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林教授-《西方文化概论》-第一章 第四节 罗马帝国的兴衰-在线阅读

第四节 罗马帝国的兴衰

一、罗马的起源与发展

关于罗马的起源问题,素来有各种不同的传说1参见【古希腊】普鲁塔克著,陆永庭、吴彭鹏译;《希腊罗马名人传》上册,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39~41页。,其中一个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这样的∶特洛伊城失陷之后,一位名叫艾涅阿斯(Aeneas)的英雄率领着幸免于难的特洛伊人漂洋过海,来到意大利中部的拉丁姆平原。据李维和普鲁塔克等人的记载,艾涅阿斯的子孙们在拉丁姆平原世代为王,当王位传至努弥托和阿穆略两兄弟时,阿穆略使用权谋夺取了王国的统治权。他由于害怕自己的侄女会生下孩子来威胁他的统治,便将其送入维斯太神庙做女祭司,终身不得婚嫁。然而不久以后该女子却怀了身孕(据说是战神玛尔斯播下的种子),十月分娩,生下一对孪生兄弟。惊恐不安的阿穆略命令一位名叫浮斯图 卢斯的仆人将这对孩子扔到河里,大难不死的孪生兄弟被湍急的河水冲到下游的一块平原,在那里一头母狼哺乳了他们,所以他们的名字叫做罗慕洛斯(Romulus)和雷慕斯(Remus),这两个字都是从拉丁文的乳头(ruma)一词中衍生出来的。许多年后,兄弟俩都长成身材伟岸的勇武青年,他们在民众的拥戴下推翻了阿穆略的统治,将阿尔巴的王权归还给外祖父努弥托,自己则回到当初被母狼哺乳的地方创建了一座新城市,这就是罗马城。

赵林教授-《西方文化概论》-第一章 第四节 罗马帝国的兴衰-在线阅读
图1-44 青铜雕像,母狼哺育罗慕洛斯兄弟。罗马的象征和城徽

罗马草创之初,聚集了一群奴隶、逃犯和亡命之徒(李维因此而称罗马起源于一种"垃圾堆"状态),罗慕洛斯兄弟收留了这些亡命者,并为他们建造了一座名为避难神灵的庇护所。不久以后,兄弟俩因为利益之争而起了冲突,罗慕洛斯杀死了弟弟雷慕斯,成为罗马唯一的统治者。由于罗马最初的居民大多是一些没有合法权利的亡命者,其他城邦的人们均不愿与之通婚,于是罗慕洛斯就以举行盛大的献祭仪式为名,引来了邻近的萨宾人,罗马青年们则乘机劫掠了萨宾人的妇女,强行成婚。后来当萨宾人筹措人马前来兴师问罪时,那些被劫掠的妇女们却怀抱婴儿、呼天抢地地冲至两军阵前,制止了这场即将在父兄和丈夫之间发生的流血战争,从而使萨宾人与罗马人最终"走到一起来了"。从此以后,三个不同部族的人共同构成了罗马人,这三个部族分别是∶以罗慕洛斯而命名的罗马纳人(Ramnenses),以萨宾人的首领塔提乌斯而命名的塔提恩人(Tatienses),以及因为曾经在丛林中避难而被称为卢克伦人(Lucerenses)的亡命者2在拉丁文中,丛林为lucus。按照普鲁塔克的说法,卢克伦人即最初亡命罗马的人,他们由于得到了一次全面的庇护权而成为罗马公民。。由于这个原因,在拉丁语中"部族"(tribe)一词本身就表示"三个",而且在后来的罗马法律和国家体制中,三分法始终构成了一种基本的原则。

