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如果世界大战再次爆发,绝不可能有任何赢家

战争不决定谁对了,只决定谁留下了。 ——罗素

当涅瓦河畔的炮声响起,列宁和他的布尔什维克,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这种目光掺杂着好奇和钦佩。

就像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一样,高尚的苏维埃理想,拥有 无穷的魅力。一时之间,国际上无论左派还是右派,几乎全都步调一致, 对苏维埃俄国给予了热情的颂赞。

令人尴尬的是,苏联在之后很长一段岁月里的表现,仿佛被恶意做空的股 票,跌破了所有人的心理价位。这真是应了那句话:试玉要烧三日满,辨 材须待七年期。鲁迅走得早,至死不改初衷;胡适活得长,有幸看到了乌 托邦另一面。这又应了一句话:活久见。

提起活久见,不得不说一个人——罗素。这位公知领袖、才子班头,是20 世纪影响最大的哲学家,也是活得最久的知识分子。

罗素活了98岁,并且曾经亲自游历苏联,因此,他在不同时期对苏俄的 看法,于我们似乎更有参考价值。

十月革命刚爆发时,罗素的态度与多数人并无二致,既兴奋,又期待。他 动用自己的私人关系,向英国驻彼得格勒的大使打听苏俄近况,却因为隔得太远不得要领。1920年,罗素为了尽可能地观察当地局势,亲自去了一 趟俄国,并与列宁等人长谈。

亲身体验过苏维埃之后,罗素如冰水浇头,热情骤灭。在俄国有一种“斗 争哲学”,与罗素的理念格格不入。

在罗素看来,俄国理论有两大谬误:一个是人性上的,一个是理论上的。

人性上的谬误,是幻想通过宣扬仇恨,以斗争的形式促成美好结果,以天 下大乱带来天下大治——却不去想,那些养成仇恨习惯的人,一旦取得胜 利,就会马不停蹄寻找新的仇恨目标。

理论上的谬误,则在于他们坚信,经济力量是唯一起支配作用的权力形式, 如果国家成为唯一的资本家,就能马上消除剥削和压迫。但他们却没有意  识到,这种做法只是造出了更加可怖的权威——所有人将生杀予夺的大  权,全都交托于政府官员。

从苏俄回来后,罗素写了一本小书,名为“布尔什维克的理论与实践”。 这种不与时俱进的态度,惹恼了很多人。罗素成为了舆论的靶子,左右两 派都给他起了埋汰的外号。尽管如此,风言风语无法撼动罗素丝毫,他那 “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秉性不可动摇。离开苏俄后,罗素挥一挥衣袖,去 了中国。

斯时斯世,如罗素这般看透苏俄真相的中国知识分子少之又少,胡适没看 透,鲁迅没看透,其他人更看不透。

胡适这样的盗火先驱,也在不遗余力地为苏维埃鼓掌,他认为苏联人是理 想主义的政治家,正在做一个空前伟大的政治实验。鲁迅先生一反尖酸刻 薄的文风,写了好几篇热情洋溢的激赏文章。

偌大一个文坛,似乎只有二十四岁的徐志摩跟罗素英雄所见略同。事实上, 徐是罗素的粉丝,罗素《布尔什维克的理论与实践》甫一出版,小徐就找  来如饥似渴地读了,读完后,他针对苏俄问题,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俄 国人相信天堂是有的,可以实现的,但在现实与那天堂中间隔着一座血海, 人类得渡过这血海,才能登彼岸,于是,他们决定先实现那血海。”

罗素对苏俄的态度,必然会影响到中国知识分子对罗素的态度。罗素来中 国后,力挺苏俄的鲁迅率先发难,跟他打了场不大不小的笔战。

罗素游玩西湖,看见轿夫十分辛苦,却有说有笑,不知忧愁为何物。罗素 受到震撼,遂撰文称赞轿夫乐天知命,懂得享受幸福。听了罗素的论调, 鲁迅颇为不满,也写了篇随笔,讽刺罗素:“如果轿夫能对坐轿的人不含 笑,中国也早不是现在的中国了”。罗素和鲁迅对“无产者”有着迥异的 看法,这源自他们对苏俄的不同态度。如今,那套鼓动仇恨的理论,所带 来的灾难,已成历史事实。罗鲁二人的这段公案,孰对孰错无需赘言。

