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论动物部分》-第三卷-在线阅读

文章目录[隐藏]

第三卷

【1】 接下来我们谈一谈牙齿以及由牙齿所包围和构成的嘴。

所有动物的牙齿有一个共同本性,即对食物施加作用。此外,根据动物种类的不同,牙齿还有其他特殊功能。某些动物以牙齿为武器,或是进攻或是防卫。有些动物,如食肉类动物的牙齿既用来进攻,又用来防卫;另一些动物,包括野生的和家养的,只用牙齿来防卫。

人类的牙齿十分完美地适合所有动物的牙齿的功能。前牙尖锐以便咬碎食物,臼齿宽阔扁平以便磨细食物。犬齿使两者相分离,其本性在于两者之间,因为中道同时分有两极的本性,因此犬齿的一部分宽阔,另一部分尖锐。除了那些所有的牙齿都是尖锐的动物之外,其他每种动物都有上述三种类型的牙齿。但人类的牙齿在数目和性质上最适合于语言之目的,因为前牙齿十分有益于字母的发音。

如前所述,某些动物的牙齿只有一种功能,即咀嚼食物。至于那些以牙齿为防卫和进攻武器的动物,有些具有獠牙如猪,有些则具有锋利的、内在相接合的牙齿,即所谓的“锯齿”。此类动物的力量系于牙齿,其锋利是保证力量的手段。作为武器的牙齿上下吻合,当腭关闭时就可以避免相互磨损从而使它变钝。没有一种长锯齿的动物同时长獠牙。因为自然从不毫无目的或多余地创制任何事物。獠牙以进攻而自卫,锯齿以厮咬而自卫。如母猪因为没有獠牙,只能厮咬。

(这里我们必须提出一种普遍性原则,它不仅有助于分析上述事例,而且对研究后面的许多事例也大有裨益。自然把防卫和进攻的武器只分配给那些能够使用它们的动物,或以比较完善的程度分配给它们,而以最完善的程度分配给那些能够以最大的程度使用它们的动物,这些武器是刺、距、角、獠牙等等。比如,雄性比雌性更强劲有力,更富于激情或生气。因此有时雄性动物具有一种作为武器的器官,而雌性没有;有时雄性动物的器官发展得较为完善。尽管雌性动物具备某些必需的器官,如营养所必需的器官,但只是在低级水平上具备,而对于那些并非必需的器官,根本不具备。因此牡鹿有角,牝鹿则没有。同样,母牛的角有别于公牛的角,母羊的角不同于公羊的角。在许多动物中,雄性有距,雌性没有,其他器官也是如此。)

除了一种所谓的“鹦嘴鱼”之外,所有鱼类都有锯齿。许多鱼类的牙齿长在舌上和嘴的腭上。这是因为它们生活在水中,当进食时嘴里不能不涌入一些水,因此必须尽快排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并且还要用一定时间来咀嚼食物,水就会会灌进内腔。因此鱼类所有的齿锋锐尖利以便咬碎食物。另外,齿的数量多,遍布于嘴中,因为齿的数量多就能将食物咬成细屑,这就取代了碾磨过程。再者,鱼类的齿是弯曲的,因为所有鱼类的防卫武器几乎都在于齿。

嘴在动物中担负着与齿相同的功能。此外,在那些能呼吸和靠外部因素冷却的动物中,嘴还有一种功能,即发生呼吸作用。如前所述,自然通常根据自身的要求把共同属于所有动物的某个部分用来达到某种特殊目的。因此,嘴共同属于所有动物,其普遍功能在于处理食物。但对于某些动物,除了这种功能外,还有作为武器的额外功能,对另一些动物,可以作为语言的手段。对于许多动物,尽管不是全部,还有呼吸功能。自然把所有这些功能置于一种器官之中,并根据不同种类的动物变化其构成、特征以适应种种不同的活动。因此,一些动物的嘴紧缩窄小,一些则宽大开阔。前者用嘴进食、呼吸和发音,后者以嘴为自卫的武器。所有有锯齿的动物属于后者,因为其进攻方式在于厮咬,因此长有宽大开阔的嘴是有利的。嘴张得越大,吞噬的范围就越广,参与活动的齿的数量就越多。厮咬的和食肉的鱼具有这种类型的嘴,而非食肉的鱼只有口鼻部,这同它使用嘴的目的相适应,宽大的嘴对之毫无用处。

在鸟类中,鸟嘴代替了唇与齿的功能。鸟嘴根据其使用功能和防护目的而相互区别开来。那些有所谓“弯爪”的鸟具有弯曲的或钩状的嘴,因为它们以肉为食,不吃蔬菜食物,这种形式的嘴对捕捉猎物十分有用,更适宜于施展凶猛的力量。这类鸟嘴是一种进攻武器,爪是另一种进攻武器,因此它的爪比一般动物更为弯曲。同样,每种其他类型的鸟嘴也适应于自己的特殊生活方式。例如啄木鸟具有强劲、坚硬的嘴,乌鸦及其类似的其他鸟类也是如此。而体积较小的鸟类长有结构精致的嘴,便于啄取种子和捕捉小动物。以草木植物为生和生活于沼泽中的鸟类,如那些会游水的和蹼足鸟类,嘴宽大开阔,这适应于它们的生活环境。因为宽大开阔的嘴能使这些鸟类更加容易地挖掘植物的根系,正像以食根系为生的四足动物中的猪那样,用其宽阔的口鼻部进行挖掘。这些以食根系为生的鸟类和其他具有相似习性的鸟类,它们的嘴尖利而坚硬,这就使它们易于处理草本植物。

我们已经讲述了所有位于头上的部分。但就人而言,在头与颈之间的部分被称作脸或面,无疑该部分得名于它的功能。因为人作为唯一直立的动物,也是唯一向前看[1]、向前发音的动物。

【2】 现在我们应当谈一谈角,这个部分也存在于头部之上。唯独胎生动物长角,尽管其他动物根据一定的相似性,在比喻意义上有所谓的角。然而没有一种所谓的角能真正完成角的功能。胎生动物长角的目的在于自卫和进攻,这种情况并不存在于其他动物身上,因为它们不用“角”来进行防卫和进攻这种需要力量的活动。多趾动物无角,因为它们有其他防卫武器。自然赋予它们爪或牙齿从事战斗,或赋予其他能用来防卫的合适手段。大多数分趾蹄动物和某些单蹄动物长有作为进攻武器的角。另外,角在某些动物那里用于防卫,这些动物并没有被自然赋予其他防卫武器,像马被赋予速度,骆驼和象被赋予巨大躯体这些足以避免被其他动物毁灭的手段。还有一些动物通过獠牙保护自己,如猪,尽管它们是分趾蹄动物。

那些角是无用的附属物的动物,自然给它们另外一些防卫手段。鹿被给予速度,因为鹿角庞大多枝,与其说是一种有益的东西,不如说是一种妨碍。羚羊和瞪羚也被赋予速度,因为尽管它们面对进犯者以角自卫,但同时还可以迅即逃离那些凶猛好斗的动物。亚里士多德-《论动物部分》-第三卷-在线阅读犎的角向内弯曲相接,具有一种通过释放排泄物来自我保护的手段。还有其他一些动物同样具备相似的防卫方式。然而,自然不会同时给一种动物多种恰当的防卫手段。