这些关于罗马起源的传说充分反映了罗马人勇猛、野蛮的民族性格3需要说明的是,这些传说并非其他民族强加到罗马历史之上的,而是罗马的作家们(如李维、维吉尔等人)所记载并加以传播的。。罗马在起源方面不像希腊和东方国家那样有一个古老悠久的文明源流,它缺乏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而是一种强制性的混杂产物。因此,尽管罗马人后来建立了庞大的帝国,征服了希腊、埃及、小亚细亚和西亚的许多文明古国,但是在文化方面它始终被希腊人和其他民族视为粗野的蛮夷之邦。抛开以上那些传说,罗马文化的起源问题至今仍处于扑朔迷离之中。罗马最早的居民到底是一些什么人?似乎难有定论。研究罗马史的著名专家蒙森指出:“意大利却特别缺乏原始时代遗留的古物,在这方面意大利与其他文明地区截然不同。……据我们设想,在意大利知道稼穑和冶金以前,必曾有人类在该地居住,但迄今尚未发现支持这种见解的确实证据;人类如果在意大利境内确曾处于文化的原始阶段,即我们常说的野蛮状态,则这阶段也已毫无踪迹可寻。"4【德】特奥多尔·蒙森著,李稼年译∶《罗马史》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7~8页。

蒙森根据语言学的研究把原始的意大利语系分为三支,即耶皮基语、埃特鲁斯坎语和意大利语。关于耶皮基人的情况,我们所知甚少,仅从其墓碑的铭文中经常提及希腊诸神的名字,可以推断他们与希腊人曾经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在文化上深受"大希腊"(即西西里和南意大利的希腊殖民地)的影响。埃特鲁斯坎人据推测是来自小亚细亚的入侵者(根据其碑文、武器和陶器等遗物),他们大约在公元前800—前700年间征服了台伯河北部地区和拉丁姆平原,成为当地的统治者。意大利人则与先后进入希腊半岛的阿卡亚人、多利亚人一样,最初都属于讲印欧语言的入侵者,大约在公元前10世纪前后随着印欧语游牧民族对南部农耕世界的入侵大潮而涌入阿平宁半岛。

公元前7世纪以后,埃特鲁斯坎人征服了罗马,建立起一个王国,此即罗马历史上的"王政时期"。埃特鲁斯坎人的暴政激起了拉丁各部族的强烈不满,大约在公元前510年,在经历了七个王的统治之后,拉丁人终于联合起来推翻了最后一位埃特鲁斯坎人的王——骄傲者塔克文的政权,建立起罗马共和国,从此揭开了独立的拉丁罗马国家的历史序幕。

在共和国时期,罗马开始迅速地向外扩张,在短短的几个世纪里,罗马就从一个七丘之山的豪尔小国发展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囊括了整个地中海世界的超级大国。在这个对外扩张的过程中,罗马人充分表现出他们的勇猛、顽强、凶残、忠诚等性格特点以及为了国家利益和荣誉不惜自我牺牲的精神。由于这种崇尚武力的民族性格和视死如归的荣誉意识,以及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得罗马人在征战过程中无往而不胜,并且令所有的对手都感到胆战心惊。整个罗马国家就如同一台疯狂旋转的战争机器,孟德斯鸠评论道∶"罗马因此永远是处于战争状态,而且这些战争又永远是激烈的战争∶原来,一个永远在进行战争的民族,一个以战争为政府统治原则的民族,必然会或是自己毁灭,或是战胜所有其他的民族·……·罗马人不战胜决不缔结和约。"5【法】孟德斯鸠著,婉玲译∶《罗马盛衰原因论》,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5页。

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统一了意大利半岛(阿平宁半岛)的罗马人先后通过三次布匿战争(前264—前241,前218—前201,前149—前146)消灭了地中海世界的两个劲敌——叙拉古和迦太基,通过三次马其顿战争(前215—前205,前200—前197,前171—前168)占领了马其顿和希腊各城邦,通过叙利亚战争(前192—前190)重创塞琉西王国,并于公元前64年将其吞并。到了恺撒独揽大权的共和国末期,西班牙、高卢、不列颠、莱茵河以西的上下日耳曼尼亚、埃及、小亚细亚以及地中海沿岸的西亚地区都被纳入罗马的版图或者成为罗马的同盟者和被保护国。及至帝国时期的图拉真时代(公元98—117年),罗马的疆域达到了极盛状态,其领土东起幼发拉底河,西至西班牙、不列颠,南自北非和埃及,北迄莱茵河、多瑙河一线,把整个地中海变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罗马人的不可一世的自信心和踌躇满志的英雄情怀随着战争的胜利和版图 的扩大而膨胀,除了在东方亚美尼亚和美索不达米亚一线罗马帝国与劲敌帕提亚帝国陷入了持久而艰苦的拉锯战之外,在其他各个方向上罗马人始终都是所向披靡的。在恺撒时代、奥古斯都时代和安东尼王朝(公元96—192年)的罗马人眼里,罗马帝国就是整个世界,以至于罗马人用自信得近乎狂妄的口气宣称∶“条条大路通罗马!”

