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聘元-《西方哲学的故事》-第二十三章 幸福人生-在线阅读

第二十三章幸福人生

黑格尔不再是一个没有生活,只有哲学

的人,相反,他享尽人生幸福,甚至有一

个私生子。

在花费大量篇幅讲解康德之后,我们要进入另一个伟大哲

学家——黑格尔——的哲学世界了。我对这位哲学家的尊敬不

亚于对康德,他的哲学可能看上去比康德更难懂,然而如果我们

仔细地看看,会发现他几乎像康德一样博学而深刻呢。

我们还是按照惯例,先讲讲他的生平吧。

话说很早很早以前,在德意志乱七八糟的几百个大小诸侯

中,最大的一个奥地利发生了一场宗教冲突,其原因就是以马

丁·路德为首的“叛逆”搞起了一种什么基督教新教,这我们在

前面已经说过了。我们也说过了,马丁·路德搞起他的新宗教之

日,也是引发一场新的宗教迫害之时。这些基督新教的信仰者自

然被老教的人视为异端,重则被杀了头,轻则被赶出家乡,四处

逃命。

在这些逃命者当中有一个人名叫约翰·黑格尔,一个顶虔

诚的新教徒,他选择了同属德意志的另一个邦,一个小不点儿的

477邦——符腾堡——作他的安身立命之处。

符腾堡位于德国西南部,现在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符腾

堡州。

黑格尔先生是一个有本事又乐天知命的家伙,到了新地方

后,立即将异乡当做了家乡,踏踏实实地过起日子来,若干年后

便人财两旺,子子孙孙在这里热火朝天地繁衍生息下来。

时光如水,转眼两百来年就流走了,约翰·黑格尔的后裔中

出了一个牧师,他是一个挺受教民们尊敬的家伙,为无数个新生

儿施了洗,在这些人当中就有那位同歌德像两颗明星般闪亮天

际的席勒。

黑格尔牧师像其他准许结婚的新教牧师一样,有自己的老

婆孩子,他有一个儿子名叫乔治·鲁德威·黑格尔,生于1733

年,是个聪明的家伙。黑格尔牧师的这个儿子设法谋到了一个美

差,进了符腾堡公国的税务局,做了一名税务官。他娶了一个妻

子,据说是一个颇有才情的女子,甚至懂得拉丁文,并且将这些

宝贵的知识毫不吝惜地教给她的孩子们。

她一共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全名乔治·

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这个弗里德里希也可译成腓特烈,

我们在历史卷讲德国的历史时曾讲过叫腓特烈的德意志诸皇或

王,德国人为了对他们的王表示尊敬便给自己的孩子起个同样

的名,例如我们熟悉的尼采和恩格斯,他们分别叫做弗里德里

希·尼采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这个大儿子就是我们这章所要讲的黑格尔,他于1770年8

月27日出生在符腾堡公国的斯图加特城。由于是长子,他最先

得到了父母的宠爱,尤其是母亲,从小对他慈爱有加,他也对母

亲报以深挚的爱。可惜,他才13岁时,母亲就弃世了,这留给了

478

l他永远的痛。多年之后,当黑格尔已经是一个老人时,他还在母

亲的忌日那一天写信给妹妹说:“今天是我们母亲去世的日子,

这个日子我永远记得。”