大多数有角动物都是分趾蹄的,但被人称为“印度驴”的动物,据说是有角的,但是单蹄的。

大部分有角动物具有两只角,正像运动的器官以及躯体分左右两半那样,两者出于同一种原因。然而某些动物只有一只角,如长角羚属[2]和所谓的印度驴。前者是分趾蹄的,后者是单蹄的。这些动物的角位于头的中央,这是让每边都拥有角的比例最恰当的位置,因为中道均等地属于两极。独角应与单蹄而不应与分趾蹄相伴,这是合乎道理的。因为在本性上蹄与角是同一的,在同一种动物中分裂的蹄与分裂的角同在。另外,蹄的分裂归因于质料的缺陷。十分合理,当自然在单蹄动物的蹄上使用了更多的质料时,它从动物的上部取走了一些质料,使角变成了独角。

自然把角置于头部是正确的。但伊索笔下的莫墨斯[3]却不这样认为。他指责公牛的角长在头上这个最脆弱的部位,而认为应当长在肩上,他说肩能产生最强大的攻击力。这种指责表明莫墨斯缺乏敏锐的悟性。如果角被置于头部之外的任何其他部位,它就成了沉重的赘物,对多数动物的活动不仅没有帮助,反而成为妨碍。同样,如果角被置于肩部,情况也是如此。此外,不仅应当考虑角在何处可以发挥强大的攻击力,还应当考虑角所在位置的广度。因为公牛没有手,角不可能长在脚或膝上,在此处会妨碍弯曲,因此角必然占据它所应在的地方,即位于头部。角在头部比在任何其他位置对躯体的运动所造成的妨碍都小。

鹿是唯一角为完全实心的动物,也是唯一蜕角的动物。蜕角是为了减轻负重,由于鹿角的重量,蜕角是必然发生的事情。其他动物的角除了尖端部分之外皆为空心,尖端部分是实心的,以利于搏斗。为了避免自皮肤生长出来的空心部分过于脆弱,坚实的部分生于骨骼,与空心部分相配合。以这种方式角不仅最有利于搏斗,而且对生命的其他活动产生的妨碍最小。

以上所述就是角存在的目的以及某些动物有角、某些动物无角的原因。

现在我们必须描述作为必然性的自然的特征,因为某些事物是出于必然性而存在的,这些事物被逻各斯的本性为了最终目的而使用。

首先,动物的体积越大,它所包含的肉质的或土性的质料就越多。我们不知道更小的有角动物,瞪羚算是业已知晓的最小的有角动物了。对自然的研究应当考察事物的大多数情况,因为自然系于事物的普遍性或大多数情况。既然所有动物的骨骼都由土性质料构成,因此如果我们考察事物的大多数情况,那可以说在最大的动物中存在着最多的土性质料。无论如何,对于较大的动物就有肉质的或土性质料的过剩,这些过剩物质被自然用来转化为防卫手段。至于出自必然性位于躯体上半部的过剩质料,自然在一些动物那里用之构成了牙齿和獠牙,在另一些动物那里形成了角。由此可以明白为什么有角动物并非双腭都有门牙,其上腭是不长门牙的。因为自然已从牙中取走了质料加到了角上,所以本应提供给上牙生长的营养被用来长角了。牝鹿尽管无角,但它的牙齿和牡鹿相比同样是不完善的。原因在于两者在本性上都是有角动物,但牝鹿失去了角,因为角对它不仅无用,而且十分危险。角对牡鹿并非更为有用,但有角不会带来多少危险,因为牡鹿比较强壮。

在某些动物中这些质料并没有从肉中分离出来形成角,而是用于增加牙齿的大小,有些增加所有的牙齿,有些只增加獠牙,就像从腭中凸现出角来一样。

我们已对属于头部的各个部分进行了解说。

【3】 在有颈的动物中,颈位于头之下。并非所有动物都有颈,只有那些具备颈为之存在的部分的动物才有颈,这些部分是喉和所谓的食道。喉为了呼吸而存在,通过喉这一途径动物吸入和吐出空气。因此凡没有肺的动物就没有喉,如鱼类。食道是食物由之被输送到胃中的通道。因此凡没有颈的动物就没有显明的食道。食道并非为了食物之目的而必然存在,因为食道对食物不产生任何作用。的确,没有任何东西能妨碍胃直接与嘴相连。然而对于肺,这种安排却是不可能的。因为必然存在着共同属于两叶肺的、被一分为二的某种管道,由之空气沿着支气管被分隔开来,进入气管。对于吸气与吐气,这是最佳安排。呼吸器官必须具备某种长度。存在着连结嘴和胃的食道也是必然的。食道有肉,能够像腱一样伸展。由于具有腱的性能,当食物进入时食道能够伸展;由于具备肉的性质,食道是柔软的,当吞咽食物时能够顺应食物,不会被粗糙的食物所损伤。

 所谓的喉和气管要由软组织构成,因为它们不仅为了呼吸,而且还为了发音之目的。发音器官必须是光滑并且坚实的。气管位于食道之前,尽管当进食时会产生某些阻碍。如果一块干的或湿的食物误入气管,会引起严重的窒息、悲伤和剧烈的咳嗽。每当食物掉进气管,这类现象总是发生,而且是非常明显的。有人认为动物通过气管饮水,这不能不是一件令人感到惊异的事。我们有很多理由表明这种看法是荒谬的。因为没有任何由肺到胃的通道,就像我们所看到的由嘴到胃的食道那样。另外,一旦出现恶心和呕吐,显然有液体从食道中排出。再者,我们饮入的液体并非直接集聚于膀胱,而是首先进入胃部,这也是显然的。事实表明,当喝了红葡萄酒,可以看到来自胃中的排泄物已被酒的残余物所着色。另外这种着色可以在胃部受伤的情况下观察到。或许详尽谈论如此愚蠢的观点也是愚蠢的。

如上所述,气管位于食道之前,因此总为食物所干扰。为此,自然在声门上设计了会厌软骨[4]。并非所有胎生动物都有这块软骨,只有那些有肺的、有毛发皮肤的、无角质鳞片的或无羽毛的动物才有会厌软骨。有角质鳞片的或有羽毛的动物没有这块软骨,而有可以闭开的喉,正像其他动物有可以反复起落的会厌软骨那样。当呼气和吐气时,会厌升起;当进食时,会厌落下,避免食物掉进气管。如果在这个运动中出现任何差错,或如果在进食时呼吸,便会引起前面所讲的窒息和咳嗽。会厌和舌头的运动被设计得如此完美精确,以至于食物在嘴中被咀嚼时,舌头几乎很少被牙咬住,食物也几乎很少掉进气管。

业已提及,某些动物没有会厌,因为它们的肉干燥,皮坚硬。如果它们有会厌,也会因这个部分由此类皮肉构成从而不能很便利地运动。如果这些动物像有毛发的动物那样,也有用相同于躯体其他部分的肉构成的会厌,那么其会厌关闭的速度会比气管本身的边缘收缩的速度慢。

