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白华:如何对抗生活的寂寞与无聊?

作者 | 宗白华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问究竟什么叫作生活?

生活这个现象可以从两方面观察。就着客观的——生物学的——地位看来,生活就是一个有 机体同它的环境发生的种种的关系。就着主观的——心理学的——地位看来,生活就是我们 对外界经验和对内经验总全的名称。

我这篇短论的题目,是问怎样使我们生活丰富。换言之,就是立于主观的地位研究怎样可以 创造一种丰富的生活。那么,我对于“生活”二字认定的解释,就是“生活”等于“人生经验的  全体”。

生活即是经验,生活丰富即是经验丰富,这是我这篇内简括扼要的答案。

但是,诸位不要误会经验是一种消极被动的容纳,要知道,经验是一种积极的创造行为。然 后,才知道我们具有使生活丰富、经验丰富...的可能性。我们能用主观的方法,使我们的 生活尽量地丰富、优美、愉快、有价值。

我们怎样使生活丰富呢?我分析我们生活的内容为“对外的经验”,即是对于自然与社会的观 察、了解、思维、记忆;与“对内的经验”,即是思想、情绪、意志、行为。

我们要想使生活丰富,也就是在这两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增加我们对外经验的能力,使我们的观察研究的对象增加;一方面扩充我们对内经验

的质量,使我们思想情绪的范围丰富。

请听我详细说来。

最容易看出我们自己思想智慧的程度的高下。因为,一个思想丰富的人,他见着这些极平常 普通的现象,可以发挥他的思想、触动他的情绪,很觉得以意趣浓深,灵活机动,丝毫不觉 得寂寞。

我记得德国诗人海涅 (Heine)   到了伦敦,有一天走到一个街角上站了片刻,看见市声人海 中的万种变相,就说道:“我想,要使一个哲学家来到此地站立一天,一定比他说尽古来希 腊哲学书还有价值。因为,他直接地观察了人生,观察了世界。”他这几句话真可以表示他 的思想丰富、生活丰富,随处可以发生无尽的观念感想,绝不会再有寂寞无聊的感觉。

而一般普通常人听了他这话,大半是不甚了解,因为他们自己若有了十分钟的幽闲无事,一 定就会发生无聊烦闷的状态,不知怎样才好,要不是长夏静睡,就要去寻伴谈心了。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生活丰富不丰富,全在我们对于生活的处置如何,不在于环境的寂寞 不寂寞。我们对于一种寂寞的、单调的环境,要有方法使它变成复杂的、丰富的对象。这种 方法,怎么样呢?我现在把自己向来的经验,对诸君说说,看以为如何。

我向来闲的时候,就随意地走到自然中或社会中,随意地选择一种对象,作以下的几种观察:

(一)艺术的;

(二)人生的;

(三)社会的;

(四)科学的;

(五)哲学的。

先说一个例。

我有一次黄昏的时候,走到街头一家铁匠门首站着。看见那黑漆漆的茅店中,一堆火光耀耀, 映着一个工作的铁匠,红光射在他半边的臂上、身上、面上,映衬着那后面一片的黑暗,非  常鲜明。那铁匠举着他极健全丰满的腕臂,取了一个极适当协和的姿势,击着那透红的铁块, 火光四射,我看着心里就想到:这不是一幅极好的荷兰画家的画稿?我心里充满了艺术的思 想,站着看着,不忍走了。

心中又渐渐地转想到人生问题,心想人生最健全最真实的快乐,就是一个有定的工作。我们 得了它有一定的工作,然后才得身心泰然,从劳动中寻健全的乐趣,从工作中得人生的价值。 社会中实真的支柱,也就是这班各尽所能的劳动家。将来社会的进化,还是靠这班真正工作  的社会分子,绝不是由于那些高等阶级的高等游民。我想到此地,则是从人生问题,又转到  社会问题了。

后来我又联想到生物学中的生存竞争说,又想到叔本华的生存意志的人生观与宇宙观,黄昏  片刻之间,对于社会人生的片段,作了许多有趣的观察,胸中充满了乐意,慢慢地走回家中, 细细地玩味我这丰富生活的一段。

