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思想的人,注定孤独

哲学家的独身一定也包含着某种智慧是解读生命的一种特殊方式

有人说:有思想的人,注定孤独。

请看这些伟大的名字:柏拉图、薄伽丘、毕达哥拉斯、普罗提诺、奥古斯丁、帕斯卡尔、 笛卡尔、霍布斯、洛克、斯宾诺莎、伏尔泰、休谟、莱布尼茨、康德、爱默生、叔本华、 尼采、斯宾塞、克尔凯郭尔、荷尔德林、维特根斯坦……

假如没有这些鼎鼎大名的人物,试想西方哲学史还能写下去吗?

这些大哲学家们虽终生未娶。但人类思想的天空中正是这些伟大又孤独的先哲为我们奠 定了今天的观念底层,我们使用的概念,思考的范式,都受惠于他们。正是他们这一群 偏执的有思想的人,才是这个社会的清醒者,是现实问题的第一反思者。

01.

摆脱女人的尼采

尼采的声音“重估一切价值”至今仍回荡在哲学的天空,但他对女性的看法却显得偏狭和 残忍。

他说女人是“多么危险的、鬼鬼祟祟的、潜行的小小食肉动物”;爱情的基础是“两性之 间不共戴天的仇恨”、是“一对灵魂的贫乏”;结婚“终结了短促的疯狂,代之以漫长的 愚蠢”。

对于他自己的独身选择,他解释道:作为一个哲学家,我必须摆脱职业、女人、孩子、祖 国和信仰而获得自由。

02.

孤傲的维特根斯坦

孤傲、忧郁和深刻的怀疑于哲学家是常见的,而这样的性格在婚姻世界里并不受欢迎。 维特根斯坦就是这样一位怀疑一切、拒斥一切的哲学奇才。

他悲观、易怒、难以接近,对自己苛求又用同样的准绳要求他人。他认为自己所处的时 代是没有前途的,很自然,他不会接受更没有前途的爱情。

维特根斯坦哲学是从数理逻辑起步的,而后者正是欧陆理性主义哲学与英美经验主义哲 学的完善结合,它试图通过一套严密的符号逻辑系统推出整个宇宙和人类的真理。这是 科学主义的最大妄想。

维特根斯坦一辈子都沉浸在这个妄想之中,直至晚年才稍稍醒悟过来,从而提出了“游 戏”的理论。

03.

叔本华和他的“世界灵魂”

在性格上极端怪异的哲学家是叔本华, 一个野兽般的天才。他前额宽阔,两眼间距宽到 不能戴眼镜,满头卷发愤怒地披着;他似乎与整个世界格格不入,没有家庭,没有朋友, 尤其仇视女性。

叔本华总在餐前摆出一枚金币,只要饭店里的客人不谈论女人,他就把金币投入济贫箱, 但始终未能如愿。

他说,“一个理智的男人不可能做谈恋爱这样的蠢事”,因为结婚意味着战争和要求。 晚年时叔本华的悲观哲学声名大振,仰慕者络绎不绝,但他只与心爱的狗在一起,这条 狗被取名为“世界灵魂”。

04.

只爱自由的康德

康德是另一番情况,他自幼厌世,虽金发碧眼,面色红润,但身高仅得1.57米,双肩高 低不一,精神脆弱,十分敏感。康德一辈子没干过别的,除了读书,写书,就是教书。

观其一生,从来没有一个女人是“康德的女人”。这只与康德有关,与女人无关。康德经 常与美女促膝谈心,研讨美食,斗牌沙龙,观看戏剧,欣赏音乐。康德说:“当我需要女 人时,我养不起她们;当我养得起时,我不需要了。”

自由,是康德最重视的基础价值。康德哲学中,自由是知识、道德、法律和美的前提。 他说:“人不可能被判为奴。他只能自认为奴!”、“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自由是可以不做 违心之事。”

“爱情诚可贵,自由价更高”,也许在热爱自由的康德眼中,婚姻是束缚他的东西吧。

05.

恐婚的克尔凯郭尔和卡夫卡

还有一些哲学家因为特殊原因而选择了独身。比如克尔凯郭尔和卡夫卡。

克尔凯郭尔和卡夫卡都有结婚对象,而且已经订了婚,他们在婚姻世界的门前颤栗着,无 法前行。

恐惧来自责任、道德、古老的罪恶感,以及对纯粹精神生活的殉教式的渴求。一个不能像 常人那样生活的人(卡夫卡说他一生都是作为死人活着的),他无法践行婚姻许诺中的幸 福,放弃是惟一正确的选择,尽管沉重。

克尔凯郭尔在与蕾琪娜解除婚约后写道:“我相信自己是要被献祭的,因为我理解我的痛

苦使我得以创造性地钻研有益于人的真理。”

卡夫卡写得更明白:作家是人类的替罪羊。

婚姻与社会

人类的延续是通过两性生殖来实现的,这是大自然千古不易的神圣法则。而进入文明社 会以来,人类的生殖又往往以婚姻的形式表现出来。换句话说,文明社会中的个人一般 通过婚姻的形式来完成“人的生产”,亦即“种的繁衍”的光辉使命。

