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二部分 第二编 第二卷 第三章 第一节-在线阅读

第一节 一般的理想

我们在上面看到,没有任何感性的条件而凭借纯粹知性概念不可能表象

任何对象,因为缺乏这些对象的客观实在性的条件,而在这些概念中所找到的

无非是思维的单纯形式。然而如果我们把这些概念应用于诸现象上,它们就

可以得到具体的描述;因为在这些现象上它们就真正有了构成经验概念的材

料,这种经验概念无非是具体的知性概念。但理念比起范畴来还要更加远离

客观实在性;因为不可能找到任何它们能够得以具体表现出来的经验。这些

理念包含有任何可能的经验性的认识都够不着的某种完备性,而理性在它们 A568

那里只怀有一个系统的统一性的意向,理性力图使经验性的可能的统一性去

接近这种系统的统一性,却任何时候也不会完全达到它。

B596

但比理念显得还要更远离客观实在性的就是我称之为理想的东西,我把

① 哈滕斯泰因认为此句应改为:“……假定一个独立自存的现实,那么诸现象就必须只

被看作……”[加上“那么……就必须”,以与“一旦”相呼应],或“但一旦我们接受了这种许

可,即允许……”[去掉“由于”,使下面的主句与“一旦”(而不是与“由于”)相呼应]。——德

文编者348

一、先验 要素论

它理解为不单纯是具体的、而且是个体的理念,即作为一种个别之物、唯有通

过理念才能规定或才被完全规定之物的理念。

人性在其整个完善性中不仅包含有对属于这一本性的、构成我们的人性

概念的一切本质属性的扩展,一直扩展到与人性的目的完全重合,而这将是我

们对完善人性的理念;而且也包含有除了这概念之外一切属于这个理念的通

盘规定的东西;因为在一切相互对立的谓词中只有唯一的一个谓词能够与最

完善的人的理念相适合。凡对我们是一个理想的东西,在柏拉图看来就是一

个神圣知性的理念,一个在神圣知性的纯粹直观中的单独的对象,即可能存在

者的每一类中的那个最完善者,以及现象中一切摹本的那个原始根据。

但不用如此铤而走险,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人类的理性不仅包含理念,而且

也包含理想,这些理想虽然不像柏拉图的理想那样具有创造性的力量,但毕竟

具有实践的力量(作为调节性的原则),并且给某些行动的完善性的可能性提

供着根据。道德的诸概念并不完全是些纯粹的理性概念,因为它们要以某种

经验性的东西(愉快或不愉快)为根据。然而它们就理性借以给本身无规律

的自由建立限制的那种原则来说(因而如果我们只注意它们的形式的话),是

完全能够被用作纯粹理性概念的例子的。德行,以及连同它一起的、在其完全

纯洁性中的人类智慧,都是理念。但(斯多亚派的)圣贤是一种理想,即一种

仅仅在思想中实存的人,但这种人与智慧的理念是完全重合的。正如理念提

供规则一样,理想在这种情况下就是用作摹本的通盘规定的蓝本,而我们所具

有的衡量我们行动的标尺,无非是我们心中这种神圣的人的行为,借此我们对

自己进行比较、评判,并由此而改进自己,虽然这个标尺是永远也不可能达到

的。这些理想,虽然我们不可能承认它们的客观实在性(实存),但毕竟不因

为这一点就可以被看作是幻影,而是充当了理性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标尺,理性

A570 需要关于某个在其种类中完全完备的东西的概念,以便评估和测量不完备的

B598 东西的程度和缺陷。但要把这个理想在一个实例中即一个现象中实现出来,

例如在一本小说中把圣贤实现出来,这是不适宜的,此外还有某种不合情理而

很少令人满意的地方,因为使这个理念中的完备性不断遭到破坏的那些自然

的局限,就使这样一种尝试中的所有幻觉都成为不可能的,由此就使包含在这

理念中的善成为本身可疑的而近似于某种单纯的虚构了。

A569

B597

理性的理想就是这样一种情况,它任何时候都必须基于那些确定的概念第二节 先验的理想

349

并被用作规则和蓝本,不论是来遵守还是来评判。想象力的那些创作则是完

全另一种情况,没有人能够对此加以解释和给出一个可以理解的概念,仿佛是

一些草图,它们只是些个别的、也就是①不按任何指定的规则来确定的轮廓,

