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悲剧的诞生》-十九-在线阅读

十九③

我们若要把这种苏格拉底文化的核心内涵描述清楚,④最好

的做法莫过于把它命名为歌剧文化了⑤,因为在歌剧领域里,这种

文化以其特有的天真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和认识;如果我们把歌剧

①“世界文学”(Weltlitteratur)是诗人歌德在与爱克曼的谈话中首次提出来的,

时为1827年1月31日。——译注

② 亚当命名动物]《创世记》(1 Mos.),第2章第20行。——编注

③ 参看9[5];9 [29];9 [9];9 [10];9 [109]。——编注

④ 描述清楚,]1872年第一版;1874/1878年第二版付印稿:描述清楚[译按:此

处只少了一个逗号]。——编注

⑤尼采把歌剧视为苏格拉底理论文化的现代形式。歌剧出现于16世纪后期的

意大利佛罗伦萨,一般认为第一部伟大的歌剧作品是蒙特威尔第的《奥菲欧》(1607

年)。——译注121

136

悲剧的诞生

的起源和歌剧发展的事实,与阿波罗因素和狄奥尼索斯因素的永

恒真理放在一起加以对照,我们就将大感惊奇。我首先要提醒读

者注意抒情调和宣叙调①的形成过程。谁会相信,在帕莱斯特里

那②③那种无比崇高和无比神圣的音乐刚刚兴起的时代里,人们竟

能狂热地接受和爱护这样一种完全外化的、配不上虔诚的歌剧音

乐,仿佛那就是一切真正音乐的复活了?另一方面,谁会把如此迅

速地蔓延开来的对歌剧的兴趣,一味地归咎于那些佛罗伦萨人的

享乐癖和他们那些戏剧歌手的虚荣心呢?在同一个时代,甚至在

同一个民族里,与整个基督教中世纪都参与建造的帕莱斯特里那

和声的拱形建筑一道,同时也出现了那种对于半拉子音乐语调的

热情——对于这一点,我只能根据一种在宣叙调之本质中一道发

挥作用的艺术之外的倾向来加以解释了。

听众想要听清楚歌词,歌手就要来满足他的愿望,其做法是多

说少唱,在半唱中加强充满激情的词语表达。通过这样一种激情

的加强,歌手就使歌词变得容易理解了,就克服了剩下的一半音

乐。现在威胁着歌手的真正危险在于,有时他不合时宜地过分强

调音乐,就必定会立即毁了话语的激情和歌词的清晰性;而另一方

① “抒情调”(stilo rappresentativo)也叫“咏叹调”,是歌剧中的独唱段落,是歌剧

中最重要的歌唱形式;“宣叙调”(Recitativ)是一种近于朗诵、用来陈述剧情的乐

调。-

译注

②帕莱斯特里那]1872年第一版付印稿:[若斯坎与帕莱斯特里那]。[译按:若

斯坎(Josquin des Pres,约1425—1479年),法国作曲家,文艺复兴时期佛兰德乐派代

表。]——编注

③帕莱斯特里那(Palestrina,约 1525—1594):意大利教会音乐作曲家。通常被

认为是古典音乐的第一个大作曲家。

译注十九

137

面,他往往感到有一种冲动,要通过音乐来发泄,要娴熟地展示他

的歌喉。这里“诗人”来帮他的忙,“诗人”知道怎么为他提供足够

的机会,让他使用抒情的感叹词,重复一些词语和句子,等等——

在这些场合,歌者现在就可能处于纯粹音乐的元素中,而没有顾及

歌词。富有情感而有力、但只是半唱的话语,与那种合乎抒情调之

本质的全唱的感叹词相互交替,这样一种交替,这种迅速变换的努

力——时而要本着概念和观念,时而要根据听众的音乐基础来工