有些动物之所以有会厌,有些动物之所以没有的原因已说得很多。自然设计了会厌是为了补救气管在食道之前这个不理想的位置。但气管出于必然性又不能不处于这个位置。心脏位于躯体的中心和前面,我们认为心脏包含了生命及所有运动和感觉的本原或源泉。(感觉和运动按我们称为“向前”的方向发生,正是根据这种关系确立“在前”和“在后”的区别。)肺位于心脏区域,包围着心脏。呼吸为了肺和寓于心脏的生命本原而发生作用,气息要经过气管。既然心脏必然首先位于躯体的前部,那么喉和气管也必然位于食道之前,因为它们通向肺和心脏,而食道通向胃。一般说来,如果没有其他更重要的东西阻碍,比较优越和高贵的部分位于上面而非下面,前面而非后面,右面而非左面。

我们已经谈了颈、食道和气管,接下来要讨论的是内脏。

 【4】 内脏只为有血动物所独有,有些具备全部内脏,有些只具备部分内脏,而无血动物没有内脏。德谟克里特在关于内脏问题上的看法似乎是错误的,如果他确实主张无血动物的内脏之所以不可见是因为这些动物本身太小的缘故。我们认为心和肝在有血动物刚刚生成,还非常幼小的时候就是可见的。早在第三天的卵中这些部分就能被发现,就像一个黑点那么大。在流产的胎中尽管很小,但也是可见的。正像每种动物都拥有必然适合于它的特殊生活方式和运动的外部器官,而且所有动物并非拥有相同的外部器官,同样每种动物都具有内部器官,而且因动物的不同而不同。

内脏专属有血动物,因此每种内脏都由含血的质料构成。这一点在幼小的有血动物中尤为明显,其内脏含血量较多,同肌体相比体积较大,这是因为在动物形成的早期阶段,其质料的形式和数量最为显明。所有有血动物都有心脏,原因业已说过。显然,一切有血动物必然有血,而血是液体,因此必然具有容纳它的器皿,显然出于这个目的自然设计了血管。这些血管必然拥有一个本原或源泉(在可能的情况下,一个优于多个),这个本原即为心脏。显然,血管发源于心脏,但并不穿越心脏;另外,心脏是同种的,在本性上与血管相同。心脏处于起支配主导作用的第一位置上。它位于躯体的中心,不是下部而是上部,不是后面而是前面。自然总是把比较高贵的位置赐予比较高贵的部分,除非有更为重要的东西阻止它这样做。这点对人来说是最显明的,即使在其他动物那里心脏也趋于相似的位置,居于肌体的必需部分的中心,即释放分泌物的终端部分的中心。四肢因动物的不同而不同,不能被视为生命所必需的部分,因为失去它们动物依然可以活下去。显然,把四肢加给动物也不会使之死亡。

有人认为血管的始点在头部,这是错误的看法。因为首先,按他们的看法就会有许多血管的源泉散布其上;其次,这些源泉就会被置于冷的位置,但十分明显,血管的源泉是不胜寒冷的,相反,心脏区域是热的。再次,正像前面所讲,血管穿越其他内脏,但无一穿过心脏。由此可见,显然心脏是血管的一部分,而且是血管的源泉。这是合乎道理的。因为心脏的中心由厚密且为中空的物质构成,里面盛满了血液,似乎血管由之导出。它是中空的,为了容纳血液;其构成物厚密,是为了保护热量的源泉。在所有内脏乃至所有肌体的部分中,只有这里存在着无血管的血液,其他部位的血液总是由血管承载。这也是有道理的,因为血液由心脏输送至血管,而不是从外面什么地方输送至心脏,心脏本身就是血液的始点、源泉和第一容器。从解剖学和生成学的角度,上述观点可以得到证明。因为心脏是所有生成的部分的第一部分,一经生成就拥有血液。再者,痛苦和快乐的运动,一般说来所有感觉的运动,显然都发源于心脏,并在心脏中找到它们的终端。这是合乎道理的。因为无论在何处,源泉或本原只有一个;其最佳位置是中心,因为中心是一个,而且由之到达各部分的距离都是均等的或几乎均等的。另外,由于所有无血的部分和血液本身都是无感觉的,显然最初拥有血液的部分,而且如同在容器中容纳血液的部分必然是血液的本原或源泉。

这不仅是根据推理得出的结论,而且根据经验观察也是非常显明的。胚胎一经形成,就可以看到心脏像生物那样运动,这个过程先于任何其他部分,此乃有血动物的本性的本原。上述观点的另外一个证据在于所有有血动物都有心脏,因为它们必然拥有血液的源泉。当然,所有有血动物也有肝脏。但无人会相信肝脏是整个肌体或血液的源泉,由于它所在的位置远离第一位的起支配作用的位置,再者在最完善的动物中还有另外一个部分即脾,似乎与之相抗衡。又因为肝脏自身不具备像心脏那样的血液接受器皿,而是像其他内脏一样,在血管中容纳血液。另外,血管穿越肝脏,但无血管由之产生,所有血管都发源于心脏。既然生命的本原或是心脏或是肝脏,两者必居其一,而肝脏不具备这个条件,那心脏必然是血液的始点。动物被界定为有感觉能力的生物。因此第一感觉部分就是最早具备血液的部分,也就是心脏,这个血液的本原或源泉,最初拥有血液的部分。

心尖比其他部分尖锐、坚实。它直对着胸部,完全处于肌体的前半部分,为了避免该区域变冷。因为在所有动物中,胸部的肉比较缺乏,而背部的肉较为丰富,从而可以提供充足的热量保护背部。除了人类之外,其他动物的心脏都位于胸部中心位置,而人类的心脏稍偏左一些,为了与此处的冷相抗衡,因为人类躯体的左边比其他动物要冷一些。如前所述,鱼类心脏的位置同其他动物基本相同,尽管似乎有些差异,对这种差异的原因已给出解释。鱼类的心尖指向头部,对于鱼类头部即是“前面”,因为头部是其运动的方向。

心脏拥有大量的腱,这是合乎道理的。因为肌体的运动源于此,并且通过收缩和舒展来完成,因此心脏需要腱来为之服务,增强力量。如前所述,心脏本身就像一个内在于肌体中的生物体一样。

除了马和某种牛,在所有我们考察过的动物中,心脏都是无骨的。这两种动物的心脏体积大,需要骨来支持,正像整个肌体用骨支持一样。

体积大的动物,心脏有三个腔室,而体积较小的动物,心脏只有两个腔室。所有动物的心脏至少具有一个腔室,原因业已说过,在心脏中必须存在着某个空间用来作为原初血液的容器。(我们多次讲过,血液首先在心脏中生成。)主要血管有两条,即所谓的“大血管”和主动脉[5]。每条主要血管都是其他血管的本原。两者存在着差异,以后将要讨论。对两者来说,各自具有不同的源泉比较好一些,如果每条主要血管具有各自的血液,并且相互分离开来,就能达到这种结果。因此,心脏具有两个容纳血液的空间,这是可能的。这种可能性存在于体积大的动物中,因为它们同样也有大的心脏。再者,心脏有三个腔室也比较好,这样居中的或成单的那个腔室就可以作为两边腔室的共同源泉。但这要求心脏的体积大一些,因此只有最大的心脏才有三个腔室。

在三个腔室中,右边的腔室所容纳的血液最多,温度最高(因此躯体的右边比左边热)。左边的腔室所容纳的血液最少,温度也较低。居中的腔室所容纳的血液在数量和温度上也处于居中程度,但是最纯净的。因为源泉必须尽可能保持平静,如果血液的质量纯净、数量和温度适中即可保证这一点。