以上是我现身说法,报告诸君丰富生活的方法。诸君自由运用,可以使人生最小的一段,化 成三四倍的内容。乃不致因闲暇而无聊,因无聊而堕落,因堕落而痛苦了。

但这还是我所说对外经验丰富的方法。这还是静观的,消极的,偏于艺术的方法。这不过是 把我们一种的对外经验,一个自然界的对象,作多方面的玩味观察,把一个单调的、平常的 环境,化成一个复杂的、丰富的对象,使它表现多方面:艺术,人生,社会,科学,哲学 ——的境相。

用一个比譬说来,就是我们使我们的“心”成了一个多方面的折光的镜子,照着那简单的物件, 变成多方面的形态色彩。这已经可以使我们生活丰富不少。

但我们还要使我们“在内经验”也扩充丰富,使我们的感情意志方面也不寂寞,这有什么方法 呢?

这个实在很简单。我们情绪意志的表现是在“行为”中,我们只要积极地奋勇地行为,投身入 于生命的波浪,世界的潮流,一叶扁舟,莫知所属,尝遍着各色情绪细微的弦音,经历的一 切意志汹涌的变态。

那时,我们的生活内容丰富无比。再在这个丰富的生命的泉中,从理性方面发挥出思想学术,

从情绪方面发挥出诗歌、艺术,从意志方面发挥出事业行为,这不是我们理想的最高的人格 么?

所以,我们要丰富我们的生活,并不是娱乐主义、个人主义,乃是求人格的尽量发挥,自我 的充分表现,以促进人类人格上的进化。诸君也有这个意思么?

宗白华 | 著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男女结合最重要的是什么? 文|杨绛

    文|杨绛 原题为《且以优雅过一生:杨绛传》 01. 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 抗战时期,生活艰难,从大小姐到老妈子,对我来说,角色变化而已,很自然, 并不感觉委屈。为什么,因为爱,出于对丈夫的爱。我爱丈夫,胜过自己。这种爱不是盲目的,是理解,理解愈深,感情愈好。相互理解,才有自觉的相互支持。 我与钱钟书是志同道合的夫妻。我们当初正是因为两人都酷爱文…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28
  • 哲学家们如何思考人生|10个思想实验

    文|伊夫 ·博萨尔特 编辑排版@超人文史哲  更多文章请前往微信公众平台@超人文史哲 回复“干货” 古希伯来有句谚语: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句话大概展现了人类对自身思想局限 性的承认以及无奈,带着调侃的意味。但是,谁能阻止思考继续呢?小到今天午饭吃什 么,大到什么是“我”活着的意义,神明是否真的存在,人类在哲学思考的道路上从…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15
  • 耶鲁大学哲学课:思考死亡,才能洞察人生的本质

    作者丨谢利 · 卡根 耶鲁大学的教授谢利 ·卡根在2007年就开设了这一门哲学课程:死亡课。作为公开课公 布了讲座视频之后,这门课在全球引起轰动,成为了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开课,总点击量 超过数亿次。 课程的主讲人谢利 ·卡根也因穿着牛仔裤,帆布鞋,盘腿坐在讲台上和大家侃侃而谈的 形象深入人心,成为年轻…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00
  • 中国式聊天:表面上聚在一起,实质上没有什么生命交流

    作者丨杨照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的聊天能力正在快速衰退。 在跟朋友的聚会中,我们的聊天话题永远都只能围绕着明星的八卦、别人的隐私、生活的牢 骚,除此之外,再也聊不出什么新鲜的有质量的内容。因为缺乏真正的文化生活,我们无法 跟人聊对世界的深层次认知,只能无休止地堕入窥探他人隐私的漩涡中无法自拔。 对此,台湾作家杨照发出了自己的审思:“人与…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05
  • 罗素:一张治疗日常烦闷的方子

    作者「罗素 01. 动物只要不生病,有足够的食物,便快乐了。我们觉得人类也该如此,但在近代社会里并不 然,至少以大多数的情形而论。倘使你自己是不快乐的,那你大概会承认你并非一个例外的 人。倘使你是快乐的,那么试问你朋友中有几个跟你一样。当你把朋友检讨一番之后,你可 以学学观望气色的艺术;平常日子里你遇到的那些人的心境,你不妨去体…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1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