赵林教授-《西方文化概论》-第一章 第四节 罗马帝国的兴衰-在线阅读
古罗马全盛时期的版图

罗马帝国的迅速扩张除了好战的民族性格之外,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骁勇善战的罗马军团。即使在今天,罗马军人对于西方的军人来说仍然具有一种典范的意义。罗马军人强盛的战斗力来源于两点,即追逐功利和遵守纪律。孟德斯鸠写道:“罗马这个城市没有商业,又几乎没有工业。每个人要是想发财致富,除了打劫之外,没有其他的办法。”6【法】孟德斯鸠著,婉玲译:《罗马盛衰原因论》,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4页。对于共和国早期的罗马人来说,战争成为他们维系生活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战争他们才能获得财富和基本的生存资料——土地。掠夺来的土地最初是在参加战争的士兵中平均分配的,而在当时,每一个罗马人(除了妇孺病残外)都是士兵。在罗马,务农是一种受人轻视的低下职业,一般都是由奴隶们来从事,而罗马公民的职责就是去打仗和劫掠。这种由于经常处于战争状态而形成的全民皆兵体制,一方面锻炼了罗马军队的战斗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罗马士兵遵守纪律的习惯,因为在战争中任何不服从指挥和放任自流的行为都可能招致战争的失败,而战败对于弱小的共和国来说则意味着灭亡。因此,"军中执行严格的纪律,服从高于一切,不执行命令者处死刑。如全队临阵脱逃,得执行十抽一法,即令全队排立,依次将第十人处死"。7周一良、吴于雇主编∶《世界通史》上古部分,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295页。而对于那些在战斗中表现勇敢的人,则当众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奖励。这样就在功利目的之外又培养了一种荣誉感,每个罗马战士不仅是为了掠取财富而战,而且也是为了罗马国家的利益和个人的荣誉而战;他不仅是一个剽悍的抢劫者,而且也是一个光荣的罗马军人。在功利和荣誉的双重动力驱使下,罗马人用自己的剑与血来开辟征服之路,终于使自己成为全世界的主人(在罗马人眼里,罗马帝国就是全世界)。

二、罗马政治体制的演变

在罗马初创的王政时期,它的政治权力机构有三个,这就是库里亚大会(Comitia Curiata,即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胞族会议)、元老院(即长老议事机关)和国王。王政时期的罗马仍然建立在父系氏族社会的基础之上,由三百个氏族组成。每十个氏族结成一个胞族(库里亚),每十个胞族结成一个部落(特里布斯)。罗马共有三十个库里亚,库里亚大会由国王召集,每个库里亚有一票表决权。库里亚大会有权决定战争、提出法律法令、审判重大案件和选举高级公职(包括国王)。元老院由氏族长老组成,是国王的常设咨询机构,其职责是辅助国王治理国家,维护传统道德习俗,并有权通过或否决库里亚大会的决定。国王由库里亚大会选举产生,为终身制,,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实际上控制着整个国家。

