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善恶的彼岸》-引言-在线阅读

引 言

自康德以来,还没有哪位哲学家像弗里德里希·尼采那样,

给现代思想打上了如此不可否认的烙印。即便是几.平震撼了全

欧洲的叔本华,也没能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不仅在道德和文

学方面,我们可以发现尼采那塑造人心的巨手在起作用,使人

精神振奋而饱满,而且在教育学和艺术,政治和宗教等方面,

也可以看到他的学说所产生的影响。

有关尼采的生平材料少之又少,而且很简单。1844年 10月

15日,尼采出生于洛肯,这是普鲁士萨克森州的一个小村庄;

有意思且自相矛盾的是,这位最可怕、最具破坏性的基督教及

其理想的批判者,其父系和母系中却有长长一大串的神学家。

尼采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妹妹出生于1846年,弟弟出生

于1850年。妹妹取名为特里斯·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后来成

为尼采最亲密的朋友、保护人和最多产的尼采传记作家。弟弟

约瑟夫则生下来不到一年就死了。父亲去世后,全家迁居瑙姆

堡;此时尼采年仅6岁。被送入了当地的一所市立小学;后来

退出该小学,就读于一家私立小学,准备报考教会文科中学。

几年之后,尼采考入了著名的普福塔州立中学,1864年入波恩

大学。

正是在波恩,尼采的宗教观点发生了决定性变化;也正是

1善恶的彼岸

在这里,他与语言学家弗里德里希·威廉·里敕尔建立起伟大的

友谊。 单敕尔转到莱比,锡大学后。尼采也跟 随 他来到莱比锡。

在这里,他遇到了瓦格纳,结识了艾尔温·罗德,发现了叔本

华,还在内心深处开始对政治感到兴趣。普鲁士和奥地利之间

的战争,激起这个年轻人狂热的爱国热情。他两次申请服役,

但都因为近视而未能入伍。不过。1867 年秋颁布了新的征兵条

例,尼采在瑙姆堡应征,加入了炮兵部队。但在训练中从马上

摔下,胸部严重受伤,不得不永远退役。

1868年10月,尼采返回莱比锡大学,不久,年仅24 岁的

他,便受聘于巴塞尔大学,出任古典语言学教授。两年后,普

法战争爆发,加入医疗部队,当了一名志愿看护兵。但他身体

很差,担负不了这项工作。随后染上白喉和严重的痫疾,不得

不完全中断服役。他妹妹告诉我们。这场病使他的健 康受到 极

大的损害,是造成他以后身体状况非常差的最主要原因。 身体

尚未复原,他便重新开始教学;正是因为本来就很虚弱,又加

上这种新的紧张工作,导致他健康状况终于崩溃。

1872年,尼采的第一本重要哲学著作《悲剧的诞生》

世;1873年,他写出了一系列著名的小册子,后来这些小册子

被汇编成一本书,题为《不合时宜的思想》。他的健康状况愈来

愈糟,于是,时而在瑞典度假,时而在意大利度假,力图使身

体复原。在瑞典,他住在瓦格纳那里,但1876年,他与这位作

曲家的友谊开始冷却。他曾去拜罗伊特听了歌剧《尼伯龙根的

指环》,对瓦格纳与基督教的妥协,他感到愤恨和厌恶。但由于

非常喜爱瓦格纳这个人,直到 10年以后,他才把长久埋在心里

的话,变成文字,写出了那本抨击瓦格纳的有名著作。

2引言

《人性的,太人性的》出版后一年,病情加重,迫使尼采辞

去巴塞尔大学的教授职位; 两年之后。他的第一本充满建设性

思想的著作《朝霞》问世。尼采的余生都花在想要恢复健康的

徒劳无益的努力中。一连8年,在忙于写作的同时,他不断寻

找能使身体复原的气候——先后去过瑞典的西尔斯-玛利亚、

热那亚、摩纳哥、墨西拿、格吕内瓦尔德、陶特堡、罗马、瑙

姆堡、尼斯、威尼斯、芒通和里维拉。但都毫无用处。他经常

生病,大部分时间形单影只。在这段漂泊不定的时期,他与精

神抑郁和肉体痛苦展开了不懈的对抗。在这8年中,尼采写出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快乐的科学》《善恶的彼岸》《道德

