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不合时宜的考察》-在线阅读

不合时宜的考察

1876

一个游历过几个大洲,见过许多国家和民族的旅行者,当别人问他在

各地所发现的人类共同的特性是什么,他回答说:“人们都倾向懒散。”有些

人会觉得如果他更公正的话他会说:他们全都是胆小的。他们都躲在习惯和

意见的背后。终究,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他在这世界上只活一次,象某些独

一无二的东西一样。并且知道没有任何的意外,不管是多么惊奇的,会再度

把这奇妙而散乱的杂多摆在一起:他知道这点,但是却把它象坏心眼似地隐

藏起来,这是为什么呢?由于他害怕他的邻居,邻居总是固执习俗躲在习惯

的背后,将自己隐藏起来。但是什么东西使得单独的个人去害怕他的邻居,

并以群众的模式来思想来行动而不乐于成为他自己的呢?在一些稀有的例子

里,也许是一种羞耻之感,但绝大多数情况下,乃是一种寻求安逸,惯性的

意欲——简单地说,就是那个旅行者说过的,倾向于懒散。他说得对:人们

的懒散更胜过于他们的胆小。而他们所最惧怕的是任何无条件的诚实和坦白

所可能加予他们的烦恼。只有艺术家才恨过这种在人云亦云的态度及易于被

采纳的意见下的懒散生活,才揭露隐秘,揭露每一个人的劣根性,同时道出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奇观。他们敢于向我们显示出人的真相,彻头

彻尾地,他自身,而且只有他自身,甚至更展示出在这种独一无二的严格的

合一中,他是美好的和值得沉思默察的,如同自然界每一件作品一样的新奇

和不可思议,更是一点也不乏味。当一个大思想家看不起人类时,那是由于

他们的懒惰为他所看不起:因为他们的行为表现恰如工厂的产品,看起来一

无差别,也不值得与之为伍。如果人们不希望从属于群众,那就必须停止自

我的安逸;让他跟着向他呼喊的良心行事吧:“保持本色!

你目前的所作所为,都不是真正的你。”……我对于哲学家的态度,是

只有在他能够成为一个典范时才投以关注。……康德依附于大学,臣属于政

府,停留在宗教信仰的表面上,并且容忍同僚和学生:无疑的,他的典型产

生了主要大学中的教授们和教授们的哲学。叔本华对于学者的身分毫不考

虑,远站一旁,追求着不依赖国家和社会的独立性——从最外表的特征来说,

这是他的典型,他的模型……他是彻底的孤独。没有一个真正性情相投的朋

友来安慰他。在 1 与 0 之间,就常常如同在有与无之间一样,有一个无限大

的裂隙。没有一个有真正朋友的人能知道真正孤独的滋味,就算整个包围着

他的世界都充满了敌人。呀!我知道你不懂孤独的意义。只要有权力的社会、

政府、宗教或舆论——总之,只要有任何种类的暴政,都憎恨孤独的哲学家;