王政时期结束后,早期的罗马共和国实行寡头政治,少数贵族家族控制着最重要的权力机构元老院,并产生出两个为期一年的行政首长——执政官。库里亚大会的权力早在王政后期就被大大地削弱了,到共和国时期仅保留宗教方面的职能。处于无权状态的平民们为了获得政治权利而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公元前470年左右,平民迫使贵族同意设立保护平民权利的保民官,保民官对贵族们制定的侵犯平民权利的法律有否决权。公元前450年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它把以往由贵族们随意解释和滥用的习惯法变成了对所有公民一视同仁的成文法,从而使法律成为一种公正的约束力量。公元前366年产生了第一位平民出身的执政官,按照惯例,执政官任期满后即自动进入元老院,这样就打破了贵族垄断元老院的一体化局面。公元前287年通过霍腾西阿法案,规定特里布斯会议(即平民会议)的决议无需经过元老院批准即对罗马公民具有法律效力。这些胜利成果使平民与贵族在一段时间内(公元前3——前2世纪)携起手来,创造了一种较民主的政治气氛。为了共同的国家利益和荣誉,在“罗马公民”的统一旗帜下,平民和贵族齐心协力地投入到对外扩张和掠夺的战争中。罗马对外的几场主要战争(三次布匿战争,征服希腊和小亚细亚的马其顿战争和叙利亚战争,向山南高卢、西班牙和北非的扩张,等等),都是在这一段时间中进行的,并且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到了公元前2世纪下半叶,国内开始出现动乱,争权夺利的内战取代了攻城略地的扩张。新兴的骑士集团与元老院所代表的旧贵族之间,失去了土地的农民与占有大量土地的富豪之间,没有公民权的意大利人与享有全权的罗马人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终于导致了革拉古兄弟的经济和政治改革。提比略·革拉古在一次演讲中对平民的无权状态深表不平:

在意大利漫游的每一头野兽都有它的栖避之所,然而为意大利而奋战的人却除了空气和阳光之外,什么也无权享受。他们没有住所,携妻带儿四处流浪。他们的统帅悠然自得地躺在床上,鼓动他们为保卫祖先的墓冢和庙堂而战,但是没有一个罗马士兵拥有世袭的祭坛或灵牌,他们是在为保卫他人的财富和奢侈而战死。他们名义上是世界的主人,实际上却没有一块立锥之地。

革拉古兄弟的两次改革虽然均以失败告终,他们俩也相继以身殉职,但是他们的精神和改革措施却鼓舞了以后的平民运动,平民与元老院之间的矛盾终于演变成不可调和之势,激起了内战,并导致了军事独裁制的出现。马略和苏拉都以军事独裁的方式来统治罗马,但是他们两人在政治上却分别代表平民和元老的利益。革拉古兄弟尤其是小革拉古(盖约·革拉古)改革的另一个重要后果是使新兴的骑士阶层在政治上的地位提高了,小革拉古把法庭从元老院转到骑土阶层手中,从而使社会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政治上的领导权颠倒过来了,政权掌握在骑士手中,只有光荣仍留在元老院。的确,骑土们发展到这样的地步,他们不仅掌握了统治元老们的权力,并且越过他们的权力来嘲弄元老们。"8【古罗马】阿庇安著,谢德风译∶《罗马史》下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21页。苏拉独裁后出现的"前三头同盟"(克拉苏、庞培、恺撒)第一次公开地表露了骑士阶层对元老院权力的蔑视。"前三头同盟"分裂以后,恺撒更把这种"嘲弄"发展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公元前49年,恺撒与元老院公开决裂,率军从高卢进入罗马,击溃了庞培与元老院的同盟,自任终身独裁官,集执政官、保民官和大祭司长之职于一身,把元老院降低为名存实亡的傀儡。

恺撒的辉煌功勋招致了元老们的嫉恨,他的独裁专权破坏了罗马人所习惯的共和国原则(尽管这些原则本身已在崩溃),而他的居功自傲则触怒了素有反复无常和背信弃义禀性的罗马人,因此他遭到了他的政敌们的暗算——公元前44年,一位名叫马可·布鲁图 的青年与元老们共同密谋刺杀了恺撒。这个布鲁图 是400多年前领导罗马人民推翻塔克文王朝并开创了罗马共和国的元勋尤利乌斯·布鲁图 的后裔,在恺撒生前他曾是恺撒最亲信的人之一。

