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尔-《谈谈方法》-附录二-在线阅读

附 录 二

给读者的序①

神和人心这两个问题,我在1637年出版的《论正确运用自己

的理性在各门学问里寻求真理的方法》②里已经接触到了,不过那

本书里无意于深入探讨,只是顺便谈一谈,以便从别人对此的评论

中学一学我以后应当以什么方式来论述。因为这两个问题我一直

认为非常重要,最好反复讨论几次;同时我用来解释这两个问题的

办法又没什么人用过,与通常的途径相去甚远,所以我以为用法

文、用这种人人读得懂的文字写出来是不利的,恐怕那些才疏学浅

的人会以为他们可以走这条路。

我在那本书里曾经恳请一切读者,只要在我写的文字里看出

什么值得指责的地方,就不吝赐教,给我指点出来。可是在我对这

两个问题所说的话里,只有两点大家提出了不赞成的意见。我想

对这两点先在这里简单答复一下,以后再作更确切的解释。

① 这是拉丁文本《第一哲学沉思集》的序,这本书由 De Luynes 译成法文,后经

Clerselier 修改译文出版。

② 这个书名译成拉丁文时作 Dissertatione...[论……],不同于原来的 Dis

cours...[谈……]。76

谈 谈 方 法

第一点是说:人的心灵①反观自己,见到自己无非是一个在思

想的东西,但是不能由此得出它的本性或本质仅仅在于思想,因为

这个“仅仅”就把人们也许可以说属于灵魂②的本性的其他东西统

统排除了。

我对这个反驳的答复是:我在那里并不是有意按照事物实际

的次序③把其他的东西排除掉(那时我并没有探讨事物的实际),

只是按照我的思想的次序立论;所以我的意思是说:我不知道什么

东西属于我的本质,只知道我是一个在思想的东西,或者是一个本

身具有思想能力的东西。我在这以后将要说明,怎样根据我不知

道有什么别的东西属于我的本质,可以推出也没有什么别的东西

事实上属于我的本质。

第二点是说:从我心里有一个比我更完满的东西的观念,不能

得出这个观念比我更完满,尤其不能得出这个观念所代表的东西

存在。

我的答复是:观念这个词在这里有歧义:它可以从实质方面理

解为我的理智的一个活动,在这个意义上是不能说它比我更完满

的;它也可以从客观方面理解为这个活动所代表的东西,这个东西

我虽不能假定它存在于我的理智以外,却可以比我更完满,这是由

于它的本质④的缘故。但是,我在下文中要更详细地表明,怎样仅

① mens humana,法译作 I'esprit humain,指思想的主体。

② anima,法译作 I'ame,指生命的主体。

③ in ordine ad ipsam rei veritatem,法译作 selon I'ordre de la verite de la chose,

指事物的实际情况。

④ sua essentia,法译作 son essence,指它是什么。附 录 二

77

仅从我心里有一个比我更完满的东西的观念,就可以得出这个东

西真正存在来。

此外,我也看到另外两篇相当长的文章谈这个问题,它们攻击

的与其说是我举出来的理由,不如说是我得出的结论,而且它们用

来攻击的那些说法无非是从无神论者们的滥调里套来的。可是这

类说法并不能在那些可以理解我的论证的人心中造成任何印象,

而且多数人的评判是非常浅薄,非常不合道理的,他们总是宁愿相

信自己对一件事的先入之见,哪怕它是错误的、离开正理很远的,

而不肯接受可靠的、真正的、以后得到理解的对那些意见的驳斥,

所以我不想在这里答复它们,以免先得将它们复述一番。

我只是一般地说,无神论者们那些攻击神存在的说法,依靠的

永远是要么把人的七情六欲强加于神,要么以为我们的心灵具有

强大的力量和智慧,自命有权决定和理解神能够和应该做什么事;

