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卷二-在线阅读

文章目录[隐藏]

卷(α)二

此卷尚论本体与四因,自然真理与一般学术研究;其内容与卷一卷三上下均不衔接。奥古斯丁尼夫(Augustine Niphus)认为此卷原从某卷或某章中删出,而后人复为之编存于A卷之后。亚历山大与亚斯克来比均谓此卷开章语及物理,不宜以之入“哲学”。依托马斯·阿奎那意见,此卷论题亦与卷A有关,故世传各本均仍旧编。近代译文或标为“卷A附篇”,以后各卷依次挨下,全书作十三卷。兹照多数译本列为卷二,全书作十四卷。旧注曾述及此卷为巴雪克里(Pasicles)所作。“哲学”一书之近代诠疏家耶格尔估量为巴雪克里听讲笔记。

章一

对于自然真理的探索,正不容易,但也可说并不困难。世人固未尝有直入真理之堂奥,然人各有所见,迨集思广益,常能得其旨归,个别的微旨,似若有裨而终嫌渺小,或且茫然若失,但既久既众而验之,自古迄今,智慧之累积可也正不少了。因为真理像谚语的门户,没有人会错入,1“希腊古谚”卷二,678。以此为喻,则学问不难。然人们往往获致一大堆的知识,而他所实际追求的那一部分确真摸不着头绪,这又显得探索非易了。

迷难本起于两类,也许现在的迷难,其咎不在事例而正在我们自己。好像蝙蝠的眼睛为日光所闪耀,我们灵性中的理智对于事物也如此炫惑,实际上宇宙万物,固皆皎然可见。

我们受益于前人,不但应该感荷那些与我们观点相合的人,对于那些较浮泛的思想家,也不要忘记他们的好处;因为他们的片言剩语确正是人们思绪2出于动字“持有”,参看卷△第二十章注。在此句中,应作别解。亚历山大解作“能力”,以后各家,或解作“研究的习惯”,或解作“思想的能力”,或解作“心理的经验”;兹译为“思绪”。的先启,这于后世已有所贡献了。诚然,若无提摩太,我们将不会有多少抒情诗;可是若无弗里尼,就不会有提摩太。3提摩太(Timotheus,约公元前446[?]一前357)与弗里尼(Phrynis)均希腊抒情诗人。弗里尼略早,约与戏剧家亚里斯托芬(约公元前 448一前380)同时。这于真理也一样;我们从若干思想家承袭了某些观念,而这些观念的出现却又得依靠前一辈思想家。

哲学被称为真理的知识自属确当。因为理论知识的目的在于真理,实用知识的目的则在其功用。从事于实用之学的人,总只在当前的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事物上寻思,务以致其实用,于事物的究竟他们不予置意。现在我们论一真理必问其故,如一事物之素质能感染另一些事物,而使之具有相似素质,则必较另一事物为高尚(例如火最热,这是一切事物发热的原因);这样,凡能使其它事物产生真实后果者,其自身必最为真实。永恒事物的原理常为最真实原理(它们不仅是有时真实),它们无所赖于别的事物以成其实是,反之,它们却是别的事物所由成为实是的原因。所以每一事物之真理与各事物之实是必相符合。

章二

显然,世上必有第一原理,而事物既不能有无尽列的原因,原因也不能有无尽数的种类。因为(甲)一事物不能追溯其物质来由<物因>至于无尽底蕴,例如肌肉出于地土,土出于气,气出于火,历溯而终无休止。也不能根究其动变来源<动因>成为无尽系列,例如人因气而动,气因太阳而动,太阳因斗争而动,4此例出于恩培多克勒宇宙学。类推而竟无休止。相似地极因也不能无尽已的进行——散步为了健康,健康为了快乐,快乐为了其它,其它又为了其它,这样无尽已的“为了”。怎是<本因>的问题亦复如此。因为在“间体”问题上,“间体”必有前后两个名词,前名必为后名的原因。如果人们询问三者之中谁是本因,我们当以第一名为答;末一名不是原因而是成果,间体又只是它后一名的原因〈那么本因自应求之于最先一名了〉。(间体之为一或为多,这里并没有关系,其数有尽或无尽也没关系。)如果间体的系列是无尽的或种类是无尽的,一直下去到任何一个间体为止仍还都是间体;如没有那个“第一”这就没有本因。

