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出关是去自杀的 作者|木心

作者|木心

老子的文体,与其他的诸子百家截然不同,就是不肯通俗,一味深奥玄妙,也许一边写,一 边笑:你读不懂,我也不要你读,我写给懂的人看。

——木心

老子的哲学著作只有一本:《道德经》,分上下篇,共八十一章(九九八十一)。传说 他要出关,官吏劝他留下一些言论,他才口授,别人记录。

我猜想,并非如此平平静静,鲁迅写出《出关》也是依照通常的传说,加上摩登的挖苦, 旨在讽刺世道。

我来写,就写老子出关,一不是遁隐,二不是仙去,三不是旅游,他老人家是去自杀的。 他在出关之际,内心的矛盾痛苦达于极点。

老子恨这个世界,觉得犯不着留什么东西给后世,他又爱这个世界,要把自己的思想落 成文字,给后来的智者。

他的精神血统的苗裔明了他的痛苦,他的同代人没有一个配得上与他谈谈,他彻底孤独 了二百多年。

但他要在未来中找朋友,找知音,于是有《道德经》。从文体看,他不是写给“刍狗” 们看的,而是写给与他同等级的人。

所以,老子的文体与其他的诸子百家截然不同,就是不肯通俗,一味深奥玄妙,也许一 边写,一边笑:你读不懂,我也不要你读,我写给懂的人看。

在这个世界上,这个宇宙中,渺小的人都是奴隶,即使当了皇帝(包括教皇),如果人 格渺小,一样是奴隶——伟大的人,必是叛逆者。

中国,上、中、下三等人,都尊“天”为无上的主宰,尤其是儒家,以及后来的理学家, 说到“天”,就跪下来了:“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天人合一”,“天命不可违也”。

独有老子,一上来就拆穿把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叛逆的气势好大!

当然,奴隶们不服,反问道:“那么圣人呢,圣人是最仁的呀。”老子立即说:“圣人 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我常要讲我的认识论,次序是这样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在座有人说,这个次 序谁不知道呀。那我改动两个符号的方向:宇宙观←一世界观一人生观

不从宇宙观而来的世界观,你的世界在哪里?不从世界观而来的人生观,你不活在世界 上吗?

所以,你认为你有人生观,没有、也不需要世界观,更没有、也更不需要宇宙观——你 就什么也没有。

飞禽走兽不需要“禽生观、兽生观”,一样地飞,一样地走,这是运气、福气。

做人而不幸成了知识分子、艺术家,不免就要有一个人生观——它是从世界观生出来的。 那世界观呢,当然溯源于宇宙观。

爽爽快快地说一遍:宇宙观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人生观。老子、庄子、尼采、释迦 牟尼,都从这样顺序而思考的。

一般书生之见、市侩之见,乃至学者、专家、大儒,都说老子消极、悲观、厌世。我说,

正是这一代代的愚昧无知、刚愎自用,才使老子悲观、厌世、消极。

中国哲学家只有老子一个,庄子半个。老子是阿波罗式的,冷静观照,光明澄澈。庄子 是狄俄倪索斯式的,放浪形骸,郁勃汪洋。

老子是古典的,庄子是浪漫的;老子是苦行的,庄子是享受的;老子内敛克制,以少胜 多,以柔克刚;庄子外溢放射,意多繁华,傲慢逍遥。

奇妙就奇妙在,两者其实一体。

世界上所有“乌托邦”构想,以老子最彻底,最有诗意,最脱离现实,绝对不可能。他 的理想和当时的现实,他对他之后的一切历史现实,都是宿命地叛逆。

明知做不到,不可能,他偏要这样说。这种近乎横蛮的心理,一定来自极大的痛苦。

天地不仁。这个观念,真是伟大卓绝,当时极摩登,现在更摩登。

这一点,老子超越了多少思想家、宗教家。有没有更摩登的观念呢,有:天地无仁无不 仁。

所以老子悲伤、绝望、反激、咒诅,出坏主意,制定了很多对付自然、对付人的策略, 历代军事家都借此取了巧、学了乖。老子,也免不了被异化的命运。

老子的文学性呢?语言直白,可是含蓄,这是很难的。几乎看不到还有别人能用这种文 体。

直白,容易粗浅,含蓄,晦涩了,而老子直截了当说出来,再想想,无限深意,我喜爱 这种文体!