心脏具有某种类似于颅缝的接合,但这并不是说心脏是由几个连缀在一起的部分构成的复合物,而是说心脏是有接合的整体。感觉敏锐的动物接合比较明显,而感觉迟钝的动物接合相对不太清晰,如猪。心脏在大小、硬软方面也有差异,这些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动物的气质或性情。感觉能力弱的动物,其心脏坚硬、厚实,而感觉能力强的动物,其心脏较为柔软。心脏大的动物胆怯,心脏小或适中的动物相对胆大一些。(前者生性易受惊吓,因为心脏的热量与体积不成正比,热量较少,在较大的空间中无足轻重,因此它们的血液较冷。)下列动物具有大的心脏:兔、鹿、鼠、鬣狗、驴、豹、貂以及所有明显胆小或由其恶行暴露出胆小的动物。

血管和心脏的腔室也具有相似的状况,如果体积大,温度就低。相同体积的火在大的空间比在小的空间中产生的热量少,在血管和腔室这些容器中的热量也是如此。另外,外部的运动对热的物体会造成冷却作用。容器的空间越大,其中的空气就越多,其活动能力就越强。因此,我们发现没有一种有大腔室或大血管的动物具有丰厚的肉,相反,所有或大多数肥胖的动物具有不太清晰的血管和小的腔室。

心脏是唯一不能承受任何严重损伤的内脏,或是整个肌体的唯一不能承受任何严重损伤的部分。这是合乎道理的。因为其他部分依赖于心脏,一旦本原本身遭受损伤,其他部分就无从得到供给。心脏不能承受损伤的证据是这样一件事实:在献祭的牺牲中,人们未曾发现心脏受到像其他内脏所受到的损伤。肾经常充满了石头、赘生物和小肿泡,肝和肺也是如此,尤为突出的是脾。在这些部分中还可以发现许多其他性质的损伤。但在靠近气管的肺部和靠近大血管的肝部区域这些损伤发生的几率较低。这是合乎道理的,因为这些部位与心脏的联系最为紧密。凡死于疾病和我们所提及的那些损伤的动物,一经解剖就可以发现其心脏已经遭受疾病的侵袭。

我们详尽讲述了心脏及其本性、目的,解释了有心脏的动物之所以存在着心脏的原因。

【5】 按顺序接下来要说的是血管,即大血管和主动脉。当血液离开心脏后首先流入这两条血管,其他血管仅是源自它们的分支。如前所述,这两条血管乃是为了血液而存在的。因为每种液体物质总需要容器,而血管就是一般意义上容纳血液的器皿。现在我们解释为什么有两条主要的血管,为什么它们源于同一个单一的始点或源泉,并且伸展遍布于整个肌体。

两条主要血管之所以归于且源于一个始点是因为在所有动物中,感觉灵魂在现实意义上是单一的,因此首先包含感觉灵魂的部分也是单一的(在有血动物中既是现实意义的单一又是潜能意义的单一,在无血动物中只是现实意义的单一),热量的本原也必然处于同一个位置,而这个本原是血液的热量和流动性的原因。既然感觉的本原和热量的本原位于同一个部分,那么血液必然源于一个本原。因为血液本原的单一性,血管也必然源于单一的本原。

主要血管的数目为二,因为每种能位移运动的有血动物的躯体是对称的。我们可以把所有这些动物的躯体分成前后、左右和上下。由于前比后更为高贵和更富统帅性,因此大血管比主动脉更为优越、更为重要,因为大血管在前,主动脉在后。在所有有血动物中大血管明显可见,而在某些有血动物中主动脉模糊不清,或完全不能分辨。

血管遍布整个肌体的原因在于血液或在无血动物中类似于血液的东西是整个肌体的质料,血管或类似于血管的东西是输送这种质料的管道。至于动物获取营养的方式、营养的本原、它们从胃吸收营养的途径等问题,在《论动物生成》一书中考察解说比较合适。

〔如前面所说,肌体的每一部分都由血液构成,血管的网络应当蔓延遍布整个肌体,这是合理的。如果每一部分都由血液构成,那么血液必须穿越、遍布全部肌体。〕

血管系统好像菜园中修筑的水渠,始于同一个源头,衍生出众多的分支渠道,将水输送到菜园的每一部分。又好比盖房屋,石头按地基的框架结构堆砌。这样做的原因在于水是菜园中植物生长的质料,石头是盖地基的质料。同样,自然为将血液输送到全部肌体提供了渠道,因为血液是肌体构造的质料。这一点在肌体严重消瘦的情况下十分明显,此时除了血管,什么都看不到。正像葡萄树和无花果树以及相似植物的叶子,当枯萎凋零之时,只剩下叶脉。原因在于血液或类似于血液的东西是潜能意义上的肌体、肉或类似于肉的物质。正如在灌溉系统中,最大的渠道具有永久畅通性,而最小的渠道很快被泥巴湮没消失,当除去泥巴便重现出来。同样,最大的血管具有永久畅通性,而最小的血管变成了现实意义上的肉,尽管在潜能意义上它们和以前一样是血管。因此,只要肌体的肉处于健康状态,一经切割,血液就会流出;尽管看不到血管,但必然存在着血管,因为没有血管血液是不会存在的,正像灌溉用的渠道,直到清除了淤泥才能看到。

随着血管往前不断延伸,变得越来越细,直到通道非常狭窄,血液无法通过为止。虽然血液无法通过,但我们称为汗的潮湿分泌物可以通过,这种现象发生在躯体受热,血管出口张开的时候。有时汗由血液状的分泌物构成,这是由于躯体处于不良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肉体松弛,血液因整合不充分而含有水质,而整合不充分是由于在细小血管中的热量十分贫乏。(业已说过,所有土和水的复合物,当然包括食物和血液,都通过整合作用而变厚。)热量不能导致整合作用的原因或在于本身热度不够,或在于同摄入体内的过多食物相比,相对少一些。食物的过多或许也有两种情况,或在于量,或在于质,因为并非所有种类的物质都同样地易于整合。(躯体中最宽阔的通道是最易出血的部分,如鼻孔、牙床和肛门经常出血,但嘴偶而出血。这些部位的出血是不疼的,不像从气管中出血那样猛烈。)

位于肌体上部的大血管和主动脉相互分离,在下部相互交换位置,把整个肌体构筑连结为一体。就是说,当它们到达腿的交叉处时,分别一分为二,大血管由前到后,主动脉由后到前,通过这种方式使肌体成为统一体。正像在编织辫状物时相互交错的线股可以使物品更加结实一样,血管的交换位置也使肌体的前部和后部更加紧密地连结起来。位于肌体上部的源于心脏的血管之间也存在着位置的互换。有关血管之间相互关系的详细论述应当参阅《解剖学》和《动物志》

我们已经说过了心脏和血管,接下来必须根据同样的方法研究其他内脏。

【6】 某些动物有肺是因为它们是陆生动物,必然存在着某种冷却体内热量的作用。有血动物热量较大,其冷却作用必然来自体外;而无血动物能够借助体内的呼吸进行冷却。来自体外的冷却作用必然通过水或气来完成。鱼类通过水来冷却,因此它们没有肺,而有鳃,正如在《论呼吸》中所论述的那样。凡进行呼吸的动物都通过气来冷却,因此它们有肺。所有陆生动物都呼吸,某些水栖动物也呼吸,如鲸、豚以及所有喷水的鲸类动物。许多动物是两栖的,有些陆生的、能呼吸的动物因躯体的特殊构造可以在水中呆很长一段时间;有些水栖动物非常接近于陆生动物,呼吸成了它们生命的最基本的条件。