因为哲学给人们打开了一处暴政所不能到达的避难所:内心的洞穴,胸中的

迷宫,这些触恼了所有的暴君。

那就是狐独者的存匿之地。但是,也就在这里,遭遇到了他们最大的

危险。

… … 第一个遮蔽叔本华发展的危险便是孤立。第二个危险则是对真理

的绝望。每一个从康德哲学出发的思想家都遭遇过这个危险,认为他们都是

在苦难和期望中的有活力和健全的人,不仅仅是个罗嗦的思想机器或计算机而已……一旦当康德开始发挥他的普遍影响力时,我们就发现它在一种苦恼

的怀疑论和相对论中反映出来。只有在从不容怀疑的最积极和最高尚的灵魂

中,你才会发现克里斯特(HeinrichvonKleist)所体验为康德哲学之结果

的那种真理的高扬和绝望。克里斯特有一次曾以激动的心情写道:“不久以

前我开始认识康德的哲学。而现在我必须告诉你其中的一个思想,如果我不

怕此一思想将会深入而痛苦地撼动你如同撼动我一样的话。我们不能决定我

们称之为真理的,是否真正为真理,或者是否只是对我们显得是这样。假使

后者是对的,那么我们在这里所获得的真理在我们死后将化为乌有。因而欲

抓住一些能跟着我们进坟墓的切望也就成为徒然了。假使这观点不深入你的

内心,不要笑那在他神圣的深处感到受了这观点伤害的人,我唯一的,我最

高的目标已经下沉,而我已无所遗留。”何时人们会再有克里斯特的自然感

情呢?何时他们再学到以他们“神圣的深处”来衡量一个哲学的意义呢?我

们该研究一下,在康德之后,叔本华对于我们究竟有何意义?他可能是引导

我们走出怀疑的苦恼或可怕的消极以至陷于极度悲观洞穴的指南针,而重新

看到那星光灿烂一望无垠的晚空。他就是第一个带领他自己走这条路的人。

他的伟大处在于他为了要解释整个生命形象而面对整个生命形象。然而,最

精细的心灵也不能免于这种错误,即以为使人们苦心地研究所用以涂抹这形

象的色彩以及其下的质料,人们就会更接近这种解释。

所有科学的整个未来都紧系在一个企图上,那就是要去了解这个画布

和这些色彩,而不是这形象。我们可以说,只有当一个人能够坚实地把握住

生活和存在的全幅画面,才可以使用个别的各种科学而不损及他本身。因为

没有这样一种规律及完整的形象,人们就象找不到源头的线团只会使我们的

生活更为混乱和迷惑。如我已经说过的,叔本华的伟大性就在这一点:他追

求这形象就如同哈姆雷特之追求着鬼魂,而没有像许多学者们所做的一样,

让自己陷入惶惑之中,也不会像任性的辩证学家一样,让自己落入概念的陷

井里。对于所有探讨部分问题的哲学家的研究,其所以具有引人的力量,只

在我们看到他们如何直接走向伟大哲学殿堂中的一些境界,在这些境界中容

许学问的论战、反省、怀疑和矛盾,因此,他们避免了下述每一伟大哲学的

挑战,即这种哲学当它们作为一整体看时,常常说的只是:这是一切生活的

形像,从这里去学习你的生活的意义吧!相反的:只观察你自己的生活,并

由此去了解一般生活的意义吧!

这也是叔本华的哲学如何常常要先像下面所说的那样加以解释:只单

独为了个人自己,个别地要去获得一些对于他自己的不幸和需要的识见,对

于他自己的范限的识见……他教我们去区别人的真正的幸福和表面的幸福:

何以财富、荣誉、学者的身分都不能把一个人从他存在的无价值的失望中提

升起来,何以追求这些目的只能从一种高级的和盖过一切的目的上才有其意

义:就是去获得力量以协助自然以及稍为改正其愚蠢和错误。为自己而开始,

最后终会从一己进而为全人类。的确,这是一个引导我们深深的而诚心地去

隐退的一种期望:在个别方面或一般上,最后又能够作出什么改正呢?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尼采-《善恶的彼岸》-在线阅读

    本文选择的的是朱泱/译版本。 该书从根本上讲是对现代的批判,包括现代科学、艺术、乃至政治,同时提出与它们对立的类型。他要尽可能地摩登,他是这种高贵而肯定的人。在后一种意义上说,该书是高等人的读物—这个概念比以往所认为的更具精神性、更激进。人们要经得这一概念,则体内必须具备这种勇气,必须无畏才行…… 目录

    在线阅读 2024年9月9日
    371
  • 邓晓芒/赵林-《西方哲学史》-在线阅读

    《西方哲学史》各个版本的对比可以参见:https://www.chaoren.club/8923.html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系统讲解西方哲学史的大学教材。与国内现有的同类教材相比,本书的最大特点就在于突出西方哲学思想发展演进的内在脉络和精神实质,将哲学史看作是哲学思想在历史过程中自身演进的逻辑结果,力图把不同时空背景中呈现出来的各个哲学派别和各种哲学思想…

    在线阅读 2024年10月29日
    494
  • 柏拉图-《会饮篇》-精校版-在线阅读

    阿波罗陀若:你现在问的那件事,我心里还是有底。因为不久以前我刚从帕雷戎我的家里进城,有一个熟人在后头望见我,就远远地用开玩笑的口吻喊道:“阿波罗陀若,你这个帕雷戎佬哇,怎么不等等我?”我就停下等他。 他对我说:“阿波罗陀若,前不久我找你,是因为我希望详细地知道,苏格拉底和阿伽通以及阿尔基弼亚德等人在会饮中讨论爱情的经过究竟如何。有人从丕利波的儿子沛尼各那里听…

    在线阅读 2023年12月30日
    7.7K
  • 尼采-《瞧,这个人》-在线阅读

    瞧,这个人———人如何成其所是 〔德〕尼采 著 商务印书馆 孙周兴译 高妙恣肆的文字、惊世骇俗的思想、卓然独立的哲人——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德国哲学家、诗人。尼采既是哲学家,又是诗人。他的诗歌语言优美,诗意浓郁。他的论战文章,思想深邃,文笔犀利,但他也是个颇有争议的哲学家,近百年来,后世对其评论…

    在线阅读 2024年9月14日
    286
  • [法]阿尔贝·加缪-《西西弗神话》-在线阅读

    西西弗神话 〔法〕阿尔贝·加缪 著 杜小真 译 商务印书馆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从书 本书根据法国伽利玛出版社1942年版译出 《西西弗的神话》是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一部哲学随笔集。这是一部哲学随笔集,原书的副题是“论荒诞”。阿尔贝·加缪,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这本加缪随笔集汇集了作家的四篇文章——《荒诞推理》、《荒诞人》、《荒诞创作》和《西西弗的神话…

    在线阅读 2025年2月6日
    122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