文学、艺术、哲学、思想,像人的肉体一样,贵在骨骼的比例关系,肌肉的停匀得当。 形体美好,穿什么衣服都好看——最最好看,是裸体。

老子奇特,他主张退、守、弱、柔,这在全世界的思想领域中,独一无二。

一是他的气质,二是他吃够了苦,对付宇宙自然,对付人事生活,退、守、弱、柔,才 能保全自己,立于不败。

东方文化、东方精神,无疑老子是最高象征,《周易》也和老子哲学通,都是吃足苦头 的经验。

老子的理想世界,全然梦境,是他个人的诗的乌托邦。老子之后,世界背向老子而发展, 无论大纲细节,处处与老子的理想相违背。

老子没有历史眼光?没有群众观点?老子一个人空思妄想?我不这样看。

老子的想法、原则,是对的,问题在于,人类是坏种、坏坯,做不到,也不肯做老子所 希望的,不能怪老子。

另一面,是老子哲学的实用性,一步一个脚印哩——你要“扬”,先“抑”之:

你要得到它,先放弃它;你要推翻它,先拥护它。最简单比喻:你要收获,先埋种子。

哲学、文学属于极少数智慧而多情的人,是幸福,是享受。和大多数人没关系。

全世界读《道德经》的人,还真不少。二次大战前,德国大学生读尼采。大战后,必读 李耳(老子)。

《道德经》的英译、法译、德译,版本不断更新。

最近美国的什么书店又请人重译老子,李老先生就有这点魅力,世界忘不了他。

伟大的思想都有毒的,你能抗毒,你得到益处。老子的观点和方法,可供与老子同品格 的人借鉴应用。

但不幸,老子的方法论,常被坏人拿去为非作歹了,还反咬一口,归罪于他。大陆有青 年犯法,交代时说,读了尼采著作的缘故。

木心 |著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为什么我们要警惕“成为你自己”这类口号

    作者 | 刘擎 人们获得了一种崭新的“自我理解”,这带来了空前膨胀的个人权利和自由。这是现代性的重 要成就,但同时也造成了严峻的困境,突出体现在现代社会价值标准的混乱、道德规范的失 序以及人生意义的迷失。 “成为你自己!” 无论是激励、劝导还是告诫,这句陈腐不堪却又历久弥新的格言总会与你相遇, 在人生的某个时…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38
  • 哈佛研究:人生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幸福从何而来? 金钱、名望或是成就感? 76年前,哈佛开展了史上历时最长的成人发展研究,跟踪268位男性,从少年到老年,探 寻影响人生幸福的关键。 故事从1938年开始。 那一年,时任哈佛大学卫生系主任的阿列 ·博克(ArlieBock)教授觉得,整个研究界都在关心“人 为什么会生病/失败/潦倒",怎么没有人研究下“人怎样才能健…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13
  • 有思想的人,注定孤独

    哲学家的独身一定也包含着某种智慧是解读生命的一种特殊方式 有人说:有思想的人,注定孤独。 请看这些伟大的名字:柏拉图、薄伽丘、毕达哥拉斯、普罗提诺、奥古斯丁、帕斯卡尔、 笛卡尔、霍布斯、洛克、斯宾诺莎、伏尔泰、休谟、莱布尼茨、康德、爱默生、叔本华、 尼采、斯宾塞、克尔凯郭尔、荷尔德林、维特根斯坦…… 假如没有这些鼎鼎大名的人物,试想西方哲…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21
  • 一张表读懂中国古代哲学史

    先 秦 - 明 清 编辑排版@超人文史哲   更多文章请前往微信公众平台@超人文史哲 回复“干货” 先秦哲学 人 物 思想 孔 子  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恢复周礼 仁学:克己复礼;能行五者于天下(恭、宽、信、敏、惠)为仁由己不由人;己欲立而力人, 己欲达而达人;仁者…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30
  • 朱光潜:有趣的灵魂都有静气

    文|朱光潜 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这两个字涵义极 广。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 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 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看见它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见到它可以让人纳凉;旁 人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

    未分类 2024年10月16日
    160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