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论动物部分》-第四卷-在线阅读

文章目录[隐藏]

第四卷

【1】 对内脏、胃以及其他各个部分业已说过的不仅适合于卵生四足动物,同样也适合于无足动物,如蛇。的确,这两类动物很接近,蛇好像是躯体拉长了的、无足的蜥蜴。另外,鱼类相似于这两类动物,唯一的差别是后者为陆生动物,因此有肺,而前者无肺,但有鳃。鱼类没有膀胱,上述两类动物除龟之外也没有。因为这两类动物的肺是无血的,饮水很少。它们体内的液汁被转换为鳞甲介壳,正像鸟类的液汁被转化为羽毛一样。因此,所有这些动物都像鸟类那样,其排泄物外表呈白色。因为在有膀胱的动物中,当排泄物被释放时,土质的盐性沉积物凝结在管道上。而甜纯、新鲜的物质由于重量轻,被肉所吸收。

蛇类中的蝰蛇和鱼类中的鲨鱼具有相同的本性。因为两者从外表看都是胎生动物,但从内部看都要首先生卵。

所有这些动物只有一个胃,正像双腭都有前牙的动物那样。它们的内脏很小,正如其他没有膀胱的动物一样。蛇类的内脏因其躯体狭长也变得细长,因此与其他动物不同。这是由于蛇类的内脏好比装在模子中,按合适的尺寸被铸造出来。

所有有血动物都有网膜、肠系膜和完整的肠道系统,也都有膈和心脏。除鱼类之外,都有肺和气管。气管和食道的相关位置也都相同,其原因业已说过。

【2】 大多数有血动物都有胆囊。有些动物的胆囊紧靠着肝,有些则与肝分离开来,与肠相接。两者具有下胃的共同本性。在鱼类那里最为明显,所有鱼类都有胆囊。多数鱼类的胆囊与肠相连,某些鱼类的胆囊像衣服的花边那样环绕着肠,例如弓鳍鱼类[1]。多数蛇类的胆囊也是如此安排的。因此,那些声称胆囊为了感觉活动而存在的人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他们说胆囊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使寓于肝附近的灵魂的部分愤怒起来,从而使之凝固,另一方面通过使该部分重新自由活动起来,从而产生快乐。然而,某些动物根本就没有胆囊,如马、骡、驴、鹿和獐。而某些动物,如骆驼没有明显的胆囊,只有胆汁性质的细小管道。海豹没有胆囊,海生动物中的海豚也没有。甚至在同类动物中,有些似乎有,有些似乎没有,例如鼠类就是这样。人类也是如此,有些人的胆囊靠近肝脏,明晰可辨,有些人则完全没有胆囊。由此引发了有关整个种类的动物有无胆囊的争议,因为每个观察者总是根据自己所考察的个别事例存在着胆囊与否来推断整个种类的状况。至于绵羊和山羊也是如此,大多数有胆囊。但在某些地区如那克索斯,羊的胆囊非常大,似乎有些怪异,而在某些地区,羊根本没有胆囊,如优卑亚的卡尔西斯的某个特殊地方。另外业已说过,鱼类的胆囊与肝分离,间隔较远。再者,阿那克萨戈拉派的观点似乎是不正确的,他们宣称胆囊是引发重病的原因,当胆汁充满时便会流溢出来,浸染肺、血管和肋骨。这是错误的看法,因为几乎所有身患此类疾病者根本没有胆囊,如果对他们进行解剖,这一点可以得到明证。再者,存在于这些疾病中的胆汁的量同由胆囊中溢出的胆汁的量之间没有一种可以想象的联系。最富可能性的解释是:肝周围的胆汁以及躯体其他部分的胆汁纯粹是一种分泌物或废弃物,因此这些胆汁不为任何确定的目的而存在,就像胃、肠的分泌物那样。尽管自然偶而利用分泌物完成有益之事,但决不能试图由此探寻到这种活动的终极目的。某些成分为了确定的目的而存在,但许多其他成分只是出于必然因之而存在。

凡肝在构成方面是健康的,并由甜纯血液供给的所有动物,或在肝周围完全无胆囊,或只有容纳胆汁的细小管道;或某些动物有这些部分,某些没有。因此,无胆囊动物的肝一般说来色泽纯正,甜淡新鲜。而在有胆囊的动物中,位于胆囊之下的那部分肝最为甜纯。对于那些由不太纯净的血液构成的动物,胆汁即为这种血液的分泌物。因为“分泌物”意谓着与“营养物”相对,“苦”与“甜”相对。健康的血液是甜纯的。显然,胆汁不为任何确定目的而存在,仅仅是一种废弃物。因而,先人们极为巧妙地说,没有胆囊是长寿的原因。这里指的是单蹄动物和鹿,因为它们无胆囊,寿命长久。另外还有其他一些无胆囊动物,如海豚和骆驼,它们也是长寿的,但先人们未曾注意到。的确,肝是所有有血动物至关重要和必需的部分,因此有充分理由认为生命长短与否取决于肝的特性。同样有理由认为肝产生了像胆汁这样的分泌物,而其他内脏无一能做到这一点。拿心脏来说,由于它不能承受任何严重的损伤,完全不允许诸如胆汁这样的体液接近。对于动物,除了肝之外的所有其他内脏无一是必然的,因此上述现象只与肝发生联系。认为由胃产生的黏液和沉积物在某处是分泌物,而在另一处就不是分泌物,这种观点是荒谬的。显然,胆汁也是如此,其存在场所不会使之产生差别。有关胆囊已经讲了很多,还表明了有些动物有胆囊,有些没有的原因。

【3】 剩下的任务应当是论述肠系膜和网膜。它们位于同一场所,与业已说过的部分相连结。

网膜是一种膜,根据不同的动物分别由软脂肪和硬脂肪构成。何种动物具有软脂肪或硬脂肪业已说过。无论动物只有一个胃还是具有多重胃,网膜总是从胃的中间部位,沿着像皱纹一样的线条生长。网膜覆盖着胃的剩余部分和肠的绝大部分。所有有血动物,无论陆生的还是水栖的,都是如此。

该部分长成这种形式乃是出于必然性之结果。一旦干物质和湿物质混合在一起的混合物受热,其表层总是变为皮状的和膜状的东西。而网膜所在的场所充满了这种混合特征的营养物。再者,由于膜的结构坚实密集,通过膜渗透出来的血状营养物部分必然是脂肪性的,因为该部分质地极为精细。又因为该部分充满了热量,因此被整合以后,变成软脂肪或硬脂肪,而不是某种肉质的或血液状的物质。网膜根据这种方式产生。自然又利用网膜整合食物,因此使动物能够更为容易、更为迅速地整合食物。因为网膜是脂肪,而脂肪类的物质具有热量,热量有助于整合作用。这也是网膜之所以由胃的中间部位生长出来的原因。而胃的上部由与之毗邻的肝帮助整合。关于网膜已做了充分论述。

【4】 所谓肠系膜也是一种膜。它从肠出发持续不断地延伸至大血管和主动脉。肠系膜中布满了为数众多、密集重叠的血管。这些血管从肠通至大血管和主动脉。我们发现,这种膜的生长和其他部分一样,是出于必然性的结果。它为什么存在于有血动物中,对于思考该问题的人来说是非常显明的。动物必须从外部摄取营养,由之生成基本营养,然后把基本营养直接分配到肌体的各个部分。(在有血动物中基本营养被称为血液,在无血动物中没有确切的名称。)必然存在着类似于根系一样的将营养从胃输送到血管中的管道。植物的根系扎入土壤,因为土壤是植物摄取营养的本原。对于动物来说,胃和肠相当于从中获取营养的土壤。而肠系膜则像根系一样,包含许多穿越自身的管道。这就是我们所解释的肠系膜存在的最终目的。至于肠系膜如何摄取营养,进入管道的这些基本营养又是如何通过管道被分配到肌体的各个部分的,这些问题将在《论动物生成》和《论营养》中讨论。

我们业已说过有血动物和各个部分的构成以及构成的原因。接下来应当说一说雄性和雌性借以区分开来的生殖器官。但我们以后还要论述生成问题,因此到专门研究这个问题时我们再来探讨这些器官是比较恰当的。

【5】 所谓头足类和甲壳类动物同有血动物之间差别很大。最主要的是它们完全不具备内脏系统。所有无血动物除了包括上述两类之外,还包括有壳虫类和昆虫类,它们都无内脏。这是因为它们没有血液,而血液正是构成内脏的质料。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它们的实体本身:有些动物有血,有些则没有,这必然归因于逻各斯,而逻各斯确立了它们的实体。再者,我们发现有血动物具有内脏之目的无一存在于无血动物中。无血动物没有血管、没有膀胱,它们不呼吸。它们唯一必备的器官是某种类似于心脏的东西,因为灵魂的感觉部分和生命的始因总是位于某个统辖整个肌体及其部分的场所。当然,出于必然性,它们都有适合于处理食物的部分,但这些部分的形式各种各样,因为它们从中处理食物的场所不同。

在头足类动物中,环绕着所谓的嘴有两个牙。嘴中有一团肉状物质,替代舌的功能,由之分辨所摄取的食物的味道。同样,甲壳类也有前齿和肉状的舌的替代物。有壳虫类都有后一部分,原因同有血动物一样,即用之感受食物的味道。昆虫类也是如此,如前所述,某些昆虫如蜜蜂和苍蝇,具有从嘴部长出来的喙。而前面没有尖锐凸出物的昆虫,在嘴里也有类似的部分,如蚂蚁等。有些昆虫如苍蝇和蜜蜂有齿,尽管与一般意义上的齿不同,但那些以液体食物为生的昆虫没有齿。对于许多动物来说,齿的目的并非用于咀嚼食物,而是用作防卫。

正如我们在第一部著作[2]中所讲的那样,某些有壳虫类具有十分强劲有力的所谓的“舌”。海螺类像甲壳类一样长有双齿。在头足类中,在嘴的下面有一根长长的食管,与食管相接的是类似于鸟类的嗉囊的器官,接下来是胃,然后是简单的、直通肛门的肠。乌贼类和章鱼类的胃周围的各个部分无论在形状上还是在构成上都非常相似。所谓枪鲗类像其他种类一样,具有两个类似于胃的接受器官,但第一个不太像嗉囊,在形状上两者与其他种类的同类器官存在着差异,因为枪鲗类的躯体完全由柔软的肉构成。

