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二部分 第二编 第二卷 第三章 第四节-在线阅读

第四节 上帝的存有之本体论证明的不可能性

从以上所说的很容易看出:一个绝对必然的存在者的概念是一个纯粹理

性概念,亦即一个单纯的理念,它的客观实在性凭理性对它的需要还远远没有

得到证明,它甚至只对某个一定的、虽然是无法达到的完备性提供了指示,而360

一、先验 要素论

且真正说来与其说是用来把知性扩大到新的对象上去,不如说是用于限制知

性。在这里现在令人感到怪异和荒唐的是,从一个给予的一般存有推论到某

个绝对必然的存有似乎是紧要的和正确的,然而我们为了形成这样一个必然

性的概念所拥有的一切知性条件却完全与我们相违背。

各个时代的人们都谈论过绝对必然的存在者,而并没有像证明它的存有

那样也花更多力气去理解我们是否、且如何能够哪怕只是思维这一类的事物。

现在,虽然有关这个概念的名义上的解释是很容易的,就是说它是这样一个其

非存在是不可能的某物;但通过这种解释,在使一物的非存在被看作绝对不可

设想的这一点成为不可能的那些条件方面,我们却丝毫也没有变得更聪明

些①,而这些条件本来是我们想要知道的东西,即我们是否通过这个概念在任

何地方思考了某物。因为知性为了把某物看作必然的而永远需要的一切条件

都借助于“无条件的”这个词而被抛弃掉,这还远不足以使我明白,我是否这

样一来就通过一个无条件必然之物的概念还在思考什么东西,或者也许根本

没有思考任何东西。

A593

B621

更有甚者:对于这个仅仅是冒险碰运气而来的、最后完全成了流行的概

念,人们还以为已用大量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以致于一切进一步的追问似乎都

由于它的清楚明白性而完全不必要了。几何学的任何一个命题,例如一个三

角形有三个角,是绝对必然的,于是我们就谈论起一个完全处于我们知性范围

之外的对象,好像我们完全清楚地懂得我们借这个对象的概念想要说些什么

似的。

所有预先给定的例子毫无例外都只是从判断中、却并非从物及其存有中

取来的。但判断的无条件的必然性并不是事物的绝对必然性。因为判断的绝

A594 对必然性只是事物的有条件的必然性,或者是判断中的谓词的有条件的必然

性。上面那个命题并不是说三个角是绝对必然的,而是说在存有了(给予了)

一个三角形的条件下,(其中的)三个角也必然是存有的。然而这一逻辑的必

然性证明了它的幻觉具有如此巨大的威力,以至于由于人们给自己制造出一

个关于某物的先天概念,这个概念就被这样提出来,使得人们根据自己的意见

B22

① Noiré将“成为不可能的”校改为“成为必然的”,Adickes 则将“不可设想的”校改为

“可设想的”。——德文编者第四节 上帝的存有之本体论证明的不可能性

361

也把存有包括在这概念的范围内,人们由此相信可以有把握地推论:由于存有

必然应归于这个概念的客体,也就是在我把此物设定为给予的(实存着的)这

一条件之下,则它的存有也会被必然地(根据同一律)设定下来,因而这个存

在者本身也会是绝对必然的,因为它的存有在一个随意假定的概念中、并在我

设定了这概念的对象这个条件下被一起想到了。

当我在一个同一性判断中取消谓词而保留主词时,就产生出一个矛盾,所

以我才会说:那个谓词必然应归于这个主词。但如果我连同谓词一起把主词

也取消掉,那就不会产生任何矛盾;因为不再有什么东西能够与之相矛盾的

了。设定一个三角形却又取消它的三个角,这是矛盾的;但把三角形连同其三

个角一起取消,这没有任何矛盾。一个绝对必然的存在者的概念也正是同样

的情况。如果你取消它的存有,你也就把该物本身连同其一切谓词都取消了;

