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内的人生 作者|钱穆

钱穆 著,文章选自《人生十论》

人生只是一个向往,我们不能想像一个没有向往的人生。

向往必有对象。那些对象,则常是超我而外在。

人生一般的要求,最普遍而又最基本者,一为恋爱,二为财富。故《孟子》说: “食色性也。”

追求的目标愈鲜明,追求的意志愈坚定,则人生愈带有一种充实与强力之感。 人生具有权力,便可无限向外伸张,而获得其所求。

追求逐步向前,权力逐步扩张,人生逐步充实。随带而来者,是一种欢乐愉快 之满足。

近代西方人生,最足表明像上述的这一种人生之情态。然而这一种人生,有它 本身内在的缺憾。

生命自我之支撑点,并不在生命自身之内,而安放在生命自身之外,这就造成 了这一种人生一项不可救药的致命伤。

你向前追求而获得了某种的满足,并不能使你的向前停止。停止向前即是生命 空虚。人生的终极目标,变成了并不在某种的满足,而在无限地向前。

满足转瞬成空虚。愉快与欢乐,眨眼变为烦闷与苦痛。逐步向前,成为不断的 扑空。强力只是一个黑影,充实只是一个幻觉。

人生意义只在无尽止的过程上,而一切努力又安排在外面。

外面安排,逐渐形成为一个客体。那个客体,终至于回向安排它的人生宣布独 立了。那客体的独立化,便是向外人生之僵化。

人生向外安排成了某个客体,那个客体便回身阻挡人生之再向前,而且不免要 回过头来吞噬人生,而使之消毁。

你前一步,要感到扑着一个空,因而使你不得不再前一步,而再前一步,又还 是扑了一个空,因而又使你再继续不断地走向前。

向外的人生,是一种涂饰的人生。而向内的人生,是一种洗刷的人生。向外的  要在外建立,向内的则要把外面拆卸,把外面遗弃与摆脱。外面的遗弃了,摆  脱了,然后你可走向内。换言之,你向内走进,自然不免要遗弃与摆脱外面的。

向内的人生,是一种洒落的人生,最后境界则成一大脱空。佛家称此为涅槃。 涅槃境界究竟如何呢?这是很难形容了。约略言之,人生到达涅槃境界,便可 不再见有一切外面的存在。

外面一切没有了,自然也不见有所谓内。内外俱泯,那样的一个境界,究竟是 无可言说的。倘你坚要我说,我只说是那样的一个境界,而且将永远是那样的 一个境界,佛家称此为一如不动。

依照上述,向内的人生,就理说,应该可能有一个终极宁止的境界,而向外的 人生,则只有永远向前,似乎不能有终极,不能有宁止。

向外的人生,不免要向外面物上用功夫。而向内的人生,则只求向自己内部心 上用功夫。然而这里同样有一个基本的困难点,你若摆脱外面一切物,遗弃外 面一切事,你便将觅不到你的心。

你若将外面一切涂饰通统洗刷净尽了,你若将外面一切建立通统拆卸净尽了, 你将见本来便没有一个内。

你若说向外寻求是迷,内明己心是悟,则向外的一切寻求完全祛除了,亦将无 己心可明。因此禅宗说迷即是悟,烦恼即是涅槃,众生即是佛,无明即是真如。

如此般的人生,便把终极宁止的境界,轻轻的移到眼前来。所以说立地可以成佛。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有思想的人,注定孤独

    哲学家的独身一定也包含着某种智慧是解读生命的一种特殊方式 有人说:有思想的人,注定孤独。 请看这些伟大的名字:柏拉图、薄伽丘、毕达哥拉斯、普罗提诺、奥古斯丁、帕斯卡尔、 笛卡尔、霍布斯、洛克、斯宾诺莎、伏尔泰、休谟、莱布尼茨、康德、爱默生、叔本华、 尼采、斯宾塞、克尔凯郭尔、荷尔德林、维特根斯坦…… 假如没有这些鼎鼎大名的人物,试想西方哲…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21
  • 罗素:我们为什么要工作?

    文 | 罗 素 工作应该被看作是幸福的源泉,还是不幸的源泉,尚是一个不能确定的问题。 确实有很多工作是非常单调沉闷的,工作太重也总是令人痛苦的。然而,在我看来,假使工 作在数量上并不过多的话,即使是单调的工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比无所事事要好。 按照劳动的性质和劳动者的能力来说,工作确实可以分为各种不同层次,从仅仅是沉闷…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28
  • 真正拖垮你的,是“内耗思维”

    有时候,所谓的人生困境,不过是你胡思乱想,自我设置的枷锁。 患得患失,会举步难行;过分在意,注定心力交瘁。 这种内耗的感觉就如同总有两个小人在内心打架,每天什么也没做,却身心疲 惫。 轻装上阵,从拒绝这三种内耗开始。 01. 精神内耗 有这样一个深刻的故事。 《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主人公别里科夫,总认为生活会出现乱子,所以他出门 时,即使是…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10
  • 以无聊的方式打发无聊的人生 作者|徐贲

    作者|徐贲 “对许多人来说,用手机大概就是这样一种用无聊来排遣无聊, 因而不断持续无聊的不幸例证吧。” 前不久美国银行 (Bank of America) 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接近半数的美国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那么他们一天也坚持不下去。 本次调查涉及1000多名美国成年人,结果显示,85%受访者每天至少…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91
  • 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思想需要跨过三道坎

    第一道坎:认识自己   第二道坎:运用理性   第三道坎:人间“清醒” 面对历史的蒙昧,我们常自诩为“现代人”。我们有属于自己的“现代文明”科技文明,飞 天探月也不在话下;我们有属于自己时代的现代生活:智能手机须臾不离;互联网让人 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最便利的生活.... 然而,妨碍…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40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