上述这些动物之所以具有用这种方式安排的各个部分,其原因同发生在鸟类身上的一样。像鸟类那样,它们不能咀嚼食物,因此嗉囊在胃之前。

头足类为了自卫和安全具有一种叫做“墨汁”的物质。这种墨汁盛在一个膜状的囊中,而膜状的囊附着于肉体之上,终端处有一出口,在这里来自胃部的分泌物由所谓的“漏斗”[3]释放出去。漏斗位于躯体的下部表层。所有头足类动物都有这种特殊的墨汁,但乌贼类最为显著,数量最多。当乌贼类受到恐吓,处于紧张状态时,便在水中释放出这种黑色的、混浊的物质,好像是置于躯体前面的防护物。枪鲗类和章鱼类的墨汁囊位于肌体的上部,十分接近mutis[4];而乌贼类的墨汁囊位于肌体的下部,靠近胃。由于乌贼类使用墨汁的频率较高,因此墨汁的量比其他头足类动物都多。这是因为乌贼类生活的区域靠近岸边,没有其他的防卫手段,不像章鱼类那样具有触角,并可以用来自我保护。再者,章鱼类还具有变色的能力,一旦受到恐吓,便可改变体色,就像乌贼类释放墨汁一样。在所有头足类动物中,只有枪鲗类生活在深海,并以此保护自己。相比较而言,乌贼类具有大量墨汁。由于量大,所以只能位于肌体的下部,因为这样可以使墨汁比较容易地释放出去,甚至达到相当远的距离。墨汁在本性上是属于土性的,相似于鸟类排泄物表层上的白色沉积物。两种状况的原因是相同的,即缺少泌尿的膀胱。因此土性物质被分泌出来,变成了墨汁,对于乌贼类尤为明显,因为乌贼类含有大量的土性物质。其骨骼的土性特征即能清楚表明这一点。章鱼类完全没有这种性质的骨骼,而枪鲗类的骨骼是软骨性质的,而且细小脆弱。(为什么这种骨骼存在于某些头足类动物中,而不存在于另一些同类的动物中,其特征分别是什么,业已做出解释。)

这些动物由于没有血液,因而是冷性的、易受惊吓的。对于某些动物,恐惧引起胃部失调;而对于另一些动物,恐惧导致分泌物自膀胱流出。同样,对于头足类动物,恐惧使墨汁释放出来。尽管这种释放是出于必然性之结果,正如在其他动物中尿的排泄一样,然而自然同时利用这种分泌物来保护动物的安全。

如前所述,甲壳类动物中的螯虾类和蟹类也有两个前齿,齿之间也有一团舌状的肉。紧接着嘴的是很小的食管,与其体积相适应。与食管相接的是胃,在这里螯虾类和某些种类的蟹具有另外一套齿,因为上齿不能充分咀嚼食物。自胃出发,一条结构单一的肠直通释放排泄物的肛门。

上述这些部分存在于所有有壳虫类动物中,有些比较清晰,有些比较模糊。在体积大的种类中更为明晰可见。比如海螺类具有业已提及的坚硬而尖锐的齿,齿之间有一团肉状物,类似于甲壳类和头足类;另外还具有前面提到的喙,某种界于刺和舌之间的物质;紧接着嘴的是一种类似于鸟类嗉囊的腔室,之后便是食管;与食管相连的是胃,在胃中存在着所谓的mekoon[5];与mekoon相接的是肠,肠直接发源于mekoon。这种分泌物似乎是所有有壳虫类动物中最可口的佳肴。其他具有螺旋状贝壳的动物,如紫螺类和蛾螺类,在构造上相似于海螺类。

有壳虫类动物的种和属非常多。有些具有螺旋状贝壳,如上面提到的那些;有些是双壳的,有些则是单壳的。具有螺旋状贝壳的相似于具有双壳的,它们一出生就在肉体的暴露部分上面长有覆盖物,如紫螺类、蛾螺类、蜒螺类以及整个的种。覆盖物起保护作用。如果哪个部位没有贝壳的保护,就很容易被外物伤害。单壳类通过下述方式保护自己:附着于某物体之上,在躯体表层又有贝壳,这样一来,通过一种从它所附着的物体那里借来的保护,单壳类就变成双壳类的保护方式了。例如,所谓的虫戚或帽贝就是这样。双壳类如扇贝和贻贝,借助自我关闭来保护自己。有螺旋状贝壳类借助前面提到的覆盖物进行自我保护,似乎使自己从单壳类变为双壳类。海胆在这些种类的动物中具有最佳保护系统。它周身包有质好而厚的贝壳,并装备以锋利的刺。如前所述,海胆是唯一一种具有这种特征的有壳虫类动物。

 甲壳类和有壳虫类动物的本性与头足类动物恰恰相反。后者将肉的部分暴露在外,前者把土质的部分覆盖在外,肉的部分深藏于内。但海胆完全没有肉的部分。

所有前面提到的部分,即嘴、舌状物、胃、排泄分泌物的肛门也存在于其他有壳虫类动物中,但在位置和大小方面有所差异。有关这些问题的详尽述说,应参阅《动物志》和《解剖学》。某些观点通过语词的描述即可澄清,而另一些观点更适合于用观察来表明。

海胆和所谓的海鞘类是有壳虫类动物中最特殊的种类。海胆有五颗牙,牙齿之间有肉状物质,这一点与所有上述的种类相同;接下来是食管,再接下来是胃,被分离为几个间隔,由此看来好像有多重胃。尽管它们被相互分隔开来,并充满了分泌物,但它们都发源于食管,终结于排泄分泌物的肛门。如前所说,除了胃之外,这些动物没有肉性物质。但它们具有叫做“卵”[6]的东西,并有多个,每个存在于分离的膜中;有某种无名的黑色物质从嘴开始自由分布于肌体中。存在着多种海胆,它们都有上述这些部分。但并非所有海胆的所谓的“卵”都是可食用的,除了那些可以自由生活在靠近水面区域内的非常小的种类之外。在其他有壳虫类中也存在着类似的差别,肉并非都是可食用的,有些种类的分泌物即所谓的mekoon是可食用的,有些则是不可食用的。在有螺旋状贝壳的种类中,mekoon存在于螺旋状的外壳之中。在单壳类如虫戚或帽贝中,mekoon存在于壳的底部;而在双壳类中,存在于双壳的绞合处。双壳类的所谓的“卵”在右壳上,而分泌物的肛门在左壳上。“卵”是一个不恰当的名称,实际上它相当于有血动物处在良好状态下的脂肪。这就是“卵”只在春秋两季出现的原因,此时正值它们处于良好状态。酷热严寒时分它们处于苦境,它们不能忍受非常态下的气候。海胆的习性便可表明这一点:它们一出生就有“卵”,满月时体积增大。并非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这是因为它们此时的食量增多,而是因为夜晚在月光的作用下变得较为温暖。由于这些动物是无血的,因而不能忍受寒冷,需要热量。这说明了为什么它们在夏季状态较好。除了皮拉海峡(Purrha)之外的所有地区都是这样,在皮拉海峡即使是冬季它们同样茂盛兴旺,这是因为此时鱼类游离这个地区,它们可以尽情享用大量的食物。

所有海胆类都有相同数目的“卵”,是奇数,共有五个,与它们所拥有的齿和胃的数目一致。原因如前所述,“卵”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卵,而是动物良好营养状况的结果。牡蛎也有所谓的“卵”,但只长在肌体的一面上。这点同海胆一样。海胆是球形的,不像牡蛎那样只是一个盘面。因为是球形的,所以在不同方向上其形状并非不同,而是完全相同,它的“卵”必然也相应地具有这种对称性。球形不像其他种类的盘面那样,是非对称的。因为所有其他种类的头位于中心部位,而海胆的头在上端。尽管如此,海胆的“卵”不可能连续不断地遍布于体内,因为其他种类不是这样,只分布在一个盘面中。既然这是所有有壳虫类的共同特征,而海胆在球形方面又有特殊性,因此这类动物不能拥有数目为偶的“卵”。如果“卵”的数目为偶,它们就会被置于相互对立的位置上,因为两边要保持相似,这样一来盘面的每一边都有“卵”了。然而,任何其他牡蛎类动物都不是这样。牡蛎和扇贝只在盘面的一边有“卵”。因此,“卵”的数目必然是三或五或其他奇数。如果为三,则会分离得太远;如果数目大于五,就会形成连续不断的分布群。前一种安排不符合善之目的,后一种安排是不可能的。因此,必然存在着五个“卵”。

基于同样的原因,这类动物的胃被分成五个部分,与齿的数目相同。每个“卵”好像动物的肉体,必然与胃的存在方式相一致,因为“卵”正是由胃生长出来的。如果只有一个胃,或者“卵”会离胃太远,或者胃会变大,以至于占满整个空间,这就使海胆类难以四处运动,寻找足够的食物补充自己。由于存在着由五个间隔分离开来的五个“卵”,因此必然存在着五个部分的胃,每个部分对应一个间隔。根据相同的原因,齿也有五个,因为这样自然就能将齿同样分配给每个上述的部分了。

业已表明,为什么海胆类具有奇数的“卵”,而且只有五个。某些海胆的“卵”很小,某些较大,因为后者具有较热的构成质料,热量能使它们更好地整合食物。这同样说明了为什么不可食用的“卵”往往充满了分泌物。其本性的热量还可使它们四处移动,在摄食时它们不是停留在某处不动,而是不断运动。有一点可以表明这个事实,即此类海胆的刺上总带有某些东西,似乎在四处移动,因为它们以刺为脚。

海鞘类在本性上同植物差别甚微,但它们比海绵类更接近动物,海绵类完全是植物。自然以一种不间断的系列从无生命物过渡到动物,中间有一种是生命但不是动物的存在,两个邻近的类之间由于紧密相连,以致于差别显得很小。如上所述的海绵类在各个方面都接近植物,仅当附着于他物之上才能存活,一旦脱离他物就会死亡。所谓海参类和水母类及其他类似的海生动物同海绵类之间只存在着些微差异,表现在自由独立生活和非附着他物方面。它们没有感觉能力,在生活方式上好像是某种不附着于地面的植物。甚至在陆生植物中此类事例也存在,某些植物繁衍生长在其他植物上,或完全不附着于他物,例如在帕那索斯(Parnassus)发现的一种植物,有人称之为Epipetron[7]。如果把它钉挂起来,还会活相当一段时间。有时海鞘类以及其他类似的种类很接近植物,因为它们只能依靠他物而存活,但另一方面又因为它们具有某种肉类物质,因而可能具备某种程度的感觉。究竟把它们归为植物还是动物,这一点是不甚清楚明白的。