这样一来,哪里还会产生矛盾呢?在外部并没有任何会与之相矛盾的东西,因

为该物不应当是由外部而必然的;在内部也没有,因为你通过取消该物本身,

已把一切内部的东西都同时取消了。上帝是全能的,这是一个必然判断。如

果你设定一位神,也就是一位无限的存在者,其概念与那个全能的概念是同一

的,则全能是不能被取消的。但如果你说:没有上帝,那就既没有全能、也没有

它的任何一个别的谓词被给予;因为它们已连同主词一起全都被取消了,而这

就表明在这个观念中并没有丝毫的矛盾。

A595

所以你已经看到,如果我把一个判断的谓词连同主词一起取消掉,则永远

不会产生一个内部的矛盾,而不论该谓词是什么。现在你不再有任何回避的

余地,你只能说:有一些根本不能被取消的主词,所以这些主词必须保留下来。

但这正好比是说:有一些绝对必然的主体;这个前提的正确性恰恰是我所怀

疑、而你想要给我指出它的可能性的。因为对于一个和它的一切谓词一起被 A596

取消时还留下某种矛盾的那个东西,我不能形成起码的概念,而没有矛盾,我 B624

单凭纯粹先天概念也就不会有不可能性的任何标志。

针对所有这些一般性的推论(这些推论是没有任何人能够拒绝的)你会

用一个具体情况来反诘我,你把这个具体情况当作一个事实证据提出来:毕竟

有一个、而且只有这一个概念,其对象的非存在或取消本身是自相矛盾的,而

这就是最高实在的存在者概念。你会说:它具有一切实在性,而你有权假定这

样一个存在者是可能的(我姑且同意这一点,尽管不自相矛盾的概念还远不

B623362

一、先验 要素论

足以证明该对象的可能性①)。既然在一切实在性下面也包括了存有,那么在

A597 关于一个可能之物的该概念中就包含了存有。如果该物被取消,那么该物的

B625 内部可能性也就被取消,而这是矛盾的。

A598

B626

我的回答是:当你在一个你只想根据其可能性来思考的物的概念中,不论

以何种暗藏的名目,已经带进了该物的实存的概念时,你就已经陷入某种矛盾

了。如果我们认可你这样做,那么你表面上好像是贏了,但实际上却什么也没

有说;因为你只不过是在作同义反复。我会问你:此物或彼物(不论它可能是

什么,我都姑且承认它是可能的)实存着,这个命题例如说,是一个分析命题

还是一个综合命题?如果它是分析命题,那么你通过该物的存有对你有关该

物的观念没有任何增加,但这样一来,要么你心中的观念就必须是该物本身,

要么你就预设了一个存有是属于可能性的,然后就以这个借口从内部的可能

性中推出这一存有,而这无非是一种可怜的同义反复。“实在性”这个词——

它在物的概念里听起来是不同于在谓词的概念里的“实存”这个词的——对

此无济于事。因为,如果你把所有的设定(不论你设定什么)都称作实在的,

那么你就已经对这个物连同它的一切谓词都设定在主词中了,并假定它是现

实的,而在谓词中你只是在重复这点而已。相反,如果你承认——正如每个有

理性者都必须明智地承认的那样-

,任何一个实存性命题都是综合的,那么

你如何还会主张实存的谓词不可以无矛盾地被取消呢?因为这个优点只是分

析命题所特有的,正是作为分析命题的特性而建立在它上面的。

如果我不是发现了混淆逻辑的谓词和实在的谓词(即一物的规定性)的

这种幻觉几乎是拒绝一切教导的话,那我就会希望直截了当地通过对实存概

念的一个精确的规定来打破这一挖空心思的论证了。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把

任何东西用作逻辑的谓词,甚至主词也可以被自己所谓述;因为逻辑抽掉了一

切内容。但规定性却是一个添加在主词概念之上的谓词,它扩大了这个概念。

① 如果概念不自相矛盾,它就总是可能的。这就是可能性的逻辑标志,凭借这一点,概

念的对象就和 nihil negativum[拉丁文:否定的无。——译者]区別开来。只是这个概念一点

也不能免于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如果这概念由以产生的综合的客观实在性没有被特別闡明出