因此,他们的说法并不能给我们造成任何困难,只要我们牢记:我

们应该把自己的心灵看成有限的,把神看成无限的、深不可测的。

现在,我充分考虑人们对我的意见之后,重新研讨神和人心这

两个问题,同时讨论整个第一哲学的本原,可是我并不期待庸俗的

吹捧,也不希望我的书得到多数读者。正好相反,我决不会劝任何

人读它,除非他愿意跟我一同进行严肃的沉思,并且能够让他的心

灵与感官脱离关系,完全摆脱各式各样的成见;这样的人我只知道

为数非常之少。至于另外一种人,他们根本不理会我提出的那些

理由的次序和联系,只乐于对这一部分那一部分指指点点,吹毛求

疵,像许多人做的那样,那种人我说也不会读了这部论著得到多大

好处;他们也许会在许多处所找到挑剔的机会,却很难提出什么咄78

谈 谈 方 法

咄逼人的、或者值得答复的反驳来。

既然我并不向别人预先许诺,说我能一下就使他们满意,也不

吹嘘白己有那么大的能力,能够预见到一切可以给每个人造成困

难的事情,我要在这几篇沉思里首先告诉大家,我是凭着哪些想法

使自己深信已经达到了一种对于真理的确切、可靠的认识,看看我

用这些使我自己深信的理由是不是也能使别人深信;这以后,我将

答复一些博学多才的人向我提出的反驳,我在付印之前就向他们

发送了我的这些沉思,请求他们审查。因为他们向我提出的反驳

为数很多,而且是各式各样的,我敢说别的人是很难提出什么尚未

涉及的有重要意义的反驳来了。

因为这个缘故,我恳请列位想看这几篇沉思的人仔细看这些

反驳和我所做的答复,在全部看完之前不要下任何判断。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尼采-《悲剧的诞生》-二十-在线阅读

    二十 有朝一日,终会有一个公正的法官来做出考量:在以往哪个时 代、在哪些人身上,德国精神曾竭尽全力向希腊人学习。倘若我们 满怀信心地假定,我们必须把这种独一无二的赞扬判归歌德、席 勒、温克尔曼①那场极为高贵的文化斗争,那么,我们无论如何都 要补充一点:自他们那个时代以来,在那场斗争的直接影响下,在 相同轨道上获致教化和回归希腊人的努力②是不可思议地越来越 衰…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14日
    133
  • 希尔贝克-《西方哲学史》-第二十一章 尼采和实用主义-在线阅读

    第二十一章 尼采和实用主义 生平 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1844— 1900),一个路德教牧师的儿子,是在一个虔信派的环境中成 长起来的。他很早就对哲学、音乐和文学发生了兴趣。在学 生时代,尼采学的是古典语言学,二十四岁的时候,他成了巴 塞尔大学的教授。1879年,因为生病,他只得辞去他的教职。 从1878—1888年,在…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4日
    103
  •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二部分 第一编 第二卷 第二章 第三节-在线阅读

    第三节纯粹知性一切综合原理的系统展示 一般说来,任何地方出现了原理,这都只能归功于纯粹知性,后者不仅仅 B198 是相对于发生的事情的规则的能力,而且本身就是原理的根源,根据这些原 A159 理,一切东西(只要是能作为对象向我们出现的)都必然服从于规则,因为没 有这些规则,现象就永远不能有资格得到与之相应的对象的知识。甚至自然 规律,当它们被看作是知性的经验…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30日
    325
  • 第三节《存在与时间》(上)

    《存在与时间》于1927年面世,很快就在思想界产生广泛而又深 刻的国际影响。但是,就像海德格尔本人一样,这本书的命运也很有 些希奇古怪的地方。首先,如此艰涩②的一本书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 取得如此高的声誉,是极罕见的现象。其次,它的声誉与对它的长期 ① 参见张祥龙《海德格尔传》,第99—105页,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② 不少德国学者告诉我们,《存在与时…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3日
    257
  • 第二节回到现象

    在梅洛-庞蒂第一部著作《行为的结构》中,他开宗明义地提出: “我们的目标是理解意识与有机体的、心理的,甚或社会的自然之种 种关系。”①这可以说是梅洛-庞蒂大半生理论思维的主题,《知觉现象 学》就是通过对作为意识与世界的原初关系的知觉的描述来讨论人 与世界、自身及他人的关系的。直到去世前不久,他才开始从对人的 实存的现象学研究转向对一般存在的本体论问题的思考,…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3日
    259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