的谱系》《瓦格纳事件》《偶像的黄昏》《反基督》《看哪这人》

《尼采驳瓦格纳》,以及大量笔记,这些笔记构成他最后一部巅

峰之作《强力意志》。尼采这一时期的生活未发生什么大事。或

许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结识路·沙乐美。但甚至连这个插曲也对他

的生活影响不大,只是由于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显得很突出,

而被传记作家大大地渲染一番。

1889年1月,尼采中风,预示着死亡的逼近。其行为举止

突然变得令人担忧。表现出许多乖僻的行为。这只能说明一件

事,那就是他的大脑受到严重的损害。长期以来一直有人认为,

尼.采不是逐渐精神失常的。 他实际 上一生下来。精神就不正常,。

但没有证据能证实这种看法。一些人宣称,尼采的著作是疯子

的著作,这种说法是毫无根据的。他的著作是清晰而严密思考

的产物;他与朋友交往时表现得相当克制,并无异常;他的大

量书信直至最后,无论是感情还是语气,都未表现出任何变化。

他的精神失常来得很突然,事先毫无预兆;利用他生命最后几

3善恶的彼岸

年的精神状态来批评他的哲学,是幼稚无知的。必须依靠内部

的证据来断定他的著作是否站得住脚,由此立场判断,他的著

作绝对是健全精神的产物。

尼采的精神崩溃是许多因素造成的,其中包括为了医治失

眠症而服用过多的安眠药,用脑过度,经常处于失望和贫困中,

精神孤独。长期忍受肉体痛苦。关于他发疯前几天的情况,我

们所知甚少。他的朋友奥维贝克接到一封满是胡言乱语的信后,

随即赶到都灵。 发现,他精神崩溃 了。 尼,采被安置在耶拿的一家

私人疗养院中,稍稍恢复后,便返回了瑙姆堡。后来,他妹妹

特里斯·尼采将他迁移至魏玛的一幢别墅中;三年后,1900年8

月25日,尼来去世,安葬在他的出生地洛肯村。

《善恶的彼岸》于1885年夏动笔,翌年冬完成。写作此书

有两个目的,一是解释和阐述《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是为

写作他最伟大和最重要的著作《强力意志》作准备。尼采在该

书中力图界定"善" 与"恶"这两个相对的词,力图区分不道

德和非道德。他察觉到人们为使古代道德准则和现代人的需要

相一致所做的努力,是有矛盾的,他认识到人们经常在道德理

论和社会实践之间作出妥协。他的目的是确立道德与需要之间

的关系,为人类行为构造一可操作的基础。所以,《善恶的彼

岸》是尼采对一种新道德体系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触及

了其哲学的许多最深层的原理。

《善恶的彼岸》第一章篇幅很长,题为"哲学家的偏见",

在这一章中,尼采勾勒出他的辩证法将采取的路线。他用以下

两种方法进行阐述,首先是分析和驳斥先前的教条主义者所采

4引 言

用的思维方式,其次是解释他自己的哲学所依据的前提。这是

本书最重要的一章,实际也阐明了其强力意志学说的基本原理。

该章确立了尼采的哲学立场,严密解释以下的各章采取的路线。

所有真理都具有相对性,这是他在以前的著作中常常采用的一

个假设,在该章中,他用比喻和论证为这一假设作了辩护。利

用其他主要哲学类型作为探究的依据,他对真理的绝对性提出

了质疑,指出了最后定义的困难在何处。尼采在其分析和批判

中,并非仅仅进行摧毁;他还暗中在"强力意志"的基础之上,

建立自己的体系。这个短语在第一章分析研究中出现过多次。

随着论述的展开,这种强力意志学说也得到了逐步发展。

尼采在《善恶的彼岸》长达 26页的第二章中,给他所谓的

"自由精神"下了最精彩的定义,即∶善于思考的人、知识贵

族、哲学家和统治者,并接连用一些较长的段落——-要长于他

惯常的段落—描述了这种优等人的主要特点。不过,千万不

要把"自由精神"混同于超人。前者是当今的人在超越自身的

过程中必须跨越的"桥梁"。在该章对自由精神的描述和分析

中,我们可以鳖见他最为突出的精神特征。在此之前,例如在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只是对他作了部分的说明,而在此

