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需要思想,而不仅仅是娱乐

作者|赵汀阳原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01.

为什么思想必须严肃?

目前这个社会似乎有一种集体性的对人民的误解,即以为人民只需要娱乐而不需要思想。事 实上正如很容易观察到的那样,当下的精神生活主要是娱乐明星、都市写作和体育,这样轻 浮的堕落是令人吃惊的。

它让我想起心理学家斯金纳说过的:一旦社会出了难以解决的问题,社会就会鼓励娱乐和体 育。

他是想说,人民只是好像最喜欢娱乐,其实是商人和政府需要人民去喜欢娱乐。

娱乐并不是坏事,问题在于,如果娱乐成为最高价值,同时还反对宏大叙事和深刻思想,这 样就形成一种轻浮和软弱无力的精神结构,让人只关心鸡毛蒜皮的生活细节,个人利益、个 人权利和个人感受,总之把视野缩小到个人。这样一来,就没有什么值得思想的了,关于个 人,至多有文学(而且是坏的文学),而不可能有思想。

所谓思想,就是去想他人、社会、国家和世界。不想大事情,就不是思想,而是感想。在思 想的时候,思想只代表某种可能性,不是要去代表个人,也不代表某个集体。如果代表个人, 就是轻浮;如果代表集体,就是意识形态。用小叙事代替宏大叙事,用娱乐代替思想,这样 腐败的精神最终会导致社会的崩溃。

不过,另一方面,我们又可以注意到学术界存在着对自身的另一种误解,学术界喜欢欺骗自 己说,学术有理由从书本到书本,只关心概念而不需要关心真实。这种纯洁的堕落虽然不太 显眼,但却也是对思想的误导。对生活没有意义的思想也是一种娱乐,尽管据说是一些高于 生活的知识。可是,知识未必都是光辉的,也有可能是完全无聊的。我们所以思想,终究是 因为生活出了问题,假如生活不出问题,就没有什么值得思想的。

思想的严肃性来自生活的严肃性,显然,正因为生活中充满了不幸、不公、压迫、剥削、谎 言、欺骗、贫困、冲突和战争,正因为生活有着光荣与梦想、成功与失败、混乱与秩序,如 此等等,因此才有许多问题可想,而这些问题所以是严肃的,是因为它们关系到每个人的生 活意义。

生活的意义是一切思想的必要条件,思想不可以高于生活,但比现实生活更宽阔,它要把各 种可能生活都包括在内,以便能够充分地理解生活提出的问题。就是说,思想需要一个比现 实生活更大的框架,才能够有效地分析生活。在这个意义上,思想不高于生活,但大于生活。 因此,无论哲学所讨论的问题多么深刻,都必须与生活问题相关,在生活语境中没有意义的 哲学是坏的哲学。

人民需要思想,而不仅仅需要娱乐和知识。娱乐是一个反对精神生活的阴谋,因为它事先预 定好了什么是快乐,使人不能有自己发现的欢乐。同样,无聊的知识也是个反对思想的阴谋, 因为它事先预定了答案,然后再假装提出问题,其实根本就不打算让人思想。“教科书”是 个关于知识的最好隐喻。当然,我们不是在反对知识,很多知识是有用的,这一点不言而喻。 问题在于,除了知识,人们还需要思想,因为任何一种知识的合法性都是个问题,都需要被 反思。

对知识的合法性的批判就是哲学,所以哲学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使人去思的思想。

02.

“学园”(Academy)和“大学”(University)哲学是如何变坏的?

从“学园”模式到“大学”模式的转变可以看出哲学是如何变坏的。虽然柏拉图的“学园” 被认为是大学的前身,但实际上在性质上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爱智慧到知识生产,这  就是根本的变化。

爱智慧是通过思想的力量引导人们去思想,而知识生产却是供应一些答案,在这些答案中, 事物被描述成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

这些知识有些是正确的,有些是错误的,问题不在于正确知识的比例是多少,关键在于,假 如思想变成了一种程序化的生产方式,只生产统一规格的产品,就像其他工业产品一样,那 么,思想就终结了,人类就进入了集体脑死亡。如果把“学园”和“大学”看做是不同工  作方式的隐喻,那么可以说,“学园”的工作方式是把由生活所提出来的问题摆在大家面前 进行自由对话。

思想就可以动用与这个问题相关的全部可能性去进行分析,按照今天的学术语言,就是动用 在逻辑上相关的所有“可能世界”去分析问题,这样,怀疑论就优先于信仰,逻辑就优先于 偏好,证明就优先于解释,思想就有可能超越信仰、意识形态和知识偏好的局限。

也许人们需要某种信仰,但是必须承认思想的优先性而不是相反,因为信仰意味着某种拒绝 怀疑的信念,也就意味着停止思想。与“学园”不同,“大学”的工作方式是把知识当做产 品来生产,并且把它传授出去,其中具有“产品生产和产品营销”的运作方式。尽管大学 原则上不拒绝思想,但它优先考虑的是知识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统一管理,考虑的是把 知识卖出去,这样就必定有了知识经济学,知识变成了一种特别的利益,经济活动中的所有 弊病就都表现在知识生产和销售中。

这多少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学坚持推销许多非常可疑的知识并且往往成为知识生产的垄断机  构,显然,维护陈旧的或低水平的知识有利于降低知识生产的成本并且使利益最大化。如果 把大学看做是一个经济学的分析对象,就更能够看清楚大学的性质。知识只是关于事物的 某种描述和解释,只是某种特点角度的叙事,假如知识的合法性得不到批判和证明,就会形 成知识的专制。人们往往只批评了社会的专制而不去批评知识的专制,这是很危险的。社会 专制只是控制了“身”,而知识专制控制的是“心”,这才是更深刻的专制。

