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亲自去做才算数 作者|叔本华

作者|叔本华 原题《论人生的不同阶段》

成年人从其生活经验中获取的东西,即他所具有的不同于少年或青年看待世界的那种方式,首先是一种坦诚直率,或不著偏见。

此时,他把事情看得非常简单, 一是一,二是二;而对少年和青年人来说,现 实的世界,却被那些由他们自己造就的胡思乱想、遗传偏见、奇怪念头所伪装 或歪曲。

经验为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使我们摆脱梦幻、遐想、谬见这些乘我们年青 而入的东西。保证青年人摆脱这些东西的困扰,无疑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但这 是非常困难的。为达此目的,应把孩童的眼界尽可能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

而且,在这个范围中,只准传授那些清晰、正确的观念。唯有孩童正确地领悟这个领域中的任何事物后,才可以逐渐拓展他的视野。这同样适用于青春期。 这种方法还特别要求,不要让他读小说,而是用一些适当的传记去替代,诸如 富兰克林和其他人的传记。

当我们年青的时候,总是想象那些杰出人物和伟大事件会在我们的人生中,伴 随密集的鼓点和僚亮的号角登场亮相;而在老年,当我们回首平生,发现,他 们都关门闭户静静地睡着,没有人注意他们。

人过40,多数人难免产生愤世嫉俗的毛病。这是很自然的。人们都乐于从自己 的性格出发去衡量他人,看到的情形是别人在思维或激情方面远远落后于己。 所以,他有意不同他人有任何来往,于是不是喜爱孤独,就是仇恨孤独,或者 顾影自怜。

我们青春时代的活力和欢笑,部分是出于这样的事实:我们刚登上人生的峰巅, 并不知道那边山脚下等待着的死神。然而我们跨过山巅后,看到的只是道听途 说的死神的真实面目。

与此同时,我们跃跃欲试的神情顿时消退,这使得我们的精神突然消沉。此时, 悲凉优戚的严肃认真感遂压倒了青春时节丰富多彩的愉悦。我们在青春时节,

视生命为无尽的长河,毫不珍惜地消磨时光;可是,当我们变得苍老时,越发 感到时间弥足珍贵。犹如一个死囚一步步迈向断头台的感受一般。

从青年人的角度看,生活是一个无穷无尽的遥远未来;从老年人的角度看,生 活却宛如一个非常短暂的往昔。

一个人必须等到年岁已大,才可能透悟人生。青春时节,时间迈着非常缓慢的步履;因此,我们生命的第一个四分之一阶段,不仅是最幸福的,而且也是最 漫长的,所以它留下了那样多的美好记忆。

假如我们要人追忆往事,那么,任何人在此期间可叙说的东西,比下两个阶段都要多得多。这一段生活,就:像时令之春季,日子本身在根本上就变得令人 难熬的漫长。

当生活临近结束时,我们并不知道这到底会发生什么。不过,为什么在老年我 们会发现所经历之生活是如此的短促呢?

因为,此时,我们对这段生活的记忆是非常之少,因而显得时光之短罢了。于 是,我们忘掉了许多无关紧要的事,尤其是我们所经历的不幸,剩下来的东西 当然就为数不多了。

此时,我们活得越长,则会更少考虑那些曾在我们看来是举足轻重、富有价值的事件。时光往往不留痕迹地逝去。就像航船离岸越远,岸上之物便越发变化, 越难区分和辨认一样,我们往昔的东西也渐渐淡漠了。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终其一生,人都被各种制度囚禁

    作者丨卢梭 01. 我们都受益于这三种教育 我们生来柔弱,所以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无助,所以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愚顽,所以需要理 智。我们出生时所缺乏的一切,我们长大成人后所需要的一切,都来自教育的馈赠! 我们的这种教育,或是源自自然,或是源自人,或是源自事物。我们的身体与能力的内在发 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95
  • 没有逻辑的人只会人身攻击与蛮不讲理

    人为什么要辩论? 这是个好问题:为什么我们会辩论? 辩论的意义 通过下列例子,你可以看到辩论能为你的人生带来什么: 01.澄清认识:你被误解了,通过辩论来澄清。 例:“老公,别以为我花2万元买一个LV包是浪费。其实,这个包带给我的幸福感的强 烈程度与持久性远远超过用2万元去旅游。” 02. 争取利益:你的利益受损,通过辩论来挽回损失。 例…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88
  • 人为什么会嫉妒 文|培根

    在人类的各种情欲中,有两种最为惑人心智,这就是爱情与嫉妒。这两种感情都能激发出强 烈的欲望,创造出虚幻的意象,并且足以蛊惑人的心灵——如果真有巫蛊这种事的话。 所以,我们知道在《圣经》中把“嫉妒”叫做一种“凶眼”,而占星术士则把它称做一颗  “灾星”。这就是说,嫉妒能把凶险和灾难投射到它的眼光所注目的地方。不仅如上,还有&nbs…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43
  • 人们最常犯的12个逻辑谬误

    由于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轻视,日常经验、风俗习惯、心理联想、情绪意向、利害关系……都 在妨害我们对是非真相的判断。为此,小编总结了12种最常犯的逻辑谬误,看看我们的思 维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01 赌徒谬误:强行联系独立的随机事件 赌徒时常有一种心态:我一直这么倒霉,下次该转运了吧?他一直这么好运,总得倒霉。事 实上,每一轮赌局都是独…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47
  • 平庸之恶,离你很近

    选自《刘擎现代西方思想讲义》 “平庸之恶”是20世纪德国政治理论家汉娜 · 阿伦特 (Hannah       Arendt,1906-1975) 提出的学术概念,流传很广。但这个词被谈论得很多,理解得却很浅,很多时候其 实是被误解了。 “平庸之恶”究竟是什么…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41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