来的话;但这种闡明任何时候都是(如前所述)基于可能经验的原则之上,而不是基于分析的

原理(矛盾律)上的。这是一个警告,即不要从概念的(逻辑的)可能性马上推出事物的(实在

的)可能性。——康德第四节 上帝的存有之本体论证明的不可能性

363

所以它必须不是已经包含在这个概念之中的。

“是”①显然不是什么实在的谓词,即不是有关可以加在一物的概念之上

的某种东西的一个概念。它只不过是对一物或某些规定性本身的肯定。用在

逻辑上,它只是一个判断的系词。“上帝是全能的”这个命题包含有两个概

念,它们拥有自己的对象“上帝”和“全能”;小词“是”并非又是一个另外的谓

词,而只是把谓词设定在与主词的关系中的东西。现在,如果我把主词(上

帝)和它的一切谓词(其中也包括“全能的”)总括起来说:“上帝存在”,或者

“有一个上帝”,那么我对于上帝的概念并没有设定什么新的谓词,而只是把

主词本身连同它的一切谓词、也就是把对象设定在与我的概念的关系中。概

念和对象两者所包含的必然完全相等,因此不可能因为我将概念的对象思考

为绝对被给予的(通过“它存在”这种表达方式),而有更多的东西添加到这个

仅仅表达可能性的概念上去。这样,现实的东西所包含的决不会比单纯可能

的东西更多。一百个现实的塔勒②所包含的丝毫也不比一百个可能的塔勒更

多。因为,后者在这里意味着概念,前者却意味着对象及其肯定本身,所以,假

如前者比后者包含的更多,我的概念就会没有表达出整个对象,因而也就不是

该对象的合适的概念。但是在我的财产状况中,现实的一百塔勒比一百塔勒

的单纯概念(即一百塔勒的可能性)有更多的东西。因为对象在现实性方面

并不只是分析地包含在我的概念中,而是综合地添加在我的概念之上(这概

念是我的状态的一个规定),而通过在我的概念之外的这个存在,丝毫也没有

对这被想到的一百塔勒本身有什么增多。

A599

B627

所以,如果我思维一物,不管我通过什么谓词和通过多少谓词(哪怕在完 A600

全的规定中)来思维它,那么就凭我再加上“该物存在”,也并未对该物有丝毫

的增加。因为否则的话,所实存的就并不恰好是该物,而是比我在概念中所想

到的更多的东西了,而我也不能说实存着的正好是我的概念的对象了。甚至

即使我在一物中除了一种实在性外想到了一切实在性,那么我也不能凭我说

这样一个有缺陷的物“实存着”而把那个缺损的实在性补加上去,相反,该物

B628

① 德文为Sein,含“是”、“存在”、“有”等意,前文“存有”(Dasein)即来自该词,译者视不

同情况采用不同译法。——译者

② 原文 Taler,德国钱币。——译者364

一、先验要素论

恰好带着当我想到它时的这种缺陷而实存着,否则就会有不同于我所想到的

另一个某物实存着了。现在,如果我想到了一个作为最高的(没有缺陷的)实

在性的存在者,那么总是还留下“它是否实存着”这个问题。因为,虽然在我

对一般某物的可能的实在内容的概念上没有什么缺少的,但在对我的整个思

维状态的关系上仍然缺乏某种东西,这就是:对那个客体的知识也可以是后天

才可能的。而这里也就表明了在此所发生的困难的原因。假如所谈论的是一

个感官对象,那么我是不能将该物的实存和该物的单纯概念混为一谈的。因

为通过概念,对象只是被思考为与一般可能的经验知识的那些普遍条件相一

致的,但通过实存,它却被设想为在全部经验的连贯关系中包含着的;因为通

过与全部经验的内容相连结,有关对象的概念并没有丝毫的增加,但我们的思

维却由这内容而多获得了一种可能的知觉。反之,如果我们想单靠纯粹范畴

来思考实存,那就毫不奇怪,我们无法提出任何标志来把实存和单纯的可能性

区别开来。

A601

B629

所以,不论我们有关一个对象的概念包含什么及包含多少东西,我们还是

不得不超出它,才能把实存赋予它。这在感官对象那里是通过按照经验性规

律与我的任何一个知觉发生关联而进行的;但是对于纯粹思维的客体来说,根

本不存在任何手段来认识它们的存有,因为这存有必须完全先天地去认识,而

我们对一切实存的意识(不论是通过知觉直接地意识,还是通过把某物和知

觉连结起来的推论而意识)却是完完全全属于经验的统一性的,在这一领域

之外的实存虽然不可以绝对地宣布为不可能,但却是一个我们没有任何办法

能为之辩护的预设。

一个最高存在者的概念是一个在好些方面十分有用的理念;但它正因为

A602 仅仅是理念,所以完全没有能力单凭自己来扩展我们在实存的东西上的知识。

B630 它甚至连在可能性方面教给我们更多的东西也做不到。可能性的分析的标志

在于那些单纯的肯定(诸实在性)不产生矛盾,这个标志虽然在最高存在者的

概念身上是无可争议的;但既然把一切实在属性连结在一物中是一种综合,其

可能性是我们不能够先天判断的,因为这些实在性并没有特别①给予我们,并

且即使被这样给予了我们,在其中任何地方也都不会发生什么判断,因为综合

