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读懂中国古代哲学史

先 秦 - 明 清

编辑排版@超人文史哲   更多文章请前往微信公众平台@超人文史哲 回复“干货”

先秦哲学

 思想
孔 子 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恢复周礼 仁学:克己复礼;能行五者于天下(恭、宽、信、敏、惠)为仁由己不由人;己欲立而力人, 己欲达而达人;仁者爱人 中庸: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天命:否定人格化的天;天命有主宰性和必然性;君子畏天命 认识论: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孟  子 仁政:以德行仁者王;制民之产;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性善论:人性本善;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人要成就道德,必 须反求诸己 养气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包括“明道”和“积义”两个方面,即提高对道的领悟,以 及道德修养
荀 子 性恶论:人性本恶,善良都是人为养成的。礼乐文化,是将人性的恶转变成善的关键。 天行有常:天道是客观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积极改变世界: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
老 子 道论: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和根本;道是一,道生万物;道是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 无为和玄德:道无为而无不为,道顺应万物本性,生育万物却不主宰其命运。 辩证法:有无相生,难易相承;祸福相倚;曲则全,枉则直。 为人处世:守柔贵雌;不敢为天下先;以德报怨。 政治理论:小国寡民;为腹不为目;绝圣弃智;无为而无不为
庄 子   逍遥是绝对的自由;达到逍遥的途径是,坐忘、心斋。不仅要忘掉外界物质世界,而 且要忘掉自己的肉体、感官、排除形体、知识,使自己与道为一。 相对主义:万物之间的差别都是相对的,从道德角度看,万物都是一。万物的高低贵贱长短, 都没有可观的标准,一切都是随主观而转移,是相对的。 自本自根的道论:道是最根本的;道自主以来就独立自存,产生天地,赋予鬼神以神通;道 无始无终,无边无际、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杨 朱   早期的隐士。时代在墨子、孟子之间。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 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墨 子 批儒:儒家不信天鬼;儒家厚葬伪哀;提倡礼乐,怠慢生产 兼相爱,交相利: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天下所有的人都应当部 分高低,彼此相爱;强调无差别、无差等的爱   衡量一种言论的标准—-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发以为刑政, 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最早提出类(类名,类的概念)、故(原因或理由,强调推论)等概念;   肯定天志(天有意志);肯定鬼神存在;天志和鬼神让人兼爱,奖赏实行兼爱的人, 惩罚交相别的人。
后 期 墨 家 义和利:义和利应该是统一的;义不应当只是主观动机,也应该是可观效果上的利益。 知识的三种来源:亲知(亲身感觉得到的知识)、闻知(由传授得来的知识)、说知(用推 理的方法得到的知识)逻辑理论:①肯定概念是表示可观事物的(所谓,实也;所以谓,名也)②把概念分    达(最高最普遍的名词概念)、类(同类事物的共同感念)、私(专讲某一事物的 专有名词或个别概念)③判断分三类,尽(全程判断)、或(特称判断)、假(假言判断)
管 子 《管子》四篇:《心术》上下,《白心》上下;哲学思想最浓 精气说:精气就是道;精气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根本;人的身体、智慧、灵魂都是由精气构成。 静因之道:认识事物,要摒弃偏见,排除杂念,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理解认识;“虚”“一 ”“静” “因”。
易 传 阴阳:天地万物都有阴阳两个方面;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辩证法:一阴一阳之谓道,刚柔相退而变化生;一切事物的产生和变化都是由于阴阳对立面 的交配、交合、交接的结果。
阴 阳 家 阴阳家:先秦的阴阳家源于古代的方术。 六种数术: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行法(包括面向和风水) 洪范五行:五行是五种能动的、相互作用的力量。 邹衍:阴阳家代表。五行按照一定顺序相生相克,四季按照五行相生顺序嬗变;朝代更替也 遵循五行相生的顺序。
韩 非 子 法术势:君主的统治学说。法是统治者公布的统一法令、制度;术是统治者任免、考察、生 杀官吏的权术;势就是统治者占居的地位和掌握的权力。 自然观和无神论:否定鬼神、否定有意志的“天”; 道、理:第一次把道、理分开;道是万物总体的规律;理是每一具体事务的具体规律。