呼吸的器官是肺。肺的运动源于心脏。由于肺的体积较大且为海绵状,因此它为呼吸提供了广阔空间:当肺膨胀起来,空气吸入;当肺收缩,空气吐出。有人说肺是为心脏的跳动所提供的一种缓冲物,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心脏的跳动这种现象只存在于人类身上,因为人类是唯一怀有希望和对未来充满期盼的动物。此外,在大多数动物中心脏远离肺部,且在肺部之上,因此肺不能对心脏跳动起任何调控作用。

对于不同的动物,肺大不相同。一些动物拥有充血的大的肺,有些拥有小的海绵状的肺。胎生动物的肺较大且含有大量的血液,因为这些动物具有热的本性。而卵生动物的肺既小又干燥,但当膨胀时能使体积拓展扩大。例如,在陆生动物中像蜥蜴、龟以及所有这些种类的卵生四足动物具有这种肺。此外,在具有飞行本性的动物中即鸟类中也有这样的肺。所有这些动物的肺是海绵状的,像泡沫一样,当泡沫碰到一起,体积由大变小。这些动物的肺较小,呈膜状。因此,它们不太容易干渴,饮水不多,能在水中呆很长时间。因为它们的热量少,只借助空心的、充满气的肺部运动本身就足以使热量冷却很长一段时间。

(一般说来,这些动物比其他大部分动物的体积都小,因为生长靠热量促进,而血液的丰富是热量的表征。再者,热量使躯体直立,因此人类是最直立的动物,胎生动物比其他四足动物都直立。没有任何一种胎生动物,无论是有足的还是无足的,像卵生动物那样喜欢钻洞。)

一般说来,肺为了呼吸而存在。但在某类动物中,无血的和如上所述的动物能满足这个目的。没有一个共同名称来指称所有有肺的动物,就像“鸟”这样一种可以称呼所有鸟类的名称,但肺的存在是它们的根本特征,正像存在着某些构成鸟的本性的特征那样。

【7】 有些内脏似乎是单一的,如心和肺。有些则是成双的,如肾。还有一些很难将之归于任何一类。肝和脾显然界于两类之间,因为它们既可以被视为单一的器官,又可以被看作成双的、具有相似本性的器官。事实上,所有器官都是成双的。因为躯体的构造是对称的,由两半组成,共同连结在一个本原上。躯体有上下、前后、左右两边。甚至所有动物的脑以及每种感官都趋近于两半,拥有腔室的心脏也是如此。卵生动物的肺被划分得看上去似乎也有两叶。肾对于任何动物显然也是成对的。关于肝和脾,人们会感到有些犹疑不决。因为在那些必然有脾的动物中,这种器官看来很像劣质的肝;而在那些虽然有脾,但并非必然有脾的动物中,这种器官很小,似乎只是象征意义上的。肝显然由两个部分组成,大的在右,小的在左。在卵生动物中这种区分不太明显,而在某些胎生动物中明显地分为两部分,例如某些地区的兔似乎具有两个肝,某些鱼类,尤其是软骨鱼类也是这样。

脾因位于肌体右边的肝而存在,这使脾成为所有动物所必需的部分,尽管不是迫切需要的部分。

内脏之所以成双的原因,正如以上所述,在于躯体分左右两边。每边意在达到相似性,好像两边力图具备相似的本性,如同双胞胎一样;两边虽为二,但结合为一,各种内脏也是如此。

膈膜以下的所有内脏都为了血管而存在,血管伸展自如,并借助于像黏结剂一样的内脏连结到肉体上。血管衍生出许多分支,通过凸出部分到达肉体,像许多锚链一样。大血管生出的分支通过肝和脾,这些内脏像铆钉那样将血管固定在肉体上,即肝和脾把大血管固定在肌体的边上(因为到达肝和脾的众多血管只源于大血管),而肾将血管固定在肌体后边。到达每个肾的血管不仅源自大血管,还源自主动脉。

这是肝和脾对动物有肌体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它们也有助于食物的整合作用,因为两者都含血液,因此都有热量。肾有助于离析流入膀胱的排泄物。

心和肝对所有动物都是必需的。心是必需的,因为必须存在着热量的源泉,必然有一个像火炉一样的部分,点燃整个生命之火。这个部分一定要有良好的防护,因为它是肌体的城堡;肝是必需的,因为它能产生整合作用。所有有血动物都需要这两个部分,这就是两者总存在于动物体内的原因。第三种内脏即肺,存在于能呼吸的动物中。

在有脾的动物中,脾只是与胃里和膀胱里的分泌物处于同等意义上的必然性存在,即作为共生物或附属物。因此,有些动物的脾在体积上发展不完善,如有热胃的有羽毛的动物,即鸽子、鹰和鸢。卵生四足动物也是如此,它们全都具有非常小的脾,大多数有鳞片的动物同样如此。上述这些动物没有膀胱,因为它们的肉结构松散,能使分泌物通过,生成羽毛和鳞片。脾从胃中汲取分泌液,由于脾具有血液的本性,因此能够有利于整合这些分泌液。如果分泌液太多,或脾的热量太少,胃里就充满了营养物质,肌体就会生病。在许多情况下,当脾感染疾病时,胃便由于回流的体液而变得坚硬。正像排尿过多的人那样,因为体液容易倒流回胃中。对于分泌物少的动物,如鸟类和鱼类,脾较小,或仅仅是一种象征意义上的存在。卵生四足动物的脾也较小,且坚实,像肾一样,因为它们的肺是海绵状的,饮水很少,又因为它们的分泌物用于肌体的生长和鳞片的生成,正如在鸟类中用于生成羽毛一样。

那些有膀胱的、肺里含有血液的动物,脾是多水的。原因已给出部分的解说。另外,还因为躯体的左边一般比右边含有更多的水分,更冷一些。相互对立矛盾的事物被分为两列,相近的事物被划为同一列,如右与左、热与冷之间的对立。某些事物同属一列,如上所述。

肾存在于某些动物中并非出于必然,而是为了完善之目的。其特殊本性使之处理集聚于膀胱中的分泌液,在分泌液丰富的动物中,它可以帮助膀胱更好地完成功能。

既然膀胱和肾一样,在动物中为了相同的目的而存在,我们现在必须对之进行讨论。当然这有悖于接下来应当讨论的那些部分的顺序,因为对于膈膜我们还只字未提,而膈膜是靠近内脏的部分之一。

【8】 膀胱并非存在于所有动物之中,自然似乎有意于只让那些肺部含有血液的动物拥有膀胱。这是合理的,因为这些动物构成肺部的自然物质过多,因此比其他动物更容易干渴,即它们既需要大量的液体食物,又需要一般的干燥食物。这就必然导致大量分泌物的产生,量很大以至于靠胃本身难以整合,难以排出适量的分泌物,也就必然需要拥有某个部分来接受这些多余的分泌物。这就是之所以肺部含有血液的动物具备膀胱的原因。至于那些肺呈海绵状,因而饮水很少或不把液体当作饮料,而是当作食物的动物,例如昆虫、鱼类、有羽毛或鳞片介壳的动物,它们无一具有膀胱,因为它们饮水量很少,又因为它们多余的分泌物用于形成羽毛或鳞片介壳等。但龟是一个例外。尽管它们长有外壳,但具有膀胱。在龟中,自然的构造并不完善。海龟的肺是多肉的,含有血液,相似于牛肺;而陆生龟的肺非常大。在鸟类、蛇类和其他有鳞片介壳的动物中,体液通过有孔的肉发散出去,对于龟则不能,因为包围它们的覆盖物像贝壳一样坚实厚密。因此产生出来的大量分泌物要求龟拥有某个像容器一样的部分来承载。这就是在这类动物中龟是唯一拥有膀胱者的原因。海龟的膀胱大,陆生龟的膀胱则很小。