① Adickes将“特别”(spezifisch)校改为“思辨地”(spekulativ)。——德文编者第五节 对上帝存有的宇宙论证明的不可能性

365

知识的可能性标志必须永远只在经验中去寻求,但一个理念的对象却不可能

属于经验;所以著名的莱布尼茨就远没有做到他所自吹的,即他想先天地洞察

一个如此崇高的理想存在者的可能性。

所以,在对一个最高存在者的存有从概念来进行的这个如此有名的(笛

卡尔派的)本体论证明那里,一切力气和劳动都白费了,而一个人想要从单纯

理念中丰富自己的见解,这正如一个商人为了改善他的境况而想给他的库存

现金添上几个零以增加他的财产一样不可能。

A603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之类的,也不打算靠这个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
(0)

相关推荐

  • 张志伟-《西方哲学史》-结束语/后记/修订版后记-在线阅读

    结束语 西方哲学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9世纪,经历了2500多年漫长的历史,我们通常称之为“古典哲学”。伴随着哲学及其各个部门的形成、发展和成熟,其主线是形而上学产生、兴盛和衰落的历史演变。 哲学诞生之初,哲学家们关于哲学的对象、问题和方法等都处在摸索阶段。从巴门尼德开始,经过苏格拉底—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终于形成了形而上学或本体论的哲学传统。在中古哲学中…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30日
    69
  • 第二节 圣西门的基本思想

    圣西门写得很快,思想庞杂而不成系统。他的著述涉及到各种 各样的科学,但是每一门都缺少专门而深入的论述。他的思想倾向 于 F.培根以来的欧洲启蒙运动,相信文明的进步。对启蒙时代各种 各样的入物,他大多作了积极的评价。他的精神成就显现为他在论 证前人的思想时经常出现的妙语警句。他的思想主要集中在历史与 社会两个领域。 一科学与哲学的历史 圣西门著述中有相当大的部…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9日
    347
  •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第四章 柏拉图哲学-在线阅读

    第四章 柏拉图哲学 第一节 生平和著作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年)生于雅典贵族家庭,母亲出身于名门 望族。早年丧父,母亲改嫁,继父是伯里克利的朋友。青年时参加过伯罗奔 尼撒战争,目睹雅典民主制的衰败与无能。柏拉图受过良好的教育,涉足哲 学和文学,和当时的其他贵族子弟一样热衷于政治。20 岁时成为苏格拉底 的弟子,一生景仰其师的思想和人格。三十寡头执政…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29日
    86
  • 邓晓芒/赵林-《西方哲学史》-第五章 近代哲学的终结与向现代哲学的过渡-在线阅读

    第五章 近代哲学的终结与 向现代哲学的过渡 黑格尔哲学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顶峰,也是西方传统哲学中的理性主义 精神之集大成。就此而言,他对自己的哲学的自我评价有一定的合理性,即他的 哲学是西方哲学史上最后一个具有自己严密逻辑系统的、以抽象概念建构起来 的、无所不包的形而上学体系。在他以后,这样一种体系在西方哲学的发展中就 再也看不到了,形而上学不再是哲学家们…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29日
    68
  • 第二节 实证精神

    孔德全部学说的要害在于“实证”。实证成为一种精神,一种非 形而上学的精神,它是启蒙时代百科全书派精神的继续,它试图从根 本上更新我们的哲学观念及知识结构。随着所谓“实证哲学”的诞 生,自然科学知识竟然被孔德重新纳入哲学。② 但是,这并不是抬高 了哲学,而是使哲学下降为自然科学。孔德正是这样说的:“迄今为 止,全部天文学知识一直是孤立地考察的,今后它必须成为全…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9日
    284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