也许正因为失去了母亲那共同的悲哀,黑格尔一家子的关

系非常好,无论是父子之间还是兄妹之间,都有很深的感情。他

的弟弟比他早死好多年,是拿破仑远征俄罗斯时在无边无际的

冰原上留下的几十万冤魂之一。他同妹妹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

他的妹妹说不定是对他这伟大深刻的阿哥感情太深厚了一点,

所以看不上其他渺小浅陋的男士,做了一辈子小姐,在黑格尔去

世后的第二年便自杀了。临死时留下一封信,信中记载着黑格尔

的许多童年往事,成为我们为黑格尔做传的最宝贵的第一手资

料。

从她所留下的这封信中,我们知道了黑格尔有一个多灾多

难的童年。他6岁时得了天花,一只脚踏进了鬼门关,不过总算

被医生拉回了阳间道。几年后母亲又死了,正当此时,祸不单行,

他又患上了痢疾和热病这类可怕的恶疾,他的母亲就死在这些

传染病的魔爪之下,他自己又差点跟母亲一起上天堂了。他还得

过一种叫“间日热”的怪病,一会儿冷得发抖,一会儿又热得冒

汗,那难受劲可想而知,使得正在上学的他不得不回到家里休养

了好几个月。

不过,中国有句老话“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也许老天正是想

考验一下黑格尔,看他是不是堪当大任,才让他早年屡经痛苦挫

折呢。

黑格尔5岁时开始上小学,两年后就上了中学,据说成绩还

不错,特别是对拉丁文与古希腊文情有独钟。这为他以后的哲学

事业打下了良好基础,因为对于那时搞哲学的人来说,不懂拉丁

479文和希腊文就像现在我们中国人搞西方哲学英文、德文皆不懂,

或者搞中国哲学读不通文言文一样。

可能由于他是个好学生,得到了一个叫洛弗勒尔的老师的

青睐。在黑格尔还是个8岁的小孩时,老师就送他一套《莎士比

亚全集》,共11巨册,并附上一张纸条,告诉小黑格尔:“你现在

还不能学习这些书,但不久你就会读懂它们。”

这个洛弗勒尔先生也是位博学之士,通晓希腊文和拉丁文,

也熟悉文学与哲学,从亚里士多德的《大伦理学》到贺拉斯的《歌

集》都耳熟能详。

黑格尔在早年就显示出了两大优秀的学者特征:一是爱观

察,二是爱做笔记。他总是仔细观察周遭的一事一物,从花鸟虫

鱼的形态到别人的一言一行,并将所感一—记录下来。大家知道

有两句至理名言:一句是西方的,叫“生活中不是缺少美,缺少

的只是发现”;另一句是我们中国的,叫“烂笔头胜过好记性”。一

个人如果有了前一个好习惯,他就总能从生活中找出好东西来,

无论是美还是思想;如果有了后一个好习惯,他就总能将这些好

东西保留下来,变成自己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此日积月累,最后

定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自己的思想来。不但黑格尔如此,大

家同样如此,不信试试看!