海鞘类有两个孔和一个中隔。用一个孔摄取液体物质作为食物,用另一个孔排泄多余的体液,因为显然它们没有像其他有壳虫类所具有的分泌物。由于没有任何一种植物具有分泌物,因此这是把它们以及与之相似的其他动物划分为植物的有力证据。有一个薄薄的间隔从中部穿过,有理由认为生命的统辖部分就在这里。至于所谓的海刺类[8],完全不属于有壳虫类,在确定的种类之外。一方面它们在本性上趋近植物,另一方面又接近动物。接近动物,因为它们中的有些可以使自身分解开来,追逐食物,并对靠近它们的东西有所感觉,还因为它们利用躯体的粗糙来自卫;接近植物,因为它们是不完善的,要迅即附着于岩石。另外还因为它们没有显明可见的分泌物,尽管有嘴。海星类与它们相似。因为海星类也捕捉食物,把大量牡蛎类的液汁吸干。但海星类也相似于那些业已提及的不附着于他物的动物,即头足类和甲壳类,对于有壳虫类同样也可以这样说。

上述都是与营养作用有关的、所有这些动物所必然具有的部分。除此之外,显然所有这些动物必然还具有某个类似于有血动物的感觉统辖的部分。在头足类中,这个部分由包含在膜中的液体物质构成,食管穿过该部分通至胃部。该部分系于靠近背部的肉体上,有人称之为mutis。在甲壳类中,也有类似于所谓的mutis的部分。这个部分既是液体的又是固体的,如前所述,食管从该部分中间穿过。如果食管位于mutis和背部之间,那么由于背部比较坚硬,当进食时食管就不能充分膨胀起来。肠与mutis的外表层相接,而墨汁囊又与肠相接,这样就能确保墨汁囊及其令人不快的液汁尽可能地远离躯体的进口处,远离占统治地位的、最高贵的部分。mutis的位置表明它相当于有血动物的心脏,因为它和心脏处于相同的位置。另外mutis的液汁是甜纯的也可证明这一点,这表明它具有被整合过的物质的特征,具有相似于血液的本性。

在有壳虫类中,控制感觉的部分也占据相同的位置,但不易发现。这个感觉的本原部分总应当在躯体的中间位置找到,即对于静止不动的有壳虫类,这个中间位置在接受食物的部分和释放精液、排泄物的部分之间;而对运动的有壳虫类,在躯体的左面和右面之间。

正如在第一部著作中所言[9],在昆虫类中,统辖感觉的本原部分位于头部和包含胃的腹腔之间。大多数昆虫只有一个这样的部分,但在诸如蜈蚣之类的具有长躯体的昆虫中,这样的部分不只一个,因此如果它们被切断,还会继续存活。自然的目的意在给所有动物创制一个这样的部分,如果可能,只创制一个,如果不可能,就创制多个。这一点在某些动物那里比在另一些动物那里更为清楚可见。

与营养作用相关的部分在所有昆虫类中不尽相同,存在着诸多差异。有些昆虫的嘴中长有所谓的螫针或刺,这是一种将舌与唇的功用合而为一的复合部分。有些昆虫在前面没有螫针或刺,但在齿后有此类感官。在所有昆虫中,嘴之下是直而简单的肠,径直通向肛门。有时肠呈盘卷状。有些昆虫在嘴之下有胃,从胃延伸出卷曲的肠。这就为体积较大、较为贪食的昆虫提供了吞食更多食物的空间。在所有昆虫中,蚱蜢最为特殊。它的嘴和舌结合为一个单独的部分,正像通过根系一样,蚱蜢通过该部分从液体物质中汲取营养。所有昆虫只摄取很少一点营养。这是因为它们是冷性的,体积较小。(热需要营养,并迅即地整合;冷不需要营养。)这点在蚱蜢那里最为突出,它在由空气所储藏的液体物质中就可获得足够的营养。生活在黑海周围的蜉蝣类[10]也是如此,它们只活一天,而蚱蜢可以活几天,但不是许多天。

目前我们已经说过了动物的内在部分,接下来应当转而探讨剩下的外在部分。最好从刚刚说过的那些动物开始,而不是从剩下的尚未说过其外在部分的动物开始,即首先从存在价值不太大的动物开始,这样就有更多的时间去论述那些完善的动物即有血动物。

【6】 昆虫类的各个部分尽管为数不多,但相互之间存在着种种差异。所有昆虫都是多足的,这是为了迅速运动,以弥补慢和冷的本性。那些由于躯体过长从而最易受冷的昆虫如蜈蚣,具有最多数目的足。再者,由于这些昆虫拥有多个生命的本原,因此它们的躯体是有切口的,足的数目同切口的数目一致。

足较少的昆虫被赋予翅作为补偿。某些会飞的昆虫过着游弋的生活,为寻找食物不得不四处飞行。因此它们具有轻捷的躯体、四个翅,一边两个,例如蜜蜂及与其相似的种类就是这样。体积小的昆虫只有两个翅,如苍蝇。躯体笨重、习性上喜静的昆虫具有类似于蜜蜂的大量的翅,另外在翅周围还有鞘翅以维系飞行功能,如金龟子及与其类似的种类。由于这些昆虫具有好静的习性,其翅比那些敏捷善飞的昆虫更易折损。因此,在翅四周有鞘翅这种保护措施。昆虫类的翅是不可分割的,没有羽梗。事实上,这完全算不上是翅,只是一种皮状的膜而已,由于干燥,当肉性物质变冷时必然从躯体表层分离出来。

这些动物的躯体上有切口,不仅因为前面所讲的原因,还因为这样能使它们蜷缩起来以免受到伤害。具有长躯体的昆虫能将自身卷曲起来,如果它们没有切口,这种卷曲是不可能的。凡不能卷曲的昆虫,皆通过关闭切口以增加躯体的硬度。显然,如果用手触及它们如所谓粪金龟子,它们就会受到惊吓,变得静止不动,躯体开始变硬。另外它们具有切口也是必然的,因为拥有多个生命的本原是其本性之所在。因此,它们相似于植物。植物在被切割后可以存活,昆虫也能如此。但两者是有差异的,因为被切割的昆虫的幸存时间是有限的,而植物在被切割后能够获得其本性的完善形式,因此两株或多株植物可以生自同一株植物。

某些昆虫为了防备来犯者还具有螫针或刺。有些昆虫的螫针在前面,与舌相接,有些则生于尾部。正如象的嗅觉器官即象鼻,既可用作防卫武器,又可用来满足营养之目的。螫针同样如此,在某些昆虫中当螫针与舌相连接时,昆虫不仅可以用之获得食物的味觉,还可用之拣选食物,将食物输送到嘴中。凡前面无螫针的昆虫皆拥有齿。某些昆虫用齿咀嚼,某些用齿拣选食物,送到嘴中,蚂蚁以及整个蜜蜂类即是如此。螫针长在尾部的昆虫生性凶猛,用之作为武器。有时螫针在躯体内部,如蜜蜂和黄蜂。这是因为它们是会飞的昆虫,如果螫针纤细精致并暴露在外,就会受到损害;另一方面,如果螫针较为粗厚,像蝎子的那样,其重量会成为飞行的负担。蝎子由于是陆生动物,因而有尾,其螫针必然位于尾部,否则就不能用作武器。没有任何一种双翅昆虫的尾部长有螫针,因为它们体积小、分量轻,较少的翅足以支撑起它们,因此它们只有两个翅。这同样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其螫针位于前面:由于分量轻,它们不能用尾部进行攻击。另一方面,多翅昆虫由于体积较大,因此具有较多的翅,其尾部也较为强劲。如果可能,同一器官最好不应具有几种不同的功用,即应当有一个非常尖锐锋利的用于自卫的器官,另有一个柔软、富有弹性的器官用作舌,能汲取营养。因此无论何时,只要自然能够使用两种器官完成两件不同的工作而相互之间又不干扰,那它就如此行事,不像铜匠那样为了廉价省钱之目的把痰盂和灯台做成一个。只有当使用两种器官不可能的时候,自然才使用同一种器官完成不同的功用。

某些昆虫的眼由于由硬性材料构成,其视觉不太清晰,这样的昆虫往往长有较长的前足,为了能够清除落在眼上的东西。苍蝇和蜜蜂及与其相似的种类即为显明的例子,它们总是前足交叉。这些昆虫的后足比中间的长,因为这样可以帮助它们行走,另外当起飞时可以更加容易地离开地面。这种特征在会跳跃的昆虫那里尤为显明,例如蝗虫和各种跳蚤,首先将后腿弯曲,再伸展出去,这样必然使自己跳离地面。蝗虫所具有的舵状的腿只位于后面,前面没有。因为绞合部必然向里弯曲,前肢就不能满足这个条件。与连同用于跳跃的足一起,所有昆虫共有六只足。

【7】 有壳虫类的躯体不可分为多个部分,因为静止不动是其本性。而经常运动的动物必然具有较多的部分,因为其活动较多,运动越多,所需器官也就越多。某些有壳虫类完全是静止不动的,某些则很少运动。为了保护它们的安全,自然用坚实的贝壳把它们包围起来。如前所述,有些是单壳的,有些是双壳的。有些是圆锥形的,或像蛾螺类是螺旋状的,或像海胆类是球形的。双壳的又可分为两类。其一为一边有绞合部,另一边可以开启关闭的,如扇贝类和贻贝类;其二为两边共同拥有绞合部的,如刀背鱼类。正像植物,所有有壳虫类的头部都在下面,因为它们从下面摄取食物,正如植物通过根系摄取食物一样。因此它们上下倒置。这些动物的肉体包围在一种膜中,由膜过滤新鲜水分,获取营养。它们全部都有头,但除了进食的部分有名称之外,其他部分没有确定的称呼。

【8】 所有甲壳类既能在陆地上爬行,又能在水中游泳,因此它们拥有为数众多的足。甲壳类动物有四个主要的“种”,即所谓的螯虾、龙虾、虾和蟹。每个种又包含了许多“属”,这些“属”不仅在形状上,而且在体积上也存在着众多差异。某些“属”大,某些“属”则非常小。蟹和螯虾很相似,两者都有螯或钳。这些螯并非为了运动,而是作为手的替代物用于捕捉猎物,因此它们沿着与足相反的方向弯曲,将其凸面朝向躯体,而它们的足将其凹面朝向躯体,这就使螯能够用来捕捉食物并运至嘴中。