作——是某种完全不自然的东西,是同样十分内在地与狄奥尼索

斯和阿波罗的艺术冲动相矛盾的,以至于我们必得推断出,宣叙调

的起源处于全部艺术本能之外。根据这种描述,就可以把宣叙调

界定为史诗朗诵与抒情诗朗诵的混合,诚然决不是内在稳定的混

合(那是两个完全分离的事物不可能达到的),而是极其表皮的马

赛克式的镶嵌黏合——此种情况在自然界和经验领域里是完全没

有范例的。然而这并不是那些宣叙调发明者的看法;相反,他们自

己以及他们的时代倒是相信,通过抒情调,古代音乐的奥秘已经解

开了,唯据此才能解释俄尔浦斯、安菲翁①的巨大影响,其实也就 122

是希腊悲剧的巨大影响。这种新风格被视为最有效果的音乐、古

希腊音乐的复苏:的确,按照一般的完全大众化的观点,荷马世界

乃是原始世界,有了这种观点,人们就可以沉浸于那个梦想,以为

现在又进入天堂般的人类开端中了,在其中,音乐必然具有那种无

可超越的纯粹性、权能和无辜——那是诗人们在他们的牧歌中十

① 安菲翁(Amphion):希腊神话中主神宙斯的儿子,以竖琴的魔力建造了底比斯

城。——译注138

悲剧的诞生

分动人地叙述过的。①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歌剧这种真正现代的

艺术种类最内在的生成过程:一种强大的需要在此要求一种艺术,

但那是一种非审美的需要:对田园生活的渴望,对艺术的和善良的

人类的一种远古生存方式的信仰。宣叙调被视为那种原始人类的

重新发现的语言;歌剧被视为那种田园式的或者英雄式的美好生

灵重新找到的国度——这种美好生灵同时在其所有行为中都遵循

一种自然的艺术冲动,碰到他必须言说的一切东西至少都要唱些

什么,以便在情感稍有波动时就立即能引吭高歌。② 当时的人文

学者用这种新创的天堂般的艺术家形象,来反对教会关于本身腐

化堕落的人的老观念,这种情况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是无关紧要

的;但这样一来,歌剧就得被理解为关于好人的对立信条,而有了

这个信条,同时也就找到了一个对付悲观主义的安慰手段——恰

恰是那个时代严肃的思索者,鉴于所有状况的可怕的不确定性,最

强烈地被引向了悲观主义。我们今天只需认识到,这种新的艺术

形式的真正魔力及其起源,就在于满足一种完全非审美的需要,在

于对人类本身的乐观赞美,在于把原始人理解为天性善良和富有

① 叙述过的。]誊清稿:叙述过的。我们确实也立即发现歌剧处于与牧歌的最紧

密结合中:我们从那一流歌剧中认识到的东西,——后来咏叹调之于宣叙调(Recitativ)

的关系:有如抒情<调>中音乐重音与宣叙调(Sprechgesang)的关系。可见这种对立被

普遍化了。歌者在咏叹调中引人注目,而在别处他只是作为庄重的朗诵者而出现

的。——编注

② 歌剧被视为那种田园式的……]誉清稿:歌剧 [昭示出艺术之人作为本真的

真实之人的现代福音]被视为那种田园式的或者英雄式的美好人类重新找到的国

度——这种美好人类同时在其所有行为中都是艺术家。他在碰到他必须言说的一切

东西至少都要唱些什么,在情感稍有波动时就立即开始高歌。——编注十九

139

艺术气质的人类。这个①歌剧原则渐渐转变成了一个咄咄逼人的

骇人要求——有鉴于当代的社会主义运动,我们再也不能对这个 123

要求充耳不闻了。“善良的原始人”要求自己的权利:何等天堂般

的前景啊!

