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悲剧的诞生》-十五-在线阅读

十五

有鉴于上述最后几个充满预感的问题,我们现在必须来说一

说,苏格拉底的影响如何像在夕阳西下时变得越来越巨大的阴影,

笼罩着后世,直至今日乃至于将来;这种影响如何一再地迫使艺术

推陈出新——而且已经是形而上学上的、最广和最深意义上的艺

术——,以及这种影响本身的无穷无尽又如何保证了艺术的无穷

无尽。

① 某种类似于魔鬼……]誉清稿:并非那种魔鬼般的声音。——编注

②毫无理解]1872年第一版;1874/1878年第二版付印稿:不能理解。——编注

③ 也许艺术竟是科学的……]眷清稿:一个类似的梦现象必定已经向年迈的欧

洲里庇德斯指出被酒神女祭司撕碎的彭透斯。连他也向被冒犯的神祇献祭:只不过他

不是把《伊索寓言》,而是把他的酒神巴克斯放到祭坛上了。——编注

97108

悲剧的诞生

在能够把这一点认识清楚之前,在令人信服地阐明所有艺术

与希腊人(从荷马到苏格拉底①)的最内在的依赖关系之前,我们

必须像雅典人对待苏格拉底那样,来了解一下这些希腊人。几乎

每一个时代和每一个文明阶段都一度愤愤不平地力求摆脱希腊

人,②因为在希腊人面前,后世一切自身的成就,看起来完全原创

的和受到真诚赞赏的东西,似乎都突然失去了光彩和生气,萎缩成

失败的复制品、甚至于漫画了。而且如此这般地,总是一再爆发出

一种由衷的愤怒,就是对这个胆敢把一切非本土的东西永远称为

“野蛮”的傲慢小民族的愤怒:人们要问,这些希腊人到底是

谁?——尽管他们只具有短暂的历史光辉,只拥有局促得可笑的

机制,只具有一种可疑的道德才能,甚至负有卑鄙恶习的丑名声,

但他们竟在各民族当中要求享有人群③中的天才方能拥有的尊严

和殊荣。可惜人们并没有如此幸运,找到能够把这样一种人直接

干掉的毒酒:因为嫉妒、诽谤和愤怒所生产出来的全部毒汁都不足

以毁掉那种自足的④庄严。所以在希腊人面前,人们自惭形秽,心

生畏惧;除非人们重视真理超过一切,而且也敢于承认这种真理,

① 苏格拉底,]1872年第一版;1874/1878年第二版付印稿:苏格拉底[译按:此

处仅有标点之变化]。——编注

② 力求摆脱希腊人]据誊清稿:力求摆脱希腊人,如同摆脱讨厌的马蜂。

③ 人群]1872年第一版付印稿:民众;誊清稿:人类。——编注

④ 嫉妒、诽谤和愤怒……]誉清稿:狡黠的嫉妒、恶意的诽谤、沸腾的愤怒所生产

出来的全部毒汁都不足以毁掉那种微笑的、自足的、从深沉的眼睛里表露出来的庄

严。——编注十五

109

即:希腊人作为驾驭者掌握着我们的文化,也掌握着每一种文 98

化,①但车马材料几乎总是过于寒修,配不上驾驭者的光荣,而这

些驾驭者就认为,驾着这等破车驶向深渊便是一个玩笑:他们自己

以阿卡琉斯②的跳跃,越过了这个深渊。

为了表明苏格拉底也具有这样一种驾驭者地位的尊严③,我

们只需认识到,他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此在方式的典型,即理论家

的典型;而洞察这种理论家典型的意义和目标,乃是我们④下一

步的⑤任务。与艺术家一样,理论家也对现成事物有一种无限的

满足感,并且也像艺术家那样,由于这种满足感而避免了悲观主

义的实践伦理,及其只有在黑暗中才闪光的犀利目光⑥。因为在

每一次真理的揭示过程中,艺术家总是以喜悦的目光停留在那

个即便到现在、在揭示之后依然隐蔽的东西上,而理论家则享受

和满足于被揭下来的外壳,以一种始终顺利的、通过自己的⑦力

量就能成功的揭示过程为其至高的快乐目标。倘若科学只关心

①所以在希腊人面前……]誉清稿:与此相反,我是如此真诚地宣告,希腊人作

为驾驭者掌握着我们的文化,也掌握着每一种文化。——编注

② 阿卡琉斯]誊清稿:阿卡琉斯,而且带着一片彩虹之美。——编注

③也具有这样一种驾驭者地位的尊严]1872年第一版:也具有这样一种驾驭

地位。——编注

④目标,乃是我们]1872年第一版;1874/1878年第二版付印稿:目标,乃

是。——编注

⑤下一步的]1872年第一版:最后的。——编注

⑥ 此处“犀利目光”原文为Lynkeusaugen,直译为“林扣斯之眼”。“林扣斯”