螯虾与蟹的区别在于前者有尾,后者无尾。因为螯虾四处游动,因此尾十分有用,尾可以像桨一样推进躯体。尾对于蟹毫无用处,因为蟹在靠近岸边的区域生活,钻入洞穴和裂缝。那些生活在深海中的种类,它们的足相当不适宜于运动,因为它们不需做过多的运动,其安全可以由贝壳状的覆盖物保障。例如,maiai和叫做赫拉克鲁提科的蟹(herakleotikoi)。前者的腿很瘦弱,后者的腿很短小。

在鱼苗中可以发现的一种非常小的蟹,其最后面的足呈扁平状,像鳍或桨一样,为的是用来游泳。

在有尾方面虾区别于蟹,在不具有螯和钳方面虾区别于螯虾。因为虾有更多的足,因此缺失螯,用于生长螯的质料被转移到足的生长上去了。虾具有更多的足是因为它们的游动量更大。

在某些甲壳类中,头周围的下部表层[11]的结构类似于鳃,以便进水和排水。雌蟹的该部分偏下处在构造上比雄蟹更为扁平,并且层面上长有多毛的附属物。因为雌蟹在这个位置上储藏自己的卵,而不是像鱼类和其他卵生动物那样将卵自由撒播。这个附属物比较宽大,因此能够为卵提供更为宽阔的空间。在螯虾和蟹那里,右螯比左螯更大、更强壮,因为对所有动物来说,更多地使用右侧是其本性之所在。自然总是以独一无二或更为完善的方式将每种器官赋予那些能够使用它的动物,如獠牙、齿、角、距以及所有类似的用于防卫和进攻的部分。

龙虾无论雄雌都具有较大的螯或钳,此乃偶然性之结果。它们有螯,是因为它们属于有螯的种类;但它们是在一种无常规或非确定意义上有螯的,因为其构成不完善,并非为了本性之目的而使用螯,只是为了运动。

有关这些动物的每个部分、位置之间的差异以及这些部分在雄雌两性中存在的区别等问题的详尽论述,应参阅《解剖学》和《动物志》

【9】 至于头足类的内在部分,正像其他动物的内在部分那样业已说过。其外在部分包括尚无法界定的躯干部分和躯干前面的头部,足环绕头部四周。足不高于眼,并将嘴和齿围绕起来。在其他有足动物那里,或者一些足在前,或者一些足在后;或者足沿着边缘排列,如多足无血动物。然而,头足类的足有自己的特殊排列方式,所有的足都位于所谓的“前面”,因为躯体的后半部分被吸收到前半部分之上,正像圆锥形有壳虫类那样。一般说来,有壳虫类在某些方面相似于甲壳类,在某些方面又相似于头足类。土性的质料在外,肉性的质料在内,在这个方面有壳虫类相似于甲壳类;但在有关躯体的构成和结构方面,有壳虫类相似于头足类。所有有壳虫类都是如此,尤其是具有螺旋状贝壳的圆锥形有壳虫类更为突出。有壳虫类和头足类两者都具备这种本性的结构,〔因此它们用齐一的步伐行进,〕[12]不像四足动物和人类的行进方式。〔人类的嘴位于头部,即位于躯体的上部,〕[13]嘴之下是食管,食管之下是胃,胃之下是肠,肠通向释放排泄物的肛门。有血动物的安排方式是:头之下是所谓的躯干以及分布于躯干中的各部分。剩下的部分如前肢后肢,被自然加于躯体之上,为了协助上述诸部分和使行进成为可能。甲壳类和昆虫类的内在部分也以这种直线方式排列,但那些用来行进的外在部分在安排方式上与有血动物不同。头足类和圆锥形有壳虫类的内在部分具有相同的安排方式,但与甲壳类截然不同。因为头足类和圆锥形有壳虫类的尾部弯曲后与首部相接,好像把一条标有AB的直线变得弯曲,直至接触到D点。上述即为这些动物的内在部分的安排方式。在头足类中,环绕包裹着这些内在部分的是囊(对于章鱼类来说,只有囊才能叫做头)。而在有壳虫类中,与囊相对应的部分是圆锥形的贝壳。两者的唯一差别在于头足类的覆盖物是柔软的,而有壳虫类的则是坚硬的,自然用这种坚硬的物质把肉包围起来,给它们以保护,因为其运动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两者释放排泄物的场所靠近嘴部:在头足类中位于嘴下,在有壳虫类中位于嘴边。

这就是头足类的足处于它们所处的位置,并与其他动物十分不同的原因。乌贼类和枪鲗类由于只会游泳,不同于章鱼类。章鱼类既会游泳又会爬行。乌贼类和枪鲗类在齿的上面有六只小足,其中位于两个边缘部位的较大;总共八只足中剩余的两只在下面,是最大的足。这些种类在下面拥有最强劲的足,正如四足动物在后面拥有最强壮的肢一样,因为它们可以支撑负荷躯体的重量,最主要的是进行运动。两个位于外面边缘上的足比里面的大是因为它们必须帮助其他的足完成功能。然而,在章鱼类中位于中间部位的四只足是最大的。

尽管所有头足类都有八只足,但乌贼类和枪鲗类由于躯体大,因而它们的足较短;而章鱼类由于躯体小,因此足较长。自然在某种情况下从躯体中提取物质,用来加长足,在另一种情况下从足中提取物质,使躯体增大。因此,章鱼类的足既可用于行走,又可用于游泳,而其他种类的足就不能如此,因为它们的足小而躯体大。具有短足的种类在狂风巨澜时不能用足紧紧抓住岩石从而使自己避免遭受风浪的摧折,也不能用足来进行远距离捕捉食物,填入嘴中。为了弥补这种不足,它们拥有两个长长的喙,当暴雨狂风来临之际可以像船那样用之停泊下锚;另外也可用之捕捉远距离的食物,运至嘴中。乌贼类和枪鲗类就是这样。章鱼类没有喙,因为它们的足可以用来完成这种功用。某些种类除了拥有足之外,还拥有吸盘和呈缠绕状的触角。这些部分和早期医生用来使错位的手指复位的辫状吸管一样,具有相同的功能和结构。它们同样都是由相互交织的纤维构成,其活动功能是把肉和柔顺的物质拉长。首先以一种松弛状态包围环绕对象,然后进行收缩,以这种方式把所有与其内表层接触的对象牢牢抓住、粘住。

某些种类除了足之外,某些种类除了喙之外,它们没有其他任何一种用于把食物送到嘴中的部分。它们具备足或喙这样的部分是为了代替手完成进攻和防卫以及其他功用。

所有头足类都有两排吸盘,但某种章鱼是个例外,只有一排吸盘,因为其本性长而细,狭窄的空间必然意味着只能容纳一排吸盘。之所以有一排吸盘,并非因为这是最佳安排,而是因为这是由其实体的特殊本性所决定的必然结果。

所有这些种类都有环绕着囊而生长的鳍。大多数的鳍是封闭的、连续不断的圆圈,大枪鲗类即是如此。而在某种叫做teuthides的较小种类中,鳍不仅十分宽阔(不像乌贼类和章鱼类那样狭窄),而且发源于囊的中间部位,并非环绕着整个囊。它们拥有鳍是为了能够游泳和拨正行进的方向,这点好像鸟类的尾羽和鱼类的尾鳍。章鱼类的鳍非常小,很不明显,因为它们的躯体小,由足来导航就很充分了。

有关昆虫类、甲壳类、有壳虫类和头足类的内在部分和外在部分依次述说完毕。

【10】 现在我们必须转而探讨有血胎生动物。业已说过的某些部分仍然有待于进一步讨论,我们首先讨论这些部分。之后,我们以相同的方式讲述有血卵生动物。

头部周围的各部分以及所谓的颈和咽喉已经讲过。所有有血动物都有头,但某些无血动物的该部分不太明确,如蟹。所有胎生动物都有颈,但并非所有卵生动物都有颈,因为有肺的动物才有颈,那些不从体外呼吸空气的动物没有这一部分。

头部主要是为脑而存在。有血动物必须有脑,如前所述,脑必须位于与心脏相对的位置。此外,自然把某些感觉置于头部,因为头部的血液混合的比例较为合适,不仅可以确保脑所需要的热量,而且可以为感觉提供纯净、精细的血液。另外,自然还把第三个部分即进食部分的控制置于头部,因为此处是最佳位置。胃不能位于心脏之上,因为心脏是生命的本原和指挥器官;即使胃位于心脏之下,事实上正是如此,进食的部分也不能位于心脏之下。因为这必然会大大增加躯体的长度,再者胃也会远离运动和整合作用的本原。头就是为这三个部分而存在的。颈为了气管而存在,它作为一种防护物,通过完全封闭的方式,避免气管和食道受到损伤。所有动物的颈是柔韧的,具有大量的椎骨,但狼和狮是个例外,它们的颈只用一块骨构成。自然给它们提供颈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力量,并非为了其他功用。

与头和颈相连接的是前肢和躯干。人类具有臂和手,而非前腿和前足。人类是唯一直立的动物,因为其本性是神圣的。最神圣的活动就是认知和思想。如果躯体上部负荷着大量沉重下坠的肉体,这种神圣的活动将变得十分艰难,因为肉体的重量会妨碍心智和共同感觉的活动。因此,当肉体过于沉重,躯体本身必然向地面倾斜。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给躯体以坚实牢固的支撑,自然用前足替代了臂和手,使动物变为四足的了。所有行走的动物必须具有两只前足,这样动物就成为四足的动物,因为其灵魂不能支持维系使之下坠的重量。除人类之外,所有动物都是“矮子”[14]。所谓“矮子”是指上部大,用来支撑重量和行进的部分小。上部,我们称之为躯干,从头部到肛门。在人类中躯干与下部之间的比例合适,随着人的成长,两者之间的相对尺寸变得很小。在幼儿那里,这种情况恰好相反,即上大下小,因此幼儿不能走只能爬,在更早阶段连爬都不能,只能静躺在那里。所有儿童都是“矮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下部逐渐长大起来。然而四足动物恰好相反,一开始下部就是最大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上部即位于头和臀之间的躯干逐渐增大。因此,马驹完全或几乎与马一般高,在这段时间中马驹能用后腿触到自己的头,但长大后就不能。单蹄的或分趾蹄的动物也具有这种特征。多趾的无角动物实际上也是“矮子”,但不太明显,因此下部增长的幅度与上部比较起来不算太大,这与其本身较为矮小的缺陷是相一致的。