除此之外,我还要端出一个同样十分清晰的证明,来证明我的

下列观点:歌剧建立在与我们的亚历山大文化相同的原则上②。歌

剧乃是理论家、外行批评家的产物,而非艺术家的产物:这是全部艺

术史上最令人诧异的事实之一。首先必须弄懂歌词,这是根本上毫

无音乐修养的观众的要求:③结果是,只有当人们发明了某种唱法,

其歌词能支配对位法,有如主人支配仆人一般,这时候才能指望音

乐艺术的再生。因为正如灵魂比身体更高贵,歌词要比伴奏的和声

系统高贵得多。在歌剧开端之际,人们就是按照不懂音乐的外行的

这样一种粗糙见解来处理音乐、形象与歌词的联系的;也是在这种

美学意义上,在佛罗伦萨上流社会的外行人圈子里,那些受庇护的

诗人和歌手们开始了最初的试验。这些④无能于艺术创作的人为自

己制造了一种艺术;恰恰是由于他们本身是毫不艺术的人。因为他

们不能猜度狄奥尼索斯音乐的深邃之处,所以就把音乐欣赏转变为

抒情调之激情的合乎理智的词语和声音修辞,转变为歌唱艺术的快

① 这个(welches)]1872年第一版:作为这个(als welches)。

编注

② 相同的原则上]誉清稿:相同的原则上,并以同一种几乎无辜的方式展示出 pu

denda [私处、阴部]。——编注

③ 要求:]1872年第一版;1874/1878年第二版付印稿:要求;[译按:此处只有标点

符号差别]——编注

④ 这些]据誊清稿:即使对希腊悲剧来说,张望的合唱歌队也是戏剧世界的制造

者。——编注140

悲剧的诞生

感;因为他们不能看到任何幻景,所以就强迫机械师和布景师为他

们效力;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把握艺术家的真正本质,所以就按照

自己的趣味变戏法,变出“艺术的原始人”来,也就是那种用激情歌

唱和用韵文讲话的人。他们梦想自己进入了一个时代,这个时代的

124 激情足以产生出歌和诗:仿佛情绪曾经有能力创造出某种艺术似

的。歌剧的前提乃是一种关于艺术过程的错误信念,也就是那种田

园牧歌式的信念,即相信每一个有感觉能力的人根本上都是艺术

家。根据这种信念,歌剧就成了艺术外行的表达,艺术外行用理论

家那种快乐的乐观主义来强力推行自己的法则。①

倘若我们希望把上面描写过的在歌剧产生过程中起作用的两

个观念统一到一个概念上,那么,或许我们只能说,那是歌剧的牧歌

倾向:在这里我们只需动用席勒的说法和解释②。席勒说过,自然与

理想要么是哀伤的对象,要么是快乐的对象——当自然被表现为失

落了的东西而理想被表现为未达到的东西时,两者就是哀伤的对

象;而当两者被设想为现实的东西时,它们就是快乐的对象。第一

种情况提供出狭义的哀歌,而第二种情况则产生出最广义的牧歌。

在这里,我们要立即提请注意的是,在歌剧发生过程中那两个观念

的共同特征,即:在这两个观念当中,理想没有被感受为未达到的,

①自己的法则。]誉清稿:自己的法则。按照这种外行的观点,就必定有可能从正

确的认识、从批评中生产出艺术作品:而且谁若懂得迎合这种外行的需要,谁若从这种外

行的愿望出发仿佛……正如歌剧是从亚历山大文化的基本思想中生长出来的,歌剧同样

在其发展过程中表明,那个基本思想是一种谎言,以至于人们可以说,卢梭的“好人、善

人”和我们的理<论的)……。——编注

② 席勒的说法和解释]《论朴素的诗和感伤的诗》,《席勒著作集》,民族版,第20

卷,第448—449页。——编注十九

141

而自然没有被感受为失落了的。按这种感受来看,曾有过一个人类

的原始时代,当其时也,人类置身于自然的心脏中,并且在这种自然

状态中同时达到了人性的理想,处于一种天堂般的美好善意和艺术

氛围中:我们全都来源于①这种完美的原始人,其实我们至今依然是