恺撒死后很快就成为罗马人的神,对自己的怯懦感到羞耻的罗马人把愤怒之矢对准了布鲁图 和其他谋杀恺撒的凶手。屋大维依凭着与恺撒的亲戚关系跃居高位9屋大维是恺撒的甥孙、养子和继承人,在恺撒生前所写的最后一个遗嘱中,他还过继屋大维为自己的家庭成员,并把"恺撒"的名字传给他。,与恺撒部将安东尼、雷必达结成反对元老院的"后三头同盟"。布鲁图 和另一个杀害恺撒的主谋卡西乌斯兵败后自杀身亡,而最后一个不是出于个人私利而是出于高尚理想为共和国制度辩护的元老西塞罗被褫夺公权和杀害。10据阿庇安记载,西塞罗死后,他的头和手被挂在他经常进行演讲的罗马广场,前来观看的人比平时来听他演讲的人还要多。安东尼对这位著名的演说家恨之入骨,每当吃饭的时候就叫人把西塞罗的头拿来摆在饭桌上,一直到他对这张擅长于摇唇鼓舌蛊惑人心的嘴脸感到恶心时为止。参见【古罗马】阿庇安著,谢德风译∶《罗马史》下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331页。

击败了共同的敌人之后,"后三头同盟"开始分裂。公元前40年,"三头"划定势力范围∶安东尼治理东部行省(小亚和西亚的前塞琉西王国疆域),雷必达治理非洲行省,屋大维则治理意大利、高卢和西班牙。公元前36年屋大维以元老院的名义剥夺了雷必达的军权,从此之后,屋大维与安东尼之间的矛盾日益白热化。公元前37年,安东尼抛弃了前妻屋大维娅(屋大维之姊),与埃及托勒密王国的风流艳丽的克丽奥佩特拉女王结婚(这位风流女王此前曾与恺撒有过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并擅自将自己管辖的罗马东部行省赠送给女王。此举大大地激怒了罗马人民和元老院,也为屋大维进军东方提供了理由。公元前31年屋大维在亚克兴海战中大败安东尼与克丽奥佩特拉的联合舰队,次年,安东尼在埃及再度兵败,自杀身亡。屋大维毁灭了亚历山大帝国的最后一个孑遗托勒密王国,从此埃及被并入罗马版图。

频繁发生的内战令罗马人怨声载道,他们对朝秦暮楚的共和政局深感厌烦。罗马人民希望变换一种游戏规则,他们呼唤着一个强有力的“英白来多”来取代像乌鸦一样聒噪不休的元老院11“英白来多”(Imperator)一词最初的意思为“凯旋将军”,是士兵们授予他们所拥戴的将军的尊号,后来则演化为“皇帝”。恺撒和屋大维都曾被授予这一尊号。。在这种情况下,罗马帝国就应运而生了。在屋大维执政的40多年时间里,他虽然没有公开称帝,而是谦虚地自称为"第一公民",但是他却已经在共和国的旧瓶中装上了专制主义的新酒。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授予屋大维以"奥古斯都"的称号12“奥古斯都”(Augustus)一词的拉丁文原意为“神圣者”、“至尊者”,此尊号后来也与“恺撒”一样,成为罗马皇帝和西方帝王习用的头衔。,从那时起,帝国实际上就已经取代了共和国而成为罗马的政体形式。

三、罗马帝国的衰亡

在罗马内战时期,共和国已经不可挽救地衰颓了,整个社会都在肆无忌惮地腐化堕落。不论是元老院的元老还是平民、骑士阶层的领袖,都在公开地用贿赂人心和结党营私的方式为自己铺垫通向权力的道路。不仅是统治集团在腐败,整个罗马人民也腐败了。奥古斯都及其继任者虽然将共和国转化为帝国,但是政体形式的变化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罗马的腐败之风,反而使其变得更加根深蒂固、变本加厉。