随着的阅历不断增长,罗素对苏俄模式也看得也越来越深刻。他说,古今 中外的人们总在幻想“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毕其功于一役的社会革命”, 这样的想法很不错,但只能是痴人说梦。因为事实恰恰证明,给人类带来 了最多、最大灾难的,正是那些“高尚”的野蛮和狂热的信仰。

晚年的罗素致力于和平事业,他认为“人类时刻面临着灭顶之灾”。促使 罗素作出这个可怕的预言,是无时不在的核威胁与核讹诈。

罗素满怀忧虑地指出,如果世界大战再次爆发,恐怖平衡将被打破,再没 有人会遵守禁核约定,投入战争的每一方,都会大量制造氢弹和原子弹, 而一场动用原子弹和氢弹的战争,绝不可能有任何赢家,我们作为地球人 的 一 员,要么选择活在一起,要么选择共同死去。

个人的寿命再长,在历史长河中,也不过是沧海一粟,但哲人的思想,却 能超越时代而永驻。 罗素于1970年过世,但他对苏俄极权的判断、对核 战争的忧虑丝毫没有过时。

罗素说我渴望这个国家走向自由法治,我渴望世间无苦难,人人享太平。 我渴望任何一个国家、种族或主义,都屈服于每一个生命个体的自由、价 值与尊严之下。但是极权下那些卑微的生命和人性,却总让我满含绝望的 泪水。

罗素无法容忍自己成为狂热迷信之徒。他深知在复杂的历史处境中,没有人可以一劳永逸地 置身于理性、真理和光明的世界,而将敌手贬为愚昧、荒谬和黑暗的另一边。恰如罗素本人 所言:“我绝不会为我的信仰而献身,因为我可能是错的。”

免予恐惧的自由,这是罗素所真正坚持的思想和行动底线。也正是这一点,让因思想独立而 “跳来跳去”的罗素,与犹疑来自于“看别人正在干什么,或者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在干什 么”的人划清了界限。想了解西方文化,先读懂罗素。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人避免堕落的三个药方-胡适

    人避免堕落的三个药方 1932年,胡适在北大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去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疲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

    未分类 2024年10月14日
    126
  • 有些事,亲自去做才算数 作者|叔本华

    作者|叔本华 原题《论人生的不同阶段》 成年人从其生活经验中获取的东西,即他所具有的不同于少年或青年看待世界的那种方式,首先是一种坦诚直率,或不著偏见。 此时,他把事情看得非常简单, 一是一,二是二;而对少年和青年人来说,现 实的世界,却被那些由他们自己造就的胡思乱想、遗传偏见、奇怪念头所伪装 或歪曲。 经验为我们做的…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211
  • 一张表读懂中国古代哲学史

    先 秦 - 明 清 编辑排版@超人文史哲   更多文章请前往微信公众平台@超人文史哲 回复“干货” 先秦哲学 人 物 思想 孔 子  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恢复周礼 仁学:克己复礼;能行五者于天下(恭、宽、信、敏、惠)为仁由己不由人;己欲立而力人, 己欲达而达人;仁者…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31
  • 我们该怎样读书?

    文|培根 学习可以作为消遣,作为装点,也可以增进才能。其为消遣之用,主在独处、归休之时;为 装点,则在高谈阔论之中;为才能,则在明辨是非、深谋远虑之间;因为专于一技者可以操 持甚或判断一事一物,而唯有博学之士方能纵观全局,通权达变。 过度沉溺于学习是怠惰;过度炫耀学问是华而不实;食书不化乃书生之大疾。学习可以完善 天性,并通过经…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54
  • 哲学有什么用?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文 |赵林 哲学有什么用?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也是我在上课时同学们最爱问的一个问题。 哲学无用 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哲学没落的时代,我常说,我们这个时代缺乏真正的哲学,我们很不幸, 生活在这么一个没有哲学的时代。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也很幸运,因为一个没有哲 学的时代是一个轻松的时代,一个使人可以像动物一样跟着感觉走的时代…

    未分类 2024年10月14日
    154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