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情绪? 作者|加利 ·斯梅尔

“一个人如果能够控制自己的激情、欲望和恐惧, 那他就胜过国王。”

——约翰 ·弥尔顿

生而为人,有血有肉,七情六欲,与生俱来。有的人做情绪的主人,有的人却 沦为情绪的奴隶。弱者易怒如虎,强者平静如水。能否控制情绪是检验一个人 内心是否强大,处事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对情绪把控的能力,会在你的为人 处世、学业事业、交际关系、幸福感等多个方面,发挥着不易觉察却举足轻重 的作用。

你想想,在生活中有谁愿意和一个包裹着负能量、随时会“爆炸”的人做朋友呢? 有哪个情绪化的人,能在遇到突发状况时,理智地处理问题的呢?控制情绪, 是一种能力。是可以通过培养和调节来提高的。

一、我们对情绪的六个误解

01.

积极情绪是好的,消极情绪是不好的

通常来讲,我们会觉得令自己感到舒适、愉悦的就是“好情绪”;令自己不适的就 是“坏情绪”。但情绪真的有好坏之分吗?当我们接纳某一种情绪,它便可得到释 放和流动,当我们排拒某一种情绪,它便会堆积、压抑从而变得具有破坏性。 情绪无有好坏,关键是要用破坏性的方式表达它。

02.

只要控制好自己,“坏情绪”就不会影响我们

解决方法其实是:你要去把垃圾倒了,不然房间收拾的再整洁,你还是会闻到 垃圾桶的味道。

03.

只有“负面情绪”被消除,我们才会过得更好

我们所要做的,只是学会更好地让情绪通过自己,不再淤堵滞留在我们之中。 情绪无法被消除,因为它本来就不属于我们。

04.

流露情绪是软弱的表现,还可能伤害他人

其实,情绪是不可能真的完全被“埋藏”起来的,对方总会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与 其维持表面的和平,真实地表达可能反而是更勇敢,也更容易解决问题的方式。

05.

情绪是不由自主,不受控制的怪物

我们要学着有意识地“知道”我们身处什么样的情绪中,学会有意识地管理情绪。

06.

学会表达情绪容易变得“情绪化”

“学会表达情绪”则正是去学习如何带有自知力的了解自己,表达内心真正的情

绪。

二、永远不要为别人的情绪买单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家加利 ·斯梅尔做过一个心理学实验:他让一个 乐观开朗的人与一个郁郁寡欢的人同处一室。结果,不到半个小时,这个原本 乐观的人也开始唉声叹气起来。加利 ·斯梅尔通过进一步的实验证明:只需要20 分钟,不良情绪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传染给别人。人的坏情绪就像病毒一样,具 有很强的杀伤力和传染性。因此善待自己最好的方式,是远离别人的坏情绪。

01.

不与别人的愤怒纠缠

与其为别人的垃圾情绪买单,不如放平心态,避之则吉。

02.

不被别人的沮丧传染

植物都喜欢向阳而生,有阳光的地方,就有温暖。人也一样。远离负能量的圈 子,才能还生活一片净土。

03.

不被别人的焦虑裹挟

我们之所以活得很累,并非生活过于刻薄,而是我们太容易被他人的情绪所左 右。 一个人最清醒的认知,是明白别人的情绪,与自己毫无关系。为别人的情 绪负责,是一种越界的表现。有句话说得很好:“在命运为我们安排的时区里, 一切都准时, 一切都刚刚好。"不必为别人的期待而感到焦虑,也不必被世俗的 价值观所捆绑。 一个人只有发自内心地接纳自己,才能活得自在坦然。

三、管理情绪的三把钥匙

01.

事不顺时,读书

书不是药,但药在读书的过程中。人生难免有疾风骤雨时,阅读,是自愈,也 是自渡。它能让你心沉静,脑清醒。纵使被生活拖入泥沼,也有一寸一寸拉自 己上来的精神力量。

02.

气不平时,运动

运动,往往自带修复内心的力量。运动时产生的多巴胺和内啡肽,是世界上最 好的解忧药。一场大汗淋漓下来,你会发现,烦恼早就被抛在了天边。

03.

心不静时,冥想

很多时候,困住我们的不是眼前的事,而是自己的情绪。专注大师安迪曾提出 过一个思考方式:第三者视角。简单来说,把你当成张三,把你碰到的问题也 当成张三的。换种角度和心态,很多困难往往迎刃而解。

加利 ·斯梅尔著文章来源如何管理情绪? 作者|加利 ·斯梅尔 httpss /www.1          m/         art             GUTTK(                . 360239.html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读书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背诵,而是培养独立思考

    读书快的人都能记住书中的内容吗?为什么说读书最大的益处是激发想象力和灵感,而 不是看谁记住的知识多?“记忆型教育”是如何扼杀孩子的天性,使孩子失去质疑精神 的?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教育学硕士范亚飞老师近期撰文,他认为“记忆型阅读教育”导 致的知识权威主义是人们普遍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 读书的目的绝不是为了记住多少知识,而是带着自己…

    未分类 2024年10月15日
    110
  • 有思想的人,注定孤独

    哲学家的独身一定也包含着某种智慧是解读生命的一种特殊方式 有人说:有思想的人,注定孤独。 请看这些伟大的名字:柏拉图、薄伽丘、毕达哥拉斯、普罗提诺、奥古斯丁、帕斯卡尔、 笛卡尔、霍布斯、洛克、斯宾诺莎、伏尔泰、休谟、莱布尼茨、康德、爱默生、叔本华、 尼采、斯宾塞、克尔凯郭尔、荷尔德林、维特根斯坦…… 假如没有这些鼎鼎大名的人物,试想西方哲…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22
  • 性、金钱、幸福与死亡,孰轻孰重?

    弗 在给企业家做咨询的过程,曼弗雷德了解到,许多看似理性的行为实际上非常不理性。组织 管理问题背后,隐藏着深层次的心理冲突——他们的恐惧、失望、欲望、对金钱的关注、对 幸福的追求、对死亡的畏惧…..这些问题关乎人生方向和意义,而他们所需要的答案就藏在 内心之中,他们需要驻足思考,需要静下心来聆听内心的声音。 01. 性欲之我思 …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53
  • 为什么越无知的人越自信?

    一个心理学现象:“达克效应” 随着阅历的增长,我们越懂得这样一个道理——不要和脑残争论。 因为,有科学研究证明,脑残是真的意识不到自己是脑残。 1995年的一天, 一个名叫McArthur Wheeler的青年大摇大摆地抢劫了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的   一家银行。当他被捕后,看着监控录像突然难以置信地说:“可我脸…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33
  • 哈佛研究:人生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幸福从何而来? 金钱、名望或是成就感? 76年前,哈佛开展了史上历时最长的成人发展研究,跟踪268位男性,从少年到老年,探 寻影响人生幸福的关键。 故事从1938年开始。 那一年,时任哈佛大学卫生系主任的阿列 ·博克(ArlieBock)教授觉得,整个研究界都在关心“人 为什么会生病/失败/潦倒",怎么没有人研究下“人怎样才能健…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14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