奥古斯都活着的时候,他还可以运用自己的政治权威和影响力来限制罗马的腐败。正是由于他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体系,并且采取了一系列限制腐败的改革措施,如严惩贪污受贿,整饬社会风气,重振传统道德,恢复宗教信仰等等,才使得那个危机四伏的罗马社会能够在其后的200年间相对稳定地延续下去。奥古斯都死后,相继的四位皇帝——提庇留乌斯、卡里古拉、克劳狄和尼禄都是一些不称职的暴君,但是罗马帝国却由于奥古斯都奠定的良好基础而幸免于难,并且在其后安东尼王朝的"五贤帝"治理期间重振雄风。公元180年,随着"五贤帝"中的最后一位马可·奥勒留——一位斯多噶主义的哲学家皇帝的去世,罗马帝国的"黄金时代"结束了。安东尼王朝的末代皇帝康茂德是奥勒留的亲生儿子(在此之前皇帝的继承权往往传给有才能的养子而非亲子),他对赛车和角斗的兴趣远远甚于对治理国家的兴趣,有一段时间他甚至离开宫廷住进了角斗士学校。据说这位皇帝勇悍无比,但是他却没有把这种勇猛用于开疆拓土,而是将它用在了角斗场上。公元193年,这位喜爱角斗的皇帝被他所豢养的一个角斗士暗杀而死。

在康茂德及其后继者统治期间,宠臣当政,暴力迭起,宫廷禁卫军的权力越来越大,皇帝实际上成为军队手中的傀儡。从公元235—284年间,罗马皇帝像走马灯似的一共换了24个,除一人寿终正寝外,其他的不是死于压境蛮族的暴力,就是死于麾下军队的阴谋。整个罗马帝国变成了雇佣军的赌博场,谁能够满足军队贪婪无度的胃口,谁就能成为罗马皇帝。雇佣军的将领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将皇帝玩弄于股掌之间。这种人人自危的局面到戴克里先和君土坦丁两位铁腕皇帝的统治期间才稍稍得到缓解,但是这两位皇帝面对混乱而无序的庞大帝国而采取了分区治理的政策,其结果导致了帝国的分裂。君士坦丁皇帝虽然曾一度统一了东西两个帝国,但是到了狄奥多西皇帝之后,帝国再度分裂,而且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能够统一。不久以后,西罗马帝国成为日耳曼蛮族入侵的牺牲品,东罗马帝国虽然幸免于难,却在其后的历史中日益边缘化,从西方文化中逐渐地淡出。

18世纪著名的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在其巨著《罗马帝国衰亡史》中认为,基督教是致使罗马帝国衰亡的元凶,正是基督教信仰在罗马帝国中的扩展摧毁了罗马人的公民精神。对于这一观点,素来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罗马帝国衰亡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军队性质的蜕变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军事无政府状态,这一点在历史学界是毋庸争议的共识。

罗马共和国早期实行公民兵制,每一个成年公民在战时就自然地成为一个士兵,武器装备均由自己提供,政府只负责组织工作。从军对罗马人来说是一种权利,只有罗马公民才配享有,而且还受到财产资格的限制。在战争期间,由元老院委派将领(通常是执政官)统率临时征集的军队去作战,因此军事大权实际上掌握在元老院手中。战火平息后,士兵们解甲归田,军队也就自行解散。但是由于罗马人获取财富的主要手段就是战争,罗马共和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对外扩张史,所以在罗马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时间都用于战争中。这样罗马就成为一个虽然没有职业军队却经常不断地以庞大的军队投入战争的国家。这种状况使罗马军团在最初的几个世纪里成为最富有战斗力的非职业化军队。

随着罗马版图的扩展,罗马军团作战的对象越来越多,战线越拉越长,而公民权始终只是罗马人的特权(直到罗马帝国的中期,卡拉卡拉皇帝才把罗马公民权授予帝国境内的所有自由民),这样就必然导致兵源危机。公元前2世纪末,马略进行了军事改革,他取消了当兵的财产资格限制,以募兵制取代了以往的征兵制,打破了以往兵农合一的状况,使罗马军团成为与社会生产相脱离的职业军队。随着职业军队的出现,军人成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军队的主体由有财产的公民改变为贫穷的罗马无产者。这些人对共和国的理想和荣誉是漠不关心的,他们参军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得到薪饷和获得瓜分战利品的权利和机会(以前这种权利和机会只属于义务服役的较富裕的罗马公民)。因而他们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利益与招募和统率他们的将领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而对代表共和国利益的元老院的法令置若罔闻。军队成为那些野心勃勃觊觎大权的将军们手中的工具,它所忠诚的对象不再是共和国而是将领本人。"士兵这时就开始只承认自己的将领了,他们把自己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将领的身上,而且和罗马的关系也越发疏远了。他们已经不是共和国的士兵,而是苏拉、马略、庞培、恺撒的士兵了。罗马再也无法知道,在行省中率领着军队的人物到底是它的将领还是它的敌人了。"13【法】孟德斯鸠著,婉玲译;《罗马盛衰原因论》,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48~49页。罗马既然是一个军事性的国家,军队就成为国家性命攸关的根本,以前非职业化的军队对元老院负责,现在职业化的军队只对自己的统帅负责。这样共和国的根基就开始动摇了,恺撒和屋大维正是依靠忠实于自己的职业军队奠定了罗马帝国的基础。