整个鸟类和鱼类都是“矮子”,如前所述,所有有血动物也是如此。这即是所有动物都不如人类有智慧的原因。即使在人类中儿童与成人相比,矮小的成年人与正常的成年人相比,尽管在某些方面具有优越性,但在心智方面都是低下的。如前所述,这是因为它们大多数的灵魂的本原是呆滞迟缓的、肉体化了的。如果使肌体直立的热量进一步减少,而土性质料逐渐增加,那么动物的躯体将会变小,其足的数目就会增多。最后,就会完全失去足,将全身平铺于地面。以这种方式继续发展,它们会使本原部分倒置在下面,最终与头相应的部分变得既无运动又无感觉。此时动物变成了植物,其上部下置,下部上浮。因为植物的根具有嘴和头的功用,而种子恰好相反,生长在植物上部的细枝末梢处。

我们业已说过了为什么某些动物是两足的、多足的或无足的;为什么某些为动物,某些为植物;为什么人类是唯一直立的动物。因为人类能直立,就不需要前腿。自然把臂和手赋予人类,代替前腿。阿那克萨戈拉声称,正是人类有手才使自己成为最有智慧的动物。但合乎根据的说法是:正是因为人类是最具有智慧的动物他才有手。手是一种工具或器官,自然像有实践智慧的人类,把每种器官赋予能够使用它的动物。应该把笛子给予善演奏的人,而不是拿笛子去学演奏的人。因此自然总是把价值较小的东西加到价值较大、更有统辖支配作用的东西身上,而不是相反。如果这是一种较好的方式,如果自然总是尽可能地做最好的事情,那么我们可以说,并非因为人类有手才成为最智慧的动物,而是因为人类是最智慧的动物才有手。最智慧的动物是那些能够更好地运用最多工具或器官的动物。手似乎不是一种工具,而是多种工具,是作为工具之工具。因此自然把这种用途最广泛的工具即手赋予那种最能获得最多技艺的动物即人。

有人声称人类的结构是不好的,比其他动物都糟糕,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其根据是人类跣足、裸体、缺少自卫的武器。但我们认为,所有其他动物只有一种防卫方式,且不能变换为其他方式,比如它们不得不永远穿着“鞋”睡觉和完成所有的活动。它们永远不能剥掉自己的防卫武器,也不能转换这种武器。对于人类来说,有多种防卫手段可以采用,能够随时变换它们,最重要的是能随意、随地选择所需要的武器。以手为例,它既是爪、是螯、是角,又是矛、是剑或是其他什么武器或工具。手可以是所有这些东西,因为手能把握它们、持有它们。自然成功地设计了手的这种本然形式以适宜多种功用。手是可分的,可分为多种成分,复合物存在于可分的东西之中,而不是相反。可划分的东西能被按一种、两种或多种组合方式使用。另外,手指的关节被极好地构造出来,可用来把握对象、施加压力。有一根短而粗,不像其他手指那样长的手指位于手的一侧。如果这根手指不在一侧,把握对象是不可能的,这好像根本没有手一样。它自下而上施加压力,而其他手指则自上而下施加压力。如果手指紧握的力量像夹钳一般强劲有力,那这种安排方式是出于必然性的结果,因此它的作用力可以和其他四根手指的作用力相等。它长得短,因为短才有力,如果长得过长,就会毫无用处。(最末一根手指也长得短小,而中间的手指比较长,像船中间部位的桨一样,这是合理的。因为要把任何一种东西抓来使用,就必须抓住其中间部位。)因此,尽管这根手指长得短小,但仍称之为“大拇指”,因为如果离开了它,其他手指将会完全无用。手指甲也是一件设计得颇为精致的作品,对于人类,它们用作覆盖物,保护指尖部位;对于其他动物,它们也有实际用途。

人类的臂和四足动物的前肢按相反方向弯曲,这是为了有利于运送食物以及其他功用。四足动物必须能够使前肢向里弯曲,因此其前肢可用来行进,因为它们以前肢为足。多趾四足动物不仅用前肢行进,而且还用前肢代替手的功能。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它们用前肢进行抓握和防卫。然而单蹄动物用后肢做这些事情,因为其前腿完全没有可以相当于肘和手的器官。因此,多趾四足动物如狼、狮、狗、豹的每个前足有五个趾,而每个后足只有四个趾,第五个足趾像第五个手指那样,是“大拇指”。但较小的多趾四足动物在后足上也有五个趾,因为它们是爬行动物,有更多的爪,能使它们更牢靠地抓住物体,更容易地攀高,甚至可达一头之高。

人类的两臂之间,其他动物的前腿之间是所谓的胸。人类的胸宽阔,这是合理的,因为人类的臂位于两侧,无论如何也不会妨碍胸部的拓展。然而四足动物的胸是较窄的,因为它们的腿在行进中要不断交换位置,所以必然向前发展。因此在四足动物中,乳房并非位于胸部。但人类的胸部开阔,心脏周围需要覆盖物的保护,胸部又是多肉的,因此乳房位于此处,并清晰地分离开来。根据业已提及的原因,在雄性中乳房本身就是肉性的。在雌性中自然按其常规做法还将乳房移为他用,即用来储藏哺乳子代的营养。乳房有两个,因为躯体分左右两部分。乳房有些硬度,并是可分的,因为肋骨集聚于此,乳房在本性上不是一种沉重的赘物。然而在某些动物那里,乳房不可能位于两腿之间的胸部,因为这会妨碍它们的行进。因此乳房所在的位置多种多样。凡下仔较少的动物,无论是单蹄的还是有角的,其乳房位于大腿周围,且只有两个。凡下仔多的动物或多趾动物,或者拥有多个乳房,位于腹部的边缘,如猪和狗;或者只有两个乳房,位于腹部中间,如狮。并不是因为狮下仔少,有时一次可以生两个以上,而是因为狮缺乏乳汁。狮作为食肉动物获得食物的效率很低,因此往往把所获取的营养完全用于躯体的生长。

象只有两个乳房,因为它一次只生一个仔。两个乳房位于前腿的腋下,并非位于大腿周围,这是因为象是多趾动物,而多趾动物无一在大腿附近有乳房。象的乳房高悬在腋下,因为这是所有多乳房动物的第一乳房的位置,而第一乳房产乳量最多。牝猪的例子即可表明这点,它总是将第一乳房提供给第一个生下来的猪仔。独仔当然是第一个仔,因此只拥有独仔的动物必然拥有第一乳房,而第一乳房即为腋下乳房。这是象只有两个乳房,并位于腋下的原因。多仔动物的乳房位于腹部,因为它们要哺乳大量的仔,因此需要多个乳房。既然躯体分左右两半,两排以上的乳房不能横穿躯体,因此必须纵向排列,唯一具备足够长度的场所就是界于前腿和后腿之间的位置。至于少仔的非多趾动物或有角的非多趾动物,它们的乳房位于大腿周围,如作为单蹄动物的马和驴,又如作为分趾蹄动物的骆驼,它们每次只生一个仔。另外,鹿、牛、山羊等也是如此。因为这些动物的躯体向上生长,而多余分泌物和血液沉集在下面,即靠近排泄流溢物的器官周围,自然把乳房置于此处。因为凡是营养发生活动的地方,必然是能够得到营养的地方。对于人类,无论雄性还是雌性都有乳房,但某些其他动物的雄性没有乳房。例如马,某些雄马缺少乳房,而某些雄马像母马那样具有乳房。关于乳房,已说了很多。

胸之下是胃部区域,该部分并未被肋骨完全封闭起来,原因业已解释,即为了避免妨碍食物受热时所必然发生的膨胀,另外为了避免干扰怀孕时子宫的扩展。

在所谓躯干的终端处是释放干湿排泄物的部分。在所有有血动物中(只有几个例外),在所有胎生动物中(无一例外),自然使用同一部分来释放排泄物和进行交媾,雄性和雌性都是如此。因为种子是液态物质,是一种排泄物。(现在只是提出这个论断,以后将给出证据。)同样的原因也可用于解释雌性的月经和它们分泌种子的部分。关于这个问题也将在以后做出详尽讨论,现在仅仅提出雌性的月经正如雄性的种子,也是一种排泄物。既然种子和月经在本性上都是液体物质,因此这些相似的物质应当出自同一部分,这是合乎道理的。至于这些部分的内在构造以及与种子有关的部分和与受孕有关的部分之间的差异,这些问题在《动物志》和《解剖学》中已经清楚地表明,另外在《论动物生成》中还要给予讨论。显然,这些部分的外在形式必然取决于它们的活动功能。雄性的器官根据整个躯体的不同而不同,因为所有动物并非具备同样强劲有力的本性。再者,这种器官是唯一可以独立于疾病的变化而发生膨胀和收缩的器官。其体积的膨胀可用于交媾,收缩则有益于肌体其他部分的使用,如果总是处于膨胀状态,该器官会成为妨碍其他部分的赘物。因此它是由那些使两种状态成为可能的质料构成的,它既包含了腱又包含了软骨,因而既能收缩又能膨胀,并使空气进入其中。所有雌性四足动物都向后排尿,因为这种安排对交媾有用。只有一些雄性也是这样,如猞猁、狮、骆驼和野兔,但单蹄动物不是如此。

同四足动物相比,人类的后面部分和腿周围部分具有特殊性。几乎所有四足动物,无论是卵生的还是胎生的都有尾,尽管尾的尺寸不大,但依然在象征意义上作为残端存在着。人类无尾,但有四足动物所没有的臀部。人类的腿,无论大腿还是小腿都是多肉的。所有其他动物,不管是不是胎生的,它们的腿是多腱的、多骨的、多刺的,因而是无肉的。对于所有这些差别的原因,有一个普遍意义上的解释,即是说人类是唯一直立的动物。为了使人类的上面部分轻盈、便于负载,自然就从上面部分提取了肉体性质料,把重量转移到下面来,使臀部、大腿和小腿变得多肉。自然在使臀部变得多肉的同时,也使它有利于躯体的休息。站立不会让四足动物感到疲劳,甚至长时间持续保持站立姿态也不会使之劳累,因为它们一直由四个支撑物来支撑躯体,就像躺着一样。但对于人类,持续直立不是一件易事。人类的躯体需要休息,必须坐下来。这就是人类之所以有臀部和多肉的腿的原因。这些多肉部分的存在也说明了人类为什么没有尾。因为营养在到达尾所在的场所之前就被臀和腿用尽了。此外,臀部的存在取消了尾的必然性。但在四足动物和其他动物那里,情况恰好相反。它们都是“矮子”,这就意味着其重量的压力和肉体物质位于上部,被自然从下部移走,因此它们没有臀部,而有坚硬的腿。为了保护和覆盖用于释放排泄物的部分,自然通过提取原本进入腿中的营养生成了所谓的尾或短尾,将之赋予这些动物。