【9】 对膀胱所说的同样适合于肾。肾不存在于任何有羽毛的或有鳞片介壳的动物中,除了上述的两种龟。然而,在某些鸟类当中存在着扁平的肾状物,好像被分配用来形成肾的肉找不到发生功能的一席之地,而被分散到各处形成其他器官。池龟[6]既没有膀胱又没有肾,因为它长有柔软的龟壳,能让体液自由通过。然而如前述及,所有其他肺中含有血液的动物都有肾。自然使用肾出于两个目的:其一有益于血管,其二为了排泄分泌物。有管道自大血管出发通至肾部。

肾有大小不等的空心,海豹是个例外,因为它的肾比其他动物更坚实,在形状上相似于牛肾。人的肾也相似于牛肾,好像由很多小肾构成,不像羊和其他四足动物的肾那样平滑。因此,一旦人的肾遭受疾病侵袭,就很难治愈,因为这好像许多肾生病而非一个肾生病,根治起来较难。

 自大血管到肾的管道并非终端于肾的空心处,而是通至肾的实体部位。因此空心处并无血液,此处死后不凝固。从肾的空心处有两条坚实的管道通至膀胱,每个肾的空心处各一条,并且没有血液。其他的管道从主动脉通至肾,这些管道强劲、连续。这种安排的目的在于能使潮湿的分泌物从血管流到肾里,因此通过肾体的渗滤,分泌物集中到肾的中心,最主要的是集中到空心处。(顺便说一下,这就是肾在所有内脏中气味最臭的原因。)从肾的中心,体液途经上述的管道流至膀胱,此时肾体现了排泄分泌物的特征。膀胱固定在肾上,业已述及,有坚硬的管道自肾通向膀胱。

我们已经论述了肾存在的原因及其功能。

在所有有肾的动物中,右肾总高于左肾。因为运动始于右边,右边的部分比左边强壮,由于这种运动,右边的部分必然比左边高一些。因此人们的右眼眉抬得比左眼眉高,而且更加弯曲。在所有动物中位置居高的右肾与肝相连结,因为肝在肌体的右边。

肾比其他内脏的脂肪都多。首先这是必然的,因为分泌物的渗滤是通过肾进行的。剩余的血液由于纯净很容易整合,通过血液整合的最终结果是软脂肪和硬脂肪。(正如经过燃烧的固体物质,在灰中留下某些余烬。同样,在经过整合作用的液体物质中,所产生的部分热量残存其中。因此油性物质较轻,漂浮在其他液体之上。)这种脂肪实际上并非在肾本身中形成,因为肾非常坚实密集,只是集聚于肾的外表。根据动物的特征,有些由硬脂肪构成,有些由软脂肪构成。两种脂肪的差异已经在其他地方做了解释。

脂肪在肾中的形成是一种必然结果,是有肾动物的必然条件的结果。另外,脂肪的形成是为了保护肾本身和保存肾的自然热量。后背被厚厚的肉所覆盖,能够保护心脏周围的内脏。腰以及所有弯曲的部分都少肉,因此所产生的脂肪就代替肉保护肾。再者,作为一种脂肪,肾能更好地进行分泌和整合体液,因为肾是热的,正是热量导致整合作用。

这些即为肾之所以是脂肪性的原因。在所有动物中右肾的脂肪少于左肾,因为肌体右侧干燥、坚实,比左侧更适合于运动。运动是脂肪的天敌,因为运动可以融化脂肪。

对于所有动物,拥有脂肪性的肾是有益的,通常它们的肾中充满了脂肪。但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羊身上,则会导致死亡。尽管肾是脂肪性的,但总有某个部位没有脂肪,如果不是在两个肾中,至少在右肾中缺少脂肪。脂肪性的肾之所以唯独对羊会造成伤害,或对羊更易造成伤害的原因如下:有些动物的脂肪是液态的软脂肪,空气不易穿透从而产生疾病。一旦空气穿透,就引起腐烂。就患有肾病的人来说,尽管拥有脂肪性的肾对他有益,但如果肥得过分,就会引发致命的疼痛。对于那些拥有硬脂肪的动物,无一具有像羊一样的如此厚密的硬脂肪。再者,羊的硬脂肪含量非常大。羊的肾比任何其他动物的肾都更为迅速地充满脂肪。当体液和空气穿透其中,就引起腐烂,迅即使羊死亡。疾病通过主动脉和大血管直接传至心脏,因为存在着从主动脉和大血管到肾的连续的管道。

我们已经讨论了心和肺,又讨论了肝、脾和肾。

【10】 上述两套内脏被间隔分离开来,这种间隔被某些人称为“膈膜”。它把心和肺隔离出来,如上所述,在有血动物中它被称作“膈膜”,所有有血动物都有膈膜,正像它们都有心和肝那样。因为膈膜用来分离胃周围的部分和心周围的部分,确保感觉灵魂的本原不受影响,当进食时不会迅速地被来自食物的上升气息所湮没,或被进入肌体的过多热量所侵袭。出于这种目的,自然做出了划分,构造了像隔墙或栅栏一样的“膈膜”。在那些可能使上下部分相分离的动物中,自然把高贵的部分和卑贱的部分划分开来。因为上面的部分是完美的,是其他部分为之存在的目的,而下面的部分为了上面的部分而存在,是必需的,因为它们是食物的容器。  

膈膜在靠近肋骨处肉较多,且较强劲,而中部则更像是一种膜,这就使之更有益于伸缩、更为有力。存在着用来隔离来自下部的热量的这种好像“旁生物”[7]一样的膈膜,可以由下述事实表明:由于它靠近胃部,当吸收充满热量的分泌出来的体液时,直接对心智和感觉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这就是称之为“膈膜”的原因,似乎它参与了思想活动过程[8],事实上它本身并未参与,而是因为它靠近思想活动的器官,使心智活动的条件发生变化。膈膜的中部之所以薄,这不仅出于必然性,因为靠近肋骨的部位的肉必然多于其他部位,而且还在于这样能够使膈膜尽可能地吸收少量的体液,如果膈膜全部都由肉构成,就会吸收并保存大量的体液。膈膜散发的热量迅速影响感觉,这可以通过笑这种现象所表明。当人们感到痒时就会立即发笑,因为运动迅速传至这一部分,该部分虽然微微受热,但仍然会产生一种独立于意志的运动,影响心智的活动。唯有人类容易感受痒的原因首先在于人类的皮肤精细,还在于人类是唯一会笑的动物。感受痒意味着发笑,而笑是由业已提及的腋窝周围的运动所产生。

