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六卷-在线阅读

文章目录[隐藏]

第六卷

【1】我们寻求的是存在物的本原和原因,很显然这些事物是作为存在。身体健康和精力充沛有着某种原因,数学上有着本原、元素和原因。总之,一切思想以及包含某种思想的学问都是或者较为严密地或者较为粗疏地研究原因或本原。一切知识都是关于某种存在或种的,并对之进行考察,而不是关于单纯的或作为存在的存在,也不对它的是什么作出说明,而是由此出发,或者使它在感觉上更加明显,或者把是什么当作一个假设,这样或者较为必然地或者较为概略地证明他们所研究的种中固有的属性。所以很显然通过这种途径,得到的既不是实体的证明,也不是是什么的证明,不过是用另一种方式来显示。同样,他们也没有说明其所研究的种到底存在还是不存在。因为揭示事物的是什么和说明它是否存在属于同一种思想进程。所以,物理学正好研究存在的某一个种(是关于这样一种实体的知识,在其自身之中包含运动和静止的本原)。很显然,它既不是实践科学,也不是创制科学。创制的本原或者是心灵或理智,或者是技术,或者是某种潜能,它们都在创制者之中。实践的本原即意图则在实践者中,因为意图的对象和作为之结果是同一的。如若把全部思想分为实践的、创制的和思辨的,那么物理学就是某种思辨的。不过它思辨那种能够运动的存在,仅仅思辨那种在定义上大多不能独立于质料的实体。我们应该揭示所以是的是和定义是如何存在的,离开了这一点我们的寻求将一无所得。

那些规定了的东西或是什么,或者类似扁鼻,或者类似扁平的,两者的区别在于扁鼻是与质料结合在一起的(扁鼻即是扁平的鼻子),而扁平则脱离于感性质料。如果在物理学中一切用语类乎扁鼻,例如鼻子、眼睛、面孔、肌肉、骨骼,以及一般的动物;又如叶、根、皮以及一般的植物(它们的定义都离不开运动且永远具有质料),应怎样寻求和规定物理对象的是什么以及为何思辨灵魂的有些部分———在不脱离质料的范围内———会属于研究物理学的人,这就清楚了。

这样看来,物理学显然属于某种思辨领域,数学同样是思辨的,但现在还不清楚它的对象是否既不运动、又能分离。不过有一些数学对象作为不动的和可分离的东西被加以思辨还是清楚的。如若存在着某种永恒、不动和可分离的东西,很显然认识它们的应该是思辨科学,而不是物理学(物理学是关于某些运动着的东西的),也不是数学,而是先于两者的科学。物理学所研究的是可分离的但并不是不运动的东西,某些数学研究不运动,却也不能分离存在而是在质料之中的东西,只有第一哲学才研究既不运动又可分离的东西。一切原因都必然是永恒的,这些原因尤其是永恒的,因为它们是那些可见的神圣事物的原因。故思辨的哲学有三种,数学、物理学和神学(用不着证明,如若神圣的东西在什么地方,它就在这种本性中)。最崇高的知识所研究的应该是那类最崇高的主题。

思辨科学比其他学科更受重视,神学比其他思辨科学更受重视。人们会提出疑问,第一哲学是以普遍为对象呢,还是研究某个种,或某一本性?因为即使在数学中研究方式也不是一样的,几何学和天文学研究某种本性,而普遍则对一切是共同的。设若在自然组成的物体之外没有别的实体,那么物理学就会是第一科学。设若存在着不动的实体,那么应属于在先的第一哲学,在这里普遍就是第一性的。它思辨作为存在的存在、是什么以及存在的东西的属性。