一张表读懂中国古代哲学史汉唐哲学

 董仲舒 儒家和阴阳家:将阴阳家的天人关系与儒家的政治、社会哲学结合在一起 宇宙观:宇宙由十种成分组成:天、地,阴、阳,五行的,木、火、金、水,人。 天人关系:天有喜怒哀乐,与人相副,天人一也;人副天数,人是天的副本;天人感 应,人的行为符合天意,天就喜欢,反之,天就震怒。 社会伦理:三纲五常,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仁、义、礼、智、信 政治学说: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庆、赏、罚、邢;政治过失必然变现为自然界异常 现象。
 杨雄 和桓谭   事物变化要达到一定“极”(限度);把阴阳变化非为九段 桓谭:“以烛火喻精神”,烛尽火灭,形毙神亡;否定精神独立存在
 王充否定有意志的天:天地万物变化都是元气自身运动的结果人与物都是元气所成,人的富贵卑贱、祸福吉凶都是命定的
  王弼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不是虚无,无是天地万物的无形无相的根本;无是无形无 相,是本,有是有形有相,是末。得意忘象:王弼注解周易的时候提出“言”“象”“意”三者的关系;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 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
 郭象 “道”是“无”:道无所不在,而所在皆无 “独化”说:天地万物的生成和变化都是自然而然的,不是任何东西“为”和创造的;天 地万物的生成变化都是各自独立、互不相关而突然发生的。
一张表读懂中国古代哲学史 晋唐道 教哲学   玄、道、无、一 陶弘景:道生元气生天地万物 成玄英:重玄之道,非有非无 王玄览:万物禀道生,道与万物是隐、显的关系
  隋 唐 佛 学三 论 宗 经典:《中论》《百论》《十二门论》 代表人物:吉藏 二谛:俗谛(世俗人认为宇宙万物真实存在)真谛(宇宙万物虚幻不实) 八不中道:万物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
 天 台 宗 (法  华  宗 ) 经典:《法华经》 代表人物:智觊 倡导止观双修:止即禅定,观即智慧  心三观:一切事物都由因缘所生,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即空;但从另一方 面来看,又是相貌宛然,即假;空、假原是诸法一体的两个对立侧面,从全体 看不应偏于任何一面,空即假,假即空,空假不二即是中。空、假、中同时具 于一念,叫做“一念三千空假中”。
 净 土 宗   《无量寿经》、《观经》、《阿弥陀经》 代表人物:道绰、善导 修行方法:“观想”(作各种净土羁勒世界的遐想)“念佛”(口念阿弥陀佛的名 号 )
一张表读懂中国古代哲学史 律 宗 律宗的教理分成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四科,也称四分律宗。戒法是佛所判 定的戒律;戒行是戒律的实践;戒相是戒的表现或规定,即五戒、十戒、二百 五十戒等。该宗的主要学说是戒体论。戒体是受戒弟子从师受戒时所发生而领 受在自心的法体。即由接受的作法在心理上构成一种防非止恶的功能
密 宗 指导思想:“菩提心为成佛的种子,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 六大: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空大、识大 密宗三部:杂密、胎藏界、金刚界。
唯 识 宗 又 名 慈 恩 宗 代表作:《成唯识论》 世界分为“我”“法”:我(指生命的主体,意识活动等)法(事物极其规律,如 山河大地和人的肉体)八识:阿赖耶识、末那识、了别境识(眼耳鼻舌身意) 万法唯识:宇宙间的万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由“识”变现出来的。 唯识无境:意谓唯有识而无外在之对象。 转识成智:通过修炼,使八中识都变成佛的智慧。
华 严 宗    所谓“事法界”,指形形色色的现象世界(“杂”);所谓“理法界”,指清  净的本体世界(“纯”)。这两种世界互相包容而无妨碍(纯杂无碍),这就叫“理  事无碍法界”。各种事物之间也都互相包容而无妨碍,这就叫“事事无碍法界”。 理事无碍:理,一真法界之性;事,一切世间之相。即观平等之理性与差别之 事法炳然而存,二者能相遍、相成、相害、相即、相非而圆融无碍。事事无碍:事物都是本体所变现的虚幻现象,每一现象都包含本体,所以各现 象之间彼此包容,没有差别和对立。
 禅 宗 经典:《坛经》 代表人物:慧能本性即佛:人人都有成佛的本性,人人皆能成佛;佛不在遥远的彼岸,而在个 人的心中; 自性真空:指心处于一种“空虚”的境地,这种空不是空心静坐,念念思空,而 是连心“空”的概念、甚至成佛的念头都没有顿悟成佛,无念为宗:在修行方法上,心不受外物迷惑,就是无念。无念不是“百 物不思”,不想任何事,而是不受外境影响,“不于境上生心”。
 韩愈  李翱  柳宗元   道统说——中国儒家关于先王之道传承系统的理论。“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 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  之死,不及其传焉” 李翱:复性说——成为圣人的一套学说;性是上天赐给每个人的,普通人若能消除情 欲的蒙蔽,使性恢复原来的光明,就能成为圣人柳宗元:元气论—-宇宙由混沌元气构成,没有主宰;运动是阴阳二气作用的结果。

