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两大苦:物质匮乏,精神空虚

作者 |叔本华

你锋芒毕露,这是你的弱点,你像把无鞘刀,锋利,但好刀应在刀鞘里。 ——黑泽明

一般人把身外之物当作人生的幸福来源,希望从财产、社会地位、妻室儿女、朋友或是社会 那里得到幸福,所以当他失去这些东西或是发现这些令他失望的时候,他的幸福基础就崩塌 了。换句话说,这个人的人生重心随着每一次心血来潮而不停改变,完全不在他自身。倘若 他是一个富有的人,就可能是今天在乡下别墅消磨时光,明天在买马,或宴请朋友,或旅行 ——总之,他过着奢侈的生活是因为他只能从追求外在乐趣中获取满足,就像失去健康的病

人,期望在各种汤药中重获力量,却不试着去发展他自身的生命力,而恰恰这才是他幸福的 真正来源。

撇开极端的类型先不谈,让我们来看看比较居中的一类人——他们也许没有傲人的思想力, 但又比泛泛之辈要多一些精神的追求。

一般来说,这样的人会对艺术有一点业余的兴趣,或对科学的某些分支感兴趣——譬如植物 学、物理学、天文学、历史,能在这类研究中发现莫大的乐趣——当幸福的外在来源枯竭, 或不能满足他的时候,他会通过这些研究来自娱自乐。

像这样的人,我们可以说,他的人生重心,部分在于他自身。但是,对艺术有浅薄的兴趣, 与自发的创造是截然不同的;而对科学的业余追求则容易流于表面,不能洞悉事物的本质。

人不能把自己全然地等同于诸如此类的追求,也不能让自己的整个人生完完全全被它们渗  透、填满,以至于对其他一切事物都失去了兴趣。唯有我们称之为天才的那些人,拥有最高 的智力水平与思想禀赋,方可达到这种强度,将其一生的时间和精力都耗在某个主题上,将 对人生作的思索以诗歌或哲学的方式呈现,力求表达对这个世界的独特理解。因此,对于天 才来说,不被外界打扰地忙于自己的思想和作品,这样的需求十分迫切。他们乐于独处,闲 暇是求之不得的恩赐,其他一切都是多余的,甚至是负担。唯有这类人的人生重心才可以算 是完全在自己身上。这些罕见的人,不论他们的性格有多优秀,都不会像其他人那样,对朋 友、家庭和一般的社会团体展现出过多的热情和强烈的兴趣;即便失去外在的一切,他拥有 的自身内在,也会让他得到安慰。疏离和孤独是他们的特质,尤其是当其他人从未真正切实 地满足过他们时,这种特质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力。总的来说,这类人天赋异禀,他们也逐渐 习惯了被当作异类游走在人群中,并在思考普通人性时会使用第三人称的“他们”,而不是第 一人称的“我们”。

由此看来,天生被赋予了精神财富的人就是最幸福的人。的确,主观意识对我们的影响,远 比客观事物的影响要大——不论客观是什么,都只能间接影响我们,而且还必须得通过主观 意识才能发挥作用。卢奇安形象地表达了这一真理,即“灵魂的财富是唯一真正的财富,其 他的财富都伴随着更大的烦恼。”

内心富有的人对外界别无所求,他只要求保有不被打扰的闲暇,用来培养精神并完善智慧, 从而享受自己的内在财富,在生命中的每时每刻都可以做自己。倘若他注定要在整个人类历 史中留下烙印,那么对他来说,幸福或者不幸福,只有一个衡量标准,那就是,他是否能够 完美地挖掘、发挥他的才能,并完成自己的杰作,其他一切皆微不足道。

各个时代最伟大的人物都将不被打扰的闲暇视作最宝贵的东西,其价值堪比一个人本身的价 值。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存在于闲暇中。”第欧根尼 ·拉尔修则宣告:“苏格拉底称赞闲暇 是最美好的财产。”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总结说,“献身于哲学研究的人生 是最幸福的人生”;或者如他在《政治学》中所说,“任何力量,且不论这种力量是什么,只 要能得到自由发挥,就是幸福的。”这一点跟歌德在《威廉 ·迈斯特》中所说的一致:“天赋 异禀的人注定要使用他的天赋,并从中获得至高的快乐。”