则概述了他的本能和欲望,他的习惯和活动。而且,该章还解

释了他与劣等人的关系以及与周围生物的关系。这是极为重要

的一章,因为它在不少地方详细阐述了尼采的许多主要哲学原

理。另外,这一章还对不同阶级作了严格区分,虽然至此尚未

界定奴隶道德和主人道德。但却对这两者作了对照比较,并通

过区分主人和奴隶,明确提出了这两种相互对立的人的行为举

止标准。

5善恶的彼岸

本书第三章对宗教信仰的各个方面作了深入而意义深远的

分析。这一章谈到了基督教的各种影响,但论述范围甚至比

《反基督》一书还要广,该书中的许多观点都可以在这里见到。

此章论及了人类的许多内心体验(这些体验直接或间接地导致

了宗教教义的产生),追溯了信仰本能的起源,并对宗教信仰的

结果和个人及种族的需要作了对照比较。尼采在研究宗教情绪

时把精力放在了以下一些问题上,如宗教狂热和纵欲之间的关

系、教徒想要否定意志的企图、宗教上的感激之情向恐惧的过

渡、圣徒崇排背后的心理等。 该章还阐述 了宗教上的残忍行为

经历的各种重要阶段。阐述宗教 上各种献祭行为 背后的动机,

颇具启发性。

这种对宗教生活的批判,包含了尼采学说的一个很重要的

方面。诋毁尼采学说的人认为,全面接受尼采的理论会使社会

陷于混乱。尼采并不是想要所有的人都接受他的信念。他猛烈

抨击基督教,目的不是要绝大多数人都不再相信他们的偶像,

而只是试图使强者摆脱基督教的束缚,因为基督教仅仅适合于

弱者的需要。他既不希望也不想使广大民众抛弃基督教或任何

类似的得自宗教教条的安慰。相反地,他谴责那些力图削弱宗

教基础的浅薄无神论者。他认为,实际上需要宗教来充当奴隶

道德的基础。因而在该章中他敦促统治者保护被统治阶级的宗

教信仰,把宗教信仰当作一种统治手段—当作惩罚和教育的

工具。他的整个道德体系是建立在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完全

分离的基础之上;因而应该认识到,他的"超越善恶"的学说

只适用于上等人。将它运用于所有阶级,会使尼采的整个道德

体系陷于寸步难行和荒唐可笑的境地。

6引言

考察完宗教情绪,尼采进入了一更为广阔的道德研究领域,

力图追溯道德的历史与发展。他指责哲学家回避真正的道德问

题,即;检验道德信念背后的信仰和动机。这就是他为自己提

出的任务。在题为"道德的自然史" 一章中,他考察了道德的

起源——这种考察扩充成了他接下来论述更为详尽的著作《道

德的谱系》。不过,本章分析的范围和深度却超过了他以前的著

作,如《人性的,太人性的》、《朝霞》。在此之前,他只是分析

道德准则和体系,只是分析道德和不道德行为,只是分析对行

为所作的判断。在 《善恶的彼岸》 中。他把道德偏见视为与人

类进步共同起作用的力量。 另外。该章还有一种明确的建设性

态度,而这在他以前的著作中是没有的。

在题 为"我们学者们"的 一章中。 尼.采继续给哲学家下定

义,他认为哲学家是最高类型的人。除了描述这种"自由精神"