在上面建立了一个起点以后,也不能向下面无尽地进行,如云水由火故,地由水故,不能是一有“所由”便产生无尽后果。“由”((k)之为义有二——这里,“由”不作“在后”解,例如我们说,“在”伊斯米赛会以“后”,来了奥林匹克赛会;5(ix,前置词有“由于”与“后于”两义;这里亚里士多德专用其前一义而再析为二解。希腊人每两次奥林匹克节间举行一次伊斯米节。凡遇此节年,伊斯米会排在春季,奥林匹克会排在夏季(参阅卷△章二十四)。其一义如“由”儿童以至成人,儿童变则为人;或另一义如气“由”于水。我们说“人由童来”,其意所指是“一物变而另一物成,一物终而另一物始”(创变本在“现是”与“非现是”之间;因为学徒是一个在创造中的大师,所以我们说一个大师是“由”学徒变成的);另一方面,“气由于水”则其意所指是一物毁而另一物成。所以前一类变易是不可回复的,成人不能复还于儿童(因为这是由于变易遂成现是,并不是出于“此是”而转为“彼是”;又如说天曙而成白昼,就因为白昼跟在天曙以后;类乎如此,我们也不能倒转说白昼成为天曙);但另一类的变易则是可回复的。在这两类事例上,都不能有无尽数的项目。因为前一类项目就是间体,必须有所休止,而后一类则互为变化;它们之间的成坏是相通的。

同时,第一原因既是永恒的,就不该被毁灭;因为创变过程向上行时不是无尽的<必然得有一个最初原因〉,后继的事物须由这第一原因的毁灭而次第生成,那么这第一原因将不是永恒的。6这一节原文晦涩而论旨不明。上文994all-19既列举四因,又言明第一因必须是永恒的。此节末一子句与上文相矛盾(参看罗斯注释)。又,极因是一个“终点”,这终点不为其它什么事物,而其它一切事物却就为了这个目的;有了这末项,过程就不至于无尽地进行;要是没有这末项,这将没有极因,但这样主张无尽系列的人是在不自觉中抹掉了“善”性(可是任何人在未有定限以前他是无可措手的);世上也将失去理性;有理性的人总是符合于一个目的而后有所作为,这就是定限;终极也就是“定限”。

“怎是”也不能引致另一个更充实的定义。7此语简略,可以人的定义为例示而加以说明:怎样是人?“人是理性的动物。”“怎样是理性动物?”“这是理性的有官感的活体”这样一定义引致另一定义,总不能无尽地进行。原定义比之衍生定义总是较切近的一个定义;在这样的系列中,如果第一项定义没有做对,以后的步趋也不会走准。还有,这样说的人实际毁坏了学术;因为要想达到无可再解析词项,这是不可能的。依照这些想法,知识也成为不可能;事物如真具有如此无尽的含意,人将从何认取事物?因为这并不像一条线那样,可能作无尽分割,可是实际上,于线而论那个无尽微分还是不可想象的,所能想象的只是一些假设为有定限而颇短的线段而已(人们如欲追寻一条无尽可分割的线,他就没法计算多少线段)。——凭可变事物来想象物质之无尽也不可能。若说无尽事物能存在,则这个无尽观念便非无尽。

但是(乙)原因的种类若为数无尽,则知识也将成为不可能;因为我们只有肯定了若干种类原因以后,才可以研究知识,若说原因是一个又一个的增加,则在有尽的时间内人们就没法列举。

章三

对于一群听众,学术课程的效果须看听众的习性;我们乐于听到自己所熟悉的言语,不熟悉的言语违异我们的惯常,就好像难以理解,又好像是外邦人语。可理解的言语就是习惯的言语。