这些轮廓与其说构成一种确定的形象,不如说构成一种仿佛在不同经验的平

均值中浮现出来的图样,诸如此类的轮廓是画家和面相学家自称在他们头脑

中所拥有的,这些轮廓据说是他们的作品乃至他们的评判的某种不可传达的

影像。这些轮廓,虽然只是在非严格意义上,可以被称之为感性的理想,因为

它们据说是可能的经验性直观的不可达到的典范,然而却并不充当任何能够

进行解释和检验的规则。

A571

D399

相反,理性以其理想所要达到的则是按照先天规则所作的通盘规定;因此

理性设想出一个应当可以按照原则来通盘规定的对象,虽然对此还缺乏经验

中的充分条件、因而这概念本身是超验的。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译后记-在线阅读

    译后记 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集》(Meditationes de prima philosophia)最初是用拉丁文写的,出版于1641年。在正式出版之前,笛卡尔曾托人把六个沉思的校样交给一些当时有名的神学家和哲学家阅读,请他们提意见,以便根据他们的意见再做进一步的阐述,以期能够更容易地得到巴黎大学神学院的出版许可。笛卡尔先后共收到六组《反驳》,他都针对这…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30日
    462
  • 第五节 社会·政治·法·历史

    在给德博斯(Des Bosses)的信中,莱布尼茨抱怨说:“通常有两件 事让哲学家犹豫不决,一件是他们获利的愿望;另一件则是无知,因 为他们不知道应该选择什么。他们不太相信学者,因为他们认为学 者们知道的比他们将要出售的更多。”③但是,哲学家自己也经常是这 样的学者。 为了有所依凭,让我们重新回到莱布尼茨的文本本身。他在1706 年写了一篇书信体的短文《评普…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5日
    281
  • 赵林-《走向理性:西方思想文化大视野》-第五章 宗教改革运动与西欧现代民族国家的崛起-在线阅读

    作为现代世界历史舞台上的主角的民族国家,最初是在16世纪西欧 宗教改革运动中逐渐形成的。宗教改革运动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一统天 下的专制格局,导致了各个新教教派和民族教会的产生。民族教会的确 立与现代民族国家的生长是相互激励的,在那些改信了新教的西北欧国 家如斯堪的纳维亚诸国、荷兰、英国等地,统治者们借助宗教改革运动 来加强王权和国家实力,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崛起…

    书籍分录 2025年3月4日
    61
  • 梅林-《马克思传》-第七章-在线阅读

    第七章 流寓伦敦 (一)《新莱茵评论》   在马克思从巴黎寄给恩格斯的最后一封信里,马克思告诉恩格斯说,他有可能在伦敦创办一个德文杂志,而且一部分钱已经有了着落[212]。恩格斯在巴登—普法尔茨起义失败后就作为一个流亡者住在瑞士。马克思在信里请他立刻到伦敦去,于是恩格斯应邀从热那亚乘帆船前往伦敦。   现在已经无从查明,他们打算创办的这个杂志的经费从何而来。…

    书籍分录 2024年6月12日
    275
  •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第二十卷 奥林波斯众神出战各助一方-在线阅读

    阿开奥斯人就这样在翘尾船前面, 佩琉斯之子啊,在嗜战的你周围武装起来, 特洛亚人从那一面也在平原高处会集。 宙斯从峡谷密布的奥林波斯山顶 命令特弥斯去召请众神前来开会, 女神到各处把众神召来宙斯的宫廷。 除了长河,没有一条河流不到会; 也没有一个女神不到会,无论是生活在 优美的丛林、河流的源头或多草的泽地。 众神纷纷来到集云神宙斯的宫殿, 坐在光洁的柱廊里,…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23日
    258
关注微信