宋元明清哲学

 宋初 宇宙 发生 论者 李觏 太极:太极是天地未分之前的元气,太极分化为阴阳二气,二气交汇形成五行万 物 元亨利贞:是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元(事物的开始)、亨(事物的成长)、利 (生存条件)、贞(事物发展显示自身的基本特征) 五行相生相克:相生未必吉,相克未必凶
 王安石 五行:万物的体质、性能、形态以及他们所处的时间和方位,都由五行决定。
 周敦颐   宇宙的最初阶段是“无极而太极”;“无极”是指无形无象的最高实体,“太极” 是最大的统一体;“太极”动起来,就产生“阳”,动到极点,就静下来,静下来就  生出“阴”;一动一静,分化出了阴阳二气,阴阳二气交互作用,生出五行万物 “太极”动静生阴阳,“太极”的动静无形无状,微妙不测,称之为“神”,神就 是太极的微妙作用。
 邵雍 邵雍主要以图表的方式展现了他的宇宙观;如果阳是宇宙生成的力量,阴就是宇 宙毁的力量。复卦的初爻表示成的阶段的开始,乾卦的则表示成的阶段的完成。 婚卦初爻表示毁的开始,坤卦表示毁的阶段的完成
 张载    气是最高实体,万物本源;凡可状者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
 理学 二程 天者理也:理是最高实体,永恒的客观存在的,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理是自然 界和社会的最高法则格物穷理:心中已有完备知识,但必须通过格物去认识 存天理,灭人欲:“不是天理,便是人欲”
 朱熹  理是事物的规律、道德上的基本原则;理是事物之所以为事物的根据,是“第 一性”的。太极:每一物有各自的理,而太极是万事万物最根本、整体的理。气:理是第一性的,创造万物的根本;气是形而下的,创造万物的材料;天下未 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  性分为天地之性(人之所得于理者)和气质之性(人之所得于气者)
 心学 陆九渊    心与理“至当归一,精义无二” 反省内求:穷理就是反省内求自我本心,“若能尽我之心,便与天同”
 王阳明 心: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是世界万物的根本,离开心就无所谓天 地万物 致良知:认识来源于内心,对本心良知的自我认识;人人皆有良知,只是有些人 的良知被遮蔽住了知行合一:知是行的主导,行是知的体现;知是行的开端,行是知的完成
 王阳 明以 后的 明清 哲学 罗钦顺 气和理:气是世界的本源;理是气运动变化的必然规律
 王廷相 “理在气中”:气是最初的,唯一的实体;气是永恒的,不灭的;理在气中
 黄宗羲 气外无理、心即是理:心外无气,一切都是即气即心的
 王夫之 气者理之依:气是唯一实体,理乃是气的内在规律,依凭于气 即事以穷理:就事物现象探求其规律,反对立理以限事
 颜元 理气融为一片:生成万物的材料是气,万物所以然的规律是理;气即理之气,理 即气之理
 戴震 气化即道:“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道就是物质世界的 变化过程。 理存于欲:人性包含三方面——欲、情、知;道德就在于“使人之欲无不遂,人 之情无不达”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之类的,也不打算靠这个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
(0)

相关推荐

  • 王阳明:如何过好这一生?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  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 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谥文成。有 《王文成公全书》传世。 王阳明一生坎坷,历经磨难,但崇德尚义,文韬武略,成就卓著,尤其是他创立的&…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64
  • 如何理性愉快地度过一生?

    查理 · 芒格 | 著 01如果你想获得某样东西,那就让自己要配得上它正确的爱应该以仰慕为基础只有你自己 学习了学习的方法之后,才能有所进步不断学习各学科最重要的知识点,并不断实践它们 02隐藏你的睿智,直到别人发现要拥有跨学科的心态,炼成自己的思维框架要想更好解决 问题,尝试学会逆向思考 03 摆…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69
  • 我们有权生育,对吗?

    作者I    WeiXiang,来自@利维坦 前几天一则新闻刷屏了 某经济学家称找到了解决低生育的办法 任泽平称找到解决低生育的办法:央 行多印2万亿助多生5000万孩子,  抓住75-85后时间窗口不要指望90 后00后 1月10日,经济学家任泽平发布《解决低生育的办…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02
  • 婚外性关系令人兴奋的根本原因 作者 |李银河

    01.感情与性报酬 人们发现,婚外性关系充满刺激性,尤其开始阶段。这显然是由心理压力造成的:双方在一起时总是非常激动(欲望、犯罪感),他们只有几个小时的时间,必须充分加以利用。配偶之间很少会如此。相互吸引的另一原因是:双方总是只看到对方最美的仪态和最好的表现, 而不会看到对方疲惫肮脏的样子,照料孩子、做饭或做其他平庸琐事时的样子。他们待在一 起的每一分钟都是…

    未分类 2024年10月15日
    80
  • 人们最常犯的12个逻辑谬误

    由于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轻视,日常经验、风俗习惯、心理联想、情绪意向、利害关系……都 在妨害我们对是非真相的判断。为此,小编总结了12种最常犯的逻辑谬误,看看我们的思 维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01 赌徒谬误:强行联系独立的随机事件 赌徒时常有一种心态:我一直这么倒霉,下次该转运了吧?他一直这么好运,总得倒霉。事 实上,每一轮赌局都是独…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74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