【2】单纯的存在具有多重意义,一方面是就偶性而言,另一方面是作为真的存在,不存在作为虚假;此外还有范畴表,如什么、性质、数量、何地、何时以及其他表示这类方式的东西。在这一切之外,还有作为潜能和作为现实的存在。既然存在有多层意义,首先应谈就偶性而言的存在,而关于它是没有理论的。关于它形不成任何知识,无论是实践的、创制的,还是思辨的,即表明了这一点。一个造房屋的人并不制造随造成的房屋而来的所有偶性,因为它们是无限的。所造成的房屋难免对某些人合意,对某些人有害,对某些人有利,或如所说的那样对所有的存在物各不相同,然而建筑术与此毫无干系,建造房屋不造成任何一种偶性。几何学家也是一样。他不考察图形的这些偶性,不问一个三角形是否不同于另一个具有两直角的三角形。这种情况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偶性只不过是某种名称而已。柏拉图不无道理地认定诡辩术研究的是不存在,正如所说那样,智者们的论证首先是关于偶性的论证。文雅的和有文化的是相同呢还是不同,文雅的柯里斯科和柯里斯科是相同呢还是不同;或者是否一切可能存在的东西并非永恒,而是经过了生成,于是,一个文雅的人变成了会文法的,一个有文化的人变成了文雅的,以及其他诸如此类的论证。这样看来,偶性是某种非常接近不存在的东西。从这些道理看来,生成和灭亡是存在物的另一种方式,对于就偶性而言的东西却不是。不过我们还要进一步尽可能地谈一谈偶性,它的本性是什么,它由于什么原因而存在,同时,为什么不存在对它的知识大致就会清楚了。

在存在着的东西中,有一些永远如此(且出于必然),不是在强制意义下的必然,而是说它不可能别样;有些则不是出于必然,不永远如此,而是经常这样,这就是偶性存在的本原和原因。因为我们把那些既非永远也非经常如此的东西称为偶性。例如在酷暑发生了风暴和寒潮,我们说这是偶性的,天气闷热则不是。因为后者永远或者经常发生,前者则不然。一个人白净是偶然的(既不永远,也不经常),作为动物却不是偶然的。一个建筑师治好了病是偶然的,因为在本性上这不是建筑师而是医师的事情,而这位建筑师碰巧是位医师。厨师意在予人以口腹之乐,也可以做出有利于健康的东西来,但不是由于烹调技术。所以,我们说,这是偶然的,在某种意义上他做出了,但在单纯或绝对的意义上则不然。某些潜能造成其他事物,但却不能确定是什么样的技术,什么样的潜能,因为依据偶性而存在和生成的事物的原因也是偶然的东西。既然万物不论存在还是生成并非都是出于必然和永远如此,而大多数是经常如此,所以就偶性而言的存在必然存在着。例如,白净的人并不永远也不经常是文雅的,而是有时成为这样,故要被看作某种偶性。若不然,万物都将出之于必然了。所以,允许不离开常轨的变化的质料就是偶性的原因。

必须由此出发,是否不存在既非永恒也非经常的东西?这是不可能的。在此之外还有某种东西,这就是偶而发生的情况。至于事物是否只是经常,而没有东西永远存在,或者存在着永恒的东西,待以后再作考虑。不过很明显,不存在关于偶性的知识,因为全部知识或是关于长久或是关于经常的事物。若不然,怎么可能学习或传授他人呢?必须被规定为永远或经常发生,例如,蜜汤经常对发烧有疗效。除此之外在它没有疗效时就无法对它说什么,例如新月,因为在新月的时候,它一直或者经常发生。偶然却与此相反。以上说明了偶性是什么,它由于什么原因,以及为什么不存在对偶性的知识。

【3】很显然,在生成和灭亡之外存在着能够生成和灭亡的本原和原因。若不如此,万物都将出于必然了;假如生成和灭亡必然有某种不出于偶然的原因的话,这个东西存在呢,还是不存在?如若另外的东西被生成,它就存在;若不然,就不存在。另外的东西的存在又依赖别的东西。显然可见,不断地从一段有限的时间中抽取时间,就会达到现在。正如一个人如果走出去,他就要因疾病或暴力而死去;如果他口渴,他就要走出去;如果由于其他原因,他就会口渴,这样可以一直达到现在所设定的情况,或者达到某种已经发生了的情况。例如,倘使他吃了味重的东西,就要口渴,但这也许发生,也许没发生,所以他必然死去或者不死。如果要跳跃回已经发生了的事件中,道理也是一样。因为所说的已经发生的事情,已经存在于某种事物中。一切将要发生的事情,都将出于必然。例如,活着的将要死去,因为某种情况确已生成,例如对立物已在同一身体之中,究竟死于疾病,还是死于暴力,还没有确定,这依赖于某件事情的发生。显然,这样一步一步走到某个不能再走下去的开始之点,或本原。从而,它就是偶发事物的本原,再没有其他东西作为它生成的原因。至于要追溯到什么样的本原,什么样的原因,是质料、目的还是运动,尤需加以考虑。

