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叔本华 原题《论人生的不同阶段》
成年人从其生活经验中获取的东西,即他所具有的不同于少年或青年看待世界的那种方式,首先是一种坦诚直率,或不著偏见。
此时,他把事情看得非常简单, 一是一,二是二;而对少年和青年人来说,现 实的世界,却被那些由他们自己造就的胡思乱想、遗传偏见、奇怪念头所伪装 或歪曲。
经验为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使我们摆脱梦幻、遐想、谬见这些乘我们年青 而入的东西。保证青年人摆脱这些东西的困扰,无疑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但这 是非常困难的。为达此目的,应把孩童的眼界尽可能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
而且,在这个范围中,只准传授那些清晰、正确的观念。唯有孩童正确地领悟这个领域中的任何事物后,才可以逐渐拓展他的视野。这同样适用于青春期。 这种方法还特别要求,不要让他读小说,而是用一些适当的传记去替代,诸如 富兰克林和其他人的传记。
当我们年青的时候,总是想象那些杰出人物和伟大事件会在我们的人生中,伴 随密集的鼓点和僚亮的号角登场亮相;而在老年,当我们回首平生,发现,他 们都关门闭户静静地睡着,没有人注意他们。
人过40,多数人难免产生愤世嫉俗的毛病。这是很自然的。人们都乐于从自己 的性格出发去衡量他人,看到的情形是别人在思维或激情方面远远落后于己。 所以,他有意不同他人有任何来往,于是不是喜爱孤独,就是仇恨孤独,或者 顾影自怜。
我们青春时代的活力和欢笑,部分是出于这样的事实:我们刚登上人生的峰巅, 并不知道那边山脚下等待着的死神。然而我们跨过山巅后,看到的只是道听途 说的死神的真实面目。
与此同时,我们跃跃欲试的神情顿时消退,这使得我们的精神突然消沉。此时, 悲凉优戚的严肃认真感遂压倒了青春时节丰富多彩的愉悦。我们在青春时节,
视生命为无尽的长河,毫不珍惜地消磨时光;可是,当我们变得苍老时,越发 感到时间弥足珍贵。犹如一个死囚一步步迈向断头台的感受一般。
从青年人的角度看,生活是一个无穷无尽的遥远未来;从老年人的角度看,生 活却宛如一个非常短暂的往昔。
一个人必须等到年岁已大,才可能透悟人生。青春时节,时间迈着非常缓慢的步履;因此,我们生命的第一个四分之一阶段,不仅是最幸福的,而且也是最 漫长的,所以它留下了那样多的美好记忆。
假如我们要人追忆往事,那么,任何人在此期间可叙说的东西,比下两个阶段都要多得多。这一段生活,就:像时令之春季,日子本身在根本上就变得令人 难熬的漫长。
当生活临近结束时,我们并不知道这到底会发生什么。不过,为什么在老年我 们会发现所经历之生活是如此的短促呢?
因为,此时,我们对这段生活的记忆是非常之少,因而显得时光之短罢了。于 是,我们忘掉了许多无关紧要的事,尤其是我们所经历的不幸,剩下来的东西 当然就为数不多了。
此时,我们活得越长,则会更少考虑那些曾在我们看来是举足轻重、富有价值的事件。时光往往不留痕迹地逝去。就像航船离岸越远,岸上之物便越发变化, 越难区分和辨认一样,我们往昔的东西也渐渐淡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