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五次觉醒,越早明白越好

01.多读书真的有用

在知乎上看过一个问题:“你见过最不求上进的人是什么样子?”

点赞第一的回答是:

“我见过的最不求上进的人,他们为现状焦虑,又没有毅力践行决 心去改变自己。

三分钟热度,时常憎恶自己的不争气,坚持最多的事情就是坚持 不下去。

他们以最普通的身份埋没在人群中,却过着最煎熬的日子。”

读书从来不是无用的,哪怕现在不能显现出作用。

“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 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

读书越多,越懂得这世间万物背后自有规律,对待很多事情的心态是平和的, 是通达的。

其实人这一辈子是孤独的。唯有书籍,能丰富你的精神世界,陪着你走过漫长 岁月。

02.低谷时需要吞下抱怨,咽下委屈

正如三毛说的那句话:“世间的人和事,来和去都有它的时间,我们只需要把自 己修炼成最好的样子,然后静静地去等待就好了。”

面对生活的暴击,不去抱怨,尽量担待。

要学会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把情绪调整好,把委屈放一放,心怀希望,沉 稳度日,用力生活。

一个人所跌落的谷底,往往也是他成功的起点。

很多时候没有退路了,才会有出路。

人只有在最黑暗的地方,才能看清真正的光在哪里。

03.所有侥幸,其实都在暗中标有价格

心存侥幸,踏上捷径,即便获得一时成功,也终会付出代价。

因为所有的侥幸,都犹如一场把自己作为赌注的豪赌。

不同的是,这场赌局常常会以失败告终。

那些侥幸获得的东西,终将会在未来某天,让我们付出相应的代价。

人生行路,唯有放下侥幸,脚踏实地,才是最大的智慧。

04.有自知之明, 一切都还不晚

夏朝时候,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伯启受命领兵御敌,没想到最后却以落败收场。

伯启的部下各个不甘心,纷纷请求再战。伯启却不同意,他说:

我的兵比他多,装备比他好,看似我强敌弱,却仍然吃了败仗。这一定说明了我们训练、 管理的不足,再打也是枉然。从今日起,我们要加强练兵,请有谋略的军师,提升自己  的硬能力,之后再战。

正所谓“故知之始己”,纠结事情的根底,我们要先从内向审视自己开始,打败挫 折的方法,就是不断自省了解自己的不足,然后去完善改正。

自知之明,知足而择行,知不足而改善。只有方向正确了,才能越努力越幸运。

05.陪伴父母要及时

曾经有这样一个计算:

如果人的一生平均寿命是75年,那么人生不到三万天,仅有900个月。

假如我们的父母的年龄平均五十岁,每个月见面两次,那么你能陪伴他们的时间是20 个月。

但假如一年见一次面,那么你能陪伴他们的时间还不到一个月。

世事无常,明天和意外不知哪个先来,我们能做的,唯有珍惜当下与父母相处的每一刻。

亲人只有一次的缘份,别让父母久等,更别让你的爱迟到。

“每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但觉醒的早晚决定个人的命运。”

蚕蛹觉醒成了蝶,鲲鱼觉醒成了鹏,成年人的觉醒,让我们在生活中,更能把 握契机,成就梦想。

文章来源@人民论坛网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为什么人类如此容易陷入偏见

    作者「戈登 · 奥尔波特 01. “事实是人类群体倾向于彼此疏离。” 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都存在着群体之间互相疏离的情况。人们与和自己相似的人交配, 以具有同质性的小群体形式住在一起,一同吃喝玩乐。小群体中的成员相互拜访,更倾  向于崇拜共同的神明。这种自然产生的内聚力很大程度上仅仅是因为这种安排比较便捷。&…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17
  • 人为什么会嫉妒 文|培根

    在人类的各种情欲中,有两种最为惑人心智,这就是爱情与嫉妒。这两种感情都能激发出强 烈的欲望,创造出虚幻的意象,并且足以蛊惑人的心灵——如果真有巫蛊这种事的话。 所以,我们知道在《圣经》中把“嫉妒”叫做一种“凶眼”,而占星术士则把它称做一颗  “灾星”。这就是说,嫉妒能把凶险和灾难投射到它的眼光所注目的地方。不仅如上,还有&nbs…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43
  • 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为什么重要? 作者|张汝伦

    作者|张汝伦 01. 今天没有人会怀疑《存在与时间》的经典地位。与哲学史上许多经典不同的是,它一出 版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之所以如此,除了其本身固有的价值外,还在于它回答了时代 的问题,切合那个时代,也是我们时代人的思想感情。 《存在与时间》在哲学上无疑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这一点即使是海德格尔的敌人也不 得不承认。它也是西方思想…

    未分类 2024年10月15日
    120
  • 什么是“元宇宙”?哲学上如何思考?

    来自丨中青报 · 中青在线 全世界似乎都在谈“元宇宙”。 但围绕于此的说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面向这个充满想象的未来世界,应该 张开双臂加速奔跑,而且已有人做出起跑的姿势;也有人认为,“元宇宙”走红就是一场资本 炒作,是某些企业对曾经失败的技术投资所进行的一场挽救。 到底什么是“元宇宙”?它为什么突然火了?…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04
  • 其实,我们从未远离中国哲学 杨向华

    《中国哲学十五讲》封面上,“中国哲学史的工作如何才能更具当代性,如何让 伟大的先哲们成为我们的同时代人",不仅是郑重的考问,而且是殷切的期望。 多年来,北京大学哲学系杨立华教授孜孜以求的就是"照着讲"和“接着讲”,既 续写中国哲学的辉煌,又弘扬中国思想的力量。 “哲学研究应当回到对文本的深入体贴和解释中去。只有尊重文本才能深入,只&nbs…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94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