【4】关于偶然意义上的存在且说到这里,已经规定得够充分了。至于作为真实的存在,和作为虚假的不存在,由于依赖于结合与分离,一起与对立部分的安排有关(因为,在结合中真得到肯定,在分离中得到否定,假则和这种安排相反。至于怎样去思想结合和分离,那是另外的问题。我所说的结合和分离不是连续的而是某种一次生成的东西)。在事物中并没有真与假,例如善为真,而恶就假,而是在思想之中;至于单纯之物或是什么,它们甚至不在思想之中。对这样意义的存在和不存在应如何思考,以后再来讨论。既然结合和分离是在思想之中,而不是在事物之中,所以,这一意义下的存在就不同于主要意义的存在(思想把是什么或性质或数量或某种其他东西结合或分开),作为偶然的存在和作为真的存在就讲这么多。因为一个的原因是不确定的,而另一个的原因又是思想的某种属性,两者所涉及的都是剩下的一种存在,而不是揭示存在在此之外尚有什么本性。所以,让我们把它们放开,去考察存在自身作为存在的原因和本原。(在我们对每一词的各种意义的区别中,显而易见,存在有多重意义。)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赵林-《告别洪荒:人类文明的演进》-第五章 宗教时代的文明分野-在线阅读

    一、四大宗教—伦理价值系统的对峙 英雄时代以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作为终结的标志,罗马帝国这个曾经不 可一世的征服者在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第二次大冲击中土崩瓦解。然而, 真正耗尽了罗马帝国的旺盛精力的是它自身运转过度的帝国主义政策,以 及随着版图的扩大而逐渐侵入帝国肌躯的东方纵欲主义。尽管使罗马帝国 断命的最后一击来自凶悍野蛮的日耳曼入侵者,但是早在蛮族入侵之前,…

    书籍分录 2025年3月4日
    42
  • 第三节超凡世界与极乐生活

    尽管费希特一再强调,他反对无神论,然而,他的“道德神学”仍 然被人误解为“无神论”,最后他因此而被有关当局逐出耶拿校园。 对费希特来说,耶拿的这场所谓“无神论事件”既是学术研究与封建 权威的抗争,同时也迫使他考虑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道德宗教观, ① 参见鲍姆加特纳《先验思维与无神论》,载于德国《高原》杂志,1963年10月。 以易于为广大读者所接受。 费希特…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6日
    240
  • 梯利-《西方哲学史》-增订本补遗-三、实用主义、实证主义和分析哲学-在线阅读

    三、实用主义、实证主义 和分析哲学 第一节 科学的约定主义和虚构主义 624 (一)反实在论的倾向 科学对近代哲学的发展指引哲学趋赴两个极其不同的方向。 一方面,实在论者十分刻板地对待科学概念和理论,肯定知觉的和 物理的客体的实在世界的存在,使实在论的认识论和自然主义的 形而上学相结合,这在象亚历山大和怀特海那样的实在论者那里 论述鲜明,是经过深入思索的。另…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31日
    133
  • [英]莎拉·贝克韦尔-《存在主义咖啡馆》-第九章 生平考述-在线阅读

    第九章 生平考述 在本章中,存在主义被运用在了真正的人身上。 有一天,大约是在1948年的柏林之旅期间,波伏娃正握笔而坐,盯着一张纸看,阿尔贝托·贾科梅蒂对她说:“你看起来好疯狂哦!”她回答:“那是因为我想写,可不知道写什么。”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他,“睿智”地说:“那就随便写。” 她照做了,而且还真写出了东西。此外,她从最近读到的朋友米歇尔·莱里斯的实验性自传…

    书籍分录 2025年1月20日
    79
  • 埃斯库罗斯悲剧-《报仇神》-(五)第二进场歌-在线阅读

    (五)第二进场歌 埃里倪斯一 看哪,看哪,好好查看, 搜索,搜索,到处搜索, 弑母凶手尚未受报复, 跑来这里又暗暗躲藏。 埃里倪斯二 这就是他,又请求底护, 抱住不朽的女神的圣像, 等待对他的罪行的判决。 埃里倪斯三 他不会有好结果,母亲的鲜血, 天哪,已流到地上,无法收回。 那血使地变潮湿,被大地吸收。 埃里倪斯四 现在该我池你活活地吮吸, 从你身上吮吸鲜…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23日
    310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