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悲剧的诞生》-四-在线阅读

四”

关于这个朴素的艺术家,梦的类比可以给我们若干教益。如

果我们来想象这样一个做梦者,他沉湎于梦境的幻觉中而未受扰

乱,对着自己大喊一声:“这是一个梦啊,我要把它继续做下去!”如

果我们必须由此推断出一种梦之直观的深刻的内心快乐,而另一

方面,如果为了能够带着这种观照的内心快乐去做梦,我们必须完

全遗忘了白昼及其可怕的烦心纠缠:那么,对于所有这些现象,我

们也许就可以用下面的方式,②在释梦的阿波罗的指导下做出解

释了。尽管在生活的两半当中,醒的一半与梦的一半,前者在我们

看来无疑是更受优待的,要重要得多,更有价值,更值得体验,其实

是唯一地得到经历的:但我却愿意主张——虽然给人种种荒谬的

假象——,对于我们的本质(我们就是它的现象)的神秘根基而言,

我们恰恰反而③要重视梦。因为我越是在自然中觉察到那些万能

的艺术冲动,觉察到在艺术冲动中有一种对假象的热烈渴望,对通

①参看9 [5]。——编注

② 方式,]1872年第一版付印稿;1872年第一版:方式。——编注

③ 恰恰反而]据眷清稿:也许倒另外。——编注四

37

过假象而获救的热烈渴望,我就越是觉得自己不得不做出一个形

而上学的假定,即真正存在者和太一①,作为永恒受苦和充满矛盾

的东西,为了自身得到永远的解脱,也需要迷醉的幻景、快乐的假

象:我们完全囿于这种假象中,而且是由这种假象所构成的,就不39

得不把这种假象看作真正非存在者,亦即一种在时间、空间和因果

性中的持续生成,换言之,就是经验的实在性。所以,如果我们暂

且撇开我们自己的“实在性”,如果我们把我们的经验此在与一般

世界的此在一样,把握为一种随时被生产出来的太一之表象,那

么,我们此时就必定会把梦视为假象之假象,②从而视之为对于假

象的原始欲望的一种更高的满足③。由于这同一个理由,自然天

性中最内在的核心具有那种对于朴素艺术家和朴素艺术作品(它

同样只不过是“假象之假象”)的不可名状的快乐。拉斐尔④,本身

是那些不朽的“朴素者”之一,在一幅具有比喻性质的画中向我们

描绘了那种从假象到假象的贬降,朴素艺术家的原始过程,同时也

阿波罗文化的原始过程。在他的《基督变容图》⑤中,下半部分

① 此处“真正存在者和太一”原文为das Wahrhaft-Seiende und Ur-Eine,或可译

为“真实存在者与原始统一性”。——译注

② 此处“太一之表象”原文为Vorstellung des Ur-Einen,“假象之假象”原文为

Schein des Scheins。——译注

③满足]誊清稿:满足,[作为它所是的清醒状态]。——编注

④ 拉斐尔(Rafael,1483—1520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建筑师,代表作品

有《西斯廷圣母》、《雅典学院》等。

译注

⑤ 《基督变容图》(Transfiguration):又译《基督显圣》,是拉斐尔最后一幅杰作,

内容取材于《马太福音》第17章,现藏梵蒂冈博物馆。据《马太福音》第17章描写,耶稣

为一个中了邪、发癫痫病的男孩驱鬼,治好了他的病。拉斐尔《基督变容图》下半部分

表现了男孩、带领者(带男孩来的人)以及几个耶稣门徒当时的神情和场景。

译注38

悲剧的诞生

用那个中了邪的男孩、几个面露绝望的带领者、几个惊惶不安的门

徒,向我们展示了永恒的原始痛苦、世界的唯一根据的反映:“假

象”在这里乃是永恒的矛盾即万物之父的反照。现在,从这一假象

中升起一个幻景般全新的假象世界,犹如一缕仙界迷人的芳香,而

那些囿于第一个假象世界中的人们是看不到后者的——那是一种

在最纯粹的极乐中闪闪烁烁的飘浮,一种在毫无痛苦的、由远大眼

目发射出来的观照中闪闪烁烁的飘浮。在这里,在至高的艺术象

征中,我们看到了阿波罗的美的世界及其根基,看到了西勒尼的可

怕智慧,并且凭借直觉把握到它们相互间的必要性。然而,阿波罗

又是作为个体化原理的神化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唯在此个体化原

理中,才能实现永远臻至的太一之目标,太一通过假象而达到的解

救:阿波罗以崇高的①姿态向我们指出,这整个痛苦世界是多么必

要,它能促使个体产生出具有解救作用的幻景,然后使个体沉湎于

40 幻景的②观照中,安坐于大海中间一叶颠簸不息的小船上。

这样一种对个体化的神化,如若它竟被认为是命令性的和制

定准则的,那么,它实际上只知道一个(Ein)③定律,即个体,也就

是遵守个体的界限,希腊意义上的适度(das Maass)。阿波罗,作

为一个道德神祇,要求其信徒适度和自知——为了能够遵守适度

之道,就要求有自知之明(Selbsterkenntnis)④。于是,与美的审美

① 崇高的]1872年第一版;1874/1878年第一版付印稿:最崇高的。——编注

② 幻景的]为1872年第一版和1874/1878年第一版付印稿中所没有的。

编注

③ 一个(Ein)]1872年第一版;1874/1878年第一版付印稿:一个(ein)[译按:仅

有大小写之分别]。——编注

④自知之明(Selbsterkenntnis)]1872年第一版;1874/1878年第一版付印稿:自

知之明(Selbsterkenntnis)。——编注四

39

必然性并行不悖的,提出了“认识你自己”和“切莫过度!”的要求;