(Lynkeus)为希腊神话中的人物,相传有最敏锐的视力,能看到阴间之物。——译注

⑦ 自己的(eigene)]1872年第一版;1874/1878年第二版付印稿:自己的

(eigne)[译按:此处仅有德文写法上的不同]。——编注110

悲剧的诞生

那一位赤裸裸的女神而不关心其他任何东西,那就不会有科学

了①。因为若是那样的话,科学的信徒们的心情一定会像那些想

要径直凿穿地球的人们:当中每个人都明白,即便尽毕生的最大

努力,他也只能挖出这无限深洞里的一小段,而第二个人的劳作

又会在他眼前把他挖的这一小段填埋起来,以至于第三个人会

觉得,自己要挖洞,最好是自己独当一面,选择一个新的挖掘点。

如果②现在有人令人信服地证明,通过这个直接的途径是不能达

到对跖点目标的,那么,谁还愿意在旧洞里继续挖掘呢?——除

99 非他这时不满足于找到宝石或者发现自然规律。因此,最诚实

的理论家莱辛敢于大胆表白,说他关注真理的探索甚于关注真

理本身③:这话揭示了科学的根本奥秘,使科学家们感到惊讶,甚

至于大为恼火。莱辛这种个别的识见,如果不说狂妄自负,也是

过于诚实了。当然,现在除了这种识见,还有一种首先在苏格拉

底身上出世的妄想,那种无可动摇的信念,即坚信:以因果性为

指导线索的思想能深入到最深的存在之深渊,而且思想不仅能

够认识存在,而且竟也能够修正④存在。这种崇高的形而上学妄

① 倘若科学只关心……]眷清稿:倘若只有对赤裸裸的伊西斯(Isis)的观

照——[译按:伊西斯是埃及人对希腊神话中的狩猎女神黛安娜的称法]。——编注

② 选择一个新的挖掘点。如果]准备稿:为自己挑选一个新的挖掘点。于是

人们来想想,即便在两个世纪以后,这项工作都没有什么进步,即便到现在每个人都

有权从头开始。如果。——编注

③ 最诚实的理论家莱辛……]参看莱辛:《著作全集》,拉赫曼-穆恩克(Lach

mann-Muncker)编,第13卷,第 24页。——编注

④ 修正]1872年第一版;1874/1878年第二版付印稿;1874/1878年第二版:

corrigiren。1872年第一版付印稿;大八开本版:corrigieren。[译按:此处仅有德文写

法上的不同]。——编注十五

111

想被当作本能加给科学了,而且再三地把科学引向自己的界限,

至此界限,科学就必定突变为艺术了:真正说来,艺术①乃是这一

机制所要达到的目的。

让我们现在举着上面这种思想的火炬,来看看苏格拉底:他在

我们看来是第一个不仅能凭借这种科学本能生活,而且——更有

甚者———也能凭借这种科学本能赴死的人:因此,赴死的苏格拉底

形象,作为通过知识和理由而消除了死亡畏惧的人,就成了科学大

门上的徽章,提醒每个人牢记科学的使命,那就是使此在(Dasein)