到了罗马帝国时期,这种由罗马无产者为主的职业志愿军又被由外族人和奴隶组成的雇佣军所取代,连罗马无产者也不愿为频繁的内战而流血了。罗马公民必须缴纳一定的军事费用,以替代服兵役的义务,他们从战争的受惠者变为战争的承担者;而且由于帝国疆域不再扩展,战争由对外扩张转变为内战,他们从劫掠别人的人变为被人劫掠的人。那些曾经被罗马人征服的外族人现在终于找到了报复的机会,他们打着罗马军团的旗号对罗马人巧取豪夺,连统率他们的将领们也不得不由着他们的性子去干,以换取他们的支持。在边境,由进入帝国境内的日耳曼人组成的雇佣军为了保卫统治他们的罗马人的疆域而与自己的同族兄弟们相对峙,一旦本时机成熟,他们马上就会掉转枪口,成为多瑙河北岸的日耳曼蛮族大举进犯罗马帝国的先头部队。

从罗马公民为了自己的利益和荣誉而战,到罗马无产者为了统帅们的政治野心而战,再到蛮族雇佣军为了统治自己的罗马人而战,这种转变致使罗马军队的战斗力锐减,同时也标志着罗马英雄主义的日趋衰落。罗马英雄主义作为一种精神上的感召,曾鼓舞罗马人用自己的鲜血铸造了一个大帝国。现在罗马英雄主义已经变得苍白无力,再也不具有那种激动人心的雄浑悲壮气势,这个大帝国也就如同骄阳下的冰山一样逐渐融化、崩塌,气息奄奄地等待着日耳曼人粗犷的野性和基督教阴郁的唯灵主义对它进行最后的清算。

重点与难点∶

1.罗马政治制度演化的基本情况。

2.罗马帝国的扩张过程。

思考题∶

1.罗马是如何发展成为一个超级帝国的?

2."前三头同盟"与"后三头同盟"对于罗马政治制度有什么影响?

3.如何从罗马兵制的变化来认识罗马盛衰的历程?

参考书目∶

1.普鲁塔克著,陆永庭、吴彭鹏译∶《希腊罗马名人传》上册,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2.阿庇安著,谢德风译∶《罗马史》上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3.阿庇安著,谢德风译∶《罗马史》下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