他们的忠实肖像:只不过,我们必须自愿地放弃多余的博学和过于

丰富的文化,藉此抛掉我们身上的某些东西,才能重新认识自己的

这种原始人本色。文艺复兴时期有教养的人通过歌剧来模仿希腊

悲剧,由此使自己回归自然与理想的这样一种和谐,回归一种田园

牧歌式的现实,②他们就像但丁利用维吉尔一般来利用希腊悲剧,方

得以被引向天堂之门:而他们从这里出发还继续独自前进,从一种 125

对最高的希腊艺术形式的模仿,过渡到“对万物的恢复”,过渡到对

人类原始艺术世界的仿制。在理论文化的怀抱里,这些大胆的追求

有着何等信心和善意啊!——对于这一点,我们唯一地只能根据下

面这种具有慰藉作用的信念来解释,即相信:“人本身”是永远有德

性的歌剧主角,是永远吹笛或者歌唱的牧人,如若他在某个时候真

的丧失了自己,到最后总是一定能找回自己的;这个“人本身”唯一

① 于(von)]1872年第一版:于(als von)[译按:此处词语差别无关乎义理]。——

编注

② 田园牧歌式的现实,]誉清稿:田园牧歌式的现实:他们的护送人引领他们穿越

当代的骇人事件和地震,就像维吉尔引领但丁穿过inferno[地狱]:直到他们一道抵达人

类天堂的田园牧歌式的高空,在那里他们遇见了作为原始人的好心肠的歌唱的牧人或者

英勇善良的英雄。向开端的逃遁,在最广意义上讲,就是向自然的逃遁,乃是现代人的苦

心:但这个自然已经是一种田园牧歌式的幽灵了,它扩展了现代人的亚历山大式幻想:够

了,人们相信这个幽灵就是一种现实,并且热烈地爱上了这种现实。这种信仰的特征乃

是这样一个观念,即:我们越是接近自然,也就越是接近一种理想的伟大而善良的人

性……。——-编注142

悲剧的诞生

地只是乐观主义的果实,有如一股甜蜜诱人的芳香,这种乐观主义

是从苏格拉底世界观的深渊里升腾起来的。

可见,歌剧的特征绝不带有对于一种永远丧失的哀痛,而倒是

有着一种对于永远重获的欢欣,对于一种田园牧歌式现实的惬意

乐趣,在任何时候,人们至少把这种田园牧歌式的现实设想为真实

的。在这方面,人们也许有朝一日会猜度,这种臆想的现实无非是

一种幻想的愚蠢游戏,每一个能够以真实自然的可怕严肃来衡量

它、把它与人类开端的原始场景相比较的人,都必定会厌恶地对它

大声呵斥:滚开,你这幽灵!尽管如此,倘若人们以为只要大喊一

声就能像赶跑鬼怪一样斥退歌剧这种戏耍卖俏的货色,那就弄错

了。谁要消灭歌剧,他就必须与那种亚历山大式的明朗作斗争,这

种明朗十分天真地用歌剧来谈论它所喜爱的观念,其实歌剧就是

这种明朗的真正艺术形式了。可是,这样一种艺术形式的起源根

本不在审美领域里,而倒是从一个半拉子的道德范围潜入到艺术

领域里的,只能偶尔向我们隐瞒它的这样一种杂交来源,那么,对

126 于艺术本身来说,我们能指望这种艺术形式发挥什么作用呢?若

不是从真正的艺术中汲取汁液,这种寄生的歌剧还能从哪里获得

养料呢?难道我们不是可以推测,受到其田园牧歌的诱惑,在其亚

历山大式的谄媚术影响下,艺术那种堪称真正严肃的至高使

命——使肉眼摆脱对黑夜之恐怖的注视,通过假象的疗救之药把

主体从意志冲动的痉挛①中挽救出来②——就会蜕化为一种空洞

①痉挛]1872年第一版付印稿:魅力。——编注

② 通过假象的疗救之药……]据1872年第一版付印稿:在假象的净化波浪中洗

涤意志的冲动。——编注十九

143

而涣散的娱乐倾向?在我讨论抒情调之本质时所阐发的这样一种

风格混合中,狄奥尼索斯因素和阿波罗因素的永恒真理会变成什

么呢?——在那里,音乐被视为奴仆,歌词被视为主人,音乐与肉

体并论,而歌词与灵魂并论;在那里,最高目标充其量只能指向一

种描述性的音响图画,类似于从前在阿提卡新酒神颂歌中的情况;