但是寻常老百姓很难拥有不被打扰的闲暇,因为这并不属于人的本性。普通人常见的命运就 是将生命耗在为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奔波上——为了求生而挣扎度日的人,很难有什么高尚的 精神乐趣。基本上人们很快就会厌倦不被打扰的闲暇。如果没有虚假的目标来促使其忙碌的

话,这闲暇就会变成负担,只好用各种各样的玩乐消遣或爱好来打发时间;到最后闲暇甚至 反倒变成痛苦,就像某句谚语所说:“无所事事,就会躁动不安。”

当精神禀赋、智力程度远超过一般人的水准时,看起来也会是不正常且违反自然的。但如果 真的有这样的人存在,那么这个人就是幸福的,他反而会想要那种其他人认为是负担,甚至 是有害的不被打扰的闲暇,否则他就会像被束缚的双翼飞马珀伽索斯一样快乐不起来。

如果外在的、不被打扰的闲暇,和内在的、伟大的智力禀赋,这两个特殊的条件恰好凑在一 起,刚好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那可真是最大的幸运。被命运如此眷顾的这个人可以过一种 更加高级的生活,免遭人类两大痛苦根源——物质匮乏和精神无聊——的折磨;不用再承受 为生存而努力挣扎之苦,也不用忍受长时间的闲暇造成的无聊之感——人生这两种痛苦唯有 相互中和,人们才能摆脱困扰。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一张表读懂中国古代哲学史

    先 秦 - 明 清 编辑排版@超人文史哲   更多文章请前往微信公众平台@超人文史哲 回复“干货” 先秦哲学 人 物 思想 孔 子  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恢复周礼 仁学:克己复礼;能行五者于天下(恭、宽、信、敏、惠)为仁由己不由人;己欲立而力人, 己欲达而达人;仁者…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30
  • 中国是否有形而上学? “做中国哲学”再思考

    陈少明|著 原载于《哲学动态》2019年第9期  01 “中国哲学”的界定 这个界定是整个论述的基础。为了加深印象,我先采取排除法,即从中国哲学“不是什么”入手。 首先,“中国哲学”并非中国哲学史。哲学史作为一个学科,是西学传进中国以后,我们的前辈借助西方哲学的概念框架,对中国古典思想做重新整理与叙述的产物。这个学科建立的意义,让中西文化在形而上的层次上,提…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61
  • 成为自己需要冷静和勇气-克尔凯郭尔

    作者丨克尔凯郭尔 一、真正的不幸是无法相互理解 01.真正的不幸不在于相爱的双方无法互相拥有,而在于他们无法互相理解。  02.爱最喜什么?无限。爱最怕什么?限制。 03. 当爱情使平等的双方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这爱情是喜气洋洋的;但是当爱情使不平等的 双方变得平等的时候,这爱情则是大获全胜的。 04. 记忆不光能挽留住那瞬间,而…

    未分类 2024年10月15日
    98
  • 人若不死,又将如何?关于爱欲、时间与死亡的哲学追问

    作者:黄裕生 对于人类而言,不管个体间的生命轨迹多么不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归宿,那就是终结。人, 是会死的。这是所有人的共同命运。 对于这个命运,没有人能够抗拒,然而,又几乎没有人没有抗拒过。克服死亡,抗拒会死, 即便不是所有人的追求,也是许多人的向往。人们是如此不愿面对死亡,接受会死的命运, 以至害怕死亡,逃避死亡,厌恶死亡,…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30
  • 性、金钱、幸福与死亡,孰轻孰重?

    弗 在给企业家做咨询的过程,曼弗雷德了解到,许多看似理性的行为实际上非常不理性。组织 管理问题背后,隐藏着深层次的心理冲突——他们的恐惧、失望、欲望、对金钱的关注、对 幸福的追求、对死亡的畏惧…..这些问题关乎人生方向和意义,而他们所需要的答案就藏在 内心之中,他们需要驻足思考,需要静下心来聆听内心的声音。 01. 性欲之我思 …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53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