习惯的力量可以律法为证,因积习而逐渐造成的律法,其中神话①

以及幼稚的成分常常比理知成分占优势。有些人,除非讲演者以

数学语言说教,他们就不倾听,有些人则要求他举实例,还有些人

则但愿他以诗为证。有些人要求一切都说得精密,另有些人则以

精密为厌忌,因为他们自身粗疏,精密的言语于他们的思想联系不

10上,或则因为他们拿精密当作烦琐。精密是具有一些烦琐性质的,

因此在商业上和辩论上都被轻视。

所以人们必须先已懂得而且习知各式辩论的方法,因为各门

知识与修学方法两者均需要艰巨的功夫,这不能在研究各种专门

15学术中,同时又教授以修学的方法。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求高

度的教学精密,②精密只是超物质问题上有此需要。全自然既假

定着具有物质,自然科学便不需要过度精密的方法。我们必需先

① 神话之入律法者,其例,如坤母神话以大地女神为人类之祖母,雅典与斯巴达

均以之订入法律。柏拉图亦尝论及以坤母神话订入法律可以增进人民对于乡土国家

之患忱。

② 参看“尼哥马可伦理学”卷一章三:“解析后篇”卷一,章十三、十四。卷(α)二

研究自然是什么,再进而考察自然科学所讨论的是些什么。[以及20

研究事物的原因与原理是否属于一门或几门学术。]①

41

① 末一子句与995b5-6那一子句相似,盖被重复传抄而误植于此。

  • 1
    “希腊古谚”卷二,678。
  • 2
    出于动字“持有”,参看卷△第二十章注。在此句中,应作别解。亚历山大解作“能力”,以后各家,或解作“研究的习惯”,或解作“思想的能力”,或解作“心理的经验”;兹译为“思绪”。
  • 3
    提摩太(Timotheus,约公元前446[?]一前357)与弗里尼(Phrynis)均希腊抒情诗人。弗里尼略早,约与戏剧家亚里斯托芬(约公元前 448一前380)同时。
  • 4
    此例出于恩培多克勒宇宙学。
  • 5
    (ix,前置词有“由于”与“后于”两义;这里亚里士多德专用其前一义而再析为二解。希腊人每两次奥林匹克节间举行一次伊斯米节。凡遇此节年,伊斯米会排在春季,奥林匹克会排在夏季(参阅卷△章二十四)。
  • 6
    这一节原文晦涩而论旨不明。上文994all-19既列举四因,又言明第一因必须是永恒的。此节末一子句与上文相矛盾(参看罗斯注释)。
  • 7
    此语简略,可以人的定义为例示而加以说明:怎样是人?“人是理性的动物。”“怎样是理性动物?”“这是理性的有官感的活体”这样一定义引致另一定义,总不能无尽地进行。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
(0)

相关推荐

  • 第四节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在后期理论中出于解释社会现象的需要,对自已的早 期理论作了许多补充和修改。首先他把心理结构说发展为人格结构 说,使无意识心理学进一步社会化。相应于心理结构中无意识、意 识、前意识三个层次,他提出个体人格中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次。 “本我(Id)”相应于早期的无意识概念,它是人格的基础部分。本 我像一口充满着沸腾的刺激的大锅,既包容着巨大的能量,又表…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3日
    175
  • 第一节 雅斯贝斯的生平与学术背景

    雅斯贝斯(Karl Jaspers)于1883年2 月出生在德国北海沿岸的 奥尔登堡。父母在他的孩提时代便为他树立了遵从理性、保持独立 判断力的榜样,使得他很早就养成了无拘无束的性格和拒绝盲从的 习惯,以至于他就读人文中学时,屡次因拒绝学校的规定而同校方发 生冲突。上大学时,他先是攻读了几个学期的法学专业,但始终对法 学兴趣索然,相反,却对文学、艺术和哲学显…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3日
    158
  • 第三节什么是启蒙

    福柯的《什么是启蒙》(“Qu'est-ce que le lumières”)发表在法文 《文学杂志》(Littérature)1984年5月总第207期上,他要在哲学领域 提出新的问题。显而易见,“新的提问”有针对康德的意思,因为康德 也有一篇著名短文《什么是启蒙》。福柯与康德关于启蒙的研究有一 个共性,即两入都从历史(历史的一般性或哲学史)的角度提出“起…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4日
    168
  • 第五节 斯宾诺莎的情感理论

    斯宾诺莎《伦理学》之第三和第四部分的内容全部谈的是情感问 题,占了全书一半以上的篇幅。从全书的结构看这似乎有些不成比 例。至少从表面上的原因追溯,斯宾诺莎这部书的旨趣不是本体论, 而是伦理学。伦理学以人为研究的对象,而在斯宾诺莎看来,情感构 成了人类生活的主要内容。 在第三部分的序言中,斯宾诺莎向我们揭示,情感是自然而然 的,遵循一定的秩序,为外因所诱惑。外…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4日
    167
  •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开讲辞-在线阅读

    开讲辞 1816年10月28日在海得堡大学讲 诸位先生: 我所讲授的对象既是哲学史,而今天我又是初次来到本大学,所以请诸位让我首先说几句话,就是我特别感到愉快,恰好在这个时候我能够在大学里面重新恢复我讲授哲学的生涯。因为这样的时机似乎业已到来,即可以期望哲学重新受到注意和爱好,这门几乎消沉的科学可以重新扬起它的呼声,并且可以希望这个对哲学久已不闻不问的世界又…

    书籍分录 2024年5月28日
    97
关注微信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