在那里,音乐已经完全疏离了自己作为狄奥尼索斯的世界镜子的

真正尊严,以至于它作为现象的奴仆,只能去模仿现象的形式本

质,用线条和比例的游戏来激发一种浅薄的快感。严格地审察一

番,我们就会看到,歌剧对于音乐的这样一种致命影响是径直与现

代音乐的整个发展相合的;在歌剧之发生过程以及由歌剧所代表

的文化之本质中潜伏的乐观主义,以骇人的速度成功地剥夺了音

乐,使之失去了自己的狄奥尼索斯式的世界使命,并且赋予它一种

玩弄形式的、娱乐性的特征——这样一种变化,也许只有那种从埃

斯库罗斯的悲剧人物向亚历山大的明静人物的转变才能与之相比

拟。

然而,如果说在上面举出的例证中,我们已经正确地把狄奥尼

索斯精神的消失与希腊人那种极其显眼的、但至今未经解释的转

变和蜕化联系起来了——那么,若有一些极其可靠的征兆向我们 127

担保,在我们当代世界里将出现一个相反的过程,即狄奥尼索斯精

神的逐渐苏醒,则我们心中一定会重新燃起何种希望啊!赫拉

勒斯的神性力量是不可能永远在为翁法勒①的繁重劳役中衰退

① 翁法勒(Omphale):希腊神话中吕狄亚女王。赫拉克勒斯曾被罚给翁法勒为

奴三年,在服役中成了女王的情人。——译注144

悲剧的诞生

的。从德国精神的狄奥尼索斯根基中,已然升起了一种势力,它与

苏格拉底文化的原始前提毫无共同之处,既不能根据这种文化来

解释,也不能根据这种文化来开脱自己,相反,它倒是被这种文化

当作恐怖而无法解释的东西、当作超强而敌对的东西——那就是

德国音乐,我们首先要从巴赫到贝多芬、从贝多芬到瓦格纳的强大

而辉煌的历程中来理解的德国音乐。我们今天渴求知识的苏格拉

底主义,在最佳情形下,又能拿这个从永不枯竭的深渊中升起的魔

鬼怎么办呢?无论是从歌剧旋律的脉冲运动和华丽装饰出发,还

是借助于赋格曲和对位辩证法的计算表,我们都找不到一个公式,

以它的三倍强光降服那个魔鬼,并且强迫这个魔鬼开口说话。如

今,我们的美学家们拿着他们特有的“美”的罗网,去追捕那个带着

不可捉摸的生命在他们面前嬉耍的音乐天才,其动作既不能根据

永恒的美来评判,也不能根据崇高来评判——这是何等好戏呢!

我们只需亲自到近处看一看,当这些音乐赞助人不知疲倦地高喊

“美哉!美哉!”时,他们看起来是否真的像在美之怀抱中受过教养

和疼爱的自然之宠儿,抑或他们倒是要为自己的粗野寻找一个骗

人的掩盖形式,为自己的缺乏感情的平淡无味寻找一个美学的借

口:在此我想到奥托·雅恩①,此公可为一例②。不过,但愿这个骗

128 子和伪善者小心提防着德国音乐!——因为在我们的全部文化当

中,恰恰德国音乐是唯一纯粹的、纯净的、具有净化作用的火之精

①奥托·雅恩(Otto Jahn,1813—1869年):一译奥托·扬,德国古典学家和语言

学家。——译注

② 要为自己的粗野寻找一个……]1872年第一版付印稿:要为自己的缺乏感情

的平淡无味寻找一个美学的借口,为自己的粗野寻找一个骗人的掩盖形式。——编注十九

145

灵,正如以弗所的伟大思想家赫拉克利特①的学说所讲的,万物以

双重的循环轨道运动,来自火又回归于火。今日我们所谓的一切

文化、教化、文明,有朝一日必将出现在狄奥尼索斯②面前,接受这

位可靠的法官的审判!