4.孟德斯鸠著,婉玲译∶《罗马盛衰原因论》,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 1
    参见【古希腊】普鲁塔克著,陆永庭、吴彭鹏译;《希腊罗马名人传》上册,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39~41页。
  • 2
    在拉丁文中,丛林为lucus。按照普鲁塔克的说法,卢克伦人即最初亡命罗马的人,他们由于得到了一次全面的庇护权而成为罗马公民。
  • 3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传说并非其他民族强加到罗马历史之上的,而是罗马的作家们(如李维、维吉尔等人)所记载并加以传播的。
  • 4
    【德】特奥多尔·蒙森著,李稼年译∶《罗马史》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7~8页。
  • 5
    【法】孟德斯鸠著,婉玲译∶《罗马盛衰原因论》,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5页。
  • 6
    【法】孟德斯鸠著,婉玲译:《罗马盛衰原因论》,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4页。
  • 7
    周一良、吴于雇主编∶《世界通史》上古部分,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295页。
  • 8
    【古罗马】阿庇安著,谢德风译∶《罗马史》下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21页。
  • 9
    屋大维是恺撒的甥孙、养子和继承人,在恺撒生前所写的最后一个遗嘱中,他还过继屋大维为自己的家庭成员,并把"恺撒"的名字传给他。
  • 10
    据阿庇安记载,西塞罗死后,他的头和手被挂在他经常进行演讲的罗马广场,前来观看的人比平时来听他演讲的人还要多。安东尼对这位著名的演说家恨之入骨,每当吃饭的时候就叫人把西塞罗的头拿来摆在饭桌上,一直到他对这张擅长于摇唇鼓舌蛊惑人心的嘴脸感到恶心时为止。参见【古罗马】阿庇安著,谢德风译∶《罗马史》下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331页。
  • 11
    “英白来多”(Imperator)一词最初的意思为“凯旋将军”,是士兵们授予他们所拥戴的将军的尊号,后来则演化为“皇帝”。恺撒和屋大维都曾被授予这一尊号。
  • 12
    “奥古斯都”(Augustus)一词的拉丁文原意为“神圣者”、“至尊者”,此尊号后来也与“恺撒”一样,成为罗马皇帝和西方帝王习用的头衔。
  • 13
    【法】孟德斯鸠著,婉玲译;《罗马盛衰原因论》,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48~49页。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之类的,也不打算靠这个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
(1)

相关推荐

  • 第五节 培根自然哲学与人类哲学

    根据人的理智能力,培根将全部知识分为三类,即历史、诗歌和 哲学,分别与人的记忆能力、想像能力和理性能力相关(或以之为“源 泉”)。他把历史与经验看做一回事,把哲学与科学看做一回事。历史 处理受时间和空间限定的个别事物,哲学处理由个别事物的印象中 引出的抽象概念。哲学的对象有三:上帝、自然和人。人认识三种对 象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就像三种不同的光线:人对上帝的认…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5日
    183
  • 第四节马修·丁达尔

    马修·丁达尔(Matthew Tindal)约于 1657年出生在德文郡的 比尔·费勒,1733年去世。他曾在牛津大学学习法律,后任法律研 究员。1685年获民法博士。曾一度加入罗马天主教,后重皈英国 教会。他的主要著作是1730年出版的《创世时就存在的基督教》 (Christianity as Old as the Creation)。该书代表了英国理神论…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5日
    225
  • 西方的“绝天地通”——克洛诺斯阉割其父乌拉诺斯

    卡俄斯的女儿们都继承了它的一项能力——无性繁殖。 随着世界的逐渐成形,大地女神盖亚独自生了众多神仙,包括天神乌拉诺斯、海神彭透斯、山神乌瑞亚。其中,天神乌拉诺斯是从大地母亲盖亚的指端诞生的(就像天空飘浮在大地的上方一样),成了希腊神话中的第一代神王。 世界万物,无不诞生在天地之间。希腊神话中,天神乌拉诺斯的出现也改变了大地女神的生育特点。她与乌拉诺斯结合生了…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28日
    338
  •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跟君王们对话-在线阅读

    跟君王们对话 查拉图斯特拉在他的山林之中走了不到一小时,在半路上突然看到奇怪的一行。正好在他要走下去的路上,走来两位君王,头戴王冠,腰系紫带,色彩斑斓,仿佛火烈鸟一样:在他们前头,赶着一匹驮着行李的驴子。“这两位君王到我的领域里来要干什么?”查拉图斯…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8日
    162
  • 第四节 法的精神

    孟德斯鸠断断续续用20年的时间,完成了不朽的《论法的精神》。 这是学术严谨的一个典范,凡是可以找到的前人的有关书籍,孟德斯 鸠大多读过了。他熟悉马基雅维利、格劳秀斯、斯宾诺莎、霍布斯、洛 克、马勒伯朗士等知名思想家的著作,书中的资料细致而经得起推 敲,并大量引用我们并不熟知的作者。在这之前,孟德斯鸠已经写出 以《波斯人信札》和《罗马盛衰原因论》为代表的一批作…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8日
    328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