是本能时不时警醒自己的不朽经典;有的人却失望地认为"满篇无谓的呓语,倒是可以催眠";甚至更极端的说法也有∶"我们为什么要看一个失败者的管理经验?"天,难道这本书的目的是教我们成功?同样一本书,意见竟差别如斯。我们到底忽略了什么?我们或许可以从梁实秋先生对《沉思录》的态度揣测一二——《沉思录》一直是梁实秋最推崇的作品,早年曾在许多场合向大众推介它,在《了生死》、《怒》、《养成好习惯》等散文中一再提到,并在《影响我最深的几本书》中,以最大的篇幅重点提到这本书。梁实际上是《沉思录》的中国最早的推荐者,他这样说∶
"自古以来,有操守、有修养的哲学家历代都不乏其人,位居至尊、叱咤风云的皇帝也是史不绝书的,但是以一世英主而身兼苦修哲学家者则除了玛克斯·奥勒留外恐怕没有第二人。这位一千八百年前的旷代奇人于无意中给我们留下了这一部《沉思录》,我们藉此可以想见其为人,窥察其内心,从而对于为人处世律己待人之道有所领悟,这部书不能不说是人间至宝之一。"
"想见其为人,窥察其内心。"我们读史读文,常常在品文之外,更多的试图贴近作者的内心,将自己沉浸于当时的历史或者情感语境中。有些不朽的作品,作者隐然于作品之外;而有些作品,作者诗性的人生轨迹,也是文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出师表》并非诸葛亮所作,后来者会否感泣不已?为什么《沉思录》在西方如此被推崇,奥勒留如此被怀恋? 因为他是如此的独一无二∶他是世间唯一存在过的"哲人皇帝",是西方历史中"贤帝"的代表形象,善良与道德的象征;他是罗马文明的最后集大成者,他的死亡甚至标志着人类逐渐不可逆转地走向了蒙昧时代(对西方人而言)。熟悉了他的故事,你很难不被他的"呓语"所深深吸引;了解了《沉思录》之外的人物的悲怆与历史的无奈,体会了作者高贵的内心,自然也就读懂《沉思录》这本"黄金之书"......
所以,在此版本《沉思录》插图导读本中,除了含梁实秋译序、梁实秋各种评述《沉思录》的文字,我们还添加了各种插图、罗马历史、人物介绍等各种资料,力图较详细地解读《沉思录》的历史背景,虽有画蛇添足之嫌,但用意也在于帮助读者企及奥勒留的精神世界·不过,一个新版本的推出沉思录毕竟要经历一些繁复的过程,在资料的收集处理,包括各种文稿的核对时,难免有一些不当乃至错讹之处,切盼读者指正。
限于历史环境,梁先生的译和注,也存在一些错漏——比如他对奥勒留亲属间的姻亲关系,一直有些困惑,但为了体现梁先生的译本的完整性,我们也尽力不加删改,一些较准确的的历史资料,会在后附的资料中体现,亦望读者理解。
今天,我们或许比其他时候更需要《沉思录》——在这本书编辑成型的末期,一场巨大的地震,震动了所有中国人的心灵。或许在此之前,我们无法理解奥勒留为何在《沉思录》中总不停地讨论、思索死亡,讨论不要无谓的工作,而该为公益去做有意义的事情……但现在,相信我们比昨天更了解这些词句的意义了。这本书不需要哲学基础就可以轻易读懂,但要擦拭出它的光辉,需要我们更加沉静,甚至用我们心灵的力量。
正如梁实秋曾经说过的∶
"历史通常保持沉睡的姿态,探询者的目光唤醒它的生命。只有正确理解了生命的意义,才能正确地面对死亡,反之亦然。但是,灵魂永远是醒着的。进入时间的深层,生命便会呈现它的全部生动。在精神的连接中,生存和死亡的转换、时间与空间的过渡,变得自然而从容。"
本书由梁实秋长女、梁著版权大陆继承人梁文茜女士授权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