的智力特征外,该章还列举了那些冒充哲学家的现代人的缺点,

并分析了科学家和天才,估量了他们在社会中的相对重要性。

实际上,尼采在这一章中最为精确和全面地给肩负着人类进步

重担的人下了定义。对智力领路人所做的这些评价,对研究尼

采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理解这些评价,便有助于理解

尼采后来写的著作。

"我们的道德" 一章包含有许多重要材料,涉及尼采哲学的

许多基本观点。该章较为一般地探讨了人的行为。较为广泛地

研究了道德。并辅之以对具体道德特性的研究。这一章对现行

道德提出了质疑,弄清了它们的历史意义,考察了它们对不同

类型的人所具有的价值,考察了奉献、同情、手足之情、为他

人服务、忠诚、利他主义、相同的理想等道德的价值,证明这

7善恶的彼岸

些道德与现代社会交往的需要是不相容的。针对这些道德,尼

采提出 了一些较为严厉和较为严格的行为方式。指出它们能在

哪些方面适应目前人类发展的需要。 该章为建立一种新的道德

做了伏笔,还解释了双重道德准则。双重道德准则是其哲学体

系的主要支柱之一。在提出双重道德这一概念之前,尼采力图

确定妇女在政治和社会中的地位,指出社会不仅需要每个女人

发挥女性的职能,而且需要保持两性关系中男女截然不同的作

用。

尼采的许多哲学观念是在最后一章中形成的。奴隶道德和

主人道德学说,虽然前几章已做了伏笔和部分说明,但却是在

本章中直接提出来的。并特别解释了构成主人阶级"高贵性"

的那些道德和特性。尼采指明了他所谓的贵族肩负的责任,而

且根据个人地位为人类性格特点作了分类。酒神狄俄尼索斯

一概念,是尼采后来所有著作的基础,这一章对其作了首次直

接的阐述和运用。尼采认为,较为冷酷的人类性格特点,如利

己主义、残忍、傲慢、报复和占有,要优于柔弱的道德,如同

情、仁慈、宽容、忠诚和谦卑,宣称前者对于天生的贵族来说,

是其道德准则的必要组成部分。正是在这里开始了价值的重估,

这一工作要在《强力意志》一书中才能完成。

威拉德·亨廷顿·赖特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
(0)

相关推荐

  • 第三节 培根对传统思想的批判与“假象论”

    对传统思想的批判是培根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根尊重知 识、尊重科学,把学术研究置于崇高的地位。鉴于传统思想对知识的 种种贬低,他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辩驳。比如神学家根据《圣经》的记 载认为,人最初堕落是因为试图得到过多的知识,因此知识是有害 的。培根反驳说,人类原始堕落的真正原因不是知识的获得,而是因 为在善恶问题上自以为是,违背了上帝命令;人只要心存“博爱”,…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5日
    576
  • 第五节 虔敬派运动

    在谈论德国启蒙运动时,必须提及虔敬派(Pietismus)这一宗教 运动。虔敬派运动基本上和启蒙运动同时发生,领军人物是斯彭内 尔(P.J.Spener,1635—1705)和弗兰克(H.Francke,1663—1727)。 斯彭内尔的著作《虔诚的愿望》(Pia Desideria,1675)可以被看做虔 敬派运动的宣言。他首先是想通过建立一个叫做“虔敬学…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5日
    152
  •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三卷-在线阅读

    第三卷 【1】 一个人要想研究每一种政体是什么,具有什么性质,就必须首先对城邦有清楚的认识,知道城邦是什么。目前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些人说城邦实施了某种行为,有些人则说是寡头制或僭主制实施了某种行为。政治家和立法者的所有活动都与城邦息息相关,一种政体就是关于一个城邦居民的某种制度或安排。而城邦是组合而成的,就同其他由众多部分构成的整体一样。显然,首先应当…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30日
    12
  • 第三节 更新原子论的自然哲学

    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无疑承袭、吸取了一个多世纪之前早期希腊自然哲学的最高成就。即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伊睡鸠售和德谟克利特在用原子论的基本观点科学地解释世界的本原与生成、各种天象与自然现象、身体与灵魂、影像论和感知认识、批判宗教迷信等方面,都一脉相承,有较多的相似性。但这两种原子论的自然哲学毕竟相距 100 多年.期间希腊古典哲学与科学思想有很大的进展。两者所处…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0日
    164
  • 第七节科隆的大阿尔伯特

    大阿尔伯特(Albertus Magnus,Albert the Great,1200—1280), 1200年生于德国南部多瑙河畔的劳英根(Lauingen)的士瓦本 (Swabian)镇的一个低等贵族家庭,很可能是霍恩施陶芬(Hohenstaufen)公国一位官员的儿子。这一年是中国理学家朱熹的卒年。阿 尔伯特生活的 13 世纪是一个动荡的年代,中国南…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7日
    156
关注微信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