显现为可理解的、因而是合理的:诚然,如果理由不充分,那么为做

到这一点,最后也就必须用到神话。刚刚我甚至把神话称为科学

的必然结果,实即科学的意图。

谁一旦弄清楚,在苏格拉底这位科学的秘教启示者(Mysta

goge)之后,各种哲学流派如何接踵而来,像波浪奔腾一般不断更

替,一种料想不到的普遍求知欲如何在教养世界的最广大领域里,

并且作为所有才智高超者的真正任务,把科学引向汪洋大海,从此 100

再也未能完全被驱除了,而由于这种普遍的求知欲,一张共同的思

想之网如何笼罩了整个地球,甚至于带着对整个太阳系规律的展

望;谁如果想起了这一切,连同惊人地崇高的当代知识金字塔,②

那么,他就不得不把苏格拉底看作所谓的世界历史的一个转折点

和旋涡。因为倘若人们来设想一下,为那种世界趋向所消耗的这

整个无法估量的力量之总和并不是为认识效力的,而是用于个人

① 艺术]1872年第一版;1872年第一版付印稿:作为艺术。——编注

②当代知识金字塔,]1872年第一版;1874/1878年第二版付印稿:当代知识金

字塔 [译按:此处只是少一个逗号]。——编注112

悲剧的诞生

和民族的实践目的、也即利己目的,那么,在普遍的毁灭性战斗和

持续不断的民族迁徙中,本能的生活乐趣很可能大大被削弱了,以

至于自杀成了习惯,个体或许会感受到最后残留的责任感,他就像

斐济岛①上的居民,身为儿子弑父,身为友人杀友:一种实践的悲

观主义,它本身可能出于同情而产生出一种有关民族谋杀的残忍

伦理——顺便提一下,世界上凡是艺术没有以某种形式而出现、特

别是作为宗教和科学而出现,用于治疗和抵御瘟疫的地方,往往就

有这种悲观主义。

与这种实践的悲观主义相对照,苏格拉底乃是理论乐观主义

者的原型,他本着上述对于事物本性的可探究性的信仰,赋予知识

和认识一种万能妙药的力量,并且把谬误理解为邪恶本身。在苏

格拉底类型的人看来,深入探究那些根据和理由,把真正的认识与

假象和谬误区分开来,乃是最高贵的、甚至唯一真实的人类天职:

恰如自苏格拉底以降,由概念、判断、推理组成的机制,被当作最高

101 的活动和一切能力之上最值得赞赏的天赋而受到重视。甚至最崇

高的道德行为,同情、牺牲、英雄主义等情感,以及那种难以获得的

心灵之宁静,即阿波罗式的希腊人所谓的“审慎”②,在苏格拉底及

其直到当代的同道追随者看来,都是从知识辩证法中推导出来的,

从而是可传授的。谁若亲自经验过一种苏格拉底式认识的快乐,

体察到这种快乐如何以越来越扩大的范围,力图囊括整个现象世

界,那么,从此以后,他能感受到的能够促使他此在的最强烈刺激,

① 斐济岛(Fidschi):南大平洋岛国。——译注

②此处“审慎”(Sophrosyne)为希腊文的拉丁写法。——译注十五

113

莫过于这样一种欲望,即要完成那种占领并且把不可穿透的知识

之网牢牢地编织起来的欲望。对于有此种心情的人来说,柏拉图

和苏格拉底就表现为一种全新的“希腊的明朗”和此在福乐形式的

导师,这种全新的形式力求在行动中迸发出来,并且多半是为了最

终产生天才、在对贵族子弟的助产式教育影响当中获得这样一种

迸发。

但现在,科学受其强烈妄想的鼓舞,无可抑制地向其界限奔

去,而到了这个界限,它那隐藏在逻辑本质中的乐观主义便破碎

了。因为科学之圆的圆周线具有无限多个点,至今还根本看不到

究竟怎样才能把这个圆周完全测量一遍;所以高贵而有天赋的人,

还在他尚未达到生命中途之际,便无可避免地碰到这个圆周线的

界限点,在那里凝视那弄不清楚的东西。如果他在这里惊恐地看

到,逻辑如何在这种界限上盘绕着自己,终于咬住了自己的尾

巴——于是一种新的认识形式破茧而出,那就是悲剧的认识,只为

了能够为人所忍受,它就需要艺术来保护和救助。

如果我们用已经得到加强的、靠着希腊人而得到恢复的眼睛

来观看围绕着我们的这个世界的最高领域,那么,我们就会发觉,102

在苏格拉底身上突出地表现出来的永不餍足的乐观主义求知欲,

已经突变为悲剧性的听天由命和艺术需要了:诚然,这种求知欲在

其低级阶段是与艺术为敌的,尤其是必定对狄奥尼索斯悲剧艺术

深恶痛绝,苏格拉底主义对埃斯库罗斯悲剧的斗争就是这方面的

例子。

现在,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叩当代和未来的大门:上面讲

的这种“突变”将导致天才的不断新生,确切地说,就是搞音乐的苏114

悲剧的诞生

格拉底的不断新生吗?① 这张笼罩此在的艺术之网,无论冠有宗

教之名还是冠有科学之名,将越来越牢固和细密地得到编织呢,还

是注定要在现在自命为“当代”的那个动荡不安的野蛮旋涡中被撕

成碎片呢?② ——③我们心怀忧虑,但也不无慰藉,且静观片刻,作

为沉思者来充当这种种惊心动魄的斗争和过渡的见证人。啊!这

种斗争的魔力正在于:旁观者也必须投入战斗!④

十六

通过上述历史事例,我们力图弄清楚,悲剧是如何因音乐精

神的消失而毁灭的,此事确凿无疑,恰如悲剧是只能从音乐精神

中诞生的。为了缓和这个断言的异乎寻常性,另一方面也为了

指明我们这种认识的来源,现在我们必须以开放的视野来直面

①如果我们用已经得到加强……]据准备稿:如果我们用已经得到加强和恢复

的眼睛来观看围绕着我们的这个世界——那么,我们就会发觉由苏格拉底开始的阿波

罗科学与狄奥尼索斯秘教之间的斗争。何种艺术作品能让它们达成和解呢?谁是使

这个过程结束的“搞音乐的苏格拉底”呢?——编注

②这张笼罩此在的艺术之网……]准备稿:是不是在一个新的艺术世界里将庆

祝一个斗争者和解的节日,类似于在阿提卡悲剧中那两种冲动得到了和解?抑或现在

自命为“当代”的那个动荡不安的野蛮旋涡将同样无情地压制“悲剧的认识”和“秘

教”?——编注

③ 得到编织呢,还是注定要……]准备稿的不同稿本:得到编织呢?[在此我只

想指出,在纯粹地被把握的牺牲理想中,那种田园般的艺术是怎样达到其顶峰的]抑或

注定要最后毫无保护地在那种苏格拉底式的认识者贪欲的支配下被胡闹撕碎——尽

管柏拉图会安慰我们,说他那个在《会饮篇》中的苏格拉底是纯粹的艺术家,以至于现

在虽然不是——。——编注

④战斗!]准备稿:战斗![而且因此,披上希腊人的甲胄,我们也就跃入战场,谁

会怀疑,以何种标志-—]。-—编注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第一节维也纳学派与逻辑经验主义

    逻辑经验主义(又名“逻辑实证主义”或“新实证主义”)是分析哲 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形成于 20 世纪20年代中叶的奥地利,其核心是 以石里克、卡尔纳普等人为代表的“维也纳学派”,另有以赖欣巴哈 (H.Reichenbach)为代表的德国柏林经验哲学学会(又称“柏林学 派”)、以卢卡西维茨和塔尔斯基为代表的华沙学派,英国的艾耶尔 (A.J.Ayer)、莱姆塞和北…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4日
    264
  • 《圣经》-现代中文译本-创世记-在线阅读

    上帝的创造 太初,上帝开始创造天地的时候,大地混沌,还没有成形;深渊一片黑暗;上帝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上帝命令:“要有光。”光就出现。上帝看光是好的,就把光和暗分开,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晚间过去,清晨来临;这是第一天。 上帝又命令:“在众水之间要有穹苍,把水上下分开。”一切就照着他的命令完成…

    书籍分录 2025年2月25日
    107
  • 罗素-《西方哲学史》-卷三 近代哲学-第⼗五章 洛克的影响-在线阅读

    第⼗五章 洛克的影响 从洛克时代以来到现代,在欧洲⼀向有两⼤类哲学,⼀类的学说 与⽅法都是从洛克得来的,另⼀类先来⾃笛卡尔,后来⾃康德。康德 ⾃⼰以为他把来⾃笛卡尔的哲学和来⾃洛克的哲学综合起来了;但 是,⾄少从历史观点看,这是不能承认的,因为康德的继承者们属于 笛卡尔派传统,并不属于洛克派传统。继承洛克⾐钵的,⾸先是贝克 莱和休谟;其次是法国的philos…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5日
    126
  • 赵林-《古罗马帝国的辉煌》-第1卷 罗马崛起-第5章 罗马共和国的权力机构和主要官职-在线阅读

    第V章 罗马共和国的权力机构和主要官职 罗马共和国的权力机构主要指立法机构。虽然罗马共和国不像现 代西方国家那样采用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政治机制,将立法权、行 政权和司法权明确分开,但是至少罗马共和国的立法权和行政权还是 明确区分的。立法权分属不同的权力机构,行政权则掌握在执政官和 其他行政官员手中。罗马的权力机构非常复杂,多有变更,大体上可 以分为库里亚大…

    书籍分录 2025年3月5日
    63
  • 《圣经》-现代中文译本-马太福音-在线阅读

    耶稣基督的家谱(路3:23-38) 耶稣的家谱如下:耶稣基督是大卫的后代,大卫是亚伯拉罕的后代。 亚伯拉罕生以撒,以撒生雅各,雅各生犹大和他的兄弟。犹大跟塔玛生法勒斯和谢拉,法勒斯生希斯仑,希斯仑生亚兰,亚兰生亚米拿达,亚米拿达生拿顺,拿顺生撒门,撒门跟喇合生波阿斯,波阿斯跟路得生俄备得,俄备得生耶西,耶西生大卫王。——乔的备注:对应“从亚伯拉罕到大卫共十四…

    书籍分录 2025年2月26日
    71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