现在让我们来回想一下,对于来自相同源泉的德国哲学精神

来说,康德和叔本华已经使之有可能通过证明科学苏格拉底主义

的界限,消灭了后者那种自满自足的此在快感,又通过这种证明,

开创了一种关于伦理问题和艺术的无比深刻而严肃的考察,对于

这种考察,我们可以径直把它称为用概念来表达的狄奥尼索斯智

慧——德国音乐与德国哲学之间的这样一种统一性之 mysterium

[奥秘],若不是把我们引向一种新的此在形式,还能把我们指向何

方呢?而关于这种新的此在形式的内涵,我们眼下就只能根据希

腊的类比来予以猜度和了解了。因为希腊的楷模为我们,为站在

两种不同的此在形式的分界线上的我们,保存着这样一种无法测

度的价值,那就是,在这个楷模身上,所有那些过渡和斗争也都清

楚地形成一种经典的、富有教育意义的形式了。只不过,我们现在

仿佛是要以颠倒的次序,以类比方式来经历希腊本质的各个伟大

的主要时代,例如现在就要从亚历山大时代退回到悲剧时代。这

当儿,我们心中就会产生一种感觉,仿佛一个悲剧时代的诞生,对

于德国精神来说只能意味着向自身的回归,只能意味着幸福地重

获自身——既然长期以来,从外部侵入的巨大势力迫使在无助的

赫拉克利特(Heraklit,约前540—前470年):希腊前苏格拉底时期思想家,出

生于小亚细亚伊奥尼亚地区的以弗所城邦。——译注

② 狄奥尼索斯]系后来在1872年第一版付印稿中补充的。——编注146

悲剧的诞生

形式野蛮状态中得过且过的人们走向了一种受其形式支配的奴役

129 状态。现在,在返回到自己的本质源泉之后,德国精神终于可以无

需罗马文明的襻带,敢于在所有民族面前勇敢而自由地阔步前进

了:如果说德国精神懂得不懈地只向一个民族学习,那就是向希腊

人学习,而能够向希腊人学习,这毕竟已经是一种崇高的荣耀,一

种出众的珍品了。而如今,我们正在体验和经历悲剧的再生,而且

我们正处于既不知道它从何而来又不明白它意欲何往的危险中,

还有比现在更需要这些高明无比的导师的时候吗?

二十

有朝一日,终会有一个公正的法官来做出考量:在以往哪个时

代、在哪些人身上,德国精神曾竭尽全力向希腊人学习。倘若我们

满怀信心地假定,我们必须把这种独一无二的赞扬判归歌德、席

勒、温克尔曼①那场极为高贵的文化斗争,那么,我们无论如何都

要补充一点:自他们那个时代以来,在那场斗争的直接影响下,在

相同轨道上获致教化和回归希腊人的努力②是不可思议地越来越

衰弱了。为了让我们不至于对德意志精神产生完全的绝望,难道

我们不该从中推出如下结论:在某个根本点上,可能连那些斗士也

① 温克尔曼(Winckelmann’s)]1872年第一版;1874/1878年第二版付印稿;

1874/1878年第二版。在1872年第一版付印稿;大八开本版中则为:温克尔曼

(Winkelmann's)[译按:此处只有德文拼写法之别,译文未能传达]。

-编注

② 努力]1872年第一版;1874/1878年第二版付印稿:努力,[译按:此处只多了

个逗号]———编注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
(0)

相关推荐

  • 第一节科学哲学的一般特征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逐渐形成的现代西方哲学,最初的动力来自 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而这种批判的主要理由在于,哲学家们认 为,传统形而上学的错误就是没有把哲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没 有使哲学具有任何严格学科都应当具有的客观性、精确性和普遍性。 当时对传统形而上学提出反叛的大多数哲学家都相信,只有建立在 一种严格的科学基础上,哲学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例如…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4日
    194
  • 第二节生存与历史性

    哲学意味着人的觉醒,雅斯贝斯的生存哲学意味着人在临界境 遇中激发出震惊心理而产生的觉醒。这种觉醒首先是对生存哲学主 旨的意识:人是一种关系,是人与自身及其与超越者的关系。克尔凯 郭尔之所以被公认为生存哲学的先驱,就是因为他最早明确提出,人 是一种关系,即人同自身及其同上帝的关系。这样一种关系将人的 经验性存在与超越性存在联系起来,而且是从经验性存在出发去联 …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3日
    163
  • 第六节 霍布斯论宗教

    霍布斯专门论述宗教的著作不多,但在宗教对人类生活有重要 影响的时代,他的著作又不能不大量涉及宗教方面的问题。他对宗 教的论述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他的政治思想或国家理论服务的,是与 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政治现象相联系的。霍布斯的论述主要涉及以下 三个方面:(1)上帝的存在和性质;(2)宗教的起源;(3)教权和世俗权 力的关系。此外,霍布斯还用大量篇幅猛烈抨击罗马教会的…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5日
    144
  • 张竹明教授-《工作与时日》和《神谱》-序言-赫西俄德

    赫西俄德是荷马之后古希腊最早的诗人,以长诗《工作与时日》和《神谱》闻名于后世。众所周知,荷马只是古代以弹唱英雄史诗谋生的盲歌手的代名词;《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乃是依据民间流传的歌唱英雄业绩的许多短歌编写而成的。它们的真正作者是民众,是一个民族,是许多代人。赫西俄德则不同,他是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而《工作与时日》、《神谱》等也被认为是他的个人作品。 一 赫…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22日
    198
关注微信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