就在这样的学习、观察与记录之中,黑格尔度过了他的童年

和少年时光。1788年,到了18岁这人生最美好年华时,他来到

了一个做学问的人通常都会来的地方——大学。

他进的这所大学叫图宾根大学,在德国它不算好,也不算

坏。

刚进大学时他主修的是哲学和古典文献。可以相信他对这

两门课的学习态度是认真的,因为这些正是他一贯的爱好。一个

480人对自己所爱好的东西总是能认真的,不管这东西在旁人看来

多么乏味无聊,就像哲学这许多人看来无聊透顶的东西,也有一

些人认为它非常有趣哩!两年之后他便通过考试,获得了哲学学

士学位。

除哲学之外,还有一件事对于年轻的黑格尔影响甚大,这就

是法国大革命。这场人类历史上轰轰烈烈的革命我们在历史卷

已经详细讲过,它造就了一个英雄辈出的、史诗般的时代。黑格

尔对这场革命的态度像当时大多数热血青年一样,张开双臂欢

呼,为此他还特地在图宾根广场上栽了一棵“自由树”。

获得学位后,也许是受了家族的影响——从两百多年前的

那位约翰·黑格尔以来,他们就是再虔诚不过的基督教徒,他进

入了图宾根大学的神学院继续学习,在这里他选修了大量神学

课程,像《福音史》《西塞罗论神的本性》之类。不过他虽然是个

虔诚的教徒,但对学院里那些陈腐的说教很不满意,并没有将很

多精力用来搞神学,而是继续弄他的哲学。

大学时,虽然黑格尔还是个 20 来岁的年轻人,却已经露出

学究气了,经常陷于哲学的沉思默想之中,因此同学们给他取了

一个外号——“小老头”。事实上这只是表面现象,也许他像个小

老头,可不像康德一样是名副其实的小老头,他同其他年轻人一

样有不少爱好,例如交朋友、喝酒、同女孩子们开开玩笑等。他有

没有真的同某位小姐谈朋友就不得而知了。

女朋友不一定有,但男朋友是有的,他们中有两位同样名垂

青史:一位是荷尔德林——诗界中的卡夫卡,生前像黑夜一样寂

寞,死后才像太阳般灿烂;另一位则相反,生前被大肆吹捧,但历

史证明他并不值得这样的重视,这个人就是也搞哲学的谢林。他

们都是黑格尔在图宾根神学院时的同窗好友。

481三年后,1793年,黑格尔又毕业了,他的毕业证书上赫然写

着:他学神学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但对哲学全力以赴。不过证

书上同时写着:他擅长的是神学,对他全力以赴的哲学却才能有

限。

不知道当黑格尔看到证书上这样的字句时有何感想,或者

几十年后,当他成为名扬天下的哲坛大宗师时,他的导师们想起

这样的字句时又做何感想?

大学毕业后,按规矩黑格尔去做牧师,不过他没有这样做,

而是到了美丽如画的瑞士去当家庭教师。他这样做很可能是像

康德一样,他的家庭虽说不像康德家那样一穷二白,但毕竟也只

是小康之家,而且他已经大学毕业,总不能还像上大学时一样向

家里伸手吧?

他为之服务的贵族住在伯尔尼,当今瑞士的首都。他除了做

家教之外几乎把所有空余时间都用在了当地一家大图书馆里,

读了大量的哲学、文学和历史等著作,从欧里庇德斯的《美狄亚》

一直读到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康德之后,我们再

一次看到了,真正的天才和大师们,他们的思想可能迥然相异,

然而有一个共同点:博学!当然,黑格尔读得最多的还是哲学,例

如孟德斯鸠、康德等人的哲学著作。他毕竟是一个哲学家,虽然

被说成缺乏哲学才能,但这并不妨碍他热爱哲学!

他就这样在伯尔尼共呆了三年。1796年,他离开了伯尔尼,

也许是因为在这个小小的山城里他感到很孤独,没有一个谈得

来的朋友。这时他大学里的好友荷尔德林来信了,说为他在美茵

河畔的法兰克福找了一个好家庭做教师。

黑格尔一接到这个好消息,立即飞一般赶来了。他想这时可

有朋友能够畅谈终日了。但不久他就失望了,这时荷尔德林陷入

482了一场毁灭性的灾难之中。

作为一个男人,荷尔德林先生有两大优势:一是长得漂亮,

算得上小白脸;二是很浪漫。他虽毕业于神学院,但同古板的神

学截然不同,是个十分浪漫的人,喜欢写诗。漂亮加浪漫,请问,

有几个女子能不被这两块磁铁吸过去呢?包括他的雇主。他这

时在一个银行家家里做家教,银行家的妻子名叫苏姗特,是个风

流少妇。她就像那位司汤达笔下的美丽的德·纳雷尔夫人一样,

不知不觉地爱上她的于连·索黑尔了,而荷尔德林呢,又怎能抗

拒夫人的魅力?就这样,他陷入了一场注定是悲剧的爱情之中

●●

详细情形我们就不说了,也许我在本丛书的《西方文学的故

事》中会再给大家讲讲。

荷尔德林沉湎于危险的爱情之中,也许就像海洛因一样,正

因为它的危险,也就更加具有无穷的魅力,将诗人的整颗心都拖

进去了。他哪还有心思管远道而来的黑格尔呢?于是,抱着一肚

子美好希望的黑格尔再次陷入孤独之中。而且这次孤独得更厉

害,甚至于患了严重的忧郁症,他只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哲学沉

思之中,在冥想中逃避现实的苦恼。

他这段时期冥想的主题之一就是人。在一封信中他写了这

样一段话:

很多先生将对这样从自身必然产生的结论大吃一惊。

人们仰望着把人抬举得这样高的全部哲学的顶峰感到头

晕目眩。为什么,到这样晚的时候,人的尊严才受到尊重?