而自傲自大和过度则被视为非阿波罗领域的真正敌对的恶魔,从

而被视为前阿波罗时代(即泰坦时代)和阿波罗之外的世界(即野

蛮世界)的特性。普罗米修斯因为对人类怀有泰坦式的大爱①,故

必定要为苍鹰所撕咬;俄狄浦斯因其过度的智慧解开了斯芬克

司②之谜,故必定要陷入一个纷乱的罪恶旋涡中:德尔斐之神就是

这样来解释希腊的过去的。

阿波罗的希腊人以为,狄奥尼索斯因素所激起的效果也是“泰

坦式的”和“野蛮的”:而这个希腊人同时又不能对自己隐瞒,他自

己③实际上在内心深处也与那些被颠覆了的泰坦诸神和英雄们有着

亲缘关系。的确,他必定还有更多的感受:他的整个此在以全部的

美和节制,乃依据于痛苦和知识的一个隐蔽根基,这个根基又是由

狄奥尼索斯因素向他揭示出来的。看哪!没有狄奥尼索斯,阿波罗

就不能存活!说到底,“泰坦”和“野蛮”恰恰如同④阿波罗⑤,是必不

可少的!现在让我们来设想一下,狄奥尼索斯庆典的狂欢销魂之

声,是怎样以愈来愈诱人的魔力旋律,融入这一在假象和节制基础

上建立起来的、并且受人为抑制的世界中的,而在这种魔力旋律中

是怎样张扬出自然在快乐、痛苦和认识方面的全部过度,直到变成41

①因为对人类怀有泰坦式的大爱]1872年第一版;1874/1878年第一版付印稿:

由于对人类怀有泰坦式的大爱的缘故。——编注

②斯芬克司(Sphinx):希腊神话中人首狮身的怪物,生性残酷,常让路人猜谜,猜

不中即被她吃掉。俄狄浦斯猜出了谜,她便自杀了。——译注

③ 他自己]据1872年第一版付印稿:狄奥尼索斯。——编注

④ 如同]1872年第一版;1874/1878年第一版付印稿:作为。——编注

阿波罗]1872年第一版付印稿:狄奥尼索斯。——编注40

悲剧的诞生

锐利的呼叫:让我们来设想一下,与这种着魔的民歌相比,那吟唱赞

美诗的、有着幽灵般种种琴音①的阿波罗艺术家可能意味着什么!