(猿在形式上界于人类和四足动物之间,它不属于两者的任何一种,或同时属于两者,因此它既无尾又无臀部。作为两足的,它没有尾;作为四足的,它没有臀部。)

所谓尾存在着诸多差异。它像其他器官一样常被自然用作第二目的,即不仅用来覆盖和保护肛门,还用于其他有益之功用。

四足动物的足也有种种差异。某些具有单蹄,某些具有分趾蹄或偶蹄,某些具有分裂为多个部分的蹄。单蹄类存在于那些体积大、含有大量土性质料的动物中,这些土性质料并未形成角和齿,而是被分离提取出来形成具有指甲本性的东西,由于土性质料量多从而形成一个连续的、单一的指甲,即单蹄。基于这个原因,单蹄动物一般说来没有距骨[15]。另外单蹄动物没有距骨还因为距骨存在于后腿关节中会妨碍它的自由运动,只有一个角位的部分比具有多个角位的部分能更加迅速地伸展和弯曲。距骨作为一种起连接作用的栓,好像在两肢之间插入另外一个肢,这就增加了足的重量,但也使行进活动更为稳固牢靠。因此在有距骨的动物中,它只存在于后肢中,不存在于前肢中。因为前肢首先运动,应当既轻便又易于弯曲,而后肢必须坚固可靠、伸展自如。再者,距骨给肢的攻击作用增添了力量,成为合适的自卫武器,这些动物使用后腿保护自己,将来犯者踢走。

分趾蹄动物有距骨,因为其后腿较轻。距骨的存在避免了它们具有单蹄,骨性质料留在关节中,因此足中缺少这种骨性质料。多趾动物没有距骨,如果有的话,它们就不再是多趾的了,其足的划分就会达到为距骨所占有的那样的宽度了。因此最富有距骨的是分趾蹄动物。

在所有动物中,人类具有最大的足,这一点相应于人类躯体的体积,这是合乎道理的,因为人类是唯一直立的动物,两只足要担负着整个躯体的重量,因此必须长而宽阔。足趾同手指相比较短,这也是合理的。手的任务在于抓握和持有物体,这要靠手的弯曲部分完成,因此手指必须是较长的。而足的功能在于使人类能够牢稳站立,为了确保这点,足的未被分裂的那部分必须大于足趾。足的尖端部分分裂比不分裂更好,如果不分裂,一旦一个部分受到疾病的侵袭,就会蔓延感染整个足;如果足的尖端部分分裂为足趾,这种情况就不容易发生。再者,短的足趾比长的足趾不易受到损伤。因此人类具有多个不长的足趾。足趾长有趾甲,同手指长有指甲的原因一样,即尖端处脆弱无力,因而需要特别的保护。 我们已经论述了所有胎生的、生活于陆地上的有血动物。

【11】 至于卵生有血动物,某些具有四足,某些则完全无足。无足的只有一个种类,即蛇类。它们之所以无足,在《论动物行进》一书中业已论及。在其他方面,其构造相似于卵生四足动物。

这些动物都有头以及构成头的各部分,原因同其他有血动物一样,除河生的鳄鱼之外,它们的嘴里都有舌。鳄鱼似乎无舌,只有为舌提供的空间。因为它既是陆生动物又是水栖动物。从其为陆生动物的特征看,鳄鱼具有为舌提供的空间;就其为水栖动物的特征看,鳄鱼又没有舌。如前所述,某些鱼类似乎没有明显的舌,除非将它们的嘴撑得很大,方隐约可见;某些鱼类虽有舌,但没有同嘴的其他部分清晰地分离开来。因为对于这些鱼类来说,舌的用处不大,它们不能咀嚼食物,在吃掉食物之前不能品尝味道,只在吞咽过程中方可获得快感。这是因为液汁的味道由舌来感觉,而固体食物的快感在通过食道时才能感受到,因此对油性食物、热食物以及其他类似的食物的感受存在于吞咽过程中。胎生动物也具备这种感受能力(的确,来自所有精美食物的快感系于吞咽过程,归因于食道的膨胀,因此同一种动物不会既过于贪吃精美食物又过于贪尝美味液汁),而其他动物除此之外还具备味觉能力,无舌动物缺少味觉能力,只有其他感受能力。在卵生四足动物中,蜥蜴类(蛇类也是如此)具有分岔舌,舌尖如同毛发般精细,这个问题业已论及。海豹也有分岔舌。因此所有具有分岔舌的动物都喜欢精美食物。

像鱼类一样,所有卵生四足动物都具有尖锐的内在吻合的锯齿。其感觉器官都相似于其他动物,即具有用于嗅的鼻,用于看的眼和用于听的耳,但是耳并非耸立凸现,只是一种类似于鸟类的听觉通道而已。原因对于两个种类是一样的,即因其覆盖物之坚硬所致。鸟类以羽毛为覆盖物,四足卵生动物则以骨质的鳞甲为覆盖物,相似于鱼鳞,但在本性上比鱼鳞更为坚硬。龟、蟒蛇和河生鳄鱼可以清楚表明这一点,其鳞甲由骨性的质料构成,但比骨更加坚硬。

卵生四足动物像鱼类一样没有上眼睑,它们用下眼睑闭眼。用来说明鸟类在这个问题上的原因同样适合于这些动物。某些鸟类借助于来自眼角的膜眨眼,但这些动物不能如此,它们的眼比鸟类的硬。这是因为鸟类要四处飞行,敏锐的视觉能力对于鸟类的生存活动相当有用;但对于卵生四足动物就没有多大的用处,因为它们全都过着穴居生活。

这些动物的头分成两半,上面的部分和下面的腭。人类和胎生四足动物的下腭既可以上下运动又可以左右运动,但鱼类、鸟类和这些卵生四足动物的腭只能上下运动。因为垂直运动对咬碎和切割食物有用,而两边运动对磨烂食物有用。当然,这种两边运动对具有臼齿的动物有用,但对缺少臼齿的动物则毫无用处,因此这些动物无一具有这种两边运动。自然从来不做多余的事。所有这些动物都用下腭运动,只有河生的鳄鱼是个例外,它用上腭运动,因为它的足太小,不能用于捕捉和抓获对象,因此自然赋予它能够代替足来完成这些目的的嘴。在捕捉和抓获对象时,进行攻击的最为可行的方向在于能够由之产生出最大的力量。而来自上方的攻击力总强于来自下方的攻击力。既然嘴的功能在于捕捉食物和咬碎食物,而捕捉食物的功能对于既无手又无发育完备的足的动物来说就更为必需了。因此对鳄鱼来说,上腭运动比下腭运动更加有用。基于同样的原因,蟹类用螯的上半部分运动,而非下半部分。螯是手的替代物,用于捕捉食物,而非切割食物,切割和咬碎食物乃是齿的功能。蟹类和其他类似的动物能够自在地捕捉食物,由于它们的嘴在水下不能进行活动,因而有了分工:它们用手或足捕捉食物,用嘴切割、咬碎食物。至于鳄鱼,自然通过使它们的腭按上面提及的方式运动,把它们的嘴构造得能够同时用来完成捕捉和切割这两种功能。

所有这些动物都有颈,这是因为它们都有肺,有一根长长的气管,由之使空气进入肺部。

既然界于头和肩之间的部分被称为颈,蛇类就难说具有类似于其他动物那样的颈,如果颈必须按上述方式界定的话。实际上,蛇类只具有相当于颈的部分。同其他接近的动物相比,蛇类能够在躯体其他部分保持静止不动的情况下将头后转,这是它们的特殊性。因为它们像昆虫一样,可以使躯体盘卷起来。其脊椎是软骨性质的,具有伸缩性。这种功能乃是其构造的必然结果,但同时也是为了满足有益之目的,因为这样可以使它们防备来自身后的攻击。蛇类由于躯体过长,又没有足,因而不适合于扭转躯体以保护后面。只能抬头但不能转头,对蛇类将毫无用处。

这些动物也有相当于胸的部分,但它们在此处或其他什么地方没有乳房,鸟类和鱼类也没有。因为乳房是乳汁的接受器官,如同容器一样。不仅这些动物没有乳房,所有其他非胎生动物都没有。因为它们都产卵,所具备的乳汁性的营养都被转移到卵中了。在《论动物生成》中将详尽讨论这些问题。关于这些动物的腿如何弯曲,以及有关所有动物在这个问题上的一般性说明,在《论动物行进》中业已论及。

这些动物也有尾,某些尾大,某些尾小。至于原因,在前面已给出一般性的说明。

在陆生的卵生动物中,变色蜥蜴类的肉最少,因为其血液最少。另外还因为这类动物在灵魂的习性上易受惊吓,因而体色多变。恐惧是一种由缺乏热量和血液所导致的冷缩凝固过程。

我们已经探讨了这些无足的和四足的有血动物,详细说明了它们所具有的外在部分及其原因。

【12】 鸟类之间的差异乃是其各部分在或大或小、或多或少方面的差异。比如,有些腿长,有些腿短;有些舌宽,有些舌窄。其他部分也是这样。因此同类比较起来,它们只有很少一些部分相互有所差异。但与其他种类的动物相比,它们在各部分的构造形式方面差别很大。鸟类的一个特征在于它们都有羽毛,而其他动物则覆盖以毛发或鳞片或骨质的鳞甲。鸟类的羽毛是可分割的,因此在形式上不同于某些昆虫的不可分割的翅。鸟类的羽毛有羽梗,昆虫的翅则没有。鸟嘴是鸟类另外一个具有特殊性的部分,作为头部的一种非同寻常的附加物。鸟嘴由骨构成,代替齿和唇的功能,正如象鼻代替手,某些昆虫的舌代替嘴那样。有关感觉器官我们业已说过。