据说,在战争中当人们的膈膜受伤时就会发笑,这是由于来自伤口处的热量所致。这种说法比谣传人头落地后还会说话更为可信。有人援引荷马的诗句以为证据,声言荷马在写下面诗句时触及了这个问题:

他的头落入尘土之中,它依然说话。

而不是

他的头落入尘土之中,他依然说话。[9]

在阿卡狄亚,此类事情曾被人们深信不疑,当地某人还被以之为证据受到审判。宙斯的祭司赫普劳斯来奥被害,但无人知晓凶手是谁。有些人声称当被害人尸首分离之后,听到他的头多次重复下面的话:

 克尔西达杀了一人又一人。

于是人们动手搜寻,在某地找到了一个名叫克尔西达的人,将之送上了法庭。然而当一个人的气管被割断,从肺部不再有运动产生时,说话是不可能的。再者,在蛮族人那里,人头往往被迅即砍掉,但未曾发生此类事情。另外,为什么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在其他动物身上呢?因为当其他动物的膈膜受伤时会发笑只是人们的希望或想象而已,除了人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动物会笑。但当动物尸首分离后躯体还会继续前行一段距离,这不是没有根据的,因为无血动物在头被割掉后的确可以活一段时间。这种现象的原因在其他章节中已做了说明。

我们业已论述了每种内脏存在的目的。它们生于血管内部的终端处,这是必然的,因为体液即具有血液本性的体液必须在此处排出,当凝结坚固之后便形成了内脏的实体。因此,它们呈血液状,所有内脏的实体都是相似的,尽管与其他部分不同。

【11】 所有内脏为膜所包裹。因为内脏需要覆盖物来保护自己的安全,这种覆盖物要轻。膜可以满足这些条件,它结构紧密,能形成良好的保护层;它没有肉,因此不吸收和储存体液;它薄而轻,不增加重量。覆盖心脏和脑的膜是最大的、最强劲的,这是合理的,因为起支配作用的力量必须进行保护。心和脑是生命的中枢,最需保护。

【12】 有些动物具备数目完整的内脏,有些则不完整。我们业已表明哪些动物的内脏数目不全,为什么不全。再者,同一内脏在不同的拥有者那里不同。例如,心脏在所有具有心脏的动物身上并不相同,其他内脏也是如此。肝在某些动物中分为几部分,在另一些动物中几乎不可分。这些差异首先存在于胎生有血动物身上,但鱼类和卵生四足动物更为明显,它们的肝不仅与胎生动物相异,而且它们相互之间也有差别。鸟类的肝非常相似于胎生动物的肝,两者色泽清纯,呈血液状。因为它们的肌体为空气提供了自由进出的通道,残留体内的恶臭分泌物很少。某些胎生动物没有胆———膀胱,主要由于肝参与维系良好的整合作用和肌体的健康。这是因为内脏活动的首要目的在于血液,除了心脏,肝比其他内脏的血液都多。在多数卵生四足动物和鱼类中,肝呈黄色,某些此类动物的肝色泽难看,与肌体整体上劣质的组合相一致,例如蟾蜍、龟及其他类似的动物。

分趾蹄有角动物的脾是圆形的,如山羊、绵羊以及相类似的动物。除非在脾的某一点上增生时,才长成长形,如牛的脾。在所有多趾动物中脾是长形的,如猪、人和狗。单蹄动物的脾界于两类之间,混有两者的特征,一部分宽阔,一部分狭窄,如马、骡和驴。

【13】 内脏与肉的区别不仅在于物质的体积,还在于所处的位置。肉在体外,内脏在体内。内脏与血管具有共同性,某些为了血管而存在,某些离开血管则不能存在。

【14】 胃在膈膜之下,如果有食道,位于食道终端处,如果没有,直接与嘴相接。与胃相连的是所谓的“消化道”。

之所以每种动物都有这些部分,对任何人都是显而易见的。动物必然具备用以接受食物的器官和当食物的水分被吸收后排除它们的器官。排泄物必定不能与未被整合过的食物占据同一场所,必然存在着从一种转换为另一种的空间。必然有一个容纳食物的器官,又有一个承载无用的排泄物的器官,因为这种转移活动有一段时间间隔,所以必然有不同的场所。在《论动物生成》和《论营养》中讨论这些问题更为恰当。当下要考察的是胃及其附属部分的种种差异。

在不同动物中,胃的大小和形式有所不同。双腭有齿的有血胎生动物只有一个胃,如人、狗、狮和其他多趾动物,又如马、骡、驴等单蹄动物,再如猪这种尽管是分趾蹄的,但双腭有齿的动物。但体积庞大,以多刺的草木植物为食的动物,由于整合食物困难,拥有多个胃,如骆驼。有角动物也有多个胃,因为它们并非双腭有齿。骆驼并非双腭有齿,但却无角。这是因为对骆驼来说;拥有多个胃比双腭有齿更为必需。在拥有多个胃方面骆驼与并非双腭有齿的动物相似,牙齿的这种构造与多重胃相匹配,即双腭缺齿是因为它们没有用处。另外,由于骆驼的食物多刺,舌必然具有多肉的特征,自然把从缺失的牙齿上省下来的土性质料用到腭上,使之坚硬厚实。骆驼像有角动物一样反刍,因为它具有类似于它们的胃。所有有角动物如绵羊、牛、山羊、鹿等都有多个胃,因为嘴中缺齿,咀嚼食物的活动功能不完善,因此胃一个接一个地吸收食物,第一胃承载未被处理的食物,第二胃对食物进行初步处理,第三胃进行全面处理,第四胃把食物变成浆状物。这就是这些动物具有多重处理食物的场所或部分的原因,它们分别被称为“瘤胃”、“蜂窝胃”、“重瓣胃”和“皱胃”[10]。有关这些部分在位置和形式方面的相互关系,应参阅《动物志》和《解剖学》。

基于同样原因,鸟类在接受食物的部分上呈现出种种差异。像有些动物那样,鸟类不能凭嘴完成处理食物的功能,因为它们完全没有齿,没有任何咬烂、磨碎食物的器官,因此某些鸟类在胃的前面有一种叫做“嗉囊”的部分,这一部分代替嘴完成功能。有些鸟类具有宽大的食道,或者食道在到达胃部之前有一个膨胀部分,其中先行储存未被处理的食物,或者胃部本身的某处凸现出来,或者胃部强劲而多肉,因而能够长时间地保存并整合食物,尽管这些食物尚未磨碎。自然不仅借助于胃部的热量,而且还借助于胃的功能来弥补嘴的缺陷。有些鸟类不具备上述这些部分,只有一个长长的嗉囊,因为它们的食物是潮湿的,这是一些栖息于沼泽中的长腿鸟。因为它们所摄取的食物易为磨碎〔是潮湿的,不需怎么整合〕,因此这些鸟的胃是潮湿的。

鱼类都有齿,尤其是全部都有锯齿。只有一小类鱼是个例外,即所谓的鹦嘴鱼,因此它们似乎是唯一反刍的鱼。其他反刍的动物是并非双腭有齿的有角动物。鱼类的全部牙齿都是尖锐的,因此能够咬碎食物,尽管并非完全咬碎。它们不能长时间进行咀嚼,没有宽扁的适宜于咬烂食物的齿。如果有的话,这样的齿将毫无用处。再者,某些鱼没有食道,某些只有一个短短的食道。为了有助于整合食物,有些鱼如鲻鱼,具备类似于鸟的多肉的胃。大多数鱼类在胃的附近长有很多附属器官,像“前室”一样,储存食物并腐化、整合食物。鱼类的附属器官与鸟类的大不相同。在鱼类中,它们在胃的正上方;在鸟类中,如果存在的话,它们在下面,靠近消化道的终端。某些胎生动物也有后一种类型的附属器官,目的也是相同的。