为什么,到这样晚的时候,人的自由禀赋才得到承认?这种

禀赋把他和一切大人物置于同一行列之中。我认为人类自

483身像这样地被尊重就是时代最好的标志,它证明压迫者和

人间上帝头上的灵光消失了。哲学家们论证了这种尊严,

人们学会感受这种尊严,并且把他们被践踏的权利夺回

来,不是去祈求,而是把它牢牢地夺到自己手中。

这样的时光在他苦恼之中慢慢又溜过了三年。到1799年,

这一年,他父亲在夫人仙逝十六载之后也到天堂找她去了。他给

孩子们留下了一笔遗产,黑格尔分得了一笔。

得到这笔“巨款”后,黑格尔认为自己简直是阔佬了,立即想

抛弃他久不欲做的家庭教师。

但到哪里去呢?他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在某所大学做老师,这

样他就有条件搞他的哲学研究了。他又想到了另一个朋友谢林,

这个“姓谢的”虽然比他年轻整整5岁,但已经开始享誉哲坛了,

就在黑格尔得到遗产的前一年他被耶拿大学聘为教授。

想到了这位老朋友,黑格尔便给他写了一封信,问有什么地

方能够让他既有好书看又有好酒喝。

谢林当然明白他的意思,回信道:那你就到耶拿来吧。

1801年,他来到了耶拿大学,以一篇《关于行星轨道的哲学

论文》获得了私人讲师的职位,关于这种给学校干活儿不拿钱的

职位我们在康德那里已经讲过了。

此后两年他便在耶拿大学开课,内容是有关逻辑和形而上

学的,开始选他课的学生有十多个。大家不要以为这是一个小数

字,对于一个开设晦涩的哲学课的默默无闻的私人讲师来说,有

这么多人就很不错了。我记得当初也是私人讲师的弗洛伊德在

维也纳大学开课时才有5个人呢。七十年之后,伟大的弗雷格也

在耶拿大学讲课,他的学生经常只有两三个甚至一个呢。

484当然,他的这一个比得上别人——甚至包括黑格尔——的

几十个,这个学生就是现代西方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卡尔纳普,

我们在《现代西方哲学的故事》中将要好好讲他一番。

几个学期之后,由于黑格尔讲课真不赖,虽然有点儿难懂,

但他那渊博的学识和深刻的见解还是折服了不少听众,他的学

生成倍增加,有了几十个。

到耶拿大学没几年,黑格尔认为自己有资格做教授了,也不

等别人推荐,自己向政府当局递交了一份材料,要求让他当教

授。他的要求竟然顺顺当当地得到了政府的批准,这样黑格尔讲

师就成了黑格尔教授先生了。这可是他人生的一大快事,时值

1805年。

大家也许会奇怪,黑格尔凭啥子这么牛?政府又不是他家

的,凭什么那么听他的话?难道他老舅是教育部长么?且听我道

来。

原来这次黑格尔能做成教授,靠山可比部长还牛呢,这就是

伟大的文学家歌德。

歌德的大名我们是如雷贯耳,无须多言,他比黑格尔大了足

足21岁,黑格尔在1801年刚到耶拿大学时遇到了他。歌德老人

家真是慧眼识英雄,立即对年轻的黑格尔以青眼相待,当他得悉

黑格尔想做教授,焉有不伸手相携之理?同时我们还要知道,歌

德这时已经不只是享誉全欧的伟人了,还是政府里一个不小的

官儿呢,经他的大力推荐,黑格尔就这么顺利当上教授了。

第二年,在他再次过问下,黑格尔拿到了第一笔工资,100

塔勒。

以后他还帮过黑格尔不少忙,因此黑格尔对歌德自然是崇

拜之余加上衷心的感激,他们的友谊一直持续到歌德离开人世。

485黑格尔曾写信给歌德说:

我纵观自己精神发展的整个进程,无处不看到您的踪

迹,我可以把自己称做是您的一个儿子。我的内在精神从

您那里获得了恢复的力量,获得了.抵制抽象的营养品,并

把您的形象看做是照耀自己道路的灯塔。

怎么样?竟然想做别人的干儿子了,有些肉麻吧?不过既然

黑格尔语出真心,我们就不要讥笑他了。

就在这一年,1806年,黑格尔的生活中又发生了一个大变

故,事实上这不仅是他的,也是整个德意志的一大变故。这个变

故就是:拿破仑来了!

我们在《西方历史的故事》里的《拿破仑传》中曾经说到,

1806年10月7日,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向拿破仑宣

战。普鲁士人一宣战,拿破仑就率15万大军急速北上,一战耶

拿,再战瑙堡,三战荷尔斯泰特,彻底击溃了普军,接下来一下子

占领柏林。拿破仑竟然在二十天之内征服了欧洲最强大的国家

之一普鲁士!他从此走上了人生之巅峰。

对于拿破仑的到来,黑格尔并没有大喊大叫,痛骂万恶的侵

略者,其他大多数德国人,包括歌德,也是如此,歌德还同拿破仑

有次十分友好的会见呢。其原因我们在历史卷中也讲过,那是因

为他们的入侵对于广大人民而言实质上是一种解放,将当地的

人民从腐朽的封建桎梏下解放出来。当拿破仑挥师进入耶拿城

时,黑格尔还在马路边瞻望着他呢。是晚,黑格尔怀着激动无比

的心情写信给朋友说:

486我见到了皇帝——这位世界精神——骑着马出来在全

城巡视。看到这样一个个体,他掌握着世界,主宰着世界,却

在眼前集中于一点,高踞马上,令人有一种奇异的感觉。

然而那些趾高气扬的法国兵可不像拿破仑一般和蔼可亲,

他们开始搔扰民宅,其中包括黑格尔的家。黑格尔这时尝到了

“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的滋味,为了免遭进一步伤害,他断

然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策”,逃之夭夭了,胳膊弯里夹着他的

第一部杰作《精神现象学》的草稿。

逃离耶拿后,黑格尔到了一个叫班堡的小城。他本来就靠工

资过日子,离开大学后,顿时口袋里布撞布,连吃饭都成了问题。

无奈之下只好再次请歌德帮忙。歌德正好有一位诗人朋友在附

近,就请他先借点儿钱给黑格尔,让哲学家不至于饿倒在街上。

这段时期也许是黑格尔一生中最惨的日子,但不久便过去

了,因为当地的报纸《班堡报》请他做编辑,他便在报馆里靠编编

稿子维持生计了。

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居然替平凡的作者们编稿子,我想给这

份小报写稿的家伙们应该感到自豪吧。这是1807年的事。

也就在这一年,黑格尔终于出版了使他不朽的著作之一《精

神现象学》,它被称做是黑格尔哲学的“独立宣言”。

做了一年编辑糊口之后,黑格尔时来运转,终于得到了一个

比较理想的职位,纽伦堡埃吉丁高级中学请他去做校长。

校长之位当然要比小报编辑好得多,黑格尔看起来也挺满

意这位子:一则毕竟是个官儿,他黑格尔对这个东西向来不怎么

讨厌的,就像他从来喜欢普鲁士政府一样;二则工资虽然不十分

高,但应付完他那点儿简单的物质需要还有多余的哩。

487听说黑格尔在这个位子上干得相当不错,他没有用许多教

条和校纪去绑缚他的学生们,而是给他们自由,学生们看到校长

这样信任他们也不好意思捣乱了,于是整个学校一切井然有序。

后来他还当上了纽伦堡市的教育顾问,给当地教育提供了许多

宝贵意见。

做了校长后,黑格尔终于完成了他人生的一件大事——婚

姻大事。1811年,他娶了玛丽·冯·图切尔小姐。

图切尔小姐系出名门,这从她的名字中那个“冯”字就看得

出来,这是德国贵族的象征,就像法国的“德”一样,她的家族在

德意志鲁恩邦是挺有名的。黑格尔娶她时已经41了,这位小姐

的芳龄却仅仅19,不及丈夫的一半,据说长得还相当漂亮。

老黑真是艳福匪浅!这在西方哲学家,甚至所有哲学家中都

是少见的了。恐怕只有亚里士多德在这方面能和他相比,我们在

前面曾讲过,密西亚城的统治者赫米亚斯将他的妹妹,或者侄

女,甚或也是情妇嫁给了哲学家,他们夫妻俩也和和美美地过了

一辈子。

有趣的是两位哲学尊者结婚时的年龄也差不离呢,都到了

不惑之年。

据说这对老夫少妻日子过得十分的滋润,心满意足的黑格

尔婚后不久写信给一个朋友,说:“我尘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因

为有了一个官职和一个亲爱的妻子。”

他们后来生了两个孩子。老大叫卡尔,也是个聪明家伙,后

来成了一个著名的历史学家;小儿子叫伊曼努尔,说不定是顺着

康德起的,后来做过不小的官儿。此外黑格尔还有一个私生子,

是他在耶拿时不知同哪个苦命姑娘生下的,黑格尔丢了姑娘,但

认了私生子,给他起名叫路德维希。他看来很爱这个孩子,婚后

488

1竟然把他带进了家门。不过好像图切尔女士不但没有怪丈夫乱

搞,而且接纳了路德维希,让他成为了家庭的一员。

真是伟大的女性、伟大的母亲!

黑格尔在埃吉丁中学八年之久,直到1816年,这时黑格尔

已经是名声在外了,海德堡、爱兰根等大学纷纷争聘他做哲学教

授。黑格尔得意之余,欣然选择了海德堡大学。

到了海德堡大学,黑格尔真如龙归大海,虎入深山,立即显

示了他超凡出众的哲学才华。第二年,1817年,就出版了《哲学

全书纲要》,展示了他哲学的完整体系。

这部书再次将他业已到处传播的名声推得更高、传得更远,

一直传到普鲁士教育大臣耳朵里,他赶快邀请黑格尔到柏林大

学,这所整个德意志最高贵的大学,去主持哲学教席。这个教席

算得上是全德国最尊贵的哲学职位,原来由一度执德国哲学之

牛耳的费希特主持,并且自费希特死后一直空缺,现在成了黑格

尔的囊中之物。这是1818年的事。

至此,黑格尔已经是无可争议的德国哲学界之王了。他再也

不用愁谁敢抢他的饭碗,他遇到的只是一群群崇拜者,他们将他

的课堂挤得满满的,仿佛这里不是在讲哲学,而是在讲发财秘

诀。他凭着惊人渊博的学识、深邃动人的分析征服了听众,让他

们都成了他虔诚的弟子和追随者。我们不妨引用一段对黑格尔

讲课情形的精彩描述吧:

他坐在那里,面前摆着鼻烟壶,他的头低垂着,看上去

不那么悠然自得,不断翻动对开的笔记。他的讲话常常被

一阵咳嗽打断;每个句子都是挣扎出来的。语调同样是不

规则的:忽而平铺直叙,显得格外笨拙,忽而是深奥的妙

489

l谈,似乎无拘无束,发出一阵自然的雄辩,用富丽堂皇的措

词把听众搞得如痴如狂。

读了这段后,不知您有没有一点儿如痴如狂的感觉呢?我是

有一点儿的。

黑格尔不但课讲得好,偶尔还会闹些无伤大雅的小笑料让

弟子们开开心。例如有一次他进课堂时仅一只脚穿了鞋子,光着

另一只脚。那另一只脚的鞋在半路上给泥巴吃掉了,他竟然没有

发觉。怎么样?是个典型的心不在焉的教授或者说天才吧?爱

因斯坦也有点儿这个样子。

1821年,黑格尔出版了他的第三部经典之作《天赋权利和

国家理论概说》(就是后来的《法哲学原理》)。此后他就不再埋首

创作,而是把精力投入到授课之中了,他此后的著作实际上只是

他上课的讲稿了,有些是他自己出版的,但更多的是他的学生们

根据听导师讲课的笔记整理出版的。

这时,黑格尔哲学已经不是一个人的思想了,而是一个学派

——黑格尔派——的主张。

这个学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但统治了德国哲学界,还几

乎统治了整个西方哲学界,如罗素所言:19世纪末,英美的一流

的学院哲学家大多数是黑格尔派。至于德国,那不是“大多数”,

而几乎可以说是“全部”了!某个哲学家对此不禁大发感慨:

哲学从来没有吹响过如此高亢的调子,它的殊荣也从

来没有那样地充分得到承认和保障,如1830年在柏林。

也就是在这一年,即1830年,黑格尔被授予了一个尊贵至

490

—极的职位——柏林大学校长。第二年,国王腓特烈三世郑重授予

他勋章,对于一个哲学家而言这是几乎闻所未闻的崇高荣誉。

至此,黑格尔终于走到了他人生的顶点。

然而物盛极必反,人盛极必衰。到达了人生顶点的黑格尔是

否会像当初征服普鲁士之后的拿破仑,到达顶点之日就是开始

走下坡路之时呢?他也会像拿破仑一样遭遇种种失败之辱吗?

没有,因为他当校长的第二年,还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刻,柏

林发生了霍乱,他在11月13日这天不幸染上了,第二天便溘然

长逝。

4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
(0)

相关推荐

  • 笛卡尔-《谈谈方法》-第四部分-在线阅读

    第 四 部 分 我不知道该不该跟大家谈谈我在那方面进行的第一批沉思, 因为那些沉思实在太玄远、太不通俗了,未必人人都感兴趣。可 是,为了使大家能够评判我打下的基础够不够结实,我觉得还是非 谈不可。我早就注意到,为了实际行动,有时候需要采纳一些明知 很不可靠的看法,把它们当成无可怀疑的看待,这是上面说过的。 可是现在我的目的是专门寻求真理,我想做法就完全相反:…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31日
    127
  • 赵林-《西方哲学史讲演录》-第一讲 希腊⾃然哲学-在线阅读

    第⼀讲 希腊⾃然哲学 我们这门“西⽅哲学史”课程,⾸先从古希腊哲学开始。众所周知,古希腊哲学是西⽅哲学的摇篮,它构成了西⽅哲学智慧的不竭源泉。我讲古希腊哲学,分成如下五个问题。 今天我们⾸先来讲第⼀个问题,即希腊的⾃然哲学。 ⼀、⽶利都学派与爱⾮斯学派 ▉哲学的史前史与“哲学之⽗”泰勒斯 现在,当我们进⼈哲学思维之前,⾸先假定⾃⼰是没有任何哲学知识的,就像公…

    书籍分录 2024年5月23日
    121
  • 第六篇 意大利哲学

    20世纪,意大利哲学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发展,终于摆脱了维柯之后的闭塞、贫困状况,同西方主要哲学思潮展开对话、交流,涌现出像克罗齐、葛兰西这样具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 20 世纪意大利哲学发展大致分为两个时期:从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以克罗齐、金蒂莱为代表的新黑格尔主义哲学处于绝对优势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世纪末,是哲学思潮多元化时期。随着法西斯政权的垮台…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3日
    174
  •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卷十四-在线阅读

    卷(N)十四 章一 关于这类本体,我们所述应已足够。① 所有哲学家无论 在自然事物或在不动变事物均以诸对反为第一原理;但在一切第30 一原理之先,不该另有事物,所以这不该既是第一原理,而又从某 事物得其演变;若从此说,如以“白”为第一原理,便应以白为白,无 复更先于白之事物;可是这白却预拟为别一事物之演变,而这一底 层事物又得先于“白”,这是荒谬的。但一切由…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27日
    55
关注微信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