鸟类在本性上具有从躯体中探出的颈,原因同其他有颈动物的一样。某些鸟类有长颈,某些有短颈。一般说来,颈的长短基本上根据腿的长短来确定,因此长腿鸟有长颈,短腿鸟有短颈,但蹼足鸟是个例外。对于鸟类,短颈配长腿或长颈配短腿在从地面获取食物上毫无用处。再者,食肉鸟类会感到长颈在生活中委实是一种无益的妨碍。这种鸟靠非凡的力量为生,而颈过长意味着力量的缺乏。因此没有一种有爪的鸟有长颈。蹼足鸟和其他一些同种鸟类,即那些尽管足被分成趾,但形状像扁鼻的鸟类,它们都有长颈,因为长颈对它们从水中觅食十分有用。它们的足恰好相反,比较短小,因此它们能够游泳。

鸟嘴根据鸟类生活习性的不同而不同。某些是直的,某些是弯的。如果鸟嘴只用于获取食物,则是直的;如果以肉为食,则是弯的。因为弯曲的鸟嘴可用来征服猎物,这样的鸟必须从其他动物的躯体上掠取食物,在多数情况下要靠强力。那些栖息于沼泽之中,以食草为生的鸟类具有宽阔的嘴,这种嘴可用来挖掘、拔取食物,可用于啮草。某些这样的鸟类既有长嘴又有长颈,它们可以深入地面之下掘取食物。大多数这样的鸟类和蹼足鸟,无论是完全还是部分的蹼足,它们都以捕捉某些微小的水生动物为生,它们的颈好比钓竿,嘴好比线和鱼钩。

躯体的上下部分,即在四足动物那里被称为躯干的部分,在鸟类中是一个连续的整体。鸟类没有臂和前腿,而有翅附加在这一部分上。翅是鸟类的又一特征。在鸟类的背部上面没有肩胛,而有翅的终端。

像人类一样,鸟类有双腿。但不像人类那样可以向外弯曲,而像四足动物那样向内弯曲。翅以凸面朝外的方式弯曲,这点相似于四足动物的前腿。鸟类的足有两只,这是必然的。因为鸟类在本性上属于有血动物,同时又是有翅的动物,而没有任何一种有血动物具有四个以上的运动支点。因此在鸟类中,正像在其他生活和运动于陆地上的有血动物中那样,有四个部分或肢附加在躯干上。但在其他动物中,四个部分或肢由双臂和双腿构成,在四足动物那里由四条腿构成。在鸟类那里,双臂或两条前腿被双翅代替,这是它们的特殊性。能飞行是鸟类的本性,正是翅的伸展才使这种活动成为可能。因此,鸟类只能具有两足乃是必然的结果。两足加双翅构成了四个运动支点。

 所有鸟类都有狭窄、多肉的胸。狭窄,是为了便于飞行(因为宽阔的表面要排除大量的空气,不利于飞行);多肉,是因为狭窄的东西脆弱一些,要有丰厚的覆盖物。

胸的下面是胃。像四足动物和人类那样,胃通至排泄分泌物的肛门和腿与躯干的交会处。这是位于翅和腿之间的部分。

鸟类同所有胎生的或卵生的动物一样,在其生长过程中都有脐,然而当它们成熟后便不太明显了。关于这一点的原因可以从它们生长过程中清楚地发现:脐带长在肠上,并与肠结为一体,并非像胎生动物那样构成血管的一部分。

善于飞行的鸟具有大而强劲的翅,例如那些具有弯爪和以肉为生的种类。由于它们的生活习性,它们必然善于飞行,所以具有丰厚的羽毛和较大的翅。此外,还有其他鸟类也善于飞行,即所有以速度为安全保障的鸟,或定期移栖的候鸟。某些鸟类不善于飞行,如那些栖息于陆地上,以果实为食的笨重的鸟类,或那些能够游泳和栖息于水边的鸟类。有爪鸟类除了翅之外的躯体较小,因为营养被用于生长翅以及进攻和防卫的手段了。不善于飞行的鸟类恰好相反,它们具有笨重的躯体。某些笨重的鸟类腿上长有所谓的距,代替翅作为防卫手段。同一种鸟不会既具有距又具有爪,因为自然永远不会创制任何多余或不必要的东西。距对有爪和善于飞行的鸟类毫无用处,距有利于地面上的战斗,因此某些笨重的鸟类有距。而爪对有距鸟类不仅无用,而且有害,因为爪会插入土中,妨碍它们行走。的确,所有有爪鸟类都不善于行走,它们从不栖息于岩石上面,因为爪的本性不适合于这两种运动。

这些状况都是鸟类在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必然结果。来自鸟类躯体中的土性质料转换生成了那些用于防卫的部分。当土性质料向上流动,便产生了坚硬或较大的鸟嘴;如果向下流动,便产生了腿上的距,或使足上的爪变大、变得强劲有力。但不会同时既产生距又产生大的爪,因为如果流溢出来的土性质料分散开来,就会削弱自身的力量。在某些鸟类那里,这种质料使腿加长;在另一些鸟类那里,则填入足趾的空间处。因此,那些游泳的鸟类或应当是完全蹼足的,或应当具有一种连续而宽阔的扇状物,沿每个分离的足趾边缘分布,这些都是必然的。

根据上述原因,这种形式的足乃是出于必然性的结果。同时具有这种形式的足是有益的,因为有利于生活,这些鸟类生活于水中,翅对它们毫无用处,而这种形式的足却十分有用,可以帮助它们游泳,就像船桨或鱼鳍。失去鳍的鱼不能游泳,损坏蹼足的鸟也不能。

某些栖息于沼泽中的鸟类具有长腿。因为自然为了功用而创制器官,并非为了器官而创制功用。这些鸟类没有蹼足,因为它们不善于游泳;它们拥有长腿,因为它们生活在足下的陆地上。有些还拥有长趾,多数的趾上长有附属的关节。再者,虽然这些鸟类不善于飞行,但它们像其他种类一样由相同的质料构成。在其他种类中用于生长尾羽的营养,在这些种类中被用来生长腿,使之加长,当飞行时它们将腿向后伸展,用之代替缺失了的尾羽,腿的这种安排方式对它们有用,否则将成为障碍。

短腿鸟类在飞行时将腿紧贴着腹部,因为这样一来足就不会碍事;对有爪鸟类来说,这种姿式还有另外的用意,即便于捕捉猎物。

那些具有长而粗的颈的鸟类在飞行过程中将颈伸出,而那些具有长而细的颈的鸟类在飞行时将颈弯曲,因为纤细的东西因其长度便于前后摇摆,容易折断。所有鸟类都有坐骨,但似乎看起来并不具有。坐骨很长,达到腹部中间位置,看上去更像第二根股骨。这是因为鸟类尽管是两足的,但不能直立。如果鸟类的坐骨离肛门的距离很短,并直接继之以腿,像人类和四足动物那样,鸟类就根本无法站起来。人类能够直立,四足动物由前腿来支撑前面的重量。但鸟类因其“矮子”的形状,所以不能直立,同时又没有前腿来支撑重量,因为翅代替了前腿。为了弥补这一缺陷,自然使鸟类的坐骨加长,通至躯体中间部位,使躯体变得牢固可靠。自然又将腿置于坐骨之下,因此重量就会均匀分布两边,使鸟类能够行进和站立。这就是鸟类虽有两足,但不能直立的原因。至于为什么鸟类腿上缺肉,原因同四足动物的一样,我们已经讲过。

对于所有鸟类,无论是否蹼足的,每只足都有四个足趾。(至于利比亚鸵鸟,现在不做讨论,其偶蹄和其他一些同鸟类不一致的特征将到后面再说。)这四个足趾,三个在前面,第四个在后面代替踵以产生稳定作用。在长腿鸟类中第四个趾很短,例如长脚秧鸡[16],但趾的数目并未超过四个,由于它们的腿细长。趾的这种安排方式具有普遍性,但歪脖[17]是个例外,因为它的两个趾在前,两个趾在后,这是因为其躯体重量前倾的程度不及其他鸟类。

所有鸟类都有睾丸,但内在于躯体之中。原因将在《论动物生成》中加以说明。

这些即为鸟类所具有的种种部分的存在方式。

【13】 在鱼类中,其外在部分的发育受到阻碍。鱼类没有腿、手和翅,从头到尾整个躯体呈现为一个不间断的表面,原因前面已经讲过。鱼类的尾并非全部相同,某些具有类似于鳍的尾,某些扁平的鱼类具有长而多刺的尾,因为本当用于生长尾的质料被转移用于增加躯体的宽度上了。例如,电鳐、鱼工以及类似的其他鲨类,这些鱼类都有长而多刺的尾。另外某些鱼类具有短而多肉的尾,原因同前者一样,即无论尾是短而多肉的还是长而少肉的,都可归于同一种东西。

至于亚里士多德-《论动物部分》-第四卷-在线阅读亚里士多德-《论动物部分》-第四卷-在线阅读[18],情况正好相反。其躯体前面宽扁部分是无肉的。自然从前面把肉取走,转移到后面尾部。

鱼类没有连接在躯体上的肢,这是因为自然从来不做多余或无用的事。根据其本质的逻各斯,鱼类在本性上是游泳动物,因而不需要肢。另外按其本质,鱼类是有血动物,这意谓着如果它们有四个鳍,就不能再有腿或其他类似的肢。它们有鳍,因为它们是游泳动物;它们无足,因为它们不会行走,一种动物有足是因为足可用于在陆地上行进。kordulos[19]除了有鳃之外还有足,因为它没有鳍,只有粗糙不平、宽扁凸出的尾。

除了诸如batos[20]和鱼工这样的扁平鱼类之外,鱼类有四个鳍,两个在上,两个在下,不会多于四个,因为这样鱼类就变成无血动物了。几乎所有鱼类都有两个上鳍,但某些躯体大而厚的鱼类缺少两个下鳍,例如鳗、康吉鳗以及生活于西斐湖中的某种kestra[21]。那些躯体比前者更长,很像蛇的鱼类如海鳝类,它们完全没有鳍,只是利用躯体的弯曲运动,即它们借助于水,如同蛇类借助于地面。事实上,蛇类游泳的方式和在地面上爬行的方式相同。这些像蛇的鱼类之所以无鳍的原因同蛇类之所以无足的原因是一样的,这个问题在《论动物行进》《论动物运动》中业已说过。如果它们有四个运动支点,其运动能力就会很差,因为鳍或者会分布得太紧密,或者会太疏离,这两种状况都使运动难以进行。另一方面,如果它们的运动支点多于四个,就会成为无血动物。对于只有两个鳍的鱼类,原因也是一样的。它们也类似于蛇,具有长长的躯体,并利用躯体弯曲的力量代替另外两个缺失了的鳍。这就使它们除了能够爬行之外,还能在陆地上存活很长一段时间,某些不会立即断气,而某些接近于陆生动物的种类受影响更小。