面对一种在陶醉中道出真理的艺术,“假象”艺术的缪斯女神们便黯

然失色了,西勒尼的智慧对着快乐的奥林匹斯诸神高呼:“哀哉!哀

哉!”在这里,守着种种界限和适度原则的个体,便落入狄奥尼索斯

状态的忘我之境中,忘掉了阿波罗的戒律了。过度揭示自身为真

理,那种矛盾、由痛苦而生的狂喜,从自然天性的核心处自发地道

出。而且如此这般,凡在狄奥尼索斯元素渗透进来的地方,阿波罗

元素便被扬弃和被消灭了。② 而同样确凿无疑的是,在初次进攻被

经受住的地方,德尔斐神的威望和庄严就表现得前所未有地稳固和

咄咄逼人。实际上,我只能把多立克国家和多立克艺术解释为阿波

罗的持续军营:只有在一种对泰坦式野蛮的狄奥尼索斯本质③的不

断反抗当中,一种如此固执而脆弱、壁垒森严的艺术,一种如此战争

式的和严肃的教育,一种如此残暴而冷酷的政制,才可能更长久地

延续下来。

到这里,我已经进一步阐发了我在本书开头所作的说明,即:狄奥

尼索斯元素与阿波罗元素如何在常新的4相伴相随的创生中相互提

升,统辖了希腊的本质:在阿波罗的美的冲动⑤支配下,“青铜”时

① 种种琴音]1872年第一版;1874/1878年第一版付印稿:琴音。——编注

② 而且如此这般,凡在……]誊清稿:我借此已经表明,在狄奥尼索斯元素渗透进

来的地方,狄奥尼索斯的诞生的直接后果就是阿波罗的消灭。——编注

③ 狄奥尼索斯本质]1872年第一版:狄奥尼索斯特性。——编注

④常新的]为1872年第一版和1874/1878年第一版付印稿中所没有的。——编注

⑤ 美的冲动]1872年第一版;1874/1878年第一版付印稿:美的冲动,[译按:此

处多一逗号]。——编注五

41

代借助于当时的泰坦诸神之争和严肃的民间哲学,如何演变为荷

马的世界,这种“朴素的”壮丽景象又如何被狄奥尼索斯元素的洪

流吞没了,而面对这种全新的势力,阿波罗元素如何奋起而成就了

多立克艺术和多立克世界观的稳固庄严。如果以此方式,在那两 42

个敌对原则的斗争中,古希腊的历史分成四大艺术阶段①:②那么,

我们现在就不得不进一步追问这种变易和驱动的最终意图——假

如我们绝不至于把这最后达到的时期即多立克艺术时期视为那种

艺术冲动的顶峰和目的。而在这里,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阿提卡

悲剧和戏剧酒神颂歌的崇高而卓著的艺术作品,它们是两种冲动

的共同目标,在经过上述的长期斗争之后,这两种冲动的神秘联姻

欢天喜地地产下一孩儿——她既是安提戈涅又是卡珊德拉③。

现在我们接近本书探究的真正目标了,那就是认识狄奥尼索

① 艺术阶段]1872年第一版:艺术时期。——编注

② 从上下文看,此处尼采所谓“四大艺术阶段”是指:神话(青铜或泰坦时代)、史

诗(荷马时代)、抒情诗(狄奥尼索斯时代)和雕塑(多立克艺术时代)。——译注

③ 安提戈涅(Antigone)是俄狄浦斯之女,索福克勒斯同名悲剧中的女主人公,因

不顾国王克瑞翁的禁令安葬了自己的兄长而被处死;卡珊德拉(Cassandra)是希腊神话

中的女预言家,特洛伊的公主,雅典那的祭司,阿波罗赋予她预言能力,然而又施以诅

咒:她的预言将百发百中,但谁也不会相信。对尼采来说,安提戈涅反抗国王的法律而

服从天神的律法,从而是与阿波罗神相联系的;而拒绝了阿波罗的追求的卡珊德拉

与狄奥尼索斯神相联系,故两者分别代表着日神阿波罗精神与酒神狄奥尼索斯精

神。——译注

④参看9 [7]。——编注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三部-第一篇-在线阅读

    第 一 篇 培根 和波 墨 培根和波墨代表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物和哲学体系。〔但是两 人都同样承认,精神把它所认识的内容或对象当作自己的领域,而 278 且把这个领域看成具体的存在。在培根那里,这个领域就是有限 的自然界;在波墨那里,这个领域就是内心的、神秘的、神圣的基督 教生活和存在。因为前者从经验和归纳法出发,后者从神和三位 一体的泛神论出发。〕*培根的哲学…

    书籍分录 2024年5月28日
    206
  • 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第二卷 论观念-第十六章 论数-在线阅读

    第十六章 论数 §4.斐 在数方面的观念,是比在广延方面的观念既更精确 又更恰当地彼此区别开的,在广延方面,我们不能和在数方面一样 容易地来观察大小的每一相等和每一超过量,这是因为在空间方 面,我们不能在思想上达到某种确定的最小,在此之外不能再前进 的,如同在数方面的单位那样。 德〔这应该理解为是就整数来说。因为否则就数的广阔范第二卷 论观念 围来说,包括“…

    书籍分录 1天前
    4
  •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第一章-在线阅读

    1[2]修昔底德,一位雅典人,在伯罗奔尼撒人和雅典人之间的战争爆发之时,就开始撰述[3]这部战争史了。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他相信这将是一场重大的战争[4],比此前的任何一场战争都更值得记述。这种信念并不是没有根据的。交战双方在各个方面都竭尽全力来备战;同时,他看到,其他的希腊人在这场争斗中,要么支持这一方,要么支持那一方;而那些尚未参战的希腊人,也正跃跃欲试,…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1日
    345
  •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部-第一篇-第三章-乙-在线阅读

    乙、亚里士多德 关于柏拉图,我们就谈到此为止;我们很舍不得离开他。当我 们进而叙述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时候,恐怕我们还得更加详细 些;因为亚里士多德乃是从来最多才最渊博(最深刻)的科学天才第一篇 第三章 第一期第三阶段: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 之一,——他是一个在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人。而且由于我们拥有 那么一大堆他的著作,所以关于他的材料也就更丰富。但是亚里 士多…

    书籍分录 2024年5月28日
    180
  • 亚里士多德-《动物志》-第七卷-在线阅读

    第七卷[1] 【1】 关于人之生成,即起初在雌亲体内和随后直至耆老的生长过程,其出于固有本性而发生的种种情形有如下述。我们在前面阐述过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异以及它们具有的各种器官;大多数情况下,男性于第二个七年终了之际开始产生精液,与此同时阴毛也开始茁生,恰如植物于即将结实之际先行开花一般——克罗顿的阿尔克迈翁曾作此喻。大约在同一时期声音开始改变,变得更粗糙和…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29日
    111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