简而言之,婚姻既是两性之间的一种神圣契约,也表征着个人对社会、人类整体的一种 神圣责任。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人人拒绝婚姻,那么人类社会将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首先无疑将是人的缺乏乃至灭绝,而没有了人,一切都将无从谈起;其次,即使像原始 社会那样,没有婚姻,繁殖照样进行,人类的一切秩序、一切道德规范也都将被彻底颠 覆,而所谓美好的爱情、神圣的父母之爱、温暖的天伦之乐也都将一去不复返了。

这样的一幅场景,恐怕是尘世中的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吧?这就从反面说明,婚姻是个 人跨入人类社会的一扇必经之门,否则他将冒不为人类社会所接纳的危险。

然而,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伟大的人物拒绝迈入婚姻的门槛!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 他们敢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究竟是被一种什么力量所驱使?抑或有什么难言之隐?

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独身在普通人中间也逐渐流行起来,甚至成为一种时尚。 在西方的一些国家,独身已成为人口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在我们中国,独身在大城 市也已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这就使得我们必须重视独身现象的研究。

独身的哲学家

哲学家的独身与其追求终极真理有关,在独身哲学家的煌煌巨著里面每一个字都在诉说 着独身的苦衷。也许,独身并非他们的目的,但是独身无疑是他们各自的哲学理论的一 种现身说法。

早在求学期间,我们就发现了这样一种奇特的现象:在西方哲学漫长的历史进程当中, 独身的哲学家竟然占了全部哲学家的三分之一!而在中国哲学史上,独身者简直凤毛鳞 角。

请看这些伟大的名字:柏拉图、薄伽丘、毕达哥拉斯、普罗提诺、奥古斯丁、帕斯卡尔、 笛卡尔、霍布斯、洛克、斯宾诺莎、伏尔泰、休谟、莱布尼茨、康德、爱默生、叔本华、 尼采、斯宾塞、克尔凯郭尔、荷尔德林、卡夫卡、萨特、维特根斯坦.....假如没有这些 鼎鼎大名的人物,试想西方哲学史还能写下去吗?

大凡哲学家每一个都是饱学之士,都是智者,他们的哲学体系都是对于宇宙和人生的一 种崭新的解释。就此而言,哲学家的独身一定也包含着某种智慧,是解读生命的一种特 殊方式。

如果我们能够理解他们的独身现象,也许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生会有一定的启迪 意义,对于我们解决现代社会的许多问题也会起到帮助的作用。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为什么越无知的人越自信?

    一个心理学现象:“达克效应” 随着阅历的增长,我们越懂得这样一个道理——不要和脑残争论。 因为,有科学研究证明,脑残是真的意识不到自己是脑残。 1995年的一天, 一个名叫McArthur Wheeler的青年大摇大摆地抢劫了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的   一家银行。当他被捕后,看着监控录像突然难以置信地说:“可我脸…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32
  • 我们有权生育,对吗?

    作者I    WeiXiang,来自@利维坦 前几天一则新闻刷屏了 某经济学家称找到了解决低生育的办法 任泽平称找到解决低生育的办法:央 行多印2万亿助多生5000万孩子,  抓住75-85后时间窗口不要指望90 后00后 1月10日,经济学家任泽平发布《解决低生育的办…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46
  • 哲学和音乐让生命变得有意义 作者|王德峰

    今天分享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德峰教授关于音乐与哲学的思考。摘自中国社会科学报的《哲学和音乐让生命变得有意义》,人生真理的角度为我们讲述了人生为什么需要艺术。音乐与哲学,可以承受喜乐,也可以承受悲苦。这些是物质和金钱无法给予自己的。 当爱因斯坦把小提琴架在他的肩膀上,听到它美妙的旋律时,他就进入了音乐状态之中。这和他伟大的科学事业毫不矛盾。他需要一种力量去鼓舞…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381
  • 当道德变成一种表演,就是丑陋的作假!

    作者|蒋勋 01. 我常常想起魏晋时候,阮籍的一件事。 阮籍母亲过世时,他不哭。按儒教的传统,父母去世,即使要用锥子刺自己, 都是要哭出来的,不哭是不孝,真的哭不出来,也得请五子哭墓,但阮籍不哭, 宾客吊丧时哭成一团,他无动于衷,等到宾客散尽,他突然吐血数升…… 这是阮籍表现忧伤的方式,在他看来,母亲过世是我自己的事,为什么要哭给&nbs…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36
  • 尼采:人何以承受悲苦人生?

    作者|孙周兴 弗里德里希·尼采 (Friedrich         Nietzsche,1844-1900年)二十六岁时当上了巴塞 尔大学的古典语文学教授。德语区的教授位置不容易。尼采既当上了教授,就 不免要显示学问本事。 看得出来,少年得志的尼采…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5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