在所有只有两个鳍的鱼类中,这两个鳍是上鳍,除了那些因躯体的宽扁阻碍了鳍的种类之外。这样的鳍位于头部周围,因为此处没有躯体的长度,正是长度可代替缺失了的鳍用来行进,而这些鱼类在指向尾部的方向上有相当一段长度。至于batos以及类似的鱼类,它们借用宽扁躯体的边缘代替鳍来游泳。而那些不太宽扁的鱼类具有鳍,如电鳐和亚里士多德-《论动物部分》-第四卷-在线阅读亚里士多德-《论动物部分》-第四卷-在线阅读。但它们的上鳍位于较后的位置,因为躯体的前部较为扁平;而下鳍靠近头部,因为此处的扁平不会妨碍下鳍的运动。但下鳍比上鳍小,以补偿其位置的前在性。电鳐有两个鳍位于尾部,它利用半圆躯体每一边宽阔的边缘来代替鳍的功能。

至于头部的各个部分以及各种感觉器官,前面业已说过。

使鱼类同其他有血动物区别开来的特征在于它们有鳃。为什么有鳃,在《论呼吸》中已经讲过。所有鱼类的鳃上都有覆盖物,但鲨类是个例外,它们无一有覆盖物。因为鲨类的骨是软骨性质的,而其他鱼类的骨是鱼刺性质的,鳃的覆盖物正是由这种质料构成的。再者,鲨类由于缺少鱼刺和腱因而运动迟缓,而有刺的鱼类运动迅速,覆盖物的运动必须迅速,因为鳃在本性上是为了呼气而存在的。因此,在鲨类中鳃的孔道可以自动关闭,不需要覆盖物来确保关闭的速度。

某些鱼类具有多个鳃,某些只有很少几个;某些具有双鳃,某些只有单鳃。最后一个鳃在多数鱼类那里几乎都是单鳃。详尽的解释应参阅《解剖学》和《动物志》。鳃的数目取决于心脏的热量。动物的热量越大,鳃的运动速度和力度必然越大。多个鳃和双鳃比少数几个鳃和单鳃运动速度和强度更大。因此,某些只有很少几个功效相对弱小的鳃的鱼类,能够在水外存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为它们不太需要冷却作用,例如鳗和蛇状鱼类。

鱼类的嘴也有差异。某些鱼类的嘴位于躯体正前方顶端部,而某些则位于前方下部,如海豚和鲨类。因此这些鱼类为了获得食物不得不翻转躯体。显然,自然的目的不仅在于保存其他动物,因为上述鱼类以捕捉动物为食,在它们翻转躯体时其他动物可以安全逃离,而且自然的目的还在于避免给这些鱼类过多的食物以满足它们的贪欲,因为如果它们能够更加便利地捕捉食物,就会因过饱而当即死亡。另外还因为它们的口鼻部圆而小,不能张得很大。

再者,嘴位于前方上部的鱼类在嘴开启的程度上也有差异。有些鱼类的嘴张得很大,有些则位于尖细狭窄的口鼻部。前者属于食肉鱼类,例如那些拥有相互吻合的锯齿,其力量系于嘴的鱼类,后者则属于非食肉鱼类。

 至于皮,某些鱼类具有鳞状的皮(这些鳞光亮而单薄,容易从躯体上面脱落),某些具有粗糙的皮,如扁鲛和batos等等。皮光滑的鱼类为数最少。鲨类拥有无鳞但粗糙的皮,因为其骨是软骨性质的,自然没有把土性质料用于骨,而是用于皮。

无论在体外还是在体内,鱼类无一具有睾丸,其他无足动物,包括蛇类也没有。鱼类用于释放排泄物的孔道和生殖性分泌物的孔道是同一个器官,所有其他卵生动物,包括四足类也是如此,由于它们没有膀胱,不产生液体排泄物。

上述即为鱼类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的特征。但海豚和鲸以及所有类似的鲸类都没有鳃,只有气孔,因为它们有肺。它们不得不让海水进入嘴中,因为它们从水中获取食物,一旦嘴中进水又必须通过气孔排出。鳃只对不呼吸的动物有用,关于这个问题的原因在《论呼吸》中业已说明。没有任何一种能呼吸的动物同时有鳃。这些鲸类为了排水而具有气孔,位于脑的前面,否则气孔会把脑与脊椎分离开来。这些动物之所以有肺、能呼吸的原因在于体积大的动物比其他动物需要更多的热量使自己运动,因此它们有肺,并充满了来自血液的热量。它们既是水栖动物又是陆生动物:作为陆生动物,它们呼吸空气;作为水栖动物,它们无足,并从水中获取食物。同样,海豹和蝙蝠也是两栖性的。海豹界于陆生动物和水栖动物之间,蝙蝠介于陆生动物和飞行动物之间,因此它们属于两类或不属于任何一类。至于海豹,如果视之为水栖动物,但它有足;如果视之为陆生动物,但它有鳍(其前足完全像鱼类的鳍,其齿全部是尖锐的相互吻合的锯齿)。至于蝙蝠,如果视之为鸟类,但它有足,如果视之为四足动物,但它又无足。再者,它没有四足动物的尾,因为它是飞行动物;它也没有鸟类的尾,因为它是陆生动物。它没有鸟类一样的尾是必然的,因为它有膜或皮状的翅。没有任何动物具有鸟类一样的尾,除非具备含有羽支的羽毛,因为鸟类的尾由含有羽支的羽毛构成。如果四足动物的尾生长在羽毛之中,委实会成为一种妨碍。

利比亚的鸵鸟具有同样的构成方式。在某些方面它像鸟,在另一些方面又像四足动物。作为非四足动物,它有羽毛;作为非鸟类,它不能腾飞,并具有对飞行毫无用处的毛发一样的羽毛。再者,作为四足动物,它有上睫毛,头部和颈的上半部光秃无毛,因而其睫毛比较浓密;作为鸟类,在躯体下部有羽毛。同样作为鸟类,它是两足的;但作为四足动物,它又具有偶蹄,因为它有蹄而无趾。它具有四足动物的体积而非鸟类的体积。一般说来,鸟类的体积非常小,因为较大的体积难以从地面上起飞。

我们业已说明了所有动物的各个部分,说明了每个部分之所在存在的原因。现在结束这个问题,接下来应当探讨动物的种种生成方式。


注释

[1] amia。

[2] 《动物志》,528b30以下。

[3] aulos。

[4] 指软体动物中相当于肝的器官。

[5] 原指罂粟属植物,这里指相当于肝胰腺或肝之类的器官。

[6] oion。

[7] 相当于“岩生植物”。

[8] knidas或akalephas,一种水母。

[9] 《动物志》,531b34。

[10] ephemera,原意指“短暂的”、“一天的”。

[11] 即腹部。

[12] 这两段希腊原文轶失,根据后人拉丁文补遗译出。

[13] 这两段希腊原文轶失,根据后人拉丁文补遗译出。

[14] nanodees。

[15] astragalos。

[16] kreks。

[17] iugks,一种啄木鸟。

[18] batrakhos,原指“蛙”,这里或许指“蛙鱼”。

[19] 大概指“蝾螈”之类的动物。

[20] 原指“多刺的灌木”,这里大概也是指鱼工类。

[21] 相当于“狗鱼”或“康吉鳗”。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
(0)

相关推荐

  • 第三节哲学的基本性质

    有了《逻辑科学》作为基础,再加上构造体系的方法也已经明确, 黑格尔创立一个成熟的哲学体系就指日可待了。 1817 年夏夭,《哲学科学百科全书》(《以下简称《哲学全书》)终于 出版发行,它标志着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正式成立。从1801 年黑格尔 宣布要建立一个体系,到1817年体系真正问世,历时 16年,可见攀登 科学与真理的高峰决非朝夕之事。《哲学全书》的写作,…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6日
    153
  •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驴子节-在线阅读

    驴子节④ 1 连祷念到了这里,查拉图斯特拉却再也不能克制自己,他甚至比驴子还高声地大叫咿-呀,跳到他那些发狂的宾客当中。“你们在这里干些什么,你们这些人子们⑤?”他叫道,一面把祈祷的人们从地上拉起来。“可悲啊,如果有查拉图斯特拉⑥以外的任何人看到你们: ④ 查拉图斯特拉看到高人们庆贺驴子节,感到恼火,他向他们每人询问理由,他们分别作出诡辩的回答。看到高人们一…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8日
    170
  • 尼采-《善恶的彼岸》-第八章 民族与国家-在线阅读

    第八章 民族与国家 240 我破天荒又听了一遍理查德·瓦格纳《名歌手》的序曲。这 是一部恢宏的、华丽的、冗长的当代艺术作品,它自豪地假设 两个世纪以来的音乐仍然活在人们的心中,因而人们能够理解 这部作品。令德国人感到光荣的是,这一假设没有落空!我们 发现,这部作品中混杂有各种风格和力量,各种季节和气候! 给我们的印象是,一会儿是古代气息,一会儿是异国情调,叫…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10日
    45
  • 埃斯库罗斯悲剧-《报仇神》-(五)第二进场歌-在线阅读

    (五)第二进场歌 埃里倪斯一 看哪,看哪,好好查看, 搜索,搜索,到处搜索, 弑母凶手尚未受报复, 跑来这里又暗暗躲藏。 埃里倪斯二 这就是他,又请求底护, 抱住不朽的女神的圣像, 等待对他的罪行的判决。 埃里倪斯三 他不会有好结果,母亲的鲜血, 天哪,已流到地上,无法收回。 那血使地变潮湿,被大地吸收。 埃里倪斯四 现在该我池你活活地吮吸, 从你身上吮吸鲜…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23日
    170
  •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部-第三篇-甲-在线阅读

    甲、费 洛 费洛是亚历山大里亚的一位犹太学者,生活在基督降生前后 几个初期罗马皇帝在位的时候;就是说,他生得比基督早二十年, 但是死得比基督要晚些。① 在他那里,我们第一次看到一般的意 识转化为哲学意识。加里古拉在位的时候,犹太人受过阿比恩极 其残酷的虐待,曾经派遣费洛做了多年犹太驻罗马的使节,以便使 19 罗马人对犹太人采取比较好一点的看法。传说他在克劳第…

    书籍分录 2024年5月28日
    133
关注微信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