整个鱼类都贪食,因为它们处理食物的器官不完善,许多食物未经整合就吞下去了。所有有直的肠道的动物尤为贪吃,因为进食快,享用的时间短,食欲来得必然也快。

业已提及,双腭有齿的动物的胃较小。可以分成两类。有些类似于狗胃,有些则类似于猪胃。猪胃比狗胃大,并有某些大小适中的褶皱,以便加长整合作用的时间。狗胃较小,不比消化道大多少,内面光滑平整。在所有动物中,紧接胃的是消化道。像胃一样,这一部分也呈现多种不同形式。某些动物的消化道是同一的,当展开时完全相似,有些动物则并不相似。在某些动物中,消化道靠近胃部处粗宽,而终端处细窄(这即是狗在排泄分泌物方面很困难的原因)。然而大多数动物的消化道头窄尾宽。

有角动物的肠较长,有很多卷绕,肠和胃的体积较大,因为这种动物的体积本身就比较大。一般说来,有角动物的体积较大,因为它们摄入食物要经过复杂彻底的处理过程。除了直肠动物之外,肠越往下越宽,并有所谓的“结肠”和“盲肠及其扩张部分”。从此往下,肠变窄、卷曲。此后直至释放排泄物的场所,这一部分被称作肛门,有些动物的肛门拥有脂肪,有些则缺少脂肪。自然设计了所有这些部分以适应处理食物和排泄物的功能。因为排泄物逐步下行,承载它的空间也逐渐加大,为了从中停留和转换。这一过程发生在那些因体积大,肌体有关部分的热量大,从而需要摄入更多食物的动物身上。正像肠离开上部胃逐渐变窄一样,排泄物在水分完全耗尽之时,从结肠和下部胃的开阔空间进入狭窄的通道,进入螺旋状的盘卷的肠道之中。以这种方式,自然能够储存物质,可以避免一次将全部排泄物释放完。

在那些进食不得不有所节制的动物中,下部胃没有开阔的空间,消化道不是直的,而是有很多卷曲。胃宽广引起食欲,肠道挺直更快地重新唤起食欲。承载食物的器官简单而开阔的动物贪食。器官简单,进食的时间间隔短;器官开阔,进食的量大。

上部胃的食物在刚刚进入时必然是新鲜的,当食物继续下行时必然失去液汁,成为粪便。因此,必然存在着某个中间部分,从中进行转换活动。里面的食物不再新鲜,但尚未成为粪便。因此所有刚才说过的动物都有所谓的“空肠”,构成靠近胃部的细小肠道的一部分。空肠界于容纳未被整合的食物的上部胃和容纳无用排泄物的下部胃之间。空肠存在于所有动物之中,但在体积大的动物中,在它们不进食的一段时间中最为明显。因为在不进食时,上部胃和下部胃之间有一块明显的空间;而当进食时,食物转换所用的时间就较短。雌性动物的空肠可以位于肠道上方的任何一个位置,雄性的空肠则位于盲肠和下部胃之前。

【15】 所谓的胃衬膜存在于所有具有多个胃的动物中。兔是唯一具有胃衬膜的一个胃的动物。对于有多个胃的动物,胃衬膜既不在瘤胃中,也不在蜂窝胃和皱胃中,而在界于最后和第一胃之间的胃中,即在所谓的重瓣胃中。所有这些动物都有胃衬膜,因为它们的乳汁很浓。只有一个胃的动物不具备胃衬膜,因为它们的乳汁很稀。这也是有角动物的乳汁凝固,而无角动物的乳汁不凝固的原因。至于兔也有胃衬膜是因为它以草本植物为食,而这些草本植物具有像无花果液汁一样的液汁,这种液汁能够凝固哺乳胃中的乳汁。在《问题集》中,我们已经讨论了为什么胃衬膜形成于有多个胃的动物的重瓣胃中。


注释

[1] “脸”(prosopon)由pros(向前)和oops(观看)两词构成。

[2] oruks,拉丁文为oryx。

[3] Momos,嘲弄与指责之神。

[4] epiglottis。

[5] hee megalee和hee aortee。

[6] hemus。

[7] paraphuades。

[8] “膈膜”的希腊文为phrenes,“思想”为phronein。

[9] 荷马:《伊利亚特》,X,457;《奥德赛》,XXⅡ,329。

[10] koilia,kekruphalos,ekhinos,enustron。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之类的,也不打算靠这个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
(0)

相关推荐

  •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变小的道德-在线阅读

    变小的道德 1 当查拉图斯特拉再踏上陆地时,他并没有直接走向他的山上的山洞,而是兜了许多路,打听了许多问题,问这问那,因此,他针对着自己开玩笑地说道:“瞧这一条河流,兜了许多曲曲折折的路,又流回到源头来了!”因为,他想知道,在他出外期间,世人发生了什么情况:他们变得伟…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7日
    143
  • [古希腊]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二卷 第十七章-在线阅读

    第十七章 美涅得谟 美涅得谟(Menedemus)属于斐多的学派;他是塞奥普洛匹德(Theo propidae)宗族成员克利斯提尼(Clisthenes)的儿子,出身良好,尽管他 不过只是一名建筑工匠,而且也很穷;也有人说他是一名布景画匠(scene -painter),还有人说他两个行当都会。因此当他提议一条法令时,一个叫 阿勒克西纽(Alexinius…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2日
    209
  • 第三节 宗教改革与理性权利

    对于基督教来说,16 世纪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时期,这个时期发生了 基督教历史上的第二次大分裂——新教从罗马天主教中分离出来②, “它为后来发展起来的现代西方基督教的许多特征奠定了基础”③。通 常用来指称这一时期的术语是“宗教改革”(the reformation)④,尽管 像“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用来指称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术语一 ① 保罗·奥斯卡·克利斯…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8日
    236
  • 第二节 巴克莱经验主义的形而上学

    在17—18 世纪的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中,巴克莱最突出地强调 了形而上学,在某种意义上,他的哲学就是以提出和证明一种形而上 学为目的的。尽管巴克莱的早期思想与晚期思想有很大不同,但是 重视形而上学,追求一种完美的形而上学世界观,是他的哲学的一个·368 · 中篇英国经验主义哲学 显著特点。 形而上学以存在以及由此引出的一系列相关概念为基本论题。 在巴克莱的哲…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5日
    252
  • 索福克勒斯悲剧-《俄狄浦斯王》-(五)第二场-在线阅读

    (五)第二场 (克瑞昂上) 克瑞昂 同胞们,听说奥狄浦斯国王 对我进行了可怕的指控, 我受不了,向你们诉冤来了。 如果他认为我在眼下的麻烦里 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伤害他, 背上这黑锅,余下的日子 我活着还有什么乐趣。 因为,如果不仅市民们说我坏, 你和朋友们也都这么说, 那么,这指控对我的损害 就不限于一个方面,而是无所不包的了。 -------- 歌队长 这…

    书籍分录 2024年4月29日
    58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