或许社会科学可以采取“大学”知识生产的模式,因为社会科学是各种专门知识。可是思想 却不可能专属于某个领域,比如说,经济学的思想对于社会性同样重要,社会性的思想对于 伦理学同样重要,如此等等。

思想就其本身而言是不分科的,这一点不可不察。既然哲学试图创造思想,那么哲学就不可 能是某个学科,而是所有学科所共有的基础研究。

“学园”对话模式是思想创造的最好条件。当然,所谓“对话”并不是说一定要像苏格拉底 和柏拉图那样以谈话的方式去对话。在这里,“学园对话”只是个隐喻,它至少假定:(1) 思想对话是由生活谈话发展出来的,也就是说,思想与生活问题有着必然的相关性。(2)  既然对话意味着双方(实际上总是多方)的参与,那么对话必须是自由和平等的,否则就不 存在对话。假如谈话没有自由和平等,就意味着只能“听”而不能“说”,这样的话,对话 就变成了单方面的说话行为。

对话的自由和平等在逻辑上排除了任何一种立场或信念的优先地位或特权地位,于是,任何 一种立场和信念都必须被看做是思绪批判的对象。我曾经论证说,思想是无立场的,理由也 在于此。(3)既然否定了任何一种立场的特权和优先地位,那么,任意一个立场就只不过 相当于思想的逻辑空间中的某种可能性,这样,我们就总能够把立场兑换成思想的可能性去 分析,于是就超越了立场之争,而把立场之争转换为各种可能性的逻辑分析。如果我的分 析没有错的话,这就是“学园”的要义。

03.

哲学的基本使命或原旨

从一开始,哲学的基本使命就是对生活中的决定性的基本问题,诸如幸福和命运、权利和权 力、规则和制度、道德与伦理等等,进行思想上的元研究,并且发展了原创性思维和理性对 话的方法论。这似乎可以称为“哲学原旨主义”。

但令人失望的是,今天的哲学在很大程度上误入歧途,自从哲学变成大学中的一个体制化学 科,它就成了一种知识工业,它对文本语境中的语词和文献的兴趣超过了对生活语境中的真 实问题的兴趣。

因此,为了重建哲学与真实问题的联系,就必须回归哲学的伟大传统(希腊和先秦),回归 苏格拉底和孔子式的开放性对话。

尤其是在今天,世界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巨变,我们似乎 正进入又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观念,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自文艺复兴之后的 又一次思想创新运动正在来临。

我们追忆哲学原旨主义,是因为它是最好的哲学方式,是为了能够更好地重新思考各种基本 问题。当然,我们必须承认,尽管基本问题几乎是永恒的,但显然需要新的解决方法。因此, 哲学原旨主义并不准备追随古代哲学的观念,而是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哲学原旨主义。从  希腊和先秦两种正宗哲学可以看出:(1)任何一个哲学问题如果是有意义的,它必定是生 活所提出的重大问题; (2)生活的重大问题首先是政治哲学问题、伦理学问题和思想方法 论问题;(3)对问题的任何一种解决如果是有意义的,它必须是普遍有效的。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我们如何与孩子谈论生命与死亡

    文|何怀宏 生命是什么?死亡是什么?死亡可怕吗?生命的意义在哪里?成长中,您的孩子一定也问过 您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教孩子合理看待生命和死亡,过有价值的生活?一起来看看这篇 文章。 01.我们生命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生命既有个体的生命,也有人类的。我们知道地球大概有四十五亿年的生命,那么人类 呢?其实人类的历史并不很长,可能只…

    未分类 2024年10月15日
    151
  • 真正拖垮你的,是“内耗思维”

    有时候,所谓的人生困境,不过是你胡思乱想,自我设置的枷锁。 患得患失,会举步难行;过分在意,注定心力交瘁。 这种内耗的感觉就如同总有两个小人在内心打架,每天什么也没做,却身心疲 惫。 轻装上阵,从拒绝这三种内耗开始。 01. 精神内耗 有这样一个深刻的故事。 《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主人公别里科夫,总认为生活会出现乱子,所以他出门 时,即使是…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11
  • 什么是内卷?这7种情况讲透了 作者丨邱小海

    内卷告诉我们,表面的精细、复杂、讲究不等于高级,更不等于先进,那只是一种自欺欺人 的假象,一种黑暗中无知的消耗,一种悲哀的精神寄托。 01. 内卷又火了 这是华为内部论坛很火的一篇文章。 内卷这个概念的内涵很丰富,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普及和传播知识,我参考了相关 的信息,把我个人的粗浅理解奉献给朋友们。 内卷involution,&…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09
  • 向内的人生 作者|钱穆

    钱穆 著,文章选自《人生十论》 人生只是一个向往,我们不能想像一个没有向往的人生。 向往必有对象。那些对象,则常是超我而外在。 人生一般的要求,最普遍而又最基本者,一为恋爱,二为财富。故《孟子》说: “食色性也。” 追求的目标愈鲜明,追求的意志愈坚定,则人生愈带有一种充实与强力之感。 人生具有权力,便可无限向外伸张,而获得其所求。 追求逐…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87
  • 如何管理情绪? 作者|加利 ·斯梅尔

    “一个人如果能够控制自己的激情、欲望和恐惧, 那他就胜过国王。” ——约翰 ·弥尔顿 生而为人,有血有肉,七情六欲,与生俱来。有的人做情绪的主人,有的人却 沦为情绪的奴隶。弱者易怒如虎,强者平静如水。能否控制情绪是检验一个人 内心是否强大,处事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对情绪把控的能力,会在你的为人 处世、学业事业、交际关系…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18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